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自有资金所占比例的大小,是企业什么能力的首要标志

2024-05-17 21:35

1. 企业自有资金所占比例的大小,是企业什么能力的首要标志

企业自有资金所占比例的大小,是企业负债能力的首要标志。自有资金占比大,企业资金越安全,获得继续贷款的可能性越大

企业自有资金所占比例的大小,是企业什么能力的首要标志

2. 什么是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能力的重要标志

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有营业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盈余现金保障倍数、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和资本收益率六项。
具体是:
 1、营业利润率
 营业利润率,是企业一定时期营业利润与营业收入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营业收入×100% 营业利润率越高,表明企业市场竞争力越强,发展潜力越大,盈利能力越强。 在实务中,也经常使用销售毛利率、销售净利率等指标来分析企业经营业务的获利水平。其计算公式分别如下: 销售毛利率=(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收入×100% 销售净利率=净利润/销售收入×100%
 2、成本费用利润率
 成本费用利润率,是企业一定时期利润总额与成本费用总额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100% 其中:成本费用总额=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成本费用利润率越高,表明企业为取得利润而付出的代价越小,成本费用控制得越好,盈利能力越强。
 3、盈余现金保障倍数
 盈余现金保障倍数,是企业一定时期经营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的比值,反映了企业当期净利润中现金收益的保障程度,真实反映了企业盈余的质量。其计算公式为: 盈余现金保障倍数=经营现金净流量/净利润 一般来说,当企业当期净利润大于0时,盈余现金保障倍数应当大于1.该指标越大,表明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净利润对现金的贡献越大。
 4、总资产报酬率
 总资产报酬率,是企业一定时期内获得的报酬总额与平均资产总额的比率了企业资产的综合利用效果。其计算公式为: 总资产报酬率=息税前利润总额/平均资产总额×100% 其中:息税前利润总额=利润总额+利息支出 一般情况下,总资产报酬率越高,表明企业的资产利用效益越好,整个企业盈利能力越强。
 5、净资产收益率
 净资产收益率,是企业一定时期净利润与平均净资产的比率,反映了企业自有资金的投资收益水平。其计算公式为: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资产×100% 其中:平均净资产=(所有者权益年初数+所有者权益年末数)/2 一般认为,净资产收益率越高,企业自有资本获取收益的能力越强,运营效益越好,对企业投资人、债权人利益的保证程度越高。
 6、资本收益率
 资本收益率,是企业一定时期净利润与平均资本(即资本性投入及其资本溢价)的比率,反映企业实际获得投资额的回报水平。其计算公式如下: 资本收益率=净利润/平均资本×100% 其中:平均资本=(实收资本年初数+资本公积+实收资本年末数+资本公积年末数)/2 上述资本公积仅指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

3. 经济和金融的本质区别

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金融已逐步由最初中介商品交换的辅助工具发展成为经济活动中一个相对独立因素.一方面,金融通过促进储蓄和投资增长、优化资源配置、便利交换等活动,推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金融风险的存在以及不合理的金融发展又令经济增长受阻.因此,合理发展金融不仅能促进经济发展、更能抑制其副作用.这对发展中国家尤为重要.

金融是货币与信用的融合,它是商品交换与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打破了直接的物物交换中买卖双方在时空上的限制.随后信用的发展又令货币与商品的交换在时空上的限制进一步放开,以至即使在交换双方商品所有权转移后市场仍继续存在,货币也逐渐作为一种可有偿转让的特殊商品成为市场交易对象之一.于是,从商品流通中独立出了一种特殊商品——资本,金融也开始具有真正意义.此后,金融工具逐步由单一的货币形式发展为货币、商业票据、股票债券等多种形式并存,出现了专门经营金融业务的金融机构以及从事金融活动的金融市场,金融开始由最初中介商品交换的辅助地位逐渐发展成为经济活动中一个相对独立的因素,通过其自身的货币发行、信用创造、资源配置等功能影响着社会再生产和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l 金融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当金融得到健康有效的发展时,它积极促进着经济发展.

1.1 货币的运用降低了交易成本、便利交换
斯密认为.劳动分工即专业化是提高生产力的首要因素.专业化程度越高,工人越可能发明更先进的机器或生产方法.而金融的作用在于货币的产生大大降低了物物交换中因需求和时间的双重巧合的困难而存在的用于评估商品品质、掌握商品信息的单位交易成本,便利了交换,从而实现市场范围扩大专业化程度提高。随着经济货币化程度的提高、单位交易成本和信息成本仍会下降.这一作用更为加强.

