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的世界>读后感

2024-05-10 07:35

1. <华为的世界>读后感

[读后感]
			
这是三年前的文章,本来保存在QQ空间,最近换地方,读后感。原因?你懂的!


浅谈执行力对于企业的意义
——《华为的世界》读后感
在下孤陋寡闻,第一次听说华为的大名是在一个极具深圳特色的十元店中。当时几个和我一样正在找工作而且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的人一边畅想美好生活一边讲道:“要是能进华为就好了,华为工资高啊,在那边做普工都比在其它地方做工程师工资要高!”。我当时就想华为是一下什么样的企业?它的待遇真的这么好?它的员工为何能享受如此高的待遇?它的赢利能力该是如何的强?紧接着的发生的故事几乎让天下人都知道了华为的大名,这个故事就是全球巨头思科与华为之间打起了官司;再接着就是铺天盖地的介绍华为的书籍。这也难怪,在中国的科技产业整体自卑的大背景下,能有这么一家公司承蒙全球巨头思科看的起和它对簿公堂,真也算是爆炸性的新闻了,真也算是长中国人的志气了。这还真应那了那句笑话:“骂你、打你是看的起你!”。

《华为的世界》这本书与其它介绍华为的书籍不同的是,它并没有试图向读者剖析华为成功的原因,也没有去讨论华为的是是非非。它只是将发生在华为里的故事讲给读者听,至于见人见智那就是读者们自己的事情了。在下浅薄,无力发表一些高屋建瓴的见解,倒是对于书中讲到的华为的企业执行力很有感触。“兴甚至哉,歌以咏志。”在下的浅薄之处还请多多谅解。

对于执行力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史上最牛CEO韦尔奇(公认的)认为企业的执行力就是“执行力就是消灭妨碍执行的官僚文化”;中国最能做秀的企业家联想前董事会主席柳传志(个人观点)认为执行力就是:“选正确的人,做正确的事。”;二位大佬的解释正好代表了中西文化各自的特色。虽然不同的企业管理者对执行力的理解有所不同,但对于执行力的重要性的认可我想都是相同的。因为时至今日,IT技术领域内的游戏规则已不再是大鱼吃小鱼,而是快鱼吃慢鱼。曾经风云一时的王安电脑公司从人们的记忆中消失了,而当时名不见经传的微软现在却成了巨无霸;但人们不应当忘记的是:比尔.盖茨曾说过“如果王安不倒下就没有现在的微软。”既然执行力是如此的重要,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执行力在华为的成长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吧。

从一开始,华为人就将自己的文化定义成狼性文化,强调危机意识,奉行速度至上的原则。而一直以来华为给外人的印像就是三高“高待遇、高压力、高效率”。华为早期的成功与成就是有目共睹的。是高效率则保证了华为新产品的推出、保证了高品质的客户服务。同时,也是高效率也使得华为能高速成长,把原先和自己处在同一个起跑线的竞争对手远远的甩在后面。那边华为早期的高效率乃至于高成长来自于什么?我认为来自于良好的执行力。任正非出身行伍。军人的天职是什么?执行命令!如果下级不服从上级命令,如果士兵不听从指战员的指挥就没法打仗,更不用说去打胜仗。同理,如果一个公司里中层管理人员老是跟高管讲价钱,基层人员老是消极怠工,那么这家公司同样要被同行打败。行伍出身的任正非对“有效执行命令”的意义是深有体会的,进而他打造出了华为“看好了就去做,而且要尽全力去做”的风格。试想在企业的创始期,因为企业的领导者往往都是行业里的翘楚,他们对于自己所处的行业都有深刻的理解,所以在方向上是没有问题的是绝对正确的,读后感《读后感》。那么很显然,既然大家的方向都是正确的,又都站在同一个起路线上向同一样方向跑,肯定是谁跑的快、谁的效率高、谁的执行力好谁就能将对手甩在后面取暂时的成功。

人的一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当然了公子王孙可以例外;企业的发展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当然了受政府保护的垄断企业例外。可惜的是我们是普通的升斗市民;可惜我们的所处的企业也同样为生存而战。华为也一样,它来自草根生于民间。为什么华为的个头比“国字号”的企业小的多,却得到更多的尊重与关注?因为,它是凭借着自己的顽强拼搏精神,成就了燎原之势;因为它的成长与成功更具备可自制性与可借鉴性。当华为成长到一定的规模的时候,早期的那种拼命三郎式的打法不行了,它必须要进行改革,也只有改革才能使它自己涅磐重生。2000年到2002年,华为的销售额分别为220亿、255亿和221亿――华为第一次进入了成长停滞期。其主要原因是:华为所创造的百万富翁们(请注意这可不是时下房价暴涨所带来的百万富翁,这可是在中国还未达到局部小康时期)成了深沉层,成了只拿钱不干事的一个群体,如此一来普通员工又如何能拿着比他们少的多的工资而拼命干活呢?

我们在读历史的时候会发现这样的一个有趣的规律:在一个王朝刚成立之时往往实行的是黄老之治。什么叫黄老之治?黄就是黄帝,老就是老子李耳,黄老之治就是无为之治,就是不管你用什么方法只要能让地里长庄稼、能让做坊里出器具、能让女人生孩子就行。这一时期的确良主题是“生存”,至于方法与手段“请到后面排队先”。但当一个王朝国力增强统治稳定之后,原先的黄老之治就要让道与孔孟之道了。这个时期的主题是“规矩”或曰“礼法”,所谓“无以规矩,不成方圆”。比如汉朝,开始是黄老之治休养生息,到武帝时就开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想一想我们的企业不也是这样吗?在创业期,不管你用什么方法只要能找到业务、能将产品做出来、能给公司带来利润就行。但在公司具备一定规模、发展稳定后就必须要用许多规章制度来组织员工了。

成长到一定规模后的华为,也面临着管理制度变革的难题。很多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就是因为管理体制未能即时变革而轰然倒地。为了更好的成长,华为选择了导入IBM的一套管理体制。我们知道人是有隋性的,当一个人习惯于某种生活状态后你再让他去适应于另一种生活状态,那么这个漫长的适应过程对他而言将是十分痛苦的。华为人在面临变革之时也不可避免的产生抵触情绪。在企业改变管理体制关键时期华为执行力优势就再一次的体现出来了。

当华为的战略层提出“买一只洋鞋子,如果不合适就削足适履”与“先固化,再优化”的战略方针后,IBM的体制惭惭的被华为人接受了,虽然肯定有人老大的不情愿。但是公司高管的战略方针得到贯彻,华为的执行力再一次起到了力挽狂澜的作用。管理体制改革后的华为成长的更加稳健了。

华为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过失误,比如华为在小灵通与CDMA项目上就犯了严重的错误。这一错误在客观上培养了竞争对手中兴的实力,也使得华为的冬天更加寒冷。这就让人不由自主的想到那个叫做“南辕北辙”的故事,马的速度越快、车把式的技术越好岂不是错的越远?但是不要忘了“没有永不犯错的国王”,也没有永不犯错的企业。偶尔犯错不可怕,只要能即时找出问题的所在,即早调整战略方向,一样可以立于不败之地。请列位看官注意,反败为胜的关键在于即时调整战略。这即时二字恰恰又在执行力的作用范围内。也就是说一个企业如果有好的执行力,就算战略上出现错误的话也可以即时调头向正确的方向前进。反之如果一个企业没有一个好的执行力的话,无论战略是否正确它都死定了。

