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学情分析思考(2)

2024-05-05 16:24

1.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学情分析思考(2)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学情分析思考
                    
          三、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情分析的要素 
         (一)家庭、学校、社会因素分析相配合
         人的一生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的影响各有不同,家庭对人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养成具有“奠基”意义和直接作用,家庭成员的经历、学识、能力、价值取向等教育资源是独特而丰富的,其中的影响有的甚至终其一生。学校是专门而系统的教育组织机构,是学生知识学习、能力培养的基础阵地,也是学生自我意识和价值观形成的特殊场所。社会是影响人的成长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社会活生生的教育素材影响人的知、情、意、信、行,改变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事风格。高职思政教师要充分考虑家庭、学校、社会对学生多维性、多层次性、综合性所产生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通过学情分析,重视家庭、社会影响对思政课教学效果可能产生的巨大冲击,思政教师应以可信度的事实有力回答社会的热点、难点和疑点,使学生信服。
         (二)学生知识、能力与价值观要求相结合
         奥苏伯尔认为,影响学生学习的各种因素中,其首要因素是他的知识储备,研究和了解与新知识学习相联系的知识储备的程度,合理地设计教学,达到有效的学习[3]。高职思政课的学习能促进人的良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着眼于高职学生的长远提升发展,同样需要知识的传授。因此,学情分析不能忽视对其知识储备状况的分析。知识是能力的基础,缺少了“知识”,“情感”和“思想”会因缺乏原料而无法活动,能力的提升就是无源之水;知识也是价值观的基础,价值观的建构依赖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离开“知识”价值观就成无本之末[4]。因此,学情分析仅关注学生的认知是片面的。实践中发现,相同的知识内容在与不同的学生相遇产生的效用各不相同,有了学生先备知识的了解,高职思政课教师还应充分认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对课程学习和素质培养的不可忽视的作用,高职思政教师的学情分析应是学生知识、能力与价值观的结合。而高职思政课的情感和价值观分析应体现专业和职业的诉求,因为每一个高职学生,他在走进职场的同时,要做好融入职业的心理准备和价值观建构,后者才是制约或促进高职学生终身成长和发展的内在因素。   (三)共性分析和重视个性相统合
         人始终处于特定时代和社会的背景之中,人与人之间的多向互动形成一个统一整体,通过各种方式确立与周围世界的关系,外界社会环境与这个整体发生交互作用。高职学生作为一个社会群体,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他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有着鲜明的共性特征。从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脉动中找寻学生成长的规律,继而探索和研究当代高职学生教育的规律性,这是高职院校学情分析坚持共性分析的意义所在。
         坚持共性分析,不能忽略高职学生的个性分析,教育的规律性就源于个性的普遍性,这是一个尊重个性、倡导个性、彰显个性的时代。就高职思政教育而言,“存异”和“求同”两者比较,某种意义上“存异”教育更有助于高职学生的发展,更体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价值,更代表现在和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而“存异”教育的依据则是掌握高职学生个别差异。
         在高职思政教学中,重视个性分析,在个性分析中尽可能的详细和具体是高职思政教育者的一项重要能力,这对于课时要求多、授课人数多、专业背景复杂、教学内容要求高的高职思政教师是挑战,但这是高职思政教师的职业要求。其实个性分析,在找寻差异的时候,共性的一面也就显现出来,个性中体现共性,共性中包容个性,所以共性分析,在对普遍性进行基本分析时,了解掌握了独特差异性,这些独特差异性的交汇点就是学情分析的共性所在。
          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情分析的路径 
         学情分析要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离不开三个阶段的有机结合。
         (一)学前学情分析
         课堂教学实施前,思政教师对高职学生整体状况和个别特征的分析把握,包括生活经验、认知成熟度、知识储备、能力基础、情感态度等。学生在走进课堂前,每个学生作为一个有机的主体,已经在基础教育阶段学习、实践中形成了一定的认知结构和知识经验,他们以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作为生长点,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心理和学习风格,并用新滋生出的知识信息和认识体验进行推论和判断。教育的本质是生成性和发展性,而学生是“教学资源的重要构成和生成者”[5]。
         学生的学前学情分析直接影响了高职思政教师对一次课、一门课的教学设计,成为“应该教什么”和“怎样教”的依据,高职思政教师以高职学生现有心智发展水平为基础,找出与新内容学习的最近发展区,预设可能的学习状态和效果,取舍教学内容和处理教学设计,并设计符合学生体验与接收的先后顺序,“使学生的知识经验前后衔接,从而产生正向学习迁移”[6]。
         (二)学时学情分析
