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镇西塘是不是唯一入选世界遗产的江南古镇?

2024-05-06 15:41

1. 乌镇西塘是不是唯一入选世界遗产的江南古镇?

江南水乡,向来让人无限向往。江南最多的就是各种水乡古镇,从你踏入古镇石板路的那一刻起,就开始了一个悠长的梦。说起江南知名的古镇,大家往往会想起周庄、乌镇、西塘这些。但是在无论知名还是不知名的江南古镇中,到目前入选世界文化遗产的,只有南浔古镇一个。2014年6月,随着中国大运河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南浔古镇和大运河南浔段一同也被打包列入。




南浔境内发现的洪城、花城、上石等古文化遗址证明,早在新石器时原始社会氏族部落就在此繁衍生息。后来得益于海上丝路的发达,南浔丝商造就了一个个商业创奇,也构建了一座座豪门宅邸。这些建筑以“海纳百川,博采众长”的理念,既融汇西方文化,又保持本土特色,使得南浔在江南古镇中独树一帜,堪称中西合璧建筑博物馆。


南浔古镇不算大,相比于其他江南古镇也不算太出名。但是镇上的每一处地方,都有鲜明的江南水乡特色。相比于其他古镇,它的商业化气息不是太浓,没有那份喧嚣。每一处石拱桥或是河埠头都值得细细浏览,感受它迷人的魅力。坐船游览南浔是不可错过的体验项目,从小莲庄可以一直坐船到张静江故居码头,这一段路程时而繁华热闹时而清净,河边全是传统的老房子。




近代南浔有被称为''四象八牛七十条金黄狗''的近百余家丝商巨富,俱系因此湖丝发家致富。南浔商贾富庶后,分别到西方求学经商,南浔人受西方文化影响较多,因此古镇保留下来的巨富宅邸,也多有中西合璧建筑的影子。江南古镇对于南浔来说,不再是单纯的白墙黛瓦。巴洛克浮雕,铁艺栏杆,罗马柱,洋式红砖让南浔古镇的风格更加多元交融。




另外,南浔景区开放时间为夏令7:30—17:30,冬令8:00—17:00,也就是说,只有在开放时间,景区各大出入口有专人负责验票。这段时间以外,所有人都可以免费自由出入。这样与买票入内游客唯一的区别就是不能进古镇里的那些小景点(一些江南宅院、博物馆)。而对于只想感受江南水乡风韵,对古镇过往并不感兴趣,因而不想花高价买门票的人,这不失为一个好办法。而错峰入场,尤其是清晨,因为有人少游玩体验也会更佳。


提南浔必提百间楼,四百多米长的青石板路深藏在古镇以北,几乎没有旅游团到访,可谓是南浔的隐藏景点。百间楼河两岸,至今还保存着一片明代建筑群。现在两岸居住的都是土生土长的原住民。这里的楼房为传统的乌瓦粉墙,形成由轻巧通透的卷洞门组成的骑楼式长街。小镇百姓的生活就如阳春面般朴实,日子打发的如老桥下鹧鸪溪的流水一般不紧不慢,一如小镇与世无争的生活节奏。




南浔,这座700多年风雨中积淀下来的江南古镇,以它独有的底蕴与气度,洗尽铅华,熠熠生辉。在这里你会为着迷与它的文化气质,流连于它的宁静与安逸,体会到生活出了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乌镇西塘是不是唯一入选世界遗产的江南古镇?

2. 西塘申请世界文化遗产要哪些程序

申报世界遗产有哪些程序? 
  