经过在下的絮叨,想必看官您对执行力的重要意义已经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如何才能提高一个企业的执行力呢?对于这问题咨询专家们可以给出很多或深奥或浅显的答案。我只想讲一点自己的一点浅薄的看法。先讲一个故事。话说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之时见长江之上千帆齐进、百舸争流,就对身边的大臣说道:“你们说说这长江之上有多少条船啊?”当时一个大臣就说“臣看这长江之上只有两条船,一条是名一条是利”。后来红顶商人胡雪岩听到这个故事后哈哈一笑说道:“我看江上只有一条船,就是利。”您要是能正确理解上面的故事,恭喜您:您已经达到了道的境界,其它的东西就属于术的内容了。道只有一个,术就见仁见智了。最后忽然想起讲大名鼎鼎的孔夫子的一句话“君子喻于利,小人喻于利”。需要解释的是孔子所讲的君子是指的是贵族男子;“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中的“君子”也同样是指贵族男子。孔子所说的小人就是你我这样的升斗市民,这其中并不涉及到所谓的个人品质问题。知道人家为嘛是圣人吗?无它,唯讲问题一针见血尔。							
		  〔读后感〕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华为的世界>读后感

2. 《华为的世界》读后感800字

  读了《华为的世界》的一点点感想。为什么那么多疯狂一时的大企业纷纷倒下了,而华为却发展的这么好呢,个人觉得:
 
   一、出色的“老板”,任正非对华为的影响是最重要的。
 
   首先,出色的个人魅力,使自己在公司有着无穷的影响了,这也使自己的很多决策得以很快很好的贯彻。他的个人魅力对员工也有着巨大的鼓舞作用,当公司职员面对困难时,他的一系列的演讲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其次,对公司发展的战略性把握。1、“华为的冬天”,他提前感知到了,并做了很多的准备,并在“冬天”中教育了员工,还同时解决了很多在“春天”都很难和必须解决的难题。如果没有任正非对“冬天”的提前认知很充分准备,很难说华为不会在“冬天”中冻死。2、全球战略的良好的把握。
 
   最后,强烈的危机感和从而带来的学习决心和能力。任正非有把自己企业做成“世界型企业”的雄心壮志,但同时也对自己和自己的企业有着很好的定位,能很好的认识到自己根世界一流企业的差距,并大胆的学习,花费巨资请进iBm、频繁走进世界一流企业实地学习就是很好的例证。
 
   二、对技术的重视。华为为什么不叫“华为网络”或“华为科技”而叫做“华为技术”呢?华为在科研的投入也是很多企业所无法比拟的。
 
   三、大胆改革的勇气。当然这与任正非还是有很大的关系。华为在取得一定的成绩的时候并没有固步自封,而是大胆的引进iBm的先进的管理,虽然起初遇到了很大的阻力,但任正非的坚持,使公司真正的又上了一个台阶。
 
   华为的问题?
 
   一、虽然现在任正非在有意无意的淡化自己的影响,但事实是他简直是华为的精神领袖,可以说华为就是任正非,任正非就是华为。任也老了,怎么真正的消除自己对华为的影响和做好新老接替是华为必须解决的问题。
 
   二、海外市场扩张中的中外文化整合。
 
   三、攻城难,守城更难。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华为可以成为真正的世界一流的企业,华为该怎样保住自己的基业呢?在这方面华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3. 观看华为的世界一书有感3000字

