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起什么作用

2024-04-30 03:40

1. 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起什么作用

法律分析: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法律依据:《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第一条第(2)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为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方针,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实现城乡市场紧密结合,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相互衔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为城乡居民提供同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这些主要环节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必须围绕这些主要环节,建立相应的法律体系,采取切实措施,积极而有步骤地全面推进改革,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起什么作用

2. 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起什么作用

市场经济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理论上的重大突破和实践上的重大创新,具有鲜明时代特征,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必须紧紧抓住的主攻方向。

3. 我国为什么要对市场经济实行宏观调控?

一、宏观经济调控的客观必然性\x0d\x0a1.宏观调控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社会化大生产要求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但市场的自发作用,不能实现这种分配,需要宏观调控来避免市场的盲目性。\x0d\x0a2.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内在要求。市场自身的弱点和消极,需要通过宏观调控来弥补和克服。\x0d\x0a2.1当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条件不具备时,价格机制会扭曲,需要由国家干预。\x0d\x0a2.2市场竞争会导致垄断,需要国家宏观调控来限制垄断,保护竞争。\x0d\x0a2.3市场调节具有滞后性,不能预示经济发展方向,需要宏观调控来规划。\x0d\x0a2.4市场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对于特别珍贵稀缺资源,生产经营方向转换成本很大的项目等,不能起到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x0d\x0a2.5不能解决收入分配中的两极分化问题。\x0d\x0a2.6不能解决公共产品的生产问题。\x0d\x0a3.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客观要求\x0d\x0a3.1是公有制经济的要求。\x0d\x0a公有制经济尤其是国有经济属于广大劳动人民,它的经济活动应该服从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这就要求国家通过宏观调控来实现。\x0d\x0a3.2加快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x0d\x0a我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必须走出一条较为自觉的快速发展道路,而这要求国家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作用,要求国家通过长远规划和产业政策来集中生产、组织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的建设、扶持主导产业、提高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效益。\x0d\x0a3.3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x0d\x0a要达到共同富裕,必须依靠国家的宏观调控来实现。\x0d\x0a二、宏观调控的目标和任务\x0d\x0a1.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x0d\x0a党的十五大提出了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任务:保持经济总量的平衡,抑制通货膨胀,促进重大经济结构优化,实现经济稳定增长。\x0d\x0a2.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目标\x0d\x0a保持经济总量平衡,即保持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平衡是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目标,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一旦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平衡遭到破坏,就会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后果。\x0d\x0a3.宏观调控的具体目标\x0d\x0a3.1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x0d\x0a物价稳定是国民经济总体稳定的主要标志,物价是否稳定,通常以通货膨胀率和物价上涨率表示。物价稳定并不是物价不动,而是指防止通货膨胀。 \x0d\x0a3.2实现充分就业\x0d\x0a充分就业是使劳动力要素得到充分利用,因而是经济繁荣的标志。劳动者实现充分就业,有利于提高居民收入,保障社会稳定。\x0d\x0a3.3经济稳定增长\x0d\x0a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要实现现代化,必须保持经济稳定增长,要有合理的经济增长速度,经济无大涨大落现象。\x0d\x0a3.4重大经济结构的优化\x0d\x0a经济结构优化,首先是生产结构与需求结构相适应。其次,经济结构的优化要使产业之间和各产业内部的比例相协调。\x0d\x0a3.5公正的收入分配\x0d\x0a公正的收入分配是宏观调控的长期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客观要求。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又是效率经济和差别经济。市场竞争的结果,必然在市场活动当事者之间的效率和效益上产生差别,必然会造成社会成员贫富差距的扩大。因此,政府应在市场分配的基础上,依据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的原则进行二次分配。\x0d\x0a3.6保持国际收支平衡\x0d\x0a在开放的经济中,国际收支平衡对国内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关系极大,因而是一项有重要意义的宏观经济目标。国际收支失衡,特别是持续和大量的国际收支赤字,会给国民经济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这会导致国家的外汇储备减少,政府开支被迫削减,失业率增加,经济增长率下降。但国际收支盈余过大,也会增加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对国民经济造成不利后果,保持国际收支平衡是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目标。\x0d\x0a三、宏观调控的手段\x0d\x0a1.宏观调控的手段\x0d\x0a宏观经济调控目标的实现,必须借助于宏观调控手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的手段主要有国家计划、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x0d\x0a1.1国家计划\x0d\x0a它的主要任务是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和经济政策,解决市场机制解决不了的问题。国家计划的重点是合理确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搞好经济发展预测,总量调控、重大经济结构调整和生产力的合理布局规划,集中必要的物力财力进行重点建设,综合运用各种经济杠杆,促进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国家计划要以市场为基础,总体上应当是指导性的计划。 \x0d\x0a1.2经济手段\x0d\x0a经济手段是通过具体的宏观经济政策来实施的。它是整个宏观经济调控的主体。政府在确定了一定时期的经济发展目标以后,制定相应的经济政策,并通过选择相应的经济杠杆来具体实施相应的经济政策。\x0d\x0a1.3法律手段\x0d\x0a法律手段对经济主体具有普遍的约束性和严格的强制性,它为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保护和稳定有序的外部条件,惩罚各种违法经营行为,保证经济运行的正常秩序。\x0d\x0a1.4行政手段\x0d\x0a行政手段是以行政权威的强制力,直接调节和控制经济活动,具有强制性、垂直性和权威性等特点。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行政手段调节经济相应减少。\x0d\x0a宏观经济调控的各种手段都有特定的功能和作用,又都有自身的局限性,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很有必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主要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x0d\x0a2.建立健全宏观调控体系\x0d\x0a宏观调控是一种政府的经济管理行为,其作用是对有关国民经济总量变数和总量关系的调控,这种功能只能是中央政府才具备。中央政府调控经济的决策、指令,必须通过地方政府的组织体系贯彻和实施。\x0d\x0a完善宏观调控体系的重点是:建立计划、金融、财政之间相互配合和制约,能够综合协调宏观经济政策和正确运用经济杠杆的机制。为此,必须:\x0d\x0a2.1加强和完善金融杠杆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x0d\x0a2.2改善和强化财税对经济运行的宏观调控能力。\x0d\x0a2.3加强和完善国家指导性计划的管理职能

