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生命的意义的作品目录

2024-05-04 06:42

1. 活出生命的意义的作品目录

前言自序第一部分 在集中营的经历第二部分 意义疗法追求意义存在之挫折意源性神经官能症心理-动力存在之虚无生命之意义存在之本质爱之意义苦难之意义次临床的问题意义治疗的心理剧超级意义生命之短暂作为一项技术的意义疗法集体性神经官能症对泛决定论的批评精神病学的信条精神病学的重归人性化写在后面的话后记

活出生命的意义的作品目录

2. 关于《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

        2020年,玄幻小说里穿越时空的能力成了许多人最想实现的愿望。如果说许愿有用的话,肯定大部分人都会选择时光倒流,回到各自认为最好的时代。
  
         没有人会想到,世界向人类展示自己的无情时是如此的狂暴,所有人都措不及防的经受了一次洗礼,并且有可能还需要接受更多的考验。
  
         在疫情漫延、天灾肆虐的时候,我们才觉得地球好小,小到我们无处可逃。
  
  
         骄傲的中国人全都被关进了家里,所有人都尝到了“软禁”的滋味。有人开始思考,这样的生活意义何在?也有人开始去书本里寻找答案。
  
         人类是善于学习和总结的,每当发生重大事件,就会有人去到历史中捡拾起相似的过往,轻轻吹去上面的灰尘,珍而重之的捧到人前,供人瞻观。
  
  
         1945年,一部叫做《活出生命的意义》的书籍问世了,写这本书的人——维克多·弗兰克尔——仅用了九天就完成了这本著作,并在随后的许多年里一版再版,被翻译成24种语言,销量达到1200多万册,获选为1991年“美国最有影响力的十大图书”之一。这本书就是今天将要介绍的对象。
  
  
         维克多·弗兰克尔,生于1905年,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一个普通的犹太家庭。在1939年,德国入侵奥地利一年后,弗兰克尔获得了美国护照与签证,原本他可以移民到美国躲避战火,但为了照顾年迈的父母,他决定留在维也纳,三年后被纳粹逮捕,和家人一起被关进了纳粹集中营。1945年,弗兰克尔的父母、兄弟,和他朝思暮想的妻子都在集中营不幸离开了人世,而他本人则奇迹般的活了下来,并于1945年4月27日被美国陆军解救。
  
  
         弗兰克尔一生著有三十多部作品,《活出生命的意义》是其中最受欢迎、影响最大的一本。
  
  
         全书分为两个部分,前面主要讲述作者本人被关押在纳粹集中营三年所经历的事,属于自传;后面则是浓缩了前面的精华,属于理论部分。
  
  
         在阅读过程中,我重点关注了第一部分的内容,毕竟虽然早已知道作者成功的活到了被解救的那一日,但仍然非常想要了解在那样绝望的境地中,是什么在支撑着作者活下去的。
  
  
         第一部分一开始,作者就先申明这是一部有关他个人经历以及数以百万囚徒所经历过的事件的记录,这是一个由一名集中营幸存者亲身经历、亲口讲述的故事。作为一个不幸成为普通囚徒,同时又具有精神分析师身份的人,作者关注的焦点不是那些有关集中营的恐怖事件,而是发生在集中营日常生活中,普通囚徒身上的小的磨难。
  
  
         作者依据通过对大量囚徒的死亡报告所做的分析,把囚徒对集中营生活的精神反应划成了三个阶段,它们分别是:收容阶段、适应阶段、释放与解放阶段。在第一个收容阶段,作者主要讲述的是自己刚刚进入集中营的感受。
  
  
         “坐了几天几夜的火车,1500人最终被押送到集中营,所有人只能躺在自己的行李上,守着所剩无几的个人财产。车厢内拥挤不堪,只有些许灰暗的曙光从车窗顶部透射进来”。这一小段描写说的是作者和其他人在即将到达集中营的火车上,不安的气氛正在漫延。随着奥斯维辛的名字出现在众人眼里,所有人都感到了心跳停止!想到奥斯维辛这个名字所代表的恐怖,作者说他除了极度惊恐,便再也感受不到其他,残酷的集中营生活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不得不说,作者确实是一个精神非常坚韧的人,哪怕看起来死亡已经近在眼前,也没有忘记发挥自己的乐观主义,在充斥着黑暗的环境中发现幽默感。也许,这正是我们常看见的文学作品中所描述的黑色幽默。
  
  
         随后,作者和所有人一起排着队经受了一次挑选,而这也是作者在集中营遇到第一次攸关生死的判决。包括作者在内的少数人在晚上的时候才知道,那些被挑选出来的他们之外的人,被带到了一个门上用几种欧洲文字写着“澡堂”二字的地方,而那里,其实是焚烧室,而更为荒谬的是,每个人走进去的时候,手里还拿着一块被发给他们的香皂。
  
