互联网公司在创业初期,VC投入大量的资金,它们占的股份额度是怎么确定?那创始人的股份会被稀释到很小吗?

2024-05-08 07:07

1. 互联网公司在创业初期,VC投入大量的资金,它们占的股份额度是怎么确定?那创始人的股份会被稀释到很小吗?

最简单的模型是一个美国连环创业家确立的,  创始团队(如5人) 占51%,剩下49%分别给一轮、二轮、、三轮融资,随着公司的不断壮大、估值增加,每笔股份也越来越值钱,一轮融资如果1000万能占20%,二轮融资时可能3000万占的没20%多。
另外51%,最简单的是在随着公司扩大的过程中分给每层员工,初创团队担的风险最大,可以拿10%,公司金字塔往下每层分10%,但是越往下人越多,每个人分得的越少,这与每层担的风险是对应,越后期加入团队的人担的风险越少,前期草创时的人理应拿的多。
最后是股权与控制权问题,美国试行双重股权,最经典的如facebook,创始人占得不是绝对多数股份,但把股权与控制权分离,如一个人股份占20%,但投票权站占60%,风投股权占25%,但投票权只有一点点。
这样做的最合理的地方是让懂行的人既能融到资,又能掌控公司,外部投资大多是短视的,投资者催促创始团队追逐短期回报是一种自杀行为,这也是很多人不上市的原因,阿里这次在香港上市受阻就是因为香港没有这种双重制度。
所以找投资最好找一个信任、有远见的,这种人太难找了,谈的时候都会说支持你,真正入股就不一样了,谁都熬不住不回本。
以上的模型比较简单,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吧,也要看创始人是如何谈的,这里有死的模型,最终得多少股份,也要考虑创始人的谈判能力,和投资者的关系,还有需要钱的程度。你可以查查现在各个公司的创始人的股份。

互联网公司在创业初期,VC投入大量的资金,它们占的股份额度是怎么确定?那创始人的股份会被稀释到很小吗?

2. 什么叫VC?我们公司常常听人在说VC怎么样?什么意思喃?

一、VC是什么?学VC是学什么? 

首先VC是一个软件(IDE集成开发环境)(编译、编辑、调试) 

C和C++。但C++中的有些特性是不用的,例如I/O流,多态继承 

WindowsSDK(软件开发工具) 

VC的灵魂:MFC(微软基础类库) 

ATL(ActiveX模板类库) 

其他的SDK,如OpenGL,DirectX,ActiveMoive,DrawDib(WinG) 


VC是许许多多技术的综合,就好象少林72般绝技,一般在应用中学会其中很少一部分就够了。我们的现在目的,其实不过是学一套少林长拳。这套长拳应包括: 

1、养成一种严谨的软件开发习惯,熟悉软件工程的基本原则。 

2、C语言基础 

3、C++最基本内容:类、继承性、封装性、多态性的概念 

4、如何用向导建立一个程序框架 

5、设计菜单 

6、设计工具条 

7、设计和使用对话框,熟悉最常用的对话框控件:按钮、静态文本、编辑框等 

8、知道怎样新建类、成员函数、成员变量、消息处理函数。 

9、了解最常用的Windows消息:如WM_PAINT(重绘窗口),鼠标按下、弹起、移动,初始化对话框,等。 

10、了解最简单的GDI(图形设备接口):写文字、画框、画点、画线、画圆,设置画笔、画刷。 

11、熟悉最常用的MFC类: 

CWnd 

CDocument 

CView 

CDC 

CDialog 

CWinApp 

CGdiObject及子类 

CString、CPoint、CRect、CSize等简单数据类型 

CFile 

以上提到的这些内容,是每个人都会用到的内容。 


二、MFC简介 

上述主要内容都是与实际操作关系非常密切的,在此不可能讲清楚;而且,这些在一般的书里都会讲到。我主要将最重要的MFC介绍一下。 

MFC是对WindowsAPI的封装,大大简化了我们的工作;学VC主要就是要学MFC,大约有100多个类,但常用的也就二三十个。应该象背4级单词一样将这些常用类搞懂;当然不要死记,要通过看帮助、看例子、动手练习来学会它们;而且,并非每个类的内部的所有函数都要学会,要日积月累。如果真的想成为高手,做个笔记本把自己认为重要的类、函数记下来,随时学习,也是很好的突击方法。 

下面介绍最重要的MFC。 

CWnd:窗口,它是大多数“看得见的东西”的父类(Windows里几乎所有看得见的东西都是一个窗口,大窗口里有许多小窗口),比如视图CView、框架窗口CFrameWnd、工具条CToolBar、对话框CDialog、按钮CButton,etc;一个例外是菜单(CMenu)不是从窗口派生的。该类很大,一开始也不必学,知道就行了。 

CDocument文档,负责内存数据与磁盘的交互。最重要的是OnOpenDocument(读入),OnSaveDocument(写盘),Serialize(读写) 

CView视图,负责内存数据与用户的交互。包括数据的显示、用户操作的响应(如菜单的选取、鼠标的响应)。最重要的是OnDraw(重画窗口),通常用CWnd::Invalidate()来启动它。另外,它通过消息映射表处理菜单、工具条、快捷键和其他用户消息。你自己的许多功能都要加在里面,你打交道最多的就是它。 

CDC设备文本。无论是显示器还是打印机,都是画图给用户看。这图就抽象为CDC。CDC与其他GDI(图形设备接口)一起,完成文字和图形、图像的显示工作。把CDC想象成一张纸,每个窗口都有一个CDC相联系,负责画窗口。CDC有个常用子类CClientDC(窗口客户区),画图通常通过CClientDC完成。 

CDialog对话框 

CWinApp应用程序类。似于C中的main函数,是程序执行的入口和管理者,负责程序建立、消灭,主窗口和文档模板的建立。最常用函数InitInstance():初始化。 

CGdiObject及子类,用于向设备文本画图。它们都需要在使用前选进DC。 

CPen笔,画线 

CBrush刷子,填充 

CFont字体,控制文字输出的字体 

CBitmap位图 

CPalette调色板 

CRgn区域,指定一块区域可以用于做特殊处理。 

CFile文件。最重要的不外是Open(打开),Read(读入),Write(写) 

CString字符串。封装了C中的字符数组,非常实用。 

CPoint点,就是(x,y)对 

CRect矩形,就是(left,top,right,bottom) 

CSize大小,就是(cx,cy)对(宽、高) 

三、用好MSDN和例子 

作为提高,推荐看的例子有: 

nHello最简单的程序框架 

nScribble鼠标绘图。教程:编程基础,GDI 

nDiblook图像处理最简单范例 

nMFCIE因特网浏览器 

nEnroll数据库 

nDaoviewDao(数据访问对象)范例。树型和列视控件 

nCubeOpenGL范例,画一个不断旋转的方块 

nHierSvrOLE服务器 

nOclientOLE包容器 

nDrawcli鼠标绘图。也包括OLE。 

nWordPad写字板。OLE 

四、几点经验 

A.为什么要用Windows而不是DOS编程 

Windows编程并不比DOS编程难很多,只是在刚刚接触的时候感到头绪繁多,不知从何下手。实际上,如果你会C语言,你会发现Windows编程的难度并不比当年学C语言时大。DOS编程要想成为高手,也需要学习几百个函数(无论是TC、BC、MicrosoftC),并要深入了解汇编语言级的DOS功能调用。而现在在Windows下,付出相同的工作量,你却可以获得几倍的收益。如果你以前熟悉DOS编程,现在再搞Windows编程,只要两个星期肯定会感到巨大的优越性:在DOS下,每一件事都要自己干,而且还有64K内存、显示精度等的限制,实在是事倍功半了。 


