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杰的“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是什么官?为何人人忌惮?

2024-05-04 18:52

1. 狄仁杰的“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是什么官?为何人人忌惮?

狄仁杰官止“同凤阁鸾台平章事”,这到底是多大的官?

狄仁杰的“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是什么官?为何人人忌惮?

2. 狄仁杰“同凤阁鸾台平章事”的官职是怎么来的?

狄仁杰是个家喻户晓的人物,古代有狄公案,现代有电视剧狄仁杰。 他和包郑一样,既是古代破案高手,也是民间供奉神灵的人物。
在电视剧狄仁杰中,经常听到狄仁杰自称自己官职的凤阁鹰台平章,基本上对面的人听到这个官职,吓得腿都软了。
这到底是什么官职,似乎只有狄仁杰才有,前前后后,很少听说有这样奇怪的官职。 

一朝宰相
武则天即位后,将国号改为“周”,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多项政策也废除,中书省改名为凤阁。
中书省是唐朝最高管理机关,改名后凤阁仍是武则天时代最高管理机关,负责草拟和发布武则天敕令,掌握中央政令最高权力。
门下省改名为鹰台,作为审议机关负责国家政令的审查和审查。 关于平章的事,字面意思是可以处理国家大事,关于狄仁杰的官职,大家可能都很乱。

武则天时期宰相别称
细究李元芳的官职“千牛卫”,剧中李元芳和狄仁杰仆人般的设定似乎一点也不合理。 因为李元芳的官职和狄仁杰的官职几乎是平级。
他需要一直像护卫一样跟在狄仁杰后面吗? 电视剧设定错了吗? 历史上,狄仁杰是最喜欢顶撞武则天的人,这在皇帝面前可以说是大忌。

宰相称谓的变化
武则天心里也多少对狄仁杰感到不快,但武则天也不傻,她往往需要狄仁杰的股份来治理朝廷。 其实,狄仁杰的这个“凤阁鹰台平章”,其实不过是三品官。
那上面有两个大人物,一个大人物。 为什么狄仁杰的这三品官员能像李元芳这样让和他一样品质的官员这么尊敬他。
让别人这么害怕他? 这必须说明“与凤阁鹰台平章之事”这一官职的经过。
所谓“三省六部”,是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和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3. 狄仁杰的官职是同凤阁鸾台平章事,这是一个什么职位?

狄仁杰当过“内史,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唐朝的宰相的官名多得很,最初是尚书省之尚书令,中书省之中书令,门下省之侍中这三省长官为宰相,贞观后,由于唐太宗做过尚书令,所以为了避讳,尚书省的实践长官为尚书左右仆射,和中书门下同为宰相。

贞观时还有参议朝政,参预朝政,参议得失,参知政事等等不同的名号,实践上都是宰相;贞观八年,宰相李靖因病请辞,唐太宗赐他三两日一至中书门下平章事,平章事在唐朝宰相制度中呈现,这是第一次。后来还有同中书门下三品,由于中书令和侍中都是三品官,同中书门下三品就是能够行使宰相的权利了。

唐高宗之后,但凡宰相都必需要加同中书门下三品或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除了三师三公和中书令,其他人品级再高没加同品或平章都不是宰相。同品战争章便成了唐朝宰相的标配,同品后来取消了,但平章不断都保存下来了的。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这个官衔也由于中书省和门下省的称号改动而有一些变化,高宗龙朔二年,改中书省为东台,门下省为西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就变成了同东西台平章事,或者同东西台三品;咸亨元年又恢复到中书门下的设置;武则天光宅元年,改中书省为凤阁,中书令为内史,门下省为鸾台,侍中为纳言,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就变成了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就是问题中狄仁杰的宰相官衔;神龙元年又恢复成中书门下的设置,唐玄宗开元元年,改中书省为紫微省,门下省为黄门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就变成了同紫微黄门平章事,开元五年又恢复但中书门下的设置,之后不断到唐朝沦亡,都不断运用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官衔加给宰相,并且在宋朝,再大的官都要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才是宰相。

狄仁杰的官职是同凤阁鸾台平章事,这是一个什么职位?

4. 狄仁杰的“同凤阁鸾台平章事”,为何会让人忌惮?

看电视剧的时候,我们往往会因为狄阁老破的各种诡异的案子而对他佩服至极。我们还发现,电视剧里的官员都对狄仁杰极其尊重,很多人都还称他为“狄阁老”。“阁老”是什么官职呢?为什么那么受大家的尊重呢?

