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跃迁》读书笔记2

2024-05-16 19:39

1. 《跃迁》读书笔记2

推荐序部分2
  
 “当许多聪明、求知欲强、富有同情心且目光敏锐的年轻人聚到一起时,即使没有人教,他们也能互相学习”。
  
 “一个人的学习和思考能力是有限的,整天盘旋在自己的思想、能力、领悟范围内,很快会遇到瓶颈”,闭门造车是不行的,互联网的发展也让我们可以更容易获取外部的信息和资源,在这本书里经常提到的“联机学习”,就是个人利用他人、外部的资源实现资源的整合,从而达到自己想要的目标。好比过去我们在学习的时候遇到难题只能求助老师和同学,而现在我们可以轻松的利用软件通过网络得到答案,随时随地就可以解决问题。而当一群人聚在一起时,不同的观点和想法会发生碰撞,每个人都可以从别人身上学习到新的东西。
  
 
  
  
 “真正的人生高手往往并不是苦哈哈的,而是快乐、从容和恬静的。”
  
 大家在学习时代应该都有遇到过很努力但是成绩并不理想的同学,相反有些成绩很好的同学看起来学得很轻松,这是为什么?方法正确,事半功倍。掌握了学习方法的人,不需要花费太多时间就可以学会,而埋头苦读的人不一定就勤能补拙。人生高手也会面临普通人遇到的问题,但是他们在时间管理、专注力和坚持上更胜一筹。他们不做苦行僧,加班工作不是被迫的,而是主动作为,这是他们实现个人价值的途径,他们并不觉得苦,反而因为有收获而快乐。

《跃迁》读书笔记2

2. 《跃迁》读书摘记(2)

序——古典自序
  
 电影《一代宗师》里,把高手之路分成了三个阶段:见自己、见世界和见众生。
  
 第一个阶段是“见自己”:你得理解自己的优势和局限,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受不了什么,持续地走出舒适区,扩大自己的能力。
  
 第二个阶段是“见世界”:
  
 带着这些对自己的理解上路,你会碰得头破血流,你开始理解时代的趋势、社会的规则,看到各种人生的可能。
  
  
 这部分就是这本书主要谈到的话题。看到趋势、理解规律、升级心智、自我跃迁——不仅要有高手的认知,还要有成为高手的技术。
  
 但高手之后还有第三阶段,就是“见众生”:高手当久了,胜胜负负,你终于理解,要把自己学到的、理解的、坚持的传播出去,帮助更多人,这样才能从高手变为一代宗师。

3. 阅读《跃迁》

今日阅读《跃迁》第一章
  
  
 我们会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身边总有些人遇到问题,喜欢去找别人咨询,甚至是会找多人咨询。为什么呢?
  
 也有些人遇到问题只是自己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又是为什么呢?
  
 遇到问题,独自一个人思考解决问题方法,叫独自思考。而独自思考,是很有局限的,也不能更好的看清楚问题,那所想出来的解决方案,不一定是最全面的。
  
 另一种遇到问题,多方面咨询,或者找专业人士咨询,通过整理这些资讯,做出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案,会更全面更好,这就是独立思考。
  
 我们很多时候分不清楚两者的关系,常常把独立思考当作独自思考,就让很多人进入到一个陷阱,遇到问题去找别人思考,就是不够“独立”。导致不敢主动找专业,或者大咖去咨询,往往做出的选择并不是那么的好。
  
 那还有一个方式是:联机思考,将自己的问题抛出来,多人在线一起考究问题,会比一个闷头苦思效率高太多,联机思考不等于放弃思考。
  
 联机思考,每个人因其经历和立场的不同,交换意见时会有更多的发现,当一个问题多角度剖析,就开始有了深度思考,而深度思考,一直是解决问题的核心。
  
 接下来,我就要刻意练习自己的联机思考,把它运用到工作生活中,提高自己的深度思考能力。

阅读《跃迁》

4. 《跃迁》读书笔记

《跃迁》确实是一本不错的书,尤其是对于在焦虑底色的社会中挣扎浮沉的年轻人们。全书的核心内容可以总结归纳为:在这个时代下,要学习使用系统化思维,识别所处系统中的头部和高价值区,不断强化这个区域所需的核心技能,将其余技能外包,利用系统的杠杆(二八法则)让自己不断向头部和高价值区移动,秉持开放且专注、迟钝且有趣,不断实现自我的能力跃迁、认知跃迁和层级跃迁。
  
