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吴江歌原文_翻译及赏析

2024-05-06 19:27

1. 思吴江歌原文_翻译及赏析

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正肥。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禁兮仰天悲。——魏晋·张翰《思吴江歌》 思吴江歌  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正肥。   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禁兮仰天悲。 古诗三百首  , 秋天思归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秋风起,树叶飞,吴江的鲈鱼鲜又肥。离家三千里,想回未能回。  思念家乡的愁和恨,怎么也压抑不住,只能向天悲叹!
  赏析  诗的前两句“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鱼肥”从又一次降临人问的秋景写起,引发出对故乡风物的深沉思念。秋风飒飒,天高云淡,一派佳丽景色。这景色对每一个人应该是一种享受,一种留恋。然而,在动人的佳景后面隐含着一个未曾道出的事实:身在洛阳,千里为宦。这样写的是洛阳的“秋风”、“佳景”,念的却是家乡的秋日风光,异地风光引起了作者难以自禁的乡关之思。所以第二句就一下子写到了家乡吴江的水,家乡水中那肥美的鲈鱼美不美。一想起家乡那甜美的水,已使作者心驰神往,更何况从家乡水中打起肥美的鲈鱼做成可口的菜肴,那该怎样地让作者心旌摇荡,甚至于口涎难止。这首诗只提到鲈鱼一种。在一首简短的诗里因受字句限制,撮取其一已可,而这诗与那段动人的佳话互相呼应,则更增加了诗与事共同的魅力。如果再推深一层来看,作者写此诗的时候,那种浓浓的乡关之思是因为对于政治的失望与担忧而变得强烈的,这里却抛开对时局和本身遭际的任何感慨,将远离黑暗官场的深层心理转化为美食引诱的浅层的生理欲望,这不仅增加了诗的含蓄度,而且因为浓浓的乡关之思使它具有更为普遍的人生情感与意义。
  鉴赏  读唐宋诗词,常常会遇到“秋风鲈脍”、“莼羹鲈脍”(莼(纯)羹:即莼菜汤。莼,一种水生植物,叶椭圆,柔滑味美。鲈鱼脍(快):即鲈鱼片)的典故,这典故就是出自张翰。张翰,字季鹰,西晋吴郡吴人,家住吴江(即吴淞江)、太湖间。其为人纵任不拘,时人比为阮籍,称之为“江东步兵”。他本无意于功名,竟也鬼使神差到洛阳做了几年官,自然觉著很不适应。其时“八王之乱”初起,齐王对他有笼络之意,他就更感到不可久留了,“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晋书》本传)这首诗当是思归时即兴吟成(此诗各本文字有异,此从最早着录本《岁华纪丽》)。
  “秋风起兮木叶飞”,出句即见其思情的发动。悲凉的秋风最易触动人们的节序之感和念远之情。从时间上说,秋往往意味着岁暮的到来,使人觉著时光的流逝、流年的虚度。从空间看,秋高气清,万木萧萧,视野一下空阔起来,不自觉中自有人在何方、家在何方之叹。《楚辞·湘夫人》有“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句子,自是此句之本;不过,作为张翰来说,也不一定是有意地仿效,实在是一种语言定势、心理定势。秋风一吹,使作者感到在洛阳羁留时间太久了;秋风一吹,又使作者想起往昔的乡居生活、家乡风物,第二句就自然接上了:“吴江水兮鲈正肥”。鲈鱼,是作者家乡的特产,味极鲜美,秋天又正是鱼肥的季节。“鲈正肥”著一“正”字,便与“秋风起”连上了,同时还流露了一种“正”当其时、迫不及待的心情。下两句就直抒其情了。“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禁兮仰天悲。”《晋书》本传谓“数千里”,此言“三千里”,自是文句与诗句修辞的不同。“三”比“数”来得明确、爽口,同时它既可表确数,又可表虚数,而且往往指向多的方面,这“三千里”比“数千里”更能给人以距离遥远之感。下句的“恨”是思归不得之恨,这种恨想压也压不住,于是仰天悲叹。这里把他的思归之情表现得异常强烈。
  由前述背景可知,张翰的归乡既有放达情性的一面,又有惧祸避乱的一面,他“恨难禁兮仰天悲”,恐怕更多的还是出于后一方面考虑,时人谓其“知几”,到宋初王贽过吴江还写诗道:“吴江秋水灌平湖,水阔烟深恨有余。因想季鹰当日事,归来未必为莼鲈。”(《中吴纪闻》)但是,唐代以后更多的人还是从敝屣功名的角度来理解、赞扬张翰的行为,“秋风鲈脍”成了厌弃仕途、向往家园、向往自由自在生活的代名词,正如近人王文濡所言:“季鹰吴江鲈莼与渊明故园松菊,同斯意致。”(《古诗评注读本》)宋代在张翰家乡吴江垂虹桥旁还建有“三高祠”(纪念范蠡、张翰、陆龟蒙这三位“高人”)、鲈乡亭,往来题咏甚多,张翰的《思吴江歌》也广为人们传诵。古代知识分子中不得意者总是居多,其中不乏洁身自好、不愿蝇营狗苟之士,张翰其事、其诗正好表达了他们的心声。
   