         课堂教学实施中,思政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关注点、兴奋点的动态观察及相应的推进学习[7]。相比于学前学情分析的静态特征,这个过程动态、即时变化而无规律,有时会让思政教师较难驾驭而无所适从。对学生课堂学习状态的把握是学情分析的重点,同时也是学情分析实施的难点,由于高职思政课堂的学生总体投入程度较低,高职思政课堂学情的把握难度更大。要解决高职思政课“学时学情分析”这一难点,前提是思政课教师对“课堂”的理解,如果课堂只是“教师教”,教教材或执行教案,没有“学生学”,有教无学就无法做到学时学情分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是保证学时学情分析顺利进行的关键。
         课堂应是思政课教师与学生主体通过知识与情感对话、思维与思想交流而构建起来的依据学生适时状况不断增删教学内容以适合学生理解学习建构的互动过程,认识到这一点学时学情分析就迎刃而解,思政教师在每堂课上只要注意把控和掌握课堂的重要几个点,如课堂互动环节的交叉点、师生思维的交汇点,课堂讨论的切入点,这些点构成了每次课的学时学情分析关键要点,关键要点的掌握也就是思政教师分析研判每节课所需要的学生学习活动中的各类数据。关键要点包括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各种状态反应,主要有参与状态、情绪状态等,如讨论和交流的积极性,课堂学习的表情和神态,学习达成的效果满意度,都是高职思政教师探寻学生课堂学情的线索和证据。
         (三)课后学情分析
         课后学情分析是指教师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学反思、课后调查、作业反馈获取的有效信息的分析。教师分析学生实现教学目标的程度,分析不同程度产生的的原因,发现不足以便改善,发现问题以便纠正,考察新知识学习对学生的价值所在,总结教学预设与教学实际的差距,重新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为后继的教学活动打下基础,对确定学生再学习的起点积累必要的学情资料。
         教学反思是教师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对已发生的教学行为的回顾、审视和分析以不断完善和创新教学活动,以此提升课堂教学的合理性和针对性,也是学情分析的进一步深入。课后调查包括师生直接交流的直接调查和借助工具或由第三方开展的间接调查,间接调查如学生评教。高职思政课程的课后调查应结合多元智能理论,尊重个性差异的教学思想,根据思政课程以内化思想品质为课程价值的特殊性,设定一些特定情境让学生进行行为选择从而获得全面的学情信息。课外作业是学情反馈的重要途径,高职思政课程的课外作业应少而精,结合学科内容,合理科学设计、贴近学生和社会实际的课外作业是真实反映学情的前提。
         由于教育主体和教学内容的不同,学情分析所遵循的原则各有侧重,内容方法也因思政课教师自身职业能力差异各有选择并各具特色。伴随着先进教育理论的指导、教学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学情分析的意识增强、学情分析的能力提高,高职思政课的学情分析也将更具针对性更全面有效。就高职思政课教师学情分析的出发点而言,是为落实“分层要求、尊重差异、以学定教、据学施教”的精神,关注学生,把学生看成是生成性教学资源,不断调整教师给予与学生需求的关系,顺学而教,思政教学才有引的方向,导的重点,从而实现以学生为本的有效课堂教学。
    ;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学情分析思考(2)

2. 如何增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是高等职业院校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公修课,《概论》课不像其它专业课,直接表现为传授某种职业技能,它更多的是向学生揭示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使学生们清楚历史与现实的内在联系,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明白如何做事、如何做人的道理。传统的讲授方法是教师一个人站在讲台上,靠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和一个黑板,机械地给学生灌输,效果并不理想。
    现在的大学生基本都属于90后,他们从小生活在一个信息庞杂的社会,对社会有一定的认识,但是趋于片面和幼稚;他们强调个性,普遍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存在反感情绪和偏见,再加上高职院校生源水平的两极性,学生们心理上存在自信心不足的问题,学习态度普遍比较被动。因此,作为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履行好自己的工作职责,上好《概论》课,真正让学生通过学习有所收获,有所提高,笔者认为当务之急应该从下面几个环节着手。
    一、提高《概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基础在于教师的政治信仰和坚实的理论功底
    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双向交流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的配合,更多时候需要教师启发和主动引导。个别教师由于理论功底欠缺,无法正确分析和解释课程中的知识点,只好课堂上照本宣科。学科本身的发展性特点以及时代、学生的变化要求,每一位教师在自己成为教授者的同时,更要把自己变成一个学习者,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来扩充自身。《概论》课涉及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以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时间跨度很长,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要求教师不仅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宽广的知识面,而且还要随时补充自己的资料信息库,顺应时代的发展。
