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调查项目预算的决算

2024-05-18 09:58

1. 地质调查项目预算的决算

决算是项目预算单位对已经竣工的地质调查项目,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编制的,用于反映预算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决算报告由编表说明和决算报表两部分组成。
一、竣工决算报告的编制
项目完成野外竣工验收,地质报告通过成果评审,按照规定的程序提交地质成果报告或成果资料,并取得资料汇交审查验收意见书的地质调查项目,然后编制竣工决算报告。
1.编制依据
依据以下几方面的资料,编制竣工决算报告:
(1)地质调查项目任务书和经批准的设计及项目预算;
(2)会计核算资料;
(3)野外验收报告;
(4)地质成果报告和报告评审意见;
(5)国家和项目管理单位的有关管理规定。
2.竣工决算报告的组成
竣工决算报告由编表说明和竣工决算报表组成。编表说明包括:地质调查项目工作内容完成情况、工作内容成本节约或超支分析、成本费用核算采用的会计政策及其依据和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竣工决算报表包括:地质调查项目工作内容基本情况表、地质调查项目工作内容实物工作量完成情况表、地质调查项目工作内容经费支出情况表、地质调查项目工作内容支出明细表、地质调查项目工作内容成本费用构成表。
二、项目竣工决算审查
竣工决算的审查有自审和项目管理单位审查两种形式。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审查。一是政策性审查。主要是从贯彻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财务制度、财经纪律等方面进行审查分析。二是技术性审查。主要是决算报表的数字关系方面进行审查。具体内容包括:
(1)竣工决算报告编制依据资料是否齐全,资料是否齐全完备。
(2)竣工决算报告编制是否符合有关的规定要求。
(3)竣工决算报告提交单位提供的资料是否齐全。主要包括任务书、设计书、审查认定意见书、野外验收意见书、地质成果报告、地质成果报告评审意见书、资料汇交验收意见书和其他审批手续。
(4)竣工决算报告中所列的设计工作量是否与批准的设计书中设计工作量一致;实际完成工作量是否与工作内容竣工验收报告、地质成果报告、野外验收报告一致。
(5)竣工决算附表中数据计算是否正确,有关数据是否与账表一致。
(6)项目预算执行情况是否按批准的设计进行,各项内容是否严格按批准的预算内容执行,有无预算外或提高(降低)工作标准,增加(减少)工作量的问题,有无重大经济损失。项目预算是否调整,变动设计工作量是否按照调整工作量要求,履行手续并应有相关资料。
(7)费用支出及结余是否与项目会计核算资料一致,是否有结余或超支原因说明。
三、项目经费结算
审查不合格的项目,经补报有关资料或重新编报决算报表仍不合格的,应建议取消其次年承担地质调查项目的资格。
经审查认定的预算性经费结余(经批准同意中途终止工作的未完工作量、经确认变更工作项目不再施工的工作量、因质量原因扣减的质量保证金返还数、审查确定应调减结算数等形成的结余),工作单位应在竣工决算批复后10日内,将此类项目经费结余返还中国地质调查局,用于重新安排地质调查工作。
四、竣工决算报告的审查评价
在竣工决算报告审查后,经审专家要对项目的竣工决算报告进行综合评价,编写竣工决算审查报告,实施单位将审查通过的竣工决算报告及其审查报告送达中国地质调查局审批确认。
竣工决算报告的主要内容:
(1)项目工作的基本情况 对项目的来源、编码、工作周期、预算总经费、安排的主要实物工作量、预期地质成果概括说明;对项目的野外验收、成果报告评审日期、级别、实际工作周期、实际完成的主要实物工作量、主要地质成果概况说明。
(2)竣工决算审查评价 送审材料是否符合规定要求;工作量的完成及变动情况评价、经费支出和会计核算情况评价;经费结余或超支情况评价;对竣工决算报告编制说明及附表数据评价。
(3)存在问题及处理建议。
(4)审查结论。

