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普查的介绍

2024-05-20 08:30

1. 土壤普查的介绍

土壤普查(national soil survey)是以全面清查土壤资源合理利用和改良土壤为目的,由专业队伍指导群众进行的土壤调查。是在全国或地区范围内,有统一组织领导,按统一调查规程,由下而上逐级实施土壤调查、制图,编制汇总土壤资料和成果验收的过程。

土壤普查的介绍

2. 参加土壤普查

静月园
  
 2021年7月30日星期五 阴 昨天晚上雨
  
 参加土壤普查是我在农业科技推广站期间进行的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工作,回忆这个工作过程也是很幸福快乐的事情。尽管野外的测量工作劳累辛苦,我依然怀念那个过程给我的激励和促进。
  
 回忆一下参加土壤普查工作,那应该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的时候,是八二年开始的土壤普查。
  
 当时普查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实际测量,调查落实土地上实际存在状态和应用情况。
  
 为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根据要求我参加了上级安排的土壤普查技术培训班学习专业知识,学习班里有专家,农业院校老师讲课,除了讲课还到试点去具体演练实际操作的全过程。
  
 何玉林是上级负责人。
  
 乡里成立了一个土壤普查测量队,水利所云秋所长是我们的直接领导,搞测量的人是诚馨技术员,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工作,因为最后一个结果是要出一张图,一张实际测量出来的精确的各类土地利用分类面积地图,我是负责现场人员工作调节,土地应用状态登记表登记存档以及后期的土壤取样检测化验等事物。
  
 还有边界权属,林地水域边界等等需要的地方配合人员参加行动指引。
  
 一年多的土壤普查,我们测量了每一块农田林地,水域滩涂,居住用地,依据测量数据制成比例分布图。
  
 大家爬山涉水还是蛮辛苦的,测量员需要找到测量原点,导出来,这个来回路途是很辛苦的。
  
 测量的精度要求很高的。
  
 在土壤普查取点,挖土壤剖面,诊断土壤属性,取样化验是个苦累的力气活,好在大家都能克服困难,积极的按规程完成任务。
  
 诚馨是测量专科毕业的,技术娴熟,工作细致认真,一丝不苟,每次寻找测量基础原始点他都必须亲自上到山顶的点位观察,验证。
  
 因为测量人的业务量非常大,跑路远,又要赶时间,所以抽调过来的人比较多。
  
 午间大家都带午饭,在老乡家热一下。村里委派的人会帮助安排在老乡家里热饭。大家在工作区域附近吃饭休息。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终于完成任务,绘制出测量图。完成登记建档,土壤分类,土壤化验等工作。
  
 大家的工作受到上级土壤普查工作领导部门的表扬。
  
 这次普查后所出的信息资料,对本地区的历史地图有很多的补充和修正。专家组验收测量全部合格达标。
  
 在这个测量图的基础上,又出来了多个应用规划的地图。例如荒山滩涂分布图,水果林地,住宅基地图等等。
  
 这是一种摸清楚土地质量性质分布状态,科学利用土地资源的尝试工作。依据土质施肥,播种农作物品种,种植各种经济作物,植树造林。
  
 磷肥 的应用,复合肥的应用,得到科学数据的有利证据支持。尽管复合肥比单一氮肥价格高,但是它的高效,高产的表现令人满意。

3. 土壤普查的意义

对一定地区的土壤类别及其成分因素进行实地勘查、描述、分类和制图的全过程。是认识和研究土壤的一项基础工作和手段。通过调查了解土壤的一般形态、形成和演变过程,查明土壤类型及其分布规律。查清土壤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为研究土壤发生分类、合理规划、利用、改良、保护和管理土壤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按土壤调查目的和要求,通常分为详查与概查。土壤详查指在一定区域范围用大比例尺地形图(≥1/25000)为底图的土壤调查,特点是调查范围较小、成图精度要求高,通常采用航空图片结合地形图的方法进行。

土壤概查是在县以上区域或中小河流域范围内,以中、小比例尺地形图(≤1/50000)为底图的土壤调查,具有区域范围广、工作流动性大、综合性强等特点,多采用卫星图片结合地形图的方法进行。
对土壤分布的自然条件、成因类型、理化性状、肥力、分布、改良利用途径所进行的全国性调查工作。土壤普查内容一般包括:土壤形成因素、典型土壤剖面描述、土壤类型的确定、土壤理化性状的测定、土壤评价和低产土壤改良规划等。
土壤普查工作步骤分为:准备阶段,收集大比例尺航片与地形图作基础底图;外业阶段,典型剖面的观测描述,确定土壤类型,典型剖面取样及土壤野外制图;内业阶段,样品理化性状测定,绘制土壤类型图及土壤养分图,量算土壤类型面积,撰写土壤调查报告。

