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居民购房杠杆率连降八个季度后居民杠杆率环比首次上涨

2024-05-07 16:21

1. 全国居民购房杠杆率连降八个季度后居民杠杆率环比首次上涨

近日,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发布2019年一季度全国居民购房杠杆研究报告显示,2019年一季度,全国居民购房杠杆率为31.7%,环比上升0.7个百分点,同比下降1.4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这是自2017年一季度起,连续8个季度下行以来,居民杠杆率环比首次上涨。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研究员沈昕表示,一方面,2019年初银行流动性较为充裕,商业银行放贷节奏加快。另外,全国首套房利率自2018年12月连续4个月下降,居民贷款意愿增强。央行数据显示,住户贷款前4个月累计增加了2.34万亿元,比去年同期略有多增,多增500多亿元。
  
 这也体现在了部分市场上。近两月,部分一二线城市出现“小阳春”行情。其中,4月单月,二线城市合计卖地金额高达2933亿元,刷新最近两年的最高纪录。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表示,合计45个城市年内卖地已超过百亿元,其中最高的杭州卖地947亿元,另外还有北京、天津、上海、苏州、福州、重庆等12个城市卖地超过300亿元。
  
 数据显示,2019年一季度,个人住房贷款余额新增11200亿元,环比增长29%,同比增长17%,房贷余额新增额创2017年一季度以来的9个季度新高,目前绝对值仍处于 历史 较高位。
  
 沈昕指出,观察 历史 数据,该指标大致在2007、2009年和2016年分别达到高点。2016年三、四季度连续刷新 历史 最高值,达到50%和51%。随着房地产调控的开启,房贷占比有所下滑,回到2016年初水平,但仍高于2008年以来的平均值较多,说明住户房贷部门去杠杆仍有空间。
  
 但沈昕也表示,此前住建部对2019年一季度房价、地价波动幅度较大的城市进行了预警提示,多地政策有所收紧。在此背景下,居民购房杠杆持续上涨可能性不大。
  
 央行2019年4月份金融统计数据解读媒体吹风会上也明确,房地产调控和房地产金融政策的取向没有发生改变,央行还将继续严格遵循“房住不炒”的定位。

全国居民购房杠杆率连降八个季度后居民杠杆率环比首次上涨

2. 居民购房杠杆率正在持续下降吗?

在房贷利率上调、房地产政策收紧的背景下,居民购房杠杆率呈持续下降之势。据《2018年二季度全国居民购房杠杆研究》报告显示,2017年一季度,个人房贷余额同比增幅35.5%出现收窄,2018年二季度回落至18.6%。同时,全国居民购房杠杆率回落至31.9%,环比下降1.1个百分点,同比下降8.6个百分点,已连续五个季度收窄。

研究员沈昕表示,从2015年三季度开始,居民购房杠杆快速上升,2016年四季度达到2010年以来最高位44.1%。2017年一季度,该指标小幅回落至43.8%,此后五个季度连续下行。不过沈昕也指出,虽然个人房贷余额增速有所放缓,但整体来看,个人去杠杆仍有空间。2018年二季度,个人住房贷款余额新增9800亿元,同比下降2%。但从房贷余额新增的绝对值来看仍处于历史高位。

数据显示,2017年四季度, 个人购房贷款余额新增额降至8000亿元,同比下降33%。但2018年一季度反弹至9600亿元,二季度继续小幅反弹至9800亿元,环比上涨2%。沈昕认为,短期调控政策和信贷趋紧态势不会改变。随着政策环境和信贷环境趋紧,预计居民购房杠杆率还会进一步回落,下半年全国房价涨幅将收窄。

3. 居民购房杠杆率将保持较高水平吗?