狄仁杰的官名全称是“同凤阁鸾台平章事”,这是武则天时期的丞相的另一个称呼。在不同的朝代,丞相有不同的称呼。我们比较熟悉的有“宰相”、“丞相”“首辅”、“阁老”,其实还有“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因武则天是女皇,她上位后中书省、门下省先后更名为凤阁、鸾台。这样大家就明白狄仁杰官称的缘由了吧。

而且无论是电视剧还是各种史料记载,我们都知道武则天非常信任狄仁杰。据说期初狄仁杰是不支持武则天上位的,武则天登基后奸臣为了讨好武则天还把狄仁杰打入监狱。而狄仁杰在监狱的时候也始终保持着李唐朝臣的气节,武则天听说后很是欣赏他。并且她十分欣赏狄仁杰的才能,特意把狄仁杰放了出来并委以官职。狄仁杰深感武则天的恩情办公十分尽心,而且在许多事情上他并不会像一些大臣一样一味奉迎皇帝。故他和武则天亦臣亦友。

狄仁杰令人忌惮的原因不止是因为他深受皇帝的信任,并且我们都知道他十分善于断案。官场舞弊、徇私、奇案都瞒不过他的眼睛,因此贪官污吏或者犯了事的人都对狄仁杰十分忌惮。都很害怕与他接触,一个不慎被他发现端倪。可见狄仁杰被人忌惮的的原因恰恰是因为他十分有才,而且为人正直受皇帝信任不说。他做事情还十分有原则,绝不会为了某些事情徇私枉法。

5. “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是何官职,狄仁杰任职有多大权力?

“同风阁鸾台平章事”官职等同于宰相
我们都知道,在唐朝时期,朝廷的政治制度有了极大的进步,建立了三省六部制,三省分别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而三省的长官称为宰相。三省长官与皇帝共议国政,到了唐太宗时期,太宗常以品位较低的官员同三省长官共议,并加以“参知政事”、“参预朝政”等名号,执行相职。而“同凤阁鸾台平章事”也是这一类型,是武则天时期的官职,职位等同于宰相。“平章”意为评议辨别,由于光宅元年,武则天改中书省为凤阁,改门下省为鸾台,而“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字面意指“与中书省、门下省协商处理政务”。
官职权力大小
前面我们提到“同凤阁鸾台平章事”位同相位,可见权力非常。任此职的人虽然不是三省的长官,职位也可能不是正三品,但却有与中书令、侍中享有同等权力及待遇。太宗之所以设立这些官职的目的就是为了将任用宰相的范围扩大了,不限于三省的长官。宰相人员的增多,不仅有利于集思广益,又能使之权力分化、互相制衡,从而避免出现权臣专权的局面。这样大大加强了君主专制,防止皇帝大权旁落。
狄仁杰任职有多大权力
“同凤阁鸾台平章事”这一职位一般是授予非中书令,门下侍中而又实际担任宰相的人。所以狄仁杰是宰相之一,是正三品的品秩,他负责协助皇帝治理全国,他的地位要高于一州的最高军政长官“刺史”。可见狄仁杰任此职是深得武则天的信任,权力与地位都十分超然。

“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是何官职,狄仁杰任职有多大权力?

6. 武周时期的狄仁杰官至同凤阁鸾台平章事,这个官位是个什么概念?

★★宰辅就是宰相。狄仁杰是正三品的品秩;因为他是内史令(中书省长官),所以他是宰相之一! 

★★问题的关键是:唐朝的宰相的评判标准并不在于品秩,而是与不同时期的行政体制、皇权/相权消长密切相关。纵观整个唐朝,宰相沿革分为3个阶段: 

1.三省长官均为宰相。 
武德元年(618年)到武德六年(623年),以三省之长,尚书令、中书令(2人)、侍中(2人)同为宰相。 
2.只有中书令、侍中、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才是宰相。 
时间断限为贞观二十三年至肃宗乾元元年(758年)。 
3.自肃宗乾元以后,非中书令、侍中而为相者,需加“同平章事”之名方为宰相。 

另外,中唐以后,上述的宰相被称为“正相”;在“正相”之外,还有“使相”与“内相”(某些翰林学士)这两种形态的宰相。 

★★宰相的品秩:唐朝一品职官为“三公三师”,无实权;正二品职官为尚书令,因李世民做过所以无人敢做。所以中唐以前的宰相有可能是:从二品的尚书左右仆射(尚书省实际长官)、正三品的中书令(中书省长官,曾改称“内史令”)和侍中(门下省长官,曾改称“纳言”),或者品秩更低、但是加“同平章事”之名的宰相。

★★所以,狄仁杰不论是加“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时期,还是做内史令(中书省长官) 时期,都是宰相之一!

