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产品一抛售就会遭到抢光,这是为什么?

2024-05-05 18:28

1. 理财产品一抛售就会遭到抢光,这是为什么?

可能大家会发现这样的一种情况,就是在这样的一些理财产品一旦抛售就会被抢光。而且对于这样的一种形式来说,的确有许多的人,他们再去购买一些股票或者基金的时候去选择这样的一些比较动荡高的理财产品。而且对于这样的一些理财产品,在被抛出来了之后,大家都会感觉到是十分的可以收获的,而且能够为自己的经济来说是一个提升,他们就会觉得在购买了这样的一些理财产品之后,对于自己来说能够有一个稳步的要求。
会影响到资金的运转
这也是源于现在市场出现的这样的一些比较热衷于炒股的人们,还有一些比较热衷于购买理财产品的人们,他们自己的一些心理。他们认为这样的一些理财产品如果去购买的话,就能给他们带来更大的收益,能够为他们创造更大的价值。这个时候他们就非常乐于去收购这样的一些理财的产品,但是对于这样的一些理财产品当中还是会存在着许多的弊端的。
让这样的理财产品血本无归
如果我们在大量的购买了这样的一些理财产品之后,很有可能会导致这些理财产品出现一些不好的下跌的现象。这个时候也会影响到他们资金的投入。所以对于这样的一些人群来说,他们在购买理财产品的时候,一定要特别注意自己处于一个什么样的趋势当中。如果这样的一个理财产品会引起他们自己资金紧张的话,他们就应该放弃。
毕竟对于他来说,过好自己的生活质量,才是一个最关键的因素。如果去抢购这样的一个理财产品,也是一种非常无脑的行为。一旦出现这样的一些理财产品售出就遭遇抢光,这样的状态也会让他们感觉到,这样的一些产品有可能会给他们带来一些比较大的问题。会让他们面临着许多的风险,这样的一些潜在的风险也会影响到他们自己的一个资金的运转。

理财产品一抛售就会遭到抢光,这是为什么?

2. 为什么理财产品一发售就抢光了?

 前段时间,央行刚做了个统计,发现大家在金融投资这方面的资金有48%都是投向银行理财的,这应该是大家认为银行理财是性价比最高的理财产品有关。
   跟银行定期相比   跟国内的其他金融机构相比,我们国人显然更相信银行,而银行理财在银行的众多产品中是收益最高的。
   现在银行的定期存款利率一般在3%左右,而银行理财的收益率在4%以上的比比皆是,并且期限也比银行定期短,资金使用效率更高。
   跟银行大额存单比,虽然收益率差不多,但是大额存单有金额限制,这就把大部分投资者拦在门外了,而银行理财基本上有个几万就能买,基本没什么门槛。
   所以这样一种收益高,门槛低的理财方式就成了大部分家庭的投资首选,但是这天底下没有掉馅饼的事,大家只看到了银行理财的好处,却没几个人真正了解银行理财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产品。
   银行理财其实跟基金公司的基金差不多,投资的标的包括存款和债券等。有些银行理财是银行自己的投资部分负责投资,大部分其实是银行只负责发行产品,真正负责投资的还是外面的金融机构。
   银行在这里其实只是个中介机构,两头收取中介费的,至于投资是亏了还是赚了,他根本不负责。最近就听说,招行的一个理财产品亏了4个多点,并且跌幅还在不断扩大。
   跟基金股票相比   大家不了解银行理财,以为银行理财跟银行定存差不多,觉得没有什么风险。而基金和股票在大众认知中,都是亏钱的,还需要懂得很多理财知识才能投资,所以大家倾向于买银行理财。
   事实上,银行的银行理财也是基金公司等在负责投资,就跟支付宝的余额宝实质上就是个货币基金一样。
   所以银行理财也是有风险的,它不保本,不保本,不保本。
   但是银行理财相对于一般的债券基金有一个天大的好处,就是他有期限,就相当于一个封闭基金。普通投资者投资债券基金也能亏损的主要原因就是大家不停地进进出出,自己把自己作得亏损的。
   而银行理财就相当于限制了大家不停进进出出的行为,所以大家才能看到真实的收益。
    所以如果你管得住自己的手,你完全可以直接去买基金,收益肯定是比银行理财高的,管理费也远远低于银行理财。如果你管不住自己的手,那还是老老实实买银行理财吧,只是还是要记住,银行理财是不保本的。 
   题主可能说的是银行理财产品,确实,一些中小银行发售的理财产品,由于规模有限,所以,往往在很短的时间就被抢光,产生了“秒抢”的现象,这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风险偏好的降低,银行理财产品由于低风险的特点,因此普遍受到风险厌恶型投资者的喜爱,在当前股市、互联网理财风险较大的情况下,一些原来做风险投资者的投资者也倾向于购买理财产品,保证收益。
   2.预期型理财产品的尾期,按着央行、银监会的安排,预期收益型产品将逐步退出市场,净值型产品将越来越多,也就是说,理财产品将不再刚性兑付,不过,未来,考虑到银行自身信誉等因素,兜底的概率很大,但目前预期收益型产品买一次少一次,能抢到是最好的。
   3.收益率会逐步走低。目前,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在4.4%左右,仅仅高于大额存单,但这样的收益率水平仍有一定的吸引力,因为随着央行降准,未来流动性增加,资金面紧张程度进一步缓解,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将会进一步走低。
   4.银行自身的炒作。一些具有刚性兑付性质的产品,在收益率有一定吸引力的情况下,其规模往往有限,比如只有1亿元的规模,那么,属于卖嘘头,吸引储蓄资金。这样的情况往往发生在一些中小银行、农商行身上,特别是一些跨省经营的城商行。
   最后提醒一下,无论是银行理财产品,还是券商、保险,以及互联网理财产品,在购买过程中都需要对产品本身的情况做详细了解,避免落入理财变保单、资金投入P2P,乃至落入非法集资等情况,不要被高收益和所谓“秒抢”所迷惑,做好风险评测,了解产品本身至为关键。
   近半年来,各大商业银行理财额度都趋于紧张,基本上发行首日就会抢售一空。理财利率持续下行,人们为何还是对银行理财趋之若鹜呢?
   我是2016年底从事的理 财经 理岗位,2017年理财还是持续辉煌了一年,当时非保本浮动收益理财预期收益率能达到5.3%,保本保收益理财预期收益率能达到4.3%,2018年初理财利率开始出现下行。2013、2014年各银行在推行理财时,起初人们是不接受的,那时要营销一个理财客户,要花很大力气。但是在少部分客户尝试过后,发现本金利息到期会安然到账,人们逐步接受,理财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在银行理财发展黄金时期,p2p来分了好大一杯羹。随着p2p持续爆雷,人们发现还是有传统的银行更为安全,很多客户又重新回归银行理财。
   2018年资管新规出台,虽然细则预计延迟至2020年底,但各大银行已经开始转换理财方向,银行理财正在摸索净值型理财的新思路。
   理财理财,未来可期,让我们拭目以待!