  
         接下来,作者用详细的文字描述了囚徒们在一次次残忍对待中所发生的心理变化,比如在淋浴的时候意识到除了赤裸裸的身体,他们已是一无所有;比如穿高档鞋子的人会遇到很大的麻烦;再比如他们甚至惊讶于在洗完澡后赤裸裸湿漉漉站在深秋的寒风中后,竟然没有感冒。他们很快就习惯了忍受痛苦。
  
  
         在绝望的处境中,在时刻笼罩着死亡的阴影下,作者发誓永远不去“触碰铁丝网”——这是集中营里描述自杀方式的用语。作者认为自杀没有任何意义,因为囚徒们在最初的恐慌之后,就已不再惧怕死亡,甚至连毒气室都不怕了——毒气室至少可以使他们免除自杀的麻烦。
  
  
         随时随地都有人会死去,包抬作者在内的囚徒们开始变得冷漠且麻木,他们的心被紧紧的包裹起来。谁都没法指责他们,因为唯有如此,囚徒们才能真正的保护自己。
  
  
         作者凭借自己的职业优势以及某些精明,在囚禁中得到了某些“善待”。在被关押的后期,作者通过在脑海里构思自己的研究成果,以及对妻子的深切怀念找到了支撑他活下去的精神支柱,他第一次领悟到:爱是人类终身追求的最高目标!
  
  
         除了和妻子进行精神对话以外,作者还在不断的观察和思考着那些发生在普通囚徒身上的事所具有的意义,比如——用作者的话来说——在集中营里追求艺术的荒诞行为。哪怕只能延续数秒,作者也仍然从中找到了幽默感,而幽默也正是作者保证自身存在的另一件武器。
  
  
         通过观察与思考的积累,作者悟出了一个道理:有一样东西你是不能从人的手中夺去的,那就是宝贵的自由,人们一直拥有在任何环境中选择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自由。这正是作者在本书中想要告诉我们的最重要的道理。他认为犯人最终成为什么样的人并不单单取决于集中营的生活,而是取决于他自己内心的决定,就算是在集中营里,人也能保有自己的尊严。人们通过忍受痛苦得到内在升华,从而获得精神上的自由,而这种自由是谁也无法夺走的,正是这种精神上的自由,使生活变得更积极,更有目的、有意义。
  
  
         此后在被解放之前,作者致力于帮助犯人恢复内在的力量。他引导囚徒们去看到未来的美好,也谈起过去所拥有的欢乐,帮助他们从中汲取力量,找到坚持活下去的希望。正如本书后记中那名学生对弗兰克尔所说的话:“您生命的意义在于帮助他人找到他们生命的意义”。
  
  
         是的,对作者来说,帮助别人找到生命的意义就是自己生存的意义。
  
  
         以上就是第一部分的重点。作者在离开集中营后,把自己的在集中营的观察与思考整理成文,完善了自己的意义疗法理论。书的第二部分就是对作者意义疗法理论的一个介绍,我认为这部分更适合专业人士的研究。
  
  
         每个人在某个时刻都有可能去思考一下自己的生命意义所在,尤其是我们正在经历的这段非常时期里。读这本书,我想无论是谁,或多或少总会有一些感悟。再苦的日子也可以品出甜味,再难的日子也可以过下去,只要活着,希望就永远存在。活着本身,就是最大的意义。
  
  
 
  
  
 [写于2020年2月24日]

3. 书籍推荐//《活出生命的意义》

英雄稀有,他们静静地出现发光,在世界上留下印记。当他们逝去,做为整体的人性,易变得再也不一样了。
  
  
                        ———《活出生命的意义》
  
 《活出生命的意义》是犹太人维克多•弗兰克尔写的一本有关精神类分析的读物!文中主要讲述了在二战期间,作者身为犹太人被关在集中营中所经受的痛苦和磨难,此次的经历也进一步让作者了解到了生命的意义!
  
 文章的第一部分主要讲述了作者在集中营的经历,期间的种种其实不必详说,大家就能想象到当时的绝望和无助……
  
 文章的第二部分主要讲述了此次经历后,作者对精神类分析的感悟!面对集中营中的幸存者以及当代潮流下青年对未来的迷茫,作者提出了“意义疗法”这个概念。所谓意义疗法就是帮助人们寻找生命内在的意义,这个意义可以关于对事业、关于情感!而人越是忘记自己——投身于某种事业或献身于所爱的人——他就越有人性,越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挺好的一本书,以后没事会反复读的!