 当然,一句话显然不能概括所有,况且本书有很多让我觉得颠覆以往认知观的见解。(以下是从我个人角度出发提炼的要点。)
  
  
  一、做联机的独立思考者,将大脑的一部分外包,聚焦最重要的能力 
  
  
 作者讲述了人类历史上大脑发生的三次外包事件:1,语言——人类从个体蛮力走向群体协作,讲故事成为新技能;2,书写和印刷术——人类走出了语言短暂又不精确的限制,读写能力成为和教育体系新宠;3,互联网——大脑不该用来记忆,而要用来思考、观察、创造和影响他人。我们所处万物互联的信息化时代,机器存储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远比人更加高效和精确。这个时代下,我们的认知方式需要改变,学会调用知识而非记忆知识;思考方式需要改变,不能独自闭门造车,要与所处的系统联机。聚焦最重要的能力,并且对于核心优势的最锐利的刀锋,毫不吝啬时间,时时刻刻打磨擦亮。
  
  
 我自己的亲身体会是,信息越来越多、越来越繁杂,原本是想要拿起手机看下时间,却要刷个朋友圈,看看别人都干了些什么,突然收到了淘宝的推送,觉得防晒衣确实需要买一件了,结果去刷淘宝了,等回过神来已经半小时后了。信息是外供的,注意力却是需要自己内控的,外部的信息呈海量时,你的注意力就越发重要,将注意力聚焦。
  
  
  二、发现系统的杠杆点,利用二八法则,放大自我效能,不断移动到系统的头部,借此获得系统的巨大推动力 
  
  
 头部就是你所在的赛道里高价值并且有优势的领域。头部有巨大的借势优势,可以通过所处系统产生正反馈。作者指出找到自己可 进入的头部有几个原则:1,从价值而非优势出发;2,思考差异化优势;3,从身边的头部做起。 这第三点其实就是俗话所说的“宁做鸡头不做凤尾”,因为鸡头可以巧妙利用系统的杠杆,利用系统放大自己的优势,而且有机会做到鸡头其实能够更好地锻炼系统化思维的能力。杠杆是一种利小的投入可以撬动更大收益的工具,每个系统都会有杠杆点,并且杠杆之上可以再加杠杆(实话是,寻找系统的杠杆点确实不就有实践性,至少我还没有路径可以找到,继续修炼,多学习一些系统性的知识和方法吧。)找头部(高价值区)和找杠杆点应该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你需要持续去关注、观察和验证这个区域这个点是不是你要找的。另外一点,要在高价值区足够专注。
  
  
 我个人的体会是,最难的应该是对自己所处的系统有一个全面的视角。这个关乎格局、视野和站位。我常常都在疑惑的是,自己在做的事情是否有价值,我处在一个怎样的系统中,我以为的这个区域所要求的核心能力到底是不是核心的能力……一系列自我怀疑和否定的问题,究其原因,还是因为看不清吧。
  
  
  “高手就是在高价值领域,持续做正确动作的人。” 
  
  
  三、提升自我效能的方法是建立一棵“问题树”,而不是“知识树” 
  
  
 这个是我个人最受益的观点,没有之一。
  
  
 围绕问题去学习知识,是最有效的方法。问题树依托一个真实的、高价值,并有可能被解决的问题来展开,我自己就搭建了一棵自己的问题树,确实,脉络清晰、目标也相对明确很多。没看这本书之前,我经常在帖子里看到很多“学霸”类型的故事,一个月看完了多少书,给自己的年度目标设立什么样的书单等等,感觉就像是“军备竞赛”,进入了为读书而读书的错觉。从实用角度去出发,读书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我相信大部分在朋友圈晒书单的人也大多是实用主义者。
  