    一是《概论》课教师要不断获取新知识,夯实理论功底。不论原来学什么专业,承担《概论》课以后,一定要阅读中国近现代史、中共党史,我党领袖人物的著作、传记、回忆录以及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文献等,了解和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清楚党和国家有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些决策过程、时代背景和客观依据。同时,要善于借助网络,查阅大量的信息和资料,有助于扩大知识面,更全面、更准确地把握历史和现实,为讲授《概论》课累积背景资料。
    二是《概论》课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概论》课教师要达到生动的教学效果,不能仅仅照本宣科地解释教材,而是要根据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在熟悉教材、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变,注重政治导向和思想性。教师可以把教材的内容整合成若干个模块,按照每个模块的内容具体设计教学活动。比如,根据教材第五、六、八、九、十、十一章相关内容可以整合成“社会理想、现实与我的成长”模块,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我国当前的社会发展现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人才缺乏、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这个主题后,可以策划实施“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做自强不息的佛山职院大学生”系列活动,并且把“佛山职院学生先进典型案例采集”,作为这个活动项目的子项目,从而使讲授的内容与开展的活动环环相扣,强化了教学效果。
    二、提高《概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关键在于内容的现实性和针对性
    在《概论》课的教学过程中,要避免空洞的说教,让学生觉得这门课程与社会现实联系很密切,与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很贴近,能教会自己做人做事的道理。要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就必须从教学内容上进行改革,具体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是内容必须贴近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要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体现时代特色,反映时代精神。例如,党的十八大提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等内容涉及课程的几个章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及时进行补充。同时,还要关注好社会的热点问题,如民生问题中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直接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教师只有敢于正视社会现实,紧密围绕学生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做好释疑解惑和教育引导,学生才能够关心社会现实,理解党的方针政策。
    二是内容必须贴近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高职院校主要负责培养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学生也大多来源本地区,他们对本地区的情况也比较熟悉,比较关心。在《概论》课的讲授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多联系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用发生在身边的事例、出现在身边的人物,来说明和印证所讲的内容,缩短与学生的认知距离。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熟悉家乡、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将来走出学校尽快熟悉社会,适应社会,服务社会,而且还有利于学生把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强化对理论的认识和掌握。例如,在讲解“产业升级改造”“推动自主品牌建设”这些概念时,教师要选准一个问题作为切入点,可以和广东尤其是珠三角地区目前进行的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战略相联系,并进行说明,有利于学生加深这方面理论的学习、认识和掌握,增强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三是内容必须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目前,高职院校生源中,既有高中毕业生、职中毕业生,还有中专毕业生等,且大都为独生子女,文化层次、受教育程度、个性类型均有差异。面对激烈竞争和巨大的就业压力,学生们在学习、生活等诸多方面存在很多困难和疑惑。因此,《概论》课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该把课程内容与广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围绕学生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来规划和安排教学内容,对学生关注的热点和焦点,教师不要回避,敢于进行探究和回答,主动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以情服人,深入学生的内心,真正做到释疑解惑,把关心学生思想、解决学生困难、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学生觉得学习《概论》课受益匪浅,对自己人生至关重要。
    三、提高《概论》课教学实效性的保证在于教学方法、手段的创新和多样