    每一个世界遗产的申报周期是18个月,即从每年的1月到次年的7月。

    共分五个步骤:

    1、形成认为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文化和自然遗产预备名单,向世界遗产中心提交所申报遗产的提名;

    2、世界遗产中心核实申报材料是否完整;

    3、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与世界保护联盟派出专家实地考察,评估保护与管理状况,然后回去编写评估技术报告,评价提名地是否具有“突出普遍价值;

    4、世界遗产中心核实评估情况,给出推荐意见或要求成员国进一步提供材料;

    5、世界遗产委员会用表决方式作出最终决定:将该提名地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或推迟考虑,视更深入的材料而定,或决定不将其列入名录。

    其最终结果在每年7月的世界遗产大会上公布。

3. 西塘古镇有什么历史

 西塘古镇的历史:
  西塘,古名斜塘,明代建市镇,界永安、迁善两乡,初名斜塘,后称西塘。
  唐开元年间(公元713年-741年),村人在文水漾中建马鸣庵。
  咸淳元年(公元1265年),唐介福捐宅为观,唐氏子孙环祥符荡散居,淳祜年间称胡受里。
  明宣德五年(公元1430年),建嘉善县,初议县治设在斜塘。
   
  明正统十二年(公元1447年),陶庄税课局移置斜塘,明弘治中称斜塘市。
  正德(公元1506年-1521年),中称西塘镇。
  嘉靖三十五年(公元1556年),倭寇入侵,西顾滩一带市集被毁,后渐东移,万历中复称斜塘镇。
  清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33年),镇区王家角设县丞署。
  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迁南塘桥东堍衙前街,至清末署废。
  民国初,实行地方自治,全县划分为12个自治区,西塘镇为西塘自治区公所所在地。
  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全县重新划分为4个区,西塘设嘉善县第三区。
  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撤销区的建制,直属县 *** ,于衙前街设西塘镇公所。
  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十一月十一日(农历十月初九日)凌晨,西塘沦陷。
  1949年5月,西塘解放,6月5日建立西塘区人民 *** ,设在计家弄内。
  次年3月,成立西塘镇人民 *** ,设在米业公所。
  1951年6月,西塘镇改为县直属镇。
  2003年,被住房城乡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联合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2005年,西塘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2012年,被国家文物局列入更新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2017年11月17日,西塘古镇获评2017最受网民喜爱的十大古村镇。
   扩展资料: 
  西塘古镇的历史名人:
  历史上西塘曾出过进士十九人,举人三十一人,明代以来,有志书记载的九人,有著作留世的有一百零三人。
  杨茂、张成:西塘两位元代工艺美术大师,雕漆巨匠。
  杨茂的作品《观瀑团圆盒》至今被北京故宫博物馆保存着,该作品还被印制成邮票,张成的《剔红紫萼圆盘》被日本大津市圣众来营寺珍藏。
  顾锡东:剧作家,原浙江省文联主席、浙江越剧院院长,于1954年创作了越剧《五姑娘》,其作品以《五女拜寿》和《汉宫怨》最为著名。
  赵宪初:中国当代教育家,192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后一直在南洋模范中学任教,是上海市第一批特级教师,为教育界公认的“一代名师”,曾任上海市徐汇区副区长,上海市政协常委、副主席。