 张翰,西晋文学家,字季鹰,父亲是三国孙吴的大鸿胪张俨。吴郡吴县(今苏州)人。生卒年不详,葬于芦墟二十九都南役圩。张翰性格放纵不拘,时人比之为阮籍,号“江东步兵”。齐王执政,辟为大司马东曹掾,见祸乱方兴,以秋风起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为由辞官而归。  张翰 
 湘山晴色远微微,尽日江头独醉归。不见两关传露布,尚闻三殿未垂衣。边筹自古无中下,朝论于今有是非。日暮平沙秋草乱,一双白鸟避人飞。——明代·袁宏道《感事》  感事 
  湘山晴色远微微,尽日江头独醉归。   不见两关传露布,尚闻三殿未垂衣。   边筹自古无中下,朝论于今有是非。   日暮平沙秋草乱,一双白鸟避人飞。 古诗三百首  , 写景抒怀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宋代·曾公亮《宿甘露寺僧舍》  宿甘露寺僧舍 
  宋代 : 曾公亮
  古诗三百首  , 豪迈  , 写景长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那 通:哪)——宋代·朱熹《观书有感二首·其一》  观书有感二首·其一 
  宋代 : 朱熹
  古诗三百首  , 国中古诗  , 写景  , 读书  , 哲理早教古诗100首 
   

思吴江歌原文_翻译及赏析

2. 《思吴江歌》原文及翻译

 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古诗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以下《思吴江歌》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请大家以所在地区课本为主。  
     
   《思吴江歌》原文   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正肥。
   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禁兮仰天悲。
     《思吴江歌》原文翻译   秋风起,树叶飞,吴江的鲈鱼鲜又肥。
   离家三千里,想回未能回。思念家乡的愁和恨,怎么也压抑不住,只能向天悲叹!
   《思吴江歌》诗歌赏析   思吴江歌的前两句“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鱼肥”从又一次降临人问的秋景写起,引发出对故乡风物的深沉思念。秋风飒飒,天高云淡,一派佳丽景色。这景色对每一个人应该是一种享受,一种留恋。然而,在动人的佳景后面隐含着一个未曾道出的事实:身在洛阳,千里为宦。这样写的是洛阳的“秋风”、“佳景”,念的却是家乡的秋日风光,异地风光引起了作者难以自禁的乡关之思。所以第二句就一下子写到了家乡吴江的水,家乡水中那肥美的鲈鱼美不美。
   一想起家乡那甜美的水,已使作者心驰神往,更何况从家乡水中打起肥美的鲈鱼做成可口的菜肴,那该怎样地让作者心旌摇荡,甚至于口涎难止。这首诗只提到鲈鱼一种。在一首简短的思吴江歌里,因受字句限制,撮取其一已可,而这诗与那段动人的佳话互相呼应,则更增加了诗与事共同的魅力。如果再推深一层来看,作者写此诗的时候,那种浓浓的乡关之思是因为对于政治的失望与担忧而变得强烈的,这里却抛开对时局和本身遭际的任何感慨,将远离黑暗官场的深层心理转化为美食引诱的浅层的生理欲望,这不仅增加了诗的含蓄度,而且因为浓浓的乡关之思使它具有更为普遍的人生情感与意义。
   思吴江歌的后两句“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禁兮仰天悲”,明白地点出了故乡千里未能归去的“恨”与“悲”,强化了前两句中蕴涵的情感,却远没有前两句含蓄深厚,滋味深远。与上两句的眼见秋风又起了,秋风吹落了树上的黄叶,家乡鲈鱼肥美,可自己却在这遥远的北方,远隔数千里,想回又回不去,做着与自己的期望相背的工作,怎么不令人伤悲。可悲的是这种伤悲还无人可以诉说,只能压抑在胸中。然而,终究是无法压制了,张翰仰头向天,发出了长长的悲叹。   其中第三句“三千里兮家未归”说身在几千里外的异地,回乡的心愿难遂。这正是仰天悲的原因。第四句“恨难禁兮仰天悲”是诗前后因果相谇,气蛰如高山流水,潺潺而进,畅达自然。