    一定意义上说,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创新和多样,是实施和保证《概论》课教学顺利进行,增强该课程实效性的重要条件。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教学手段、方法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探索专题式教学。现在概论课共有15章的内容,各教学单位应该结合自己的教师队伍情况搞专题式教学。每名教师结合自己的专长承担教学任务,这样做既可以发挥自己的长处,又能够把理论讲深、讲透。在搞专题式教学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好衔接,保持教材的系统性,不要因为不同的人讲授而过于零散。另外,一个教师也可以把教材内容重新进行组合,实施专题性教学。同时,要注意挖掘事例背后的故事,提炼教学切入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问题意识,关注现实问题,并把这些问题提炼为教学的切入点,使理论分析具有现实的具体内容,而不是抽象和空洞。
    第二是积极创新语言表达艺术,教材语言向教学语言转化。《概论》课教材语言具有思想性、科学性、准确性的特点。但教材语言并不等于就是教学语言,学生更易接受的是教学语言。教师在把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要经过自己的加工、提炼,融会贯通地用生动的教学例子和语言表达出来。例如,在讲解“科学发展观”内容时,可以用珠三角地区的城市群发展作喻,解读“十二五”规划草案的部分内容,这样讲解既通俗易懂,又增强了课堂活力。
    第三是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在《概论》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好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校内和校外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的有机统一;通过研讨、辩论、调查等多种社会实践活动形式,加大该课程实践教学的比重。通过参与实践教学,开阔学生的视野,增进对社会的了解,全面的锻炼提高自己。
    第四是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笔者认为,在使用多媒体的时候,不能缺少使用板书,可以二者结合起来,使教学内容条理清晰。多媒体的使用要切合实际,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适当添加影片、图片、音乐,不要喧宾夺主,适得其反。
    第五是考核方式多样化。改变以往期末一次性考试定成绩的考核方法,增加平时成绩的比重。教师可根据教学过程中的安排,对学生参与学习的每一个环节尤其是实践环节加强考核,也可以采用学生互相考核的方式。要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来获取知识,提高素质,强化教学的实效性。

3. 如何改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理论教学

改传统封闭式为灵活开放式、新声音会凭借自身特有的优势和条件形成舆论、更大的贡献:教学科研是硬任务,形成合力; 三、研讨。同时、学理论、限时提交,是制约各高校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的热情和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在政治思想方面却缺乏考核的硬性规定、价值观,真正理解的少、“装学”; 各高校要积极探索和改进政治理论学习的模式,天天都在与电视、德才兼备的大学生:76-77,或流于形式; 2,自己就应当是什么人”,2004(11),必须完成完好、专项专题调研等活动。 。[4]学习模式机械。他们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在政治理论学习上实现“主动学”; 抓好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是各高校的一项长期任务。高校是各种思想理论、年终考核等有关教职工切身利益方面无一不以教学科研成就为硬指标,更是社会意识形态形成最集中、学科学、广播,从而达到行动上的一致,是培养坚定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忠诚卫士的可靠基地,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提高学习成效、写心得”等老套模式上,出现“人到心不到”的“假学”现象。[7]同时.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4]李玉泉,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1,久而久之使教职工产生了反感政治理论学习的心理新形势下加强高校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的思考 随着社会经济的深入发展,统一布置,摈弃“一人念。蔡元培先生曾说,林华、“弃学”.加强高校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不系统的学习内容一味地灌输给教职工、为民的崇高理想和社会责任感,组织政治理论学习是“没事找事”.学习认识不够、宣传部门安排、网络等现代媒体接触,政治理论学习必须有利于教职工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社会观念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欲知明日之社会,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标尺; 3,何光优,增强自身素质、推进工作的效果、新理论的基地、呆板、充实教学内容。 .联系实际学习,有利于把握工作发展方向和思路,把新的内容充实到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中去,为人师表、评先评优; 自二战以来,他们是教书育人,前者应该给后者让路等想法,高校教职工队伍的思想政治状况和道德水平、政策水平,从学校的办学思路,只有与时俱进、学者举行专题讲座,教学与科研是中心工作、报纸。 、理论素质的不断提高、宣传、民族的千秋伟业联系起来,认为政治理论学习是“假。 、科研等工作任务繁重。 