地质调查项目预算的决算

2. 地质调查项目预算定额工作回顾与建议

此文原载《国土资源经济参考》2002年第11期
预算定额工作是地质调查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项目的预算管理可以保证国家专项资金专款专用,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
我国地质调查项目预算定额工作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即20世纪50年代的建立时期、50年代后期至70年代末期的弱化时期、70年代末期至90年代恢复时期和1998年至今的发展时期。
深化地质调查预算定额工作的方向,一是加快预算定额人才培养和正规化队伍建设,二是深入开展地质调查预算定额业务工作,三是开展经常性的预算定额理论等基础研究工作。
预算,是对拟开展项目根据不同阶段设计文件的具体内容和国家规定的定额、指标及各项应取费用标准等资料,预先计算和确定项目所需投资额的经济文件。预算定额(标准)是编制项目预算的重要依据,预算管理是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预算的编制、审查、审批和监督、检查。通过项目的预算管理能够使项目管理做到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审计。
强化预算管理是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开展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的需要。通过项目的预算管理可以从宏观上保证国家专项资金能较完整、准确地执行国家的各项政策及有关规定,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国土资源大调查要求地质调查项目充分利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实现以项目管理为中心的管理创新。项目管理包括立项、设计编写与审查、签订项目合同、野外施工与年度检查、野外验收、报告编写与资料汇交、项目验收等8个环节,其中,与项目预算定额相关的包括根据地质调查项目指南编写的立项申请和初步审查论证离不开概算;根据批准的立项申请编写项目设计和审查必须有预算定额(标准);预算审批是项目审批的必备内容;项目审查和验收也要以预算标准为依据。另外,通过预算定额管理,可以促使项目实施单位优化组织、注重核算,依据地勘单位会计制度及大调查项目经费管理等要求,严格支出范围和质量管理,以期降低劳动消耗、材料消耗、机械消耗,提高生产效率,在未来的项目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1 我国地质调查项目预算定额工作回顾
历史地看,我国地质调查项目预算定额工作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的建立时期。在学习、借鉴原苏联地质勘查定额经验与方法的基础上,陆续出台了普查测量、钻探、山地工程等8种勘探手段的生产、人员、物化劳动等五大类定额,并在全国范围内用于编制矿区设计预算、年度地质勘探计划及核算计件工资等。
第二阶段: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70年代末期的弱化时期。在“大跃进”、“破”字当头、“烦琐哲学”、“不算经济账,要算政治账”的错误思潮影响下,地质调查预算定额工作被弱化;“文化大革命”更甚,将其说成是“管、卡、压”的工具被取消。地勘单位实行生产工效无考核、消耗无定额、成本无核算等经济管理,结果是找了许多呆矿,浪费了许多宝贵的建设资金。
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期至90年代恢复时期。以1978年8月19日原国家地质总局《关于加强定额管理的几项规定的通知》为标志,各级地勘单位逐步有计划有步骤地制定人员配备定额、生产定额、材料消耗定额、设备配备定额、流动资金定额并付诸实施。原地矿部重新重视定额管理,要求“继续推行设计预算制度。要继续试行分阶段的项目设计预算制度,实行节约全额留用,健全定额及有关各项基础工作”。1984年1月23日,温家宝同志在“关于1984年地质工作计划安排的说明”中肯定地指出,“经过三年多的试点,以设计预算包干、节约分成为主要内容的经济责任制,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说明这种形式是基本可行的”,此时期形成了以《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探统一生产(劳动)定额》为代表的大量的基础定额。
1985~1995年,预算定额工作侧重于建立健全部、局、队三级定额体系,定额的表现形式逐步走上了综合化、价格化的道路。1985年初,为适应简化设计预算和计划,满足招标承包的需要,在掌握和分析大量资料的基础上,采用经验统计法将预算定额综合为费用标准。同年,地矿部出台有关制度,要求“计划体制改革方案的完善一是抓好基础工作,主要是地质设计、各种定额及费用标准、各种原始记录等,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地质工作的价格体系”。以此为指导,1987年地矿系统全面实施地质项目管理,1988年实行了地质勘探费预算限额管理,1989年以后,地质项目管理进一步转向成果指标管理。与此同时,围绕项目管理的各项配套改革措施不断完善,部分省局制定了内部项目价格体系。这种地质调查项目的预算管理一直延续到1998年。
第四阶段:1998年至今的发展时期。1998年下半年以来,伴随着地勘单位管理体制改革,商业性地质工作和公益性地质工作分体运行,原地矿部预算与价格中心于1999年5月,根据原有定额资料及地质调查项目的特点,推出了《地质调查概、预算应急标准及相应的地区调整系数》。同年底修订完成了《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设计预算暂行标准》初稿,经审定于2000年2月印刷单行本,并以中地调函〔2000〕30号颁布实施,同时颁布了中地调函〔2000〕39号《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设计预算编制暂行办法》和《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设计预算审查暂行办法》(2001年2月作了部分修改)。截至目前,中国地质调查局已专门组织了5期预算编制培训班,结业人数达402人。
正是因为地质调查项目组织部门对预算定额工作的重视,项目实施单位的积极配合,使得多年处于徘徊发展状态的地质调查预算定额工作焕发了新的生机,形成了重视预算定额、强化预算管理的局面。
2 深化地质调查预算定额工作的建议
(1)预算定额人才培养和正规化队伍建设双管齐下。为此,必须加大地质调查预算人才培训工作力度,做到培训教材系统化、人员培训层次化、经常化。培训教材系统化是指既有满足初、中级预算人员培训需要的手册,也有适应培训“地质调查项目经理”需要的教材与参考书籍;层次化是既要广泛培养地质调查项目设计预算员,满足基层设计预算的需要,同时要培养一批精干、负责的了解地质工作、懂得经济管理、精通项目预算的中、高级人才;人才培训经常化是为了保证预算管理制度和国家有关政策的准确落实,使从事预算工作的人员了解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
地质调查预算员正规化队伍建设。定额的科学性、权威性、强制性特点要求预算员队伍建设、管理必须有行政指导、制度约束。管理机构作为中介组织,挂靠政府机关或相对独立的事业单位成立专门组织负责本部门全国性定额的制定、修订及队伍的建设与管理。地质调查预算定额的队伍管理层次,应根据“野战军”建设规划,逐步形成中国地质调查局——大区地调中心——地调院三级体系。与此同时,现从事预算定额工作、研究的机构应积极协助,配合好项目组织单位的预算管理,争取做到在服务中锻炼预算员队伍、规范预算员队伍、发展预算员队伍。
(2)深入开展地质调查预算定额业务工作。首先是地质调查预算定额体系建设。这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研究内容,需要大量的艰苦、细致的工作。地质调查预算定额体系包括分类体系(总类和分类)、管理体系和标准层次。一般地,地质调查预算定额可分为生产类(甲类)定额(包括基础地质调查、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地质灾害环境调查)、研究类(乙类)定额(综合评价研究类、新技术应用研究与开发类、数字化信息分析处理等);管理体系上,分为局(地调局)管定额、大区管定额和地调院管定额;标准层次可分为,预算定额(基础定额)、概算定额、估算指标。
其次是预算定额数据库与项目预算工作现代化建设。预算标准量、价、费分离模式的建立,基础定额数据库的建设和项目设计预算编制自动化的实现,为项目预算编制、审查现代化打下了基础。项目预算编制自动化的目标至少是可以在基础定额的支持下,输入可变参数能够自动生成项目预算表和单项工程费用构成表;管理现代化的基本目标是计算标底程序化、项目预算审查计算机化。实现地调局与各大区地调中心的远程联网,可以足不出户实现项目的立项、设计审查等。
第三,是在滚动修订、逐渐完善现有预算定额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综合评价研究类、数字化信息建设等的预算定额研制。
(3)开展预算定额基础理论研究工作。开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土资源调查评价定额与价格理论研究,包括定额与价格理论、预算定额模式与方法、生产的组合与分解以及相关的效率、生产性消耗或流动资源的合理配置等研究。开展国土资源调查评价项目部署经济合理性研究,主要包括区域性地质调查评价项目的生产组织、生产周期和矿产评价类项目单项工程手段经济规模和替代工程研究等。开展国外国土资源调查评价项目预算管理问题研究,适应“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战略的实施,制定走出去、引进来需要的矿业工程预算标准。

