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常见的36个典故

2024-04-30 16:07

1. 古诗中常见的36个典故

1.咏絮才
《世说新语》载,东晋谢道韫以“未若柳絮因风起”之句来比拟雪花飞舞,叔父谢安大为赞赏。后以“咏絮”或“咏絮才”称赞女子善于吟咏。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曹雪芹《红楼梦》
2.比翼鸟、连理枝
传说中鹣鹣只有一只眼、一只翅膀,所以一定要两只鸟在一起才能飞,比喻夫妻。连生在一起的两个树枝,比喻恩爱夫妻。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白居易《长恨歌》
3.莼鲈
指家乡风味,典出《晋书》:“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蔬菜、莼羹、鲈鱼脍,……”后人将思念家乡、弃官归隐写作莼鲈之思。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4.采薇

周武王伐纣,伯夷、叔齐认为这是以臣弑君。周朝建立后,两人不食周粟,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终于饿死。后以此比喻隐居不仕。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王绩《野望》

5.长亭

古代驿站在路上约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送别。后“长亭”成为送别之地的代称。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柳永《雨霖铃》

6.尺素

语出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为书信代称。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古诗中常见的36个典故

2. 诗词中常见的典故

1、哀鸿 
哀鸿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

《诗经·小雅·鸿雁》:“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比哲人,谓我劬劳。”诗歌写使臣行于四方,见流民如鸿雁飞集于野,流民喜使者到来,皆合词倾诉,如鸿雁哀呜之声不绝。后来以鸿雁在野、哀鸿遍野喻指百姓流离失所。

龚自珍·《己亥杂诗》:三更忽轸哀鸿思,九月无襦淮水湄。

2、秦晋

春秋时,秦晋两国为婚姻,后因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


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倒赔家门,情愿与英雄结婚姻,成秦晋。
3、桑梓

桑梓,代指家乡。



《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躬敬止。”是说家乡的桑树和梓树是父母种的,对它要表示敬意。后来人们用来喻指故乡。

毛泽东·《七绝》: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4、寒食

寒食,清明节前一天或两天。

传说晋国介子推隐居山中,晋文公用烧山之法逼他出来做官,介子推不出被烧死。晋文公为纪念介予推,在其死亡之日禁止举火,只吃冷食。


韩翃·《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5、采薇

采薇,代指隐居避世。

殷朝末年,周武王伐殷,孤竹国国君的儿子伯夷、叔齐认为这是以臣弑君,就拦马谏阻。殷之后,两人不食周粟,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终饿死。后以此喻隐居避世。


王绩·《野望》: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6、三径

三径,指隐居生活。

西汉末,兖州刺史蒋诩隐居后,在院子里竹下开辟三径,只与求仲、羊仲来往。后来,三径便成了隐士住处的代称。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扩展资料:
关于典故
典故原指旧制、旧例,也是汉代掌管礼乐制度等史实者的官名。后来一种常见的意义是指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故事或传说。典故这个名称,由来已久。最早可追溯到汉朝,《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
典故指典制和掌故。《辞海》、《辞源》为“典故”一词立了两个义项:一是典故一词的古义,与现代汉语所说的“故实”有些相当,指古代的典章制度、旧事旧例。我们今天所讲的典故当然用的是典故的今义。典故的今义,《现代汉语词典》释作“诗文里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辞海》、《辞源》的释法与此有类,说是“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
参考资料:典故_百度百科

3. 诗词中常用的50个典故

只知道常用的十五个典故,愿能帮到你。

唐诗宋词,是我国古典文学的两座高峰,它们以其文字优美、含义深刻著称于世,在诗词中,典故是经常出现的,我国唐宋时期更是涌现出了李商隐、辛弃疾等用典高手,而用典因为它文字简练、深刻,含义婉约、深刻,为古诗词增色不少。


今天,我们来盘点一下古诗词常用典故二十个,当然,明天会再次更新二十个!

