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政策有哪些

2024-05-18 15:00

1. 乡村振兴政策有哪些

乡村振兴政策如下:1、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开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完善配套设施,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和科技示范园区建设;2、接续推进脱贫地区乡村振兴,实施脱贫地区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广泛开展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深化拓展消费帮扶;3、加强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把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结合起来,赋予中华农耕文明新的时代内涵。《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第六条国家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推动城乡要素有序流动、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坚持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第十五条国家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和种质资源库建设,支持育种基础性、前沿性和应用技术研究,实施农作物和畜禽等良种培育、育种关键技术攻关,鼓励种业科技成果转化和优良品种推广,建立并实施种业国家安全审查机制,促进种业高质量发展。

乡村振兴政策有哪些

2. 乡村振兴政策有什么

法律分析:根据相关法律,乡村振兴要保证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
第一条 为了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制定本法。
第二条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展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等活动,适用本法。本法所称乡村,是指城市建成区以外具有自然、社会、经济特征和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重功能的地域综合体,包括乡镇和村庄等。
第三条 促进乡村振兴应当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充分发挥乡村在保障农产品供给和粮食安全、保护生态环境、传承发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的特有功能。

3. 乡村振兴的政策

法律分析:实施乡村振兴政策,要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
第二条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展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等活动,适用本法。
本法所称乡村,是指城市建成区以外具有自然、社会、经济特征和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重功能的地域综合体,包括乡镇和村庄等。
第三条 促进乡村振兴应当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充分发挥乡村在保障农产品供给和粮食安全、保护生态环境、传承发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的特有功能。

乡村振兴的政策

4. 乡村振兴的目的是?

目的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
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扩展资料: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步走”时间表
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分两个阶段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
——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
——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
——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乡村振兴战略

5. 乡村振兴政策

乡村振兴政策包括:1、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2、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农民民主权利和其他合法权益,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维护农民根本利益;3、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推动绿色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4、坚持改革创新,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农村发展活力;5、坚持因地制宜、规划先行、循序渐进,产业基础分类推进。为了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制定本法。国家建立健全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乡抓落实的乡村振兴工作机制。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乡村振兴促进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建立乡村振兴考核评价制度、工作年度报告制度和监督检查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第四条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应当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促进共同富裕,遵循以下原则:(一)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二)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农民民主权利和其他合法权益,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维护农民根本利益;(三)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推动绿色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四)坚持改革创新,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乡村社会生产力,激发农村发展活力;(五)坚持因地制宜、规划先行、循序渐进,顺应村庄发展规律,根据乡村的历史文化、发展现状、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分类推进。

乡村振兴政策

6. 乡村振兴国家有哪些方面的政策

法律分析:乡村振兴的政策主要包括产业方面、建设及土地方面、农产品安全、农业金融、农机补贴方面、生态环境治理保护以及乡村建设等方面的相关政策。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 第六条 国家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推动城乡要素有序流动、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坚持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7. 乡村振兴的意义是什么?

乡村振兴的意义是:
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两年多的实践来看,通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农业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通过践行“两山”理论、推进产业绿色化和绿色产业化,加快发展生态农业。
通过“互联网+现代农业”,实现电子商务进农村、为乡村振兴插上信息化翅膀;通过产业扶贫与乡村振兴相结合,持续改善社会民生;通过壮大乡村集体经济,实现乡村产业可持续发展,这些实践已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乡村振兴战略,关系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现,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全面实现,关系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因此,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在内的乡村全面振兴,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全局性和历史性意义。

乡村振兴战略
通过产品、技术、制度、组织和管理创新,推动农业等行业的转型升级,构建现代农业体系,完善农业保障制度。
村容村貌的改善,基础设施的完善,强化资源保护,集中治理农业环境的突出问题,保障农业的绿色发展。
加大推进农村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事业发展,改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并且弘扬我国的传统美德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一个和谐共处的社会。

乡村振兴的意义是什么?

8. 什么政策是乡村振兴的初始动力?

城乡融合不仅需要大量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投入,更主要的是市场机制的完善与成熟也不可能仅靠市场自身来解决,这需要政府通过实施公共政策来加以推进。

一是制定科学合理的空间规划,促使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并带动腹地乡村发展。根据我国实际,笔者认为,可建立以小城镇带动中心村与自然村的发展模式,以各具特色的中心城镇带动乡村振兴,选择区位优越、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规模较大、产业发展基础较好的村镇,优先予以扶持,作为乡村振兴示范村镇。

二是要完善乡村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尤其是交通基础设施要先行,在村村通的基础上,提高道路质量,加强道路维护。加大环境治理,推行“厕所革命”和垃圾无害化处理,推广分布式净水装置和污水处理设施。推广分布式新能源,减少大气污染。推进医疗、社会保障、基础教育等公共服务均等化,采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广公共服务智慧化。

三是在保障粮食生产主业基础上,鼓励和支持建立各具特色的乡村产业,以一产带动农副产品加工、旅游、乡村文化、养生养老、物流等非农产业发展,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四是推进城乡人员流动,农民工市民化与城市人乡居化同时推进,带动人才、劳动力、知识技术、资金在城乡之间双向顺畅流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