B.为什么要用VC而不是其他Windows编程语言 

n大多数大型软件(包括Windows自己)都是用C、C++编的,所以可以利用的源代码特别多。例如Photoshop,就有VC的编程接口。的其他的语言都不如VC有历史优势。而且VC的开发工具特别多,从控件公司到硬件开发商,其产品很少敢不提供VC接口的。 

nVC适合组织大工程(VB就不行) 

nBorlandC++或C++Builder也很不错,并不比VC差。但BC的版本兼容性不好,从3.1到4.0就出现“代沟”,而且VC提供了极为丰富的文档和范例,VC的参考资料也远比BC多。并且VC与其他的VisualStudio成员可以协调工作,对软件工程有利。 

n 

C.开始不要学WinAPI编程,但以后最好学学WinAPI 

特别要注意,开始不要买讲WindowsSDK编程的书。一个臭名昭著的例子就是“HelloWorld”。各种计算机语言在入门课中往往都给出一个例子,显示一行文字“HelloWorld”,无论是在Basic、C、Pascal,甚至汇编中,这个最简单的小程序都几行就可以写完。但在早期的Windows编程中,刚才讲到的“HelloWin”这个有名的例子就要组织一个工程、写上几百行代码才能实现。这就吓跑了很多想学Windows编程的人。实际上,在Windows下显示“Helloworld”,最简单的方法只要5行就够了: 

#include“windows.h” 


voidWinMain() 

{ 

MessageBox(NULL,”HelloWorld!”,”MyFirstWindowsApplication”,MB_OK); 

} 

当然这个程序只建立了一个最简单的对话框,但这已经够了。 

如果你没有SDK编程的经验,学VC就是要利用MFC绕过Windows编程的许多细节。有好的工具为什么不用呢?现在你在VC写一个”HelloWorld”,只要写一行代码就可以了。 

voidCYourView::OnDraw(CDC*pDC) 

{ 

//…….其他的代码 

pDC->TextOut(100,100,”HelloWorld!”); 

} 

但MFC不是万能的,WinAPI和VC中有很多功能在MFC中并不能反映出来。在入门后,要想发挥VC的完全能力,WindowsAPI还是非常重要的。而且,这些API在其他Windows语言中也用得到。 

学语言,与练武道理也差不多。VC、VB、Dlphi、VFP,以及其他的Windows编程语言,都属于同一个门派:Windows门,虽然招式不同,但内功都是一样的,这就是WindowsAPI(应用编程接口),大概是两千个函数。任何武功,招式即使再复杂,通常也能在很短时间内记下来;但内功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且,各门派的内功不同,Unix、Linux门有Uinx的内功,Apple(苹果)门有Mac的内功,Java更是自成一派。我们这里说的学VC,只是学招式,学招式一个月差不多就够了,聪明的两个星期就可以掌握。光学招式,吓唬人是够了,但和高手一过招,非出丑不可。要想精通VC,必须熟悉WindowsAPI。 



D.高级语言与自然语言 

一门高级语言与一门自然语言是类似的。关键要素有三: 

语法:了解C和C++基本语法,这是比较容易的。 

修辞:编程的艺术和风格。通常,这是与软件工程联系起来的。算法上的小伎俩并非是关键的。严谨,严格按照规范去做,同时又能发挥出极大的创造性,才是语言学家的本色。 

词汇:如何利用别人的工作?如何利用自己以前的工作?这是一个软件工程师成功的关键。如果词汇量不丰富,就写不出好文章,就会有想法表达不出。一个人的语法在上小学之前就基本上学成了,修辞水平也在年轻时就确定了,惟有词汇量需要根据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扩充。VC编程中,拥有大的词汇量就意味着要掌握较多的类、函数和其他编程组件。如:WindowsSDK,MFC,以及你所专攻的领域的现成的SDK,比如3D编程中的OpenGL,多媒体编程中的DirectX,图像处理中的Victor库。另外,ActiveX控件的掌握往往也是成败的关键。我们这几年的工作也总结成了一个类库,叫IPX(图像处理框架),大大简化了图像处理的工作;不过现在还有很多细节问题要解决,如果有同学感兴趣可以参与这方面的工作。 

学习VC,千万不要用我们在学校里学英语的方法,而要用小孩学说话的方法。所谓学英语的方法,就是我们在本科时学C语言的那种模式:详细搞懂每一个细节,背大量的规则,很少上机实践,没有实际问题供解决,最后由考试来断定学习成果。这种模式的后果大家都清楚:我们学了十几年英语,可有不少人还只会四五千个单词,写百把字的文章,不会说,不能听;尤其要命的是,看不懂VC的帮助文档。我们要象婴儿一样,在使用中学会语法、修辞和词汇;一开始肯定只能编出最糟糕的,就好象小孩开始只会说:“爸爸坐车车”;但“爸爸”“车车”这些词对小孩是最需要的,学习的效率反而最高。学VC的时候,应从我的需要出发,先做一个最简单的东西,然后一点一点复杂起来,象滚雪球一样。 

学习VC尤其要和别人交流,你苦苦思考不明白的,也许别人早就解决了。一定要善于学习:从书店找出有用的书;向身边的高手学习;寻找可以利用的源代码、类库、组件、控件、库;如果能上互连网,那就更加能解决问题了。 
参考资料:http://sentven.blogchina.com/3647789.html

3. 互联网如何颠覆娱乐产业?

互联网+娱乐升级产业价值

作者:工信部赛迪研究院互联网研究所 陆峰博士

娱乐产业是除新闻资讯之外最早被互联网跨界融合的行业,也是服务模式、组织模式和商业模式被互联网影响最为深刻的领域。起初互联网的应用让娱乐产业网络化发展,人们通过互联网可以浏览电影和音乐,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互联网对娱乐产业的影响和变革进一步深化,互联网+娱乐推动了娱乐产业向平台化、社交化、人人化、消费化和生态化方向发展,娱乐产业资源得到极大丰富,娱乐服务模式更具多样性和个性化,娱乐商业模式得到极大创新。网络化、平台滑、社交化、人人化、消费化和生态化已经成为当前娱乐产业变革创新的主要模式和路径。

一是互联网让娱乐产业网络化方向发展,随时随地娱乐成为娱乐新常态。互联网的发展深刻改变了大众娱乐的组织模式,电影院、KTV、音乐厅、棋牌室等传统的下线娱乐模式正在一步步被线上模式取代,在线影院、在线KTV、在线音乐和网上棋牌室等新的娱乐业态正在迅猛发展。由于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尤其是4G网络不断完善,移动网速极大提高,移动智能终端大规模普及,移动端的在线娱乐体验得到极大提高,像优酷土豆、YouTube、爱奇艺、唱吧、QQ音乐、QQ棋牌室等移动在线娱乐平台已经成为了大众碎片时间悠闲娱乐的主要去处,随时随地在线享受娱乐体验已经成为当今中国娱乐产业新写照。互联网让娱乐变得常态化和大众化,娱乐不受时空限制,网络时刻连接着你我她,想看就看,想听就听,想唱就唱,无论在天涯海角随时随地娱乐,一切尽在指尖;在线娱乐让娱乐不再是年轻人独有的专利,看网剧、进唱吧、听音乐、打网游已经成为了男女老少共同的权利和福利,娱乐产业用户规模得到最大潜力挖掘。

二是互联网让娱乐产业向着平台化方向发展,网络平台经济价值规律在娱乐产业中得到极大释放。根据梅特卡夫定律,网络平台的价值与参与用户数量平方成正比,在线娱乐网络平台也不例外,随着参与娱乐用户数量的增多,在线娱乐平台规模效益就越来越凸显出来,大众群娱群乐的能力越来越强,娱乐产业的热点、兴奋点、敏感点和爆发点不断增多和被挖掘,娱乐活动更加活跃和丰富。在线娱乐平台可以让不同国籍、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人为了共同的兴趣爱好,集中在一个网络唱吧空间中唱歌,围坐在一个网络棋牌室里面切磋牌技,集聚在一个网络游戏战场华山论剑。依托网络平台,娱乐产业的组织模式跨越了时间和空间、跨越了民族和种族、跨越了年龄和性别,娱乐活动发起能力、组织能力、模式创新能力、盈利能力显著增强,产业发展空间得到极大拓展。另外,在线娱乐平台也离不开网络平台零边际成本的规律,当网络平台用户数量跨越一定规模之后,单个用户增加对网络平台成本的增加几乎可以接近零,由于这种零边际成本效应的作用,在线娱乐平台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多,用户增多带来的正反馈效应越来越强,平台规模效应进一步得到显现。

