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部推行集中供地稳房价 已敦促地方尽快落实

2024-05-15 12:48

1. 自然资源部推行集中供地稳房价 已敦促地方尽快落实

2月24日,一则关于“22城住宅用地供应两集中”消息惊炸整个市场。
目前,已有青岛、郑州、天津等多地发文,明确今年将推行住宅用地“集中供地”模式,全年将分3批次统一发布住宅用地招拍挂公告。
记者独家获悉,就在这几日,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司召开了一次“有关贯彻落实2021年住宅用地供应分类调控工作”的视频会议,约37人参加,其中包括来自郑州、南京、青岛等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会议持续约1小时40分钟。
据一位参会的内部人士透露,这次会议主要传达了三个精神:
一是近期多个城市房价出现明显上涨,被指责为高地价推动,这令主管部门压力较大。此次土地供应从“涓涓细流”变为集中出让“放量供应”,有利于向市场传达土地充足保障的正面信息,有利于降低土地市场竞争热度,稳地价。
二是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要求。当前城市进入减量化发展阶段,土地资源越来越少,要珍惜所有土地指标。以往土地供应权在城市各个区政府手中,各个区均有一些土地指标,现在城市进入收缩发展阶段,同样一个土地指标给了甲区能创造更多效益就不能给乙区,现在上收土地供应权,是通过行政甄别提升土地指标分配效率。
三是敦促各地尽快推行该政策,并落实相关配套性细则。“集中供地可能会带来一些问题,比如房地产开发企业会出现相互勾连协调共谋的土地‘围标’现象,怎么防控?未来的配套政策各地要进行探索。”
“土地集中组织出让有利于增强上级政府对土地供应进一步控制,对市场影响也较大。但只强调集中发布忽略实时发布,虽然有利于上级政府监管,但会降低交易信息对市场指导作用,应在实时公开发布基础上,增加季度汇总、年度汇总发布,并建立统一平台发布。”一位接近自然资源部人士对记者表示。
2月25日,地产股迎来久违涨停潮,万科A、新城控股、世茂股份、华夏幸福等多股涨停,保利地产、绿地控股、金地集团也均大涨超过8%,多位分析人士认为或与上述“集中供地”政策有关,利好大房企。
土地供应制度巨变
一场住宅用地出让规则大变革正席卷而来。
据记者掌握的一份来自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司有关“2021年住宅用地供应分类调控工作”文件显示,要求“各地要主动采取有效措施引导住宅用地市场理性竞争。住宅用地出让方案应当包括溢价率、竞价轮次和最高限价稳控预案(全国)。”
“重点城市要合理安排招拍挂出让住宅用地的时序,实行‘两集中’同步公开出让(重点城市)。”
所谓“两集中”:第一,集中发布出让公告,原则上发布出让公告全年不得超过3次,实际间隔和地块数量要相对均衡。首次公告时,应公布本年度公告的发布时序安排。第二,集中组织出让活动。同批次公告出让的土地以挂牌方式交易的,应当确定共同的挂牌起止日期;以拍卖方式交易的,应当连续集中完成拍卖活动。
重点城市有哪些?这份文件并未披露。有消息称,全国22个落实房地产长效机制的重点城市,都将在近期陆续发布“两集中”政策,包括北上广深4个一线城市,以及南京、苏州、杭州、厦门、福州、重庆、成都、武汉、郑州、青岛、济南、合肥、长沙、沈阳、宁波、长春、天津、无锡18个二线城市。
在2021年土地供应计划上,这份文件提出,要保障合理供地规模。重点城市要根据本地区房地产市场实际情况,合理确定供地规模,进一步加大住宅用地供应,2021年公告供应量不得低于近5年(2016年-2020年)平均完成交易量。
这份文件还提出,大城市土地供应要向租赁住房建设倾斜,对接住建部提出的租赁住房用地需求,增加供地规模用于租赁住房用地,对保障性租赁住房用地应保尽保。“今年,在年度计划中单列租赁住房用地,占比一般不低于10%。其中常住人口增长快、租赁住房用地缺口大的城市要进一步提高比例。”
土地供应节奏突变令业内始料不及。
