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退休这项政策能够缓解哪些问题?

2024-05-04 11:31

1. 延迟退休这项政策能够缓解哪些问题?

1、延迟退休使中层干部与企业领导一视同仁了。
实际上在我们的生活中,退休年龄虽然说有一些行政规定,比如,男性60岁,女性干部55岁,工人50岁退休,但在实际执行中,随意性也比较大。

2、延迟退休使高级人才发挥余热。
虽然国家没有具体办法,但“渐进式延迟退休“,5年过渡,会给大家更多的选择,使各行各业优秀的老专家,老工匠,能干的多工作几年,人尽其才,缓解了新生劳动力不足问题,这也是一件好事。

3、延迟退休使部分人赶上晋升的末班车。
如果你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在厅局级副职领导岗位4年,那么延迟退休一年,你就可以晋升正职或巡视员职务。仕途升迁就在眼前了。因为晋升正职需要在副职领导岗位工作5年以上这是规定。

延迟退休这项政策能够缓解哪些问题?

2. 延迟退休问题

现在还没有具体政策,人社部的草案未公开。
预计2017公开征求意见,并修改、正式发布,2022年之后实施。


反对一步到位、反对一刀切。
建议1:
2022年起,原来50岁退休的每4年提高一岁,原来55岁退休的每8年提高一岁。
2022年    原50岁      原55岁
2026年     51岁      
2030年     52岁        56岁
2034年    53岁      
2038年    54岁         57岁
2042年    55岁      
2046年    56岁         58岁
2050年    57岁      
2054年    58岁         59岁
2058年    59岁      
2062年    60岁         60岁


到2062年统一60岁退休,再根据国家财力和社保基金积累决定是否调整退休年龄。 

建议2:建立灵活(或称弹性)退休制度。参考:2006年的《公务员法》第88条,要推广到全民。
公务员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申请提前退休:
(一)工作年限满三十年的;(二)距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不足五年,且工作年限满二十年的。

建议3:把五花八门的养老保险种类(公务员、事业单位、企业职工、城镇居民、农村居民、军人养老保险等等)统一为“公民养老保险”,
所有公民,待遇用相同的方法计算,并有保底和封顶,比如,最低待遇不可以低于500元(现在每月70元的农民,也提高到这个数),
最高不可以高于5000元(国家主席退休,也不可以高于这个数)。

3. 可以延迟退休吗

可以延迟退休,延迟退休年龄,指国家结合国外有些国家在讨论或者已经决定要提高退休年龄的政策来综合考虑中国人口结构变化的情况、就业的情况而逐步提高退休年龄来延迟退休的制度。据相关报告建议,女性退休年龄每3年延迟1岁,男性退休年龄每6年延迟1岁,直至2045年同时达到65岁。”现在延迟退休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据媒体报道,延迟退休将在2022年开始启动,将在2027年正式实施,相关配套政策也会陆续推出。面对延迟退休政策,有人支持,也有人反对。支持的人主要是脑力劳动者,他们觉得晚退休几年没关系。而体力劳动者则认为,自己能熬到60岁退休已经不易,如果再要等到65岁退休,也享受不到几年退休时光了。导致我国要实行延迟退休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已经逼近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的社保的负担已经十分严重,大约2.8个在岗人员,要负担1个退休人员的退休金。为了缓解压力,尽量延迟养老金发放缺 口的出现,我国除了放开三胎政策之外,还正在积极酝酿推出延迟退休的相关政策。二个是,现在我国的退休制度是女职工50岁、女干部55岁,男性是60岁退休,这是解放初期制定的,由于当时人们的预期寿命只有60岁。而且女职工50岁退休,主要是女性干的都是体力劳动,50岁以上就干动了。而现在由于经济条件改善,医疗条件的提高,人们的预期寿命是77岁。如果再按原来的退休制度,就显得有些过时了。法律依据:《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第一条 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和党政机关、群众团体的工人,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应该退休:(一)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0周岁,连续工龄满10年。(二)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者其他有害身体健康的工作,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45周岁,连续工龄满十年的。本项规定也使用于工作条件与工人相同的基层干部。(三)男年满50周岁、女年满45周岁,连续工龄10年,由医院证明,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四)因工致残,由医院证明,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第二条 工人退休以后,每月按下列标准发给退休费,直至去世为止:

可以延迟退休吗

4. 延迟退休可以改变哪些状况?


5. 可以延迟退休吗?


可以延迟退休吗?