  
 “拿起一本大家都在读的书说‘读点儿书总没错,大家都在读。’然后像巴甫洛夫的狗一样寻求阅读奖赏。而 功利性的读书法在获得阅读奖赏之前选择了延迟满足——先找到目标,调整好资源,带着问题进入 。”
  
  四、做一名联机学习者,成为知识的“路由器”,整合出知识体系,实现知识跃迁 
  
  
 这一点有几个前提:
  
  1,和知识源头联机;2,用答案换答案,类似于“抛砖引玉”;3,拥有整合能力。
   
  
  在知识爆炸年代,最好的方式是先辨别 一二三四手信息,然后不断走向知识源头。作者在书中给出了一个定义“知识晶体”——知识晶体有一种让你关上书本,依然可以叙述的能力,其实已经是你自身知识体系的一部分,可以与你以往的学习和经历关联,并提炼出更高层次的知识晶体来。所以,知识量不是重点,让脑子里的知识形成多少知识晶体才是知识提取能力的关键。最后,整合知识,进行知识IPO,把你脑海中的知识变现成价值,要通过不断提问、不断分享、跨领域合作,进行输出。
  
  
 “过去自己学、自己悟,才是真本事。信息爆炸时代,调用和整合他人的答案,显得更为重要。在传授稳定的、系统化的知识层面,前者更优;但是在学习最新的,还未有人整理过的方面,后者显然更快。”
  
  
  五、通过升维来解决生活中看似无解的问题 
  
  
 一件事情之所以来来回回,是因为在这个层面没有解决方式,你需要升维,作出第二序的改变来破局。在这个部分,作为抛出了很多的名次:元素、元素间的关系、第一序和第二序、还原论、系统论、回路、层级、控制点等。结合自身经历,提炼重点:
  
  
 1,短期感受和长期收益总是相悖。当一个体验短期很爽的时候,你往往要警惕,长期的损失是什么?而当这个体验短期痛苦的时候,你也需要自我激励,长远的收益会是什么?
  
  
 2,上层决定下层;下层无解,向上一层。
  
  
 3,系统由元素和元素间的关系组成,第二序的改变其实就是元素间关系的改变,这也就是破局的关键。
  
  
 “世界属于能看懂系统的人。这个世界的绝大部分运作,都不在你眼前发生,世界已经先你而行。”
  
  
  六、脱困四问 
  
  
 一个对抗情绪化比较好的方法。具体可见脑图形式的笔记。
  
  
  七、第一反应和第二反应 
  
  
 克制第一反应,等待第二反应。

5. 读《跃迁》的一点点收获

在我的价值观中有这样一条,如果买来的书,看完后哪怕只有一句话对自己有影响,那就非常赚了。最近看古典写的《跃迁》,这是一本关于成长方法论的书,当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有两点。
  
 为什么要带着问题去学知识?这个时代信息爆炸、知识太多、干扰太密、认知散焦......如果不想明白、想清楚自己要学什么,空有一颗学习、上进的心,反而会让自己陷入知识焦虑中,而带着问题才能聚焦,捕捉自己想要的知识。
  
 传统的学习方式按学科分门别类一个个慢慢学,学完后在用到相关领域去解决一个个问题。然而现实生活中很多问题的答案并不仅仅局限再某个学科领域中,再说了学科分类也只是人为的划分而已,知识本身是没有边界的。沿着这个思路去想,为了解决某个问题而渗入到各个学科中去寻找答案,这样才学习的过程中能有意识地捕捉与问题相匹配的知识点。反过来,如果学完学科知识在去匹配问题,就本末倒置了。成甲老师在《好好学习》一书中的讲到,一切的学习和努力无非三个目标:一是解释问题,二是解决问题,三是预测问题。这是目前我见过最简单深刻的归纳。
  
 明确了学习目的,带着问题去学习,心态也会好很多。
  
 那么多知识该学哪些?这个感觉很有价值,那个也很有趣,到底该先学哪个呢?该花什么样的时间来学呢?都想学啊,最后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跃迁》提出了一个方式,按照相关性和好奇心两个维度来进行优先级排列,比如每个维度按1-10分级。相关性是指跟你当下收入挂钩的紧密程度,好奇心是你感兴趣的程度。想起了一句话“先做自己该做的事,再做自己想做的事”,有点相近。
  