我国为什么要对市场经济实行宏观调控?

4. 我国为什么要对市场经济实行宏观调控?

一、宏观经济调控的客观必然性
1.宏观调控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社会化大生产要求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但市场的自发作用,不能实现这种分配,需要宏观调控来避免市场的盲目性。
2.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内在要求。市场自身的弱点和消极,需要通过宏观调控来弥补和克服。
2.1当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条件不具备时,价格机制会扭曲,需要由国家干预。
2.2市场竞争会导致垄断,需要国家宏观调控来限制垄断,保护竞争。
2.3市场调节具有滞后性,不能预示经济发展方向,需要宏观调控来规划。
2.4市场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对于特别珍贵稀缺资源,生产经营方向转换成本很大的项目等,不能起到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
2.5不能解决收入分配中的两极分化问题。
2.6不能解决公共产品的生产问题。
3.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客观要求
3.1是公有制经济的要求。
公有制经济尤其是国有经济属于广大劳动人民,它的经济活动应该服从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这就要求国家通过宏观调控来实现。
3.2加快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我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必须走出一条较为自觉的快速发展道路,而这要求国家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作用,要求国家通过长远规划和产业政策来集中生产、组织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的建设、扶持主导产业、提高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效益。
3.3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
要达到共同富裕,必须依靠国家的宏观调控来实现。
二、宏观调控的目标和任务
1.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
党的十五大提出了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任务:保持经济总量的平衡,抑制通货膨胀,促进重大经济结构优化,实现经济稳定增长。
2.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目标
保持经济总量平衡,即保持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平衡是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目标,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一旦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平衡遭到破坏,就会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后果。
3.宏观调控的具体目标
3.1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物价稳定是国民经济总体稳定的主要标志,物价是否稳定,通常以通货膨胀率和物价上涨率表示。物价稳定并不是物价不动,而是指防止通货膨胀。 
3.2实现充分就业
充分就业是使劳动力要素得到充分利用,因而是经济繁荣的标志。劳动者实现充分就业,有利于提高居民收入,保障社会稳定。
3.3经济稳定增长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要实现现代化,必须保持经济稳定增长,要有合理的经济增长速度,经济无大涨大落现象。
3.4重大经济结构的优化
经济结构优化,首先是生产结构与需求结构相适应。其次,经济结构的优化要使产业之间和各产业内部的比例相协调。
3.5公正的收入分配
公正的收入分配是宏观调控的长期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客观要求。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又是效率经济和差别经济。市场竞争的结果,必然在市场活动当事者之间的效率和效益上产生差别,必然会造成社会成员贫富差距的扩大。因此,政府应在市场分配的基础上,依据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的原则进行二次分配。
3.6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在开放的经济中,国际收支平衡对国内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关系极大,因而是一项有重要意义的宏观经济目标。国际收支失衡,特别是持续和大量的国际收支赤字,会给国民经济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这会导致国家的外汇储备减少,政府开支被迫削减,失业率增加,经济增长率下降。但国际收支盈余过大,也会增加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对国民经济造成不利后果,保持国际收支平衡是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目标。
三、宏观调控的手段
1.宏观调控的手段
宏观经济调控目标的实现,必须借助于宏观调控手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的手段主要有国家计划、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1.1国家计划
它的主要任务是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和经济政策,解决市场机制解决不了的问题。国家计划的重点是合理确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搞好经济发展预测,总量调控、重大经济结构调整和生产力的合理布局规划,集中必要的物力财力进行重点建设,综合运用各种经济杠杆,促进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国家计划要以市场为基础,总体上应当是指导性的计划。 
1.2经济手段
经济手段是通过具体的宏观经济政策来实施的。它是整个宏观经济调控的主体。政府在确定了一定时期的经济发展目标以后,制定相应的经济政策,并通过选择相应的经济杠杆来具体实施相应的经济政策。
1.3法律手段
法律手段对经济主体具有普遍的约束性和严格的强制性,它为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保护和稳定有序的外部条件,惩罚各种违法经营行为,保证经济运行的正常秩序。
1.4行政手段
行政手段是以行政权威的强制力,直接调节和控制经济活动,具有强制性、垂直性和权威性等特点。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行政手段调节经济相应减少。
宏观经济调控的各种手段都有特定的功能和作用,又都有自身的局限性,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很有必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主要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
2.建立健全宏观调控体系
宏观调控是一种政府的经济管理行为,其作用是对有关国民经济总量变数和总量关系的调控,这种功能只能是中央政府才具备。中央政府调控经济的决策、指令,必须通过地方政府的组织体系贯彻和实施。
完善宏观调控体系的重点是:建立计划、金融、财政之间相互配合和制约,能够综合协调宏观经济政策和正确运用经济杠杆的机制。为此,必须:
2.1加强和完善金融杠杆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
2.2改善和强化财税对经济运行的宏观调控能力。
2.3加强和完善国家指导性计划的管理职能