据报道,回顾2017年,在房地产市场调控趋严的大基调下,银行的房贷以及整体涉房贷款增速均出现下滑。业内人士表示,今年整体房贷规模增长会呈现和去年一样的特点。

报道称,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12月末,个人住房贷款余额21.86万亿元,同比增长22.2%,增速比上年末回落14.5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截至2017年12月末,包括房地产开发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在内的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为32.25万亿元,同比增长20.9%,增速比上年末回落6.1个百分点,全年增加5.56万亿元,占同期各项贷款增量的41.1%,比2016年占比低3.7个百分点。

中国社科院此前发布的《中国住房发展报告(2017-2018)》显示,截至2016年底,中国居民购房抵押率升至50%,已经接近美国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前的水平,不过整体来看,我国居民的购房抵押率相对依然较高。

分析人士表示,中国居民加杠杆的最主要用途是买房产,如果房价下跌,将可能出现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急速恶化并开始大规模收紧信贷,进而导致购房者普遍违约以及银行挤兑,引发金融风险。
希望楼市调控可以持续下去!

居民购房杠杆率将保持较高水平吗?

4. 第二季度,全国居民购房杠杆率为31.8%,环比微升0.1个百分点

5日,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发布的第二季度全国居民购房杠杆率研究报告显示,2019年第二季度,全国居民购房杠杆率为31.8%,环比微升0.1个百分点。住户部门来看,2019年二季度,我国住户部门杠杆率继续上升至55.3%,较2018年底的53.2%上涨2.1个百分点,创 历史 新高。
  
 具体来看,2019年二季度,全国居民购房杠杆率为31.8%,环比微升0.1个百分点,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住房余额方面,2019年二季度末个人住房贷款余额27.96万亿元,同比增长17.3%,增速比上季度末低0.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低1.3个百分点。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研究员沈昕表示,从人民银行季度公布的个人住房贷款余额走势来看,近年来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具体来看,2004年四季度-2014年四季度的10年间,个人住房贷款余额由1.6万亿元上升至11.5万亿元,期间新增房贷余额约9.9万亿元。
  
 “本轮仅用了30%的时间却增加105%的贷款。”沈昕说,2015年-2017年短短3年时间,贷款余额迅速攀升至21.9万亿元,期间新增贷款余额约10.4万亿元。对比前10年间的9.9万亿余额新增可以看出,30%的时间却增加105%的贷款。
  
 沈昕说,杠杆率和房价指数涨幅同步上行。2013年一季度,住户部门杠杆率达到31%,首次突破30%,此后连续快速上升至今。2018年底,我国住户部门杠杆率为53.2%,相比2008年底增长了35.3个百分点。2019年二季度,我国住户部门杠杆率继续上升至55.3%再创新高。
  
 事实上,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公开场合表示,近年来我国一些城市住户部门杠杆率急速攀升,相当大比例的居民家庭负债率达到难以持续的水平,更严重的是全 社会 的新增储蓄资源一半左右投入到房地产领域。
  
 根据央行11月初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8)》,2017年住户部门消费贷款同比增幅为25.8%,这项数据的玄机在于,一方面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同比增速降至22.2%,另一方面则是短期消费贷款同比增速狂飙至37.9%。央行称,部分购房者利用消费贷等产品规避首付比的限制。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数据,中国居民杠杆率(即居民债务余额/GDP)由2015年的39%攀升至2018年的52.6%,低于发达经济体,但在发展中国家处于较高水平。
  
 对此,沈昕表示,近年来住户部门贷存款余额比例持续上升,与存款余额增速持续下行,贷款余额增速持续高于存款余额增速有关。随着近日央行强调,要保持个人住房贷款合理适度增长,严禁消费贷款违规用于购房,预计下半年住户部门贷款余额增速将会有所放缓,住户部门贷存款余额比值的上升趋势也将趋缓。
  
 【购房资讯轻松享,快来关注乐居网】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网

5. 为何近年来居民房地产杠杆率上升过快?

 据WIND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居民杠杆率水平为53.2%。从2008年开始到2018年,中国居民杠杆率由20%上涨到50%有余,增长速度较快,其中住房贷款是居民贷款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分城市看,就更吓人了,第一 财经 数据显示,厦门、杭州、南京、深圳、合肥、苏州、广州、贵阳、宁波的居民杠杆率分别为161.7%、138.8%、137.9%、137.2%、122.9%、109.2%、103.9%、99.5%、99.3%,其中厦门的居民杠杆率位列全国第一。
   