1、月亮:一般指思乡,如李白《静夜思》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煜《虞美人》中“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等。



2、杨柳:因“柳”与“留”谐音,一般指离别,如柳永《雨霖铃》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另外,杨柳又可指思乡。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3、蝉:象征高洁的品质。如骆宾王《在狱咏蝉》中“无人信高洁”,李商隐《蝉》中“我亦举家清”和虞世南中“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4、长亭:象征送别。如李白《菩萨蛮》中“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5、子规:象征凄惨的氛围。如李白《蜀道难》中“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白居易《琵琶行》中“杜鹃啼血猿哀鸣”,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杨花落尽子规啼”等。



6、猿鸣:象征凄凉氛围。如杜甫《登高》中“风急天高猿啸哀”,郦道元《水经注》中“猿鸣三声泪沾裳”等。

7、羌笛:象征凄切之音。如王之涣《凉州词》中“羌笛何须怨杨柳”,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胡琴琵琶与羌笛”,范仲淹《渔家傲》中“羌管悠悠霜满地”等。



8、鸿雁:象征信使。如晏殊《清平乐》中“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谁寄”,李清照《一剪梅》中“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等。


9、芭蕉:象征离愁别绪。如吴文英《唐多令》中“纵芭蕉,不雨也飕飕”,葛胜冲《点绛唇》中“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蒋捷《一剪梅》中“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等。



10、梧桐:象征凄苦。如白居易《长恨歌》中“秋雨梧桐叶落时”,李煜《相见欢》中“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清照《声声慢》中“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等。

11、水:绵延不绝的哀愁。如李煜《虞美人》中“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相见欢》中“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秦观《踏莎行》中“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等。



12、红豆:代指相思。如王维《相思》中“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朱彝尊《怀汪进士煜》中“安床红豆底,日日坐相思”等。

13、吴钩:代指希望建功立业。如李贺《南园》中“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辛弃疾《水龙吟》中“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等。



14、冰雪:象征忠贞的高洁品格。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中“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张孝祥《念奴娇》中“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等。

15、草:反衬凄凉。如姜夔《扬州慢》中“过春风十里,尽荞麦青青”,刘禹锡《乌衣巷》中“朱雀桥边野草花”等。

诗词中常用的50个典故

4. 古诗词中的典故

选A.
 
B:“桐花”句:《诗·大雅·卷阿》:“凤皇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山海经·南山经》:“丹穴之山……丹水出焉……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凰。”《史记·货殖传》:“巴蜀寡妇清,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数世。” 现常用后句,泛指后起之秀将更有作为,不可限量。桐,梧桐,传说凤凰非梧桐不宿。丹山:传说为凤凰产地。
“雏凤”句:此戏谑韩瞻,并赞其子韩偓的诗才。《晋书·陆云传》:“陆云幼时,吴尚书广陵闵鸿见而奇之,曰:‘此儿若非龙驹,当是凤雏。’”又杜甫有“清新庾开府”“庾信文章老更成”诗句,商隐此言“清”“老”,当即此意。在商隐赴梓幕后不久,韩瞻亦出任果州刺史,韩偓必随行,所以这里说丹山路上,有“雏凤”“老凤”之声。"雏凤"指韩冬郎,“老凤”指韩瞻,有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意思。
 