3. 为什么理财产品一发售就抢光了?

一。银行的存款利息太低了,群众都想找一个低风险的年化较高的理财产品,这个是主要原因。
  
 
  
  
 二。中国的公募基金数量庞大,人民群众如果不是专业人士,比较难甄别出适合自己的理财产品,银行的公信力比券商和其他理财产品销售商都高。(希望银行不要辜负群众的信赖)。所以说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相对可靠一些,毕竟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也很重要,银行在开发理财产品的时候都会考虑到群众的承受能力,出现大规模亏损的可能性比较小。
  
 
  
  
 三。额度有限,可能就10亿-100亿规模,还得限购,这种规模的理财产品对于广大群众手里的存款来说简直是毛毛小雨,年化高的一般当天就认购完毕,有时候还超额了。
  
 
  
  
 我觉得这三点就比较好概括银行理财产品畅销的原因了。
  
 题主可能说的是银行理财产品,确实,一些中小银行发售的理财产品,由于规模有限,所以,往往在很短的时间就被抢光,产生了“秒抢”的现象,这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风险偏好的降低,银行理财产品由于低风险的特点,因此普遍受到风险厌恶型投资者的喜爱,在当前股市、互联网理财风险较大的情况下,一些原来做风险投资者的投资者也倾向于购买理财产品,保证收益。
  
 2.预期型理财产品的尾期,按着央行、银监会的安排,预期收益型产品将逐步退出市场,净值型产品将越来越多,也就是说,理财产品将不再刚性兑付,不过,未来,考虑到银行自身信誉等因素,兜底的概率很大,但目前预期收益型产品买一次少一次,能抢到是最好的。
  
 3.收益率会逐步走低。目前,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在4.4%左右,仅仅高于大额存单,但这样的收益率水平仍有一定的吸引力,因为随着央行降准,未来流动性增加,资金面紧张程度进一步缓解,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将会进一步走低。
  
 4.银行自身的炒作。一些具有刚性兑付性质的产品,在收益率有一定吸引力的情况下,其规模往往有限,比如只有1亿元的规模,那么,属于卖嘘头,吸引储蓄资金。这样的情况往往发生在一些中小银行、农商行身上,特别是一些跨省经营的城商行。
  
 最后提醒一下,无论是银行理财产品,还是券商、保险,以及互联网理财产品,在购买过程中都需要对产品本身的情况做详细了解,避免落入理财变保单、资金投入P2P,乃至落入非法集资等情况,不要被高收益和所谓“秒抢”所迷惑,做好风险评测,了解产品本身至为关键。
  
 近半年来,各大商业银行理财额度都趋于紧张,基本上发行首日就会抢售一空。理财利率持续下行,人们为何还是对银行理财趋之若鹜呢?
  
