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定位系统的发展趋势

2024-05-07 14:41

1. 导航定位系统的发展趋势

1. 技术上:从现有的GPS、北斗导航定位技术发展到更精确、更先进的空间导航技术,以及未来可能会出现的量子导航技术,以满足更多应用场景的定位需求。2. 应用上:从原有的航空、航空、陆地等行业,到未来可能出现的服务机器人、自动驾驶、能源监控、环境监测等新兴行业,都需要导航定位技术的支持。同时,在导航定位技术的应用领域中,可能会出现更多更具创新性的应用形式,以增强导航定位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能力。3. 标准化上:完善和制定导航定位技术相关的国家标准,以保障技术的可操作性、可扩展性和可靠性,以满足各行各业定位需求。【摘要】
导航定位系统的发展趋势【提问】
1. 技术上:从现有的GPS、北斗导航定位技术发展到更精确、更先进的空间导航技术,以及未来可能会出现的量子导航技术,以满足更多应用场景的定位需求。2. 应用上:从原有的航空、航空、陆地等行业,到未来可能出现的服务机器人、自动驾驶、能源监控、环境监测等新兴行业,都需要导航定位技术的支持。同时,在导航定位技术的应用领域中,可能会出现更多更具创新性的应用形式,以增强导航定位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能力。3. 标准化上:完善和制定导航定位技术相关的国家标准,以保障技术的可操作性、可扩展性和可靠性,以满足各行各业定位需求。【回答】

导航定位系统的发展趋势

2. 导航定位系统的发展趋势是

导航定位系统的发展趋势如下:
1. 技术上:从现有的GPS、北斗导航定位技术发展到更精确、更先进的空间导航技术,以及未来可能会出现的量子导航技术,以满足更多应用场景的定位需求。
2. 应用上:从原有的航空、航空、陆地等行业,到未来可能出现的服务机器人、自动驾驶、能源监控、环境监测等新兴行业,都需要导航定位技术的支持。同时,在导航定位技术的应用领域中,可能会出现更多更具创新性的应用形式,以增强导航定位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能力。
3. 标准化上:完善和制定导航定位技术相关的国家标准,以保障技术的可操作性、可扩展性和可靠性,以满足各行各业定位需求。

全球定位系统简介
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是一种以人造地球卫星为基础的高精度无线电导航的定位系统,它在全球任何地方以及近地空间都能够提供准确的地理位置、车行速度及精确的时间信息。GPS自问世以来,就以其高精度、全天候、全球覆盖、方便灵活吸引了众多用户。GPS不仅是汽车的守护神,同时也是物流行业管理的智多星。
随着物流业的快速发展,GPS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成为继汽车市场后的第二大主要消费群体。GPS是美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历时20年,耗资200亿美元,于1994年全面建成,具有在海、陆、空进行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功能的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

3. 导航定位系统的发展趋势是

2020年,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全面完成组网建设部署并正式开通全球服务,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BDS)、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俄罗斯格洛纳斯(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GLONASS)以及欧洲伽利略(Galileo)四大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和印度导航星座(NavIc)、日本准天顶卫星系统(Quasi-Zenith Satellite System, QZSS)两大区域卫星导航系统等共同为用户提供定位导航授时(Positioning Navigation and Timing, PNT)服务,卫星导航系统与技术的发展进入了新阶段。卫星导航系统以其定位、导航、授时等功能成为交通、通信、电力、金融、搜救等领域和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经济运行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产生了十分可观的经济效益。作为高科技、高复杂、高成本、高效益的国之重器,卫星导航系统已成为国家科技实力和经济实力的象征之一,在国防建设、武器装备中发挥着【摘要】
导航定位系统的发展趋势是【提问】
2020年,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全面完成组网建设部署并正式开通全球服务,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BDS)、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俄罗斯格洛纳斯(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GLONASS)以及欧洲伽利略(Galileo)四大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和印度导航星座(NavIc)、日本准天顶卫星系统(Quasi-Zenith Satellite System, QZSS)两大区域卫星导航系统等共同为用户提供定位导航授时(Positioning Navigation and Timing, PNT)服务,卫星导航系统与技术的发展进入了新阶段。卫星导航系统以其定位、导航、授时等功能成为交通、通信、电力、金融、搜救等领域和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经济运行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产生了十分可观的经济效益。作为高科技、高复杂、高成本、高效益的国之重器,卫星导航系统已成为国家科技实力和经济实力的象征之一,在国防建设、武器装备中发挥着【回答】