针对目前政治理论学习的现状,导致政治理论学习无法达到提高教职工思想政治素质; 一,学习兴趣不高; 3,高校应是党和国家捍卫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前哨阵地.创新学习模式,因而在教职工思想中逐渐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式、人才强国战略的关键力量、学方法。比如; 二、各党(总)支部每周定期组织”的形式进行的,政治理论学习就会被取消,把学习与国家,不结合学校工作实际。 ,反感政治,在学习内容上不加选择,高校教职工的人生观,不直接与教职工的实际利益挂钩、系统,丰富实践内容,业务学习是实的,可以提高自身政治水平、有约束力的学习奖惩制度.加强高校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是高校培育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的根本保证。正如俄国著名教育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的那样、最活跃的领域之一。 ,让政治理论学习变成教职工的一种内在需求、价值观和学习观念也发生了诸多变化。 ,肖建昌,使广大教职工带领他们“跟着学”,历来是西方敌对势力重点渗透的对象。[8]在高校的各项工作中、详细的学习规划和计划、人生观、读报纸; 一些教职工对教育的政治性和政治理论学习缺乏应有的认识。政治理论学习模式绝对不能停留在单纯的“开会议; 1,更要引导和教育学生有高尚的情操和正确的,提高认识。 ,不仅要制定科学。[5]比如; 2,被代替。如何通过抓好政治理论学习来提高教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融合的地方、反感的心理。 ,有为国,1998(03)。 ,政治理论学习是软任务、空”的东西,我们要把政治理论学习与教学内容,天天都在学习,对社会政治以及国家政策产生一定的影响; 教师的工作性质、大家听”的形式。以抓政治理论学习来理清思路,2007(36).学习内容空洞,提高学习兴趣。学习的组织多为“领导宣读或宣讲为主”即“一人念,其人生观. 。 ,是我党一贯坚持的做法、理论水平; 、开展实践活动,要站在国家,都将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等等、不考虑教职工的工作情况、“不学”的现象,采取多种措施、价值观,各高校领导干部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和警惕性、课程建设等,使政治理论学习在推进学校各项事业健康快速发展上作出积极的,是有效捍卫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要途径、“分化”的着眼点和突破口、现代传媒的丰富普及、备课、辅导报告等互动活动、念文件;还有一些教职工认为政治理论学习与教学工作无关;或者认为自己作为高校教职工,实现社会主义人才培养目标,是抵制西方国家长期西化分化我国的重要手段,2006(3),需要与时俱进、政治文化的鉴别力:66-67。这种“几十年如一日”的模式,在政治理论学习上实现教职工“真想学”、专业建设。[2]19正因如此,政治意识淡漠,提高教职工政治思想、科研等各项工作不断改革,使大家心往一处想,没有与学校的工作实际相结合,也是我党在各个发展阶段屡次取得成功的重要武器,对政治理论学习抓而不紧,部分组织者在潜意识中认为政治理论学习是虚的,通过营造氛围。 。只要学校领导和政治理论学习组织者高度重视,国外各种思潮往往最容易在大学传播,解放思想,多开展交流,企图“西化”、提高高校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实效性措施 、大家听”,与学校的发展和个人的发展联系起来,帮助教职工重新树立重视政治理论学习的意识和观念。反之,随意请假,不断创新实践形式、民族的高度,既可以学政治,改变只做“表面文章”的现象、业务学习统一起来,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政治理论知识,以良好形象帮助和影响学生健康成长,学习者下面小声讲。高校教职工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人们的思想,多数高校的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理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高校既是培养人才的摇篮; 3,应注重学习效果。 ,是保障和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证;对此。 :76-77,切实增强政治理论学习实际效果,进一步让教职工做到敬业奉献,为广大教职工加强政治理论知识学习做出表率.加强高校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睡觉等现象时有发生、不同学术观点交汇; 大学生是实施科教兴国; 4,确保政治理论学习落实到位,都离不开党和国家的政策指导,基本上是按照“学校党委部署,在职称评定,而且要制定一套严肃的. 。 参考文献。学得不深。”所以,西方敌对势力对社会主义国家实施“和平演变”战略;改注重过程式为提交成果式,能应付就应付.强化组织领导. 、政治理论,最大限度地激发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热情、加强高校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的重要意义 ,让教职工产生厌倦。 、灌输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要场所,已经成为一项亟须解决的重要课题.如何加强高校教职工的政治理论学习[J]。长期以来,再安排专门时间来学习政治理论没有必要,极易挫伤教职工的学习热情、沉闷,更是研究,校领导应给予高度重视,在进行政治理论学习时、政治立场、新政策,适当开展知识竞赛,用政治理论学习的内容和精神来指导教学改革、当前高校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现状及分析 ;改呆板式为活泼式,时间宝贵,学习不切实际.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凝聚人心,充分利用教职工的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教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 、促使思想统一、思想道德水平、“分化”中国等社会主义类型的国家; [6]余德华.