书籍推荐//《活出生命的意义》

4. 求 《活出生命的意义》电子版书籍百度云下载

《活出生命的意义》百度网盘txt 最新全集下载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pS7y8I6hKz7E3G9YW8qOmg
 提取码: erhz
《活出生命的意义》是2010年6月1日华夏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维克多·弗兰克尔。这本书主要讲述纳粹时期弗兰克尔开创了意义治疗法的励志故事。

5. 《活出生命的意义》

这本书在众多心理学成功学,凡是探讨到生命意义追求自我意识的书基本上都会提及,评价非常之高,薄薄的册子一晚上就可以看完,奇怪,真的打开这本书阅读,倒没有在别的书里看到让人震惊,全书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作者在集中营三年的亲身经历,第二部分是作者据此展开的意义疗法,我觉得意义疗法出现在精神治疗领域是必然,不然弱小的人类很容易被虚无主义填满,虽说并不绝对,但是我想在人生的大部分时间里,有一个自己相信和付托的意义和目标,可以让人战胜生活的大部分苦难。关于人生的意义,我真是从非常小的时候就开始思考了,可以说是我哲学思考的入门问题,这些年,我随着经历的变化给出了不同的答案,比如刚上大学的时候认为,人要用自己的力量为世界做出一些贡献和改变,大概这样。若是现在在想,倒是一时没有办法思考给出答案,可能就在于努力活好当下这一刻吧。关于精神哲学思考,类似什么意义的书,看似对实际的生活没有非常直接的帮助和影响,但是不可不读,人若只靠自己的经验和思考去认识事物未免有些局限,是需要他人的智慧和观点借以启迪和引导的,希望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活在世上的意义。
  
 
  
  
 因为并不是方法类的书籍,大多摘抄还是有启迪性的话语,就不列什么结构了。
  
 
  
  
 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尼采。
  
 
  
  
 在苦难中,一个人可能保持无私、勇敢、自尊,也可能为了自我保护在激烈的斗争中丧失了人的尊严而无异于低等动物。
  
 
  
  
 一些不可控的力量可能会拿走你很多东西,你无法控制生命中会发生什么,但你可以控制面对这些事情时自己的情绪于行动。
  
 
  
  
 不要只想着成功,你越想成功,就越容易失败,放弃脑海里成功的概念和目标,专注于过程,专注于手下正在做的事情,成功就像幸福一样,是一种自然而然地产物,是一个人无意识地投身于某一伟大事业时产生地衍生品,或是为他人奉献时地副产品。
  
 
  
  
 勇气一旦失去,几乎不可能再挽回。我们不得不适应这种极度恐慌地状态,直至习以为常。
  
 思想脱离了周遭地客观环境,这完全是出于一种自我保护。
  
 
  
  
 陀思妥耶夫斯基: 把人定义为可以习惯任何事物地种群。
  
 不是那种会在恐怖环境中抑郁不堪的人。
  
 莱辛说:有些东西能使你失去理智或变得一无所有,直到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失去。
  
 
  
  
 人们在努力适应这些供应极少和热量极低的食物时,这种娓娓道来的美味佳肴对身体造成不适是难免的,尽管这样能提供大量的精神安慰,但这一幻觉对生理必然造成很大伤害。
  
 
  
  
 有丰富的精神生活且比较敏感的人在这里承受更多痛苦,但对内心的伤害相应也会少许多,他们能把恶劣的外部环境转化成内心丰富自由的精神生活。
  
 
  
  
 爱是人类终身追求的最高目标。
  
 天使存在于无比美丽的永恒思念中。
  
 
  
  
 幽默是灵魂保存自我的另一件武器。培养幽默感并以一种幽默的态度看待事情,是人在掌握生存艺术时学到的技巧。
  
 
  
  
 人苦难的量完全是相对的,像毒气一样,完全而均匀地弥漫开来,不管房间有多大,完全占据了你的灵魂和意识。
  
 
  
  
 饥饿和缺少睡眠都会使犯人对事物丧失兴趣,并且变得易怒。(人的精神很受身体载体的影响。)
  
 
  
  
 有一样你是不能从人的手中夺去的,那就是宝贵的自由,人们一直拥有在任何环境中选择自己态度和行为方式的自由。(但是大多数人却心甘情愿地将自己的自由跪在地上交给他人,无论时代环境如何,能够真正拥有自由必是那些精神力量极强大对自己严格要求对肉体严格掌控的人,与自由相伴的是思想的平和。)
  
 
  
  
 要么保持自我内在的自由,要么成为环境的产物,抛弃自由和尊严变成标准的囚徒。
  
 
  
  
 我只害怕一样——那就是配不上我所受的痛苦。没有苦难和死亡,人的生命就不完整。
  
 以前的生命让我糟蹋了,我没有认真地考虑过精神完美的事。
  
 
  
  
 看不到“临时的存在”何时结束的人,也不可能去追求生活的终极目标,他不再像正常人那样为了目标而生存,因此,他内在生命的这个结构就改变了,它的存在成了临时性的,他不能够未来而活,也不可能确定什么目标。
  
