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的科学研究

2024-05-18 14:00

1. 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的科学研究

在“科研强院”的建设中,既强调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性,又重视科学研究的工程化技术和产学研结合,一方面注重内涵建设,发挥自身优势,另一方面充分挖掘和使用好各种外部信息与资源,借助内部与外部形成合力,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得益彰,共同发展,有效地推动学院的学科建设和科研上水平,达到培养人才、科技攻关、服务社会的目的。近年来,学院分别在基础理论和工程技术研究领域不断取得佳绩,连续承担了多项国家“863计划”、“973计划”、国家重点攻关技术、国防攻关技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各类科技项目,以及大量企业委托项目研究及国际合作研究,2006 年7月,由化学化工学院教授领衔的“全氟离子交换膜工程技术研究”项目,顺利通过了国家科技部组织的专家立项论证,成功入选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2005年全院到校经费3000万余元。高水平论文和科研经费明显增长,近年来,以我院为第一作者单位,每年被SCI收录的论文达到100多篇,2003年为150篇,2004年为130余篇,2005年为202篇。2004年,在Science、 Nature,J.Am.Chem.Soc.,Angew.Chemie. 等国际权威杂志上发表论文5篇,2005年在Angew.Chemie和JACS杂志上发表论文3篇,2006年发表7篇。1999-2005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四等奖1项,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三等奖1 项,上海市优秀教材三等奖1项。主要研究方向有新型聚合反应,具有光、电、磁、医用等各种功能高分子材料,高分子合成与加工改性过程中的计算机模拟与设计, 聚合物共混材料;有机氟化学及自由基化学,手性配位体的合成及不对称催化反应,有机金属化学;无机纳米化学、纳米手性介孔材料;生物分析化学与代谢组学;重原子体系的量子化学方法与应用,密度泛函理论的方法与应用,分子力学力场方法、分子模拟与计算化学;新型催化剂与催化过程,绿色化学工艺,环境保护和综合利用,应用电化学,燃料电池,金属腐蚀与防护技术,精细化学品的合成等。

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的科学研究

2. 上海交通大学物理系的研究机构

物理系设有国家工科物理教学基地和国家级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拥有理论物理、光学与光子学、凝聚态物理、等离子体物理、粒子物理宇宙学、太阳能、空间与天体物理、光学工程及量子光学与量子信息等学科和研究所。理论物理研究所成立于2000年4月。在若干研究方向和基础课教学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并不断取得创新成果。光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是上海交通大学物理系光学学科的主要支撑单位,是国内最早从事激光和光电子技术的单位之一。早在1965年,就开展了激光技术的研究,建立了我国最早的激光水下电视图象装置,曾获全国科技大会重大科研成果奖。凝聚态物理研究所凝聚态物理学科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首批(1981年)有权授予博士学位的学科点之一。目前设有凝聚态光谱与光电子物理实验室、新型功能晶体生长实验室和计算材料物理实验室。原子分子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目前主要从事激光等离子体物理,低温等离子体物理与技术方面的研究,包括惯性约束核聚变能、基于激光等离子体的新型粒子加速器、新型辐射源技术、强激光与稠密等离子体作用数值模拟方法、等离子体纳米技术、超快电子衍射成像,其他强场超快现象研究等。粒子物理宇宙学研究所成立于2009年2月,主要从事国际前沿的粒子物理、核物理、天文学和宇宙学等领域的基础科学研究,并培养相关领域的人才。国家工科物理教学基地由基础物理教研室、物理实验中心和基础物理CAI研究室组成,2004年通过验收与评估。教物理实验中心于2005年被评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08年,“国家工科基础课程物理教学基地教学团队”入选国家级教学团队。

3. 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科学研究

学院多年来一直承担国家“六·五”、“七·五”、“八·五”、“九·五”、“十·五”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973”计划和国防军工等重大和重点课题,并承接各行各业的科学研究及开发项目。

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科学研究

4. 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的研究机构

 海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于1992年建成并通过国家验收,1993年正式对外开放。实验室以海洋深水试验池、海洋工程水池、船模拖曳水池、空泡水筒、结构力学实验室、船舶操纵性实验实和水下工程水池等有关研究设施组成一个比较完整的试验研究群体,构筑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科学研究的大平台。实验室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有生教授任学术委员会主任,杨建民教授任主任。实验室主要从事海洋工程结构物运动及流体动力特性、海洋工程结构动力响应、深潜器与深海工程技术、高性能船舶与新型海洋工程结构物设计和海洋环境模拟及试验技术等方向的研究。建成以来,海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基础性研究和重大工程技术研究方面完成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形成了研究特色,达到了国际先进研究水平。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全国优秀博士论文3篇。实验室积极参与国际技术市场的竞争,通过国际投标,承担并完成了国际重要工程研究项目三十多项,在国际海洋工程界有较高的声誉。  海洋工程国家实验室工程力学实验中心土木建筑工程实验中心

5. 请详细介绍上海交大

上海交大的详细介绍百度百科就有: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8dylwx12Byn2vxfxpxOoCOGnE1FDgG8vScPl3WWkjpGBoS2qzD4YP2Egn7VCnWSmLAiwxvaFS2a1vg3ssIwN56xhEWXb6Q1peEhYml66jZx6d8PDXndeNU9kJjlwb5KOm_u9o_v91AKzivgZWqGOjTrYpWvEES-Z0tHUhliZIOvXkNWsIvuPTKZnNxd3qKjr#3_2

上海交通大学各专业在全国的名次可以参考教育部官方的学科评估结果:

请详细介绍上海交大

6. 上海交通大学有哪些教学研究基地?

学校现有本科专业67个,涵盖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和艺术等九个学科门类;新世纪以来获49项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其中36项为第一完成单位);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和上海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9个;有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2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1人,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8人,上海市教学名师奖获得者33人,国家级教学团队8个,上海市教学团队15个;有国家级视频公开课、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双语示范课程等48门,上海市精品课程、重点课程、高校示范性全英语课程等343门。学校荣获国家首批“双创示范基地”,成立学生创新中心,入选首批中美青年创客交流中心。“学在交大”正在成为新时期上海交通大学的鲜亮名片。

学校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5个,覆盖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8个学科门类;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7个,覆盖12个学科门类;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3个;35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8个国家重点(级)实验室,1个国家级科研机构,5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级研发中心,3个“2011”协同创新中心,17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4个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2个示范型国际合作联合基地,5个卫生部重点实验室,1个农业部重点实验室,36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6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7个上海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上海市功能型平台,1个国家社科基金决策咨询点,6个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3个上海市高校智库,4个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专家工作室),2个上海市软科学基地,1个教育部高等学校软科学研究基地,3个世界卫生组织合作中心,1个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和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目前,正在建设面向世界基础科学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的研究机构,如李政道研究所、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中国质量发展研究院、中国海洋装备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等。

7. 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的科研

近年来,学院从学校“985工程”、“211工程”建设项目中获得重点资助。在学校的重点建设下,生命学院通过近几年的发展,在学科建设、科研、教学等诸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形成了以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为主体的学术骨干队伍和有影响的学术方向。承担了国家“十五”攻关、“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和上海市的一批重大项目,科研经费逐年稳步上升;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等多个奖项; 产生了一批国内外瞩目的科研成果;并在 NATURE GENETICS、NATURE CHEMICAL BIOLOGY、PNAS、PLANT CELL、JOURNAL OF BACTERIOLOGY、MICROBIOLOGY、CHEMISTRY & BIOLOGY 、MOLECULAR MICROBIOLOGY、AEM等国际权威科学杂志发表论文。

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的科研

8. 上海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