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产品的构成要素

2024-05-12 19:03

1. 银行理财产品的构成要素

银行理财产品有以下构成要素。1.发行者也就是理财产品的卖家,一般就是开发理财产品的金融机构。投资人一般应该注意发行者的研发、投资管理的实力。实力雄厚的金融机构发行的理财产品更加可靠一些。另外,一些投资渠道是有资格限制的,小的金融机构可能没有资格参与这些投资,这样就对发行者造成了投资方向的限制,最终会影响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因此,实力雄厚的机构的信用更加可靠。2.认购者也就是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人。有些理财产品并不是面向所有公众的,而是为有针对性的认购群体推出的。3.期限任何理财产品发行之时都会规定一个期限。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大部分期限都比较短,但是也有外资银行推出了期限为5~6年的理财产品。所以投资人应该明确自己资金的充裕程度以及投资期内可能的流动性需求,以避免由此引起的不便。当投资长期理财产品时,投资人还需要关注宏观经济趋势,对利率等指标有一个大体的判断,避免利率等波动造成损失或者资金流动性困难。4.价格和收益价格是金融产品的核心要素。筹资者出售金融产品的目的是为了得到相当于产品价格的收入,投资人的投资额正好等于其购入的金融产品的价格。对理财产品而言,其价格就是相关的认购、管理等费用以及该笔投资的机会成本(可能是利息收益或其他投资收益)。投资人投资于该产品的目的就是获得等于或高于该价格的收益。收益率表示的是该产品给投资人带来的收入占投资额的百分比。它是在投资管理期结束之后,按照该产品的原定条款计算所得的收益率。5.风险在有效的金融市场上,风险和收益永远是对等的,只有承担了相应的风险才有可能获得相应的收益。在实际运行中,金融市场并不是总有效或者说不是时刻有效的。由于有信息不对称等因素的存在,市场上就可能存在低风险高收益、高风险低收益的可能。所以投资人应该详细了解理财产品的风险结构状况,从而对其做出判断和评估,看其是否与所得的收益相匹配。6.流动性流动性指的是资产的变现能力,它与收益率是一对矛盾,这也就是有些经济学家将利息定义为“流动性的价格”的原因。在同等条件下,流动性越好,收益率越低,所以投资人需在二者之间作出权衡。7.理财产品中嵌套的其他权利理财产品,尤其是一些结构性理财产品中,常常嵌入了期权等金融衍生品。例如:投资人可提前赎回条款,可提前赎回是一项权利(尽管不一定是最好的选择);银行的可提前终止的权力则是有利于银行的条款。所以,投资人选择理财产品时应该充分发掘其中的信息,并充分利用这方面的权利。

银行理财产品的构成要素

2. 银行理财产品构成要素有哪些


3. 银行理财产品有哪些构成要素?