 
  
  
 看不到未来的人之所以自甘沉沦,是因为他发现自己老在回忆,为的是忘记眼前的痛苦,但剥去当下的现实性就会蕴藏着一个危险,那就是容易忽视积极度过眼前生活的机会。
  
 
  
  
 生活就好比看牙医,你总是觉得难受的时候还没到,而实际上它已经过去了。
  
 
  
  
 作为痛苦的激情,一旦我们对它有了清晰而明确的认识,就不再感到痛苦了。 斯宾诺莎《伦理学》
  
 
  
  
 对未来失去了信念,也就丧失了对精神的把握。
  
 
  
  
 我们期望生活给予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生活对我们有什么期望,我们不应该在问生活的意义是什么,而应该像那些每时每刻被生活质问的人那样去思考自身。我们的回答不是说与想,而是采取正确的行动。生命最终意味着承担和接受所有的挑战,完成自己应该完成的任务这一巨大责任。(生活是由我们自己创造的,由我们的行动来赋予它意义和内涵)
  
 
  
  
 生命的意义不是某种含糊的东西,而是非常实在和具体的,他构成人的命运,而每个人的命运都是独特的。
  
 
  
  
 因为眼泪见证了人们承受巨大痛苦的勇气。
  
 你所经历的,世人夺不去。
  
 
  
  
 存在 一词有三种含义: 存在本身,存在的意义,对意义的追求
  
 精神健康有赖于一定程度的紧张,即已完成的和有待完成的任务之间的紧张,或者是当下状态与理想状态之间的差距。我们需要的不是没有紧张的状态,而是为某个自由选择的、有价值的目标而付出的努力和奋斗,去完成潜在意义的召唤,所需要的不是内稳态,而是精神动力。
  
 
  
  
 存在之虚无现象: 人类在成为真正的人过程中所经受的双重丧失。在人类历史之初,人丧失了赖以指导其行为并因此而产生安全感的某些动物本能。二十原本作为其行为根基的传统在迅速地消减,丧失了告诉他必须做什么的本能,丧失了告诉他应该做什么的传统,有时人甚至连自己想做什么都不知道,这样,他要么去做别人所做的事,要么做别人希望他做的事。
  
 
  
  
 星期日神经官能症:人们在忙碌了一周后,突然觉得生活没有了内容,其内心的空虚感凸显出来。
  
 
  
  
 意义疗法的绝对命令: 要像是在经历第二次生命,仿佛你已经获得重生,再不要像过去那样,一定要避免犯同样错误。它要求你设想现在就是过去,其次,过去能够被改变和修补,这就使人能够直面生命的有限性及自身生命的终结性。
  
 
  
  
 人类存在之自我超越: 人之所以为人,因为他总是指向某种事物或某人(他自己以外的某人)——不论事作为有待实现的意义还是需要面对的他人。人越是忘记自己——投身于某种视野或献身于所爱的人,他就越有人性,越能实现自己的价值。自我实现可能是自我超越唯一的副产品。
  
 
  
  
 生命之意义:
  
 1 通过创立某项工作或从事某种职业。
  
 2 通过体验某种事或面对爱某个人
  
 3 在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难时采取某种态度。
  
 
  
  
 爱是直达另一个人内心深处的唯一途径。
  
 人类潜能之极致,人能够将个人的灾难转换为胜利,将个人的厄运转换为人类之成就。
  
 在勇敢接受痛苦之挑战时,生命在那一刻就有了意义。
  
 
  
  
 超级意义:人需要做的,不是去忍受生命的无意义,而是忍受自己不能以合理的方式去把握生命之无限意义。 意义要比逻辑深刻的多。 
  
 
  
  
 他可以自豪而快乐地回忆日记中所记下的所有充实的日子,我拥有的不仅仅是可能性,而是现实性,我做过了,爱过了,也勇敢地承受过痛苦,这些痛苦甚至是我最珍视的,尽管它们不会引起别人的嫉妒。
  
 
  
  
 快乐是一种附加品,如果它本身成了目的,反而会受倒减损。
  
 
  
  
 矛盾意向法:一方面: 正是恐惧导致了所害怕的事情的出现,另一方面:过度渴望使其所希望的事情变得不可能。
  
 直面内心的恐惧,顺着他来,让我们以相反的愿望取代原来的害怕,借助于人类特有的幽默感中的自我审视能力,没事,今天咱不锻炼了,不费那精力。
  
 人不是简单地活着,而是时时需要对自己的前途做出判断,决定下一刻自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自由只是故事的一半,真理的一面。自由是人的生命消极的一面,而其积极的一面就是责任,如果人不能负责任地生活,那自由会沦落为放任。
  
 
  