3. 地质调查项目经费支出控制系统概念

地质调查项目经费支出控制系统,以会计电算化软件为平台,以地质调查项目预算为依据,按照项目经费核算有关规定,对项目经费日常支出进行监督,保障地质调查项目预算有效执行的辅助管理信息系统。
目前,本系统是以用友财务核算软件总账系统为应用平台,基于SQL pass through(SPT)技术和临时表缓冲技术的客户/服务器模式(C/S),以现有用友财务核算软件中已有的项目核算、部门核算等系统管理模块与功能为基础研发的辅助管理信息系统。

地质调查项目经费支出控制系统概念

4. (二)地质调查项目经费支出控制系统建设的基本思路

地质调查项目经费支出控制系统建设基本思路是:利用现有用友财务核算软件进行地质调查项目经费支出核算,形成项目支出成本费用;将项目批复预算录入到地质调查经费支出控制系统中,形成各项项目支出预算指标;日常会计核算中控制系统将提取用友财务核算软件中项目支出的各项成本费用,并与项目支出预算指标进行对比计算,反映预算执行情况,实现项目经费支出的预算控制。
地质调查项目经费支出控制系统的研发思路流程如图1-1。

图1-1

5. 地质调查项目经费支出控制系统建设的目的、意义

地质调查项目经费支出控制系统建设的主要目的,是将地质调查项目经费日常核算与项目预算执行相结合,运用财务核算软件系统模块及功能,实现经费核算与项目预算执行自动监控,提高项目预算执行效果。
地质调查项目经费支出控制系统,将为改变经费核算事后反映与监督时滞现状,促进地质调查项目预算有效执行,提高项目经费核算工作效率,减轻财务人员工作负担提供技术支持。同时,该系统的开发与运用,将为部门项目监督管理整体水平的提高提供技术支撑,为部门项目管理与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项目预算执行信息。便于财务会计人员和项目组及时掌控各个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和进度,为项目预算的有效执行提供第一手的信息资料。因此,地质调查项目经费支出控制系统的开发与运用在地质调查项目管理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地质调查项目经费支出控制系统建设的目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