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指标有哪些

2024-05-04 16:03

1. 经济指标有哪些


经济指标有哪些

2. 微宏观经济学中GDP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关系

宏观经济学中GDP=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X-M)。从这个公式可以看出,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为消费、投资以及净出口,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由于经济水平不同,所采用的指标体系应有区别参考如下:

1、由于中国绝大多数人口是来自居住在农业区乡镇的富余劳动力,所以农民工就业的难易程度直接反应各产业和各区域产业经济活跃度;
2、企业创立和破产注销数据按月统计,也是直接反映区域经济活跃度情况;
3、专利和技术转让情况反应企业技术进步和技术产业化转化为生产力并开工投产情况;
4、所得税情况,按月支付,则直接反应区域企业经济活跃度;
5、劳动保护用的消耗数据则反映制造业活跃度情况;
6、人才和核心人才离职率则直接反映大型企业活跃度,离职率高则企业经营出现严重问题,反映经济开始走向疲软,等待复苏;
7、高品质消费品的库存和销售数据动态;
8、规模经济成分中,股市确实是晴雨表;但对于非规模经济,股市反应不明显。

温馨提示:以上解释仅供参考,不作任何建议,如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会计、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应答时间:2021-11-17,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3. 宏观经济基本指标

属于宏观经济的指标,主要包括GDP总额、经济增速、外贸进出口数据与增速、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与增速、国内消费总额与增速、通货膨胀率、PPI、预算赤字、新增贷款额、外汇储备额、三大产业的数据与增速、人均收入等指标。拓展资料:主要经济指标有:1、国内生产总值(GDP): 是某一国在一定时期其境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值。反映一个国家总体经济形势的好坏,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被大多数西方经济学家视为“最富有综合性的经济动态指标”。主要由消费、私人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额四部分组成。2、工业生产(INDUSTRIAL PRODUCTION): 某国工业生产部门在一定时间内生产的全部工业产品的总价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有很大比重。3、失业率(UNEMPLOYMENT RATE): 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与经济周期密切相关。数据上升说明经济发展受阻,反之则看好。对于大多数西方国家来说,失业率在4%左右为正常水平,但如果超过9%,则说明经济处于衰退。此数据由美国劳工部编制,每月第一个周五21:30公布。常用的宏观经济指标有:1、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英文缩写为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2、生产者物价指数(Producer Price Indexes)英文缩写为PPI,PPI是衡量工业企业产品出厂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的指数,是反映某一时期生产领域价格变动情况的重要经济指标,也是制定有关经济政策和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依据。3、国内生产总值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各部门增加值的总额。该指标是宏观经济中最受关注的经济统计数字,因为它被认为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最重要的一个指标。4、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第一产业是指种植业与养殖业 。也就是通常讲的“大农业”。第二产业是指采掘业.制造业(工业).建筑业。

宏观经济基本指标

4. 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

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如下:
一、国内生产总值GDP:
(一件最终产品再整个生产过程中的价值增值就等于该最终产品的价值。)经济社会(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最终。
2.所生产价值而不是所卖出。
3.是流量不是存量。
4.GNP国民生产总值。
产出=收入:产的价值都要转化为生产要素报酬和企业利润,即转化为要素提供者和企业经营者的收入。
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产出=支出:最终产品的销售收入就是最终产品购买者的支出,肢出法核算GDP,就是核算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这几方面支出总和。
GDP=C+G+I+X-M。
C:居民消费(不包括购买住房)。
G:政府购买(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转移支付用于收入再分配,不构成GDP的一部分)。
l:企业投资。
(投资: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a可以长期存在和使用的固定资产fixed分为居民住房投资和企业固定投资。b存货投资inventory,企业存有存。货量,大于销量的部分,replacement+净投资)。
X-M=净出口=出口-进口。
人-IM-守山1一山L一进14。

二、国内生产净值: NDP net domestic product。
NDP = GDP -固定资产折旧。
三、国民收入:NI national income。
广义国民收入:泛指GDP、NDP等经济总量。
NI (狭义) = NDP -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对企业的补贴。
四、个人收入PI personal income。
PI= NI -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费) + 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
五、个人可支配收入: DPI disposable personal income。
DPI=PI-个人所得税。
I=S。
I=个人S+政府储蓄(T征税-G支出、 转移支付)。
1=S+(T-G) + (M- X + Kr)外国对本国储蓄。