 我是2016年底从事的理 财经 理岗位,2017年理财还是持续辉煌了一年,当时非保本浮动收益理财预期收益率能达到5.3%,保本保收益理财预期收益率能达到4.3%,2018年初理财利率开始出现下行。2013、2014年各银行在推行理财时,起初人们是不接受的,那时要营销一个理财客户,要花很大力气。但是在少部分客户尝试过后,发现本金利息到期会安然到账,人们逐步接受,理财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在银行理财发展黄金时期,p2p来分了好大一杯羹。随着p2p持续爆雷,人们发现还是有传统的银行更为安全,很多客户又重新回归银行理财。
  
 2018年资管新规出台,虽然细则预计延迟至2020年底,但各大银行已经开始转换理财方向,银行理财正在摸索净值型理财的新思路。
  
 理财理财,未来可期,让我们拭目以待!

为什么理财产品一发售就抢光了?

4. 为什么理财产品一发售就抢光了?

一。银行的存款利息太低了,群众都想找一个低风险的年化较高的理财产品,这个是主要原因。
  
 
  
  
 二。中国的公募基金数量庞大,人民群众如果不是专业人士,比较难甄别出适合自己的理财产品,银行的公信力比券商和其他理财产品销售商都高。(希望银行不要辜负群众的信赖)。所以说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相对可靠一些,毕竟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也很重要,银行在开发理财产品的时候都会考虑到群众的承受能力,出现大规模亏损的可能性比较小。
  
 
  
  
 三。额度有限,可能就10亿-100亿规模,还得限购,这种规模的理财产品对于广大群众手里的存款来说简直是毛毛小雨,年化高的一般当天就认购完毕,有时候还超额了。
  
 
  
  
 我觉得这三点就比较好概括银行理财产品畅销的原因了。
  
 题主可能说的是银行理财产品,确实,一些中小银行发售的理财产品,由于规模有限,所以,往往在很短的时间就被抢光,产生了“秒抢”的现象,这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风险偏好的降低,银行理财产品由于低风险的特点,因此普遍受到风险厌恶型投资者的喜爱,在当前股市、互联网理财风险较大的情况下,一些原来做风险投资者的投资者也倾向于购买理财产品,保证收益。
  
 2.预期型理财产品的尾期,按着央行、银监会的安排,预期收益型产品将逐步退出市场,净值型产品将越来越多,也就是说,理财产品将不再刚性兑付,不过,未来,考虑到银行自身信誉等因素,兜底的概率很大,但目前预期收益型产品买一次少一次,能抢到是最好的。
  
 3.收益率会逐步走低。目前,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在4.4%左右,仅仅高于大额存单,但这样的收益率水平仍有一定的吸引力,因为随着央行降准,未来流动性增加,资金面紧张程度进一步缓解,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将会进一步走低。
  
 4.银行自身的炒作。一些具有刚性兑付性质的产品,在收益率有一定吸引力的情况下,其规模往往有限,比如只有1亿元的规模,那么,属于卖嘘头,吸引储蓄资金。这样的情况往往发生在一些中小银行、农商行身上,特别是一些跨省经营的城商行。
  
 最后提醒一下,无论是银行理财产品,还是券商、保险,以及互联网理财产品,在购买过程中都需要对产品本身的情况做详细了解,避免落入理财变保单、资金投入P2P,乃至落入非法集资等情况,不要被高收益和所谓“秒抢”所迷惑,做好风险评测,了解产品本身至为关键。
  
 近半年来,各大商业银行理财额度都趋于紧张,基本上发行首日就会抢售一空。理财利率持续下行,人们为何还是对银行理财趋之若鹜呢?
  
 我是2016年底从事的理 财经 理岗位,2017年理财还是持续辉煌了一年,当时非保本浮动收益理财预期收益率能达到5.3%,保本保收益理财预期收益率能达到4.3%,2018年初理财利率开始出现下行。2013、2014年各银行在推行理财时,起初人们是不接受的,那时要营销一个理财客户,要花很大力气。但是在少部分客户尝试过后,发现本金利息到期会安然到账,人们逐步接受,理财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在银行理财发展黄金时期,p2p来分了好大一杯羹。随着p2p持续爆雷,人们发现还是有传统的银行更为安全,很多客户又重新回归银行理财。
  
 2018年资管新规出台,虽然细则预计延迟至2020年底,但各大银行已经开始转换理财方向,银行理财正在摸索净值型理财的新思路。
  
 理财理财,未来可期,让我们拭目以待!