西塘古镇有什么历史

4. 西塘镇的历史文化

西塘历史悠久,是古代吴越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是吴越两国的相交之地,故有“吴根越角”和“越角人家”之称。唐、宋时期就已形成村镇。在唐开元年间建有大量村落,人们沿河建屋、依水而居;南宋时村落渐成规模,形成了市集;元代开始依水而市渐渐形成集镇,商业开始繁盛起来;明清时期已经发展成为江南手工业和商业重镇。“春秋的水,唐宋的镇,明清的建筑,现代的人”,是对西塘最恰当不过的形容。后弦的《唐宋元明清》也是在古镇西塘时有感而发而写的。 到了元、明朝时,西塘凭借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经济基础和水道之便,发展成一座繁华、富庶的大集镇,窑业、米市、食品、制陶业等行业日益兴旺。 西塘古镇还有以提倡民族气节,推翻封建的清王朝,建立民主共和政体为志的南社,是在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革命浪潮汹涌澎湃的激荡下,于1909年11月在苏州秘密成立的。南社的发起人是吴江著名诗人柳亚子,他在西塘发展南社社员18人,较为著名的有余十眉、李钟麒、郁佐梅、沈禹钟、江雪塍等。南社是一个革命团体,它主要是以文字鼓吹反清革命,与同盟会互相呼应,成犄角之势。一时京、沪、苏、浙、湘甚至南洋等地不少报纸,都为南社社员所掌握。“欲凭文字播风雷”(柳亚子语),为反清民族民主革命大造声势。后来,南社在大革命的浪潮中也四分五裂,但西塘的一班诗友,又组织了胥社,宗旨不变,人员不变,成为南社在西塘的延伸组织。胥社成员的诗文绝大多数保留了下来,这些诗和他们的“宗师”柳亚子在西塘留下的90首诗文一起,并且共同成为西塘的千古绝唱。  版本一:相传春秋时期吴国伍子胥兴水利,通盐运,开凿伍子塘,引胥山(现嘉善县西南12里)以北之水直抵境内,故西塘亦称胥塘。因西塘地势平坦,一马平川,又别称平川,斜塘。版本二:西塘镇域东北有一个3400亩面积的湖荡,那是嘉善县境内最大的湖泊之一。传说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有一户姓唐的大户人家迁到荡边居住,他们看到这个湖荡风景秀丽,盛产翠鸟和红菱,这两物为吉祥之物,又恰在祥符年间,就以“祥符”两字称呼这个湖荡。 关于廊街的由来,没有官方的记 载,只有民间流传的“为郎而盖”和“行善而搭”两个版本。西塘有个开烟纸店的老板,一天小店打烊时,见一叫花子在店前的屋檐下避雨,就让他进屋来。叫花子执意不肯,老板就拿了一卷竹帘连在屋檐上,临时搭了个小棚让叫花子躲雨。第二天叫花子在店门板上留下一行字:“廊棚一夜遮风雨,积善人家好运来。”此后烟纸店果然生意兴隆。店主为感谢叫花子的恩德,索性在店面前的屋檐下搭了个有砖有瓦有木架的廊街,且跨过小街直至河埠。送子来凤桥的传说据《西塘镇志》记载,来风桥建于明崇桢十年(公元1637),清代两度重修。相传当初造桥时,适有一鸟飞来,市人以为祥瑞,遂取名“送子来凤桥”。1988年改建为单孔钢筋混凝土拱片桥。1998年重建,采用古典园林中“复廊”的形式,中有隔墙花窗,两边通道。据称凡新婚情侣过此桥,男左女右,可卜贵子。又此桥赤名“滴水晴雨桥”’谐名“情侣桥”。前者能使人想起雨天的景象,在此坐憩,喝上一杯岂不更好? 坡。男子当然走台阶步步高升,女子三寸金莲小迈步,持家稳稳当当,老人们说:“新婚夫妇走一走,南则送子,北则来凤”,要是有婚后还未得子的,不妨也来走一走。 田歌田歌又称吴地歌曲、子夜歌,是民间流传下来的农村民歌,至今仍传唱于江浙沪毗邻地区,是太湖流域水乡农村生活的历史写照。田歌是中国地方宝贵的音乐文化遗产,其旋律特征:一是自由,因为西塘地处水乡平原,河网交错,船行水上,对酒当歌,抒以情怀;二是清亮,优美而不失挺拔,歌词内容多反映民间故事、农事活动,如落秧歌、放鸭歌、送粮。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由西塘田歌改编的原创音乐剧《五姑娘》在第七届中国艺术节上荣获“文华奖”。越剧越剧是中国地方戏曲艺术之一,在西塘有着众多的兴趣爱好者,他们汇聚一起成立了西塘越剧协会,其中大多是中老年人,学越剧,唱越剧,演越剧,不仅陶冶情操,而且丰富了他们的业余生活。每逢节日,或者庙会,或者旅游节等喜庆日子时,他们都会用越剧来助兴,不仅表演越剧名剧,而且还创作富有时代气息的新越剧。现代著名剧作家顾锡东先生便是西塘人,他的代表作越剧《五姑娘》、《五女拜寿》、《汉宫怨》、《陆游与唐琬》深受人们喜爱。庙会每个地方都会有一个自己的保护神,在西塘百姓的心目中,七老爷就是他们敬仰的守护神。每年的农历四月初三,也就是七老爷生日的时候,当地老百姓会有隆重地庆祝仪式,庙会把七老爷的神像抬出庙门,从晚上11时许出发,经过既定的路线走,每到一处,都会迎来很热烈的欢迎,一路上旌旗飘飘,锣鼓震天,鞭炮齐鸣,丝竹悠扬,浩浩荡荡,直到第2天下午,才回到庙中安歇,于是开始演戏,连演三天。庙会期间,还有跑马戏,摇燥船,荡湖船,踏白船等民间文艺活动。从农历四月初二的晚上开始,陆陆续续的香客从四面八方赶过来,有些是为了赶烧头香,有些则是通宵达旦的念经、求神拜佛,祈求岁岁平安,晚上在庙内还有香客自组的社戏表演。出会定于农历四月初三清早,出会时所抬的七老爷是他的座宫,即七老爷的塑像,出巡前,所有的绶带、轿班都守候在暖阁,时间一到,即由4名绶带抢出暖阁,同时有大批太保助威,出巡时按照既定的路线走,沿途设有社棚,善男信女们在七老爷休息的厂棚内迎接,社棚内还设有供桌,摆有鸡、鸭、鱼、时令干鲜水果等祭食,这叫迎会,另外也有各色各样的役色,如起马牌、开导锣、龙虎将、红、绿、黄、白、黑五营等,各役色分别由各业议定担任,如龙虎将由绸布业,黑营由煤炭业担任,一路旌旗飘扬,调龙舞狮、打莲香等一些民间文艺汇演也会在出巡队伍中。庙会期间,在镇的各条街上,各种当地的文化活动也纷纷展开,打莲香、扭秧歌、调龙舞狮、打腰鼓、荡湖船、挑花篮,人们用不同的形式来纪念这位守护神。 西塘方言,是一种吴语方言,属于吴语太湖片苏沪嘉小片。