5. 常见的经济指标

常用的宏观经济指标有:\x0d\x0a \x0d\x0a1. 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英文缩写为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x0d\x0a\x0d\x0a2. 生产者物价指数(Producer Price Indexes)英文缩写为PPI,PPI是衡量工业企业产品出厂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的指数,是反映某一时期生产领域价格变动情况的重要经济指标,也是制定有关经济政策和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依据。   \x0d\x0a3. 国内生产总值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各部门增加值的总额。该指标是宏观经济中最受关注的经济统计数字,因为它被认为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最重要的一个指标。   \x0d\x0a\x0d\x0a4.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   第一产业是指种植业与养殖业 。也就是通常讲的“大农业”。   第二产业是指采掘业.制造业(工业).建筑业。   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等。   \x0d\x0a\x0d\x0a5. 固定资产投资额是以货币表现的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活动的工作量,它是反映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速度、比例关系和使用方向的综合性指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按经济类型可分为国有、集体、个体、联营、股份制、外商、港澳台商、其他等。按照管理渠道,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分为基本建设、更新改造、房地产开发投资和其他固定资产投资四个部分。   \x0d\x0a\x0d\x0a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Social Retail Goods) 指各种经济类型的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制造业和其他行业对城乡居民和社会集团的消费品零售额和农民对非农业居民零售额的总和。其反映一定时期内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情况,反映社会商品购买力的实现程度,以及零售,市场的规模状况。 是研究人民生活水平、社会零售商品购买力、社会生产、货币流通和物价的发展变化趋势的重要资料。   \x0d\x0a\x0d\x0a7. 货币存量或者说流通量。   M0=流通中的现金;狭义货币(M1)=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类存款; 广义货币(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信托类存款+其他存款。M1反映着经济中的现实购买力;M2不仅反映现实的购买力,还反映潜在的购买力。若M1增速较快,则消费和终端市场活跃,出现通货膨胀;若M2增速较快,则投资和中间市场活跃。出现资产泡沫。   \x0d\x0a\x0d\x0a8. 外汇储备(Foreign Exchange Reserve),又称为外汇存底,指一国政府所持有的国际储备资产中的外汇部分,即一国政府保有的以外币表示的债权 。是一个国家货币当局持有并可以随时兑换外国货币的资产。狭义而言,外汇储备指一个国家的外汇积累;广义而言,外汇储备是指以外汇计价的资产,包括现钞、黄金、国外有价证券等。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国际清偿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对于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汇率有重要的影响。   \x0d\x0a\x0d\x0a9. 投机性短期资本,又称游资(Refugee Capital)或叫热钱(Hot Money)或不明资金,只为追求最高报酬以最低风险而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迅速流动的短期投机性资金。 在外汇市场上,由于此种投机性资金常自有贬值倾向货币转换成有升值货币倾向的货币,增加了外汇市场的不稳定性,因此,只要预期的心理存在,唯有让升值的货币大幅波动或实行外汇管制,才能阻止这种投机性资金的流动。   \x0d\x0a\x0d\x0a10. 外商直接投资FDI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是一国的投资者跨国境投入资本或其他生产要素,以获得利润或稀缺生产要素为目的的投资活动。 \x0d\x0a\x0d\x0a11. 贸易顺差( Favorable Balance 0f Trade )或逆差。在一定的时间里(通常按年度计算),贸易的双方互相买卖各种货物,甲方的出口金额大过乙方的出口金额,或甲方的进口金额少于乙方的进口金额,其中的差额,对甲方来说,就叫作贸易顺差,对乙方来说,就叫作贸易逆差。   \x0d\x0a\x0d\x0a12. 工业增加值是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工业企业全部生产活动的总成果扣除了在生产过程中消耗或转移的物质产品和劳务价值后的余额;是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各部门增加值之和即是国内生产总值,它反映的是一个国家(地区)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和提供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常见的经济指标