三是互联网让娱乐产业社交化方向发展,让大众在娱乐中拓展人际社交关系。娱乐不仅仅是单个人的事情,单个人的娱乐活动只能算是休闲,娱乐是多个人共同参与的事情,是互动行为,是群体行为。网络娱乐让素未谋面的人因为网络平台结交成为了棋友和牌友等等,网络空间娱乐中除了娱乐本身之外,因为娱乐中夹带社交应用,人们谈天说地、切磋观点、碰撞需求,进而有可能从线上活动向线上线下相互结合活动发展。由娱乐衍生的社交关系让娱乐更具有粘性,不具有社交关系的娱乐应用用户会因为自己的兴趣爱好变化逐渐流失,但社交关系的引入让娱乐应用更具粘性。社交应用是网络应用中粘性最强的应用,社交应用粘住的不仅仅是单个人,而是由众多单个人组成的社交关系网络。与用兴趣爱好粘住用户相比,用社交关系粘住用户显来更为牢靠,用户的兴趣爱好会随着时间变化爱变化,但用户的社交关系网会只会随着时间的变化变得越来越强大。在娱乐应用中加入社交特性,在社交应用中加入娱乐特性,利用娱乐活动来衍生社交关系,利用社交关系来丰富娱乐活动,已经成为了网络娱乐应用和社交应用共同的发展方向。

四是互联网让娱乐产业人人化方向发展,让人人都是网红、明星和大咖。过去娱乐产业主要围绕大牌明星转,哪里的大牌明星多,那里的粉丝也就多,那里娱乐消费就成为企业争抢的蛋糕。互联网的发展让娱乐产业不再围绕了少数明星转,而是让娱乐产业围绕大众转,围绕普通老百姓转,围绕社会草根阶层转。借助互联网,任何人只要有一技之长或者有点特色才艺,人人都可以成为网络主播,人人都可以成为网络剧创作者,人人都可以成为娱乐明星和大咖,人人都可以成为网红。BOBO娱乐、YY直播等网络主播平台、秒拍等网络短视频和网络短剧分享平台崛起,让传统的娱乐网络平台摆脱了内容创造的束缚,娱乐内容创造依托众多网络主播和网络短剧创作者的力量,原始创作内容呈现爆发式增长,草根创意层出不穷,娱乐内容更加个性化、时尚化和服务化。娱乐内容人人创造和网络主播人人营销,创新了娱乐产业的商业模式,极大地挖掘了大众的娱乐产业资源,也让娱乐产业回归平民化和大众化。从papi酱获得风险投资和巨大的广告拍出价格事件中可以看到,人人化的网络娱乐平台由于其巨大的发展潜力,已经互联网投资界看好。

五是互联网让娱乐产业消费化方向发展,让大众在娱乐中挖掘潜在消费需求。只有跟用户的最终消费结合起来,网络娱乐才有永续发展的源水,娱乐+电子商务模式不仅让传统娱乐产业摆脱了枯燥广告的弊端,也让娱乐产业处处埋满金矿。互联网让娱乐服务提供商可以根据历史记录预测用户的行为喜好,根据网络用户大数据分析,网络剧制片商可以清楚的了解到网络用户的行为偏好,比如演员类型,剧情内容、穿装打扮、剧情场所、出行装备、餐饮食宿、购物喜好等等,制片者在利用大数据技术精准掌握用户的这行数据之后,就可以对网络剧情内容进行更加巧妙的商业化运作,将广告巧妙的嵌入到剧情场景拍摄的各个环节,并加上电子商务技术,不仅让观众摆脱了播放过程中插播广告等待烦恼,也让观众在观看过程中自然养成了一种跟时尚风消费的冲动和习惯。由于有剧情中的明星演员在做悄无声息的示范性应用,商品的广告推销更为自然,用户购买的冲动更容易被挑起。目前好多网络视频平台都看好这一领域投资前景,利用自己平台掌控的数据,纷纷投资拍摄各种类型的网络剧,不仅让剧本的制作成本变得更低,和更容易提前掌握用户需求,而且也创新了网络剧的商业运作模式,让基于大数据的网络剧成为了娱乐产业竞相挖掘的金矿。

六是互联网让娱乐产业朝着生态化方向发展,娱乐产业生态价值链得到极大拓展。互联网让娱乐产业平台化模式发展,使得娱乐产业具有更大的资源整合能力,形成了娱乐内容服务提供商、娱乐内容集成商、娱乐渠道服务商、娱乐播控平台服务商和娱乐播控平台广告服务提供商等等。娱乐播控平台不光整合了娱乐产业链条上下游资源,同时也进一步整合了社交应用、电子商务、网络广告等多个产业链条资源,娱乐产业内部和外部调用和整合的资源越来越丰富,朝着生态化方向发展。在整个娱乐产业生态圈中,娱乐产业和社交应用产业、电子商务产业、网络广告产业渠道共享、资源互用、相互补充、互为促进,随着互联网+娱乐的深入推进,围绕满足人的各类需求,互联网+娱乐跨界融合的产业领域将越来越丰富,
以人为本、以人为服务中心的娱乐产业在互联网的支撑下,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

互联网+娱乐的步伐已经大踏步的正在向前迈进,这个步伐不会停息,步伐的方向也不会始终朝着现在所能预见的步伐。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演进,大众生活需求多样性的激发,互联网+娱乐的步伐将会越走越快,迈进道路上风景将会越来越美丽。

(联系方式:mellowmelon@163.com)

互联网如何颠覆娱乐产业?

4. 互联网企业如何估值

买错股票和买错价位的股票都让人很伤心,就算再好的公司股票价格都有被高估时候。买到低估的价格除了能赚分红外,能够获取到股票的差价,要是购买到高估的则只能够做“股东”。巴菲特买股票也经常去估算一家公司股票的价值,避免花高价钱购买。说的有点多,那么该如何估计公司股票的价值呢?接着我就罗列几个重点来具体说一说。开始之前,不妨先领一波福利--机构精选的牛股榜单新鲜出炉,走过路过可别错过【绝密】机构推荐的牛股名单泄露,限时速领!!!一、估值是什么估值就是对股票的价值进行预估,如同商贩在进货的时候得计算货物成本,才可以算出来到底要卖什么价钱,他们得卖多久的时间才能回本。这与买股票是一样的逻辑,用市面上的价格去买这支股票,我要多久才能回本赚钱等等。不过股市里的股票各式各样的,跟大型超市的东西一样多,搞不清楚哪个便宜哪个好。但按它们的目前价格估算是否有购买价值、能不能带来收益也是有技巧的。二、怎么给公司做估值需要通过很多数据才能判断估值,在这里为大家介绍三个较为重要的指标:1、市盈率公式:市盈率 = 每股价格 / 每股收益 ,在具体的分解的时候可以提前参考一下公司所在行业的平均市盈率。2、PEG公式:PEG =PE/(净利润增长率*100),当PEG越来越小或不会高于1时,也就说明当前股价正常或被低估,像大于1的话则被高估。3、市净率公式:市净率 = 每股市价 / 每股净资产,这种估值方式适合大型或者比较稳定的公司。通常情况下市净率越低,投资价值也就会越高。但市净率跌破1时,这家公司股价肯定已经跌破净资产,投资者应该对这个十分当心。举个现实中的例子给大家:福耀玻璃正如大家所知,目前福耀玻璃是汽车玻璃行业巨大的龙头公司,它家生产的玻璃各大汽车品牌都会使用。目前来说,会对它的收益造成最大影响还得是汽车行业,相对来说比较稳定。那么,就从刚刚说的三个标准去估值这家公司究竟是个什么样子!①市盈率:目前它的股价为47.6元,预测2021年全年每股收益为1.5742元,市盈率=47.6元 / 1.5742元=约30.24。在20~30为正常,显而易见,目前股票价格不低,可是最好的评判方式是还要看其公司的规模和覆盖率。②PEG:从盘口信息可以看到福耀玻璃的PE为34.75,再根据公司研报获取到净利润收益率83.5%,可以得到PEG=34.5/(83.5%*100)=约0.41③市净率:首先打开炒股软件按F10获取每股净资产,结合股价可以得到市净率= 47.6 / 8.9865 =约5.29三、估值高低的评判要基于多方面不太明智的选择,是只套公式计算!炒股的意义是炒公司的未来收益,即便公司现在被高估,也就是可能以后会有爆发式的增长,这也是基金经理们比较喜欢白马股的原因。另外,还有两点很重要,那就是上市公司所处的行业成长空间和市值成长空间。许多银行如果按上面的方法测算,绝对会被错估和小看,但是为什么股价一直无法上升?最主要是因为它们的成长和市值空间已经接近饱和。更多行业优质分析报告,可以点击下方链接获取:最新行业研报免费分享,除掉行业还有以下几点,想知道的就瞧瞧:1、对市场的占有率和竞争率数值有个大概了解;2、懂得将来的战略规划,公司的发展能达到什么程度。以上就是我近段时间的找到的一些窍门,希望大家能够从中得到帮助,谢谢!如果实在没有时间研究得这么深入,可以直接点击这个链接,输入你看中的股票获取诊股报告!【免费】测一测你的股票当前估值位置?应答时间:2021-08-26,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点击查看