3. 思吴江歌译文 | 注释 | 赏析

思吴江歌   [魏晋]  张翰    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正肥。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禁兮仰天悲。
  秋天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秋风乍起,落叶飘飞,吴江的鲈鱼新鲜又肥美。离家千里想回又不能回,心中的愁思怎么也压抑不住,只能向天悲叹!

思吴江歌译文 | 注释 | 赏析

4. 思吴江歌的注释译文

 ①木叶:树叶。 ②鲈鱼:即桂花鱼,古名银鲈、玉花鲈。体侧扁,巨口细鳞,身有桂花色纹,肉肥嫩鲜美。  读唐宋诗词,常常会遇到“秋风鲈脍”、“莼羹鲈脍”的典故,这典故就是出自张翰。这首短歌似是最早的七言四句押同部平声韵的作品,虽然句句用韵,句句有“兮”,未脱楚歌格调,但毕竟是向后来的七绝体式前进了一步。 诗的前两句“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鱼肥”从又一次降临人问的秋景写起,引发出对故乡风物的深沉思念。秋风飒飒,天高云淡,一派佳丽景色。这景色对每一个人应该是一种享受,一种留恋。然而,在动人的佳景后面隐含着一个未曾道出的事实:身在洛阳,千里为宦。这样写的是洛阳的“秋风”、“佳景”,念的却是家乡的秋日风光,异地风光引起了作者难以自禁的乡关之思。所以第二句就一下子写到了家乡吴江的水,家乡水中那肥美的鲈鱼美不美。一想起家乡那甜美的水,已使作者心驰神往,更何况从家乡水中打起肥美的鲈鱼做成可口的菜肴,那该怎样地让作者心旌摇荡,甚至于口涎难止。这首诗只提到鲈鱼一种。在一首简短的诗里因受字句限制,撮取其一已可,而这诗与那段动人的佳话互相呼应,则更增加了诗与事共同的魅力。如果再推深一层来看,作者写此诗的时候,那种浓浓的乡关之思是因为对于政治的失望与担忧而变得强烈的,这里却抛开对时局和本身遭际的任何感慨,将远离黑暗官场的深层心理转化为美食引诱的浅层的生理欲望,这不仅增加了诗的含蓄度,而且因为浓浓的乡关之思使它具有更为普遍的人生情感与意义。诗的后两句“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禁兮仰天悲”,明白地点出了故乡千里未能归去的“恨”与“悲”,强化了前两句中蕴涵的情感,却远没有前两句含蓄深厚,滋味深远。 与上两句的眼见秋风又起了,秋风吹落了树上的黄叶,家乡鲈鱼肥美,可自己却在这遥远的北方,远隔数千里,想回又回不去,做着与自己的期望相背的工作,怎么不令人伤悲。可悲的是这种伤悲还无人可以诉说,只能压抑在胸中。然而,终究是无法压制了,张翰仰头向天,发出了长长的悲叹。 其中第三句“三千里兮家未归”说身在几千里外的异地,回乡的心愿难遂。这正是仰天悲的原因。第四句“恨难禁兮仰天悲”是诗前后因果相谇,气蛰如高山流水,潺潺而进,畅达自然。  王贽:“吴江秋水灌平湖,水阔烟深恨有余。因想季鹰当日事,归来未必为莼鲈。”王文:“季鹰吴江鲈莼与渊明故园松菊,同斯意致。”