C:孙权射虎
 
D;青鸟:古代传说中传送信件的使者。比喻常通信息,传递消息。
 
希望对你有用。

5. 古诗词常见典故

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如:王昌龄《从军行... 后以此为不顾国家存亡而醉生梦死的典故。
1、哀鸿。哀鸿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
《诗经·小雅·鸿雁》:“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比哲人,谓我劬劳。”诗歌写使臣行于四方,见流民如鸿雁飞集于野,流民喜使者到来,皆合词倾诉,如鸿雁哀呜之声不绝。后来以鸿雁在野、哀鸿遍野喻指百姓流离失所。
龚自珍·《己亥杂诗》:三更忽轸哀鸿思,九月无襦淮水湄。
2、秦晋。春秋时,秦晋两国为婚姻,后因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
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倒赔家门,情愿与英雄结婚姻,成秦晋。
3、桑梓。桑梓,代指家乡。
《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躬敬止。”是说家乡的桑树和梓树是父母种的,对它要表示敬意。后来人们用来喻指故乡。
毛泽东·《七绝》: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4、寒食。寒食,清明节前一天或两天。
传说晋国介子推隐居山中,晋文公用烧山之法逼他出来做官,介子推不出被烧死。晋文公为纪念介予推,在其死亡之日禁止举火,只吃冷食。
韩翃·《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5、采薇。采薇,代指隐居避世。
殷朝末年,周武王伐殷,孤竹国国君的儿子伯夷、叔齐认为这是以臣弑君,就拦马谏阻。殷之后,两人不食周粟,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终饿死。后以此喻隐居避世。
王绩·《野望》: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6、三径。三径,指隐居生活。
西汉末,兖州刺史蒋诩隐居后,在院子里竹下开辟三径,只与求仲、羊仲来往。后来,三径便成了隐士住处的代称。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古诗词常见典故