5. 互联网公司是怎么衰落的

其实,互联网公司衰落的原因很多,要是遇到恶劣的商业环境,那属于天灾,谁也避免不了。但是,俗话说得好,最好的年景里也有人赔钱,最差的年景里也有人赚钱。所以,把互联网公司衰落归结于外部原因,我认为那是不负责任的。
我总结了一下,大家看一看说得对不对。
第一类,拷贝国外的商业模式。
早些年,大家都在拷贝美国模式。要是眼快、手快,在美国看到出现了新的商业模式,就打个时间差,立马把它带回中国,抢得先发优势。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在美国那边发布一个新网站,我们这边的人很快就能读到对它的相关报道,而且是中文的。还有,包括VC也会把一些好的模式介绍到中国来。国内像腾讯、百度、新浪、搜狐这样的巨头公司,解决了生存问题之后,都密切关注全世界新模式以图谋发展。在模仿的过程中,它们也更有能力去解决遇到的一些问题,比如政府公关。而小公司一旦遇到这样的问题,可能就做不下去了。所以,把抄袭美国模式作为一种核心竞争力的机会已经不存在了,而且我认为这是种非常危险的模式。
再者,美国互联网发展程度跟中国不一样。虽然中国网民基数庞大,但大多是低收入人群,美国的几亿网民却是中产阶级。两个国家的文化、背景、业务习惯都不一样。所以,假如把美国模式搬到中国来,也要有所变化。说实话,现在互联网里很多人都存在浓厚的投机心理,盲目地拷贝,不愿意探索,结果拷贝过来发现不符合中国国情,最后变成了水土不服。这种简单的模仿,成功率一定很低。一个最有力的证明就是,那些互联网巨头得意洋洋地来到中国,带着他们已经在美国被证明成功的商业模式,但到最后都是水土不服。所以,创业公司更不要梦想着单凭拷贝国外模式就能做大,你第一没钱,第二没用户,凭什么做大?
第二类,模式本身没有问题,但是对用户没有价值。
比如,五年前SP大行其道。这种增值服务通过手机收费,实际上是一种微支付。每个用户每个月花五块钱到十块钱。这是非常好的模式,但是很多SP急功近利,不是考虑着怎么把服务做好,而是把用户当羔羊,设计出各种各样的欺诈陷井,很多用户被“订”了很多服务,一点都不知道。有的SP甚至直接勾结运营商从用户账户上强行扣钱。最后的结果就是把这个行业全给毁掉了。
再举个例子。比如说,像E-mail营销,本来是一个很好的东西,有商业价值,但是后来很多人发垃圾邮件肆无忌惮。结果,发展到最后,用户对做营销的Email看都不看。今天,靠邮件和数据库营销的公司基本上已经没有了。
我一直强调,如果要把一件事做成功,你一定要重视用户价值,一定要把用户价值放在公司的收入之上。这在互联网里面已经成为一个规律——得民心者得天下。相反,如果不重视用户价值,为了公司一时的商业利益,对用户不是过渡开采,就是做出伤害用户利益的事情,最后用户忍无可忍,还是会用脚投票抛弃了你的。
第三类,没有从用户出发,缺乏核心产品。
比如说,纯粹以互联网广告、营销为主的公司。我一直认为,互联网行业中一个完整的商业模式,一定要有产品,而且产品一定是为用户服务的,这样才能创造商业价值。因为你创造了价值才有用户,在用户的基础上,你才能够建立你的营销模式。但是,我见过有些公司缺乏市场模式,不知道怎样细分市场,没有一个用户模式,也不知道瞄准什么样的用户人群。
一开始他就说,我能搞到什么资源,我就可以怎么样。后来事实证明,这样的公司肯定不会成功。比如,有的人动辄就讲,我的某个亲戚在做什么,我认识运营商电信的什么领导,他可以给我什么样的资源。或者说,原来我跟政府打交道,我可以从政府拿到什么样的资源。听起来,你会怦然动心,让人觉得他跟政府、运营商、大国企合作,说不定就能挣出钱来。
这种公司最缺的,是对互联网精神的理解,它根本就没有为用户服务的理念,所以它根本不会形成用户基础。没有坚实的用户基础,商业模式越复杂,做事情的难度就越大。中国成功的互联网公司,基本上见不到只依靠政府的支持就能成功的。互联网是虚拟的东西,如果没有一种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没有每周7天24小时不紧张工作的奋斗精神,很难做成功。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绿坝,它根本无视用户的利益,想通过政府的指令,强行到每个人的电脑里去插扛子。但是绿坝的下场,我们都有目共睹。
第五类,商业模式太过复杂。
有一些商业模式有产品,但是比较复杂。这种商业模式不光要满足用户,还要把产业链上下游联系起来。它处在中间,同时满足上下游企业,这个模式才能做下去。
很多人觉得这种模式有成功的可能性,但是我认为失败率相当高,因为这对他的企业资源和运营有高标准,严要求。它永远存在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困惑。而实际上,真正能成功的模式,都是要单线作战。最终我可能要搞定几方,但是刚开始的时候,一定要先能解决一方。
比如说美国的团购网站,也是城市生活、电子商务,但是它不需要搞定用户,只需要搞定商家,因为商家的折扣只要足够大,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是真实的,就一定能吸引到很多人。所以,他不需要花钱打很多广告就把用户拉过来了。
第六类,是我自己领悟的,就是太早挣钱的模式不容易成功。
从做大的角度讲,互联网公司刚开始的模式一定看不清。道理很简单,如果模式很清晰,巨头都来做,哪还给你机会。
如果有些商业模式一出来就有明确的收入,这就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商业模式确实很好,但是模仿者众多,巨头也会模仿。比如说,帮商家卖电子打折券。一些门户巨头们都不用多想,毫不犹豫就冲进来了,这种模式就不太容易成功。另一种情况是,早期挣到钱之后,容易让团队产生小富即安的感觉,很可能就变成一个小盆景——能挣小钱但是做不大。

