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公司满足上市的条件吗?为什么不上市?

2024-05-05 18:25

1. 小米公司满足上市的条件吗?为什么不上市?

提起“小米上市”,好像有很多话要说,但又不知该从何说起。毕竟估值都450亿美元了,毕竟MIUI用户都突破1亿了,好像不上市都对不起各位看官似的。
2014年雷军在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分论坛上信誓旦旦地表示“小米在未来五年内没有上市计划”,而在去年年底进行的第五轮融资中,小米凭借450亿美元的估值融得11亿美元,这一估值已经达到世界顶尖科技公司的级别,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此时应是进行IPO的黄金期,但小米的相关负责人却再次出面辟谣称“我们压根儿就没打算上市”,这句话让“小米上市”的前景变得愈发扑朔迷离。

《福布斯》网站曾在去年的一篇报道中称小米为“全球最富的私人科技公司”,这一称呼的依据也是其超过400亿美元的估值,而在今年1月发送给小米员工的新年邮件中,雷军表示“2014年,小米一共售出6112万台手机,增长227%;含税收入743亿元,增长135%”,更是骄傲地宣称小米已经成为“国内智能手机行业市场份额领先的公司”。
雷军的硬气源自小米在2014年的高速增长,但是深谙资本之道的他肯定不会满足于“全球最富的私人科技公司”。尽管雷军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小米并不缺钱”,但如果想在2015年继续保持火箭式增长,除了需要加强在智能手机领域的优势和积极布局智能生态之外,小米还需要在海外市场上有所作为,而想要完成这几件大事,仅仅依靠现金流和融资明显是不够的,所以IPO应该是解决这些问题的终极之道。那么,左右逢源的雷布斯为何迟迟没有走这步棋呢?
1、“互联网公司”的定位
国外科技媒体在报道小米时经常会为其加上“中国版苹果”的定语,对此雷军回应称小米的营收主要来自围绕手机生态系统打造的互联网平台,“手机硬件不挣钱,依靠后期互联网业务和增值服务挣钱”,不管雷总当年的这番话是否适用于如今的小米,但至少明确了小米的定位确实是一家互联网公司。
那么,实际情况又是如何呢?美国《华尔街日报》在去年披露的一份机密文件显示,2013年小米高达94%的营收源自手机销售,而服务类产品的占比只有区区1%。虽然我们还无从得知2014年的具体数据,但手机硬件无疑仍是小米的核心业务,众所周知,小米的目标从来都不是成为中国的诺基亚或摩托罗拉,而是成为“带有谷歌元素的亚马逊”,而目前过于依赖手机的营收结构与这一定位显然是格格不入的。既然如此,如今的小米可能只是迈出了漫漫长征的第一步,现在进行IPO明显为时尚早。
2、小米生态尚未形成
2014年,在雷军的运筹帷幄下,小米已经将触角伸向了多个领域,包括地图、影视、智能家居、互联网金融、移动安全、新媒体、电商、手游等,有着天使投资人背景的雷军到处跑马圈地,更是雄心勃勃地表示计划在未来的五年时间中投资100家公司来复制小米模式,一副打造小米帝国的架势。
小米在智能生态圈的布局相当积极的,从路由器到电视、从入股美的到推出智能模块,小米的每一步都走得非常扎实,目的也非常明确。在小米Note的发布会上,雷军更是一再强调“以手机为中心,连接所有智能设备”的目标,并且将智能模块和小米智能家庭应用放在了至关重要的位置上。然而,圈内的明眼人应该都能看得出来,小米距离真正的“生态系统”还有很长的距离,因为除了手机周边厂商和黄牛之外,如今还没有太多能从小米生态中获得巨大收益的参与者(如阿里生态中的淘宝大卖家),所以小米目前最多算是搭建了一个庞大的网络,而没有形成真正的生态。那么,整体布局的尚未完成就意味着公司估值还有较大提升的空间,精明的雷军除非遇到紧急情况,否则应该不会冒进启动IPO。
3、无处不在的专利风险
雷军曾指出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增长在2015年可能会出现放缓的趋势,而小米将会把今年的重点放在产品创新和拓展海外市场方面。产品创新姑且不说,单单是国际化这一条路小米就走得格外坎坷,在国内受到高通专利庇护的小米在走出国门之后马上就被专利巨头爱立信给盯上了。
去年年中,小米表示将在印度建立自己的门户网站开展手机业务。12月,爱立信拉开了与小米的专利大战,首先通过控告小米侵权让德里高级法院下令在当地禁售小米手机,随后经过双方协商,搭载高通芯片的红米1S得以在印度继续销售(每台设备需向印度法院预缴100卢比的押金),但使用联发科芯片的红米Note则遭到全面禁售。爱立信与小米的专利诉讼案将会在今年2月再度开庭,如果小米最终难敌来势汹汹的爱立信,那么未来势必将会遭到更多专利商的围攻。
此外,小米的战略合作伙伴高通已经同意向中国发改委支付60.88亿元的天价罚款来了结为期14个月的反垄断调查,同时调整其在中国的“专利强制交叉授权”策略,这也就意味着小米如果想要继续保留高通这一专利保护伞,就可能需要再额外支出一笔专利费用,这对于依靠“高性价比”来打天下的小米来说无疑会是个不小的负担,试想如果小米因为专利的原因而丧失价格优势,其硬件收入为主的商业模式也将受到严重威胁,而450亿美元的估值和后续融资或也将会受到影响。所以在其没有解决好专利问题之前,应该是不会冒险进行IPO的。
4、对竞争对手的忌惮
一家企业选择上市就意味着其要转变成为公共企业,那么就需要向公众披露大量的财务数据和内部运营信息,这对于对自身业绩数据一直讳莫如深的小米而言将会是件相当艰巨的任务。小米自2011年成立至今,很少在公开场合披露财务和运营数据,近期可查的也只有去年年底小米入股美的时所公布的2013年部分财务数据以及雷军在新年邮件中提到的2014年整体销量和营收,这些数据只能反映小米的整体运营情况,而不能看出各个产品及服务的分类营收,所以自然无法推测小米的战略布局和投资收益。
笔者认为小米之所以会小心翼翼地“保护”这些数据,主要原因就是对竞争对手的忌惮。深谙互联网营销之道的雷军虽然善于凭借话题和事件进行炒作,但在这个过程中也树敌颇多,包括魅族、华为和乐视在内的多家厂商都与小米有过擦枪走火的时候,国内的大部分手机厂商基本上都紧紧盯着小米的一举一动,就连雷军也慨叹竞争对手对小米的研究已经达到“像素级别”,所以如果小米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当下选择上市的话,就等于亮出了自己的底牌,这应该算是兵家大忌,雷军自然不会犯下如此低级的错误。