 复盘我最近两周的学习状态,复习执业考试的相关性是8,好奇心是3,而打游戏的相关性是3,好奇心是7。从理性的角度看,我应该选择复习执业考试,而不是花时间打游戏,但最终我选择打游戏,我想是心情太差的原因。这让我想起了万维钢老师再《为什么佛学是真的》一书中讲到的,让我们作出决定的是情绪,而不是理性,任何决定都是大脑中两种情绪斗争的结果,理性只不过充当了情绪的工具,用来说服对方罢了。就像我复习执业考试是非常理性的做法,但最终胜出的是心情差。
  
 吾生有崖,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不管怎样,精进的路上,药不能停。

读《跃迁》的一点点收获

6. 《跃迁》——读后感

古典的《跃迁》扩展了眼界。书的目标读者是那些想干一番事业的,只满足于小确幸的可能不适合。
  
 真正的高手不是我们一般所理解的,花1万小时努力练习,也不是全心全意打磨一件事情,因为未必能创造价值。很遗憾我们所理解的成功学、我们关注的个人成长和生涯设计,大多来自心理学、教育学,他们从个体出发,希望获得个人的成长和内在丰富。
  
 但大多数人期待的竞争力提升、发挥优势、快速增值等概念,却来自社会学、经济学和商业。真正的高手他们既懂得如何驱动自己持续地努力和积累, 也懂得借助社会和科技趋势放大自己努力的收益。 这正是这本书的主题。
  
 阶段性的非线性成长、跃迁式的上升。
  
 但,“即使你的阶层和起点不够好,只要你具有能在网络中识别高级心智的能力,这个世界的可能性依然为你敞开。”
  
 记关键词即可。未来世界的认知能力,是信息 搜索能力 ,运用信息 思考的能力 ,以及从大量信息里抓取趋势的 洞察力 。
  
  任何行业,一旦出现能大幅提高效率的技术,这个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就会变化。 
  
  Q: 思考: 观察好的行业可能也是这个道理,如果有新技术能提高单位生产率,就证明在一段时间内这个行业有前景。
  
 教育培训、出版、传媒、影视的边界会慢慢模糊。传统教育 => 在线教育。在线教育不单单指以前的那种录制视频放网上的做法。现在的公众号、知乎专栏等都可以算。
  
 《全新思维》:六种能力:设计感、故事感、交响能力、共情能力、娱乐感、探索意义。
  
 三个问题:我今天做的事,机器能做吗?会被外包吗?明天会做的更好吗?
  
 可怕的不是优秀的人比你更努力,可怕的是优秀人的方法论比你正确太多。
  
 跃迁第一个阶段——认知跃迁;第二个阶段:能力跃迁。“心智模式或范式的转变, 对内提升潜能,对外发现可能, 这就是一个人认知跃迁的关键。” 认知跃迁、能力跃迁和第三个阶段,能级跃迁。
  
 · 无法把握自己注意力。注意力 > 时间 > 金钱
  
 · 无法过滤信息的人,找不到重点
  
 · 不理解系统,无法与陌生人联机合作。
  
 
  
  
 第一次:原始人用讲故事的方法(可参看《人类简史》)
  
 第二次:书写和印刷术——解放记忆。读写能力成为教育新宠;
  
 第三次:互联网出现
  
 
  
  
  要做“更少但是更好的事情”——高手就是在高价值领域持续做正确动作的人。找到甜蜜区、战略专注、等待机会。 
  
 如新东方老师——5种能力:专业知识、课程设计、呈现能力、个人魅力、积极心态
  
 优秀的老师一般不会100%把一个能力做好,而是花20%的经历迅速把一个能力提高到80分,然后直接切换到下一个能力中。这样一来,就能快速完成一轮跃迁。
  
 新东方老师区别于其他培训机构的又一个重要原因是:老师之间的互相连接。一开始大家各干各的,后来慢慢熟悉以后分享一些有意思的见解和趣闻,到最后形成聪明大脑的联合,形成亲密的合作关系,为后续老师自己个人事业的发展作出非常重要的人脉储备。
  