     
   如此高的杠杆率,对消费形成巨大挤压,对新经济增长产生影响。
   
   一些城市之所以高杠杆率,是因为买房者中一部分属于“恐慌性购房”,不买怕将来涨得更多,蜂拥购买增加了杠杆。还有一部分是以前金融管控较为宽松,投资客大举加杠杆,携带大量资金流入房地产,推高了房价,增加了杠杆率。
   
     
   所以现在开始严格控制资金流入房地产,房企方面监管层发布了3道红线,针对个人方面出台了很多政策打击假离婚,打击炒房客。
   的确,据WIND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居民杠杆率水平为53.2%。从2008年开始到2018年,十年期间,中国居民杠杆率由不到20%上涨到50%有余,增长速度较快。
   这实际上跟近几年居民的消费和投资结构有关。
   据数据显示,我国城市家庭更偏好买房,住房资产占比高达77.7%,接近8成,是发达国家家庭住房资产占比(34.6%)的2倍之多。
   住房贷款是居民贷款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而居民杠杆率上升的主要原因在于对房地产贷款需求增长。
   2020年一季度中,虽然房地产成交低迷,但居民中长期消费贷款(以住房按揭贷款为主)同比上升21.1%;二季度的房地产成交活跃,居民中长期消费贷款也是同比上升了20.7%。
   再加上,翻看一下 历史 ,近20年的时间里,一线城市的房价基本没有下跌的情况,这就导致很多人心里认为一线城市甚至部分二线城市房产投资升值预期明显,然后根据这个经验和预期,较大幅度使用杠杆买房,并将此作为一种投资选择。
   而房企与购房者基本背负着高额月供和信贷的代价投入到炒房行列中想复制2016-2017年的“盛况”。
   另外,城市化率不断提高的过程也是一个居民房贷杠杆率不断提高的过程,城镇率的不断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一个促进居民不断改善住房的过程,住房市场化改革让更多的居民有了机会,同时,在城镇化率仍然还有上升的潜力时,居民房地产杠杆率有还有增加的空间,这一点,对比一下日本就很清楚了。
     首先,杠杆率上升过快,这要从房企、买房人、银行这三方面找原因。
   中国的楼市在近20年来的发展突飞猛进,尤其在4万亿后,许多热钱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了楼市。
   房企也经历了从野蛮生长到大鱼吃小鱼的过程,如今的TOP级的房企,均以年销售额过千亿为目标,而如碧桂园、万科、恒大、融创等,更是达到了惊人的年营业额过5000亿!
   那么在这么大的规模要求下,房企必须拼命拿地、拼命建房、拼命卖房。
   但是,那么多房子,卖给谁,卖得出去吗?
   买房人的购买欲望和购买力,真的有那么大么?
   很显然,并没有,那么怎么办?
   房企通过媒体的宣传,以及数字的不停累积,创造了一个买房就赚钱的“神话”。
   因此,房子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不仅有使用价值,而且还有价值。
   股市不靠谱,基本割韭菜;P2P疯狂爆雷,导致整个投资通路对国人来说并不友好。
   那么房子几乎就成为了许多人唯一的投资通道。
   房价上涨速度也很快。这就导致很多人不得不赶紧买。
   在大家口袋里钱并不算很多的情况下,面临着再不买就涨价的情况,绝大多数买房人选择了借钱买房。
   于是,银行就成为房企和买房人最好的借贷通道。
   尽管这些年来银行房贷利率不断攀高,但是年化5-6%的借贷利息成本,比起很多贷款,已经相当便宜。
   还有一个原因,通胀影响下,5-6%的利息几乎是微乎其微。
   银行的钱,很便宜啊!
   那么对于银行而言,房贷业务也是比较稳定且风险较低的,所以也愿意把钱贷给买房人。
   综上,房企、买房人和房企三者之间,对借贷买房达成了一致共识。
   那么,居民房地产杠杆率越来越高,上升越来越快,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但需要提醒的是,这个良好的循环,是个泡沫,建立在房价一直上升的基础上。
   这三份利益共同体所需要做的最重要事,就是不能让房价下跌!
   这也就是为什么房价越来越高的原因。
       