据自然资源部介绍,总的目标是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租购并举,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两集中”出让方式,可以提高市场信息透明度,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多选择和机会,营造更加公开透明环境,引导市场回归理性;同时,集中放量供地可以在社会上形成更大效应,体现出土地充足的保障。
据记者了解,几天时间内,就2021年住宅用地供应分类调控工作,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司已召开几次视频会议,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并敦促地方相关部门尽快落实。动作堪称雷霆之势。
紧接着,2月23日—24日,天津、青岛、郑州等多个城市出台了落地文件。
据天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发布的《关于做好2021年住宅用地集中出让有关工作的通知》,为做好2021年住宅用地“两集中”同步公开出让有关工作,天津市确定于3月、6月、9月中旬分三批次统一发布住宅用地出让公告,除上述3个日期外,不得再发布住宅用地出让公告。
有消息称,广州、济南将集中发布宅地出让公告时间定在5月上旬、8月下旬、10月下旬。
土地市场理性竞争
在行业供给侧改革宏图中,土地市场改革大招终于落下。
“这是土地供给端长效机制重点内容。目前,金融端已经建立了‘三道红线’、‘五类分档’制度,调控端建立了‘一城一策’,土地端也要建立。土地和金融端建立了,源头上的长效机制就建立了,这对于未来管控房价意义重大。”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对记者表示。
有分析称,这一政策对市场影响力甚至超过房地产融资“三道红线”。这盘棋局对市场各利益相关方,究竟有着怎样的影响?
先看官方看法。
自然资源部认为,对于房地产企业:一是对大型房企,短期内筹融资难度加大,不能同时参加多块土地竞争,不能再利用资金和信息优势“通吃”市场、垄断资源。二是对中小房企,能有更多选择余地,可以避开大房企直接竞争而获得土地开发机会。
对于地方政府,提高了年度供地计划编制难度,提高了集中组织供地难度,可能影响土地出让金收入。“一些地区原有的‘先次后好’顺序供地的做法无法继续,不能再通过‘饥饿营销’逐步抬高地价,将会降低出让金总收入。”
对于公众,住宅用地集中上市,造成的宣传影响效果较大,公众更易获取信息,利于稳定预期;集中供应的地块中,个别单价较高的地块比较显眼,容易形成“明星地块”,对公众心理可能产生负面影响,各城市应提前做好应对预案。
李宇嘉认为,该政策有利于控地价。过去,一宗地几家抢,造成高地价,或者几家围标,土地价值下降,政府损失了、国有资产损失了,不利于发挥公共资源价值。现在,每年分三批,每一批供应土地都很多,不用抢地了,至少不用疯抢了。开发商根据深耕和发展需求选择拿地时间和区位,高价地就会少,围标也少,这是土地市场健康表现。
“同批土地成交后大概率会存在未来项目集中入市情况,在供需关系上将产生一定影响,对于像深圳、上海等新房供应不足的城市,或将短期内缓解供需失衡情况,同时,大量项目集中入市也能对房价上涨产生一定抑制作用,落实了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目标。”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分析师陈霄表示。
陈霄认为,对于房企来说,这种“两集中”政策将会加速房企分化,资金雄厚的大型房企更具实力参与多宗地块竞拍,拥有更多拿地机会。同时,也有利于促进房企谨慎理性拿地。
“如果都是集中出让,房地产企业庞大的投资部门可以考虑重建,或者用外包方式,也许更省钱。”一位规模型房企人士认为。
一位中小房企人士则表示,希望政府出台细则,禁止“马甲”同时控制参拍地块数量,这样中小企业机会才会多一点。不过,土拍后项目集中扎堆入市,对拿到地的中小企业来说是机遇也是风险,可能出现地拿到了,但销售前期竞争劣势卖不好,最后被资金成本吃掉利润的风险。