1.2 金融能促进储蓄和投资的增长,从而为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经济发展需要大量资金推进.而储蓄是提供资金的重要来源之一.特别是在经济从不发达走向发达的过程,储蓄率的高低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几乎所有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都伴随着储蓄率的上升,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日本.日本在50:7O年代的高速发展时期,储蓄率曾达到40%的水平.在促进储蓄率上升的因素中,金融是最重要的一个.金融的特点在于资金融通,而利息率使当前消费转化为未来消费、实物储蓄转化为货币储蓄揩蓄增值并转化为投资成为可能,这就决定了它有条件吸收社会中的闲散资金转化为储蓄,从而为生产提供资金采源.此外,金融的特点又使它成为动员储蓄和投资的最佳途径:一方面,把分散的储蓄者用于投资或存储的资金集中起来需要大量信息和投资渠道,发挥规模经济的优势,而流动性金融市场能增强金融工具的多样性和流动性、满足持有多样化证券组合的需要;另一方面,动员储蓄牵涉大量筹资企业与拥有剩余资金的诸多投资者,金融中介能以最低的交易成本和信息成本最大量地动员储蓄,有效避免信息不对称的弊端.

1.3 金融发展实现了资金的合理流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本效率
首先,金融能降低长期投资的流动性风险.高收益的投资项目需要长期的资金占用,为此储蓄者必须承担因资金长期被占用而产生的资金流动性风险,以致不愿长期投资.而资本市场交易、各种金融工具的创新金融中介的往来存款业务以及针对外部冲击对流动性投资和非流动性投资进行的动态均衡组合部位金融具有降低和分散流动性风险的能力,向力图回避流动性风险的储蓄者提供最大眼度的保险。这使更多资金会流向周期较长的项目。正是基于这一作用,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才能拥有充足的资本支持它最终完成.其次.金融的存在能大大节约信息成本.金融中介具有较个体储蓄投资者更强的获取和处理众多企业、管理者和经济环境方面信息的能力和专业评估技术.这使它为其成员提供投资信息服务的成本比个体储蓄投资者通过个人努力获取信息的成本要低得多.

再者,金融体系能降低监督成本,改进对资金使用者销监督.资金所有者在投资时需要核实项目质量和项目回报,这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提高投资成本.同时资金使用者夸大投资收益、掩盖经营问题的内在倾向又会使这种监督成本加大。为此.金融能借助其专业技能和中介地位来代理资金所有者对资金使用者的监督.提高监督的有效性.

此外,金融业为社会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并促进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这些都不同程度地为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

2 金融对经济发展的阻滞作用 
金融在经济运行中所处的重要地垃不仅体现在其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金融危机的爆发对整个经济体系正常运转的冲击也显示出它对经济的负面效应.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更使人们认识到金融的稳健发展对于全球经济与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性.

2.1 金融活动中的不确定性令金融风险客观存在
在经济生活中,只要存在不确定性,风险就存在.金融业是高负债经营的产业,自有资金所占比重小,资金来源主要依靠将其对零散储户的流动性负债转化为对借款人的非流动性债权来实现.但这有两个前提条件:一是储蓄者对金融机构有信心;二是金融机构对借款人的筛选和监督高效FB确.由于不能确定这两个条件能否满足,金融风险就客观存在:一方面,由于市场信息不对称性和市场经济主体对客观认识的有限性,即使银行经营稳健,储户能认识到全体不挤兑更利于集体利益,但在面临“囚徒困境”时仍可能为降低预期风险而参与挤兑;另一方面,由于市场经济主体存在机会主义倾向,金融机构管理者趋于采用高风险、高收益的投机策略,以致金融资产质量下降。同时贷款者也可能采用不正当手段,如欺骗、违背合约以及钻制度的空子来不合理占用资金.致使金融机构对借款人的监督有限.