6. 诗词中常见的典故

  【南柯梦】   
   每每说起梦,总是情不由衷地要先想到《红楼梦》。
   其实无论怎么去解读这部经典之作,都应该弄明白作者的最初意图,只是想借助于小说的传播,来达到醒世劝人的。
   不管你信还是不信,我都会这么认为。
   瞧,端午节一到,大观园又极度热闹了起来。众人在老祖宗的带领下,都前往“清虚观”去看戏。贾珍禀报于贾母,刚在神前拈了三部戏,分别为:《白蛇记》、《满床笏》和《南柯梦》。
   《白蛇记》的内容,并非是我们熟知的白素贞与许仙那动人的爱情故事,而是有关汉高祖刘邦当初斩蛇起家的传说。《满床笏》描叙的是唐朝名将郭子仪六十寿辰那天,他家里儿孙满堂,宾客如云的热闹情形。最后重点要说的,是第三部戏——《南柯梦》。
   书里头说当贾母听到这出戏后,当即不再言语了。贾母为何会这样?想解开这个谜,还是让我们先来了解《南柯梦》这个典故吧。
   很多人都知道,“临川四梦”是汤显祖非常有名的四部戏。其中《南柯记》的题材,是来自于唐代小说家李公佐的《唐代传奇——南柯太守传》。
   故事说的是唐德宗时期,广陵(今江苏扬州)有一个叫淳于棼的人。他本是淮南节度使部下的一名副将,因嗜酒后冒犯上司,被炒了鱿鱼回到家中。
   这天是他生日,他邀来了几位朋友一起饮酒,结果喝得个大醉。醉眼朦胧之中,忽见两个紫衣使者前来把他扶上马车,朝门前大槐树下的一个树洞奔去。进得洞后,来到了一个名曰“大槐安国”的国家。
   槐安国的国君把女儿——金枝公主许配给了淳于棼,不久便委任他为“南柯郡太守”一职。二十年间,他官位显赫,家庭美满,育有五子二女。
   不料时有一“檀萝”国入侵,淳于棼虽率军奋力抗敌,结果还是兵败如山倒。恰在这期间,金枝公主又不幸染病身亡。最后,国君不但罢免了他的太守职务,还命那两名紫衣使者把他重新送回了家。
   淳于棼从梦中惊醒过来,发现自己只不过是睡在自家的廊下。他喊来朋友,把这个奇怪的梦讲给了他们听。朋友们听后也很惊讶,就和他一起来到大槐树下挖掘。不一会,就掘出个很大的蚂蚁洞。
   众人大悟,这就是他梦中所谓的“南柯郡”和“槐安国”。而南柯的意思,则指的是槐树的南枝上。
   从贾珍随意拈得的三部戏的表面上看去,它们之间似乎毫无联系。可把三部戏连接起来再看,恰是暗喻了贾府将会一路从兴盛,渐渐转至衰败的过程。
   一出好戏,一场美梦,却隐含了一个简单而深刻的人生哲理:盛极必衰,乐极生悲。难怪贾母听到这出戏后,会表现出沉默不语甚至有点子不开心了。
   这个典故,还和另一个叫“审雨堂”的典故紧密关联。
   《太平广记》引用了《穷神秘苑》的一则故事,说的是南北朝的后魏时期,夏阳人卢汾和友人夜宴于书斋,他们意外地受到邀请来到了“审雨堂”中,与几位妖艳绝色的女子一起饮酒作欢,好不快活。谁知没多久,外面忽吹来一阵风,也落了一些雨。于是乎房梁倾倒,美人也都散去了,良辰美景竟如同虚设。
   “审雨堂”和“南柯梦”本是两则不同的故事,但因它们都和蚂蚁洞穴有关,也不知何时,人们居然将两者合成同一个典故了:
   梦里空惊岁月长,觉时追忆始堪伤。
   十年烜赫南柯守,竟日欢娱审雨堂。
   这是宋朝诗人张嵲读到这篇故事后,有感而发写下的一首七言绝句。梦里的光阴固然有几十年,可醒来后照样还不是一切空空如也。
   后世的更多文人,在诗词中引用这个典故来形容一场大梦,或比喻一场空欢喜与虚幻之事。其别名颇多:
   一枕南柯、一觉庭槐、南柯一觉、南柯太守、梦中槐蚁、柯下梦、槐中蚁、槐梦、槐安国、槐安梦、柯下梦、槐中蚁、槐安国、槐根蚁等。
   梦里曾作南柯守,少时元是东陵侯。
   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这是陆游写的一首《杂赋》的诗。纵观他一生,也和绝大多数命运坎坷的文人一样。平生仕途不畅,即便任职也无非是些闲职冷差。他有过太多的失意和怅然,也有过太多的郁闷与寂寥。也许有一天,他终会明白:功名利禄,只是过眼烟云。
   若有幸觅得闲暇之际,头枕清风而眠。酣然睡足期待已久的一场美梦后,再微笑淡然归去,这何尝又不是一种惬意快乐的人生呢?宋朝诗人范成大,就以他一颗超然脱俗的心,赢来了较多人的喜爱:
   一枕清风梦绿萝,人间随处是南柯。
   也知睡足当归去,不奈溪山留客何。
   在《全唐诗》中,还有这么一首《临刑诗》,诗中引用了这个典故,读来具有很深的教育意义:
   积玉堆金官又崇,祸来倏忽变成空。
   五年荣贵今何在?不异南柯一梦中。
   这首诗的作者,据说是唐朝宿州太守(一说是宋朝)陈璠临死前写下的绝笔诗。陈璠在任职五年内,大肆敛财,贪赃枉法。后东窗事发,被判处以极刑。临刑之际,他留下了这么一首对人生充满悔意的诗作。
   他固然是醒悟了,可他在人生这场大梦里,醒得实在是太晚了。