1.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今天,我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书中的主人公——保尔使我油然而生敬意。保尔被老师神甫赶出学校后,在一次偶然的相遇中,他与冬妮亚结为朋友。他在装配工朱赫来的引导下,懂得了布尔什维克是为穷人争取解放的革命政党。他依依不舍得告别了冬妮亚,逃离了家乡,加入了红军,成为了一名坚强的布尔什维克战士。但是他的身体状况每况俞下,右腿变成残废,脊椎骨的暗伤也越来越严重,最后终于瘫痪了。但他并没有不此而沮丧,而且开始了他的艰难的写作生涯,从此有新生活的良好开端。我非常敬佩保尔不畏病魔侵扰和不怕命运挫折的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他时刻都在为革命事业而奋斗。他有一次不幸染上了伤寒,他凭他那坚强的毅力,奇迹般地从死亡线上走了回来了,重新义无反顾地走向火热的工作岗位。最使我感动的是下面的故事。索络面卡区的团组织几乎全部全上阵了。团省委去了三个人——杜巴瓦、潘克拉托夫和保尔。这三个人是朱赫来同志亲自选定的。铁路抢修工作开始了,谁也没想到条件会有那么艰苦,寒冷的秋雨浸透了人的衣衫,沉甸甸、冰凉凉的;四周荒凉一片,几百个人晚上只能睡在四间破房子里的水泥地板上,穿着淋湿了而又沾满泥浆的衣服,紧紧地挤在一起,尽量对方的体温取暖。早上,大家喝点茶就去干活,午饭天天是素扁汤和一只煤球一样的黑面包。但他们凭着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和坚强的革命毅力,出色完成了任务。我想,我国的创业者和建设者与他们的情况也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今天我们的幸福生活是无数辛劳的劳动者和革命者用血汗换来的,来之不易,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好好学习,炼好本领,为将来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而努力奋斗。2.说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想必大家对它并不陌生吧!书里讲了一位坚强,勇敢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后,我领悟到:一个人的毅力对他的一生是有很大影响的.就说这本书中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吧,他的一生非常坎坷,然而他凭什么使自己继续活下去呢是毅力.毅力给了他无穷的力量,老天也使他有了三次生命.自从认识水兵朱赫来以来,他的心被共产党吸引住了.经过几番波折,他终于如愿以偿,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他出生入死,英勇杀敌.在战争中他也受了不少伤.最严重的一次就是被弹片击中头部,死里逃生.痊愈后,保尔没有忘记党,拿起新的武器,重返战斗队伍,开始了新的生活!他十几岁就立足杀场,英勇杀敌,热爱祖国,在战场上,他被砍了好几刀都大难不死,为什么仍然是毅力.年轻的他后来疾病缠身,但他仍不停地忘我工作,有休假疗伤的机会他也不愿意放弃工作,毅力真是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啊!这是一个感人的故事,我的心好象在水里扔下了一块大石头,久久不能平静.我佩服保尔·柯察金那种勇敢,百折不挠的精神.讨厌故事里维可外多那种小贵族.保尔·柯察金的影子时时在我的脑子里浮现,鼓励我要像像他一样做一个坚强,勇敢的人.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生活中一点小小的困难没什么大不了,只要勇敢地去面对,等事情一过,你会发觉,原来自己是有毅力的.保尔·柯察金的精神,永远值得我学习.3.从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让我明白了,毅力也是成功之本,是一种韧劲,是一种积累。荀子有云:“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毅力,它的表现往往是一个人在挫折中所展示的一股力量,有了毅力,人们就不会向挫折和困难低头,而会更坚强地去面对。这本书主要写了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小时候的生活十分艰苦,不是被母亲责骂,就是受神父冤打。但他凭着毅力,仍然坚持生活,并立志要从军。保尔?柯察金长大后,终于实现了他的志向——当一名军人。从军期间,受到了老一辈的栽培和教育。自身又长期实践,他凭着毅力,在劳动、战斗、工作各方面刻苦学习和严格要求自己,终于锻炼成具有崇高理想、坚毅的意志和刚强性格的革命战士。他把整个生命和所有精力毫无保留的地奉献给世界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努力使世界和平!这种精神是多么可贵啊!如果保尔?柯察金没有凭着毅力,他怎么可能炼成一个有崇高理想、坚毅的意志和刚强性格的革命战士呢?读了这本书,我才领悟到:一个人的毅力是对他的一生是有很大影响的。就拿这本书的主人公来说吧,他一生的命运非常坎坷,然而他凭着什么让自己活下去呢?是毅力,是毅力给了他无穷的力量,像他这样,十几岁就立足沙场,奋勇杀敌,在沙场上,他被砍了好几刀,仍然大难不死,为什么呢?还是因为毅力,年轻的他后来疾病缠身,但他依然忘我的工作着,有休假的机会仍然工作着,毅力真是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啊!生活在我们这个时代,遇到困难,只要勇敢地去面对,我们就会发觉,我们也是有毅力的。人的一生很精彩,有着酸甜苦辣,也有离别时的伤心,不然,怎么会有重逢时的喜悦呢?在我们的人生中,要想一步登天,那永远是不可能的——从古自今,有哪一个名人志士是一步登天的呢?没有,他们都是在挫折中锻炼了自己,使自己成为千古佳话。我们不要以为当一名作家写书是一件很简单的事,因为在写书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挫折和困难,只有这坚强的毅力才能够克服这困难和挫折。例如:马克思写《资本论》用了40年的时间,李时珍写《本草纲目》用了30年,司马迁编《史记》历史用了20多年……古今中外,有谁能够一步登天呢?毅力也需要坚持,在坚持的同时也需要毅然断然的决断,正所谓“当断不断,反受其害”。有毅力的人面对考验能断然初之,又有利于持之以恒。为什么说毅力也是成功之本呢?因为,只有坚强的毅力才能克服前进道路上的种种困难和挫折,才能获得成功,所以坚强的毅力是通向成功的捷径。看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的内心有了极大的震撼,作为一名中学生,我知道了我应该做什么!4.看完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的感触很深。《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前苏联著名作家奥四的代表作。书中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一坚忍不拔、顽强拼搏的无产阶级英雄形象。并以保尔·柯察金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展现了苏联广阔的历史画面和人民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写出苏联时期斗争的艰苦和那个时代的美好品质—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品质。我很敬佩保尔的这一点品质,他的确是一个顽强的人,当他负伤不得不退出战场之时,他仍然在后方不停地为社会的发展做着贡献。当他被诊断出神经中枢有毛病时,他还是一如既往的想方设法的工作,争取多为社会做事。最后,他两腿瘫痪、双目失明,不得不放弃工作。但他仍然坚决的拿起笔,再次顽强地与命运做起了斗争。正如贝多芬所说:“人应该扼住命运的咽喉!”这是很有道理的,人不应该屈服于命运,应该奋斗终生,顽强拼搏。在小说中,我最欣赏其中的一句话:“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我认为这话很对,准确地说明了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意义。难道不是这样吗?一个人不应虚度年华,也不应碌碌无为。一个人总应该为社会、为大家甚至为自己做一点事,那怕是一点点,也不能虚度此生,才能算得上是在“活着”。对于我们来说,狼烟滚滚已成为历史。《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让我们了解了历史,让我们铭记许许多多的革命先辈们,认识到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所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不愧为是一本好书。小说主人公保尔·柯察金早年丧父,12岁被母亲送去车站食堂洗碗,饱受苦难。后到发电厂烧火,认识了朱赫来。红军撤走后,德军进攻保尔的家乡,加上阶级斗争,人民的日子很艰难。布尔什维克朱赫来被追捕时,暂住保尔家,给他讲许多革命道理,对他很有影响。后来,朱赫来被捕,保尔打倒押送兵,放走朱赫来,自己却入狱。出狱后,他住在冬妮亚家冬妮亚找到保尔的哥哥阿尔焦姆,他让保尔参加红军。一次激战中,保尔头部受重伤,但最终死里逃生。出院后,不宜回前线,便做团的工作,修筑铁路等,以后他参加工业建设和边防战斗,入了党。由于他多次受伤生病,忘我工作等原因,1972年他几乎完全瘫痪,双目失明,他在忍受极大痛苦的情况下,决心帮妻子达雅进步,并开始文学创作,以另一种方式生活。保尔能成为英雄主要在于他的追求和努力的塑造。他从小就有一身正气,反对以大欺小,以强欺弱,反对官僚主义。他佩服朱泽培·加里波第,在朱赫来的教育下,他更加明白他要做的是什么——就是将个人事业与祖国的需要相结合,做一个能尽一切力量奉献于祖国的革命者。为了这个理想,他经受住了生活和战争的考验,的确称得上是一名坚强的革命者。在他的心中,革命事业与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在任何情况下,他的革命信念总是坚定不移的,所以他才有力战胜死亡与病痛,将毕生投入事业中。这就是保尔这个革命者的崇高精神,钢铁就是在这如同烈火燃烧的斗争考验中炼成的。从小说中,我们也看到了对待挫折的正确方法。保尔瘫痪失明后,想到自杀,但自杀就等于背叛革命,于是他又极力鼓励自己振作起来,想法活下去。对待挫折,不是逃避,死亡是最愚蠢的法,活着就是一种希望,没有什么比坚强地活下去更有意义了。在面对挫折时,应该想到目标,你还有多少没有完成,你应该从痛苦中走出来,重新为它努力奋斗,理想是永远不会消失的,即使破坏了,还可以再树立一个,像保尔那样的处境,都能摸索出适合自己的生活道路,你为何不可呢?保尔曾说过:“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这句话说有了人应该有伟大的理想,有了理想就要行动,行动了就要尽力,尽力了才不会有遗憾,他这种为实现理想而拼搏的恒心、决心与行动实在令人震惊,正是他这种精神让中老年人怀念,又鞭策了无数年轻人,为千万青年人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时过境迁的现代社会,人们对事业的追求不再那么执着了,往往是力不从心,茫然无措或是一蹶不振,人们仍需要从这样的书中汲取精神。应该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本永远不会过时的好书,保尔是一个永远的人生强者,一个乐观主义的勇敢者,他的精神永远是不变的向导。实现理想并不是件容易之事。不过,你应该明白,理想就像空中的风筝,离你再遥远,你手中的线总是牵着它,一切尽在你的掌握中,你得从每件小事做起,哪怕只是捡起一颗钉子,为别人倒水,都是实现理想,培养高尚品格的一小步——因为你的事业一定是要奉献于人的,如果能这样看待,挫折不也只是一小步么.让我们从现在做起,由小事起步,努力锻炼自我,你也会是一块钢铁,相信,你一定有抓住“风筝”的一日。5.