2.2 金融对经济运行的广泛渗透性、扩散性使金融风险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首先,金融机构作为储蓄和投资的信用中介组织,它的经营失策必将连锁造成众多储蓄者和投资者蒙受损失.其次,银行创造存款货币扩张信用的功能也令金融风险具有数倍扩散的效应。再者,银行同业支付清算系统把所有银行联在一起,任一银行的支付困难都可能酿成全系统的流动性风险.最后,信息不对称会使某一金融机构的困难被误认为全金融业的危机,从而引发恐慌。金融的这些特殊性令其风险相对其它行业而言具有快速、面广的特点.使局部性金融困难能快速演变成全局性金融动荡甚至经济危机。

2.3 金融资产的高度流动性金融风险的隐蔽性以及金融危机的突发性令金融风险易于剧变成金融危机并严重危害经济

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国际金融市场的迅猛发展以及科技进步令各地区金融资源融合和互动的规模加大、速度加快,一国或一地区的金融风险能很快传染到别国或别的地区.与此同时,信用存在的有借有还、借新还旧、贷款还息等特点以及银行垄断或政府干预等外在因素又很容易将其掩盖,使其得不到及时解决并日益严重.待到这种金融风险渐进累积到一定程度才爆发时,就已演变成金融危机,并加剧对经济和社会的坏.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来势之猛,使马来西亚的人均国民财富水平倒退10年,使泰国的国民财富损失近一半。这场危机还使1998年全球经济增长率降低1个百分点,意味着比前一年下降1/3.而危机的成因就在于长期累积的金融风险的最终爆发.

因此,金融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双重的.它既能极大支持经济发展,又使客观存在的金融风险演变成金融危机破坏经济发展的可能性和严重性加大.合理地发展金融能促进经济发展,更利于化解金融风险,预防和抑制其对经济发展的阻滞作用.特别是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要赶超发达国家,充分正确地用好“金融”这一杠杆、稳健发展金融尤为重要.

