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利润表中的净利润,是包含少数股东权益,还是扣除了少数股东权益的??

2024-05-20 16:02

1. 上市公司利润表中的净利润,是包含少数股东权益,还是扣除了少数股东权益的??

纠正你一个概念,跟利润表相关的叫少数股东损益,不是少数股东权益。
上市公司利润表一般都有母公司数据和合并数据。
母公司利润表的净利润不包括少数股东损益
合并利润表的净利润列报了少数股东损益,可以说是包含的。

上市公司利润表中的净利润,是包含少数股东权益,还是扣除了少数股东权益的??

2. 这句话怎么理解呀?发行人累计公司债券余额不超过净资产(不包括少数股东权益)40%

累计债券余额不超过企业净资产(不包括少数股东权益)的40%, 是指不超过归属于母公司净资产(不包括少数股东权益)的40%吗?  查看原帖>>

3. 少数股东权益在资产负债表里面怎么体现出来?


少数股东权益在资产负债表里面怎么体现出来?

4. 比较EVA模型和F-O模型的异同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EVA模型和F-O模型的异同 1、什麽是经济附加值模型(EVA)? 经济附加值模型最早于本世纪二十年代由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引入,然后一度曾被人们所遗忘。到了本世纪八十年代,总部设在纽约的Stern Stewart咨询公司将该方法重新引入价值评估领域,以取代传统的价值评估方法。目前,EVA商标由Stern Stewart咨询公司注册持有。 (1)经济附加值(EVA)的定义(SINOi的参考策略) 经济附加值是英文Economic Value Added的意译。它表示的是一个公司扣除资本成本(Cost of Capital,简称COC)后的资本收益(Return on Capital,简称ROC)。也就是说,一个公司的经济附加值是该公司的资本收益和资本成本之间的差。站在股东的角度,一个公司只有在其资本收益超过为获取该收益所投入的资本的全部成本时才能为公司的股东带来价值。因此,经济附加值越高,说明公司的价值越高,公司的价值越高,股东的回报也就越高,股东回报越高,公司股票在二级市场上的表现也就越好。 与传统的价值评估方法如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和自由现金流量等相比,经济附加值应该说是一种衡量股东价值的更为准确的评估方法,这是因为该方法是在扣除全部债务资本成本和权益资本成本的基础上来衡量投资收益的,而其它方法则大都只考虑了债务资本成本,而将权益资本成本排除在外。 根椐上述定义,经济附加值(EVA)的计算公式如下: EVA=ROC-COC  而ROC通常用税后净营业利润(NOPAT)来衡量,COC则等于公司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WACC)与全部投入资本(CE,包括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的乘积。因此,公式可以改写为:EVA=NOPAT-WACC×CE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计算公式的运用是以一定的会计制度为基础的。或者由于各国会计制度不同,会计核算方式不同,在具体应用经济附加值计算公式来对某一特定国家或地区的公司来进行估值时需要根椐当地的会计制度和核算特点来对公式进行修正。比如应用到中国的情况,为了简便起见,可以将上述公式修正如下: EVA=NOPAT-COC,其中, NOPAT=(税息前营业利润-税息前营业利润税负+递延税款贷方增加额) =(营业利润+利息支出)×(1-所得税率)+递延税款贷方本期增加额; COC=权益成本+债务成本,其中, 权益成本=[五年期固定利率国债利率+公司的β值×(过去五年股市年平均收益率+未来风险调整-未来五年期固定利率国债利率)]×(所有者权益+少数股东权益);债务成本=当年利息支出。  (2)运用经济附加值模型进行价值评估  运用经济附加值模型进行价值评估的基本原理是:公司普通股的每股价值应该等于公司的权益价值除以普通股总数。而公司的权益价值则等于公司价值与公司债务价值的差。由于公司普通股总数和公司债务价值(用当时的市场价值表示而不是用帐面价值衡量)都是已知的,因此,只要能够合理估算出公司价值,用于进行股价定位的每股价值也就能够得到了。而公司价值则正是用经济附加值来衡量的。它应该等于估值时的初始投资资本加上预期的公司未来各年经济附加值的现值之和。用公式表示即是:  权益价值=公司价值(Corporate)-(债务价值(Net debt)  公司价值=初始投资资本(Beginning)+预期EVA现值(PVfuture); 预期EVA现值=明确的预测期期间(T年)的EVA现值(PV)+明确的预测期之后的EVA现值(PV Value of EVA); 明确的预测期之后的EVA现值=连续价值(Terminal)/(1+加权平均资本成本)T 连续价值=明确的预测期之后的第一年的EVA(Terminal)/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  2、什麽是F-O模型? F-O模型不同于传统计价模型的地方,在于它的出发点不同。F-O模型是从所谓的净剩余关系(the Clean Surplus Relation,简称CSR)出发推导出来的。