小米公司满足上市的条件吗?为什么不上市?

2. 为什么小米难以在A股上市?

备受关注的小米IPO再起传闻。3月1日投资界报道称,小米IPO最终可能会敲定A+H股双行。经《财经》调查发现,小米登陆A股的可能性不大。而如果小米最终选择以离岸公司作为上市主体,高通、印度塔塔集团等海外机构都将是受益者。
对于小米将在A股和港股同时上市的传闻,小米方面表示不予置评。

与BAT一样,小米是一家VIE架构的公司,由离岸控股公司、香港公司和国内实体组成。所谓VIE,是指可变利益实体(Variable Interest Entities),中国公司如果想要在海外上市并符合监管规定,必须采用VIE结构。该结构由国内实体及海外离岸公司构成,海外投资者可以通过买进离岸控股公司的股份实现控制。
外界普遍认为雷军持股77.8%的小米科技为国内实体公司,小米科技其余三位持股人也都来自创始团队,其中黎万强持10.12%,洪锋持10.07%,刘德持2.01%。
除以上个人股东外,小米还有机构股东,所有股东的股权架构体现在离岸控股公司Xiaomi Corp.,而不是小米科技。
《财经》从小米股东处的一份内部资料中获悉,小米的离岸公司Xiaomi Corp.在开曼群岛注册,通过VIE架构最终控制小米科技有限公司。