     房地产市场非常的复杂,这些年关注房地产的人群也越来越多,似乎都想掌握未来房价的走势。
    而最近有一些朋友在问,为什么近年来居民房地产杠杆率上升过快?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一聊,房地产杠杆率上升过快的原因是什么?房地产杠杆率上升过快是好还是坏?
    一,为什么近年来居民房地产杠杆率上升过快? 
   最近这一两年我们总是在不断的讨论房地产的杠杆率,因为这些年增长的速度实在是太快了。
   尤其是最近10来年,房地产杠杆里,由原来的12.8%上升到了如今的60%左右。
    所以很多的朋友都想搞清楚,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房地产杠杆率上升如此之神速?     第一,买房人群大量增加。 
   房地产杠杆率增加最大的一个原因,主要是来自于这些年买房的人群大量的增加急速的上升。
    以前我们都说只有缺房子住的,刚需朋友才会买房,而现在那些有房子住的人群也在着手买房。 
   一方面是为了获得房价上涨带来的增值收益,另外一方面是为了改善自己的生活品质。
    第二,高负债买房。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些年房价上涨的速度特别的大,很多朋友都想通过买房来获得增值收益。
    而同样是一套房子,贷款买房和全款买房,能够获得的增值收益完全是不同的,完全是天差地别。 
   所以越来越多的人都想要低首付高房贷来进行买房,这样投入少收益更大,杠杆率自然也就增加了。
   ……
   的确如此,房地产杠杆率的人家肯定是来源于购房人群的增加。
    而房地产杠杆的迅速的人家,一定是来源于利用高房贷买房的人群越来越多。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也是大家投资意识的提升,对房子金融属性的另外一种认可。
    二,居民房地产杠杆率迅速的上升,到底是好还是坏? 
   普通老百姓,房地产的杠杆率不断的上升,已经是我们没有办法回避的一个事实。
   平均数据杠杆率上升到了60%,而一些条件好的家庭或者一些高负债买房的家庭,杠杆率甚至达到了80%左右。
    那么房地产杠杆率如此迅速的增长,到底是好还是坏呢?这是很多朋友特别关心的一件事情。     第一,有好的地方。 
   房地产居民杠杆率的迅速增加,对绝大部分老百姓而言,还是有好的地方的。
    高负债买房,说明我们老百姓都富裕了,都有了自己的房子,都解决了自己的居住需求。 
   说明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说明我们的投资意识也提高了,对人生有了新的规划。
    第二,也有一定坏处。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居民房地产的杠杆率迅速的增加,也是有着一定坏处的。
    我们必须明白,绝大部分家庭的重要资产就是房产,房产占据了一个家庭60%~80%的比例。 
   而大部分家庭又是通过申请房贷购房,那么房价一旦下跌,很多家庭的资产就会严重的缩水。
   ……
   的确如此,这些年居民房地产杠杆率的迅速增加,有好也有坏。
    但短期来看,我国的房价仍然有上涨的空间,尤其是大城市增值空间还很强劲。    所以居民杠杆率的增加,如果仅仅是在房地产这一块,是没有什么太大风险的。
    三,小结 
   总的来说,这些年房地产居民杠杆率的增加,跟买房人群的增加有着最直接的关系。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都想利用房贷这个金融杠杆,撬动自己未来的财富。
    当然了,最后还是要特别提醒广大的购房朋友,一定要正确的看待我国的房地产市场。    不要因为房价上涨能给自己带来一定的增值收益,就激进的买房,盲目的买房。
    即便是你手里有多余的资金,仍然要保留现金流,提升个人和家庭的抗风险系数。 
   杠杆要适当,一定要在自己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毕竟未来的楼市会发生严重的分化。
   我是 @重庆地产视野   重庆楼市老司机,十余年房产投资经验,熟悉重庆各区房产价值,板块轮动,购房贷款政策,购房知识,时常还要分享重庆楼市一线动态,我们一起交流,一起成长吧!
   你是不是在摸底。

为何近年来居民房地产杠杆率上升过快?