自然资源部推行集中供地稳房价 已敦促地方尽快落实

2. 集中发布公告和组织出让,每年供地不超过3次

2月24日,青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发布《坚决落实上级有关要求 部署2021年住宅用地供应工作》指出,严格实行住宅用地“两集中”同步公开出让,即集中发布出让公告、集中组织出让活动,全年将分3批次集中统一发布住宅用地的招拍挂公告并实施招拍挂出让活动,引导市场理性竞争。
2月23日,天津和郑州已发布相关通知,要求2021年住宅用地出让由市上统一发布住宅用地出让公告。
值得一提的是,据近期一份网传文件,按照住宅用地分类调控文件要求,22个重点城市实行“两集中”(集中发布出让公告、集中组织出让活动),且2021年发布住宅用地公告不能超过3次。
多位业内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指出,组织土地集中出让,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城市的土地溢价率以及房价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对开发商来说,集中在一个时点,对企业的现金流压力会很大。

青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官网截图
溢价率将得到有效控制
一家TOP50房企的投资总王杨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集中供应相当于是“排排坐分果果”,为的是控制土地市场过热,同时把一部分权利归到市级来统筹,目的还是要把溢价率搞下来。原先零散不定时的供地,会把开发商的预期抬得很高,现在集中供应对于开发商来说就能平均了。
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分院院长张波则表示,此举会降低土地市场的热度对一二手房交易的传导性影响。热点城市的土地市场对于房价影响非常明显,今年以来一二线城市不少核心区域的地块入市,部分地块价格甚至接近于周边小区的房价,容易引发市场预期的变化。如果集中入市,土地市场的热度有可能会得到有效控制,并弱化对房价的影响。
“如果重点城市的土拍都集中在几个时段进行,大开发商会择优选择地方,原来是几十家房企抢几块地,现在是几十家房企去抢几十块地,反而捡漏机会会更多。同时单块土地参与的人少,这样溢价率就会得到控制了。”张波认为。
“虽然集中出让土地的大方向是控制土地溢价,具体实施起来还是要看细节落实。防止房企找漏洞,政府措施基本都是组合拳,在实际操作中,这些措施还是会跟上。”王杨认为,首先要控制溢价率就不能允许企业拿“马甲”摇号,如果20几个城市同时集中供地,对于大型房企肯定会把主战场集中在重点城市。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土地集中入市,对于房企来说选择面也会增多,可以提前锁定意向的多个地块,而弱化在个别地块上的争夺,土地的市场亦会呈现热度整体下降的态势,有利于地价稳定,并推动行业的平稳发展。
王杨认为,从中央主管部门层面来讲,是希望规范土地出让市场。如郑州这种城市土地市场很不规范,不单单是区,甚至街道也有权利出让;再如武汉,公开招拍挂土地非常少,规范土地市场是一个主要因素。
对房企资金有更高要求
住宅用地采用“两集中”,将完善追责机制,把责任落实到市里。从时间节点来说,房企拿地的竞争程度也会降低。
“很显然,集中供地对于有实力的规模房企而言并未受到太大影响,主要的影响应该是在资金周转使用上,有可能打乱房企既定的资金周转节奏。”王杨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集中供地、集中招拍挂对于房企来说集中在一个时点释放资金,势必会加大现金流压力,企业要到处付保证金,这就大大降低了资金使用效率,考验很大。
“这就给房企的资金实力提出更高要求。”张波表示,如果全年只在几个时间点上推地,房企需要在短期内筹集大量的现金来拿地,对于中小房企来说压力明显偏大,甚至大型品牌房企如果想获得多个地块也面临着不小挑战。同时,在“三道红线”压力之下,多家房企联合拿地、共同开发的情况将可能会进一步增多。
“这样做的好处是降低土地出让时单个地块参与竞争的房企数量,提高出现高溢价地块或地王的难度,从而达到‘稳房价、稳地价、稳预期’的调控目的。不过,后续面临的问题也不少。”
张波表示,由于可能涉及到的城市都是市场当下的热点城市,或者长期以来土地供应量排名靠前的城市,这一政策一旦落地,对于土地供应节奏的要求也会同步提升。如何控制好分批次的土地供应,让市场能有效消化又不导致流拍率上升,是未来面临的一个难题。

