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作为计算机元件的计算机是什么

2024-05-18 15:18

1. 使用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作为计算机元件的计算机是什么

第四代计算机。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是按它的电子元器件来划分的,第一个阶段(第1代):电子管数字机(1946-1958年);第二个阶段(第2代):晶体管数字机(1958-1964年);第三个阶段(第3代):集成电路数字机(1964-1970年);第四个阶段(第4代):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1970年至今),故是第四代计算机。1967年和1977年分别出现了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由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组装成的计算机,被称为第四代电子计算机。

使用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作为计算机元件的计算机是什么

2. 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的计算机属于

物理器件采用集成电路的计算机被称为:第三代计算机。
以中小规模集成电路(每片上集成一千个逻辑门以内)(西文写作SSI、MSI)来构成计算机的主要功能部件;主存储器采用半导体存储器。运算速度可达每秒几十万次至几百万次基本运算。在软件方面,操作系统日趋完善。

计算机语言发展到第三代时,就进入了“面向人类”的语言阶段。第三代语言也被人们称之为“高级语言”。高级语言是一种接近于人们使用习惯的程序设计语言。

扩展资料:
这个时期的特点是小型计算机的应用,DEC公司研制的PDP-8机、PDP-11系列机以及后来的VAX-11系列机等,都曾对计算机的推广起了极大的作用。
其特征是用晶体管代替了电子管;大量采用磁芯做内存储器,采用磁盘、磁带等作外存储器;体积缩小、功耗降低、运算速度提高到每秒几十万次基本运算,内存容量扩大到几十万字。
第三代(1963~1970年)是集成电路计算机。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1958年夏,美国德克萨斯公司制成了第一个半导体集成电路。
集成电路是在几平方毫米的基片,集中了几十个或上百个电子元件组成的逻辑电路。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的基本电子元件是小规模集成电路和中规模集成电路,磁芯存储器进一步发展,并开始采用性能更好的半导体存储器,运算速度提高到每秒几十万次基本运算。
由于采用了集成电路,第三代计算机各方面性能都有了极大提高:体积缩小,价格降低,功能增强,可靠性大大提高。

3. 第几代计算机是逻辑元件采用的是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第四代 大规模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第一代( 1946 ~ 1957 ),以电子管为逻辑部件,以阴极射线管、磁芯和磁鼓等为存储手段。软件上采用机器语言,后期采用汇编语言。
 第二代( 1958 ~ 1965 ),以晶体管为逻辑部件,内存用磁芯,外存用磁盘。软件上广泛采用高级语言,并出现了早期的操作系统。 
 第三代( 1966 ~ 1971 ),以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为主要部件,内存用磁芯、半导体,外存用磁盘。软件上广泛使用操作系统,产生了分时、实时等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
 第四代( 1971 至今),以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为主要部件,以半导体存储器和磁盘为内、外存储器。在软件方法上产生了结构化程序设计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思想。另外,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得到广泛应用。微处理器和微型计算机也在这一阶段诞生并获得飞速发展。

第几代计算机是逻辑元件采用的是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4. 1.第四代计算机所使用的主要元器件是( )。 A.电子管 B.晶体管 C.集成电路 D.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1. 选D。理论题。
2.选B。理论题
3.选B。 进制计算,十进制后分别为:A:124  B:125 C:123 D:122
4.选C。理论题。
5.选C。理论题。

这些题目都是好简单的。

5. 人们把以()为硬件基本部件的计算机成为第四代计算机。 A:大规模集成电路 B:ROM和RAM

A
1967年和1977年分别出现了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由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组装成的计算机,被称为第四代电子计算机。美国ILLIAC-IV计算机,是第一台全面使用大规模集成电路作为逻辑元件和存储器的计算机,它标志着计算机的发展已到了第四代。1975年,美国阿姆尔公司研制成470V/6型计算机,随后日本富士通公司生产出M-190机,是比较有代表性的第四代计算机。