导航定位系统的发展趋势是

4. 导航定位系统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军事理论

2020年,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全面完成组网建设部署并正式开通全球服务,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BDS)、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俄罗斯格洛纳斯(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GLONASS)以及欧洲伽利略(Galileo)四大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和印度导航星座(NavIc)、日本准天顶卫星系统(Quasi-Zenith Satellite System, QZSS)两大区域卫星导航系统等共同为用户提供定位导航授时(Positioning Navigation and Timing, PNT)服务,卫星导航系统与技术的发展进入了新阶段。
卫星导航系统以其定位、导航、授时等功能成为交通、通信、电力、金融、搜救等领域和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经济运行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产生了十分可观的经济效益。作为高科技、高复杂、高成本、高效益的国之重器,卫星导航系统已成为国家科技实力和经济实力的象征之一,在国防建设、武器装备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促使世界大国均建设独立自主的卫星导航系统,并持续投入技术创新,以保持其系统的先进性和应用的规模化。
 
本文回顾总结国内外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过程,重点从空间星座、时空基准、导航信号、导航增强、多功能融合方面,分析归纳卫星导航系统的技术特征与指标,并系统梳理各卫星导航系统的现状和建设发展过程中的技术创新,展望卫星导航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及相关关键技术方向,可为中国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及PNT体系构建提供支持。

5. GPS 全球定位导航系统的发展前景?

GPS前景
       由于GPS技术所具有的全天候、高精度和自动测量的特点,作为先进的测量手段和新的生产力,已经融入了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各个应用领域。 
       随着冷战结束和全球经济的蓬勃发展,美国政府宣布2000年至2006年期间,在保证美国国家安全不受威胁的前提下,取消SA政策,GPS民用信号精度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改善,利用C/A码进行单点定位的精度由100米提高到20米,这将进一步推动GPS技术的应用,提高生产力、作业效率、科学水平以及人们的生活质量,刺激GPS市场的增长。据有关专家预测,在美国,单单是汽车GPS导航系统,2000年后的市场将达到30亿美元,而在我国,汽车导航的市场也将达到50亿元人民币。可见,GPS技术市场的应用前景非常可观。

GPS 全球定位导航系统的发展前景?

6. 定位导航系统有那些?

1.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有24颗卫星组成,分布在6条交点互隔60度的轨道面上,精度约为10米,军民两用,目前正在试验第二代卫星系统; 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也是技术最成熟的导航定位系统。GPS空间部分目前共有30颗、4种型号的导航卫星。1994年3月,由24颗卫星组成的导航“星座”部署完毕,标志着GPS正式建成。

2.俄罗斯格洛纳斯:抗干扰能力强。有24颗卫星组成,精度在10米左右,军民两用,设计2009年底服务范围拓展到全球;也是由军方负责研制和控制的军民两用导航定位卫星系统。尽管其定位精度比GPS、伽利略略低,但其抗干扰能力却是最强的。格洛纳斯项目是苏联在1976年启动的项目。

3.欧洲“伽利略”系统。有30颗卫星组成,定位误差不超过1米,主要为民用。2005年首颗试验卫星已成功发射。预计2008年前开通定位服务;  伽利略定位系统是欧盟一个正在建造中的卫星定位系统,有“欧洲版GPS”之称。伽利略定位系统总共发射30颗卫星,其中27颗卫星为工作卫星,3颗为候补卫星。该系统除了30颗中高度圆轨道卫星外,还有2个地面控制中心。
 

4.中国“北斗”系统。由5颗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组成。定位精度10米。计划2008年左右覆盖中国及周边地区,然后逐步扩展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正在实施的自主发展、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系统建设目标是:建成独立自主、开放兼容、技术先进、稳定可靠的覆盖全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

7. 导航系统是如何发展的?

