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题:将资本公积转增资本的经济业务,使得企业所有者权益发生怎样的变化?及其原因,谢谢了~~!

2024-05-17 05:23

1. 会计题:将资本公积转增资本的经济业务,使得企业所有者权益发生怎样的变化?及其原因,谢谢了~~!

所有者权益不变。
例:2012年12月30日ABC公司所有者权益800,其中:实收资本600,资本公积100,盈余公积100。(假设其他因素不变)
2012年12月31日董事会(股东会通过)决定将资本公积中50转增为资本金,公司财务部根据公司相关文件进行账务处理。
借:资本公积50
贷;实收资本50
2012年12月31日ABC公司所有者权益800,其中:实收资本650,资本公积50,盈余公积100。

会计题:将资本公积转增资本的经济业务,使得企业所有者权益发生怎样的变化?及其原因,谢谢了~~!

2. 用资本公积转增资本,所有者权益怎样变化?为什么?

公司以资本公积转增股本是会计上的一个处理,把资本公积转到股本,是所有者权益内部的调整,公司的资产和负债都不变。这样做可以降低股票价格,增加股票交易活跃程度,短期内对股票投资者有好处,资本公积转增股本也是炒作股票的一种题材。
资本公积转增资本对公司的业绩有压力。资本公积只能按照法定程序转增资本。我国有上市公司均有将资本公积转增资本,增发股票的情况。


扩展资料
一、股票股利与资本公积转增股本的相同点:
1、会使股东具有相同的股份增持效果,但并未增加股东持有股份的价值;
2、由于股票股利与转增都会增加股本数量,但每个股东持有股份的比例并未改变,结果导致每股价值被稀释,从而使股票交易价格下降。
二、股票股利与资本公积转增股本的区别点:
1、对所有者权益内部具体项目的影响不同;
2、派发股票股利来自未分配利润,股东需要缴纳所得税,而资本公积转增股本股东不需要缴纳所得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资本公积转增资本

3. 一道会计题,关于所有者权益和资本公积的计算

所有者权益总额计算公式:所有者权益=资产-负债,年末所有者权益=年初所有者权益+本年年末的净利润=本年年末资产-本年年末负债。资本公积的计算公式为资本公积=实收资本十留存收益*(欲占注册资本比例-已占注册资本比例)。
以资本公积转增资本、提取盈余公积是所有者权益内部项目的变化,并不影响所有者权益总额,向投资者分配利润减少所有者权益总额,实现净利润、接受现金投资增加所有者权益。

扩展资料:
所有者权益注意事项:
企业接受外币投资的,实收资本的入账价值按合同约定的汇率折合为记账本位币的金额为准;若合同没有约定汇率,则实收资本的A账价值接收到投资额当日的汇率折合为记账本位币的金额为准。因此,企业投资外资企业的投资时,合同约定了汇率应按照合同约定的汇率来折算人民币。
盈余公积可分为法定盈余公积和任意盈余公积两种。法定盈余公积一般是按照净利润的10%提取,当提取的金额累计达到注册资本的50%后可以不再提取。任意盈余公积的提取比例可根据公司股东会的决议提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所有者权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资本公积

一道会计题,关于所有者权益和资本公积的计算

4. 为什么说将资本公积转增资本 是所有者权益的内部变化,不涉及资产?能说具体点吗?

资本公积和实收资本都是所有者权益下的科目,资本公积转增资本就是资本公积的减少,实收资本的增加,不涉及到资产科目,自然不涉及资产。。。。
借:资本公积
       贷:实收资本

5. 一道会计题,关于所有者权益和资本公积的计算

原始股份是三个股东一共400万,运作了3年后,所有者权zhi益为600万(实收资本400万+资本公积200万),根据题意,第四个人的股份比例为1/5,则总投资需要150万(以上面的比例:实收资本100万+资本公积50万)
例如:
增资后所有者权益 = 1 600 / (1 - 20%) = 2 000元
增资后注册资本 = 1 200 / (1 - 20%) = 1 500元
甲应当出资的总额 = 2 000 - 1 600 = 400万元
甲投入的注册资本 = 1 500 - 1 200 = 300万元
甲投入的资本溢价 = 400 - 300 = 100万元
所以:增资后的注册资本为1 500万元,增资后的资本公积为100万元

扩展资料:
由于资本公积是所有者权益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它通常会直接导致企业净资产的增加,因此,资本公积信息对于投资者、债权人等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十分重要。为了避免虚增净资产,误导决策,就有必要明确资本公积形成的主要来源。
资本公积的用途主要是转增资本,即增加实收资本(或股本)。虽然资本公积转增资本并不能导致所有者权益总额的增加,但资本公积转增资本,一方面可以改变企业投入资本结构,体现企业稳健、持续发展的潜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资本公积

一道会计题,关于所有者权益和资本公积的计算

6. 新会计准则中企业待转资产价值与资本公积的区别?