经济和金融的本质区别

4. 求企业战略管理小论文一篇

经济管理毕业论文:
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目标与发展方向选择
摘要:针对中小企业在各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我国中小企业的现状,指出对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战略和发展方向进行研究的必要性。在研究战略目标定位时,从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运行结果、噩社会效益三个方面出发,提出了在这三个方面所要达到的战略目标以噩要实现访目标所要迭到的十太要求。在确定中小企业发展方向时,鲒告中国国情、中小企业的特点噩加八WTO给我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要坚持发展特色型中小企业、配套型中小企业噩科技型中小盘业等7个发展方向。
关键词: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发展战略;中小企业发展方向
世界经济发展实践表明:中小企业以其经营方式灵活、组织成本低廉、转移进退便捷等优势更能适应当今瞬息万变的市场和消费者追求个性化、潮流化的要求,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在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中,中小企业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别很大的国家,中小企业的发展更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约1ooo万户,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和一些高新技术出口产品大多是中小企业生产的,中小企业产品出口额占全国出口总额的6o% ;中小企业提供了大约75%的城镇就业机会,我国从农村转移出来的劳动力绝大部分被中小企业所吸纳 中小企业每年为国家缴纳的工商税收占总额的50%左右。在2o世纪90年代以来的经济快速增长中,工业新增产值的76.7%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但是应该看到,我国中小企业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发展面临着空前的困难,其思想观念、技术装备、经营管理组织结构等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为了使我国中小企业能够适应经济发展和市场竞争的需要,充分发挥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有必要首先明确中小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方向。
一、战略目标
中小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就是对中小企业的战略定位,这种定位既要成为我国中小企业的追求目标,起到引导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作用,又要使其在运行过程中通过努力实现并能推动中小企业的逐步发展,是运行过程中的动态目标 。就其目标而言.既要与我国国情相符台,又要与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相统一;就其动态来看,还要与加入WTO后的世界经济形势相统一。通过研究我们认为中小企业的发展主要应实现以下三个方面的战略目标:运动状态支持目标、中小企业运行结果目标、社会效益目标。
(一)运动状态支持目标
这主要是从外部环境来讨论中小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企业的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必须在一个有利于其发展的大环境系统中才能成长壮大。特别是中小企业,由于它们是一个弱势群体,更需要系统环境目标的实现才能达到自身运行的结果目标和社会效益目标。因此,运行状态支持目标就自然构成战略目标中最重要的目标之一。而具体要达到以下几个目标。
1.政府扶持到位政府的政策扶持是一个关系到中小企业发展方向和系统目标能否实现的首要问题。由于中小企业资金缺乏、人才短缺、技术落后,很难与大企业相互抗衡,也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无法获得发展所必要的资金、人才和技术,这就要求政府对其进行必要的扶持,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政府扶持政策到位目标体现在政府观念的到位、政府身份的到位、政府扶持政策的到位。(1)政府观念的到位是指政府应改变自己的观念,认识到大中小企业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平等的一员,都能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各自的贡献.并且大中小企业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种规模结构的形成过程是既定约束条件下资源的配置过程,它们相互依存、互相协作、互为补充、共同发展,都应给予同等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而不能只重视大企业,忽视甚至歧视中小企业。(2)政府身份的到位是指政府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以恰当的角色出现在中小企业面前,不能超越其职权干预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政府的行为应该是:代表和维护中小企业的利益;负责对中小企业的宏观指导、发展规划和发展产业指导;负责贯彻落实及督促和检查中央有关中小企业发展的文件的执行;推动服务体系建设,为中小企业创造良好的生存空间和发展环境等。(3)政府扶持政策的到位是指政府制订的政策有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政府运用政策的行为是间接管理而不是直接管理,是引导而不是行政干预。
2.社会服务到住由于中小企业的自我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差,一般很难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满足资金、技术和人才的需要以及实现信息、培训、市场、法律等方面的自我服务,故政府、社会中介机构都要采取措施,以便中小企业能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获得所必需的各种资源和信息。(1)以行政区划为载体形成为中小企业服务的行政机构1)参与、帮助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政策性中介机构。政策性中介机构是指那些由政府出资设立的实施特定政策意图、不以盈利为目的的中介机构,可设立提供长期贷款的融资机构、出口担保机构和免费为创业者提供注册、信息服务的商会及社区机构 。2)根据市场需要由政府协助成立以盈利为目的的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投资、咨询、信息、培训等机构 。(2)以社区为依托,以民间投资为主体(政府适当资助),建立中小企业综合服务组织,形成全国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融通、技术创新、培训辅导、信息网络、市场拓展、合作服务。3.融资服务中介人到位中小企业发展中最大的难题是自有资金不足,而光靠自己的信誉和财产抵押难以筹集到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这就需要有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介人来协调银行和中小企业之间的关系,鼓励银行更好地为中小企业服务。中介人可以是中小企业工会组织的代表团和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公司。通过他们的努力工作,使中小企业与银行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帮助中小企业打通筹集资金的渠道,增加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投入。
(二) 运行结果目标
这是从中小企业内部机制来讨论其战略定位。运动状态支持目标只是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建立了有利的外部经济条件和环境,要从根本上促进中小企业获得长远的发展,中小企业自身还必须建立起良好的内部机制,具体要实现以下目标。
1.增加数量中小企业的发展首先在数量上要得到较快的增加。为了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在我国工业化进程中的作用,在今后10年内应以每年15% ~2o% 的数量递增为益。
2 提高素质中小企业从业人员素质偏低是一个普遍问题,既不利于原有企业的发展,也不利于新企业的创立。政府应果断采取措施,创造条件,帮助它们提高自身的素质,迅速改变现有这一状况
3.结构合理我国中小企业在运行体系中结构矛盾突出,行业结构、产品结构、区域结构都不合理,这是使我国中小企业面临困境的重要因素,必须迅速突破。我们必须分析结构不合理的原因,寻找矛盾的焦点,采取有力措施争取在2年时间内使三大结构矛盾得以解决,使我国中小企业的运行结构趋于合理。
4.理顺体制我国中小企业的体制矛盾主要是政企不分、政资不分。目前要解决的还是要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集体企业的体制矛盾是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产权不明晰、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缺乏,使中小企业运行的效率低下,难以真正发展壮大,所以,政府应该采取不同的措施,帮助中小企业理顺体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三) 运行的社会效益目标
这是从中小企业产生的社会效益对中小企业的战略定位。作为市场竞争主体的中小企业必然会以利润最大化为其目标,但企业的盈利目标与社会效益目标是密不可分的。每个企业都追求利润最大化并不能实现社会财富的最大化,社会财富的损失反过来又会阻碍中小企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应以中小企业在运行中所产生的整体社会效益作为中小企业是否得到发展的标准。我国中小企业运行的3个社会效益目标是:增多财富、增加就业、城市化程度提高。首先,中小企业的成长,有利于促进就业,增加职工收入,这样可以避免社会资本过于集中,促进社会财富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均衡分配,达到共同致富的目标。其次,随着社会财富的增多,人们会投入更多的资金用于投资创办中小企业,使中小企业不断强大,扶而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最后,中小企业的壮大,就业人口的增加和人们财富的增加为城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又推动中小企业的发展,二者互为条件,互相促进。
二、 战略方向
作为中小企业发展的战略体系,缺少对战略方向的阐述显然是不完整的。本文中小企业的战略方向是在充分考虑中国国情、中小企业的特点及加入WTO给我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的基础上,为实现上述战略目标而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提出的几个具体发展方向。
(一) 发展地域特色型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El趋激烈的今天,只有具备特色的企业才会有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因此,培育和发展地域特色型企业是我国中小企业的主要方向。各地应按照市场、资源、劳动力优势,大力发展具有优势和特色的产业群体型企业,通过地域特色形成的产业能带动该地域形成产业群,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二) 发展配套型中小企业配套型中小企业是指那些为国内支柱型大企业和国外大企业生产配套零部件的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为大企业生产配套零部件,可以更好的促进专业分工和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避免了“大而全”“小而全”和重复建设。
(三) 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以各国的经验来看,科技型企业是中小企业发展较为成功的企业,它在推动一国或地区经济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5. 全面预算的编制与组织结构体系之间有何关系