互联网公司是怎么衰落的

6. 互联网中的这些公司是如何做内容的

在资本市场的又一轮风潮推动下,无论互联网玩家还是教育巨头,都不由自主地加快了脚步。 上个月启动IPO的欢聚时代和华图宏阳,分别是两大类企业的典型代表。欢聚时代以游戏门户多玩和语音工具YY起家,利用在游戏娱乐领域形成的技术优势和用户规模,继续出牌横切教育,一面开放课程市场,一面推出教育模板,试图以行动回应“互联网企业玩不转教育”的质疑。华图宏阳从图书出版起步,以公考培训做大,凭借教法创新和课程研发的积累,向互联网纵深切入,直播、微课、网校App、“光棍节”电商约战……最潮元素一个不少,玩得越来越有“网”味。 没有谁敢否认,资本和技术的结合能让任何一个行业飞起来。但问题在于:是不是每个行业都应该飞起来。世人关注的目光总爱停留在新炒的酷炫概念上,而对漫长而艰辛的积累过程却没耐心去探究。 对于正在探寻具体方向的互联网教育创业公司而言,生于这个所属行业被风投热捧的时期,真不知该算是幸运,还是不幸。 幸运的是,你有更大的希望从投资人手里拿到钱,也许可以从更高的台阶上起步;不幸的是,你从一开始就要不断去想将来怎么赚钱,怎么赚十倍百倍千倍的钱,而这很可能逼得你不得不背离教育的本质,被资本牵动得最终搞不清自己做的是什么。 平台之惑 前几天,陈小濛在《中国为什么出不了可汗学院/Coursera》一文中,写下一句意味深远的话:“在线教育的变革需要真正的理想主义者,这些理想者或许并非是完完全全按照市场/需求出牌,或者说,他们不仅仅是按照市场/需求出牌。” 而国内这些渐渐占据了VC视野的互联网教育创业公司,很大一部分(我不敢用“清一色”那么绝对的字眼)都是在上游没有内容积累、下游没有用户沉淀的前提下就要做“革命性”的大型“平台”。 这不能算是他们的错,因为互联网创业就是这样的逻辑:只有“平台”才是撬动地球的杠杆。百度文库刚刚开放课程,就能够将无论是新东方在线这样的B2C大户还是多贝网这样的C2C新手都纳入到自己的体系之中一起玩,这就是平台巨头的力量。 可问题是,若大家都奔着“平台”而去,试问谁来踏踏实实做内容呢? 上个月,程晓龙在《数字出版:逐小利还是取大义》的报告最后写下:“从喧哗的数字出版市场转向内容质量,仿佛从色彩斑斓的天空跌入黑白无声世界。在产业高歌猛进的进程中,我们是否过多关注了商业模式、产品形态、用户体验,忽视或轻视了内容产业的质量?” “内容已死”早已不仅仅是媒体业界的悲哀。舍本逐末必致买椟还珠。实际上好的产品、有生命力的模式,本身就含有对内容质量的要求,否则就不是缤纷的精彩,而是空洞的炫技了。 对于这些警示,互联网圈内常会拿什么“信息过载的时代”来说事,好像我们内容已经够多,欠缺的仅仅是将其进行更有序的规整和更精准的推送,而这正是互联网的强项。 可悲的是,在教育这个更需要深度的领域里,高质的内容,不,应该退几步说,合格的内容,在很多方面都远远不够。 在与创业者和投资人接触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到:你说你想做内容,那没人愿给你钱。 “那我还是做个不要内容,尽量避开成本和版权问题的‘平台型产品’吧。”这便是大多数创业者后来的心声。 然而,你又凭什么来让那些上有内容产出、下有渠道用户的真正“实力派”来用你的平台呢?换言之,只拥有想法、一些技术底子和产品感觉的你,又凭什么来证明自己是不可替代的呢? 就凭那句VC的经典台词“我们投资的是你的团队”?就凭你那还没得到验证的“执行力”? 与这些一开始就站在时代的风尖浪巅,剑指“平台型产品”的公司相比,也还有一些人、一些团队,最初并没想得多么宏远,也不用面对VC,只是做着自己想做的事,尽管远离舞台的中心,却在不知不觉中积聚起了后来者单靠资本和技术无法在短期内超越的核心竞争力。 因为他们原本就不是什么“创业者”,不用想什么“商业模式”,所以才能义无反顾地坚持走自己的路。到后来面对市场要做抉择时,他们已经拥有了别人砸钱也换不来的东西。资本和技术的结合能够轻易复制一种被验证可行的商业模式,但却无法复制许多商业以外的元素。 这是可汗学院创始人Khan的道路。在国内,也有一些人,正走在这条路的不同阶段—— 精灵 精灵是一名生于87年,即将毕业于韩国庆北国立大学的中国留学生,在韩国生活了四年,既熟悉韩国的社会文化,又拥有丰富的语言教学经验。他主持创办的LF免费外国语学院,不是什么公司,也不是任何现实中的组织,只是很多爱好者聚在一起,利用业余时间通过YY语音进行教学的“公会”。 就是这样一个全凭自愿来支撑的“公会”,在长期的磨练中,竟拥有了相当完备的管理系统和足够强大的教研实力,这在外人看来几乎是不可思议的。 YY开放课程市场的时候,按照自身的商业化理念对自己平台上的原生“公会”LF外国语学院进行了一番包装,宣扬其“日进千金”的“秘笈”。事实上这不过是个吸引眼球的卖点, LF从来就不是为赚钱而生,它的全称在Logo上清晰地显示着——“LF免费外国语学院”。 免费?没错,这种免费的形态在YY外语类频道中早已占据了绝对主流。LF的实际发展史,远比成型的“YY教育”早了太久。它的前身是一个长位ID频道,LF这一名称来源于它的校训“last friends,last family”。这种以两字母缩写来命名的习惯在YY上影响深远,后来被陆续兴起的大量与LF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的私人外语教学公会所效仿。作为YY上最早一批带有外语教学性质的频道代表者,LF与软件类的邢帅网络学院、SEO类的利为汇、CV类的陌上广播剧学院共同成为了利用YY客户端进行在线教学实践的先驱,但相互间却有着质的差别。 可以说,某些频道确实是一开始就把教学当买卖来做,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以LF为代表的原生外语类频道绝不是。曾有不知多少直接冲着盈利而来的机构在这片阵地上败走麦城。于是一些机构只能选择用YY公会的人按照YY公会的法则来开办频道,或直接和原有的公会合作,几大英语门户大耳朵、普特、爱思、可可网进驻时莫不如此,到后来连金吉列这样既不“互联网”又不“教育”的传统大牌留学机构也加入了“合办公会”的行列。 那些只懂商业法则,认为这些非营利频道终究不成气候的人恐怕很难想像,要加入LF这样一个免费公会成为一名合格的老师,甚至一名合格的“打杂”,都需经历多么严格的选拔和考验。而另一方面,就在这个被外界称之为屌丝聚集地的YY平台上,却真的有大量优秀的老师以在这里教学为荣,仅就我自己最熟悉的语言课程而论,这里许多老师的教学水平丝毫不逊于大部分收费高昂的线下培训机构。 此处完全没半点鼓吹YY的意思,相反,我真心替欢聚时代感到惋惜,在猛推课程市场这一步,已显示出它根本没充分认识到YY教育最值得珍视的资源在哪里。