5. 张翰《思吴江歌》原文赏析与注释翻译

 导读:《思吴江歌》是西晋诗人张翰的诗作。此诗共4句28字,此诗表达了作者思归之情,此诗似是最早的七言四句押同部平声韵的作品,虽然句句用韵,句句有“兮”,未脱楚歌格调,但毕竟是向后来的七绝体式前进了一步。
    思吴江歌 
   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正肥。
   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禁兮仰天悲。
    赏析: 
   读唐宋诗词,常常会遇到“秋风鲈脍”、“莼羹鲈脍”(莼(纯)羹:即莼菜汤。莼,一种水生植物,叶椭圆,柔滑味美。鲈鱼脍(快):即鲈鱼片)的典故,这典故就是出自张翰。张翰,字季鹰,西晋吴郡吴人,家住吴江(即吴淞江)、太湖间。其为人纵任不拘,时人比为阮籍,称之为“江东步兵”。他本无意于功名,竟也鬼使神差到洛阳做了几年官,自然觉着很不适应。其时“八王之乱”初起,齐王对他有笼络之意,他就更感到不可久留了,“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晋书》本传)这首诗当是思归时即兴吟成(此诗各本文字有异,此从最早著录本《岁华纪丽》)。
   “秋风起兮木叶飞”,出句即见其思情的发动。悲凉的秋风最易触动人们的节序之感和念远之情。从时间上说,秋往往意味着岁暮的到来,使人觉着时光的流逝、流年的虚度。从空间看,秋高气清,万木萧萧,视野一下空阔起来,不自觉中自有人在何方、家在何方之叹。《楚辞·湘夫人》有“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句子,自是此句之本;不过,作为张翰来说,也不一定是有意地仿效,实在是一种语言定势、心理定势。秋风一吹,使作者感到在洛阳羁留时间太久了;秋风一吹,又使作者想起往昔的乡居生活、家乡风物,第二句就自然接上了:“吴江水兮鲈正肥”。鲈鱼,是作者家乡的特产,味极鲜美,秋天又正是鱼肥的季节。“鲈正肥”着一“正”字,便与“秋风起”连上了,同时还流露了一种“正”当其时、迫不及待的`心情。下两句就直抒其情了。“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禁兮仰天悲。”《晋书》本传谓“数千里”,此言“三千里”,自是文句与诗句修辞的不同。“三”比“数”来得明确、爽口,同时它既可表确数,又可表虚数,而且往往指向多的方面,这“三千里”比“数千里”更能给人以距离遥远之感。下句的“恨”是思归不得之恨,这种恨想压也压不住,于是仰天悲叹。这里把他的思归之情表现得异常强烈。
   由前述背景可知,张翰的归乡既有放达情性的一面,又有惧祸避乱的一面,他“恨难禁兮仰天悲”,恐怕更多的还是出于后一方面考虑,时人谓其“知几”,到宋初王贽过吴江还写诗道:“吴江秋水灌平湖,水阔烟深恨有余。因想季鹰当日事,归来未必为莼鲈。”(《中吴纪闻》)但是,唐代以后更多的人还是从敝屣功名的角度来理解、赞扬张翰的行为,“秋风鲈脍”成了厌弃仕途、向往家园、向往自由自在生活的代名词,正如近人王文濡所言:“季鹰吴江鲈莼与渊明故园松菊,同斯意致。”(《古诗评注读本》)宋代在张翰家乡吴江垂虹桥旁还建有“三高祠”(纪念范蠡、张翰、陆龟蒙这三位“高人”)、鲈乡亭,往来题咏甚多,张翰的《思吴江歌》也广为人们传诵。古代知识分子中不得意者总是居多,其中不乏洁身自好、不愿蝇营狗苟之士,张翰其事、其诗正好表达了他们的心声。
   这首短歌似是最早的七言四句押同部平声韵的作品,虽然句句用韵,句句有“兮”,未脱楚歌格调,但毕竟是向后来的七绝体式前进了一步。