同时,离岸公司持有小米香港(XiaomiH.K.Limited)100%的股权,后者通过若干家子公司协议控制小米境内实体公司。
小米香港公司的作用更像一个金融平台,海外机构投资方都通过其搭建的VIE架构进行投资。截止目前,小米已经历5轮融资:
A轮获4100万美元融资,投资方为IDG、顺为、晨兴等;
B轮获来自IDG、高通、淡马锡、启明的9000万美元融资;
C轮吸引到俄罗斯基金DST/Yuri Milner(中国)及淡马锡2.16亿美元的投资;
D轮获俄罗斯基金DST/Yuri Milner(中国)投资,金额未透露;
E轮获11亿美元投资,投资方包括新加坡政府投资、厚朴、云锋等。

一位研究VIE的专家对《财经》表示,小米的融资路径是,创始团队通过BVI公司控制离岸公司的股份,然后稀释这些股份出让给投资人,拿到美元,再通过香港公司把美元转到国内实体。
上述专家认为,如果小米要在A股上市,就要把这些联系全部切掉,要么回购这些海外投资者的股份,要么用代持的方式,代价将会很大。
另一位A股分析师对《财经》表示,除非像360一样借壳上市,否则按目前A股的上市要求,至少还要排队两年,按照此前传闻,最有可能的依然是在香港上市。

3. 小米为什么不在A股上市?

5月3日,香港交易所网站披露小米的A1申请表,证实了外界之前对小米将在香港IPO的猜测。
根据港交所上市流程,递交A1表后,交易所会提出几轮问题要求保荐人和小米公司进行答复,并更新招股书。对反馈问题的答复令港交所满意后,即为公司安排聆讯。通过聆讯后,公司就可以进行后面的路演推介和发行活动。由此推断,小米上市时间预计是在7月份。
国内的独角兽公司选择在海外、境外上市,也不是新鲜事。网上有一种说法,“最好的中国企业都成了美国上市公司”。阿里在美国纽交所上市,百度、京东、优酷等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于是有了这么一个奇怪的现象:这些最有发展前景的企业在中国创造利润,却对美国投资者负责,中国市场的发展红利最后变成了美国股民的投资分红。
所以,当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表示,小米可能会在港交所IPO;以及国内监管层动作频频、A股市场积极向新经济公司伸出橄榄枝,使得小米的IPO之路扑朔迷离,备受关注与期待。
如今确定在港交所IPO,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
(一)港交所24年最大改革
4月24日,港交所发布酝酿已久的IPO新规,允许同股不同权公司和尚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赴港上市,该政策于4月30日起生效。
所谓同股不同权,是指同样的股票份额拥有不一样的表决权,在国外资本市场也叫二元制、双重股权结构以及AB股结构。近年来到美国上市的国内互联网公司,大多采用该股权结构,最典型的就是京东,强哥以较低的股权比例,却掌握了较高的控制权比例。
怎么实现呢?就是把公司的股份分为两个类别,一类叫A类股,一类叫B类股,两个类别在股东权利、义务方面的要求各不相同,单从控制权角度举例,A类股每100股享有一票表决权,B类股每1股享有十票表决权,结果如何呢?1000股A类股的表决权,等于1股B类股的表决权,相当于“以一敌千”。
强东哥就是靠着手里的B类股,牢牢掌握了京东的控制权。当然,A类股虽在投票权上吃亏,但其利润分配、优先受偿方面会获得补偿,这其实就是投资人与创始人博弈的一个结果。
小米可能成为港交所“同股不同权”的第一股。
【关于港交所上市新规,小编会单独写一篇研究,此处不赘言。】
(二)A股市场尚在“猥琐发育”
今年3月30日,由证监会制订的《关于开展创新企业境内发行股票或存托凭证试点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在取得国务院的同意并转发后正式发布实施。“若干意见”为一些符合试点条件的企业A股上市或回归A股市场打开了方便之门。
为了支持符合条件的“试点企业”A股上市,证监会将对上市制度进行修改,允许符合试点条件的企业不受企业盈利指标的限制,即符合条件的“试点企业”业绩亏损也可IPO上市。
以小米的盈利能力,不需要被“照顾”也能满足IPO盈利要求;之所以先行选择赴港,而不是A股上市,或H+A同时上市,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若干意见”并没有解决小米A股IPO的问题。
虽然“若干意见”在境外注册、AB股、企业盈利问题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但这种突破仅限于注册地在境外的公司,但小米的注册地是在国内,显然只能执行国内的法律法规。而目前国内的法律还不能接纳“同股不同权”公司上市。
由于受到“同股不同权”的制约,小米不宜直接进行A股IPO,但按“若干意见”的规定,小米可以选择发行CDR(存托凭证)的方式回归到A股市场。毕竟作为小米来说,一经上市,其股票市值达到2000亿元应不存在问题,完全可以满足发行CDR的条件要求。
小米港交所上市,倒是为小米发行CDR回归A股市场铺平了道路。
注:
A1申请表:是在港交所上市的申请文件的统称,提交A1表是公司在香港上市的关键一步。A1申请文件准备的质量和A1申请所附的招股书撰写的质量对审核过程有很大的影响。
聆讯:上市委员会进行聆讯,相当于在境内上市的“上会”,通过聆讯即意味着“过会”;如被拒绝,可向上市(复核)委员会提出上诉。
红筹企业:是指注册地在境外、主要经营活动在境内的企业。
点此免费领取干货学习资料