7. 狄仁杰官职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是个什么官职?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简称同平章事,同平章事初用于唐太宗时。自高宗永淳元年(公元682年)始,实际担任宰相者,或加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名义。中书、门下二省本为政务中枢,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即与中书、门下协商处理政务之意。
唐代后期及五代,“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才是真宰相。此外,以节度使等而兼中书令、侍中或同平章事的也是虚衔,被称为使相。“同平章事”虽通常自五品以上官员中选拔,但拔充此职时,多转为中书侍郎或门下侍郎,这是因为中书、门下两者始终是政府枢要机构之故。

扩展资料:
贞观十七年(643年),李勣为太子詹事同中书门下三品,是此号第一次出现。其后,以此衔为参政标志,虽本官品级高于三品者也要加此衔才得为宰相。“平章”意为评议辨别,引申为断决处理。受此衔者,是唐代非中书令,门下侍中而又实际担任宰相者。
史载贞观四年(630年),戴胄以民部尚书同平章国计;八年,左仆射李靖以疾辞位,诏令其病稍痊愈,三两日一至中书门下平章政事。这都是此衔出现的早期记录。至高宗永淳元年(682年),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始成为四品以下知政事者的头衔,其位在“同三品”之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狄仁杰官职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是个什么官职?

8. 武周时期的狄仁杰官至同凤阁鸾台平章事,这个官位在当时是什么概念?

就相当于宰相,或者说就是宰相
平章是商量处理国事的意思,位高时,同平章事相当于宰相的官衔;位低时,官衔也在五品以上。希望对你有帮助 唐初,以中书、门下、尚书三省综理政务(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中书、门下二省地处宫内,尤为机要,故常联称。三省长官(中书令、侍中、尚书左右仆射)并为宰相。宰相议事的政事堂初设于门下省,后移至中书省。唐初,除三省长官为当然宰相外,皇帝又指令其他官员参预朝政机密。其本官阶品较低者,则用“同中书门下三品”或“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武周时改称为“同凤阁鸾台三品”或“同凤阁鸾台平章事”)的头衔,亦为宰相。“同三品”是因为中书令、侍中是中书、门下正三品官,加此衔以示其与中书令、侍中享有同等权力及待遇。贞观十七年(643),李绩为太子詹事同中书门下三品,是此号第一次出现。其后,以此衔为参政标志,虽本官品级高于三品者也要加此衔才得为宰相。“平章”意为评议辨别,引申为断决处理。受此衔者,即有在中书门下处理政事的职责。史载贞观四年,戴胄以民部尚书同平章国计;八年,左仆射李靖以疾辞位,诏令其病稍痊愈,三两日一至中书门下平章政事。这都是此衔出现的早期记录。至高宗永淳元年(682),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始成为四品以下知政事者的头衔,其位在“同三品”之下。 
  “同三品”及“同平章事”都属差遣性质,本身并无品秩,任此职者必另兼职事官街。凡五品以上职事官经过皇帝授权即可充任,不受资历限制,这便于皇帝从中级官吏中选拔亲信以分相权。“同三品”一衔,高宗、武后、中宗时期使用最多,玄宗时已逐渐减少。肃宗至德二载(757)李麟为同中书门下三品是此衔最后一次授任。“同平章事”则自永淳以后逐渐增多,至肃宗乾元元年(758)以后,成为以他官知政事者的唯一头衔。而原为当然宰相的三省长官之中,尚书仆射的相权自贞观末年即已开始削弱,到玄宗时,已完全被排除于宰相行列之外。中书令、侍中在安史之乱以后,经常用来加授给元勋、上将,也逐渐变成虚衔。于是唐代后期及五代,“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才是真宰相。此外,以节度使等而兼中书令、侍中或同平章事的也是虚衔,被称为使相。“同平章事”虽通常自五品以上官员中选拔,但拔充此职时,多转为中书侍郎或门下侍郎,这是因为中书、门下两者始终是政府枢要机构之故。 
  五代时期,“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虽是宰相,但那时枢密使权重,“同平章事”的实权被侵夺。北宋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主政事,知枢密院事(或枢密使)主兵,称为“二府”或“两地”。神宗元丰五年(1082)改革官制,以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为宰相。以后,除南宋孝宗时期外,不再置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金代的尚书省和元代的中书省、尚书省均置平章事,位在两省丞相下。 
  《新唐书 狄仁杰传》里面写着狄仁杰曾“拜鸾台侍郎,复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