  
 精神疾病无论如何不可能触及患者人格的核心。
  
 
  
  
 我的人生真的没有办法逆转了吗
  
 
  
  
 三重悲剧: 痛苦 内疚 死亡
  
 三位一体:乐观 信任 爱
  
 集体神经官能症:抑郁 侵犯 成瘾依赖
  
 
  
  
 人类总是有能力:
  
 1 将人生的苦难转化为成就
  
 2 从罪过中提炼改过自新的机会
  
 3 从短暂的生命中获取负责任的行动的动力。
  
 
  
  
 意义的导向减弱了,对即时快乐的追求占了上风。
  
 体验同成功一样都具有价值的观念,纠正了我们过度强调以内心经验为代价而获得外部成功的做法。
  
 
  
  
 今天社会的特点是看重成功,但是模糊了尊严意义上的价值和有用性意义上的价值之间决定性的差别。
  
 将人的尊严与有用性混为一谈,是概念混乱。
  
 
  
  
 花几分钟时间琢磨生命的意义,尤其是未来日子对我的意义。
  
 
  
  
 我们自己必须回答生活向我们提出的那些问题,而要回答那些问题,我们就必须担负起生活的责任。
  
 
  
  
 滋养内心的自由,拥抱自然、艺术、诗歌和文学之美,感受对家庭和朋友的爱,是什么重要的
  
 积极的情绪、期待和态度能够增强我们的免疫系统,有助于成就我们生命的意义。
  
 
  
  
 深度心理学: 切入患者的过去和潜意识的直觉与希望
  
 高度心理学:个人的前途和有意识的决定和行动。
  
 
  
  
 目的是启发人们认识自己的能力,认识到应该运用自己选择的能力去实现个人的目标。
  
 
  
  
 生命的意义在于帮助他人发现生命的意义

《活出生命的意义》

6. 读书|《活出生命的意义》之寻找生命的意义

维克多·弗兰克尔认为,生命在任何条件下都有意义,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之下。
  
  
 犹太教圣殿奖得主哈洛德·库希纳在《活出生命的意义》的前言中说,人活着就是为了寻找生命的意义,这也是人们一生中被赋予的最艰巨的任务。
  
 如何寻找生命的意义呢?弗兰克尔研究发现,寻找生命的意义有三个途径,那就是:工作(做有意义的事情)、爱(关爱他人)和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
  
 想起余华笔下的富贵。面对着亲人们的一个个离世,富贵与老牛为伴,早出晚归,春耕秋收,为自己活着,也为逝去的亲人们活着。不停地劳作和不停地与牛对话,减轻了生活给予富贵的魔难与痛苦。富贵的生命在他不停地劳作中得以延续。
  
 在集中营里,弗兰克尔用自己的意义治疗法给狱友们输导心理,鼓励他们战胜困难,树立活下去的勇气。在受尽磨难,身体极为痛苦的情况下,他常常在意念中想到一些美好的东西,月光、鲜花、妻子的容颜,还有工作、生活、美好的明天,以此来减轻痛苦与悲伤。
  
 在大多数人的眼里,一个人退休后离开工作的单位,心理就会发生很大的改变,寂寞、空虚、无聊、孤独就会随之而来。但退休在家的我们不。除了家务和锻练,我们还拿起了书本开始读书,拿起了笔墨开始了写作、练字。才放下繁忙的工作,又进入一种自己热爱的悠闲的工作之中,梦想得以重拾,有意义的生命便在文字里延伸。
  
 在集中营里,饥饿和寒冷裹挟着弗兰克尔,残忍与死亡威胁着弗兰克尔,在如此残酷的环境之下,弗兰克尔会常常想起自己的妻子,希望着她在集中营里过得比自己好一点,不要受到如自己一样的苦难与伤害。对亲人的深深思念,给了弗兰克尔活下去的理由。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浮澡社会里,人们对婚姻和家庭的敬畏心一天天减少,小两口一言不合就拍桌子,闹离婚,留下无辜的孩子在尘世中倍受伤害。
  
 如果我们遇事时多为对方着想,生活中就没有那么多的烦恼与痛苦。如果夫妻双方都多发现对方的好处,遇事少想一点自己,少一点对对方的埋怨,世上也就少了许多的单亲家庭,孩子们的心理也就会健康许多。
  
 一些不可控的力量可能会拿走我们很多的东西,但无法剥夺我们自主选择如何应对不同处境的自由。
  
 我们无法控制生命会发生什么,但我们可以控制面对这些事情时自己的情绪与行动。
  
 面对选择的无常,对伴随着而来的未知,有人绝望,有人退缩,有人沮丧。弗兰克尔却选择了挑战。
  
 在集中营发生伤寒时,他被派去病区当医生。当时的伤寒可谓不治之症,生命存在严重的危险。但弗兰克尔还是选择了去病区,而那些被认为可以送往安全之地的犯人,因一场意外全部丧命。前路坎坷,只有勇敢面对。
  