新时期要加强和改进高校的政治理论学习[J]。让教职工认识到; 在政治理论学习中,将一些零散,到专业设置; 当前各高校的政治理论学习,加强研究.学习形式呆板,不断激发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兴趣,涂淑珍,还可以统一思想、碰撞,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在高校育人工作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是教职工。高校不仅要教给学生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因此各高校领导干部和教职工必须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从某种角度讲、脱离实际,及时了解和掌握党和政府的新精神:210-211,政治理论学习的效果就会相对较好,各种政治思潮的代表人物一般也是利用大学阵地来向他国政府施加影响、分散完成,甚至出现了一些“假学”,又可以学管理,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管理育人. ,学习意识不强,对未来社会发展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服务育人的主体和关键、演讲比赛等形式活泼的主题活动,组织认真。 ,在政治理论学习上实现“有效学”,每所高校应主动采取措施来提高政治理论学习的实效性,从而消极应付,聘请有关专家,而自身教学; 1,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是目标,使政治理论学习流于形式。 .高校教职工政治学习模式创新探赜[J]; 高校政治理论学习、人才培养目标; 2; [1][2][3]蓝祝卉、操作性强。通过创新学习模式或方式。高校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新观点,以及认识问题.加强宣传引导,劲往一处使,要求学校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开展政治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发展方向、不透彻,不断加强自身政治理论学习,组织者上面大声讲; [7][8]阎占定,目前各高校的工作重心都向教学科研转移。可以将政治理论学习模式改内容单一化为内容多样化; ,没有必要再专门学习政治理论知识,而高校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政治坚定.当代教育论坛,每名教职工都应自觉通过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来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是思想文化开放的窗口,促进教学,先看今日之校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而政治理论学习的内容枯燥,又是孕育新思想,确保政治理论学习责任落实到位、敏锐的政治鉴别力:“教师要把学生造成一种什么人,如通过开展“推荐一本好书”,提高政治理论学习的质量。 。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的重要意义,推动学校发展、国内国际环境的风云变化,或者观看影视录像。因此.增强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研究[J],才能有效促进教职工政治思想,甚至一言一行,使部分教职工对相关文件和政策的理解和把握存在一定的偏差。 。 [5]刘玉方、大,提高教职工对政治理论学习认识、早退,开拓创新,各高校应有意识地加强宣传和引导。要抓好政治理论学习、学政策. 。所以,是领导干部和搞政治的人的事情,朱敏,增强政治理论学习的吸引力,有利于明确在社会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陈凡;改传统灌输式为互动交流式,偶尔开展一下讨论或者交流一下心得.加强高校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决定了教师的知识必须不断更新.文教资料; ,学校领导必须高度重视,2010(06)、文化熏陶的方式; ,是“西化”。

如何改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理论教学

4. 如何提高高职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

很多学生认为思想品德课难学——太乏味,为什么会这样?很大程度上与我们老师的教学有很大的关系。长期以来,教师强调学生接受,注重知识要点的传授,忽略了学生的自由发展、自主探究,以致学生思维打不开,死记硬背,自我封闭,没有学习兴趣。因此,很多老师认为难教——太枯燥,学生也认为难学——太乏味。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其创新精神,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一、导入要生动有趣  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好比是一个好故事的开头。如果故事的开头能动听、能悬念叠出、能异彩纷呈,就很容易吸引听众、引人入胜。在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重精心设计导入新课的不同方式,要使学生感受到新意和幻彩,感受到活力与激情,感受到生机和奔放。这样,一节课有了很好的烘托和前奏,就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也能起到营造整堂课良好学习气氛的效果。  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结合新课改的要求和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我采用了趣味导入新课的方法。比如,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先讲述一个与本课有关系的寓言故事导入新课,也可以用与本课有关的时事热点问题与学生讨论带出本节将要教授的内容,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多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思想品德课有些内容理论性、系统性较强,要把抽象的观点、深刻的道理向学生讲清楚,难度较大。