5. 西塘古镇有什么历史?

西塘古镇的历史:
西塘,古名斜塘,明代建市镇,界永安、迁善两乡,初名斜塘,后称西塘。
唐开元年间(公元713年-741年),村人在文水漾中建马鸣庵。
咸淳元年(公元1265年),唐介福捐宅为观,唐氏子孙环祥符荡散居,淳祜年间称胡受里。
明宣德五年(公元1430年),建嘉善县,初议县治设在斜塘。
明正统十二年(公元1447年),陶庄税课局移置斜塘,明弘治中称斜塘市。
正德(公元1506年-1521年),中称西塘镇。
嘉靖三十五年(公元1556年),倭寇入侵,西顾滩一带市集被毁,后渐东移,万历中复称斜塘镇。
清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33年),镇区王家角设县丞署。
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迁南塘桥东堍衙前街,至清末署废。
民国初,实行地方自治,全县划分为12个自治区,西塘镇为西塘自治区公所所在地。
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全县重新划分为4个区,西塘设嘉善县第三区。
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撤销区的建制,直属县政府,于衙前街设西塘镇公所。
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十一月十一日(农历十月初九日)凌晨,西塘沦陷。
1949年5月,西塘解放,6月5日建立西塘区人民政府,设在计家弄内。
次年3月,成立西塘镇人民政府,设在米业公所。
1951年6月,西塘镇改为县直属镇。
2003年,被住房城乡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联合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2005年,西塘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2012年,被国家文物局列入更新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2017年11月17日,西塘古镇获评2017最受网民喜爱的十大古村镇。

扩展资料:
西塘古镇的历史名人:
历史上西塘曾出过进士十九人,举人三十一人,明代以来,有志书记载的九人,有著作留世的有一百零三人。
杨茂、张成:西塘两位元代工艺美术大师,雕漆巨匠。杨茂的作品《观瀑团圆盒》至今被北京故宫博物馆保存着,该作品还被印制成邮票,张成的《剔红紫萼圆盘》被日本大津市圣众来营寺珍藏。
顾锡东:剧作家,原浙江省文联主席、浙江越剧院院长,于1954年创作了越剧《五姑娘》,其作品以《五女拜寿》和《汉宫怨》最为著名。
赵宪初:中国当代教育家,192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后一直在南洋模范中学任教,是上海市第一批特级教师,为教育界公认的“一代名师”,曾任上海市徐汇区副区长,上海市政协常委、副主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西塘古镇‍

西塘古镇有什么历史?