CSR关系认为,权益的期末账面价值等于期初余额加上盈余减去已分配股利(这里,权益资本和股利都是一个综合概念,比如权益中可能包括一些利得和损失,而股利则包括追加的股本发行额等),可用公式表示为式(3):Bt=B t-1 Et-D t(3)其中:Bt,Bt-1,分别表示期末和期初权益的账面价值,Et代表t期的盈余, Dt代表股利(本节后面的讨论中,将延用这几个变量的含义)。 与此同时,F-O模型还运用了超常收益的概念。具体而言,超常收益是指超过预期“正常”盈余的预期净收益。预期正常收益被定义为期初权益账面价值乘以预期正常报酬率。换言之,正常盈余是在权益回报率等于权益资本成本的情形下可以预期的收益。超常收益Eta可用公式表示为式(4):Eta=(R0Et-rt)×Bt-1 (4)其中:R0Et表示权益资本报酬率,rt为权益资本成本。上式表明,当权益资本报酬率等于其权益资本成本时(R0Et=rt),超常收益Eta=0,表明公司市场价值等于其账面价值;如果R0Et大于(或小于)rt时,市场价值高于(或低于)账面价值。可见,F-O模型通过超常收益的概念,综合了导致权益资本市场价值和账面价值差异的各种因素,而这些因素源于公司成长性、管理水平及其所处的经济环境和采用的会计方法和程序的组合。也就是说,F-O模型能够描述基于资产的计价模型所不能描述的经济商誉、无形资产的价值等众多因素,同时又使用了会计数据,避免了现金流分析的诸多不便。  (一)F-O模型的推导 F-O模型是从权益资本计价的股利模型推导出来的。在完善的市场里,公司权益资本计价的股利模型是式(5):Vt=Pt=Tj=t 1R-1tjE(Dj/yt) R-1tT (VT),(5)其中:Rtj =∏ji=t 1(1 ri-1),E(Dj/yt)表示在信息集 yt (t时)条件下期望的股利分配,即条件期望。其实,Rtj和VT也是yt下的条件期望,为简便计未标明,Pt是现值。在上式的基础上,依据净剩余关系(CSR),可以推导出在{t 1,t 2,...,T}期间内,存在这样的关系式(6): Pt=Tj=t 1R-1tjE[(Ej-rj-1Bj-1)/yt] R-1tT(VT-BT) Bt,(6)是F-O模型的一般化公式,它表明权益的市场价值等于当期的账面价值Bt加上未来每期超常收益E(Ej-rj-1Bj-1)的现值,再加上预测期末市场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 假如t=0,对于所有的j=1,2,...,T,都有rj=r,并且VT=BT(即最终市场均衡条件下,超常盈余为零,市场价值等于账面价值),则有更一般化的公式(7): V0=P 0=B 0 Tj=1(1 r) -j(Ej-rBj-1),(7)这就是F-O模型的一般形式。考虑到权益资本报酬率,则上式也可写成式(8):V0=B0 Tj=1(1 r) -j(ROEj-r)Bj-1,(8)从上述的F-O模型可以看出,如果公司的超常盈利能力(即权益资本报酬率大于权益资本成本)越强、能获取超常收益的时间越长或是能获取超常收益的净资产越多,则公司价值就越高,反之则越低;如果权益资本成本越高,则公司价值就越低,反之则越高。  (二)对F-O模型的分析和评价 1.权益资本账面价值在F-O模型中的作用 未来报酬折现的计价模型中,由于公司价值的计量全部取决于未来现金流量的预计,使得计价结果的准确性大打折扣。另外,完全将公司净资产值弃之不顾,也使该模型受到许多批评。相比而言,在F-O模型中,不仅考虑了期初权益资本价值,并且由于其所占比重较大,从而降低了对未来超常收益预计的不准确导致的偏差。按照权责发生制会计,资产本质上是以其能够带来的未来经济收益来计量的,而公司账面价值正是这些未来收益的计量结果。F-O模型利用了权责发生制会计的这种计量技术,同时关注内在价值与市场价值的差异,即超常收益的资本化,从而不仅缩短了预测的时间,也提高了计量的准确性。 2.超常收益及其来源 前面已经提到,超常收益的概念是对导致市场价值和内在价值不同的综合因素的体现。超常收益主要来源于:(1)对投资产生正的净现值(NPV)能力的追求;(2)延迟确认成本和费用;(3)一些导致账面价值不等于经济盈余的会计方法和程序的运用;(4)其他可能导致账面价值与市场价值不同的经济因素,如管理水平、产品的优势、市场形象和占有率等。稳健主义虽然可能在当期低计了资产和盈利,但只要企业保持实际盈利能力,那么在未来就会得到超常盈余,从而影响权益资本的价值。在F-O模型中,综合考虑了上述因素,并加以了计量。 3.会计选择的影响 在F-O模型运用时,只要净剩余关系(CSR)(虽然净剩余关系假设的严格程度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但一般认为它符合按照传统会计原则处理得到的会计数据)得到维持,就可以适用于任何会计准则。导致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在于权责发生制会计的自我修正性。比如,假使某种例外的会计方法在本期确认其它方法所不予确认的某些盈利,则其账面价值将由此而增加。相应地,在以后各期内,较高的权益资本账面价值导致所要求的正常盈利(rBt-1)增加,从而未来的超常盈余相应降低,并与高估的账面价值正好抵消。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同会计选择下的不同盈利数据对公司价值便会产生相同的结果。但是,上述讨论并不意味着会计选择与权益资本计价无关。恰恰相反,它要求企业更好地遵循一贯性的会计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使公司的市场价值趋近于内在价值。

5. 如何根据合并资产负债表确定企业的净资产?