3. 集中供地政策相继“赴约” 房企谋稳健增长

集中供地政策相继“赴约”,“缺货”已久的广州率先打响四个一线城市“第一枪”。22个重点城市中,青岛、天津等地之前已相继公布。
中国证券报记者梳理发现,审慎成房企主要态度,不少房企管理层表示将注重多元化拿地方式,在降档等相关新政要求下,寻求稳健发展。
政策陆续出台
3月26日,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公布出让48宗国有建设用地,全部为涉宅地,供地总面积约393万平方米,起拍总价超901亿元,计划于4月26日至27日分批限时竞价出让。
广州是四个一线城市中率先集中供地的城市。从出让的区域来看,这次供地主要集中在外围区域,其中增城区18宗,是供地最多的区域,白云区有8宗。
今年2月底,有消息称四个一线城市及南京、苏州、杭州、厦门、福州、重庆、成都、武汉、郑州、青岛、济南、合肥、长沙、沈阳、宁波、长春、天津、无锡18个二线城市开始实施“两集中”供地政策。
所谓的“两集中”,即“集中发布出让公告,集中组织出让活动”,全年将分3批次集中统一发布住宅用地的招拍挂公告并实施招拍挂出让活动。
青岛是第一个公布集中供地的城市。青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2月24日发布消息称,2021年严格实行住宅用地“两集中”同步公开出让,全年将分3批次集中统一发布住宅用地的招拍挂公告并实施招拍挂出让活动,引导市场理性竞争。2月25日晚间,济南跟进。
市场普遍认为,该政策有利于“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目标的实现。某TOP20房企投资总监称:“集中供地会让房企拿地更加谨慎,前期做好准备工作,有针对性地去争取自己最擅长的地块,毕竟在某一时段可以用于投资的资金量有限。”
多元投资成重点
供地风格生变下,房企应如何应对?融创中国董事会主席孙宏斌称,不调控,地价比房价涨得快,开发商赚不了钱,老百姓也买不起房。不调控,对谁都没好处。
应对,成了行业内普遍思考的问题。融创中国在2020年年报中的表述是:公司将密切关注集中供地政策的推行和带来的影响,审慎把握公开市场的机会。未来,公司将继续坚持以地产开发为核心主业,保持地产主业的均衡高质量发展,加速提升“地产 ”业务的竞争优势。
“当前土地获取方式已经发生变化,未来房地产市场从土地红利、金融红利转向管理红利,有专业能力的服务型公司的价值将凸显。”在绿城管理控股行政总裁李军看来,轻资产模式不受“三道红线”和集中供地等调控政策的影响,可以全周期获取代建项目并采取主动开发节奏。
时代中国董事会主席岑钊雄在2020年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公司继续看好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态势,将确保住宅开发业务更有质量地增长,进一步加大城市更新业务的竞争优势,协同发展商业、产业园等业务。
“绕道”招拍挂后,越来越多的房企将目光投向收并购、城市更新。“旧改之王”佳兆业集团披露,公司2020年成功转化9个城市更新项目,转化货值为640亿元;通过收并购、城市更新等渠道获取项目25个,预计货值为1326亿元。
“未来三年,公司计划至少有50个城市更新项目完成转化,将促进公司毛利率和净利率的提升。”佳兆业集团管理层在3月25日下午举行的业绩说明会上表示。
变局中寻增长
在“房住不炒”的总基调下,行业的调控正不断加码。
湖州3月27日发布通知称,除明确实行集中供地外,还提出强化住房金融监管,具体为:建立住宅用地购地资金来源审查机制,对购地资金来源进行穿透式审查,严禁非自有资金购地。严格住房信贷政策,强化借款人资格和购房首付资金来源审查,严防消费贷款、经营性贷款等违规用于购房。
之前,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均针对经营贷、消费贷流入楼市表态,呈现“全面围堵经营贷”局面。3月26日,银保监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人民银行发布《关于防止经营用途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的通知》明确,坚决打击经营用途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的违法违规行为。
中国海外发展管理层认为,房地产市场的竞争发展是一个长跑,下半场竞赛刚刚开始,而分化将是下半场的最重要特征。具体表现为:市场分化,一二线及强三线城市将是主战场;企业分化,“三道红线”和“两条红线”将阻断高杠杆房企扩张路径,中小型房企规模快速上升的通道被关闭,优胜劣汰的行业整合将进一步加速;投资分化,土地日益稀缺,单项目投资额越来越大,财务稳健、资金实力强劲者拥有更多机会,具备商业资产投资运营、旧改、城市更新等城市运营能力的企业拥有更多机会;精细化、数字化管理能力强的企业才能在竞争中胜出;好产品、好服务永远是赢得客户的关键。
对房企而言,多措应对求发展是不二选择。佳兆业集团董事会副主席、行政总裁麦帆表示,公司要提高资本资产运营水平,优化新事业投资,整合旗下多元产业协同发展,地产主业为新事业发展赋能,新事业为主业发展助力,不断提升“地产 城市更新 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世茂股份董事许世坛在2020年业绩发布会上表示,面对监管政策调控的新局面,房地产市场整体增速放缓,未来的高速增长点是多元化业务。新趋势对于开发商的综合运营能力、财务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世茂股份的优势恰恰在于多元产品的开发与运营,以及长期以来稳健的财务结构。