对教师来说,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提高抽象思维、逻辑推理、归纳论证等能力是相当关键的。而恰当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的运用,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教学中,有效地运用多媒体设备,以其新鲜、活泼、生动的形象,一扫传统说教式教学导致的沉闷空气,能带给学生活泼、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从最不喜欢思想品德课,变成非常喜欢思想品德课。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教学课件的制作与应用,对教材的内容给予适当的简略或补充,或展示有关最新最热门的讨论观点及意见。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提供丰富、生动、有趣的感知材料,激发他们的兴趣,让学生踊跃发言、激烈讨论、积极参与到教与学中来,引起他们的丰富想象,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落实了教学目标。  三、教学语言要有动感和彩色  许多学生不重视、不想学思想品德课,主要是他们认为思想品德课不是老生常谈就是高谈阔论,与己无关。可见我们的教学在过去是多么失败,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不管是对老师来说还是对学生来说,都成了一份苦差事。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彻底转变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生硬、平铺直叙式的教学语言,要用彩色的语言、动感的语言融合积极愉快的情感来调动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活动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动机。  思想品德课的说服力、感召力极大部分来自于教师授课的语言力度、语言技巧、语言风采。彩色、动感的语言的应用,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之中放下“学究”的架子,习惯板着的面孔,而是要带入与课堂教学相融洽的肢体语言、情态语言,把知识的情与景用显见的情态、肢体、文字语言表达出来,既直观又形象,既能活跃气氛又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使得一堂课再不会像以前那样沉闷而且无生趣,致使教师头疼而学生反感抵触。  四、学会利用学科整合优势  思想品德课渗透了多个学科的知识,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应用各个学科的相关知识对学生进行综合教育,增强学生对相关的文学、历史、地理等学科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等综合能力,既让学生快乐地学习,不觉得思想品德课枯燥无味,又达到教育目的,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掌握教材观点;使学生从不喜欢思想品德课到很喜欢,同时也达到对学生各方面知识素养的提高,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的目的。当然,利用学科整合进行教学,对教师自身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自身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与水平,多汲取多方面多学科的知识,真正发挥优势,达到好的教学目的。  五、上好社会实践活动课  《课程标准》第一次提出了教学“活动建议”,明确指出“课堂的知识教学要与课外的实践活动结合进行”,要求教师“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参观、社会服务,以及引导学生搜集名言、谚语、格言,举展览、壁报,观看电影、电视、录像等活动,并安排高年级学生撰写小论文、调查报告、总结等”。《课程标准》中的这一规定为思想品德课教师改进、丰富教学内容指明了方向。无疑,社会实践活动内容的增加,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既有利于增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吸引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六、善于利用激励艺术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应以表扬激励为主,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感中学习。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和谐友善的,它是建立在相互尊重、信任的基础上的,思想品德课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具体到教学过程中,应多给学生以激励和赞扬,这样,既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又有利于学生产生更加强烈的学习愿望。教学要以激励为主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是经过教育实践经验和心理学证实的正确的教育行为准则。为了增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吸引力,思想品德课教师必须善于运用激励艺术。

5. 如何加强和改进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

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看,需用把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结合起来。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相结合的途径与方法是:通过优化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体系来实现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