如果是母公司A占有子公司B90%的股份,其他股东C占有B10%的股份,那么A在合并报表的时候,就要列示少数股东权益10%的股权,所以对于母公司A,其净资产中,应该是合并报表中所有者权益合计扣除少数股东权益之后的数额才是净资产
因为少数股东权益是属于C的,不是A 的,也就不属于A的所有者权益

如何根据合并资产负债表确定企业的净资产?

6. 请教关于企业债券的累积债券余额计算

您好,会计学堂晓海老师为您解答

一、《证券法》对债券发行额度的规定
《证券法》第十六条规定:公开发行公司债券,累计债券余额不得超过公司净资产的百分之四十。该法条适用于所有企业发行的债券品种。
二、各主要债券品种发行额度计算方法
(一)企业债券
根据国家发改委《关于推进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简化发行核准程序有关事项的通知》(发改财金[2008]7号)的规定,企业累计债券余额不超过企业净资产(不包括少数股东权益)的40%。
(二)中期票据
《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中期票据业务指引》中第四条规定:企业发行中期票据应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中期票据待偿还余额不得超过企业净资产的40%。
(三)短期融资券
《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短期融资券业务指引》中第四条规定: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应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短期融资券待偿还余额不得超过企业净资产的40%。
(四)公司债券(包括可转债、可分离交易可转债,可交换债券)
根据《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和《公司债券发行试点办法》,本次发行后累计公司债券余额不超过最近一期末净资产额的百分之四十,金融类公司的累计公司债券余额按金融企业的有关规定计算。
具体计算时,根据2011年保代培训第二期:相关口径计算:(1)净资产额为合并报表净资产额,包括少数股东权益;(2)计算累计债券是否超过40%原则上不包括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属于银监会及《银行法》的监管范畴),但审核中实质重于形式,比如,有的企业到银监会发了40%的中期票据,又要到证监会发行40%公司债券,则很难通过审核。若中期票据的期限低于1年,快到清偿期了,则计算累计债券时不予考虑;(3)最近一期会计报表中期末净资产可以是未经审计的数据。
11年7月25日天津培训:(2)累计债券余额的计算以账面余额为准;(3)计算累计债券余额的时候,全额计入下属子公司的债券余额。
三、集团公司发债与子公司发债额度计算方法
对于集团公司发行企业债券(包括各种一年期及以上的债权性有价证券,不包括短期融资券)的累计余额,不超过该企业归属于母公司的所有者权益(不包括少数股东权益)的40%。
企业集团任一企业自身发行债券的累计余额与该企业直接与间接控股子公司发行债券的累计余额之和,均不超过该企业所有者权益(不包括少数股东权益)的40%。
据了解,如果母公司发债额度已满,子公司额度未满,子公司仍然可以继续发债。这个似乎发改委和证监会都没有太多要求。
另据从发改委获得的消息:如发行人子公司不是发行人出资成立的,并且成立时间未满三年,资产已合并在财务报表中的,计算发行人发行企业债券的额度为净资产40%时,要除去子公司的净资产额。

欢迎点我的昵称-向会计学堂全体老师提问

7. 计算eps 是不是扣除了少数股东权益?

EPS是指每股收益。每股收益又称每股税后利润、每股盈余,是分析每股价值的一个基础性指标。每股收益指标基本计算公式为:每股收益 = 净利润 / 总股本。每股收益突出了分摊到每一份股票上的盈利数额,是股票市场上按市盈率定价的基础。

但是,在执行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2006)后,上市公司合并报表中的“净利润”指标较原执行的旧的企业会计准则(制度)(2005前)相比在口径上发生了变化。新准则体系下的“净利润”指标既包含了归属于母公司股东享有的净利润,也包含了少数股东享有的净利润。而少数股东享有的净利润,不归母公司股东所享有。同时,每股收益指标反映的是母公司发行股份的每一股所享有的收益。因此,在计算每股收益指标时,就需要从净利润中扣除不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所享有的那部分少数股东损益,即:每股收益 = (净利润 - 少数股东损益) / 总股本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 / 总股本。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体系(2006)的有关规定,每股收益,包括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

1、基本每股收益 = 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 / 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

2、稀释每股收益 = (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 +(或 - ) 稀释性因素调整) / (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 + 稀释性潜在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

计算eps 是不是扣除了少数股东权益?

8. 个公式中的所有者权益要不要扣除“少数股东权益”

合并报表中的所有者权益=归属于母公司的股东权益+少数股东权益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