集中供地政策相继“赴约” 房企谋稳健增长

4. 多地宣布对住宅土地集中供应 每年供地不超过3次

多地发文明确今年将推行住宅用地“集中供地”模式,全年将分3批次统一发布住宅用地招拍挂公告。

2月24日,山东省青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官网发布《坚决落实上级有关要求 部署2021年住宅用地供应工作》的通知。
青岛的《通知》显示,2月24日,青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潘奇主持召开青岛全市住宅用地调控工作部署会议,会议传达学习了上级部门关于住宅用地供应工作的最新要求,并对2021年全市住宅用地供应工作进行了部署。其中提到,严格实行住宅用地“两集中”同步公开出让。
所谓“两集中”,即集中发布出让公告、集中组织出让活动。按照青岛市的计划,全年将分3批次集中统一发布住宅用地的招拍挂公告并实施招拍挂出让活动,引导市场理性竞争。
郑州:收回部分区的住宅用地出让公告发布权
青岛并非唯一一个将执行“集中供地”的城市,天津市、郑州市也已内部发文推行“土地集中出让”模式。
2月24日,河南省郑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工作人员向澎湃新闻确认,该局此前发布《关于统一组织住宅用地挂牌出让公告发布的紧急通知》,收回部分区的住宅用地出让公告发布权。
郑州通知称,根据部2021年住宅分类调控精神的要求,结合郑州市实际情况,自本通知下发起(2月23日),航空港区、郑东新区、经开区、高新区、上街区禁止发布住宅用地出让公告,上述区域住宅用地出让公告由市局统一组织发布实施。
2月24日,一份由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发布的《市规划资源局关于做好2021年住宅用地集中出让有关工作的通知》(简称《通知》)显示,天津市确定于今年3月、6月、9月中旬分三批次集中统一发布住宅用地的出让公告,除上述三个日期外,不得再发布住宅用地的出让公告。
上述《通知》的落款时间显示为2021年2月23日。
目前,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官方网站上未能搜索到该文件。
不过,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人士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确认了上述《通知》的真实性,“我们计划这么做,《通知》属于内部公文。”
天津《通知》显示,为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自然资源部关于做好2021年度住宅用地供应分类调控工作中实行住宅用地集中出让的有关要求,对天津市2021年住宅用地供应有关工作做出紧急通知。
天津指出,2021年度住宅用地(包括含有住宅用地的混合用地)实行“两集中”同步公开出让:一是集中发布出让公告。全市原则上全年不超过3次,时间间隔和地块数量要相对均衡。二是集中组织出让活动。同批次公告出让的土地以挂牌方式交易的,应当确定共同的挂牌起止日期;以拍卖方式交易的,应当连续集中完成拍卖活动。
为做好2021年住宅用地“两集中”同步公开出让有关工作,天津市确定于3月、6月、9月中旬分三批次集中统一发布住宅用地的出让公告,除上述三个日期外,不得再发布住宅用地的出让公告。
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要求各区根据工作实际,合理安排住宅用地供应时序,提前做好土地出让前期工作,严格按照上述要求落实住宅用地出让工作。
“有助于减少土地哄抢”
另一份网传文件显示,按照住宅用地分类调控文件要求,22个重点城市实现“两集中”,2021年发布住宅用地公告不能超过三次。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指出,“两集中”成为当前政策的核心内容,包括集中发布出让公告和集中组织出让。青岛也成为全国较早公开发布“两集中”政策的城市。
严跃进认为,此次政策积极落实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自然资源部住宅供地供应分类调控工作精神。实际上也是积极关注和解决大城市住房问题的重要保障,是房地产长效机制的又一个新举措。若是“两集中”供地政策确定,那么实际上就形成了长效机制三大利器,即三道红线、房贷集中度和供地集中度政策。后续,实行“两集中”的城市供地和土地交易等会形成明显的变化,这要求房企积极主动研究此类政策和竞争策略。尤其是在集中供地前期,积极做好研究,积极分析潜在的土地投资机会和竞争类企业。此外,集中供地政策强调了22个城市的落实,也强调了住宅用地领域的改革,实际上有助于真正减少土地哄抢,促进各地土地交易市场平稳,本质上也是“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重要体现。

5. 传深圳今年将响应“集中供地”模式 分三批集中出让居住用地

 2月25日消息,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人士透露,深圳今年亦将三批集中出让居住用地。
  报道援引知情人士表示,深圳计划第一批土地于3月下旬推出,第二批土地于第二、第三季度推出,第三批土地于三季度末四季度初推出。
  同日综合媒体消息,近日多地发文明确今年将推行住宅用地“集中供地”模式。
  政策涉及到包括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南京、苏州、杭州、厦门、福州、重庆、成都、武汉、郑州、青岛、济南、合肥、长沙、沈阳、宁波、长春、天津、无锡在内的22个重点城市。
  此前已有济南、青岛两地官宣将实行住宅用地“集中供地”模式。