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今年寒假,我有幸阅读了著名作家的保尔•柯察金著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让我饱食了一顿丰盛的精神大餐。它成为了我最喜欢的课外阅读物之一。这本名著里,塑造了许许多多形形色色,性格各异的人物,而我最喜欢的莫过于小说主人公——保尔•柯察金。人应该怎样的活着才有意义?保尔•柯察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做出了完美的回答。在我们平时生活中,周围残疾的人有很多,但是又有多少人凭着自己坚强的意志重新“站”起来了呢?然而,保尔•柯察金,这样一个因为不幸而残疾的人,虽然自己身体行动不便,但是他用自己顽强的毅力克服了,他在残疾后毫不灰心,更加刻苦学习,努力工作,并且开始了文学创作。但是厄运又一次不幸的降临在他的头上,双目失明对于已经瘫痪的他来说,无疑又是当头一棒!可是他却毅然拿起笔来,摸索着,坚持写作,每写一字,他都需要付出常人根本无法想象的艰辛劳动。他终于成功地写出了小说《在艰苦暴风里诞生》的前几章。读到这儿时,我的心早已经被深深的震撼了,保尔•柯察金那坚毅的脸庞,仿佛就在我的眼前。保尔•柯察金这样一个普通的战士,竟有如此钢铁般的坚强意志,这是什么力量在鼓舞着他呢?我想就是那最伟大,最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在召唤他一次又一次的创造奇迹吧!这是他顽强地与疾病作斗争的动力。保尔•柯察金,这样一位可敬可佩的共产主义战士,您为我树立了榜样。《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让我收益匪浅。我将把它放在床头,从中汲取更大的精神力6.《钢铁是怎样练成的》读后感为理想而奋斗终身《钢铁是怎练成的》这本书的主人翁是保尔·科察金,是前苏联乌克兰人。他,平凡而又伟大。年幼家贫失学,做过小工,参加红军打过仗,负过伤,还担任过共青团委书记。在一次攻克敌人暗堡的战斗中,年轻的保尔负了重伤,后来双目失明,全身瘫痪。在身陷绝境的情况下,他不安于现状,勤奋进取,以惊人的毅力,靠口述,请亲友笔记,创作了《暴风雨的儿女》这部长篇小说,实现了重返战斗岗位的理想。保尔的那种为人类的进步和解放而无私奉献的精神;那种把崇高理想和每一具体行动结合起来,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精神;那种不畏艰难险阻,百折不挠,勇于进取,艰苦创业的精神;那种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那种钢铁般的坚强意志;不正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吗?我被保尔那钢铁般的坚强意志和崇高精神所感动。而我,却在生活和学习上向困难屈服。作业中,遇到一个小小的问题就不加思索的喊:“爸,妈,快来教我做这道题。”在学校,体育课上老师让我们跑步,我一听是1000米,我一定跑不下来,于是便装肚子疼,求得老师的同情。在家里,一到晚上睡觉时便让爸妈帮我关灯。每次妈妈,让我自己洗衣服时,我便找借口说自己手烂了,肚子疼等,来瞒过父母交给我的事情。这一切,都是向困难屈服的表现。现在看了这部电影,我决心做一个像保尔那样不向任何困难屈服的人。这本书的作者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这样说过:“人生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忆往事,他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卑鄙庸俗而羞愧。临终之际,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全人类而斗争’”。这段话,是对保尔一生最好的写照,这段话,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也激励我将更加努力学习,不虚度年华,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终生!7.《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我在假期中已经看了好几遍了,它是我最喜欢的课外读物之一,其中有关人生意义的段落,我还能把它给背诵出来呢!人应该怎样地活着才有意义呢?保尔·柯察金用行动回答了这一问题.保尔他残废后,毫不灰心,还要顽强的学习,努力工作,并且开始了文学创造.后来双目失明了,这对于已经瘫痪的人来说,要是一场多么沉重的打击呀!可是他却毅然拿起笔来,摸索着,坚持写作,每写一个字,他都需要付出极其艰苦的劳动.经过顽强的努力,他终于成功的写出了小说《在暴风雨里诞生》的前几章.读着,读着,我也禁不住热泪盈眶,心潮澎湃.保尔·柯察金那坚毅的脸庞,仿佛就在我的眼前.保尔这样一个普通的战士,竟有比钢铁还要坚强的意志,这是什么力量在鼓舞着他呢?我读完这本书,在书中我终于明白了,这是那最伟大,最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在召呼着他创造奇迹,这就是他顽强地与疾病作斗争的动力.保尔·柯察金,可敬可佩的共产主义战士,您为我们树立身残志不残的伟大榜样,我原来也有一个同学也是残疾人,他的名字叫吴伟:从他生下那一天起就得了先天性心脏病.十几年来,病魔缠着他,使他不能像同学们那样活泼在操场上,球台前,参加集体活动也就更不用提啦.因为他稍微活动一下,就脸色苍白,嘴唇发紫,上学校读书全靠他爸爸用自行车来回接送.在学校里,他将吴伟从一楼背到四楼,放学后再由四楼背到一楼,中饭由同学们送到教室吃.自从,吴伟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他也就这样坚强的站了起来.对于我来说,我是一个完完整整的人,我的智力不差,能够学好自己的社会主义文化课,我长大后,我一定比吴伟强.虽然,我不能背起钢枪保卫祖国,也不能战斗在烈火熊熊的战场上,但我可以把我所学的知识,贡献给人民,为了祖国的建设做出一份力量,有了奋斗的目标,有了学习的榜样,我的梦想一定会实现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可真好啊!我还要不断的学习,从这本书中吸取更大的精神力量.8.自从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让我明白了,毅力也是成功之本,是一种韧劲,是一种积累。荀子有云:“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毅力,它的表现往往是一个人在挫折中所展示的一股力量,有了毅力,人们就不会向挫折和困难低头,而会更坚强地去面对。这本书主要写了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小时候的生活十分艰苦,不是被母亲责骂,就是受神父冤打。但他凭着毅力,仍然坚持生活,并立志要从军。保尔?柯察金长大后,终于实现了他的志向——当一名军人。从军期间,受到了老一辈的栽培和教育。自身又长期实践,他凭着毅力,在劳动、战斗、工作各方面刻苦学习和严格要求自己,终于锻炼成具有崇高理想、坚毅的意志和刚强性格的革命战士。他把整个生命和所有精力毫无保留的地奉献给世界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努力使世界和平!这种精神是多么可贵啊!如果保尔?柯察金没有凭着毅力,他怎么可能炼成一个有崇高理想、坚毅的意志和刚强性格的革命战士呢?读了这本书,我才领悟到:一个人的毅力是对他的一生是有很大影响的。就拿这本书的主人公来说吧,他一生的命运非常坎坷,然而他凭着什么让自己活下去呢?是毅力,是毅力给了他无穷的力量,像他这样,十几岁就立足沙场,奋勇杀敌,在沙场上,他被砍了好几刀,仍然大难不死,为什么呢?还是因为毅力,年轻的他后来疾病缠身,但他依然忘我的工作着,有休假的机会仍然工作着,毅力真是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啊!生活在我们这个时代,遇到困难,只要勇敢地去面对,我们就会发觉,我们也是有毅力的。人的一生很精彩,有着酸甜苦辣,也有离别时的伤心,不然,怎么会有重逢时的喜悦呢?在我们的人生中,要想一步登天,那永远是不可能的——从古自今,有哪一个名人志士是一步登天的呢?没有,他们都是在挫折中锻炼了自己,使自己成为千古佳话。我们不要以为当一名作家写书是一件很简单的事,因为在写书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挫折和困难,只有这坚强的毅力才能够克服这困难和挫折。例如:马克思写《资本论》用了40年的时间,李时珍写《本草纲目》用了30年,司马迁编《史记》历史用了20多年……古今中外,有谁能够一步登天呢?毅力也需要坚持,在坚持的同时也需要毅然断然的决断,正所谓“当断不断,反受其害”。有毅力的人面对考验能断然初之,又有利于持之以恒。为什么说毅力也是成功之本呢?因为,只有坚强的毅力才能克服前进道路上的种种困难和挫折,才能获得成功,所以坚强的毅力是通向成功的捷径。看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的内心有了极大的震撼,作为一名中学生,我知道了我应该做什么!9.人生的意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带着满怀的热情,带着无限的期待,我看完了前苏联著名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著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就在这平凡的一天,我感受到了一位英雄不平凡的品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被视为生活的教科书,人生的路标和精神补品,一直被一代代的读者所传承。《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它生动地描述了一代工人阶级青年在苦难中诞生,在苦难中成长的过程。在风雨如磐的沙皇暴政下,在地主资本家,在外国侵略者的重重压迫下,懂得了爱和恨,增长了知识,炼就了坚毅顽强的性格,在十月革命的风暴中,百炼成钢,从自发的反抗者,成为了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其中,主要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坚忍不拔的无产阶级英雄形象。并以他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展现了当时苏联的历史画面和人们艰难的斗争生活。说起保尔,敬佩之情不禁油然而生。他是一位英雄,是一个顽强的人。当他负伤不得不退出战场之际,他仍然在后方不停地努力贡献;当他被诊断神经中枢有问题时,他没有退缩,一如既往地工作,为社会无私奉献。他一直奋斗着,他两腿瘫痪,双目失明,可他依旧没有放弃,坚决拿起手中的笔,与命运做斗争。正如罗曼罗兰所说的:“最可怕的敌人,就是自己没有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这不就是人生的意义吗?保尔做到了,他没有虚度年华,也没有碌碌无为,他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斗争,为全人类的解放而斗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主要揭露了旧社会的黑暗与人们的艰难生活。不仅通过一个个的困难来塑造保尔柯察金的形象,还用激动人心的独白,发人深思的格言警句直抒情怀。读了这本书,我明白了每个人都要拥有顽强的毅力,树立崇高的理想,造就优良的素质,在正确的目标中去理解人生的意义,实现人生的价值。而如今,我们首先要努力学习,在生活中不断成长,在苦难中学会坚强,用顽强的毅力去迎接挫折,迎接美好!保尔的形象总是那么高大,就象一座灯塔,照亮我的人生,帮我拨开迷雾,引导我不断地前进。所以,我也要好好学习,努力工作,实现人生的价值,理解人生的意义,扼住命运的喉咙。不由地,我的耳边又响起了那熟悉的话语:“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给你提供了几篇,单独可能不够3000,您可以互相揉和成为一篇属于您自己的读后感望你采纳