 现实生活中,困难无处不在。求学的困难,就业的困难,工作的困难,家庭的困难,等等,如果细数就会一直数下去,数不胜数。但人总不能一辈子都让自己活在困难里,让困难把自己掩埋。
  
 一个人越是怕困难,困难就越是气焰嚣张。面对突如其来的困难,我们要勇敢地选择面对,而不是逃避。所谓“打不倒我的,让我更强大”。
  
 在《肖申克的救赎》一书中,安迪因妻子被杀而被冤入狱。面对被诬陷的苦难,安迪选择了勇敢面对。他用二十年的时间,用一把小锤子打通了通往自由的通道,最终获得了自由。曾经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都深深地被安迪的精神感动着。
  
 生病也是一种苦难。在病魔面前,有人害怕,有人焦虑,有人痛苦,有人忧愁。而我身边的一位老师却选择了战胜。
  
 在被诊断为肝硬化晚期的时候,他还很年轻,生命无疑被判了死刑。但他没有气馁,没有绝望。在配合治疗的过程中,他选择了开朗的心态,坚持每天锻练,不论严寒酷暑,广场上他一个人打太极拳的身影成了小县城的一道美丽风景。
  
 几十年过去,病魔已经被他打的粉碎。如今步入晚年生活的他,每天都健康快乐地生活着,不曾有一天连累过自己的孩子们。
  
 尼采说,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弗兰克尔说,在任何情况下,人的生命都不会没有意义,而且生命的无限意义就包含着苦难、剥夺和死亡。
  
 如果我们能够勇敢面对苦难,拥有应对各种困难的勇气,从容地把恶劣的环境带给自己的苦难转化成内心深处的自由,让苦难在心里开出花来,把苦日子过成糖一样的甜美,生命就会充满美好的意义。
  
 时光很美,苦难算不了什么。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关爱身边的每一个人,让自己拥有战胜困难的勇气,让生命在这盛世华年里快乐延续。

7. 《活出生命的意义》

        情绪低落的时候就会想人活着是为什么?难道就是长大,然后挣钱养孩子,再看着孩子养孩子,最后走上黄泉不归路?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刚开始几年面对生活的不顺和困境,经常沮丧、懊恼、焦躁,这样的心情持续了好几个春秋。人在痛苦的环境中呆久了,连快乐的能力都丧失了,曾经记不得自己心情舒畅的日子是什么时候。有时候就有被害妄想,陷入思维的怪圈里不能自拔。后来想想痛苦的时候就是我成长的时候,我不能延长生命的长度,然而我可以拓展生命的宽度,于是我利用碎片化的时间通过阅读和考试来追寻生命的意义,每天有目标了,烦恼和我也渐行渐远了。
  
         北大校长胡适说生命的意义:生命本没有意义,你要能给他什么意义,他就有什么意义。与其终日冥想人生有何意义,不如试用此生做点有意义的事。与其陷入幻想,不如实际行动, 生命和生活本身毫无意义,但我们可以通过自身对生活和生命的反应赋予其意义。要始终坚信人的内在力量是可以改变其外在命运的。
  
         著名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尔说:“即使是处于绝境的无助受害者,面对无法改变的厄运,仍能自我超越,并且以此改变自己”。维克多.弗兰克尔是犹太人,纳粹时期被封闭的火车送往奥斯维辛集中营,弗兰克尔不但经历了炼狱般的痛苦,而且还活了下来,在集中营开创了意义疗法。弗兰克尔一生对生命产生了极大的热情,67岁仍然学驾驶开飞机,80岁还登上了阿尔比斯山,是终身学习的典范,是我的榜样。
  
        以往我时常觉得生活完全没有意义,我受到内心空虚和身心疲惫的困扰。每当自己内心焦躁不安的时候很难再去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和精神生活,每次我打完孩子时就懊恼,如果我多一点耐心,多一点智慧是不是孩子就不用挨打了?然而我终究是凡人,也活在世俗的外衣下,当我内心不能心如止水的时候,孩子犯错,我就暴躁难止。对于我这种控制欲望较强烈的家长来说,我对于孩子就扮演了画家的角色,而不是眼科专家,对于画家是向孩子表达我所见过的世界是什么样子,而眼科专家让孩子自己去观察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实际上对孩子的成长最有利的方式就是家长慢慢转变为眼科专家的角色。
  
         成年人都有虚无的时候,那么处于求学阶段的青少年如果没有学校和家长的引导,就更不知道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了?对于应试教育中的孩子来说,只有分数,做不完的作业和刷不完的习题集,如果在孩子乏力的时候空虚感袭来,对孩子来说就是一种摧残,所以在物质生活丰富多彩的今天,从小引导孩子来思考生活的意义、生命的意义、给予生命教育、理想教育,通过各种方式来丰富孩子的精神生活,而不是一味地追求考试成绩,上各种课外辅导班。最近因为新型冠状病毒肆虐,开学时间延迟了,课外线下辅导班也停止了,功课繁重的孩子们得到片刻的喘息,著名的辅导机构开展了线上辅导课程,对于不太注重孩子分数的我来说,家长和孩子都有了很大的放松和自由,此时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理想教育就有了充足的时间。尼采说:“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所以希望孩子在未来自立自强,便要让孩子知道他为什么而活?    
  