银行理财产品有以下构成要素。
1.发行者
也就是理财产品的卖家,一般就是开发理财产品的金融机构。投资人一般应该注意发行者的研发、投资管理的实力。实力雄厚的金融机构发行的理财产品更加可靠一些。另外,一些投资渠道是有资格限制的,小的金融机构可能没有资格参与这些投资,这样就对发行者造成了投资方向的限制,最终会影响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因此,实力雄厚的机构的信用更加可靠。
2.认购者
也就是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人。有些理财产品并不是面向所有公众的,而是为有针对性的认购群体推出的。
3.期限
任何理财产品发行之时都会规定一个期限。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大部分期限都比较短,但是也有外资银行推出了期限为5~6年的理财产品。所以投资人应该明确自己资金的充裕程度以及投资期内可能的流动性需求,以避免由此引起的不便。
当投资长期理财产品时,投资人还需要关注宏观经济趋势,对利率等指标有一个大体的判断,避免利率等波动造成损失或者资金流动性困难。
4.价格和收益
价格是金融产品的核心要素。筹资者出售金融产品的目的是为了得到相当于产品价格的收入,投资人的投资额正好等于其购入的金融产品的价格。
对理财产品而言,其价格就是相关的认购、管理等费用以及该笔投资的机会成本(可能是利息收益或其他投资收益)。
投资人投资于该产品的目的就是获得等于或高于该价格的收益。
收益率表示的是该产品给投资人带来的收入占投资额的百分比。它是在投资管理期结束之后,按照该产品的原定条款计算所得的收益率。
5.风险
在有效的金融市场上,风险和收益永远是对等的,只有承担了相应的风险才有可能获得相应的收益。在实际运行中,金融市场并不是总有效或者说不是时刻有效的。
由于有信息不对称等因素的存在,市场上就可能存在低风险高收益、高风险低收益的可能。所以投资人应该详细了解理财产品的风险结构状况,从而对其做出判断和评估,看其是否与所得的收益相匹配。
所以,想要做银行理财之前,可以到辨险识财APP上面查看一下风险评价报告,了解该款银行理财产品可能的风险。
6.流动性
流动性指的是资产的变现能力,它与收益率是一对矛盾,这也就是有些经济学家将利息定义为“流动性的价格”的原因。
在同等条件下,流动性越好,收益率越低,所以投资人需在二者之间作出权衡。
7.理财产品中嵌套的其他权利
理财产品,尤其是一些结构性理财产品中,常常嵌入了期权等金融衍生品。例如:投资人可提前赎回条款,可提前赎回是一项权利(尽管不一定是最好的选择);银行的可提前终止的权力则是有利于银行的条款。
所以,投资人选择理财产品时应该充分发掘其中的信息,并充分利用这方面的权利。

银行理财产品有哪些构成要素?

4. 银行理财产品的特点

      银行的理财产品的种类其实非常丰富,从大类的产品来讲,主要有两类:一类就是保本保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的理财产品,一类就是非保本型的理财产品。这是从获取预期年化预期收益方式不同来分的。实际上银行理财产品还可以从投资方向不同来分,比如投资一些债券、投资于固定回报的、投资于资本市场的、权益类的,包括一些另类投资品等。      总体来说,大部分是两类,但是投资的方向不同,有十来个种品种。但银行理财产品的核心还是以固定回报、低风险的产品为主。这些是银行理财产品的一个基本特点。      为了分析纷繁复杂的银行理财产品,需要做一个科学、合理的分类。为此,首先将银行理财产品分为“挂钩产品”和“非挂钩产品”两大类。其中,挂钩产品是指产品的本息预期年化预期收益以某种方式明确地同某资产价格(指数)相联接的产品(包括:预期年化利率联接、股票联接、商品联接、汇率联接、信用联接、保险联接以及混合联接等),这类产品通常嵌入了衍生品,结构复杂,预期年化预期收益较高,但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的不确定性较大;非挂钩产品的本息预期年化预期收益没有明确指定联接资产和方式,这类产品中也可能会有衍生品(如提前赎回/售回权利),但结构相对简单,预期年化预期收益不高,但比较稳定。从理财的角度看,挂钩产品的发行数量和结构设计体现了银行为客户“量身定制”金融产品的能力,而非挂钩产品则类似于货币市场基金和债券市场基金。      除了挂钩和非挂钩产品的区分之外,还按照理财产品的委托币种(人民币、外币等)、发行银行和委托期限等进行分类。根据这些分类方法,我们对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特点进行了总结:      1.从币种看,银行理财产品依然以外币产品为主,但是,在2006年中,人民币产品大幅度增加,其发行数量较2005年增加了一倍多。人民币产品的快速增长是2006年银行理财产品增长的主要动力。      2.挂钩产品的发行数量有了明显上升,非挂钩产品的增幅不大。2006年,不仅外币挂钩产品的数量增长了一倍,而且,曾经稀缺的人民币挂钩产品在2006年已经超过了人民币非挂钩产品。挂钩产品的增长说明理财产品的创新在加快,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有相当一部分挂钩产品在结构和投资价值上与普通的非挂钩产品实际并无二致。      3.从各类银行情况看,中小银行(股份制银行及其他国内银行)利用理财产品进行融资和创新的动力最强。2006年,中小银行的发行数量继续超过四大国有银行和外资银行,而且,这类银行改变了2005年主要以简单的非挂钩产品为主的产品发行模式,大量增加了挂钩产品的发行。外资银行的特点也很鲜明,主要集中在外币理财产品和其中的挂钩产品上。      4.从期限看,银行理财产品依然集中在短期品种上,6个月和一年期品种的发行数量最多。从数量上看,2006年理财产品的增长主要靠一年及以下期限的产品,两年以上的品种有所萎缩。