   这首诗,告诫了人们切不可急功近利,也奉劝着那些谋得一官半职的人,更不要飘飘然而忘乎所以。不然,指不定哪日,陈璠还真就成为你的前车之鉴。
   不忍岁月的流逝,也无法面对人世的沧桑。人生太多美好的事物,只轻轻一个转身,便都成为了昨日的水流花开。
   曾经拥有的,总是转瞬即逝,正恰如南柯一梦。请问,到头来谁又不是,落得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呢?
   后来的文人,多用此典来比喻虚幻的事和不能实现的欲望。它的别名和南柯梦相比,更是犹过之而无不及:一枕梦黄粱、一枕黄粱、黄粱再现、一甑黄粱、半炊、吕公枕、梦游清枕、梦邯郸、客舍黄粱、未熟黄粱、枕中梦、炊黄粱、卢生眠、邯郸梦、邯郸枕、邯郸道。。。。。。
   哲宗绍圣元年,将近六十岁的苏轼,本在河北定州(今河北定县)任知州一职,突然一纸圣书传来,要将他贬去英州(今广东英德)为职。南下途中,他感叹世事的多变,仕途的举步维艰,写下了这首《被命南迁途中寄定武同僚》:
   人事千头及万头,得时何喜失时忧。
   只知紫绶三公贵,不觉黄粱一梦游。
   适见恩纶临定武,忽遭分职赴英州。
   南行若到江干侧,休宿浔阳旧酒楼。
   世人都说做官好,可谁又真正领悟,这黄粱美梦一场空的滋味?他说,这次若是经过浔阳江边,自己一定不会去夜宿那座酒楼的。因为,那里曾经是司马青衫——白居易曾贬官的地方。透过诗句,我们完全可以感受得到在那个宠辱不定福祸难料的年代,诗人心中的那份辛酸与凄恻。
   金代诗人元好问,曾路过邯郸怀古凭吊,题诗有《过邯郸四绝。题卢生庙》:
   死去生来不一身,定知谁妄复谁真。
   邯郸今日题诗者,犹是黄粱梦里人。
   有一阙词牌,名为《燕归梁》。元代时,有人将它更名为《悟黄梁》了。此人不是别人,正是《神雕英雄传》中所提到的全真七子之首——马钰道长。
   历史中,马钰确实为全真道教的第二任掌门人。他道学精深无比,但并非武功高强。他写的一首《悟黄粱。本名燕归梁》,虽说文辞泛泛,但语句有几分朴质,几分有趣:
   词名本是燕归梁,无理趣忒寻常。马风思忆祖纯阳,故更易《悟黄粱》。
   百年一梦暂时光,如省悟弃家乡。常清常净处真常,累功行赴蓬庄。
   不过,“黄粱”一词有时也并非全是指美梦的`,它还另含有“黄泉”之意。有诗词为证,如文天祥那首催人泪下的《六歌》:
   我生我生何不辰,孤根不识桃李春。
   天寒日短重愁人,北风随我铁马尘。
   初怜骨肉钟奇祸,而今骨肉相怜我。
   汝在北兮婴我怀,我死谁当收我骸。
   人生百年何丑好,黄粱得丧俱草草。
   呜呼六歌兮勿复道,出门一笑天地老。
   再看《红楼梦》中,那首关于迎春的判词: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由于南柯梦和黄粱梦故事形成的时间,都大约出现在唐宪宗时期。因此我们在李白杜甫他们的诗中,是无法见到这两个典故出现的。
   红尘纷扰多,世间喧嚣久。一枕黄粱梦,千古空悠悠。一抹衰草,掩尽了古今多少风流?
   人生如戏亦如梦。只是很可惜,一出再热闹的戏,它会曲终人散。一场再华丽的黄粱美梦,也还是要醒来。
    【黄粱梦】 
   唐朝沈既济写的《唐代传奇。枕中记》,对后世文学作品以及戏曲的创作,可以说产生过非常深远的影响。
   “洞宾呵,你得了人可便早些儿回话,若迟呵,错叫人留恨碧桃花。”这是宝玉过生日那天,宝钗命伶人芳官唱一支曲子,结果芳官就选了一支——《赏花时》。
   芳官的这段唱词,唱的就是汤显祖著名的昆曲《邯郸记》中的一折戏。而《邯郸记》的故事,说的就是黄粱梦。
   吕洞宾和何仙姑,因急着要赶去参加王母娘娘在瑶池举行的蟠桃宴会,又担心离开后,天门外缺了位扫花的人。于是,何仙姑就烦请吕洞宾下凡去寻一位有缘人,好度他上天来替代自己的扫花之役。临行之际,何仙姑劝他早去速回。要是真错过了这几千年难得一次的蟠桃盛宴,自己定会“留恨碧桃花”的。
   吕洞宾来到了邯郸(今属河北省)一家客店,遇上一名叫卢英的书生。在与他的一番交谈中,见卢英抱怨自己是如何贫穷又怎样的不得志,真想考取功名后得到人生的荣华富贵。吕洞宾微微笑道:“你不就是想要一场富贵吗?这有何难?”边说边递给他一个枕头:“年轻人,安心的睡上一觉吧,人生的功名富贵你马上就都会拥有了。”
   卢英半信半疑,枕上仙枕不一会就睡着了。梦中,他娶了一位崔姓的美丽女子。不久便中了举人,还任职做了一名节度使。后又杀敌有功,官至丞相。他总共生有五个儿子,得孙十余人,并一直活到八十高寿。
   既然是梦,当然就会醒。卢英忽然醒来,却发现睡之前店里煮的黄粱米饭还都没有煮熟哩。想想这场短暂的美梦,卢英带着遗憾和不解,问道:“这怎么只是一场梦啊!?”吕洞宾笑答:“人世之事亦犹是矣。”意思就是劝导他,人的一生,也正如这场梦罢了。卢英果然开悟,决心放弃对功名利禄的追求,跟随吕洞宾上天而去。
   