一、预算管理是企业对未来整体经营规划的总体安排,是一项重要的管理工具,能帮助管理者进行计划、协调、控制和业绩评价。推行全面预算管理是发达国家成功企业多年积累的经验之一,对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增强竞争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应注意的问题谈点看法。
(1)预算编制宜采用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的参与性编制方法。
整个过程为:先由高层管理者提出企业总目标和部门分目标;各基层单位根据一级管理一级的原则据以制定本单位的预算方案,呈报分部门;分部门再根据各下属单位的预算方案,制定本部门的预算草案,呈报预算委员会;最后,预算委员会审查各分部预算草案,进行沟通和综合平衡,拟订整个组织的预算方案;预算方案再反馈回各部门征求意见。经过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多次反复,形成最终预算,经企业最高决策层审批后,成为正式预算,逐级下达各部门执行。
(2)预算内容要以营业收入、成本费用、现金流量为重点。
  会议
营业收入预算是全面预算管理的中枢环节,它上承市场调查与预测,下启企业在整个预算期的经营活动计划。营业收入预算是否得当,关系到整个预算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成本费用预算是预算支出的重点,在收入一定的情况下,成本费用是决定企业经济效益高低的关键因素;制造成本和期间费用的控制也是企业管理的基本功,可以反映出企业管理的水平。现金流量预算则是企业在预算期内全部经营活动和谐运行的保证,否则整个预算管理将是无米之炊。在企业预算管理中,特别是对资本性支出项目的预算管理,要坚决贯彻“量入为出,量力而行”的原则。这里的“入”一方面要从过去自有资金的狭义范围拓宽到举债经营,同时又要考虑企业的偿债能力,杜绝没有资金来源或负债风险过大的资本预算。
(3)预算管理工作要建立单位、部门行政主要负责人责任制。
开展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强化经营管理,增强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长期任务。因此,要把全面预算管理作为加强内部基础管理的首要工作内容,成立预算管理组织机构,并确定预算管理的第一责任人为各单位、部门的行政主要负责人,切实加强领导,明确责任,落实措施。

全面预算的编制与组织结构体系之间有何关系

6. 企业并购的风险都有哪些

企业并购存在一定的风险,简单从三个方面给大家介绍一下并购过程存在的风险点:第一、信息不对称引发的法律风险,指交易双方在并购前隐瞒一些不利因素,待并购完成后给对方或目标公司造成不利后果。现实中比较多的是被收购一方隐瞒一些影响交易谈判和价格的不利信息,比如对外担保、对外债务、应收账款实际无法收回等,等完成并购后,给目标公司埋下巨大潜伏债务,使得并购公司代价惨重。第二、违反法律规定的法律风险,这突出的表现在信息披露、强制收购、程序合法、一致行动等方面导致收购失败。第三,公司并购可能产生的纠纷主要有:产权不明、主体不具备资格导致的纠纷;行政干预纠纷;利用并购进行欺诈的纠纷;员工安置纠纷等。

7. 储蓄怎样促进经济发展?