6. 央行:坚持稳房价,保持房地产金融政策连续性

中国央行网站19日发布《2021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提到,坚持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坚持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保持房地产金融政策的连续性、一致性、稳定性,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加大住房租赁金融支持力度。  报告指出,我国是具有强劲韧性的超大型经济体,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发展潜力大、回旋空间广阔的特点明显,市场主体活力充足。今年以来,我国科学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经济保持较好发展态势,主要宏观指标总体处于合理区间。前三季度GDP 同比增长9.8%,两年平均5.2%。  
第三季度我国经济保持恢复态势,发展韧性持续显现,GDP同比增长4.9%,两年平均增长4.9%。第三季度农业生产形势较好,工业生产保持增长、效益增速较快;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制造业增加值占比提高,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单位GDP能耗下降;出口保持较快增长,贸易结构持续改善;就业形势总体稳定,民生保障有力有效,为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打下了良好基础。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了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科学管理市场预期,努力服务实体经济,有效防控金融风险,宏观杠杆率保持基本稳定。人民币汇率预期平稳,双向浮动弹性增强,发挥了调节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的自动稳定器功能。  
报告指出,也要看到,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交织影响,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经济恢复发展面临一些阶段性、结构性、周期性因素制约,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的难度加大。全球疫情演进还存在不确定性,多国已出现疫苗接种人群感染变种病毒的案例。世界经济复苏动能趋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经济合作组织(OECD)近期分别下调2021年全球经济增速预测0.1个百分点至5.9%和5.7%。主要发达经济体通胀走高,美联储已开启缩减购债进程,全球跨境资本流动和汇率波动加大、金融市场估值调整的风险上升。国内经济运行面临疫情多地散发、大宗商品价格高企等挑战。目前房地产市场风险总体可控,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整体态势不会改变。总的来看,既要坚定信心,又要正视困难,将改革和调控、短期和长期、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结合起来,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报告还指出,通胀压力总体可控。2021年第三季度,消费市场供需基本平稳,猪肉价格持续下降带动CPI涨幅降至1%下方。10月CPI同比上涨1.5%,预计四季度CPI温和上涨,总体保持在合理区间内平稳运行。与此同时,受大宗商品价格上涨、部分高耗能行业产品提价和低基数等因素影响,PPI涨幅继续扩大,短期内可能维持高位。展望未来,国际疫情仍存在不确定性,但考虑到我国是全球主要生产国,经济自给能力较强,有利于应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和海外通胀上行的影响。总的看,我国总供给总需求基本稳定,央行实施正常货币政策,有利于物价走势中长期保持稳定。  
就下一阶段主要政策思路,报告指出,中国人民银行将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健全现代货币政策框架,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强国内外经济形势边际变化的研判分析,统筹今明两年宏观政策衔接,坚持把服务实体经济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保持货币政策稳定性,稳定市场预期,努力完成今年经济发展主要目标任务。  报告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以我为主,稳字当头,把握好政策力度和节奏,处理好经济发展和防范风险的关系,做好跨周期调节,维护经济大局总体平稳,增强经济发展韧性。完善货币供应调控机制,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密切跟踪研判物价走势,稳定社会预期,努力保持物价水平总体稳定。发挥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作用,用好新增3000亿元支小再贷款额度,支持增加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贷款,实施好两项直达实体经济货币政策工具的延期工作,用好2000亿元再贷款额度支持区域协调发展,落实好碳减排支持工具,设立2000亿元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继续释放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效能,优化存款利率监管,推动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加强预期管理,完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引导企业和金融机构坚持“风险中性”理念,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坚持底线思维,增强系统观念,遵循市场化法治化原则,统筹做好重大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工作。  
一是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加强对内外部市场环境和多种不确定因素的监测分析,深入研判市场流动性供求形势,做好流动性跨周期调节,综合运用中期借贷便利、公开市场操作、再贷款再贴现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进一步提高货币政策操作的前瞻性、灵活性和有效性,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市场利率围绕政策利率中枢上下波动。完善货币供应调控机制,形成中央银行调节银行货币创造的流动性、资本和利率约束的长效机制,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健全可持续的资本补充机制,多渠道补充商业银行资本,加大对中小银行发行永续债等资本补充工具的支持力度,提升银行服务实体经济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能力。  