 找投资人——不同角度给你指导。
  
 所以成为高手——对内,二八法则三次方,持续放大自我效能;对外,通过移动到系统的头部,获得系统巨大的推动力。
  
 误区1——
  
 原则1——从价值出发而非优势出发。先确定高价值,再思考优势。
  
 误区2——只看价值,不懂优势。
  
 原则2——思考差异化优势。
  
 原则3——从身边的头部做起,鸡头变凤头。
  
 利润最多的领域包括:综合服务提供商、平台产品和三四线城市中小企业主培训,而后者利润率最高,是个价值相当高的区域。 先找价值,再找优势!!! 
  
 不取巧,结硬寨,打呆仗。只看概率,只要有51%的机会就可以,小步赢慢慢积累就非常可观。不追求“妙手”,因为妙手一般是灵感的呈现,而灵感是不可能磨炼的。反而是呆账能一直不断磨炼。
  
 讲述底层逻辑、思考质量比较高、难懂的书《国富论》、《穷查理宝典》、《决策与判断》
  
 认知性阅读:《人类的群星闪耀时》、《反脆弱》;知识性阅读《人生设计》、《生涯混沌理论》、《认识电影》、《好好学习》
  
 1、看提升认知的书;2、看书评;3、看目录;4、不从第一页开始,直接看你想看的部分 
  
 树状、关联、序列、数据。
  
 树状:层级关系。口诀如教学设计中的“金贵十分恋” 进入导语——规则——时间——分享要求——练习开始
  
 关联结构:事物相互关系。如smart分析法4个象限的关系。
  
 序列结构:提现先后、因果关系。如流程图。
  
 数据结构:体现差异关系。
  
 如何创造知识晶体:
  
 1、列表:比如关于 xxx 的5个技巧。或“时间管理矩阵”、利润分析表等;
  
 2、更好的具有隐喻功能:比如“生涯彩虹图”等,有数据,有比喻。或者“职业生涯三叶草图”,把兴趣、价值、能力一起协调。
  
 例子如“学五渣”、李小龙。 关键就在分享和获得反馈! 
  
 1、先打磨第一个知识模块
  
 2、快速抛出去让别人反馈,换回别人的知识模块
  
 3、重复前两步,积累足够多的知识模块
  
  4、整理自己的知识体系,实现跃迁。 
  
 三种学习思路:自学(自己找答案)、联机学习(和同行交流、用答案换答案)、跨界联机学习(跨行学习交流,用答案换答案)
  
 春秋时期的诸侯养的士就是这个道理,各个阶层和专业的士在诸侯家里形成联机。
  
  突破点就两个:提问能力和整合能力。 如写作:多元、高频沟通、提问、结构、汇聚。
  
  结构:比如:场景-分析-概念-案例。或者数据-技术-金句。 
  
 或者自己组局,找几个不太熟的人一起分享,不同领域不同背景的,越能有收获。
  
 这是两种不同的知识结构。知识树类型我们平时学习的一点一滴的知识,到问题树是以问题为导向,更有针对性。
  
  学习的速度跟不上你遇到问题的速度,这是学习的焦虑。 
  
 1、第一序到第二序
  
 从一个层级跳到另一个层级看问题。比如节食减肥是行不通的,因为减肥的核心是提高新陈代谢,但节食的作用刚好相反,会让大脑认为你是遭遇饥荒,反而会摄入更多。
  
 第一序变的是元素,第二序变的是关系。不改变内在的关系,只改变元素,系统还是会持续之前的样子。所以要是不从第二序进行改变,那么永远还是会重复以前的错误。
  
  系统科学! 系统都是由元素、关系以及功能三个部分组成。元素之间的关系比元素更重要,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关系结构不变,系统的结果也不会变,第二序的改变,变的就是关系结构。
  