5. 国家宏观调控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起什么作用

加强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之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使市场在社会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它除了具有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特性外,在宏观调控上,就是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加强宏观调控的必要性。第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要求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要求通过宏观调控来保持各企业、各部门之间按一定的比例协调发展,要求通过宏观调控来为经济发展创造各种基础条件,如交通、通讯、能源、基础设施等。第二,弥补市场调节的缺陷。市场并不是对所有的经济活动都能够起到有效的调节作用,如经济结构的优化、经济发展速度的控制等问题,是市场解决不了的。市场在对经济活动进行调节的时候会带来一些副作用,它无力解决社会问题。第三,国家经济职能的充分发挥要求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在现代经济发展中,国内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都离不开国家经济职能的充分发挥。国家作为社会经济的管理者,要协调整个经济的运行,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确定经济发展目标,选择经济发展的重点,承担着为经济发展创造基础条件的责任;与此同时,在经济全球化中,国家还必须为本国的企业能够更好地进入国际市场、提高市场竞争力创造条件。

国家宏观调控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起什么作用

6. 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什么起基础性作用?

法律分析:
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第九条 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消费者有权自主选择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者,自主选择商品品种或者服务方式,自主决定购买或者不购买任何一种商品、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项服务。消费者在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时,有权进行比较、鉴别和挑选。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 第六条 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不得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排除、限制竞争。

7. 如何认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和国家宏观调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核心问题是: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优化资源配置,在手段上是以市场为基础,辅以宏观调控手段的使用;在目标上是实现结构优化,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在实施上,从多个角度入手,即企业、产业、宏观经济调控、完善市场。
  因此,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和国家宏观调控,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
  一、资源配置的手段---市场和宏观调控是资源配置的两种手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要依靠两种手段来优化资源的配置,即发挥市场手段优化资源配置和国家宏观调控手段的作用。
  (一)市场--"无形的手"
  1.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市场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的变化和相互作用,自发地调节着人、财、物在社会范围内的分配。所以,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2.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形式
  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和开放性等一般特征。这些特征表明,市场可以有效地调节社会资源的分配,引导企业面向市场进行生产,并对商品生产者实行优胜劣汰。  
  3.市场在社会范围内配置资源 
   市场经济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  

(二)宏观调控--"有形的手"
  对"国家的宏观调控",要抓住"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达到什么目的"四个环节,从总体上构建这一知识点的逻辑框架。
  1."是什么",即什么是宏观调控。
国家宏观调控就是国家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控制和调节。它的目标是实现结构优化,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 
  2."为什么",即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1)市场调节作用不是万能的,如:公共消费是市场不能调节的;那些会对公民的身体健康、社会治安、社会风气带来损害的物品和行业是市场不可以调节的。 
  (2)市场本身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缺陷,会带来资源的浪费和经济的波动,引发社会矛盾,不利于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
因此,必须把市场调控这只"无形的手"和国家宏观调控这只"有形的手"有机结合。
  3."怎么样",即宏观调控的手段。
  (1)经济手段。经济手段是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而影响和调节社会经济活动的措施。
  (2)法律手段。法律手段是国家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所以法律必然成为国家调控经济活动的重要手段。我国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经济法律法规.
  (3)行政手段,如行政命令、行政制度、行政规章和条例等。

如何认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和国家宏观调控?

8. 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什么起基础性作用

法律分析: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第九条 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消费者有权自主选择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者,自主选择商品品种或者服务方式,自主决定购买或者不购买任何一种商品、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项服务。消费者在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时,有权进行比较、鉴别和挑选。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 第六条 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不得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排除、限制竞争。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