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风公益基金会的介绍

2024-05-19 21:27

1. 凯风公益基金会的介绍

凯风公益基金会于2007年3月设立,是国家民政部主管的非公募公益基金会。也是首批由企业发起、国家民政部批准设立,并由国家民政部作为上级主管部门的公益基金会。凯风之名源于《诗经·邶风·凯风》:“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 棘多刺而难长,和风却滋润如故,不由得让人感念慈母的辛劳。凯风同仁愿以此寄寓基金会回馈社会的感恩之心。        凯风公益基金会主要通过机构合作方式,对在学术研究、政策研究、教育和公益实践方面获得重要成果、具备实力和潜力的学术精英和公益精英,进行资助和奖励,进而达到提升公共福利、增加公众利益、传播公益思想的目的。凯风公益基金会的战略合作伙伴包括国内外顶尖的综合性大学和研究机构、专业艺术院校、国内外一流的NGO。

凯风公益基金会的介绍

2. 凯风公益基金会的组织项目

 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文化一直面对着现代性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时至今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与综合国力的提升,随着全球化趋势的日益深入,现代性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不仅未曾消失,反而愈加凸显。为自觉应对挑战、积极抓住机遇,凯风学者项目将“中国文化的现代性建构”确立为核心方向,积极倡导文化交流,在继承自身传统的同时保持开放的全球眼光,在吸收其他文化优长的同时坚持中国文化的主体性,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承续,建构中国文化的现代性。凯风学者项目是一项针对人文学者的全面而持续的支持计划,致力于通过富有创新性和影响力的系列实践,实现高端社会资源与学术资源的良性互动。它甄选并支持人文领域最有成就的一批学者,是高端的学者支持计划;它倡导资金资助之外的全面支持,是实践型的学者支持计划;它强调各方的互动与交流,是合作型的学者支持计划。本项目将遴选一批卓有成就的人文学者,给予他们持续性的资助,协助他们参与、组织高水平的国际交流及创新性的文化实践,激励他们在已有学术成果的基础上,对中国文化的现代性建构进行深入地理论思考和系统研究,从学院思入社会、从中国沟通世界、从历史通往未来。汇聚一批拥有相似理念的精英学者,相互切磋砥砺,探寻文化之道。首批凯风学者包括清华大学陈来教授、刘东教授、李伯重教授,南京大学刘迎胜教授,复旦大学姚大力教授,美国杜克大学阿里夫·德里克(ArifDirlik)教授,英国剑桥大学艾伦·麦克法兰(Alan Macfarlane)教授,法国法兰西学院巴斯蒂(Marianne Bastid-burguière)教授、宾夕法尼亚大学梅维恒(Victor H.Mair)教授。陈来教授,祖籍浙江温州。1976年毕业于中南矿冶学院(现中南大学)地质系;198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获哲学硕士学位;198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博士学位。1990年起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现任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学研究院院长,并担任全国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朱熹研究会会长、冯友兰研究会会长、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全国古籍整理规划小组成员等。此外,他还兼任香港科技大学、武汉大学等多所高校兼职教授,并先后客座于美国哈佛大学、日本东京大学、关西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台湾中央大学等著名学府。刘东教授生于1955年。1981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哲学系,1985年考入中国社科院,师从李泽厚先生,1989年夏完成有关宋代美学的博士论文《审美文化的兴盛与失落》,并于次年通过答辩获得学位。先后任教于中国社科院外文所、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任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并任国学研究院副院长,主持日常院务及《王国维纪念讲座》和国学工作坊。刘迎胜教授生于1947年,1981年获南京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1985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任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民族与边疆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特聘兼职教授兼学术委员会主任,合作主持陈寅恪纪念讲座,并长期担任中国元史研究会会长、中国蒙古史学会副会长、中国海交史研究会与中国蒙古学学会副理事长。德里克教授1940年生于土耳其,原是美国杜克大学教授,最近刚以俄勒冈大学“耐特社会科学讲座教授”(Knight Professor of Social Science)的身份荣休。他既是著名的汉学家,也是著名的社会理论家,既精通汉语和中国历史,又深通马克思主义与后殖民主义。正因为这样,他既被当代的土耳其人视作本国的国宝,也被当代美国汉学家中的左翼,视作本阵营的领军人物。麦克法兰教授1941年出生于印度,早年在英国接受教育,曾先后在牛津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和伦敦大学东方和非洲研究学院(SOAS)学习历史和人类学,并获博士学位。他此后在剑桥大学社会人类学系工作了32年,任教授、系主任,2009年荣休。他还是国王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历史学会会员、皇家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及荣誉副所长、英国学术院院士、欧洲学术院院士。 青少年是一个国家的未来,是人类的希望。梁启超先生曾经说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 中国经济的飞速增长,综合国力的显著提高,基础教育的广泛普及,给莘莘学子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然而,日益细致的现代学科划分、日益昂贵的高等教育成本、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以及整个社会的商业化,又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他们的全面健康成长。如果伴生现代教育普及的是近于流水线式的人才标准化生产,凯风仍然希望,每一位学子都有机会去领略或许已经永远失落、又或许从未有人实现过的“完人”理想,并在这一理想的照耀下修身进学、兼济天下。凯风学子项目致力于资助品学兼优的学生,协助他们组织、参与各种形式的培训、交流、公益活动及社会实践,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升领导力,塑造全面才能,树立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中国社会的成熟与完善离不开公民社会的建立和健全,和谐发展需要大批具有实践能力的公益组织和人才充分参与和推动。凯风公益基金会始终把为构建公益社会贡献力量视为责无旁贷的使命。目前已经对“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YBC)”、清华大学“凯风社会管理MPA奖学金”、“中国非公募基金会发展论坛”、《社团管理研究》杂志和“民政部美国非赢利组织运作与管理考察团”等多个项目提供了大力支持。凯风工程项目将主要致力于提升企业、个人的社会责任感,为进一步创造和谐、公平的社会做出贡献。作为中国社会组织促进会、中国非公募论坛和团中央中国青年就业创业基金会的理事单位,凯风公益基金会在构建社会公益网络的过程中,既重视“政-社合作”,也强调“同业共进”,更提倡“公益创新”。基金会从成立伊始就持续对同业创新、公益领袖发展和公益网络建设三个方面进行资助,力图在政府监管和行业自律的框架内,打造一个和谐持续的公益生态环境。

3. 凯风公益基金会的业务范围

凯风公益基金会与国内外顶尖的大学、科研院所、艺术机构以及非政府组织合作,主要资助领域为人文、艺术和社科。在艺术领域,基金会通过与国内外高端艺术机构合作,集中关注音乐、美术、建筑等艺术门类,发掘有潜质的艺术人才,促进中西方艺术交流,推动艺术人文教育。在人文领域,基金会围绕“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这一核心方向,积极倡导文化交流,与卓有成就的人文学者合作,在继承自身传统的同时保持开放的全球眼光,在吸收其他文化优长的同时坚持中国文化的主体性,力求在这一方向上有所建树。在社科领域,基金会立足于整合国内外一流学术资源,为中国社会转型期重大问题的解答提供独立的视角,探索中国转型期的制度建设之道;并以系统地资助开展宏观性、战略性、长期性和跟踪性的研究。

凯风公益基金会的业务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