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利斯村的介绍

2024-05-14 16:41

1. 得利斯村的介绍

得利斯村隶属于诸城市,位于诸城市东北侧,距昌城镇政府一公里,现有人口2200人。东与昌城村相接,北与杨义庄交界,西临潍河,南至泸河,属昌城镇管辖。得利斯村由原西老庄一村、二村、三村合并而成。

得利斯村的介绍

2. 得利斯村的历史传说

据郑氏族谱记载:明朝洪武二年,郑氏弟兄二人由河南省迁到山东省莱阳,后经高密来到此地定居,由此产生了郑家老庄。1945年,郑家老庄改为西老庄村。1996年10月,更名为得利斯村。 得利斯村由原西老庄一村、二村、三村合并而成。位于诸城市东北侧,距昌城镇政府一公里,东与昌城村相接,北与杨义庄交界,西临潍河,南至泸河,属昌城镇管辖。 该村地处潍河平原地带,地势平坦,土地肥沃, 气候怡人,四季分明,境内适合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花生、各种蔬菜等,农副产品资源丰富,周边市场活跃。

3. 得利斯村的著名人物

 1951年4月出生于山东省诸城市昌城镇西老庄村, 大专学历,高级经济师,中共党员。 1968年6月至1976年10月在本村务农,1976年11月至1984年10月任该村农机队队长,1984年11月至1986年10月任该村党支部副书记、面粉厂厂长,1986年至今任得利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郑和平是得利斯集团公司的创始人,他带领得利斯村民仅仅15年时间,把一个居民不足五百户,集体积累不到13万元的村庄,发展成为国家大型一档企业,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团, “得利斯”商标荣获“中国驰名商标”, 得利斯村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创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郑和平本人现担任中国乡镇企业家协会副会长、山东省农民企业家协会副会长,《山东青年》 《山东文学》 杂志名誉社长等社会职务,先后荣获“富民兴鲁劳动奖章”“山东省劳动模范”“山东省优秀科技拔尖人才”“首批农村科技大王”“全国乡镇企业家”“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1998年当选为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

得利斯村的著名人物

4. 得利斯村的村庄建设

建国前,村内街道不整,村民住房都是土打墙,草坯屋。建国后,村民住房不断更新换代,多以砖瓦房为主。1987年以来,按照新的村庄建设规划,由公司出资先后开通了纵横13条街道达6500多米,并逐步硬化、美化和绿化。同时安装了路灯、有专人负责街道绿化和环境卫生。为鼓励村民拆旧房建新楼,公司每户补助5000元建房补贴。到2000年全村已有95%以上的村民住上了楼房,人均住房面积达60平方米。1994年以来,公司承担起了全村统一免费供暖,同时历经几年的设施改造,全村实现了通路、通电、通水、通电话、通闭路电视、通暖、排污等“八通”。1992年,得利斯村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命名为“村镇建设明星村”。1999年被中央文明办评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村民福利逐步提高。自1986年以来,由公司承担,免收村民提留款和办学经费。1996年起,公司对全村60岁以上的老年人实行养老补助金制度,每位老人每月可领到30元的生活补助金;公司干部员工实行养老金保险制度;村里的大中专学生实行奖学金制度。1995年,公司投资70万元建立了门诊部,并购置了放射、B超、心电图、化验等先进仪器,引进了专业人才10名,设置床位12张,做到小病不出村,大病能急诊,村民及企业员工均享受合作医疗待遇。

5. 得利斯村的地理环境

得利斯村东临平(度) 日(照)公路,西靠206国道,距青岛、潍坊两个空港距离分别为100公里和90公里,距青岛、日照两个海港距离分别为120公里和70公里,交通网络发达,十分便利。截至2000年底,全村共有570户,总人口2200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现有郑、王、李、刘等姓氏45个,其中郑氏最多,均为汉族。建国初期, 全村国民生产总值约10万元。1978年,全村粮食平均亩产442公斤,人均收入83元, 国民生产总值130万元。2000年全村经济总收入达到9.66亿元,主要收入来源于村办企业--得利斯集团,人均纯收入4411元。得利斯村是诸城市乡镇企业十强村之一。1992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潍坊市人民政府分别评为省级、潍坊市级“村镇建设明星村”。1993~1996年被中共诸城市委、市政府评为“明星村”,1994年被中共诸城市委、市政府评为“经济强村、小康村”。1995年被中共诸城市委、市政府评为“强中强村”。1996年被中共诸城市委评为“乡镇企业十强村”。1999年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列200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诸城市第一名。

得利斯村的地理环境

6. 得利斯村的人民生活

建国前,大多数村民过着半年糠菜半年粮的生活,年人均粮食不足60公斤, 人均纯收入不足30元。建国后,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村民生活不断提高。1957年人均粮食180公斤, 人均纯收入40元。1978年人均粮食达500公斤,人均纯收入83元。 2000年全村人均纯收入4411元,人均年末存款余额6000多元。95%以上的村民已住上了二层别墅式楼房。1998年建成了全省第一个高级电气化村及电话村,同时安装了闭路电视。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村民福利逐步提高。自1986年以来, 由公司承担,免收村民提留款和办学经费。1996年起,公司对全村60岁以上的老年人实行养老补助金制度,每位老人每月可领到30元的生活补助金;公司干部员工实行养老金保险制度; 村里的大中专学生实行奖学金制度。1995年,公司投资70万元建立了门诊部, 并购置了放射、B超、心电图、化验等先进仪器,引进了专业人才10名,设置床位12张,做到小病不出村,大病能急诊,村民及企业员工均享受合作医疗待遇。

7. 得利斯村的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 建国前, 该村群众科技文化落后,学龄儿童入学率在30%以下。建国后,得利斯村逐步改善办学条件。 1958年, 村里投资0.6万元, 对小学进行扩建改造。1984年, 村里又投资5万元,对小学进行了第二次扩建改造,彻底告别了黑屋子、土台子的历史。 1992年,由得利斯公司投资100万元建起了综合文化、娱乐场所--同乐宫,内设职工礼堂、 舞厅等,文化娱乐设施齐全。1994年,公司又投资120万元,对旧的学校校舍进行了搬迁改造, 建起了高标准的得利斯学校教学楼。1995年,公司又投资100万元,建起了高标准的幼儿园,共购置教学设备20多套,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 村里先后有80多名学生考入大专院校。1996年,公司又投资40多万元建成高标准的青年科技图书室,藏书6000多册,价值20多万元。公司先后派出100多人到郑州、 济南等地大专院校、科研部门参加培训,目前公司有8人获高级职称,17人获中级职称,60多人获初级职称。

得利斯村的社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