YY上的整个生态链都是在用户觉得“有爱”的基础上才得以建立,本质是个带给人虚拟满足而不是物质收益的社区,它之前的商业模式虽颇具争议,但至少在游戏语音和娱乐语音领域算是成功的。然而,反观现在的YY教育,凝注着类似腾讯的基因,却偏要仿效阿里的路数。 真正值得“鼓吹”的是以精灵和他的LF免费外国语学院为代表的活跃在民间的教学力量,我并不曾将其放在什么道德的制高点上。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对沉浸在教学公会中乐此不疲的那些死忠玩家而言,开班上课就是组团打怪,就是开厅炫歌,那种成就感没什么区别。能额外获得点物质收益当然也是好的,但若破坏掉他们习惯的氛围,他们就会觉得不自在了。 现在仍忙于学业的精灵,还不算是互联网教育创业者,但只有这样对网络教学兼具热情和恒心,并经历过反复磨砺的人,才更具备成功创业者的潜质。 战争凤凰 对于业余派的“非正规军”,常有人质疑其教学的专业水准。以外贸为业的战争凤凰,或许正是为了彻底砸碎这种质疑而生。 大多学员也会像笔者当年一样曾天真地以为培训机构的老师在专业度上总还有点基本保证。殊不知很多机构的教学主管都肩负着“对新进教师进行岗前培训,特别是教师的言行举止,明确哪些话绝对不能说”的重任在身。 “哪些话绝对不能说?”具体比如“不得透露自己的非专业信息,如自己是兼职、年龄很小、本职工作、从未上过此门课程、刚大学毕业、刚来上班等负面信息,让学员觉得学校或老师不专业。如因任课教师透露上述信息造成学员退费,由教师承担50%的学费损失。” 各地语言培训的圈子都不大,这个说法未必放之四海皆准,但基本上也就差不多这个意思了。 线下的小语种培训市场还处在仰赖个人英雄的蛮荒时代,某个城市里若干被造出来的“名师”的去留,顷刻间就能扭转各个竞争机构间的强弱之势。小语种不像英语那样大家都有些基础,线下培训面对的大多是零起点的初学者,很容易被“忽悠”。 但网上的课程,尤其是大规模开放的网上课程,就完全不同了。互联网是验明真伪最好的试金石,不但藏龙卧虎,而且通达海外。现实中极少有人千里迢迢赶来踢馆,但在网上,只要有人愿意,这种行为并不需要付出多大代价。 战争凤凰并不是一个踢馆者。光说不练假把式。推翻别人其实很容易,难的是自己做出来能让别人心服口服。 于是这个语言狂人在潜心修习过英、德、意、法、俄、西、葡、荷、布尔、希腊、拉丁诸语,闯荡过外语沙龙、雪人论坛、福步小语种、百度贴吧等高手云集的多语社区之后,闭关创作《踏雪寻梅》和《平行世界》两部辅助原版教材的讲记,并制成PDF免费供人下载。更强悍的是,战争凤凰不仅是语言狂人,还是网络信息情报侦察技术的行家里手,在讲记发布的同时“附赠”了最具实战效果的全套辅助资料。关于“平行世界”这个话题,他曾对自己的“粉丝”讲道:“2003年有个平行世界直接干涉到我们传统的现实世界中,那就是迅猛发达的信息技术和资源,这是很多业余学生没有去发觉和利用的一大块足以扭转乾坤的战备材料,更是很多培训机构和外语学院以及小语种既得利益者所不愿意多谈及的敏感部分,为什么呢?因为唯有纵容业余学习者的惰性和对孤独的恐惧才能让培训机构类相关行业有获取利益的可能性!你们的自学和自立并非是所有人都愿意看到的。” 某种程度上确实可以这样说,国内小语种教育机构能像现在这样生存,应感谢互联网和外语的两个“不通”,导致大多人无法得到并看懂真正的好东西,否则稍微比照一下就几乎全被秒杀了。且不说欧美大批量经典之作(终究和我们处在不同的文化系统,运用时还是要做些灵活的变通),单说海峡对岸“教育广播电台”完全对公众开放的广播课程,《空中阿拉伯语》、《标准泰国语》、《学俄语讲俄语》、《开心学德语》、《西班牙文万岁》、《嗨!意大利》……内地的小语种课程无论线上线下随便揪出一批来又有多少能达到相应的水平?不止一次见过意大利语年轻老师讲《新视线》预先听《嗨!意大利》来备课,但却千方百计生怕学生发现有这么个外教广播课程,而且配套教材正是北语出版的Nuovo Progetto italiano大陆译本。 战争凤凰最终也和我一样背离了传统的小语种培训行业,不是因为什么道德洁癖,不是为了什么崇高的使命感,而是因为相信一点:这种被扭曲的培训模式,最终必然走向一条死路。 我一直认为,未来教育电商更靠谱的活法不是卖课,而是打造一个汇聚更多优质课程的免费社区平台,在此基础上针对自制力和自学能力不强的受众提供可选择的个性化增值服务。 只要你真的具备足够的实力,只要你免费分享的真的是上品,完全不必担心以后没有人购买带有个性辅导服务的收费课程,更不必担心线下的业务就此断流。《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的广播讲座和电视讲座早已传播得到处都是,那些教《标日》的机构不照样活得好好的吗? 按现在的语言教学产品的用户黏性和智能化发展水平来看,不得不承认仍有很大一部分人,你就算把全部的免费课程都送给他,他也还是非得需要“环境”才能学习下去。 哪怕那个班根本就不咋样,哪怕那老师根本教得不好,哪怕那只不过是个像考研自习室一样将一堆为相同目标努力的人聚集到一起学习的屋子。然而那又怎样呢?就算明知那只是精神作用,但现实中好多人偏偏就是要报个班,因为真的需要这么个屋子。这不是学语言的问题,学什么都有这种情况存在着,只是在学语言上通常表现得更明显而已。 现已在准备创业的战争凤凰,仍像当年那样将语言教学视为宗教信仰。曾经,我不完全理解他的良苦用心,直到接触过很多案例几乎陷于绝望时,才重新意识到那股精神多么难能可贵。 沪江网的阿诺 对那些自学能力强,有大量闲散时间的人,为他们准备最充分的资源,营造最活跃的社区; 对那些想听课学习,需要和班级互动的人,为他们制作最有爱的课件,提供最周到的服务; 对那些实在想报班,对环境特别依赖的人,帮他们推荐最合适的教程,选择最靠谱的机构。 这是我心目中现阶段有望做到的理想模式,在英语日语等大语种领域,阿诺和他的沪江网,正做着这样的事情。 但若时光可以倒流,回到十一年前,阿诺在学校寝室里创建沪江网的前身沪江语林网的时候,他也许不曾想到过这个网站最终将成为自己的事业,更不曾规划出过这样一幅壮丽的图景。 他只是乐意做这个网站而已。 阿诺喜欢的并不是教学。如果对当时的他进行描述,最合适的定位大概是产品人。虽然那个时代国内的公司几乎还没有“互联网产品经理”这个职位,无论是重新发威首推iTunes的老乔还是鏖战深圳初尝盈利甜头的小马,都还没对这股改变世界的力量做出最震撼的诠释。 阿诺从建站之初就是“首席PM”,到现在仍然是。 在那个多数人只知道内容为王外链为帝的年头,或许他也描述不出什么“用户体验”的份量,但对细节敏感的把控和对“丑”和“不便”的天然排斥,后来确实成为除了海量内容以外,沪江在同类站群中脱颖而出的另一个重要决胜因素。 