 2、重新定义目标,跳出死循环,走到第二序。比如销售和产品经理互相抱怨,其实是因为没有理清关注点,关注点应该是客户,而不是销售目标。
  
 3、新手学习系统、老手利用系统、高手需要破局。
  
 一个人看问题有见地,无非两个方向——看得远、看得透。看得远是能看到事物发展的脉络,找到过去和现在的关系,找得到“回路”;看得透则是能够理解事物背后的真正规律,看到事情背后的“层级”。
  
 容易进入死循环:如:工作太累我要休息,旅行就能休息,但旅行需要钱,要钱就要工作……
  
 需要整合,快速学习知识的ipo模式,比如彼得德鲁克的生产模式是:用咨询驱动,用讲课整合,用写作产品化。
  
 
  
  
 勤奋:低水平勤奋靠努力,中等水平勤奋靠方法论,高水平勤奋靠目标选择。
  
  细分目标,最好是把宏观的目标量化,可以用数据度量。 
  
  他人愿意交往的高手:聪明的善良 
  
 1、善待亲人,形成正循环;
  
 2、做足够大的梦,才会有足够多的人帮你;
  
 3、快速成长,并让别人看到;
  
 4、懂得陪伴,朋友有情绪低落的时候,别评价,也不用急着解决,陪伴就好;
  
 5、广结善缘——能力范围内的,能帮就帮一点。
  
 
  
  
 1、知识要用搜索的,不要用记忆的。
  
  2、要用问题来引导知识的串接。知识树是以你知道的来串接,类似我们平时学习的一点一滴的知识。但问题树的结构更有利于知识体系的形成,是我现在急缺的。 
  
  现在明白罗辑思维推荐的“清单法”,其实就是以一个个问题为导向,来梳理自己的知识结构。 
  
 1)思考如何提问:
  
 比如在写 git 笔记的时候就会想到,做笔记的目的不是为了以后没事再翻翻,肯定是为了以后有问题不懂的时候可以直接通过搜索来找到。那么我会如何优化我现在做的笔记呢?当写完一个部分的时候我会想,以后我会如何查这个事情?比如git reset  这个命令。我想自己以后不太可能是为了想了解这个命令的用途来搜索,更可能的是为了查“如何插入 commit”。于是我在“git reset”这个标签后,也补充了一句“如何插入 commit”。
  
 这个方法非常好用,类似于贴标签、关键词,但关键词需要有区别性,否则搜索以后整篇都是结果,容易降低效率。
  
 2)构建知识体系
  
 真正串联一个又一个知识的,不是学科知识,而是场景问题。这个就非常考验知识的系统性问题了。比如大学时期学生物学,我能对某个单一知识点做详细的描述,但考综合题的时候不知道如何回答,当时老师说我的知识不系统。我自己这几年也一直困惑如何让知识形成系统,直到今天看到这个“以问题为导向”,才清晰起来。
  
 3、打造自己的知识晶体——与第2点一样,这点是主动对知识的整理。是自己想出一个问题,通过问题来整理自己的结构(关联、树状、序列、数据)。
  
 4、记得看完自私的基因后,突然有种感觉,就是,其实人根本就是被基因控制着帮忙繁衍的个体罢了。
  
 虽然是有点片面的看法,但也能用在正面的地方。比如,情绪来了的时候,会对自己说,妈的又是基因想控制我,我偏不让它得逞!于是好胜的“我”,为了不让基因控制我的激动情绪,就会下意识反抗这种低情绪,于是就慢慢调整回第二序的状态了。
  
 5、如何做笔记?
  
 详见另一篇读后感文章《读书笔记这样做才有效》
  
 再谈谈目标导向:参考:2017.12.16逻辑思维的推送清单、
  
 6、为什么会认同一本书?有可能是作者的思路跟你完全不一样让你觉得脑洞大开,也有可能是因为你无形中已经做了一些作者在书里提倡的办法只是你自己还不知道,当作者把你的这种做法点破并推荐以后,你

7. 《跃迁》有感

当今社会,信息变多、思考变浅,竞争激烈!在这里我想问屏幕前的小伙伴一个问题,大家有没有那么一瞬间,突然感觉到压力和焦虑袭面而来,想要寻求更好的出路,但又不知道如何改变?
  