6. 延迟退休是否合理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将会提前步入老年化社会,人均预期寿命持续延长;少子高龄化,劳动力供给总量递减;工业化、城市化与现代化任务基本完成;且考虑到代际公平、性别平等、国际惯例等,要理性讨论退休年龄问题,应该坚持“小步渐进、女先男后、兼顾特殊”的原则。
在讨论退休年龄问题时,首先应当把握影响退休年龄的相关因素:一是人均预期寿命。寿命延长则工作年限应当适当延长,反之亦然。二是劳动力供求状况。供过于求时当然不能延长退休年龄,供不应求时则不可能不延长退休年龄。三是受教育年限。整个社会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工作年限就需要相应地往后延长,否则便是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四是人口老龄化程度。在少子高龄化条件下,整个社会的人口结构呈现老年化,就业人口的年龄必然会递增。当然,还可再列出一些因素,但上述因素无疑是最反之亦然。二是劳动力供求状况。供过于求时当然不能延长退休年龄,供不应求时则不可能不延长退休年龄。三是受教育年限。重要的影响因素。
在这些因素中,人均预期寿命延长、受教育年限延长和人口老龄化及少子高龄化现象均已不可逆转,而劳动力供求状况也在发生深刻变化,近年来局部地区、局部领域出现“招工难”、“用工荒”的现象,表明我国劳动力可以无限供给的时代已经成为历史。因此,从战略上讲,延迟退休年龄不是由人的主观意志决定的,而是前述影响因素发生变化后的必然结果。
2008年初,我们将延迟退休年龄的初步方案作为中国社保发展战略研究报告的一项内容,概括起来就是一个目标、三大举措。一个目标是:明确提出到本世纪中叶(2050年前后)将基准退休年龄提高到65岁,并实现男女同龄退休;三大举措是:“小步渐进、女先男后、兼顾特殊”.这一研究结论的基本依据包括:一是人均预期寿命在持续延长。预测到2020年达77岁,2030年约80岁,2050年前后约85岁。二是人口结构与劳动力供求在发生深刻变化。少子高龄化趋势进一步加剧,劳动力供给总量在2015年越过顶峰后呈现递减的态势。三是代际公平的需要。即伴随人口老龄化的加速,若不及时调整人生工作周期,必然导致年轻一代的养老负担越来越重,从而直接损害代际养老负担的公平。四是性别平等的需要。即女性应当具有与男性平等就业及基于劳动所享有的各种经济社会权益。五是工业化、城市化与现代化任务基本完成。即再经过30-40年的努力,中国应当是一个成熟的现代化国家,人们的受教育年限进一步延长,劳动强度会大为减轻,从而会为劳动者工作更长时间创造相应的条件。六是国际上发达国家退休年龄的比较与参照。发达国家大多在上世纪中后期将退休年龄调整到65岁左右,一些国家甚至延长到了67岁。将基准退休年龄定为65岁并争取实现男女同龄退休作为本世纪中叶的目标,应当是我国理性且合理的选择。
要实现上述调整目标,理性的方案无疑是“小步渐进、女先男后、兼顾特殊”
所谓小步渐进,是指从维护社会公平和减少震荡的原则出发,早作筹划较届时急变要好,小步渐进较短期内大幅调整要好,让公众有明确预期比糊里糊涂随大流好,必须避免短期内大幅或大步调整而损害一部分人的利益,避免退休年龄波动过大对劳动力市场及劳动者个人生活与工作安排等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根据影响因素的变化趋势及时明确这一公共政策的中长期目标,同时采取分步渐进的方式加以实施,在兼顾各个群体和不同年龄段的人的利益的条件下,让劳动者对自己的工作与生活有稳定的预期,显然具有必要性。当然,小步渐进既可以一以贯之、持续不断地慢跑,也可以分两大步推进,即可以先在2030年前将男性基准退休年龄从60岁提高到62岁,女性从50岁提高到55岁甚至更高。
所谓女先男后,是鉴于现行退休政策女性较男性要早10年的现实,基于性别平等的需要,可以考虑先从女性开始,以逐渐缩小男女退休年龄的差距。
所谓兼顾特殊,是指针对重体力劳动岗位、有毒有害劳动岗位等特殊情形,仍应允许在基准退休年龄前提早退休,对部分技术岗位劳动者则可以允许在基准退休年龄之上尊重本人意愿继续延长其工作时间。
理性讨论退休年龄问题,还需要妥善解决好以下相关问题:
一是不同养老制度下过大的养老金待遇差距应当尽快得到缓解乃至消除。如果继续延续现行格局,公众对延迟退休年龄只有利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者的疑虑便难以消除。因此,应加快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步伐,并促使不同群体之间的养老金待遇差距不断缩小,最终趋向公平。
二是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报酬偏低的状况急待改变。目前一些单位的劳动报酬不具吸引力甚至还不如退休后的养老金,这种状况不仅严重违背了按劳分配的原则,也必然助长一部分人对早退休的期待和对延迟退休的反对。
三是对退休人员再就业进行必要且合理的规范。目前普遍存在的退休人员再就业现象,表明现行退休政策并未置换出等量就业岗位,它既扭曲了养老保险制度,也扭曲了平等就业制度与用工成本应当公平的市场竞争法规,对此需要做相应的规范。
四是做好人口老龄化和养老负担代际变化的测算。客观估量养老保险、老年福利及相关服务等制度的可持续性,以量化的指标来为延迟退休年龄并维护代际负担的公平提供科学依据。
五是需要创造理性的舆论和社会氛围。例如,不应当将学者的理论研究成果等同于现实政策,不能将理论上设计的2050年前后以65岁作为基准退休年龄的战略目标理解成马上就要延迟到65岁等等。
慧择提示:延迟退休存在四大误区。误区一:以为延迟退休年龄是养老基金出现巨大缺口而急需弥补。误区二:将弹性退休理解为任意退休制。误区三:将延迟退休年龄等同于恶化就业问题。误区四:认为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并不可靠。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迄今为止无可替代的解除养老后顾之忧的可靠制度保障。当然,不排除因制度设计不合理和人口结构等影响因素发生变化而出现财务压力,这种风险应当通过学者的理性研究和政府的科学决策来加以化解,不应当让老百姓为这一制度担惊受怕。

7. 如何减轻延迟退休带来的不利影响


如何减轻延迟退休带来的不利影响

8. 延迟退休合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