6. 判断宏观经济形势的经济指标有哪些

国际上通用的四个常见经济指标是:国民生产总值,通货膨胀,就业率和国际收支平衡。
1、国内生产总值(GDP): 是某一国在一定时期其境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值。反映一个国家总体经济形势的好坏,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被大多数西方经济学家视为“最富有综合性的经济动态指标”。主要由消费、私人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额四部分组成。
2、工业生产(INDUSTRIAL PRODUCTION): 某国工业生产部门在一定时间内生产的全部工业产品的总价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有很大比重。
3、就业率(UNEMPLOYMENT RATE): 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与经济周期密切相关。数据上升说明经济发展受阻,反之则看好。对于大多数西方国家来说,失业率在4%左右为正常水平,但如果超过9%,则说明经济处于衰退。此数据由美国劳工部编制,每月第一个周五21:30公布。

扩展资料: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特点是问题复杂、理论多样、经验各异:
1、问题复杂指的是宏观经济学包含短期问题和长期问题、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国内因素和国际因素等,这些因素的存在使得宏观经济学是一门充满了复杂问题的学科。
2、理论多样指的是在宏观经济学中,存在包括古典理论、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新凯恩斯主义、新古典理论、供给学派等在内的多重理论学派。
3、经验各异则主要强调宏观经济学有针对不同国家、不同时期、不同情况下的案例研究,由此得到的经验与结论也不尽相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宏观经济学

7. 宏观经济指标有哪些

 1、 国内生产总值; 
  2、 通货膨胀率; 
  3、 通货紧缩率; 
  4、 国际收入和支出; 
  5、 经济中规定资产的投资指标; 
  6、 社会中消耗品的销售总额; 
  7、 居民的存款余额; 
  8、 各种不同的经济指标; 
  9、 财政收入和支出的指标。 
   以上就是宏观经济指标。 
   对于宏观经济指标的解读         
  1、 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的最重要指标,当 GDP 上升时说明国民经济增长,当  GDP  下降时,说明国民经济下降,  GDP  的变化速率也反映了国民经济的变化速率; 
  2、 通货膨胀率:是衡量物价水平的重要指标,当通货膨胀率升高的时候,物价水平也就会升高; 
  3、 通货紧缩率:是指衡量物价水平下降的标准,这种情况一般和经济的衰退一起出现; 
  4、 国际收入和支出:是指国家对外交易所有的交易收入和支出,而收入和支出的平衡,一般是这个国家经济发展稳定的表现之一; 
  5、 经济中固定资产的投资指标:反应了在一段时间以内,国定资产投资的方向和规模,是一个投资的综合指标; 
  6、 社会中消耗品的销售总额:这个指标能反映出社会中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居民的购买力的水平; 
  7、 居民的存款余额:这个指标实际上需要和其他指标配合使用,单独来看就是居民在银行中存款的数额; 
  8、 各种不同的经济指标:是金融变化的来源,其中利率就是最重要的,这些金融指标一旦发生变化,那么金融市场也会相应变化; 
  9、 财政收入和支出的指标:是指国家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变化,一般来说数额会越来越大,但是收支的平衡才能反映财政的稳定。 

宏观经济指标有哪些

8. 经济指标有哪些?