5. 银行理财产品有什么特点

银行理财产品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1、收益率:如广告中的收益率是年收益率还是累积收益率;产品是否代扣税、广告中的收益率是税前收益率还是实际收益率。

2、投资方向:人民币理财产品募集到的资金将投放于哪个市场、具体投资于什么金融产品、这些决定了该产品本身风险的大小、收益率是否能够实现。

3、流动性:大部分产品的流动性较低、客户一般不可提前终止合同、少部分产品可终止或可质押,但手续费或质押贷款利息较高。

4、挂钩预期:如果是挂钩型产品、应分析所挂钩市场或产品的表现、挂钩方向与区间是否与市场预期相符、是否具有实现的可能。
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只是一个估计值,不是最终收益率。而且银行的口头宣传不代表合同内容,合同才是对理财产品最规范的约定。理财产品市场运行的无序状态主要体现在金融同业之间的市场分割与同质化竞争。这种现象与金融业分业经营和分业监管体制有关,大量同质化的产品往往具有不同风格的产品描述与监管规则。

扩展资料:
购买理财产品有以下五个风险:

1、保本
如果理财产品是保本或者保证收益型的,那么在产品到期时,至少投资者投入的本金不会发生损失。不过,有的理财产品保本是有条件的,并设置了到期保本条款,即持有至产品到期才保本,那么投资者如若中途赎回,则该产品照样不保本。还有一些理财产品仅为部分保本型,比如设置95%保本,则本金最多损失5%。

2、类型
即看理财产品是固定收益还是浮动收益。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风险较低,实现预期收益率的把握较大,基本都能实现预期收益率。浮动收益类理财产品则要结合是否保本来分析:如果是保本或者保证收益型理财产品,则到期时最坏的情形为零收益或低收益,最好的情形为实现预期最高收益率,总体上到期收益率在一个区间内浮动。

3、看标
即看产品是投资于债券,还是信贷资产,或是股票基金,抑或是“大杂烩”式组合类投资等。产品如果是投资于债券,则属于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风险程度视投资债券的级别而定,总体而言风险较小;如果投资于信贷资产,则需视借款方的还款能力而定,经营不确定性较大的企业还不上贷款本息的可能性也较大,理财产品的风险也就相对较高,反之则低。

4、措施
理财产品如果设置了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就等于给自身铺了安全垫,可降低产品风险。比如,投资于信贷资产的理财产品是否有实力机构作担保,或者由实力机构到期回购;投资于股票的理财产品是否设置了止损条款等。

5、流动性
如果产品在到期前可赎回,则投资者在有资金调度需求或者遇资本市场生变时,可选择是否提前赎回,此时流动性风险相对较小。如果产品注明不能提前赎回,那么投资者只有等到产品到期才能获得本金和收益,期间若缺资金或遇市场生变想收回投资则无计可施。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理财
百度百科-理财产品

银行理财产品有什么特点

6. 银行理财产品有什么特点

银行理财产品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1、收益率:如广告中的收益率是年收益率还是累积收益率;产品是否代扣税、广告中的收益率是税前收益率还是实际收益率。

2、投资方向:人民币理财产品募集到的资金将投放于哪个市场、具体投资于什么金融产品、这些决定了该产品本身风险的大小、收益率是否能够实现。

3、流动性:大部分产品的流动性较低、客户一般不可提前终止合同、少部分产品可终止或可质押,但手续费或质押贷款利息较高。

4、挂钩预期:如果是挂钩型产品、应分析所挂钩市场或产品的表现、挂钩方向与区间是否与市场预期相符、是否具有实现的可能。
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只是一个估计值,不是最终收益率。而且银行的口头宣传不代表合同内容,合同才是对理财产品最规范的约定。理财产品市场运行的无序状态主要体现在金融同业之间的市场分割与同质化竞争。这种现象与金融业分业经营和分业监管体制有关,大量同质化的产品往往具有不同风格的产品描述与监管规则。