观看华为的世界一书有感3000字

4. <<华为文化>>读后感

[>读后感]
			
华为文化读后感





华为企业文化可以用“高工资、高压力、高效率”这九个字作为概括,这个文化特征是和华为的行业特点及它企业自身的资源劣势所决定的,读后感。
IT行业绝对是适者生存的写照,特别是华为所处的细分行业更加是一个高利润的行业,因此它一开始进入市场,就已经和国际顶尖的跨国公司同台竞争,而华为创业时又恰恰是最没有背景和实力的一家民营企业,这就决定了他们要生存下来的基础最是狼性的文化,也就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听起来好像是贬义,但其实是褒义。一家没有任何背景的企业,能够在国际一流企业必争之地生存并形成对它们的威胁,这难道还不足以让人骄傲吗?

 
 
其实华为一直在寻求方法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有理由相信华为存在着许多困难与危机,但没有理由相信任正非完全没有看到这架高速飞行的火箭存在的问题。无论是员工持股制度还是内部创业,都是华为试图在解决员工真正成为企业老板或者说是尝试过一下老板瘾的一种制度安排,但结果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完美,毕竟真正老板的体会往往并不在物质上,而是在社会地位、权利和荣誉感,甚至更多地说是老板肩上的责任感,而这些仅仅通过股权或其它类似的方式是无法解决的,读后感《读后感》。从华为出来的许多中高层,他们离开华为的理由并不是因为华为不好,而是想尝试一下创业滋味。其实这是中国人的通病,每个人都想当老板,不管自己有没有能力去享受那种做老板的艰辛,但似乎华为人员的流动并不仅仅是这样的原因,可能更多的是在功利性企业文化的导向下,当人们已经获取了足够的生活资本后,(据说一个普通员工在华为做两三年后,他们已经可以抵上其他公司员工十年的工资了。)他们就厌倦了这种为了工作而工作的生活要,他们其中部分人从华为出来后才知道华为外面的世界其实很精彩,因此有些人愿意为了真正地活一下而放弃了高工资高福利的华为。我们设想一下,如果华为将员工工资全部减薪一半,那么愿意留下来与华为共度难关的华为人又有多少?


 
一个企业的文化,在企业高速前进时所表现出来的只是其中一部分,而企业文化更为关键的是在企业遇到危机时,有多少人愿意与企业共存亡,那才是企业文化真正精髓的体现。华为尽管在发展过程中经历的大风大浪不计其数,但员工工资基本没有怎么降过,反而一直在提升,这可以从最近几本写华为的书上领略到华为的高工资文化以及华为“以人为本”的内涵。但我们却不确定,如果有一天,华为的冬天真正来到,正如任正非所说,而且这次华为并没有准备好过冬的棉衣,那现在的华为人又有多少人愿意与任老板一起穿着背心饿着肚皮一起度过这个寒冬呢?

 
同甘不共苦,不是人都可以做到。不同甘却共苦,相信除了上帝之外没有人这么伟大。因此,同甘共苦是所有企业对员工的共同期望,这也是最基本的要求。							
		  〔读后感〕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5. 华为研发读后感