二是继续落实和发挥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牵引带动作用。保持再贷款、再贴现政策稳定性,继续对涉农、小微企业、民营企业提供普惠性、持续性的资金支持。继续落实两个直达实体经济货币政策工具的延期工作。保持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不减,更好发挥其稳企业保就业的重要作用。落实好碳减排支持工具,引导金融机构为具有显著碳减排效应的重点项目提供优惠利率融资,发挥政策示范效应,鼓励社会资金更多投向绿色低碳领域,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发挥好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作用,着力提升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平,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三是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加大普惠小微信用贷款支持政策实施力度,大力推广随借随还贷款模式,强化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建设,推动形成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落实好金融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政策措施,强化考核激励,加大对种业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乡村振兴重点领域和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等重点地区的支持力度。配合有关部门统筹有序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鼓励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基础上,合理满足煤电企业应急保供发电融资需求。创新运用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碳中和债券等产品,发挥金融对能源安全保供和绿色低碳转型的支持作用。牢牢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坚持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坚持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保持房地产金融政策的连续性、一致性、稳定性,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加大住房租赁金融支持力度,配合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共同维护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维护住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四是深化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完善中央银行政策利率体系,引导市场利率围绕政策利率波动。持续释放LPR改革潜力,充分发挥LPR改革在优化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以市场化方式促进金融机构将更多的金融资源配置到小微企业,增强小微企业信贷市场竞争性,推动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督促落实优化存款利率监管措施,保持银行负债成本基本稳定,继续推动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让利。稳步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发挥汇率调节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功能。加强预期管理,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发展外汇市场,引导企业和金融机构树立“风险中性”理念,指导金融机构基于实需原则和风险中性原则积极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汇率避险服务,降低中小微企业汇率避险成本,加强自身外汇业务风险管理,维护外汇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持续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深化对外货币合作,发展离岸人民币市场。开展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提高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使用中的便利化程度,稳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五是坚持防风险与促发展并重,持续推动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完善债券市场法制,加强信息披露要求,强化中介机构监管。健全高效联通的多层次市场体系,培育多元化的合格投资者队伍。加大对国家重大战略和产业、区域支持力度,提升债券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稳步推动债券市场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及时防范和化解债券市场风险,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压实各方责任,持续落实违约处置机制建设各项成果,优化统一执法机制,严厉打击债券市场违法违规行为。  
六是建立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企业制度,不断完善金融企业公司治理。坚持以强化公司治理为核心,深化大型商业银行改革,建立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引导大型银行服务重心下沉,推动中小银行聚焦主责主业,增强金融市场的活力与韧性,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继续推进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压实机构主体责任,一行一策,渐进式、分步骤推进存量业务改革,实现业务分类管理分账核算,有序提高透明度,强化资本约束,加强风险管理,健全激励机制,更好发挥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在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国家战略方面的重要作用。  
七是坚持底线思维,增强系统观念,遵循市场化法治化原则,统筹做好重大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工作。夯实金融稳定的基础,以经济高质量发展化解金融风险。全力做好存量风险化解工作,坚决遏制各类风险反弹回潮,防止在处置其他领域风险过程中引发次生金融风险。进一步发挥存款保险市场化处置平台作用,探索多种市场化、法治化方式,支持中小银行化解风险和补充资本。健全金融风险问责机制,对重大金融风险严肃追责问责。落实地方党政同责,压实各方责任,畅通机制、明确职责、分工配合、形成合力,有效防范道德风险。加强对系统重要性银行的监管,推动银行按时满足附加监管指标,制定恢复计划与处置计划建议,落实信息报送等审慎监管要求,及时进行风险提示。处理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中新经纬APP)