7. 古诗词中常见的典故

古诗词中常见的文化典故有:
1.汗青
古时写字的竹简,需先用火烧使其干燥,叫“杀青”;因烘时竹简出水如汗,故又叫“汗青”,后指书稿、史书。
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2.楼兰
汉代,楼兰国经常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傅介子出使西域,用计斩杀楼兰王,故“楼兰”常代指边境之敌。
如: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3.梦蝶
也称“化蝶”。战国时庄子有一次做梦,梦到自己变成了蝴蝶,后比喻做梦、梦幻,亦借指迷惑的梦幻和变化无常的事物。
如: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锦瑟》)
4.比翼鸟、连理枝
传说中鹣鹣只有一只眼、一只翅膀,所以一定要两只鸟在一起才能飞,比喻夫妻。连生在一起的两个树枝,比喻恩爱夫妻。
如: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长恨歌》)



古诗词中常见的典故

8. 古诗词中的典故

古诗词中的典故:
一、梦蝶

梦蝶,也称“化蝶”。战国时庄子有一次做梦,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后比喻做梦、梦幻。后人用来借指迷惑的梦幻和变化无常的事物。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唐·李商隐《无题》
二、抱柱
相传古代尾生同一女子相约在桥下见面。他等了很久,不见女子到来,这时河水猛涨,淹没桥梁,尾生为了坚守信约,不肯离去,抱住桥柱,淹死在水里。后比喻坚守信约。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唐·李白《长干行》
三、青衿
语出《诗经·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毛传:“青衿,青领也,学子之所服。”因此用它指读书人。
青衿胄子困泥涂,白马将军若雷屯。——唐·杜甫《折槛行》



四、黍离
语出《诗经·黍离》,东周大夫路经西周故都,见其满地禾黍,遂有宫室宗庙毁坏之叹。后以此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禾黍离离半野蒿,昔人城此岂知劳?——唐·许浑《登洛阳故城》
五、尺素
语出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为书信代称。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宋·秦观《踏莎行》
六、投笔
东汉班超年轻时,以替宫府抄写公文为生。他曾投笔感叹,要效仿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取爵封侯。后指弃文从武。
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宋·辛弃疾《水调歌头》



七、还珠
古时合浦地盘产珍珠,可地方官员很贪,珍珠都自动移到别的地方。东汉的孟尝到这里来当太守,革除贪污流弊,珍珠又回到合浦来了。故以“还珠”喻官吏为政清廉。
今日还珠守,何年执戟郎?——唐·杜牧《春日言虢州李长侍十韵》
八、鸿鹄
《史记·陈涉世家》载,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陈胜少有鸿鹄之志,后揭竿起义大泽乡。后来就以“鸿鹄”比喻远大志向。
矫首看鸿鹄,远举高飞。——宋·吴潜《八声甘州》
九、青眼
青眼:相传三国魏的名士阮籍,能为青白眼, 对所憎恶的眼,眼睛向上或向旁边看,表示轻视或憎恨;对喜爱或尊敬的人,就对他正视,青黑的眼珠在中间,表示尊重。他见到嵇康的哥哥嵇喜,就以白眼相待,见到嵇康就用青眼,后以“青眼”指对人喜爱或器重。
仲宣楼头春色深,青眼高歌望吾子。——唐杜甫《短歌行》