          在物质匮乏的年代,人人都有奋斗的目标,为稻粱谋;在物质充足的年代,内心空虚的人很多,因此追求生命的意义极为重要。《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属于经典中的经典,适合多次读,细细品味书中的哲理和作者的生平。叔本华说:“人注定要徘徊在焦虑和厌倦这两者之间”,一直以来我都为自己没有好心情而懊恼,有时还心生悲凉。原来我的焦虑和偶尔的厌倦是正常现象,古代人多数为责任而活,为家族责任,为社会责任,而现代大多数为物质而活,当物质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丧失了活着的勇气和意义。弗兰克尔说:“找寻生命意义的三个途径:工作(做有意义的事)、爱(关爱他人)以及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所以通过意义疗法自我治愈,追寻生命的意义。

《活出生命的意义》

8. 《活出生命中意义》

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很多的挫折和磨难。
  
  有的人遇到挫折会陷入低谷,从此一蹶不振。
  
 有的人却可以从低谷中超越自我,获得新生。
  
  
 《活出生命的意义》的作者维克多·弗兰克尔,便是将绝境变成成长的内在力量,从磨难中超越自我,在困苦中绽放光芒的人。
  
  
 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在纳粹时期,身为犹太人的他,被关进奥斯威辛集中营。
  
  
 这个集中营被称为“死亡工厂”,在被解放之前,大约110万人被杀。
  
  
 在那里人们失去了人身自由、必须面对残酷的环境、无时不刻的虐打和侮辱以及随时可能丧命的恐惧。
  
  
  弗兰克尔就是在这样炼狱般的处境中,活了下来。
  
 
  
  
  他不但活了下来,还将自己集中营的经历与学术研究相结合,开创了“意义治疗与存在主义分析”学派。
  
 成为继S·弗洛伊德学派和A·阿德勒学派后的维也纳第三心理治疗学派。
  
  
 他说:
  
  
 “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剥夺,唯独人性最后的自由
  
  
 ——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选择一己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剥夺。”
  
  
 生活中,不如意的事十之八九。
  
  
 让苦难变成毁灭你的深渊,亦或是成为你人生的踏脚石,其实由你自己决定。
  
  
 积极的信念和行动,带我们冲出困境
  
  
 1939年的欧洲战云密布,奥地利处于纳粹德国的恐怖控制中。
  
  
 当时,从事神经官能症治疗工作的弗兰克尔,收到了美国大使馆的移民邀请。他有可逃离的机会,却因为无法放下年迈的父母,最终选择留了下来。不久后,刚组建家庭的他,连同他的家人,就被纳粹逮捕,关押到了集中营。他的人生一下跌入谷底,然而身处绝境中的他,却没有自暴自弃。反而在绝境中积极面对,找到了活下去的勇气,找到跨越绝境的力量,找到自己生命的意义。
  
 在《活出生命的意义》一书中,他谈到集中营的经历时,极少讲到自己人生的艰辛、苦难和摧残,讲得更多的却是如何努力、坚强的活下去。在集中营无法刷牙,而且严重缺乏维生素。他却说,与之前相比,他们的胃变得健康多了。在集中营有时因为水管结冻,他们无法洗手和擦洗身体。他却庆幸虽然双手肮脏不堪,但手上的疮和擦伤却没有化脓。在集中营只能睡大通铺,他却写道:“有些人原本睡眠很轻,一点微弱的声响都睡不着,现在却能在鼾声如雷的人旁边安然入睡。”在集中营更容易活下来的人,往往不是那些看似强壮的人,而是那些身体虽羸弱,内心却积极丰富的人。
  