   华为的成功不可复制,但可借鉴。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华为研发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华为研发读后感范文篇1     最近读了本书:《华为研发》(第二版),是张利华所写。写得太好了!华为是一个著名公司,老夫读华为的书,没有十本也有七八本,感觉都差不多,没什么新鲜感,这本《华为研发》读了十几页就感觉不一样!感觉写得既深入,又有条理,也非常生动!这么牛的作者简直太少见了!我怎么以前不知道?于是赶紧在书中找作者简介。我一看才明白,原来作者在华为工作多年。我说呢,人家是真的了解!
     从作者本身的经历,以及这本书的内容可以看出:局外人和局内人写得就是不一样!一个文笔好的局内人,可以写得非常生动、非常深刻、而且条理分明!可惜,现在很多写公司和商业领袖的书都是局外人写的,深度远远不够。举个例子,吴晓波的《大败局》算是不错的书,但其深度和这本书相比,还是有明显不足。老夫一直觉得在写商战、内部管理时,完全可以写得更加深入,同时也更加生动。《华为研发》让我看到,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这,就是读这本书的第一个收获。对我来说也是最大的收获!因为我知道,以后写书可以达到的境界是什么样的。张利华这本书,好!
     第二个收获,就是结合我过去读的书,总结了华为成功的经验。华为成功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大的时代背景是赶上了通信行业大发展。当时的通信技术正由模拟转向数字,国外通信发展很快,我国就更快了,而且赶上了互联网大潮。任何公司的巨大成功,都离不开时代背景,这就是时势造英雄。
     第二,华为首先是一个极为优秀的销售公司,任正非是营销天才。
     这一点可能和很多人的认知不同。很多人可能以为华为的技术优秀,是靠自己研发产品起家的。错!华为是靠卖香港通信设备起家的,而当时倒卖通信产品的公司,仅仅深圳就几百家,没什么技术含量。但华为在激烈的销售竞争中依然脱颖而出,在全国布下一些据点,赚了第一桶金。所以华为的销售力始终都是超强的,华为是靠拓展市场发现商机,然后才促进了研发。
     第三,做研发既是不得已而为之,也是利润的驱使。
     如果没有自己的产品,做销售时就会感到处处掣肘,比如香港厂商供货不及时,生产跟不上(当时供不应求),而有些客户的要求又比较特殊,需要定制研发。所以在做市场的过程中,任正非深感有必要自己做研发和生产。所以华为开始仿制香港公司的产品,说白了就是山寨,然后贴上自己公司的标签,也算是自主研发了。实际上当时公司的技术水平很低下,完全是从零起步。
     另一个对任正非的刺激是中兴通讯。中兴比华为成立早几年,当时的技术力量雄厚,早已开始自主研发。1992年中兴的营收是一个亿,利税就6000万!这么高的利润对任正非绝对是个刺激。所以他开始了惊天豪赌,开始投入巨资做交换机。此时任正非又引来了郑宝用这个技术高手,从此华为走上了技术之路!
     那么为什么做研发的利润那么丰厚?
     因为国外的技术人员工资很高,产品当然就很贵。所以华为后来的产品即使比国外同类产品便宜30%,但由于其核心芯片和操作系统都是自主研发,成本要低得多,所以仍然有丰厚的利润。
     虽然有丰厚的利润驱使,但也别以为这很容易。国内通信业90年代有几千家公司,并有“巨大中华”只说,也就是这四家公司最为强大。但现在“巨大”已经完了,中兴已经比华为差得多了。放眼整个中国企业界,华为都是最出色的!
     华为之路,就是“贸工技”。也就是柳传志一直说的“先做贸易,再做工厂,然后才是技术”。但联想喊了30多年,到现在仍然是个二道贩子。而华为,才是真正的、货真价实的“贸工技”!
     那么,为什么联想就不行呢?
     对此我只能揣测一二:
     (1)通信业虽然也是高科技,但门槛比电脑业要低得多。虽然华为的技术人员非常努力,并在一年多的时间内就成功做出强大的产品,但这个难度肯定要低于在电脑行业自行研制CPU和操作系统。何况电脑业更讲究兼容性。所以要求联想成为技术公司,难度更大。
     (2)联想有机会成为技术公司,可惜错过了。
     90年代联想的总工倪光南,曾经也提出要搞技术,但被柳传志否掉了,还搞出轰动一时的“柳倪之争”。虽然如果当时按倪光南的路子走也未必成功,但从此联想彻底沦为一个二道贩子。所谓的技术都是表面的点缀。
     (3)任正非比柳传志更有魄力,也更强大!
     两个人都是著名企业家,也都很强。但任正非比柳传志的销售能力、内部管理能力都要强,尤其是他的胸怀更大!这就说到第四点了。
     第四,华为是全员持股。
     虽然我把这放到第四点,但实际上,华为之所以是我国最优秀的企业,就在于这一点!因为:适应时代潮流、营销优秀的公司并不在少数,也有一些在技术上比较出众的公司。但问题在于他们能坚持多久?要想始终出色,持续卓越,就一定要充分发挥全体员工(而不是个别天才)的能力!对于华为来说,就是靠全员持股。
     华为的全员持股有以下特点:
     (1)真正的全员持股。包括司机、门卫和厨师,想买内部股票都可以。这从根本上消除了劳资对抗关系。而大多数公司,没有股份的员工和有股份的管理者,本质上已经是对立关系了。
     (2)不强制购买,但购买者的分红很高,平均每年50%左右。所以第一年不买的,第二年往往也会买。
     (3)滚动发展。股票分红往往投入到第二年购买新股中。
     所以华为靠全员持股,既提高了凝聚力,又解决了资金问题。因为华为一直是一个高速发展的公司,但并没有上市,所以始终缺乏资金。员工不断地把分红甚至公司用于购买股份,资金问题大为缓解。对于全员持股的好处,《华为研发》有极为深入和生动的论述,并高度赞扬到:通过全员持股,华为造就了中国数量最多的中产阶级!华为,真正实现了共同富裕!
     我最近还读了篇文章,说成吉思汗之所以能建立最伟大的军事成就,并不在于他打仗有多厉害,而在于他在管理上有巨大创新。成吉思汗规定:打仗抢得的战利品,谁抢的归谁(而过去大量的奴隶是没有战利品的,只能归主人,所以奴隶们并无积极性),而成吉思汗只要其中的10%(而别的部落,酋长得大部分)。这极大地提高了人们作战的积极性,让每个人都觉得是为自己而战。看来,全员持股、股权分散,再加上一个英明的领导人,确实有极大的好处,古今皆然啊。
     第五,极其强调内部沟通,技术管理能力超强。
     华为的很多研发都比中兴晚,但往往能后来居上,就在于其技术管理能力很强。作者对此也有详细论述,我看了收获很大。但这属于相对微观的范畴了,不再多说。
     以上,就是我认为是华为什么如此成功的原因。
     请注意,我并没有说任正非在技术上高瞻远瞩。因为华为做研发基本上是广种薄收,任正非并非技术专家,他既抓住了几个很重要的技术潮流,但也丧失了小灵通、CDMA等重要的技术潮流,导致华为在2002年之后陷入了几年停滞期。所以华为的成功,我认为更重要的原因是任正非的营销、管理和博大的胸怀。
     华为,任正非,牛!
     华为研发读后感范文篇2     《华为研发》这本书讲述的是华为的领头人任正非是如何白手起家从被骗200万开始一首创建华为这个巨型企业。读完这本书,使我们深入了解了华为公司在高速成长的过程中的惊心动魄、跌宕起伏、艰难前行的自主研发的心路历程。
     其中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华为这个企业对待市场和技术人才的方法和态度。在市场上华为做到“市场为先,客户为大”,其实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客户就是上帝”。对于人才方面,华为提供丰盛饭菜、洗澡条件等等,这些小恩小惠的措施后不仅使得员工倍感温暖,同时也体现了华为这个企业对待员工的态度——重视人才。