  经济指标是指反映一定社会经济现象数量方面的名称及其数值.经济现象的名称用经济范畴表述,经济范畴的数量方面则通过数值反映.例如,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是经济范畴,表现这些经济范畴数量方面的名称及其数值“社会总产值××亿元”、“国民收入××亿元”就是经济指标.经济指标在反映经济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数量表现时,是以理论经济学所确定的经济范畴的涵义为依据.
    经济指标体系
    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经济指标所构成的有机整体.在社会主义国家,根据各种经济事物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和在时间、空间上的位置不同而存在不同联系.与之对应的经济指标可划分为不同的体系.
    综合平衡宏观经济指标体系
    按照经济指标在社会产品扩大再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分为下列前后衔接、计算配套的指标体系:
    ①生产要素和生活条件指标体系.分为人口、自然资源、劳动力、生产性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消费资料、物资储备等指标体系.
    ②社会生产成果指标体系.即农业、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包括邮电业)、商业(包括外贸)五个物质生产部门的实物产量或实际工作量、总产值、净产值(即国民收入)等指标体系.
    ③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指标体系.前者包括生产部门劳动报酬和构成社会纯收入的利润、税收等指标体系,后者包括国家财政部门和金融机构的收支、非生产部门的经费收支等指标体系.
    ④国民收入的最终使用指标体系.包括国民收入经过分配和再分配,最后形成可以用于购买实物的消费基金和积累基金指标体系.前者又分为居民个人消费基金和社会集体消费基金;后者分为生产性积累基金和非生产性积累基金等指标体系.
    ⑤社会产品实物的流通和消费指标体系.包括运输和交换指标体系,以及表明最后用于补偿原材料燃料消耗、固定资产维修和更新、扩大再生产需要增加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非生产性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的增长、物资储备的扩大、居民个人消费和社会集体消费、出口等各种用途的产品指标体系.
    ⑥人民生活指标体系.包括吃、穿、用、住等消费水平和教育、科学、文化、体育、卫生等指标体系.
    以上各种经济指标体系既有实物量的又有价值量的,两套指标体系应该各自综合平衡并相互对应.为了考核经济效益和实际管理的需要,还应该按性质、时间、空间等因素层层细分和补充,成为各种互相独立而又互相联系的指标体系.
    按性质或作用划分的指标体系
    主要有:①为综合计算全部物质财富和实物产品价值的各种产品的价格指标体系;②为综合对比不同时期物质财富和实物产品达到的实际水平的各种产品的不变价格指标体系;③表明事物实际规模或水平的绝对数指标体系;④表明事物发展速度、构成或比例的相对数指标体系;⑤反映事物个别水平或总量的指标体系;⑥反映一般水平的平均数指标体系和指数体系;⑦考核生产成果的实物量和价值量指标体系;⑧考核素质和效益的各种指标体系.
    从时间上划分的指标体系
    主要有:①说明社会经济过去发展状况、现有实际情况和当前经济活动成果的统计指标体系;②根据统计指标体系反映的国情、国力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对未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拟定的近期、中期和远景战略计划指标体系.这两种指标体系不仅在时间上有差异,在范围上也有区别.计划指标体系只包括计划部分,而统计指标体系除包括计划调节部分以外,还包括不作计划的部分.但两者都包括综合平衡、质量、效益、速度、构成、比例等指标体系,在针对共同事物时,在涵义、口径和计算方法上应该一致,以便相互对比.
    从空间上划分的指标体系
    主要有:①按省、市、自治区以至地、县的块块系统划分的区域性指标体系;②按部、司(局)、专业公司到企业的行政领导条条系统划分的指标体系;③按经济部门、经济类型层层下到企业的业务领导系统划分的指标体系.
    我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主要指标
    一、国内生产总值
    (一)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所有常住单位, 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和提供的最终产品的价值,它是社会总产品价值扣除中间产品价值后的余额,也是社会最终使用于消费、投资和净出口产品价值之和.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范围包括了国民经济各行各业,在价值构成上避免了中间产品的重复计算,因而能全面地、确切地反映全社会经济活动的最终成果,并具有国际可比性,所以成为社会生产与使用核算的核心指标.
    (二)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和主要指标
    1.生产法及有关指标
    生产法是从生产角度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一种方法.即从国民经济各个部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总产品价值中,扣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产品的价值,从而得到各部门增加值,各部门增加值的总和就是国内生产总值.计算公式为:
    增加值 = 总产出-中间投入