张翰《思吴江歌》原文赏析与注释翻译

6. 张翰《思吴江歌》原文及翻译

 思吴江歌原文:  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正肥。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禁兮仰天悲。
  思吴江歌翻译及注释   翻译 秋风起,树叶飞,吴江的鲈鱼鲜又肥。离家三千里,想回未能回。思念家乡的愁和恨,怎么也压抑不住,只能向天悲叹!
   注释 1木叶:树叶。2鲈鱼:即桂花鱼,古名银鲈、玉花鲈。体侧扁,巨口细鳞,身有桂花色纹,肉肥嫩鲜美。
  思吴江歌赏析    诗的前两句「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鱼肥」从又一次降临人问的秋景写起,引发出对故乡风物的深沉思念。秋风飒飒,天高云淡,一派佳丽景色。这景色对每一个人应该是一种享受,一种留恋。然而,在动人的佳景后面隐含着一个未曾道出的事实:身在洛阳,千里为宦。这样写的是洛阳的「秋风」、「佳景」,念的却是家乡的秋日风光,异地风光引起了作者难以自禁的乡关之思。所以第二句就一下子写到了家乡吴江的水,家乡水中那肥美的鲈鱼美不美。一想起家乡那甜美的水,已使作者心驰神往,更何况从家乡水中打起肥美的鲈鱼做成可口的菜肴,那该怎样地让作者心旌摇荡,甚至于口涎难止。这首诗只提到鲈鱼一种。在一首简短的诗里因受字句限制,撮取其一已可,而这诗与那段动人的佳话互相呼应,则更增加了诗与事共同的魅力。如果再推深一层来看,作者写此诗的时候,那种浓浓的乡关之思是因为对于政治的失望与担忧而变得强烈的,这里却抛开对时局和本身遭际的任何感慨,将远离黑暗官场的深层心理转化为美食引诱的浅层的生理欲望,这不仅增加了诗的含蓄度,而且因为浓浓的乡关之思使它具有更为普遍的人生情感与意义。
    诗的后两句「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禁兮仰天悲」,明白地点出了故乡千里未能归去的「恨」与「悲」,强化了前两句中蕴涵的情感,却远没有前两句含蓄深厚,滋味深远。与上两句的眼见秋风又起了,秋风吹落了树上的黄叶,家乡鲈鱼肥美,可自己却在这遥远的北方,远隔数千里,想回又回不去,做着与自己的期望相背的工作,怎么不令人伤悲。可悲的是这种伤悲还无人可以诉说,只能压抑在胸中。然而,终究是无法压制了,张翰仰头向天,发出了长长的悲叹。其中第三句「三千里兮家未归」说身在几千里外的异地,回乡的心愿难遂。这正是仰天悲的原因。第四句「恨难禁兮仰天悲」是诗前后因果相谇,气蛰如高山流水,潺潺而进,畅达自然。