     在华为迅速的崛起中,会遇到许许多多的竞争对手,在这些与竞争对手的较量并最终取得胜利这一点看起来,华为相对于其他企业所具有的优势在于有良好的产品质量,稳定的持续增长的技术人才以及合理的分配制度。同时企业的内部运营机制解决了短期利益分配问题;企业家的追求解决了企业长远发展目标的问题;具有正向激励机制,解决了企业发展驱动力问题。在经历过这些坎坷的经历后铸就了华为这个企业的成功。
     通过《华为研发》一书的对于华为企业的剖析,使得我们懂得企业的生存是依靠产品的不断创新,而要保持企业的长期稳健的持久发展则需要依靠持续不断的研发。
     《华为研发》一书中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以及借鉴的地方。让我学会了放弃,学会了付出,学会了任总身上的那种胸怀与气魄,学会了他身上的那种无私与敬业。
     华为研发读后感范文篇3     一口气读完《华为研发》这本书,仿佛身随作者的步伐又重新回顾了一遍华为这20多年的辉煌历程,其中有年少的激情、有创业的艰辛、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痛楚。成功的企业虽然各有各的不同,但是无论机遇、技术、人才、谋略、市场、资金、关系等等条件你拥有多少,有效的管理都是企业成功必不可少的法宝。
     说起有效管理首先想讲一下制造型企业,因为我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三星电机的一个生产车间里。在这里几乎没有创造性劳动而只有按照标准和流程进行的重复性作业,而从事生产工作的操作工人又几乎都是学历和素质相对较低的一群年轻人。所以,如何让一群素质低又不听话的年轻人按照严格的标准认认真真的工作并生产出保质保量的产品,靠的只有事无巨细的管理。在这里每一个工位的工作要求、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等都有规范说明张贴在最显眼的地方;每一个工序都要进行严格的培训和实践,甚至就连如何清扫、换几次水、擦几遍地这种简单的事情都有统一的要求。正是这种严格、细致、明确的管理,变戏法似的将一盘散沙的年轻人变成了一个整体,从而创造出远远大于1+1=2的财富和价值。无论这些操作工人在生活中或社会上的表现如何,只要进入到车间,这里的氛围和管理要求就会把所有人变成了一个人——除了工作以外再没有多余的心思去考虑别的事情。虽然也有抱怨和不满,但是拿到奖金的时候这些付出的辛苦和抱怨的口水就瞬间转化成了喜悦。其实大家不会吝惜加班加点、流血流汗,却更希望付出的汗水能够换来丰收的硕果,管理正是把大家的努力变成收获的工具,它不是对某个人负责,而是对所有人负责。
     04年的机缘巧合我从生产车间里的一名管理者一下子来到了北京进入了手机Design House。当时的手机设计公司应该算是高科技产业,这里的文化崇尚Open、Nice、工作时间自由、工作要求轻松,但是人员的素质和文化水平都是相当的高。和制造型企业不同,这里主要从事创造性的脑力劳动,公司的核心和价值都体现在产品的竞争力上,也就是说研发公司的最大财富是技术人员,但是如何对这一群高素质高学历的人员进行有效的管理几乎是每个设计公司的最大难题。我先后在三个设计公司做过,刚开始的时候都是人声鼎沸、热火朝天,但是最终都以失败关门而告终。其中有市场的原因、有策略的因素、也有资金的问题,但是我看到的最大的问题都是无法对研发进行有效的管理。
     因为,研发工作与生产工作不同,无法用一张操作规程就让所有的人都能设计出完美的原理图、结构堆叠或者ID造型,更不要说软件编程了。但是《华为研发》书中详细的描述了华为公司对研发工作的重视及投入;对研发工程师的器重及放权;对研发管理的方法和思路。华为的成功让我认识到研发型企业的成功和成长靠研发,而成功有效的研发还是靠管理。因此,不管是生产型企业还是研发型企业,事是人干的,人是要管的,但是怎么管、如何管就是水平问题了,它将直接影响着公司的生死。虽然我一口一个管理,但是如何做到对于研发的有效管理我还是不敢班门弄斧的,只是将我在研发公司中看到的主要问题大至归纳一下,希望企业能够从这些方面转换思路,管理创新:
     1,激情燃烧的地方:研发工程师的工作需要热情,有了热情才会有主动性、责任心和归属感,企业领导如何燃烧技术人员的激情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需要,华为的任总正是这样的一位艺术大师。
     2,言必信,行必果:研发的问题多如牛毛,所以研发项目的Delay如家常便饭。在我所经历的项目中似乎从来就没有一个不Delay的.,这就造成了工程师的应付和PM不切实际的Schedule。因为项目经理知道即使再宽裕的时间安排也会Delay,还不如5天的活压缩到3天,这样即使晚2天也可以。可是所有的项目都如此压缩,工程师的检验时间没有了,错率几率提高了,由于错误所造成的重复劳动将必然产生更大的延误和浪费。
     3,专家当家:对于研发人员的管理必须是“以暴制暴”,即用水平最高的技术专家管技术人员。不管是SOURCING采购还是PM项目经理,只要是与技术部门打过交道的人都知道,由于不懂技术很难对技术人员进行要求,也无法判断技术人员给出的解释是否正确,所以工作上很被动,就更别提有效了。只有像华为一样所有的研发人员都由郑宝用带领,包括人事行政权,只有真正懂技术的人才能辨别真伪,挖掘人才,以德服人,以保证研发队伍的有效性、公平性和竞争性。
     4,角色转换:研发企业的工作主要分技术、管理和市场营销。懂技术的不一定懂管理;懂管理的不一定懂市场;懂市场的又不懂技术,大家都是站在自己立场上的本位主义,即使为公司鞠躬尽瘁了还是不免互相埋怨、指责。因为没有体会而不能相互理解和有效沟通。华为在这一点上却是很注重培养公司的骨干人员,很多的管理者都是经过了多个部门和角色的锤炼,所以让技术人员体验不同的岗位,对于更好的进行研发工作意义很大。
     5,尽志无悔、落子无怨:人生如棋,商场亦如战场,无论是研发失败还是策略的失误,企业应一如既往给大家以信心和希望,企业要勇于承担责任,不能畏首畏尾,给研发人员以过多的责难和压力,这样的文化才能造就出真正的勇士和愿意与企业生死与共的员工。
     研发靠什么?靠的是人!人靠什么?靠的是管理!因此——没有有效的管理就没有有效的研发!
     华为研发读后感范文篇4     《华为研发》详细介绍了华为是如何从一个小企业成长成为一个国际性的大公司的。那么,华为的成功之道有哪些呢?
      1、重视自主研发。 
     华为并没有停留在产品代理的层面上,而是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产品的研发。即使是在资金最困难的情况下,任正非也把大部分的资金投入在研发上面。
      2、重视人才。 
     华为重视人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高薪。华为的工资待遇很高,这样才能吸引住人才。
     2、给足够的资金进行研发。很多华为人以前是高校教师、科研所的科研人员,由于长期不受重视,最后转投华为门下,从而如鱼得水,可以尽情工作了。
     3、对人才的利用,不分辈分,只分能力。这与现在的事业单位、国企差别是明显的。
      3、重视管理。 
     华为长期以来,非常重视管理,引进了很多MBA人才进入企业。并且花了5000万美元从IBM专门请人指导企业的管理。
      4、重视客户,产品物美价廉。 
     在不断自主创新的过程中,华为的产品价格明显低于对手,这是华为制胜的重要法宝之一。
     总之,华为的成功不是偶然的,而是任正非正确管理的结果。