扩展资料:
购买理财产品有以下五个风险:

1、保本
如果理财产品是保本或者保证收益型的,那么在产品到期时,至少投资者投入的本金不会发生损失。不过,有的理财产品保本是有条件的,并设置了到期保本条款,即持有至产品到期才保本,那么投资者如若中途赎回,则该产品照样不保本。还有一些理财产品仅为部分保本型,比如设置95%保本,则本金最多损失5%。

2、类型
即看理财产品是固定收益还是浮动收益。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风险较低,实现预期收益率的把握较大,基本都能实现预期收益率。浮动收益类理财产品则要结合是否保本来分析:如果是保本或者保证收益型理财产品,则到期时最坏的情形为零收益或低收益,最好的情形为实现预期最高收益率,总体上到期收益率在一个区间内浮动。

3、看标
即看产品是投资于债券,还是信贷资产,或是股票基金,抑或是“大杂烩”式组合类投资等。产品如果是投资于债券,则属于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风险程度视投资债券的级别而定,总体而言风险较小;如果投资于信贷资产,则需视借款方的还款能力而定,经营不确定性较大的企业还不上贷款本息的可能性也较大,理财产品的风险也就相对较高,反之则低。

4、措施
理财产品如果设置了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就等于给自身铺了安全垫,可降低产品风险。比如,投资于信贷资产的理财产品是否有实力机构作担保,或者由实力机构到期回购;投资于股票的理财产品是否设置了止损条款等。

5、流动性
如果产品在到期前可赎回,则投资者在有资金调度需求或者遇资本市场生变时,可选择是否提前赎回,此时流动性风险相对较小。如果产品注明不能提前赎回,那么投资者只有等到产品到期才能获得本金和收益,期间若缺资金或遇市场生变想收回投资则无计可施。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理财
百度百科-理财产品