    (1) 总产出是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货物和服务的价值总和,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经营的总成果,即社会总产品.以工业部门总产出的计算方法为例加以说明:
    工业总产出是工业企业在核算期内生产活动的总成果,即工业总产值.采用“工厂法”计算,即以工业企业作为一个整体,计算企业工业生产活动的成果,企业内部不允许重复计算.它包括核算期内生产的成品价值、对外加工价值和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价值差额等.
    (2) 中间投入是常住单位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消费和使用的所有原材料、 燃料动力和各种服务的价值. 计算中间投入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与总产出的计算口径范围保持一致,即计算与总产出相对应的生产经营过程所消耗的中间产品的价值.二是一般为本期一次性使用的,即本期消耗的不属于固定资产的非耐用品;低值耗品则按本期摊销的部分计算.
    中间投入分为物质产品投入和非物质性服务投入,一般按购买者价格计算.
    物质产品投入是生产过程中消耗或转换的物质产品.物质产品投入包括货物和物质性服务(货运、邮电通讯、商业和饮食等服务)的消耗,不包括固定资产折旧.
    服务投入是在生产过程中消耗的除物质性服务以外的各种服务.包括金融保险、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医疗卫生、行政管理等.
    下面介绍工业部门的中间投入的计算方法:
    工业中间投入是在工业生产活动中耗用的外购原材料、燃料、动力及其他实物产品和服务费用(物质性服务费和非物质性服务费).外购材料指企业为进行生产而耗用的一切从外部购进的原材料及材料、半成品、辅助材料、修理用备件、低值易耗品等,不包括生产过程中回收的废料的价值和自制交库的材料的实际成本,以及计人材料采购成本的自营运输费用;外购燃料指企业为进行生产而耗用的从外部购进的各种燃料,不包括生产过程中回收作为燃料的废料的价值、自制燃料实际成本,以及计人燃料采购成本的自营运输费用,也不包括烧油特别税;外购动力是指企业为进行生产而耗用的从外部购进的各种动力;物质性服务费指企业为进行生产而耗用的除上述中间产品以外的物质性服务费用,如支付外单位的运输费、邮电费、修理费、仓储费等;非物质性服务费指工业企业在生产和经营活动中对外单位支付的各种非物质性服务,如金融服务费、保险服务费、广告费、职工教育费等.
    (3) 增加值是总产出减去中间投入后的余额,反映一定时期内各部门、各单位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成果,也就是本部门、本单位对国内生产总值提供的份额.
    按生产法计算增加值应注意对增值税的处理,如果总产出包含增值税(销项税额),则中间投入也应包含增值税(进项税额)计算;如果总产出和中间投入均不含增值税,则按此计算增加值还应加上企业在核算期内应交的增值税额,即: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应交增值税. 本期应交增值税-本期销项税额-(本期进项税额-出口退税-进项税转出数).
    2.收入法及有关指标
    收入法是从生产过程中各生产要素创造收入的角度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一种方法.即各常住单位的增加值,等于固定资产损耗、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四项之和,这四项也称为最初投入价值.各常住单位增加值的总和就是国内生产总值.
    计算公式为:
    国内生产总值 = 固定资产损耗 + 劳动者报酬
    + 生产税净额 + 营业盈余
    (1) 固定资产损耗是核算期内生产中因耗用固定资产而磨损的价值.按SNA的要求, 应按固定资产重估价的价值和使用年限计算,我国限于条件,暂以固定资产折旧代替.固定资产损耗虽然也是在生产过程中损耗与转移的价值,但它是社会最终产品价值的组成部分,这是与中间投入不相同的.
    (2) 劳动者报酬是指劳动者从事生产活动而从生产单位得到的各种形式的报酬,包括工费、福利费及实物报酬.个体劳动者通过生产经营获得的纯收入也列入此项.
    (3) 生产税净额是指各部门间向政府缴纳的生产税与政府向各部门支付的生产补贴相抵后的差额.生产税是政府向各部门征收的有关生产、销售、购买、使用货物和服务的税金,包括各种利前税.生产补贴是政府为控制价格又要扶持生产而支付给生产部门的补贴,包括价格补贴和亏损补贴.实行增值税后,生产税中还包括本期应交增值税(产品销项税额与中间投入进项税额之差, 进项税中要扣除出口退税及进项税转出数).
    (4) 营业盈余是指总产出扣除中间投入、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 生产税净额后的剩余部分, 是企业组织生产经营所得到的盈余.
    3.支出法及有关指标
    支出法是从最终使用的角度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及其使用去向的一种方法.国内生产总值的最终使用包括货物和服务的总消费、总投资和净出口三部分.计算公式为:
    国内生产总值 = 总消费 + 总投资 + 净出口
    (1) 总消费是指常住单位在核算期内用于货物和服务的全部最终消费支出,包括居民消费和社会消费,前者指居民个人满足物质与文化精神生活需要的消费,后者是社会公共服务部门提供给全社会享用的消费.
    (2) 总投资是指常住单位在核算期内投资支出合计,分为固定资产形成和库存增加两项. 固定资产形成是指常住单位在核算期内购置、建造的固定资产价值,包括各种有形的固定资产和无形的固定资产投资.库存增加是指常住单位在核算期内库存实物量变动的价值.一般采用 “差额法” 计算,即期末与期初库存价值差额作为库存增加,如库存减少则用负数表示.
    总投资 = 固定资产形成 + 库存增加
    (3) 净出口是指出口总额减去进口总额的差额,如进口大于出口则用负数表示.出口是指常住单位向非常住单位出售及无偿提供的货物和服务总值;进口是指常住单位从非常住单位购买及无偿得到的货物和服务总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