5. 为什么理财产品一发售就抢光了?

理财产品一发售就抢光确实是大城市和大银行得现象。这是多种原因造成的,也不是全部现象。看看哪几种原因:
  
 
  
  
   一,人民有钱了
  
 
  
  
   我们发展到现在,经济确实强大了。老百姓都有钱了。以前都是买房,现在房产受到政策监管。只能理财了,导致理财产品一直走俏好卖,大银行产品更是上线就销售一空。
  
 
  
  
   二,销售心理学
  
 
  
  
   其实也有银行理 财经 理,运用销售手段来销售。主要有两句,你赶紧买,买完了这波理财就没了,说的多了还是没了,因为他们不缺客户。另外一句就是,银行要降息,下次的产品利率更低,说的多了还真是一次比一次低。而且不保本了,当然大家都抢啊。
  
 
  
  
   三,优质产品
  
 
  
  
   银行有些理财产品就是优质包,利率好而稳定。这样的产品上线前都已经定好了购买人,自己人或者关系户,大客户。公开上线其实走个流程,老百姓看见的时候已经卖光了。
  
 
  
  
   四,客户群聚集
  
 
  
  
   北京这样的城市不缺有钱人,如果是四大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的理财产品,他们只需要跟客户打个招呼,很快卖光。
  
 
  
  
   客户多,求着他们的也多。自然销售的快了。
  
 
  
  
   总结:以前有中国大妈抢黄金,现在理财产品被抢光,还是不要跟风了。理财产品渠道很多,不要跟在那些被抢光的后面。
  
 
  
  
   难道说不是这样的一个情况了么?至少我是这么觉得的了。
  
 题主可能说的是银行理财产品,确实,一些中小银行发售的理财产品,由于规模有限,所以,往往在很短的时间就被抢光,产生了“秒抢”的现象,这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风险偏好的降低,银行理财产品由于低风险的特点,因此普遍受到风险厌恶型投资者的喜爱,在当前股市、互联网理财风险较大的情况下,一些原来做风险投资者的投资者也倾向于购买理财产品,保证收益。
  
 2.预期型理财产品的尾期,按着央行、银监会的安排,预期收益型产品将逐步退出市场,净值型产品将越来越多,也就是说,理财产品将不再刚性兑付,不过,未来,考虑到银行自身信誉等因素,兜底的概率很大,但目前预期收益型产品买一次少一次,能抢到是最好的。
  
 3.收益率会逐步走低。目前,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在4.4%左右,仅仅高于大额存单,但这样的收益率水平仍有一定的吸引力,因为随着央行降准,未来流动性增加,资金面紧张程度进一步缓解,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将会进一步走低。
  
 4.银行自身的炒作。一些具有刚性兑付性质的产品,在收益率有一定吸引力的情况下,其规模往往有限,比如只有1亿元的规模,那么,属于卖嘘头,吸引储蓄资金。这样的情况往往发生在一些中小银行、农商行身上,特别是一些跨省经营的城商行。
  
 最后提醒一下,无论是银行理财产品,还是券商、保险,以及互联网理财产品,在购买过程中都需要对产品本身的情况做详细了解,避免落入理财变保单、资金投入P2P,乃至落入非法集资等情况,不要被高收益和所谓“秒抢”所迷惑,做好风险评测,了解产品本身至为关键。
  
 近半年来,各大商业银行理财额度都趋于紧张,基本上发行首日就会抢售一空。理财利率持续下行,人们为何还是对银行理财趋之若鹜呢?
  
 我是2016年底从事的理 财经 理岗位,2017年理财还是持续辉煌了一年,当时非保本浮动收益理财预期收益率能达到5.3%,保本保收益理财预期收益率能达到4.3%,2018年初理财利率开始出现下行。2013、2014年各银行在推行理财时,起初人们是不接受的,那时要营销一个理财客户,要花很大力气。但是在少部分客户尝试过后,发现本金利息到期会安然到账,人们逐步接受,理财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在银行理财发展黄金时期,p2p来分了好大一杯羹。随着p2p持续爆雷,人们发现还是有传统的银行更为安全,很多客户又重新回归银行理财。
  
 2018年资管新规出台,虽然细则预计延迟至2020年底,但各大银行已经开始转换理财方向,银行理财正在摸索净值型理财的新思路。
  
 理财理财,未来可期,让我们拭目以待!

为什么理财产品一发售就抢光了?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