 如果你想突破现状,成为某一领域的高手,了解破局之法,那一定不能错过《跃迁》这本书,这本书的作者是古典老师,古典老师是畅销书作者,也是“得到”APP《超级个体》的主理人。
  
 最初接触这本书,我并没有明白“跃迁”到底是什么意思?细细读下来,才渐渐地明白它的含义。跃迁是一种跨越式成长,一种能量激发下的突变。如果把个人通过刻意练习、不断地迭代而带来的渐进式进步叫做自我迭代,那么利用科技、社会系统的能量,快速跳跃式升级,则是自我跃迁。今天我要给大家讲讲个人跃迁的三个阶段。分别是认知跃迁、能力跃迁、能级跃迁。
  
 当你持续地学习、阅读,突然有一天一个概念击中了你,你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野,过去困扰你的一切突然清清楚楚,突然就顿悟了,这就叫做“认知跃迁”。当你在坚持练习一件事情,却长久地没有什么变化。甚至你自己都快要放弃的时候,突然发现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上升了一个台阶,这就是“能力跃迁”。从能力跃迁到能级跃迁,是一个价值从内向外的过程。内在价值虽然在提高,但是外在价值还是需要时间体验的。不过,这个阶段是爆炸式的。在一个长时间的积累和爬坡之后,你的能力和水平会突然上一个层次,看问题、做事情会有完全不同的力道,这就是“能级跃迁”。那么,这三个阶段是递进式的,我用三个关键字来总结一下便于大家理解,分别是破--长--飞!相信其中含义大家就能更加明白了。
  
 结合我自己的经历来解读这三个阶段,也是一个破--长-飞的过程。2021年9月份,我正式参加了每周一本书的读书训练营。在那之前,读书是我的业余爱好,没有更多的思考,不会想到要把书中的内容讲出来,更不会把书中的内容运用到生活和工作中。参加一段时间读书营之后,知道了需要了解每本书的底层逻辑,需要进行闭环阅读,才能把书中的内容更好的吸收,才能很好的助力生活和职场。我的这个认知变化,就是《跃迁》这本书中所说的“认知跃迁”。后来,我坚持每天阅读和感悟输出。到了2021年12月份,我正式启动了自己的演讲俱乐部,并将读书分享活动加入到俱乐部活动中来。我的爱人和孩子也和我一起加入到读书的队伍中来。因为阅读,我的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从而助力了我的事业和家庭,这就是书中所说的“能力跃迁”。“能级跃迁”是爆炸式的,在不久的未来,我相信一定会发生在我身上。量的积累,一定会达成质的改变。我会继续坚持读书和讲书,输入和输出。争取早日实现“能级跃迁”。实现自己的人生飞跃!     
  
 朋友们,对照今天我讲的个人跃迁的三个阶段,你也赶快看看自己现在属于哪一个阶段呢?这本书中还对如何实现个人跃迁提供了很多的案例和方法,如果你也想了解,也想让自己实现个人跃迁,让自己的人生飞跃,那就赶快把《跃迁》这本书购买回来,认真阅读,仔细研究吧。预祝你的人生一飞冲天!