传深圳今年将响应“集中供地”模式 分三批集中出让居住用地

6. 多地宣布对住宅土地集中供应,每年供地不超过3次

多地发文明确今年将推行住宅用地“集中供地”模式,全年将分3批次统一发布住宅用地招拍挂公告。
2月24日,山东省青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官网发布《坚决落实上级有关要求 部署2021年住宅用地供应工作》的通知。
青岛的《通知》显示,2月24日,青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潘奇主持召开青岛全市住宅用地调控工作部署会议,会议传达学习了上级部门关于住宅用地供应工作的最新要求,并对2021年全市住宅用地供应工作进行了部署。其中提到,严格实行住宅用地“两集中”同步公开出让。
所谓“两集中”,即集中发布出让公告、集中组织出让活动。按照青岛市的计划,全年将分3批次集中统一发布住宅用地的招拍挂公告并实施招拍挂出让活动,引导市场理性竞争。
郑州:收回部分区的住宅用地出让公告发布权
青岛并非唯一一个将执行“集中供地”的城市,天津市、郑州市也已内部发文推行“土地集中出让”模式。
2月24日,河南省郑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工作人员向澎湃新闻确认,该局此前发布《关于统一组织住宅用地挂牌出让公告发布的紧急通知》,收回部分区的住宅用地出让公告发布权。
郑州通知称,根据部2021年住宅分类调控精神的要求,结合郑州市实际情况,自本通知下发起(2月23日),航空港区、郑东新区、经开区、高新区、上街区禁止发布住宅用地出让公告,上述区域住宅用地出让公告由市局统一组织发布实施。
2月24日,一份由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发布的《市规划资源局关于做好2021年住宅用地集中出让有关工作的通知》(简称《通知》)显示,天津市确定于今年3月、6月、9月中旬分三批次集中统一发布住宅用地的出让公告,除上述三个日期外,不得再发布住宅用地的出让公告。
上述《通知》的落款时间显示为2021年2月23日。
目前,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官方网站上未能搜索到该文件。
不过,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人士向澎湃新闻确认了上述《通知》的真实性,“我们计划这么做,《通知》属于内部公文。”
天津《通知》显示,为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自然资源部关于做好2021年度住宅用地供应分类调控工作中实行住宅用地集中出让的有关要求,对天津市2021年住宅用地供应有关工作做出紧急通知。
天津指出,2021年度住宅用地(包括含有住宅用地的混合用地)实行“两集中”同步公开出让:一是集中发布出让公告。全市原则上全年不超过3次,时间间隔和地块数量要相对均衡。二是集中组织出让活动。同批次公告出让的土地以挂牌方式交易的,应当确定共同的挂牌起止日期;以拍卖方式交易的,应当连续集中完成拍卖活动。
为做好2021年住宅用地“两集中”同步公开出让有关工作,天津市确定于3月、6月、9月中旬分三批次集中统一发布住宅用地的出让公告,除上述三个日期外,不得再发布住宅用地的出让公告。
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要求各区根据工作实际,合理安排住宅用地供应时序,提前做好土地出让前期工作,严格按照上述要求落实住宅用地出让工作。
“有助于减少土地哄抢”
另一份网传文件显示,按照住宅用地分类调控文件要求,22个重点城市实现“两集中”,2021年发布住宅用地公告不能超过三次。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指出,“两集中”成为当前政策的核心内容,包括集中发布出让公告和集中组织出让。青岛也成为全国较早公开发布“两集中”政策的城市。
严跃进认为,此次政策积极落实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自然资源部住宅供地供应分类调控工作精神。实际上也是积极关注和解决大城市住房问题的重要保障,是房地产长效机制的又一个新举措。若是“两集中”供地政策确定,那么实际上就形成了长效机制三大利器,即三道红线、房贷集中度和供地集中度政策。后续,实行“两集中”的城市供地和土地交易等会形成明显的变化,这要求房企积极主动研究此类政策和竞争策略。尤其是在集中供地前期,积极做好研究,积极分析潜在的土地投资机会和竞争类企业。此外,集中供地政策强调了22个城市的落实,也强调了住宅用地领域的改革,实际上有助于真正减少土地哄抢,促进各地土地交易市场平稳,本质上也是“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重要体现。

7. 网传22城将推“集中供地”模式 每年供地不超过3次

2月24日,有网传文件显示,按照住宅用地分类调控文件要求,22个重点城市实现两集中,2021年发布住宅用地公告不能超过三次。文件还表示,近期将召开视频会议,在视频会议之前22个重点城市暂停发布住宅用地公告。
据网传消息,22个重点城市除了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外,还有南京、苏州、杭州、厦门、福州、重庆、成都、武汉、郑州、青岛、济南、合肥、长沙、沈阳、宁波、长春、天津、无锡18个二线城市。
目前,22个网传城市中,青岛已经披露了官方文件,而天津、郑州则有关于宅地出让的相关文件流出。