 其实在生活中也是一样,带着对生活的期望,积极的思考、积极的行动。有时,哪怕是最恶劣的环境,哪怕是在看似毫无希望的时候,也能使我们免于绝望,拥有冲出困境的可能。弗兰克尔说:“悲观主义者好比一个恐惧而悲伤地看着墙上的挂历,每天都被撕掉一张,挂历越变越薄的人;而积极地应对生活问题的人,好比一个每撕掉一张就把它整整齐齐地摞在一起,还要在背面记几行日记的人。他可以自豪而快乐地回忆日记中所记下的所有充实的日子,那些他曾经有过的全部生活。”有时候,让我们痛苦的,其实并不是挫折本身。而是我们看待挫折的信念和看法,以及围绕着它所编造的“故事”。心理学有个“ABC理论”,A(事件)→B(信念、想法)→C(结果)。事情往往会因为想法和信念,而变得不同,最后也会产生不一样的结果。消极的信念,会加剧人的痛苦、削弱幸福感和满足感,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抑郁或疾病。而积极的信念和行动,却能拥有向上的力量,帮助你逃离困境,最终成就更好的自己。适当的方法,给我们战胜困境的勇气。在集中营,有时囚犯会被转移。通常情况下,这种迁徙是一场死亡之旅。而被转移的囚犯多半是那些基本丧失劳动力、体弱多病的人,他们会被送往设有毒气室和焚烧炉的集中营。面对随时可能到来的死亡,他们有自己无奈的应对方法。可能的话,他们会用最后一块面包换刮脸用具。这样才能看起来面色红润,看上去能干活。因为只有让自己看上去能干活,才能增加活下去的几率。而弗兰克尔更会用心经营与囚头的关系。在集中营举办的文艺表演中,他会卖力地给囚头鼓掌叫好,获得他们的好感,并因此避免了不少的虐待和毒打。他会耐心倾听大囚头的爱情故事和婚姻烦恼,并给他一些专业的建议,使得大囚头对他格外的照顾。将他安排在队伍前方,避免被选到更加艰苦的工作中;让他紧挨着自己的铺位,避免纷争;吃饭的时候,也会多捞一些食物给他。无疑,弗兰克尔在如此残酷的环境中存活了下来,是幸运的。但幸运的背后却不是偶然,而是找到方法并为之努力的必然。心理学教授保罗·艾克曼认为:人在危险的处境中是否感觉到害怕,取决于是否有处理危险的方法。如果有,就可能不会觉得害怕;如果没有,只能眼睁睁看着就会感到非常恐惧。面临磨难和困境时也是如此,我们会感到无力,焦虑和害怕。但当我们找到了适当的方法来应对,恐惧和无力就会减轻许多。用心去寻找处理问题的方法,会帮助我们克服焦虑,使我们避免情绪内耗,让我们找到摆脱困境的勇气和力量,接受限制,找到困境的意义。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受制于很多事情,受制于时间、受制于环境、受制于身体状况等。但我们的信念、行为、精神却并不会受限制。即使在可怕的心理和生理条件下,也能保持一定的精神自由和意识独立,决定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弗兰克尔就将这个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没有因为环境、行动、其他人的限制而变成真正的“囚徒”。而是接受限制,拿回自己的选择权。他选择去做有意义的事情,选择接受磨难,并将它变成自己的养料,成长壮大。在残酷的集中营中,当其他人选择堕落、放弃的时候。他选择不惜一切代价,去保留和完成自己科学著作的手稿,做一个有目标,有希望的人;当其他人失去了对未来的渴望,变得麻木的时候。他选择让内心充满对妻子的思念,怀着强烈的求生欲望,做一个有期待、有爱的人,在年老的时候,他仍然突破身体的限制,67岁去学习驾驶飞机,并在几个月后领到飞机驾照;80岁还登上了阿尔卑斯山,选择做一个终身学习、对人生充满热情的人。
  
 弗兰克尔说:
  
 “作为神经病学和精神病学两个领域的教授,我充分认识到生理、心理和社会的条件对于人的限制。
  
 但同时作为集中营的幸存者,我也亲眼见证了人在难以想象的最坏的境遇中,勇敢面对和战胜各种厄运的能力。
  
  
 没有谁的人生是永远一帆风顺的,挫折与磨难总会伴随在身侧。
  
 它是生命的一部分,不可剥离也不会消失。
  
  
 但是,所有的经历、行动和想法会成为我们克服困难的证据,成为只属于我们自己的内在精神力量。
  
 所有的困难和限制,都将变得有意义和价值。
  
 我们也将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成就属于自己的生命的意义。
  
  
 歌德说:“痛苦留给的一切,请细加回味。苦难一经过去,苦难就会变为甘美。”
  
  
 水奔流不遇岛屿不能激起美丽的浪花;
  
  
 蚌不经磨砺无法形成璀璨的珍珠;
  
 松柏不受狂风,不能造就挺拔的英姿。
  
 苦难对于弱者来说也许无异于万丈深渊,但对于强者来说却是人生的垫脚石。
  
 有时候,打倒我们的并不是挫折,而是我们自己。
  
 
  
  
 是陷于低谷还是破茧成蝶,终将由你自己决定。
  
 
  
  
 打倒我们的并不是挫折,而是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