《跃迁》有感

8. 《跃迁》读后感

   继《拆掉思维里的墙》,《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之后,这是古典老师第三本书。
     古典何许人也?新精英生涯创始人,他曾是新东方优秀教师,因目睹无数中国教育下的一流人才的迷茫和纠结,意识到"找到自我"比"去好大学"更重要,2007年转型做生涯规划,专注于该领域十余年。
     作者开篇就为我们勾勒出目前这个时代的特征:
     信息变多,思考变浅;
     机会变多,竞争跨界;
     随时干扰,永远在线。
     一方面我们获得信息越越容易,创业门槛越越低,机会也越越多。
     另外一方面,我们的注意力随时都会被外界各种因素干扰,创业门槛越低,意味着竞争越激烈,单点突破的几率越越小。
     我们拥有的是非洲大草原上的大脑,装着工业时代的思想,却生活在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时代的今天。面对这样残酷的现实,我们究竟该如何定位自己的人生?
     首先,我们应该停下,好好思考一下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下边这个故事,我印象特别深。巴菲特有个飞机师,叫做弗林。他为巴菲特开了十多年飞机。有一次,他问巴菲特:怎么才能像你一样获得成功呢?
     巴菲特说:第一步,你要圈出2你特别想要的东西。如果你想不明白,你可以用"有趣"和"有用"做一个评分。第二步,圈出个你认为最重要的东西——然后怎么办?
     有人说,我懂,然后就集中全力马上开始做这个,有机会再去做那20个。
     完全错了。
     巴菲特说,接下,你这一辈子要像躲避瘟疫一样躲避另外那20个目标。因为人这一辈子做好事,已经非常非常难。这些有点儿希望,又不可能穷尽的事情,才是最恐怖的。你要集中你所有的精力去躲避那20个,它们只是幻觉;那个勾勒出的才是真正的你。
     当你确定了自己的人生目标,接下要考虑的是达成的.路径,对内是个人成长,提升个人价值;对外是顺势而为,放大个人价值。
     关于个人成长,有两点体会深刻:
      1)带着问题去学习。 
     《终身成长》一书中谈到的两种思维模式能很好的说明学会提问的重要性。
     固定型思维模式,是我会什么,我就去做什么。认为人的才能是一成不变的,他们会把发生的事当做衡量能力和价值的直接标尺。
     成长型思维模式,是我有了目标,通过不断解决问题去成长,虽然人先天的才能、资质、性格各有不同,都可以通过努力和经历改变。
     被问题拍肩膀,总比被现实抽嘴巴子好,好问题比答案还重要,"功利式"的学习方法是带着问题去学习,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成长。
      2)大脑外包: 
     我们在学校里的学习模式通常是,把所有的知识都装进大脑里,并通过各种考试检查大脑的内存。现在我们回头看看,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一定是我们解决问题时用的着的部分,记忆最深刻,而那些我们不常用的部分,大多都被遗忘了。
     对于那部分被遗忘的知识,其实我们只需要知道它们在哪里,根本不用储存在大脑里面。在移动互联网的今天,调取知识可能就只需要几秒钟,如果高效利用我们的大脑,我们需要储存进大脑的,只是这部分知识的检索目录。
     移动互联网最大的特征,是每个人都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建立自己的个人品牌。个人学习和成长是我们建立个人品牌的基础,如何借移动互联网的势,放大个人品牌,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跃迁》一书中提及的系统思维,给了我们很好的启发。不识庐真面目,只缘身在此中。如何跳出外,看清庐真面目,是需要学习和思考的。
     如果我们目前做的事情是一个点,那么这个点它附着于哪根线上,这根线又被编织在哪个平台上,这个平台有处理什么样的体系当中,这个体系整体处于上升还是下降的趋势。我想不管是择业还是创业,这都是必须要看清楚的。
     打个比方,如果你目前所做的产品是方便面,即便它的价格再便宜,口味再好,也不可能有长远的未。因为人们吃方便的生活方式正在被改变,而颠覆方便面这个行业的,正式依附于移动互联网成长起的,以美团、饿了么为代表的外卖平台。
     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听了那么多的道理,读了那么多的书,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究其原因,书没有错,道理也没有错,可能真正的问题是在这个人身上。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书,有工具型的书,有学术类的书,有成功学的书,有哲学类的书等等等,我们一辈子也要读很多本书,我们究竟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去看待读书这事呢?
     罗胖的一次分享让我印象深刻,我们读书要跟古代皇帝批阅奏一样,如果我们自己是皇帝,那么我们所读的每一本书的作者,都是我的臣民,需要的他们的时候,我翻开书本接见一下,如果我不需要他们,就让他们在一边候着。
     《跃迁》这本书的副标题是"成为高手的技术",这本书不但提供了很多个人成长的路径和方法,如何顺势而为,放大个人价值。这本书更大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引发我们的深入思考:如何才能过好这一生?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