华为研发读后感

6. 华为的世界的内容简介

在中国,充满神秘感的企业往往被认为有问题,而这些企业也往往真的会如预期一样的倒下,似乎只有华为是个例外。要了解这个中国企业的奇迹为什么会发生,我们就必须了解华为的领袖——任正非。了解神秘的任正非是个什么样的人?他的执著和影响力从哪里来?以及他对企业如何“基业长青”这个终极问题,持续10多年的寻觅和思考。实际上,任正非就是华为,对这个企业家“神”的一面和“凡人”的另一面的了解,对他管理思想甚至是个人性格变化轨迹的考证,就是解读华为从注册资本2.4万元人民币的代理商成长为55亿美元营收的准世界级公司的关键。对所有追求世界级企业梦想的企业和企业家来说,华为的经验不仅仅是一个满足“好奇心”的故事。华为管理模式的演进、华为的“死而复生”、华为的技术研发、华为的海外拓展,以及华为的接班人,这些经验背后都是华为和任正非付出的巨大代价,而这些也应该成为中国企业珍惜并共同拥有的一份财富。

7. 《华为崛起》读书笔记

这几天把王民盛老师的《华为崛起》通读了一遍,除了华为的成长历程外,还有我们国家这三十多年来的发展历程,国与国之间的惨烈竞争。当然,收获更大的是老师用华为在这个历程中提炼出来的思维模型,这些是我们创业过程中都可以借鉴的。
  
 学一个企业不仅仅要看他的现在,更重要的是要看他的过去和未来,他是怎么走到现在的,关键节点做了什么关键动作?未来的趋势是什么,是什么逻辑导致他们会有这样的一个未来,特别要注意些什么。一个优秀的企业必定有一个优秀的创始人活着创始团队,华为的主心骨就是任正非,虽然他和马云一样在淡化他个人在企业中的位置,但是无可否认的是华为的基因就是任正非的传承。
  
 华为现在的技术研发能力可以说是中国企业的第一名了,在全球也不逞多让,他们是如何形成这样的研发基因的呢?
  首先要从任正非个人的成长经历说起,相信知识就是力量,在东北的时候用数学推导的方式,把仪器的设计给推导出来,并且制作成功。这个仪器的名字叫“空气压力天平”,体积小,重量轻,操作很方便,在当时得到了极大的鼓舞,而且看到了国内和国外的差距。
  其次在创业过程中,用技术夯实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有现在的华为,比如1989年自主开发PBX,1994 推出C&C08数字程控交换机。
  90年代初,华为已经建立了如下的 战略杠杆:以全球的数字经济发展红利作为杠杆,战略支点为实现更加便宜高效的互联互通,核心KPI为市场的占有率,战略引擎则为技术研发、优质服务、高性价比形成的增长飞轮。 直到今天,华为的战略杠杆也没有发生重大调整,只是将战略支点从通信设备扩展到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
  
 在研发过程中,华为使用 组合创新 来进行探索,底层逻辑是还原论和第一性原理。比如设计C&C08交换机时,从头开始,就像马斯克从头设计电动车特斯拉一样。
  第一步,根据程控交换机的技术原理,从理论上“拆解”它的各个技术模块;
  第二步,从技术上论证各个技术模块的可能实施方案;
  第三步,一个模块一个模块地实验,将这些技术模块一一实现;
  第四步,把这些模块像搭“积木”一样,组装成一台设备。
  最后,对整个设备进行调试,排除问题,从而使其正常工作。
  
 即便华为这么以技术为战略引擎,也没有陷入到为开发而开发的陷阱里去,华为是怎么做到的呢?我们都知道组织是很容易陷入到组织心智和价值网络里去的,比如联想提出的贸工技,到后来基本上就是以贸为核心了。华为是如何以技术和用户双驱动来取得一轮又一轮的飞跃的呢?
  
 首先涉及到了他们的 使命愿景价值观 ,这是他们动力的来源。任正非在自己很年轻的时候就致力于中国崛起,华为成立后又在通信领域,更是志向高远。通信技术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国家的话语权,尤其是信息时代,数据、信息传递的底层逻辑和技术就是一个国家实力的标志,而这个方面我们落后于美国太远了,包括现在对华为、对头条的打击其实就是因为涉及到了美国的根本利益。
  一个公司想短期内赚钱,是不需要使命的;但一个公司要想能够长久的成功,则离不开一个宏伟的使命。只有宏伟的使命才会形成坚定的战略定力,在企业发展遇到各种挫折考验时,才不会出现动作变形,才能够走得更远。华为的使命愿景价值观让他们在困境时依然坚守本心,不追逐热点,而是踏踏实实从最基础开始,把金融当做工具,作为做大实体经济蛋糕的催化剂和润滑剂,而不是财富分配的工具。
  
 其次华为给自己的定义是商人,所谓商人,在商言商,就是为用户提供价值,以用户为导向。在华为1992年还倾尽全力开发模拟交换机,想实现 低端颠覆 (低端颠覆式创新成立的前提,是主流技术的发展超过了市场需求的速度,形成了“性能过剩”,因此可以用更为廉价的技术来满足市场的低端需求。中国当时是新兴市场,前提不成立)上位时,市场不接受,加上产品本身质量有问题,所以口碑等都下滑到谷底。华为再接再厉,制定了紧跟竞争对手的研发策略,在义乌背水一战,用他们研发出的程控交换机(当时最新的技术)边安装边调试,这段经历也融入了华为的血脉里。以及刚成立时产品没有差异,靠服务来获取用户等等。
  
 我们知道现在华为的业务是三块:运营商业务、企业网业务以及消费终端业务。他们是如何把三个不同逻辑的业务很好的运作下来的呢?
  
 首先还是因为他们是以用户为导向的,从B到C虽然业务逻辑不一样,但是核心都是为用户提供价值。而且更重要的是在任正非的认知中,创新是困难的,失败是正常的,经历过失败的人才更是宝贝,因为他们经历过失败,踩过坑,思考更加深刻,在未来的研发工作中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容忍小的失败,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功,这是分形创新最大的魅力 。反之,则是众多大企业走向衰亡的诱因。
  
 其次华为把研发、生产、销售等等环节都进行工业化改造,梳理流程,让听见炮火的人做决策,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条线路同时并进。
  
 更重要的是任正非在一次次的打破自己的认知,这个有多难不言而喻。从之前的牛顿机械论到现在的耗散理论,用一次次组织变革来推动进步。从封闭到开放,从自强到赋能,纵横捭阖,须弥芥子。
                                          
 那些杀不死我的,终将使我更强大。华为现在以一个企业之力来对抗美国等的打压,未来如何,我们拭目以待。

《华为崛起》读书笔记

8. 华为崛起有感

机缘巧合,恰逢七一,读完华为崛起这本书,有感而发。
  
 一方面感叹华为成长的不易与艰辛,感慨中国企业的成长的筚路蓝缕启山林的勇气和魄力,对中国实业一代的敬仰和尊重之情油然而生。
  
 另一方面在厌恶资本的贪婪和巧取豪夺,感觉一大波韭菜就这么被割下去了,资本化身为饕餮魔兽,吸干了产业的元气,造成空心化,可能也正是这样,才给了华为机会,有了中国自主创新的产品。
  
 再一方面深表一下个人的忧虑,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现在正面临增长乏力,物资财富积累走向大滑坡的时候,以前的资源掠夺和吸食已坐吃山空,接近倾家荡产,美国也已从全球化的趋势走向了贸易保护主义,如果没有新的增长点、增长领域或者地区,接下来的世界又或是再无宁日,特别是经济和贸易领域难有和平二字可言。
  
 看看近期的印度阿三,总是不痛不痒的对我国边境地区撩几下,又说要全面禁止中国59款电子软件的使用,贸易一战中国终有出手之策,只待何时?举国家力量维护华为的全球5G霸主地位,维护华企的他国利益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