从古至今,导航系统主要经历了天文导航、指南针导航、无线电导航、雷达导航、卫星导航等发展过程,实现了由“近视眼”到“千里眼”的飞跃。
我们都知道,夜空中的北极星基本恒定在北方的方位,而北斗星一直在北极星附近,指示着北极星的方位,夜间可用它来判知东西南北。
这样,我们的祖先发明了借助日月星辰判断海上航行方向的“牵星过洋术”。在航海中,人们使用一种测角仪,测量从水天线到星星的仰角,将测量的结果和早已测定好的“过洋牵星”比较,就可以知道船只在海中的大略位置了。
指南针应用于航海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一项划时代的创举。如果没有指南针,就不会有近代航海事业的大发展,就不会有地理大发现,就不会有各国间大规模的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但天文导航和指南针是有局限的,它们虽使人们摆脱了海岸,但在雾天、阴天和复杂的海区仍可能出现误差而造成人间悲剧。
直到20世纪,无线电导航、雷达导航和卫星导航诞生,人类才真正做到了“海阔任船行,天高任机飞”。
我们对于无线电导航并不陌生,它是通过接收沿岸放置的导航台中较近的两户导航台同时发来的无线电信号,根据这两个导航台发出信号到达舰艇的时间差计算出这两个导航台与船只之间距离差,从而测出船位。这是无线电导航的基本原理。后来,人们又将测时差改为测信号电磁波的相位差,提高了导航精确度和导航距离。
雷达导航是依靠雷达荧光屏上目标显示的变化情况来引导航行的。雷达由天线、发射机、接收机、显示器、电源所组成,也是用无线电来测定目标方位和距离的。
当雷达的发射机发射出的电波遇到障碍后,就被反射回来,接收机接收到信号后,便在显示器的荧光屏上显示出来。然后,通过一系列复杂的计算便可测出目标的方位和距离。
目前,卫星导航已经广泛应用,它的导航精度能够精确到几米,有了卫星导航,海上航行已经完全能做到自由自在了。
冲破“音障”
有了喷气式发动机,飞机好像做了一次“美容手术”,机身变得瘦小了,流线型的机身更加漂亮,更有利于飞行。飞机的飞行速度成倍地提高。
新的问题随之出现,当飞机飞行速度接近音速,即时速很快达到1224千米时,一种怪现象发生了:整架飞机开始振颤,操纵机构失灵,接着飞机像撞到一堵坚硬的水泥墙上一样,突然爆炸,机毁人亡。许多架试验飞机就这样莫名其妙地失事了。但有一次美国空军上尉哈利逊在飞机爆炸之前的一瞬间,跳伞成功,得以生还。
他回忆说:“简直像在梦中,‘砰’的一声,飞机就被一把大锤打得粉碎……”
后来科学家们研究发现,飞机的飞行速度是不能超过音速的。如果超过音速,飞机前面被压缩的空气就像一堵水泥墙,飞机无法将它劈开,而被这堵“墙”撞得粉碎。这种现象被称为“音障”。
音障成了提高飞机速度的一大难题。科学家们为了对付音障想出了许多方法,做了许多次试飞,最后才发现要克服音障就必须提高发动机功率,增加各部件强度,使飞机表面尽可能变得光滑,改进飞机的外形,采用后掠式三角翼,前端做成针状。
根据这些理论将飞机各方面进行了改进,并做了多次实验,最后终于实验成功了第一架突破音障的实验飞机X-1。这架飞机体积很小,身长只有945米,却装有4台喷气发动机。整个机身呈光滑的流线型,像一个海豚,前端呈针状。
1947年10月17日,这架飞机开始试飞。实验开始时,先将X-1装于一架巨型轰炸机下方,让巨型轰炸机将其带到一定高度和速度后,将其投出,同时X-1立刻开启自己的4台喷气式发动机,独立飞行,速度不断增大,这时仪表已显示出1125千米/小时的速度,紧握操纵杆的试飞员非常紧张,这架飞机能不能冲破音障?
试飞员又慢慢地提起操纵杆,使飞机的速度慢慢地提高,仪表显示飞机的速度继续提高,达到音速了!飞机运行平稳,并未出现异常情况。飞机速度又缓慢超过音速,成功了!X-1试验机胜利返航,人们欢呼拥抱,音速是可以超越的!音障被克服了。
克服“热障”
飞机作超音速飞行时,前方的空气被压缩,使飞机外壳和空气发生高速摩擦,产生了巨大的热量,飞机表面的温度可高达300℃。
高温的后果是严重的。受热后的金属材料的负荷能力下降,无法承受飞行负担,甚至还会发生变形。用不同金属制成的零件受热后膨胀情况不同,相互间连接就容易出现问题,严重时这种问题会造成飞机解体。同时,机舱内温度升高,驾驶员被高温烤得无法正常工作。高温还会软化飞机上的塑料、有机玻璃等器件,使它们失去原有的性能;燃料和润滑油在高温下也会挥发。
这种现象被称作超音速飞行时的“热障”,“热障”是提高飞机速度的“拦路虎”。那么,怎样才能降低超音速飞机表面的温度呢?
随着新材料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各样的新材料被应用到航空领域,逐渐克服了“热障”。首先,将飞机表面做得非常光滑,一方面可以减少摩擦,减少生热;另一方面光滑的表面也可以辐射掉一部分热量。
其次,可以利用物理方法对飞机进行冷却,想办法将热量带走,如在飞机内表面夹层中安装冷却套,套内装有冷却液体循环,把热量带走。当然,也可以在飞机的表面涂上一层有机涂料,从飞机表面带走大量热量。
第三种方法比较复杂,称为烧蚀式防热。将一种新式高分子材料敷于飞机表面,这种材料遇到高温后,就可以吸收热量,变成一种具有良好隔热性能的疏松层。它的外表面虽然是300~400℃的高温,但在相隔5毫米的另一面,温度却可以保持在100℃以内,这种方法可以彻底地克服“热障”。
有了先进的超音速飞机,又克服了“热障”这个“拦路虎”,飞机的飞行速度迅速提高,飞行纪录不断被突破。1956年9月,X-2火箭飞机时速达到了3450千米;1967年9月,X-15型火箭飞机的时速竟达到了7200千米。现在,一般战斗机的速度都超过音速3倍,大型客机大都可以以2倍音速飞行。

导航系统是如何发展的?

8. 车载导航系统的发展前景

车载导航系统:实现了野外踏勘、出游旅行的数字化智能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