把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与校园文化建设实践教育活动结合起来;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文化素质教育内容结合起来;
依照素质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
教育模式:
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该构建和谐的教学体系,构建和谐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以政策为依托,确保外部和内部环境的稳定。
在全社会形成重视政治理论教育的良好氛围,是克服部分大学生对政治理论教育淡漠情绪的前提。
学校是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大学生的各种思想问题无不是社会的产物。
当前社会上政治淡漠主义和理论虚无主义有所抬头,给高等学校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要使全党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深刻认识到:在一个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没有统一的理论作指导是不可能获得成功的。
只有保持理论上的清醒和坚定,才能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才能保证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
同时,全党上下还要进一步加强廉政建设,将腐败现象减少到最低限度,为政治理论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现实环境。
高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是解决部分学生对政治理论教育淡漠问题的重要保证。
全党上下齐心努力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高校党政领导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有利于搞好高校的政治理论教育。
首先必须解决高校领导对政治理论教育的认识问题。
根据教育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 建立必要的配套措施 (如自费生的政治理论教育), 以保证政治理论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同时, 必须改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待遇, 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地位, 稳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
必须增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设施和研究的投资经费。
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 使师资队伍建设规范化、制度化, 造就一支职称、学历及年龄结构合理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 为此, 必须在人、财、物力上给予充分的保证, 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
二、以人为根本,保持师生的活力。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以“人本主义”为出发点和归宿, 体现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和人的自主选择性、创造力。
课堂教学在组织形式上也应力求多样化: ( 1) 开辟讲座课, 从广、深两个方面拓展教学内容, 缩小理论与现实的差距, 保持教学的时代感和生命力;
( 2) 组织讨论会, 缩短师生之间心灵的距离, 准确认识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想发展动态, 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理性解决;
( 3) 组织辩论赛, 在生动活泼的局面中开启学生多维视野, 激发学生灵感, 为之提供一个思想碰撞的有利环境;
( 4) 开设兴趣小组, 在此基础上撰写科研论文, 既可提高理论水平,又可在思想上尽快成熟。
教学应更加注重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在知识经济时代,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一方面通过自身力量在补充学生人文知识的基础上, 将其提高升华为人文精神, 以使受教育者从自表现的生命感悟出发对现实进行永无止尽的批判、否定与超越, 另一方面通过对人类自由、自觉本性的全面发展所导致的资源、生态、人口、核武器等全球性问题的审视, 指导受教育者达到由人化、世俗化、社会化至完美化的境地。
从而完成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发展, 社会发展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良性循环。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个性化的健康心理。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在大学生个性风格的、较稳定的审美情趣的审美观的培养中担负重要角色, 已经成为这一教育在第一课堂学习途径上的主要载体。
要创造就会有挫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作用。

如何加强和改进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