正式开始“创业”是阿诺毕业的时候,成长了五年的沪江已成为他生命中无法割舍的一部分。那时的沪江已拥有了丰富的原创资源和20万的用户基数,网站、论坛、博客和初起的Web2.0部落共同构筑起了一个规模可观的架构体系,仅仅靠业余时间精力去维护已不足以支撑。这也就意味着,阿诺和他的团队必须在工作和沪江之间做出取舍。 最初压根就没投资人给烧钱,只能借债拼凑;没半点互联网公司的运作经验,只能自己摸索。这是真正需要勇气的选择,在这种情况下毅然去做,无疑昭示着一个团队破釜沉舟的魄力。 在资本追逐着网游暴利和视频泡沫狂舞的当年,阿诺自己也未必料到,他这个从兴趣爱好起步的原生态网站,这个当年并非为盈利而创建的团队,几年后竟然做到了亿元的年营收规模。沪江的发展历程中,百万美元的天使投资、千万美元的风投、亿元的授信,只是在商业模式不断成熟基础上的加速助推,而不是拿一张画饼换来的招眼数字。 “用学习的力量,成就每一个梦想。”梦想与现实之间,并非注定隔着一条不可逾越的沟壑。《浦东青年》杂志不久前曾发过一篇《一个BBS草根站长的传奇》,其中写道:“现在全国最大的线上外语教育网站沪江网,是创始人阿诺从十年前一个校内外语学习BBS站长,慢慢玩出来的。这种不紧不慢,让一个‘典型看不出商业模式’的企业,一直以用户的诉求为方向,在十年里积累了良好的用户口碑和让投资人看好的用户粘度。” 没有导师的引领,没有创业园的孵化,意味着沪江从迈向市场第一天起就必须独力面对网络江湖的惨烈搏杀,意味着这个略带稚气的草根团队必须锻造出更加强悍的创新力和执行力。 只要仔细琢磨一下互联网教育领域正被热炒的各种“概念”,不难发现其中大多数产品形态沪江早就进行过尝试,甚至早已不声不响地做出一定模样了。2006年上线的“小Q”问答系统、2007年上线的“小D”在线词典、类似微博的“碎碎念”、2008年上线的Super在线测试系统、公开课、2009年推出的“沪江网校”和学币系统、SNS社区、2010年推出的品牌录、2011年推出的每日一句、开心词场等移动应用、2012年推出的CCTalk语音客户端、名人社……以社交学习平台“沪江部落”为核心,外拓门户,内含课堂,周边延伸出一系列与学习紧密结合的工具性产品线,共同构成了互联网教育圈子里独有的“沪江系”布局。 产品线庞杂不代表强大,但在多条线上与“满足同质需求”的其它产品相比几乎都不落下风,甚至在用户规模和扩张速度上都占据优势,能做到这个程度的玩家就寥寥无几了。 现在已常被媒体称为“青年新锐”的阿诺仍然认为自己是个不折不扣的创业者,经营了八年的公司仍然保持着创业中的强劲势头。这种状态,也许只有为梦想去拼的团队才能深切体会。 果壳网姬十三 曾经有种奇怪的现象令我百思不得其解,大多站点都会有数不清的同类存在,可为什么有的站点却一直孤零零地,罕有直接竞争对手。无论是维基百科、可汗学院,还是豆瓣、丁香园、沪江、果壳……纵然有与之看起来“形似”的站点,但在“气质”上也全然不是一种感觉。 姬十三在谈到他的果壳网时曾说过:“产品是最容易被模仿的,而文化却不容易被复制。” 或许我更可以略带失落地这样理解:这种需要深度投入、持续积累,却一眼望不到钱的站点,也基本没什么人有兴趣、有耐心、有动力又有能力去复制。 然而恐怕只有这样的站点,才能承载起科学、文化、教育,这些说起来似乎太“虚”的东西。 公益组织“科学松鼠会”的创始人姬十三原本应该是距离创业最远的人。在没有成立果壳网之前,执着于科学传播事业的他,生命的轨迹与商业丝毫不沾边。直到2009年底不断有VC找上门来的时候,他也还是不断地婉拒。 在这个充满戏剧性的世界,每天都有不计其数的人在精心设计着“商业计划”,这些“商业计划”不是为自己而是为VC而作,就像学生“为老师”做作业,职员“为老板”做报告。他们更在意的不是这个东西本身的价值,而是它是否能过得了验收者那一关。而就在这同时,另一些专注于某项具体事业的人甚至想都没曾想过融资这么回事,“天使”们就来竞相敲门,而且其中有些还表现出了极大的诚意。 “天使”未必完全想清楚了与科学松鼠会剥离后的果壳传媒要怎样“商业化”,但至少他们清楚地看到了这个团队不同寻常的价值和难以复制的特性。如果把果壳网产出的内容比作果实,那么新鲜有趣的“果肉”所包裹的“果核”,必须代表绝对的客观和权威。好玩的内容是帮读者剥开坚壳的锋利表现形式,公众信任的“权威”则是果壳网独特价值的根本支撑点。 果壳网发展至今仍处在探索前行的过程中,虽然国内的科学传播确实还有巨大的提升空间,但是传统媒体(包括单向推送的传统互联网媒体)行业本身却在走向没落。 所幸,一些事物的没落,总是伴随着另一些新生事物的兴起。 从需求的角度看,果壳网面向的用户群与正在成长起来的MOOC(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有很大重叠,都是由一群愿意分享与深化自我知识的学习者组成,他们在一位专家的带领下,针对特定的主题,通过不同的网络媒体和互动工具进行学习。如果这个前提成立的话,那么对于和MOOC搭配使用的五种互动工具(以Wikispaces为代表的wiki站点,以Google group为代表的论坛讨论区,以Twitter、Plurk为代表的微博,以Delicious为代表的社会化书签和以Homemeeting、Elluminate为代表的虚拟教室),兼具专业性和亲和力的果壳网便很适合担当起其中的一种或几种。 问题是,纵然自己再适合这个市场,若这个市场本身太小,切入进去也还是要冒极大风险的。 之前在写《互联网教育产品散谈》时一直觉得,对于如何推动那些解决应试需求的教学产品,我们完全不用有任何的担心,而对于如何推动开放教育的发展,我们却真的拿不出任何底气。因为无论是在互联网的圈子还是在教育的圈子里,无论是在资本和市场的夹缝中顽强求存的典型创业者还是拥有大量资源但同时也受着更多牵绊的大公司,具体到人的时候,几乎谁都没有足够的动力去做那个很可能成为先烈的先驱。大家仿佛都变得“聪明”了。 也许,最终能够担负起变革使命的,真的应该是那些最初根本就不是为“创业”而起步的人。 “我好像从来没怎么想过要创业,甚至在两三年前都没有想过要创业。对我来讲,一路走来别人看我可能做了很多选择、很多变化,但是我是在做一件事情。对我来说,这些事情都是一样的,只是一会儿这个事情被叫做科研,一会儿这个事情被叫做创业。”姬十三在今年的首届APEC青年创业家峰会上这样形容自己和身处的时代,“我们要获得世俗意义上的巨大成功越来越难,风险也越来越大,因为不确定性越来越多。但我觉得这个时代也因为它的多元化,赋予我们这样一种可能性,只要你在一个你喜欢并且擅长的行业里面,把这门技艺做精、做成熟、做透,并且你有很好的观察力,慢慢去等待、去钻研,你是能够获得成功的。” 这是我们共同的心声。