摘要:金融已y逐步由最初中4介5商品交换的辅助工u具发展成为8经济活动中7一z个y相对独立因素。一b方0面,金融通过促进储蓄和投资增长4、优化5资源配置、便利交换等活动,推动经济增长2;另一g方4面,金融风2险的存在以2及m不m合理的金融发展又q令经济增长3受阻。因此,合理发展金融不g仅8能促进经济发展、更能抑制其副作用。这对发展中8国家尤j为1重要。 关键词:金融;经济发展;促进;阻滞 金融是货币3与z信用的融合,它是商品交换与y市场经济发展到一u定阶段的产物。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1,以0货币6为4媒介7的商品交换打破了b直接的物物交换中3买卖双7方7在时空上z的限制。随后信用的发展又o令货币4与t商品的交换在时空上u的限制进一f步放开m,以7至即使在交换双0方3商品所有权转移后市场仍4继续存在,货币3也o逐渐作为4一w种可有偿转让的特殊商品成为5市场交易对象之a一u。于y是,从6商品流通中0独立出了p一z种特殊商品——资本,金融也s开k始具有真正意义s。此后,金融工h具逐步由单一q的货币0形式发展为6货币5、商业票据、股票债券等多种形式并存,出现了z专z门o经营金融业务的金融机构以3及r从5事金融活动的金融市场,金融开o始由最初中6介4商品交换的辅助地位逐渐发展成为6经济活动中2一d个a相对独立的因素,通过其自身的货币1发行、信用创造、资源配置等功能影响着社会再生产和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l 金融对经济增长1的促进作用 当金融得到健康有效的发展时,它积极促进着经济发展。 5。1 货币0的运用降低了h交易成本、便利交换斯密认7为4。劳动分1工t即专r业化5是提高生产力x的首要因素。专j业化7程度越高,工p人h越可能发明更先进的机器或生产方3法。而金融的作用在于n货币7的产生大o大t降低了s物物交换中7因需求和时间的双5重巧合的困难而存在的用于d评估商品品质、掌握商品信息的单位交易成本,便利了d交换,从1而实现市场范围扩大o专y业化6程度提高。随着经济货币6化4程度的提高、单位交易成本和信息成本仍1会下k降。这一i作用更为1加强。 0。2 金融能促进储蓄和投资的增长7,从8而为6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l持经济发展需要大t量资金推进。而储蓄是提供资金的重要来源之k一c。特别是在经济从1不c发达走向发达的过程,储蓄率的高低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几u乎所有国家在发展过程中6都伴随着储蓄率的上o升2,其中8最有代表性的是日5本。日1本在80:4O年代的高速发展时期,储蓄率曾达到60%的水3平。在促进储蓄率上p升4的因素中3,金融是最重要的一e个l。金融的特点在于n资金融通,而利息率使当前消费转化1为6未来消费、实物储蓄转化2为3货币1储蓄揩蓄增值并转化4为2投资成为7可能,这就决定了c它有条件吸收社会中1的闲散资金转化0为3储蓄,从6而为6生产提供资金采源。此外,金融的特点又t使它成为3动员储蓄和投资的最佳途径:一d方0面,把分7散的储蓄者用于a投资或存储的资金集中8起来需要大u量信息和投资渠道,发挥规模经济的优势,而流动性金融市场能增强金融工v具的多样性和流动性、满足持有多样化7证券组合的需要;另一i方4面,动员储蓄牵涉大x量筹资企业与y拥有剩余资金的诸多投资者,金融中8介6能以0最低的交易成本和信息成本最大d量地动员储蓄,有效避免信息不y对称的弊端。 1。8 金融发展实现了i资金的合理流动,优化6资源配置,提高资本效率首先,金融能降低长0期投资的流动性风5险。高收益的投资项目需要长3期的资金占用,为2此储蓄者必须承担因资金长1期被占用而产生的资金流动性风7险,以1致不j愿长3期投资。而资本市场交易、各种金融工r具的创新金融中0介6的往来存款业务以2及b针对外部冲击对流动性投资和非流动性投资进行的动态均衡组合部位金融具有降低和分2散流动性风7险的能力l,向力x图回避流动性风6险的储蓄者提供最大n眼度的保险。这使更多资金会流向周期较长7的项目。正是基于z这一o作用,53世纪英国工t业革命才f能拥有充足的资本支n持它最终完成。其次。金融的存在能大n大n节约信息成本。金融中5介8具有较个y体储蓄投资者更强的获取和处理众多企业、管理者和经济环境方7面信息的能力o和专p业评估技术。这使它为1其成员提供投资信息服务的成本比2个p体储蓄投资者通过个j人b努力y获取信息的成本要低得多。