人们把以()为硬件基本部件的计算机成为第四代计算机。 A:大规模集成电路 B:ROM和RAM

6. 第三代计算机的硬件特征是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

第三代计算机的硬件特征如下:第三代计算机采用的逻辑元件是: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第三代计算机是指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特征是以中小规模集成电路来构成计算机的主要功能部件,主存储器采用半导体存储器;逻辑元件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MSI、SSI)。第三代计算机,在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MSI、SSI),主存储器仍采用磁芯。软件方面出现了分时操作系统以及结构化、规模化程序设计方法。特点是速度更快(一般为每秒数百万次至数千万次),而且可靠性有了显著提高,价格进一步下降,产品走向了通用化、系列化和标准化等。应用领域开始进入文字处理和图形图像处理领域。

7. 第四代计算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的特点是什么

 第四代电子计算机 
   第四代计算机是指从1970年以后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LSI)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为主要电子器件制成的计算机。
  例如80386微处理器,在面积约为10mm X l0mm的单个芯片上,可以集成大约32万个晶体管。
   第四代计算机的另一个重要分支是以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微处理器和微型计算机。
  微型计算机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71~1973年,微处理器有4004、4040、8008。
   1971年Intel公司研制出MCS4微型计算机(CPU为4040,四位机)。
  后来又推出以8008为核心的MCS-8型。
   第二阶段是1973~1977年,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和改进阶段。
  微处理器有8080、8085、M6800、Z80。
  初期产品有Intel公司的MCS一80型(CPU为8080,八位机)。
  后期有TRS-80型(CPU为Z80)和APPLE-II型(CPU为6502),在八十年代初期曾一度风靡世界。
   第三阶段是1978~1983年,十六位微型计算机的发展阶段,微处理器有8086、808880186、80286、M68000、Z8000。
  微型计算机代表产品是IBM-PC(CPU为8086)。
  本阶段的顶峰产品是APPLE公司的Macintosh(1984年)和IBM公司的PC/AT286(1986年)微型计算机。
   第四阶段便是从1983年开始为32位微型计算机的发展阶段。
  微处理器相继推出80386、80486。
  386、486微型计算机是初期产品。
   1993年, Intel公司推出了Pentium或称P5(中文译名为"奔腾")的微处理器,它具有64位的内部数据通道。
  现在Pentium III(也有人称P7)微处理器己成为了主流产品,预计Pentium IV 将在2000年10月推出。
   由此可见,微型计算机的性能主要取决于它的核心器件——微处理器(CPU)的性能。
   

第四代计算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的特点是什么

8. 目前使用的微型计算机硬件主要采用的电子器件是()。 A. 真空管 B. 晶体管 C. 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选C.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1、第一代电子计算机的核心部件是电子管(真空管)。
2、第二代电子计算机核心部件是晶体管。
3、第三代电子计算机使用的是集成电路。
4、第四代电子计算机使用的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集成度高,在单位面积上有更多晶体管单元)。

扩展资料:
集成电路按规模分类:
集成电路按集成度高低的不同可分为小规模集成电路、中规模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特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巨大规模集成电路等。
1、小规模集成电路于1960年出现,在一块硅片上包含10-100个元件或1-10个逻辑门。如逻辑门和触发器等。
2、中规模集成电路(Medium Scale Integration:MSI):1966年出现,在一块硅片上包含100-1000个元件或10-100个逻辑门。
3、大规模集成电路(Large Scale Integrated circuits:LSI):1970年出现,在一块硅片上包含103-105个元件或100-10000个逻辑门。
4、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ery Large Scale Integrated circuits:VLSI):在一块芯片上集成的元件数超过10万个,或门电路数超过万门的集成电路,称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研制成功的,主要用于制造存储器和微处理机。
5、特大规模集成电路(Ultra Large-Scale Integration:ULSI):1993年随着集成了1000万个晶体管的16M FLASH和256M DRAM的研制成功,进入了特大规模集成电路ULSI (Ultra Large-Scale Integration)时代。
特大规模集成电路的集成组件数在107~109个之间。
6、巨大规模集成电路(Giga Scale Integration:GSI):1994年由于集成1亿个元件的1G DRAM的研制成功,进入巨大规模集成电路GSI(Giga Scale Integration)时代。
巨大规模集成电路的集成组件数在109以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