7. 技术VC公司都是干什么的

顾名思义,通过技术输出参与创业公司的共同成长。技术输出,涵盖几个方面的工作:
1、创业公司商业模式设计;2、互联网平台架构设计和技术研发;3、技术转移和平滑过度。
基本上,市场上技术VC是随着近几年的投资火热兴起的一个业态,也随着2017年的投资趋冷而逐渐销声,此前获得投资的公司目前在做的应该不多,毕竟互联网创业成功率很低,而创业公司如果无法获得融资,技术VC就无法获得收益,因此单单依托技术投资的公司,都会随着投资热度趋冷而生存困难。
相反,如果依靠原有的互联网项目和客户作依托,再衍生出技术VC业务的,比如CHINACLICK(百度搜索),目前主要面向传统产业、企业的互联网创新升级,通过输出CTO+技术团队模式,参与到创业项目中去。
依个人经验,建议你,如果有创业项目,最好是基于传统产业,有传统产业基础,再进行互联网+,才更容易成功,而不要飘在空中。
以上希望对你有帮助。

技术VC公司都是干什么的

8. 入职心仪互联网公司的好时机有哪些?

今年的金三银四跳槽季,求职市场和企业招聘市场好像热度不似以往。不少行业的朋友找到华企问讯推荐工作,笔者帮不少人找到了满意的新工作,有一位薪水翻了一倍多。也经常收到职业规划咨询的私信,我结合过往丰富的经验,说说怎么拿下心仪的 offer。
在求职市场上永恒不破的真相是——
对于有工作经验的北上广白领白说,找一份工作不难,难的是找到心仪的工作。
举一个真实的例子:小美,在某互联网公司做过一年多市场,三月份遭遇了合不来的空降上司,所以她开始看新的工作机会。看过她的简历以及电话交流后,我评估她的行情价是八千到一万。
但在这之前,小美面试成功的一家公司,发的offer略低于八千,所以她直接拒绝了。
用她的话说:和我原来的工资一样,公司发展上还不如我原来的公司,那为啥还急着跳槽?
而小美的心理预期offer是多高呢?一万到一万二。
所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在求职时面临的情况,和下图是一样的大家都想往上蹦一蹦。
这就和谈恋爱一样,王宝强喜欢你,你不要,你喜欢的吴彦祖人家又不理你。
所以大多数人跳槽的时候,都是怀揣着找到高富帅的梦想,接触了几个?潘磕校?钪占薷?司?檬视媚小?/p>职位圈的高富帅,自然是那些涨薪幅度高、公司前景好、团队给力的工作机会。那是不是想要拿下这样的 offer 就是痴心妄想呢?
非也。
还是举小美的例子,我和她说行情价是八千到一万,是因为和她同一水平的人都拿这个工资。
但工资这个事情是非标准化的,不像买黄金那样有统一的定价。同样的一个求职者,有的公司愿意给七千的月薪,有的公司愿意给一万的月薪。
行情价是八千,不代表咱们不能拿下一万的offer。只要掌握了秘诀,一切皆有可能。上文里的小美,最终拿下了心仪的offer,这是当时和她在电话里分享的经验:
一、不要看一时的工资多少,要看未来几年一共能赚多少钱
对于多数上班族来说,谈什么社会理想都是假大空,坦承地承认自己就是喜欢钱多事少离家近的工作,在我看来很正常。
钱少了自然是不行的。有的公司不喜欢给老员工涨工资,如果自己拿到的薪水低于市场行情不少,那要么找公司谈薪水,要么找下家。
那是不是钱多的 offer 就一定好呢?那也不是。曾经有个学金融的应届生问我,要不要去某家承诺高薪的公司,我详细了解了以后,告诉他千万不能签那个offer。
幸亏他听了我的话。不到一年以后,这家公司的产品响彻了各家新闻头版头条——没错,就是大名鼎鼎的e租宝。
很多学金融财会的应届生,学校不好的话,就业时会面临线下P2P公司给出的高薪诱惑。我强烈建议不要签这样的offer,因为它不仅不会给你带来职场竞争力,反倒可能成为你职业生涯中的污点。
不看一时的工资长短,而是未来五到十年,一共可以赚多少钱。工作几年后,一个月的薪水就相当于初入职场时半年的薪水了。
不要觉得我是在写鸡汤。看看知乎上那些如何月入十万的问题,有多少应届生在关注吧。而真相永远是残酷的:如果你现在月入几千,就不要去想月入十万的事情了,那是你先做到月入三万以后该考虑的事情。
这不由得让我想到一位自己帮助过的知友。几个月前,我写了一个揭秘刷单产业链的回答。那几天我收到很多私信——来信者的人,都是想刷单赚快钱,问我有没有靠谱的刷单群。
我只认真回复了其中的一个人。
因为他态度诚恳,坦承刷单是不对的行为,但急需用钱——初步入职场的他,家里出了一些变故,父母不能继续帮他支付房租了。
我们有类似的经历,彼此聊得合拍。在确认他不是骗子后,我借了一笔钱给他付房租。
自始至终,我都没有告诉他刷单群号。
因为我向来不鼓励这种赚一时长短的行为——就像我不鼓励大学生去发传单——于长远看来,纯属浪费时间。
在职场上,眼光要放得长远。工作前几年,投资自己最重要。
为了说服他,lucky 酱做了三张图送给他。现在拿出来,也送给你们。
这是第一张图
横轴代表工作的年数,竖轴代表年收入。
如果一个人把提升收入寄希望于刷单这种事上,他注定只能获得短暂的高收入。
这是第二张图
我告诉他:工作前两年不要太在意收入,提升自己是最重要的。优秀人才的收入是像绿线那样,而不是蓝线。
这是第三张图
面积代表累计收入。我们对待收入的正确目标应该是:在几十年的职业生涯里,获得的总收入最高。
很明显,绿线通过提升自己,逐渐将蓝线甩在了后面。并且在未来,他们的收入差距会越来越大。
————
二、找对合适的机会
很多时候,你去不了心仪的公司,不能不是因为你不够好,而是他们正好不招人。
去年下半年,我的一位朋友,某科技媒体的记者,想去一家独角兽创业公司的市场部。(独角兽创业公司=估值10亿美元以上的创业公司)
我正好了解情况,就和他说不用考虑了,因为这家公司的市场部那段时间不招人。
而和上面的情况相反的是,如果一家公司有钱又急缺人的时候,那么你去面试拿下高薪 offer 的成功几率就大多了。
这一点,做地铁广告的销售经理们最有发言权了。他们都知道刚拿完融资的创业公司有钱,并且需要投放线下媒体来获取新用户。
所以每一个 to C 市场创业公司的市场部经理,在公司开完融资发布会后,都会收到这样的电话:
X 先生/小姐你好,我是 YY 地铁广告公司的销售经理,你们考虑投放地铁广告吗?
所以互联网行业的朋友们,在跳槽的时候一定要留意下最近的融资事件。
如果有同学要问:老师,怎么获取有用的融资事件信息?
这都要问,难道还要老师一口口喂吗?
好,老师喂(o)?1?7
手把手包教包会
问:去什么地方获取融资信息?
答:两种地方。
第一种是创投数据库类型的网站,比如VC投资经理们天天都用的IT桔子。
第二种是36kr、虎嗅这样的科技媒体,不仅有最新的融资新闻,还能从稿件中对公司进行初步的了解。
特别是 IT 桔子,查询目标公司的融资信息很方便。举例最近融资的两个明星创业公司。
这个是微票儿的融资信息(就是微信里面的电影票)
这个是 enjoy 的融资信息。
这两家公司都是我最近推荐很多人考虑的,原因如下:
刚融完 C+轮,对人才的需求大;
都被顶级的基金投资过,在创业公司中更靠谱;
所在的行业(电影和消费升级)都是现在蒸蒸日上的细分方向。
很多程序员对创业热门方向不那么了解,怎么办?除了上面说的去创投数据库进行初步的查询,另一招是去36kr 和虎嗅搜报道。
比如某程序员候选人问我,啥叫消费升级?我直接在36kr 搜了报道给他发过去。
2.问:怎么知道创业公司钱多不多?招的人多不多?
答:问到点子上了。如果你奔着高薪去,那么天使轮、A轮的创业公司,即使刚融资完,也不一定会给出很高的薪水。
而B轮、C轮的创业公司,薪水更高,需要招聘的职位也更多。
3.问:怎么知道创业公司靠不靠谱?
答:跟着投资机构走,是个不错的方法。一家走到C轮的创业公司,肯定比天使轮的公司经受住了更多来自创投市场的考验。
同样,一家被红杉、IDG这种一线VC投资的创业公司,肯定比那些被三线基金投资的公司靠谱。
4.怎么知道自己是否适合某家公司?
答:看创业公司的类型。如果你长于文笔、摄影,就去内容取胜的互联网公司。如果你是个业务出众的销售,就去销售导向的公司。
以上是实战篇的上篇,搭配下篇效果更好
-----------
三、选对行业,获取行业发展红利
什么叫获取红利?
先来看看房产跟随城区发展的红利。我现在租的房子在上海浦东新区,房东十年前买的时候一万每平米,现在是八万一平米。这就是把握了城区发展的红利。
所以买房子大家都明白:要买大城市有发展潜力的城区。小县城的房子再便宜,也没有投资价值,因为没有红利可以跟随。
再比如互联网的红利。因为工作的原因,有很多人来找我咨询职场问题。
有个上海的朋友,三十岁的会计。一个月五千元的收入,不够生活花销。过得很不开心。
她的表弟,比他小四岁。在北京做程序员,年薪二十五万。几乎是她工资的四倍。
收入差距这么大,是因为她没有认真工作吗?不是,一样地付出劳动,一样的加班辛劳。
原因只是在这个时代,互联网公司赶上了红利期,站在了时代的风口浪尖上。
同样,互联网创业领域,也有高低区别。智能手机刚刚兴起的时候,工具类App站在风口上;而现在呢,显然工具类app不再是创业风向标了。
目前流行什么?
互联网金融、文化消费、消费升级、虚拟现实、人工智能。
这些都是处在红利期的细分领域,如果再结合我前面说的关注融资,那么方法就很明确了:
通过科技媒体,搜寻发展迅速的红利期创业公司。
举三个我最近给朋友推荐的公司:
蚂蚁金服,互联网金融创业巨头,刚刚融了45亿美元的 B 轮融资
微票儿,电影消费的创业巨头,刚刚融了腾讯参与的C+轮融资
enjoy,消费升级领域的创业标杆,刚刚融了 C+轮
城市中产阶级的崛起,给互联网金融、电影市场、消费升级带来了机遇,那么相应领域的标杆公司,无疑是最合适的求职去处。
一个杰出的士兵,在把握好机会后也能成为将军。祝每个读者看完这篇回答后,都能成为自己的将军。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