十、东山高卧
东晋谢安辞官隐居东山。后指隐居。
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唐·李白《梁园吟》
十一、柳营
指军营,《史记》记载,汉文帝时,汉军分扎霸上、棘门、细柳以备匈奴,细柳营主将为周亚夫。周亚夫细柳营纪律严明,军容整齐,连文帝及随从也得经周亚夫许可,方可入营。后也代称纪律严明的军营。
细柳连营石堑牢,平安狼火赤星高。——唐鲍溶《赠李黯将军》
十二、画眉
西汉张敞夫妻恩爱,曾为其妻画眉。后以此形容夫妻相爱。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唐·朱庆馀《近试上张水部》



十三、豆蔻
豆蔻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后来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为豆蔻年华。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唐杜牧《赠别》
十四、烂柯
任昉《述异记》讲述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有几个小孩在下棋唱歌,过了一会儿,小孩催他回去,他发现斧头柄已全烂了。回到家,原来的人一个都不在世了。后便以“烂柯”喻离家年久。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十五、金乌
传说太阳里有三足乌。后以“金乌”作为太阳的代称。
金乌海底初飞来,朱辉散射青霞开。——唐·韩愈《李花赠张十一署》



十六、桑榆
传说太阳落在崦嵫,日影照在桑榆树上。以此比日暮,后比喻人的晚年。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唐·王勃《滕王阁序》
十七、东篱
语出东晋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多以“东篱”表现归隐之后的田园生活或闲雅的情致。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宋·李清照《醉花阴》
十八、寒食
节日名,清明节前一天或两天。
传说晋国介子推隐居山中,晋文公用烧山之法逼他出来做官,介子推不出被烧死。晋文公为纪念他,在其死亡之日禁止举火,只吃冷食。该节由此而来。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唐·韩翃《寒食》


十九、斑竹
湘妃竹。舜死后,舜的妃子娥皇和女英在湘水上啼哭,眼泪洒在竹子上,竹竿上都生了斑纹。
如何将此千行泪,更洒湘江斑竹枝。——唐·刘禹锡《泰娘歌》
二十、采薇
殷商末年,周武王伐殷,孤竹国国君的儿子伯夷、叔齐认为这是以臣弑君,就拦马谏阻。殷商之后,两人不食周粟,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终饿死。后以此喻隐居避世。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唐·王绩《野望》
二十一、汗青
古时字写在竹简上,先用火烧竹简,使其干燥,叫“杀青”;因烘时竹简出水如汗,故又叫“汗青”。后指书稿、史书。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二十二、鸡黍
《论语》记载,子路随孔子出游时落了后,遇见了一位正在劳动的老人,就向他打听,由于子路的态度非常恭敬,老人就留子路住宿,还杀鸡做黍米饭厚待他。后来就用“鸡黍”专指招待客人的饭菜。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二十三、折腰
陶渊明因不愿为五斗米而向乡里小儿折腰,遂辞官归隐,后喻指屈身事人。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二十四、雕虫
语出汉代扬雄《法言》:“童子雕虫篆刻壮夫不为也。”后来比喻微不足道的技术,多指文学技巧。
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唐·李贺的《南园》


二十五、梨园
梨园原是皇帝禁苑中的果木园圃,唐玄宗开元年间,将其作为教习歌舞的地方,且在这里培养出了大批优秀的音乐舞蹈表演人才,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世的戏曲班社常以“梨园”为其代称,戏曲艺人称“梨园弟子”。
梨园子弟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唐·白居易《长恨歌》
二十六、楚帐、楚歌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间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喻孤军被围或处境窘迫。
人去紫台秋入塞,兵残楚帐夜闻歌。——唐·李商隐《泪》
二十七、怀橘
指孝顺双亲。典出《三国志》“陆郎作宾客而怀橘乎?”
下马入门怀桔拜,身今却在白云边。——宋·范成大《送詹道子教授祠养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