2月24日,记者在青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官方网站上看到题为《坚决落实上级有关要求 部署2021年住宅用地供应工作》的文件。
文件表示,青岛市将严格实行住宅用地“两集中”同步公开出让,即集中发布出让公告、集中组织出让活动,全年将分3批次集中统一发布住宅用地的招拍挂公告并实施招拍挂出让活动。
另外,网传天津市规划和自然局文件披露了关于“两集中”更详细的信息。
其一,集中发布出让公告,原则上天津市全年不超过3次,时间间隔和地块数量要相对均衡;其二,集中组织出让活动,同批次公告出让的土地以挂牌方式交易的,应当确定共同的挂牌起止日期,以拍卖方式出让的,应当连续集中完成拍卖活动。
天津市确定于3月、6月、9月中旬分三批次集中统一发布住宅用地的出让公告,除上述三个日期外,不再发布住宅用地的出让公告。
郑州的网传文件则要求航空港区、郑东新区、经开区、高新区、上街区等区域自2月23日起禁止发布住宅用地出让公告,将由郑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进行统一组织发布实施。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各地实行的虽然也是集中供地模式,但相较而言,是“高频集中”。
以上海为例,中指院统计显示,截至2020年12月15日,上海共成功出让各类土地368宗,分散在全年进行,其中92宗宅地在12个月均有出让。



2020年6月至8月时,由于供应加大,并且有多幅市区优质宅地挂出,上海的土拍市场多次上演数家房企争夺竞价的激烈场面,土拍溢价率逐渐走高,在此期间宅地平均溢价率高达23%;同年9月以来,为了给土地市场降温,上海通过“降质减量”的方式来平抑,月均成交宅地数量控制在4到5宗,四季度宅地平均溢价率亦回落到5%以内。
这表明,上海目前“集中供地”的频率更高、出让日期分散且灵活;而“两集中”的供地模式则将推地的时间也进行了统一规定。
行业认为,如果照此执行,无论对土地市场还是开发商都将带来不小的变化,具体表现为:
1.首先是每批次涉宅地块数量会有一定程度的增加;
2.集中用地无疑对房企资金要求更高,此前地产公司拿地很大程度依靠错位来打时间差,如果22个重点城市都集中在3个月供地,房企单笔资金的使用率将大大降低。房企需要加强现金流管理能力,调整销售节奏,确保在供地前储备大量资金。此外,开发商联合拿地会将一步涌现,房企权益占比持续降低;
3.22个城市集中供地使得房企投资团队的压力更大,也对房企的投资研判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否则拿错地的概率也将增加;
4.如果22个重点城市供地被严格控制,房企在这些城市拿地越来越受限,不排除其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其他城市的土地市场,进一步下沉;
5.集中卖地或将导致新房集中上市。市场短期内会有大量新盘集中上市,同策研究院资深分析师肖云祥认为,后续伴随着新房集中供应,市场竞争加剧,销售存压,为了保证利润,房企拿地时要“克制”。
广东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集中供地政策是土地供给端长效机制的重点内容。
李宇嘉认为,目前,金融端已经建立了三道红线、五类分档的制度,调控端建立了一城一策,土地端也要有所行动。在他看来,土地和金融端的长效机制建立了,源头上的长效机制就建立了,这对于未来管控房价意义重大。
对于“集中供地”前后土拍的差异,李宇嘉形容道:“过去供地计划缺乏约束,对于开发商来说,有一宗地挂牌就去抢,因为不知道未来还有没有地供应,在哪里供应,什么时候供应,是不是自己心仪的地块。部分房企城市公司为了生存,不得不去抢地,从而造成了高地价。”“集中供地”后,开发商将明确地知道,未来有几批供地,要供在哪里,公司是否需要参拍,如同“三道红线”一样,有了明确的规则。开发商可以根据自己深耕和发展的需求,选择拿地的时间和区位,从而促进土地市场健康发展。
“集中供地”的影响除了涉及开发商外,李宇嘉认为还将倒逼地方政府。他补充称,过去,热点城市供地计划较为随机,存在完不成计划的情况,且供应规模、节奏、分布也不明确,从而导致预期混乱、抢地盛行、房价上涨。集中供地将倒逼地方政府编制好供地计划,供地的批次、时间、规模,可