  思吴江歌鉴赏    读唐宋诗词,常常会遇到「秋风鲈脍」、「莼羹鲈脍」(莼(纯)羹:即莼菜汤。莼,一种水生植物,叶椭圆,柔滑味美。鲈鱼脍(快):即鲈鱼片)的典故,这典故就是出自张翰。张翰,字季鹰,西晋吴郡吴人,家住吴江(即吴淞江)、太湖间。其为人纵任不拘,时人比为阮籍,称之为「江东步兵」。他本无意于功名,竟也鬼使神差到洛阳做了几年官,自然觉著很不适应。其时「八王之乱」初起,齐王对他有笼络之意,他就更感到不可久留了,「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晋书》本传)这首诗当是思归时即兴吟成(此诗各本文字有异,此从最早着录本《岁华纪丽》)。
    「秋风起兮木叶飞」,出句即见其思情的发动。悲凉的秋风最易触动人们的节序之感和念远之情。从时间上说,秋往往意味着岁暮的到来,使人觉著时光的流逝、流年的虚度。从空间看,秋高气清,万木萧萧,视野一下空阔起来,不自觉中自有人在何方、家在何方之叹。《楚辞·湘夫人》有「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句子,自是此句之本;不过,作为张翰来说,也不一定是有意地仿效,实在是一种语言定势、心理定势。秋风一吹,使作者感到在洛阳羁留时间太久了;秋风一吹,又使作者想起往昔的乡居生活、家乡风物,第二句就自然接上了:「吴江水兮鲈正肥」。鲈鱼,是作者家乡的特产,味极鲜美,秋天又正是鱼肥的季节。「鲈正肥」著一「正」字,便与「秋风起」连上了,同时还流露了一种「正」当其时、迫不及待的心情。下两句就直抒其情了。「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禁兮仰天悲。」《晋书》本传谓「数千里」,此言「三千里」,自是文句与诗句修辞的不同。「三」比「数」来得明确、爽口,同时它既可表确数,又可表虚数,而且往往指向多的方面,这「三千里」比「数千里」更能给人以距离遥远之感。下句的「恨」是思归不得之恨,这种恨想压也压不住,于是仰天悲叹。这里把他的思归之情表现得异常强烈。
    由前述背景可知,张翰的归乡既有放达情性的一面,又有惧祸避乱的一面,他「恨难禁兮仰天悲」,恐怕更多的还是出于后一方面考虑,时人谓其「知几」,到宋初王贽过吴江还写诗道:「吴江秋水灌平湖,水阔烟深恨有余。因想季鹰当日事,归来未必为莼鲈。」(《中吴纪闻》)但是, 唐代 以后更多的人还是从敝屣功名的角度来理解、赞扬张翰的行为,「秋风鲈脍」成了厌弃仕途、向往家园、向往自由自在生活的代名词,正如近人王文濡所言:「季鹰吴江鲈莼与渊明故园松菊,同斯意致。」(《古诗评注读本》) 宋代 在张翰家乡吴江垂虹桥旁还建有「三高祠」(纪念范蠡、张翰、陆龟蒙这三位「高人」)、鲈乡亭,往来题咏甚多,张翰的《思吴江歌》也广为人们传诵。古代知识分子中不得意者总是居多,其中不乏洁身自好、不愿蝇营狗苟之士,张翰其事、其诗正好表达了他们的心声。
    这首短歌似是最早的七言四句押同部平声韵的作品,虽然句句用韵,句句有「兮」,未脱楚歌格调,但毕竟是向后来的七绝体式前进了一步。
  诗词作品: 思吴江歌  诗词作者:【 魏晋 】 张翰  诗词归类: 【古诗三百首】、【秋天】、【思归】 
   