  企业接受捐赠的处理
  在原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下,企业接受捐赠资产通过“待转资产价值”科目进行核算。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按会计制度及准则的规定确定的入账价值,借记“固定资产”科目,按税法规定确定的入账价值,贷记“待转资产价值”科目,按应支付的相关税费,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年度终了,按税法规定确定的接受捐赠价值资产应交的所得税(或弥补亏损后的差额计算应交的所得税,下同),
  借记“待转资产价值”科目,
  贷记“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科目,
  按接受的资产捐赠的价值减去应交所得税后的差额,
  贷记“资本公积—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准备”科目。

  新《企业会计准则》确实没有对这一问题进行专门说明,但是,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中关于“6301 营业外收入”总账科目的说明中对此进行了说明,即:“营业外收入”科目核算企业发生的各项营业外收入,主要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利得、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利得、债务重组利得、政府补助、盘盈利得、捐赠利得等。(具体见《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第252页)
  例如,某公司2007年8月10日接受一外商捐赠轿车一辆,根据发票及报关单有关单据,该轿车账面原值300000元,估计折旧100000元,运费2000元。
  借:固定资产 202000
  贷:营业外收入—捐赠利得 200000
  银行存款 2000
  因此,新准则下,企业接受捐赠的资产直接作为“营业外收入”处理。

  (2)企业对外捐赠的处理在原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下,企业对外捐赠资产,借记“营业外支出”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固定资产”等科目。
  例如,某公司2005年9月18日支援希望工程,由银行信汇180000元,补助光明村小学建设教学房屋。
  借:营业外支出—捐赠支出 180000
  贷:银行存款 180000
  新《企业会计准则》也没有对“企业对外捐赠资产”如何处理进行专门说明,但是,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中关于“6711 营业外支出”总账科目的说明中对此进行了说明,即:“营业外支出”科目核算企业发生的各项营业外支出,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失、债务重组损失、公益性捐赠支出、非常损失、盘亏损失等。(具体见《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第261页)7、提问:“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科目取消后,企业如何处理?待摊费用是指企业已经发生但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负担的分摊期限在1年以内(包括1年)的各项费用,包括企业预付保险费、经营租赁的预付租金、季节性生产企业在停工期内的费用以及其他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负担的其他费用。预提费用是指企业按照规定从成本费用中预先提取但尚未支付的费用,如企业预提的租金、保险费、短期借款利息等。资产负债观要求不符合资产定义及其确认条件的资产、负债项目不能够在资产负债表中体现。“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不符合资产、负债的定义,因此, “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不再在资产负债表中体现。上述两个科目实质上是属于结算类科目,新准则会计科目取消待摊费用及预提费用。原待摊费用可以通过“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科目核算,原预提费用可以通过“应付利息”、“其他应付款”等科目核算。原企业短期借款利息的预提,新准则规定通过“应付利息”科目核算。首次执行日的“待摊费用”余额可计入首次执行日当期损益或转入预付帐款科目处理;首次执行日的“预提费用”余额,如果符合负债或预计负债的定义,则转入相应应付款项或预计负债科目,如果不符合负债或预计负债的定义,则只能冲回或按照前期差错更正原则处理。

7. 新会计准则中企业待转资产价值与资本公积的区别?

企业接受捐赠的处理
在原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下,企业接受捐赠资产通过“待转资产价值”科目进行核算。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按会计制度及准则的规定确定的入账价值,借记“固定资产”科目,按税法规定确定的入账价值,贷记“待转资产价值”科目,按应支付的相关税费,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年度终了,按税法规定确定的接受捐赠价值资产应交的所得税(或弥补亏损后的差额计算应交的所得税,下同),借记“待转资产价值”科目,贷记“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科目,按接受的资产捐赠的价值减去应交所得税后的差额,贷记“资本公积—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准备”科目。
新《企业会计准则》确实没有对这一问题进行专门说明,但是,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中关于“6301 营业外收入”总账科目的说明中对此进行了说明,即:“营业外收入”科目核算企业发生的各项营业外收入,主要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利得、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利得、债务重组利得、政府补助、盘盈利得、捐赠利得等。(具体见《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第252页)
例如,某公司2007年8月10日接受一外商捐赠轿车一辆,根据发票及报关单有关单据,该轿车账面原值300000元,估计折旧100000元,运费2000元。
借:固定资产 202000
贷:营业外收入—捐赠利得 200000
银行存款 2000
因此,新准则下,企业接受捐赠的资产直接作为“营业外收入”处理。
(2)企业对外捐赠的处理
在原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下,企业对外捐赠资产,借记“营业外支出”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固定资产”等科目。
例如,某公司2005年9月18日支援希望工程,由银行信汇180000元,补助光明村小学建设教学房屋。
借:营业外支出—捐赠支出 180000
贷:银行存款 180000
新《企业会计准则》也没有对“企业对外捐赠资产”如何处理进行专门说明,但是,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中关于“6711 营业外支出”总账科目的说明中对此进行了说明,即:“营业外支出”科目核算企业发生的各项营业外支出,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失、债务重组损失、公益性捐赠支出、非常损失、盘亏损失等。(具体见《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第261页)

7、提问:“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科目取消后,企业如何处理?
待摊费用是指企业已经发生但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负担的分摊期限在1年以内(包括1年)的各项费用,包括企业预付保险费、经营租赁的预付租金、季节性生产企业在停工期内的费用以及其他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负担的其他费用。
预提费用是指企业按照规定从成本费用中预先提取但尚未支付的费用,如企业预提的租金、保险费、短期借款利息等。
资产负债观要求不符合资产定义及其确认条件的资产、负债项目不能够在资产负债表中体现。“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不符合资产、负债的定义,因此, “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不再在资产负债表中体现。上述两个科目实质上是属于结算类科目,新准则会计科目取消待摊费用及预提费用。
原待摊费用可以通过“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科目核算,原预提费用可以通过“应付利息”、“其他应付款”等科目核算。原企业短期借款利息的预提,新准则规定通过“应付利息”科目核算。
首次执行日的“待摊费用”余额可计入首次执行日当期损益或转入预付帐款科目处理;首次执行日的“预提费用”余额,如果符合负债或预计负债的定义,则转入相应应付款项或预计负债科目,如果不符合负债或预计负债的定义,则只能冲回或按照前期差错更正原则处理。

新会计准则中企业待转资产价值与资本公积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