网传22城将推“集中供地”模式 每年供地不超过3次

8. 集中供地政策相继“赴约” 房企多元化投资谋稳健增长

集中供地政策相继“赴约”,“缺货”已久的广州率先打响四个一线城市“第一枪”。22个重点城市中,青岛、天津等地之前已相继公布。
中国证券报记者梳理发现,审慎成房企主要态度,不少房企管理层表示将注重多元化拿地方式,在降档等相关新政要求下,寻求稳健发展。
政策陆续出台
3月26日,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公布出让48宗国有建设用地,全部为涉宅地,供地总面积约393万平方米,起拍总价超901亿元,计划于4月26日至27日分批限时竞价出让。
广州是四个一线城市中率先集中供地的城市。从出让的区域来看,这次供地主要集中在外围区域,其中增城区18宗,是供地最多的区域,白云区有8宗。
今年2月底,有消息称四个一线城市及南京、苏州、杭州、厦门、福州、重庆、成都、武汉、郑州、青岛、济南、合肥、长沙、沈阳、宁波、长春、天津、无锡18个二线城市开始实施“两集中”供地政策。
所谓的“两集中”,即“集中发布出让公告,集中组织出让活动”,全年将分3批次集中统一发布住宅用地的招拍挂公告并实施招拍挂出让活动。
青岛是第一个公布集中供地的城市。青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2月24日发布消息称,2021年严格实行住宅用地“两集中”同步公开出让,全年将分3批次集中统一发布住宅用地的招拍挂公告并实施招拍挂出让活动,引导市场理性竞争。2月25日晚间,济南跟进。
市场普遍认为,该政策有利于“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目标的实现。某TOP20房企投资总监称:“集中供地会让房企拿地更加谨慎,前期做好准备工作,有针对性地去争取自己最擅长的地块,毕竟在某一时段可以用于投资的资金量有限。”
多元投资成重点
供地风格生变下,房企应如何应对?融创中国董事会主席孙宏斌称,不调控,地价比房价涨得快,开发商赚不了钱,老百姓也买不起房。不调控,对谁都没好处。
应对,成了行业内普遍思考的问题。融创中国在2020年年报中的表述是:公司将密切关注集中供地政策的推行和带来的影响,审慎把握公开市场的机会。未来,公司将继续坚持以地产开发为核心主业,保持地产主业的均衡高质量发展,加速提升“地产 ”业务的竞争优势。
“当前土地获取方式已经发生变化,未来房地产市场从土地红利、金融红利转向管理红利,有专业能力的服务型公司的价值将凸显。”在绿城管理控股行政总裁李军看来,轻资产模式不受“三道红线”和集中供地等调控政策的影响,可以全周期获取代建项目并采取主动开发节奏。
时代中国董事会主席岑钊雄在2020年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公司继续看好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态势,将确保住宅开发业务更有质量地增长,进一步加大城市更新业务的竞争优势,协同发展商业、产业园等业务。
“绕道”招拍挂后,越来越多的房企将目光投向收并购、城市更新。“旧改之王”佳兆业集团披露,公司2020年成功转化9个城市更新项目,转化货值为640亿元;通过收并购、城市更新等渠道获取项目25个,预计货值为1326亿元。
“未来三年,公司计划至少有50个城市更新项目完成转化,将促进公司毛利率和净利率的提升。”佳兆业集团管理层在3月25日下午举行的业绩说明会上表示。
变局中寻增长
在“房住不炒”的总基调下,行业的调控正不断加码。
湖州3月27日发布通知称,除明确实行集中供地外,还提出强化住房金融监管,具体为:建立住宅用地购地资金来源审查机制,对购地资金来源进行穿透式审查,严禁非自有资金购地。严格住房信贷政策,强化借款人资格和购房首付资金来源审查,严防消费贷款、经营性贷款等违规用于购房。
之前,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均针对经营贷、消费贷流入楼市表态,呈现“全面围堵经营贷”局面。3月26日,银保监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人民银行发布《关于防止经营用途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的通知》明确,坚决打击经营用途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的违法违规行为。
中国海外发展管理层认为,房地产市场的竞争发展是一个长跑,下半场竞赛刚刚开始,而分化将是下半场的最重要特征。具体表现为:市场分化,一二线及强三线城市将是主战场;企业分化,“三道红线”和“两条红线”将阻断高杠杆房企扩张路径,中小型房企规模快速上升的通道被关闭,优胜劣汰的行业整合将进一步加速;投资分化,土地日益稀缺,单项目投资额越来越大,财务稳健、资金实力强劲者拥有更多机会,具备商业资产投资运营、旧改、城市更新等城市运营能力的企业拥有更多机会;精细化、数字化管理能力强的企业才能在竞争中胜出;好产品、好服务永远是赢得客户的关键。
对房企而言,多措应对求发展是不二选择。佳兆业集团董事会副主席、行政总裁麦帆表示,公司要提高资本资产运营水平,优化新事业投资,整合旗下多元产业协同发展,地产主业为新事业发展赋能,新事业为主业发展助力,不断提升“地产 城市更新 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世茂股份董事许世坛在2020年业绩发布会上表示,面对监管政策调控的新局面,房地产市场整体增速放缓,未来的高速增长点是多元化业务。新趋势对于开发商的综合运营能力、财务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世茂股份的优势恰恰在于多元产品的开发与运营,以及长期以来稳健的财务结构。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