7. 过吴江原文_翻译及赏析

垂虹四年别,淼淼来梦境。今晨整芒屦,柳风吹鬓影。春光彻重渊,蛟困绿波静。远帆有远处,小立为徐领。浩歌翁自得,白发乱垂颈。一室世谁如,三万六千顷。平生卜邻意,此际味差永。翁肯平分欤,吾其辨渔艇。——宋代·陈鉴之《过吴江》 过吴江  垂虹四年别,淼淼来梦境。   今晨整芒屦,柳风吹鬓影。   春光彻重渊,蛟困绿波静。   远帆有远处,小立为徐领。   浩歌翁自得,白发乱垂颈。   一室世谁如,三万六千顷。   平生卜邻意,此际味差永。   翁肯平分欤,吾其辨渔艇。卢君真吏师,盛名日方起。我昔尝与言,如以石投水。初听已莹心,久坐益醒耳。如何但悁企,不得亲燕处。经年始再见,相望才百里。新诗忽来前,喜染大羹指。词翰与其人,俱清绝尘滓。——宋代·陈宓《某尝次赞府卢丈高韵复承见示佳篇叹咏之余辄》  某尝次赞府卢丈高韵复承见示佳篇叹咏之余辄 
  卢君真吏师,盛名日方起。   我昔尝与言,如以石投水。   初听已莹心,久坐益醒耳。   如何但悁企,不得亲燕处。   经年始再见,相望才百里。   新诗忽来前,喜染大羹指。   词翰与其人,俱清绝尘滓。堰雷推动阿香车,惠泽均沾十万家。谁任长官身后责,回潮今又见回沙。——宋代·陈坰《它山堰》  它山堰 
  堰雷推动阿香车,惠泽均沾十万家。   谁任长官身后责,回潮今又见回沙。明珠颗颗映寒骊,六月清风满袖知。只觉衰容增老愧,空烦妙语为嘘吹。三年刻楮成何事,一日喔松乘得诗。从此年丰公事少,夕阳桥上赋涟漪。——宋代·陈宓《和赞府赵师洪韵》  和赞府赵师洪韵 
  明珠颗颗映寒骊,六月清风满袖知。   只觉衰容增老愧,空烦妙语为嘘吹。   三年刻楮成何事,一日喔松乘得诗。   从此年丰公事少,夕阳桥上赋涟漪。 
   

过吴江原文_翻译及赏析

8. 吴越怀古原文_翻译及赏析

吴越千年奈怨何,两宫清吹作樵歌。姑苏一败云无色,范蠡长游水自波。霞拂故城疑转旆,月依荒树想嚬蛾。行人欲问西施馆,江鸟寒飞碧草多。——唐代·李远《吴越怀古》 吴越怀古  吴越千年奈怨何,两宫清吹作樵歌。姑苏一败云无色,   范蠡长游水自波。霞拂故城疑转旆,月依荒树想嚬蛾。   行人欲问西施馆,江鸟寒飞碧草多。李远,字求古,一作承古,夔州云安(今重庆市云阳县)人,大和五年(831)杜陟榜进士,官至御史中丞。李远善为文, 尤工于诗。 常与杜牧、许浑、李商隐、温庭筠等交游, 与许浑齐名, 时号 “ 浑诗远赋”。  李远 
 灼灼重明,仰承元首。既贤且哲,惟孝与友。惟孝虽遥,灵规不朽。礼因诚致,备絜玄酒。——唐代·佚名《郊庙歌辞。享节愍太子庙乐章。登歌酌鬯》  郊庙歌辞。享节愍太子庙乐章。登歌酌鬯 
  灼灼重明,仰承元首。既贤且哲,惟孝与友。   惟孝虽遥,灵规不朽。礼因诚致,备絜玄酒。奠璧郊坛昭大礼,锵金拊石表虔诚。始奏承云娱帝赏,复歌调露畅韶英。——唐代·武则天《唐享昊天乐。第八》  唐享昊天乐。第八 
  奠璧郊坛昭大礼,锵金拊石表虔诚。   始奏承云娱帝赏,复歌调露畅韶英。爽节在重九,物华新雨余。清秋黄叶下,菊散金潭初。万实行就稔,百工欣所如。欢心畅遐迩,殊俗同车书。至化自敦睦,佳辰宜宴胥。锵锵间丝竹,济济罗簪裾。此乐匪足耽,此诚期永孚。——唐代·李适《重阳日中外同欢,以诗言志,因示群官》  重阳日中外同欢,以诗言志,因示群官 
  爽节在重九,物华新雨余。清秋黄叶下,菊散金潭初。   万实行就稔,百工欣所如。欢心畅遐迩,殊俗同车书。   至化自敦睦,佳辰宜宴胥。锵锵间丝竹,济济罗簪裾。   此乐匪足耽,此诚期永孚。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