小米为什么不在A股上市?

4. 为什么小米不在a股上市

一个公司要上市的原因一方面是融资,另一方面是老股东包括一些投资人要退出。
投资人要套现离场才会推动公司上市。
小米是VIE架构(可变利益实体,在国内被称为“协议控制”,是指境外注册的上市实体与境内的业务运营实体相分离,境外的上市实体通过协议的方式控制境内的业务实体),所以融资主体在海外,常见的安排就是在开曼设立融资的公司。接受投资的主体和发行股票的主体都是开曼公司,只能在海外上市了。
如果在中国上市也不是不可以,就是看有没有制度支撑,主要是看所谓的中国存托凭证制度是不是完全落实了。最后的一种方法就是直接拆VIE, 在国内上,但是小米又要同股不同权,所以基本上不可能在国内上市。

5. 小米为什么不a股上市

其一,赴香港上市,这是小米IPO计划中的一件事。因为去年12月中旬香港交易所就透露了香港股市将实施“同股不同权”制度的消息。
其二,小米IPO之所以先行选择赴港,而不是A股上市,或H+A同时上市,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若干意见”并没有解决小米A股IPO的问题。而目前国内的法律还不能接纳“同股不同权”公司上市,因此,国内“同股不同权”公司还是不能IPO上市的。
其三,小米选择港股IPO并不妨碍小米回归A股市场。

小米为什么不a股上市

6. 小米在哪里上市

一、小米状况北京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小米),成立于2010年4月,是一家专注于高端智能手机、互联网电视以及智能家居生态链建设的创新型科技企业。“为发烧而生”是小米的产品概念。小米公司首创了用互联网模式开发手机操作系统、发烧友参与开发改进的模式。小米公司由著名天使投资人雷军带领创建。小米公司共计七名创始人,分别为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联合创始人兼总裁林斌,联合创始人及副总裁黎万强、周光平、黄江吉、刘德、洪锋。2011年,发布第一款产品“小米手机”。2014年12月,小米12.7亿元入股美的集团。2016年6月,宣布联合新希望集团等企业申办的民营银行“四川希望银行”正式获得银监会批复筹建;9月1日,小米联合中国银联正式发布小米支付(Mi Pay)。2017年1月5日,美国CES展会上发布系列新品,包括Mix手机白色版及小米电视4新品。2017年5月,与长江基金达成120亿基金合作。2017年12月25日,发布小米电视4C 55英寸体育版。其他核心产品有:基于Android深度开发的第三方操作系统MIUI,智能手机即时通讯工具米聊,小米电视,和小米盒子,小米手机、MIUI、米聊是小米公司旗下三大核心业务。二、小米上市基本情况2018年5月3日,小米集团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小米与长和在香港宣布合组全球策略联盟,在17,700家门店销售小米设备。6月19日,小米宣布推迟原定于7月16日的CDR发行。7月9日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交易。股票代码:HK:01810公司性质:电器,数码产品及软件公司创始人:雷军上市地点:香港交易所发行价:16.6港元筹资额:239.75亿港元发行量:10.35亿股承销商:基石投资者、瑞士信贷、花旗集团以及华兴资本。

7. 小米手机现在上市了么?