7. 去年房贷额增至14亿 政策杠杆效应明显

央行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末,我国个人购房贷款余额为14.18万亿元,占整个信贷总额93.95万亿的15%。

虽然整体看个贷占比不高,但从2015年的情况来看,个贷总额出现了井喷。2015全年个贷新增2.66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3.2%,同比多增9368亿元,占全年新增贷款总额11.72万亿的22%。
这意味着,仅在2015年新增的个贷,就占到了个贷余额的18.75%;也就是说,中国人在2015年一年房贷消费就占到了过去20年(1995-2015)的将近20%,是年平均增长量的近四倍,通俗来说就是,“买房子一年花了四年的钱”。
个贷的突然爆发显然与信贷政策变化有关。进一步的统计显示,这一轮个贷的井喷始自2014年的9·30新政。2014年第三季度末,个贷余额增长降到了3800亿的近三年低位,但到了2014年四季度,个贷余额增长开始大幅回升,到2015年三季度达到8100亿高位;其占信贷余额增长比例也从2014年三季度的19.56%,升至2015年三季度的24.26%,2015年12月则大幅飙升至40%。
房贷激增原因之一:购房需求集中爆发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认为,购房需求的短期释放也是原因之一。目前房地产已经进入存量市场,从需求端来说,人口增长已经不足以支撑房地产爆发式增长,但2015年取消限购限贷,挤压出的存量需求得以释放。
以深圳为例,万科董秘谭华杰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深圳2012-2014年连续三年实际上房价是阴跌的,也累积了很多购房需求,而这些需求在2015年得到了集中爆发。
房贷激增原因之二:宽松的信贷政策
从实际表现来看,2014年9·30新政出台,央行开始降低购房首付,11月进行“双降”,之后在2015年3月30日再降低首付以及持续的降息后,房价一路反弹,截至2015年12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70个大中城市新房和二手房价格同比综合平均涨幅分别为7.7%和7.6%; 2015年全年,全国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均价达6472元/平方米,同比上涨9.1%。
居民购房需求的突然爆发,源于信贷政策的变化,而这种爆发的结果,进一步影响了房价的走势,成为房价上涨的助推器。
政策助推房价 杠杆效应明显
与2009年不同的是,这一轮房地产信贷放松,是以降低首付比例、放大杠杆为核心的。2015年3·30新政出台,二套房首付降至4成;公积金贷款首套首付最低为20%,二套降至3成。
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首席宏观分析师任泽平指出,从国际经验看,购房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变动,对购房者支付能力影响很大。购房需求容易受到房贷政策影响而出现集中爆发现象,短期内易推动房价过快上涨。
分析人士认为,央行最低20%首付是5倍杠杆,其余80%利用银行贷款,这可视之为场内加杠杆。“场外”通过首付贷再次加杠杆,10%首付是10倍杠杆,5%首付就是20倍杠杆了,这样的案例现在市场上都已经存在;但与此同时,购房者支付了低首付,导致贷款额增加,贷款成本提高,目前商业银行大多只给95折利率,月供、还款压力很大。这在楼市去库存的背景下带来了风险,一旦房价下跌,出现断供的可能性便会增加。
(以上回答发布于2016-03-14,当前相关购房政策请以实际为准)
点击查看更全面,更及时,更准确的新房信息