土壤调查资料(土壤图、调查报告以及其他有关的各种图件或文字说明)可以作为全国性或区域性的综合自然区划、农业区划以及国土整治规划的依据之一,也是农业生产单位(乡、村及农、林、牧场)进行生产规划和制订改土培肥措施的重要根据。
某些专门性的土壤调查,如荒地资源调查、工程土壤调查、低产土壤调查、侵蚀土壤调查、污染土壤调查、自然保护区土壤调查以及军事土壤调查等,其目的性和服务对象更为明确,应用性更强。
中国的土壤调查研究始于30年代初期。当时主要是进行了一些地区的土壤详查、概查和路线约查,并编制了地区性和全国性的土壤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陆续开展了大规模的区域性土壤调查和专门性的综合科学考察。1958~1959年和1979年,先后进行了两次全国性土壤普查和大比例尺土壤制图。
进入80年代以来,由于调查过程中较多地应用了航片技术和编制了界级系列成果图件,调查的质量得到提高,为查明土壤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以及进行县级农业区划提供了可靠的基础资料。通过各种比例尺的土壤调查和制图,现已确立了若干新的土壤类型,编写和编制了许多调查报告和全国性或区域性的土壤图,填补了若干土壤调查空白区。

土壤普查的意义

4. 土壤普查的我国进行的土地普查

1958~1960年,中国开展第一次土壤普查,是以土壤农业性状为基础,并提出全国第一个农业土壤分类系统。1979年,进行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以成土条件、成土过程及其属性为土壤分类依据,采用土类、亚类、土属、土种、变种5级分类,分级完成不同比例尺的土壤制图(全国1∶100万,各省区1∶50~1∶100万,各地市区1∶10~1∶20万,各县1∶5万),并编绘相应的土壤类型图、土壤资源利用图、土壤养分图、土壤改良分区图。特别可贵者是此次全国1∶100万土壤图是由县区级1∶1万和l∶5万土壤图结合相应的中小比例尺纠正的卫星影像解译标志逐级缩绘而成,不是一般的编绘。完成了《中国土壤》及各省区的土壤志等专著、《中国土种志》六卷和各省区《土种志》以及中国《土壤普查数据》等,历时15年,为中国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土壤资料。 中国分别于1958年-1960年、1979年-1985年两次开展全国土壤普查。调查工作一般以乡为单位,以村为基础,逐丘逐块进行。调查成果自下而上逐级汇总。各级成果有土壤图、土壤养分图、土壤改良利用分区图、土壤利用现状图及其他图件。

5. 关于土壤的调查

自家楼下绿化带中的土壤成分调查
1.生物:在所取的土壤样本中有发现西瓜虫两只,蚂蚁若干,蚂蚁卵许多,并有蜘蛛和蚯蚓。植物有青苔和一些不知名的小草。当然还有看不见的微生物。
2.非生物:有石块、沙砾、土、水、空气……
3.土壤大致分3种:黏土类土壤、壤土类土壤、砂土类土壤。
4.土壤是由岩石经过上时间的自然风化所形成的,主要有:日晒、雨淋、风吹、生物侵蚀、化学侵蚀等。还需要有植物在上面生存、死亡。其尸体会腐烂在上面,世世代代形成了土壤中的腐殖质。最后形成了土壤。

关于土壤的调查

6. 土壤调查的简介

对一定地区的土壤类别及其成分因素进行实地勘查、描述、分类和制图的全过程。是认识和研究土壤的一项基础工作和手段。通过调查了解土壤的一般形态、形成和演变过程,查明土壤类型及其分布规律。查清土壤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为研究土壤发生分类、合理规划、利用、改良、保护和管理土壤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按土壤调查目的和要求,通常分为详查与概查。土壤详查指在一定区域范围用大比例尺地形图(≥1/25000)为底图的土壤调查,特点是调查范围较小、成图精度要求高,通常采用航空图片结合地形图的方法进行。土壤概查是在县以上区域或中小河流域范围内,以中、小比例尺地形图(≤1/50000)为底图的土壤调查,具有区域范围广、工作流动性大、综合性强等特点,多采用卫星图片结合地形图的方法进行。

7. 土壤调查的介绍

野外研究土壤的一种基本方法。它以土壤地理学理论为指导,通过对土壤剖面形态及其周围环境的观察、描述记载和综合分析比较,对土壤的发生演变、分类分布、肥力变化和利用改良状况进行研究、判断。

土壤调查的介绍

8. 土壤普查的释文

对土壤分布的自然条件、成因类型、理化性状、肥力、分布、改良利用途径所进行的全国性调查工作。 步骤分为:准备阶段,收集大比例尺航片与地形图作基础底图;外业阶段,典型剖面的观测描述,确定土壤类型,典型剖面取样及土壤野外制图;内业阶段,样品理化性状测定,绘制土壤类型图及土壤养分图,量算土壤类型面积,撰写土壤调查报告。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