还没有上市,要明年上市了吧,现在的是预定的人先发货的


小米手机的缺点如下

1.没有前置摄像头。
  虽然M1支持WCDMA制式的3G网,虽然它采用Android 2.3.5操作系统和MIUI的双系统,但没有前置摄像头,不支持视频通话,是小米手机的最大缺点,这小米多少有点跟不上潮流。其主要原因估计也不是为了省钱是为了下一代的产品,毕竟小米才一代,就把所有的技术都用上了这样对以后的发展不是怎么的好

  2.外观同质化,有些山寨。
  小米手机无法摆脱国产手机外观同质化严重的缺点,山寨机的味道依然在它身上若隐若现。如果不仔细看,M1会被误认为是三星i9000。此外,搭载的MIUI系统界面也有点模仿苹果的味道。所以你在公交车上,如果普通人的话就会误以为是山寨机,体现不出他的价值

  3.售后服务如何保证?
  为了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小米手机采取网络销售模式,用户只能在网上购买,这样做虽然减少了中间的流通环节,但售后怎样保障,是否有完善的维修服务体系,这都是我们需要注意的地方。虽然是凡客的输送和保证上门取货,返厂维修的,但是这样一来一往少说一个礼拜了吧,这样的话一个礼拜之内我用什么的 啊,手机对现在的我们来说太重要拉

  4.屏幕一般。
  小米手机采用了夏普的屏幕,在有光的条件比平常的手机显示效果好,但TFT材质的屏幕耗电量大,会降低手机的待机时间。这个问题满一般的

  5.真实性能有待检验。
  小米M1拥有超强的硬件配置和软件支持,不过这只是理论上的,由于没有正式发售,我们不知道这款手机的性能到底如何。一切只有在实际使用中才能得到答案 
  6.待机能力没说的那么强,而且发热现象还是没有解决好,屏幕衔接处还是有点不融合,有点小瑕疵,而且后盖盖不紧,

硬件问题有一点,软件问题蛮多的,幸好小米一周升级一次,软件问题以后可以慢慢解决的 


小米的性价比是目前所有手机中是最高的,因为他不是用来赚钱的,毕竟是小米的第一部手机

小米手机现在上市了么?

8. 小米会以什么形式上市?

3月5日上午,全国人大代表、小米公司董事长兼CEO雷军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小米在台湾、香港均有布局。对于小米上市进展没有回应。
近日有消息称,小米或于下月在香港申请上市,最快会在6月份至7月份完成上市。而另有消息称,小米的IPO最终也有可能会敲定A+H股两地发行,拟募集资金或在100亿美元。

对此,小米公司方面给出的回应仍是不予置评。
不过,业内人士认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小米实现A+H上市的难度较大,其存在VIE架构、同股不同权等问题,同时财务指标也达不到A股上市的有关要求。不过,如若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加快,小米上市也存在多种可能性。”
据媒体报道,有消息人士称小米IPO最终可能敲定A+H股两地发行。此前,小米上市地点的选择一直在美股和港股之间。但这一消息并未得到官方确认。
小米市场负责人魏来此前曾透露,小米采用的是VIE架构。业内人士认为,此类公司架构到了公开募股阶段则与国内相关上市规则产生冲突。

所谓VIE结构,即可变利益实体,在国内被称为“协议控制”。阿里巴巴、百度都采用VIE架构上市。不过,VIE结构往往会成为高科技企业在A股上市的障碍。拆解这一结构的方式,需要将中间的层层环节打开,完全拆开重建代价太高。
不过,港交所逐步允许创新型公司采取“双重股权”结构在港交所上市,或让拥有VIE结构的小米有望顺利登陆港交所。
值得注意的是,在小米被传出可能在A+H股同时上市的消息后,小米产业链个股也在资本市场引来关注。其中普路通、共达电声等上市公司涨停。而欣旺达、闻泰科技等多家公司表态与小米已建立密切合作关系,入局小米生态链。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