7. 银行的理财产品的分类及特征

    一、前言 
    近年来,在我国宏观经济稳定发展的背景下,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发展迅猛。整体发行规模不断扩大,2008年银行理财产品募集资金规模达3。7万亿人民币,2009年更是超过了5万亿,产品发行数量突破7000款。
    这些数字无不反应了我国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繁荣的现状,但是从07年下半年开始,理财产品的零负收益就一直困扰着投资者。特别是近几年才推出的结构性理财产品,更是零负收益的重灾区。据相关媒体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上半年纳入统计的330余款到期结构性理财产品中,结构性理财产品到期负收益或零收益的理财产品有103款,最低年收益率为—10%,而未能实现预期最高收益率的理财产品更多。除金融危机的大背景环境的影响之外,我国结构性理财产品市场起步较晚,各商业银行产品运行混乱,没有形成完善的市场体系,金融监管不到位,同时缺乏本土的基础资产市场(主要是金融衍生品市场)和相关投资经验的人才以及产品本身设计不合理等因素是造成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
     二、理财产品的分类、结构与特征 
    结构性理财产品的投资本质上就是一个固定收益类产品和金融衍生品的投资组合。涉及金融衍生产品(多为期权),因此结构通常较为复杂,其中期权的买卖往往带有杠杆交易,杠杆的放大效应使得结构性理财产品一方面能够获得高出普通产品许多倍的收益,但另一方面,当市场走势与设计预期不符时,也将造成更大的损失。
    1、触发式产品
    触发式产品在结构性理财产品里最为常见,也是结构性理财产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这类产品通常为挂钩标的物设定一个触发区间(点),并设置一个观察期。产品在观察期间内,若未触碰或突破触发区间(点),可获得约定的投资收益,一旦标的触及或突破区间(点),则只能获得较低收益;或者恰好相反,若标的物在观察期内始终停留在预设区间,则只能获得较低收益,一旦突破区间,则按约定的较高利率计算收益。这类产品在结构性理财产品市场占据了较大一部分比例。基础资产集中在利率、汇率、商品价格、各类指数等几个方面。
    触发类结构性理财产品的最终受益水平决定于观察期内基础资产的波动情况和产品本身的`区间(点)设置,因此银行在设计这一类产品时对标的价格的判断和区间(点)的设置就显得尤为重要。而事实上,市场是瞬息万变的,这类产品的区间如果设计的太过苛刻,就很容易导致低收益。
    2、累积式产品
    顾名思义此类产品是在保证本金的基础上累积收益。一般在其期限内设置若干个观察点(比如每天同一时刻都设置为一个观察点),在每一个观察点,如果此时基础资产观察值落在预设区间内,则每单位本币的本金可累计一份预设回报k,如果此时基础资产观察值落在预设区间外,则不累计任何回报,所有回报于到期时刻获得。也就是说,总共有多少的观察点的基础资产观察值落在预设区间内,到期时就能获得多少个k的收益。因此,其最差情形为零收益,最好情形是每个观察点都有累计回报。
    这类产品最为常见的收益率计算方式为:r=i*n/N,i为约定最高收益率,n为每个计息期间内基础资产观察值处于观察区间的天数,N为实际计息总天数。即该产品的实际收益率是基础资产观察值处于观察区间的天数的函数。如果基础资产观察值波动幅度较大,超过观察区间的天数越多,则投资者的收益率就会越低。
    这一类产品也涉及到区间的设置,但是和触发式产品相比,其收益取决于基础资产在预设区间内停留的天数,而触发式产品则取决于基础资产表现是否突破预设区间,两者间有本质的区别。而在适用的基础资产方面累积式产品与触发式产品类似,也是集中在利率、汇率、商品价格、各类指数等几个方面。
    3、挂钩式产品
    挂钩式产品的最终收益与产品运行期内的基础资产表现挂钩,并决定于事先约定的收益计算公式,具体又分为看涨、看跌和双边看涨跌三种类型。看涨类产品的基础资产在观察期内表现越好(不局限于期末的表现,下同),产品收益率越高;看跌类产品的基础资产观察期内表现越差,产品收益率越高;双边看涨跌产品的基础资产在观察期内无论表现好或者差,都能获得高收益,而且涨跌幅度的绝对差值越大,回报越高。
    由于2007年末以来零负收益事件的爆发,一类比较特殊的挂钩式产品也得到市场的热切关注,即相关性挂钩式结构性理财产品。该类理财产品一般挂钩多个标的,它的收益率并不取决于基础资产在观察期内的绝对表现,而仅仅是基础资产的相对表现,产品最终收益取决于基础资产的相关性。
    由于挂钩式产品的基础资产与收益计算方式确立相对于其他各类结构性理财产品较为灵活,其挂钩标的涵盖了股票、利率、汇率、大宗商品价格、各类市场指数、信贷等几乎目前所有结构性理财产品可用的基础资产。因此具体的产品结构也随挂钩标的与发行银行不同而复杂多样,但收益和风险都是结构性理财产品常见类型中最高的。投资者与商业银行面临的基础资产的价格变动风险较大,这要求双方在产品运行前对基础资产的走势要有比较明确的认识和判断。

银行的理财产品的分类及特征

8. 银行理财产品的产品发展

10日从银监会获悉,截至2012年11月末,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理财产品余额达7.61万亿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自2005年开办以来发展迅速。2011年商业银行共发行8.91万款理财产品,2011年末银行理财产品余额为4.59万亿元。中国银行业协会与普华永道联合发布的《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2012》显示,近八成银行家对理财产品业务发展持支持态度。同时,理财产品市场高速发展背后的风险也引起关注。50.9%的银行家认为理财产品形成的大量表外资产,可能会对银行的资产质量和经营稳定性带来影响。银行家认为,理财产品的发展是银行从以产品为导向转变为以客户为导向的重要实践,当前更是面临多种金融机构的激烈竞争,需要在平衡风险的基础上继续推进。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