去年房贷额增至14亿 政策杠杆效应明显

8. 楼市纾困范围扩大,4月已有14城松绑购房政策

张达/制表 图虫创意/供图
又一热点城市加入限购放松之列。4月12日,证券时报记者从南京市溧水区和六合区房产管理部门了解到,这两个区的限购政策有所优化,外地人购首套房不需提供社保证明,这意味着南京两区的限购放松了。同日,有报道称,湖北咸宁、荆门、黄石、宜昌等四地下调了房贷利率,下调最多的达到56个基点。如果加上上述4城下调房贷利率,4月以来,已经有14城松绑了购房政策,涉及限购、限贷、限售、公积金贷款、房贷利率等内容。
有业内人士认为,今年来房地产政策松绑力度和范围明显扩大,苏州、南京放松限购或成为热点城市楼市政策风向标,未来市场下行压力较大的二线城市或将效仿进行局部放松,乃至取消“四限”(限购、限贷、限售、限价)。
南京外围两区放松限购
4月12日,针对南京放开限购的传闻,证券时报记者向南京市住房保障和房产局求证。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南京市主城区的限购政策没有变化,外地人购首套房仍需要3年内累计24个月社保证明。随后,记者又分别致电南京市溧水区、六合区房产管理部门,相关工作人员均称,限购政策在优化,外地人购首套房不需要提供社保证明。
其中,六合区住房保障和房产局相关工作人员称,外地人在六合区购房,已婚人士需提供夫妻双方身份证、结婚证、户口本、未成年小孩的出生证明和户口本;未婚人士需提供身份证、户口本,可以开一张六合区的购房证明,但前提是在南京市区不能有房子。
溧水区住房保障和房产局相关工作人员也表示,外地人在溧水区开购房证明,已婚人士需提供夫妻双方身份证、结婚证、户口本、未成年小孩的出生证明和户口本;未婚人士需提供身份证、户口本。“本人把材料带过来进系统看,系统能过就过。”她说。
此前,南京市整体的购房政策规定,外地人购买首套房,需提供3年内累计24个月社保证明。而今外地人在六合区和溧水区购房,只需提供身份证、户口本等信息,不再需要社保证明。
对此,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李宇嘉表示,作为热点城市的南京,此次外围两个区松绑限购的举动,代表了这一类型城市政策调整的状况。现在热点城市的调控被要求遵循“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状态,南京这次先将外围的需求放开,逐步给市场加量,引导预期,再观察疫情的情况、市场预期和购买力的恢复情况,进行下一步动作。总的来讲,热点城市这种外围的松绑是一个必然趋势。
热点城市加入松绑大军
越来越多城市出台楼市新政。证券时报记者梳理发现,4月以来,已经有衢州、秦皇岛、大连、绵阳、兰州、丽水、台州、安顺、苏州、南京、咸宁、荆门、黄石、宜昌等14城松绑了购房政策,涉及限购、限贷、限售、公积金贷款、房贷利率等内容。
其中,4月1日,衢州取消限购政策,同时松绑了限售政策,成为全国首个同时放松“两限”的城市。
衢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表示,出台新政的原因主要是为了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促进市区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4月5日,兰州出台多项措施稳地产,放松了限购限贷等政策,包括降低个人购房门槛,首套房贷首付比例最低两成,二套房贷首付比例最低三成;减轻个人住房消费负担,对结清贷款再购第二套房按首套房贷款政策;对孝老抚育住房需求放松区域限购政策等。
4月11日,苏州限售、限购政策均有放松。其中,二手房限售5年调整为3年,新房限售年限不变;外地人在苏州买房,社保(个税)累计满2年即可,不再需要3年内连续缴满2年。
此外,绵阳、丽水、安顺等多地进行了公积金政策调整。中指研究院指数事业部市场研究总监陈文静认为,各个城市公积金政策的出台,都是为了落实中央支持合理住房需求的政策导向,部分城市结合人口政策,强化对二孩三孩家庭的住房支持,加大需求端力度调整。未来,将有更多城市跟进优化调整公积金政策,如降低首付比例、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等,同时住房政策与人口政策结合亦是重要方向。
今年以来,全国多地密集出台房地产宽松政策。据中指研究院不完全统计,一季度60余城发布房地产相关政策超百次,主要涉及针对性放松限购政策、降低首付比例、发放购房补贴、降低房贷利率、取消限售、为房企提供资金支持等方面,其中3月郑州落实中央要求,出台涉及范围最广、政策力度最大的“19条”新政。3月底,福州放松限购、哈尔滨取消限售。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苏州、南京等热点城市也加入了“四限”松绑的大军。
对于今年以来政策松绑的趋势,李宇嘉认为,近期,楼市纾困政策的力度和范围明显扩大,力度上从之前的购房补贴、增加公积金额度等升级到松绑或取消限购、限售,并恢复“加杠杆”,如首套房认定标准从“认房又认贷”变为“认房不认贷”;范围上从三四线城市扩散到了能级较高城市,如郑州、福州、兰州、哈尔滨、苏州、南京。
对于热点城市加入“四限”松绑大军,丁祖昱认为,长三角一直都是楼市“晴雨表”,苏州、南京此次放松限购或成为热点城市楼市政策风向标,未来市场下行压力较大的二线城市或将效仿进行局部放松,乃至取消“四限”,压力城市更将在需求端予以刺激。随着相对充裕的改善性需求持续释放,各线城市房地产市场有望轮动回稳,市场热度将由一线城市到二线城市最后三四线城市梯次传导。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