再者,金融体系能降低监督成本,改进对资金使用者销监督。资金所有者在投资时需要核实项目质量和项目回报,这需要支x付一z定的费用,提高投资成本。同时资金使用者夸大g投资收益、掩盖经营问题的内1在倾向又l会使这种监督成本加大j。为6此。金融能借助其专z业技能和中3介1地位来代理资金所有者对资金使用者的监督。提高监督的有效性。 此外,金融业为0社会提供大c量就业机会、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b的转化5,并促进经济全球一w体化1的发展。这些都不d同程度地为0经济发展作出了k贡献。 2 金融对经济发展的阻滞作用金融在经济运行中6所处的重要地垃不t仅3体现在其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金融危机的爆发对整个a经济体系正常运转的冲击也n显示0出它对经济的负面效应。7258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更使人w们认0识到金融的稳健发展对于b全球经济与b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性。 2。0 金融活动中0的不m确定性令金融风5险客观存在在经济生活中2,只要存在不l确定性,风8险就存在。金融业是高负债经营的产业,自有资金所占比3重小y,资金来源主要依靠将其对零散储户4的流动性负债转化8为7对借款人k的非流动性债权来实现。但这有两个s前提条件:一u是储蓄者对金融机构有信心0;二x是金融机构对借款人v的筛选和监督高效FB确。由于h不u能确定这两个a条件能否满足,金融风4险就客观存在:一r方8面,由于c市场信息不v对称性和市场经济主体对客观认4识的有限性,即使银行经营稳健,储户1能认3识到全体不z挤兑更利于s集体利益,但在面临“囚徒困境”时仍4可能为2降低预期风0险而参与w挤兑;另一b方2面,由于x市场经济主体存在机会主义b倾向,金融机构管理者趋于z采用高风8险、高收益的投机策略,以3致金融资产质量下k降。同时贷款者也a可能采用不a正当手1段,如欺骗、违背合约以0及e钻制度的空子m来不f合理占用资金。致使金融机构对借款人a的监督有限。 2。2 金融对经济运行的广a泛渗透性、扩散性使金融风5险具有很强的传染性首先,金融机构作为6储蓄和投资的信用中5介4组织,它的经营失策必将连锁造成众多储蓄者和投资者蒙受损失。其次,银行创造存款货币0扩张信用的功能也m令金融风1险具有数倍扩散的效应。再者,银行同业支w付清算系统把所有银行联在一c起,任一z银行的支r付困难都可能酿成全系统的流动性风7险。最后,信息不v对称会使某一o金融机构的困难被误认4为5全金融业的危机,从3而引8发恐慌。金融的这些特殊性令其风2险相对其它行业而言具有快速、面广l的特点。使局部性金融困难能快速演变成全局性金融动荡甚至经济危机。 2。8 金融资产的高度流动性金融风6险的隐蔽性以2及c金融危机的突发性令金融风4险易于s剧变成金融危机并严重危害经济 全球经济金融一k体化8、国际金融市场的迅猛发展以8及k科技进步令各地区x金融资源融合和互5动的规模加大t、速度加快,一f国或一s地区w的金融风4险能很快传染到别国或别的地区u。与g此同时,信用存在的有借有还、借新还旧、贷款还息等特点以2及g银行垄断或政府干f预等外在因素又t很容易将其掩盖,使其得不v到及q时解决并日7益严重。待到这种金融风7险渐进累积到一k定程度才v爆发时,就已w演变成金融危机,并加剧对经济和社会的坏。4285年亚洲金融危机来势之t猛,使马l来西亚的人n均国民财富水6平倒退30年,使泰国的国民财富损失近一d半。这场危机还使6751年全球经济增长0率降低7个m百分1点,意味着比4前一l年下u降5。5。而危机的成因就在于n长5期累积的金融风5险的最终爆发。 因此,金融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双6重的。它既能极大x支a持经济发展,又g使客观存在的金融风6险演变成金融危机破坏经济发展的可能性和严重性加大g。合理地发展金融能促进经济发展,更利于c化7解金融风0险,预防和抑制其对经济发展的阻滞作用。特别是对于r发展中2国家来说,要赶超发达国家,充分0正确地用好“金融”这一n杠杆、稳健发展金融尤d为5重要。
l堙zзЗgㄝfv█kぇΗqgㄝui

储蓄怎样促进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