6. 西塘古镇有多久的历史?

西塘古镇距今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西塘古镇是典型的江南小镇的风格,西塘古镇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开始形成了,而且有不少的古建筑在乾隆时期也开始扩建,所以才有了现在这种规模。而西塘古镇也成为了网红旅行地,现在有很多的汉服小姐姐和小哥哥都喜欢到西塘来拍照,并且也是婚纱拍摄的网红地。

西塘古镇的景区西塘古镇的占地面积很大,整个景区被河流分成了八个板块,而且西塘古镇有三个特点,第一个特点就是桥多,在整个西塘中一共有27座古色古香的小桥。第二个特点就是弄多,这指的是弄堂非常的多,在古镇中如果没有方向感的话是很可能会迷路的,但是这种不知道目的地在哪,随便走到一个弄堂就可以体验不同的弄堂风景的地方并不多。

第三个特点就是廊棚多,其中最出名的就是烟雨长廊。如果下雨天的话在烟雨长廊躲雨,就可以体验雨中江南的美景,西塘是非常适合文艺的人来旅行的。不管是艳阳高照还是下雨天,在西塘旅行根本上不会晒到太阳也不会淋到雨,这是非常奇特的地方。

西塘最佳的旅行时间如果想要去西塘旅行的话,其实并没有太多的时间限制,因为一年四季都是游玩的好时机。不同季节的西塘也有不同的韵味,春天的西塘百花齐放,看起来充满了生机,而且这个时候的温度很适宜,不会热也不会冷。夏天的西塘虽然温度比较高,但是躲在西塘反而会感受到一阵凉意。秋天的西塘也是最有江南风味的季节,烟雨朦胧的西塘才是最美的。而冬天的西塘会有很浓厚的过年的氛围,因为西塘中有很多原住民。

7. 西塘古镇的历史沿革

西塘,古名斜塘。明代建市镇,界永安、迁善两乡,初名斜塘,后称西塘。唐开元年间(公元713年-741年),村人在文水漾中建马鸣庵。咸淳元年(公元1265年),唐介福捐宅为观。唐氏子孙环祥符荡散居,淳祜年间称胡受里。明宣德五年(公元1430年),建嘉善县,初议县治设在斜塘。明正统十二年(公元1447年),陶庄税课局移置斜塘,明弘治中称斜塘市。正德(公元1506年-1521年),中称西塘镇。嘉靖三十五年(公元1556年),倭寇入侵,西顾滩一带市集被毁,后渐东移,万历中复称斜塘镇。清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33年),镇区王家角设县丞署。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迁南塘桥东堍衙前街,至清末署废。民国初,实行地方自治,全县划分为12个自治区,西塘镇为西塘自治区公所所在地。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全县重新划分为4个区,西塘设嘉善县第三区。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撤销区的建制,直属县政府,于衙前街设西塘镇公所。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十一月十一日(农历十月初九日)凌晨,西塘沦陷。1949年5月,西塘解放,6月5日建立西塘区人民政府,设在计家弄内。次年3月,成立西塘镇人民政府,设在米业公所。1951年6月,西塘镇改为县直属镇。 2003年,被住房城乡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联合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2005年,西塘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2012年,被国家文物局列入更新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西塘古镇的历史沿革

8. 浙江最低调古镇,已经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为何和乌镇西塘的名声却相差甚远?

浙江省最低调的古镇——南浔古镇,现在已经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但是江南南浔古镇却别江南的其他古镇要低调的许多。浙江湖州的南浔古镇是一个小桥流水人家,有着白墙灰瓦的建筑,曲径通幽的项巷陌,以及贯穿古镇的小河上漂浮着的一艘艘乌篷船。这就是美丽又悠久的江南古镇,南浔古镇。南浔古镇是江南古镇中最低调的,与其他古镇的知名度相差很大。这是为什么呢?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一下。

南浔古镇大多都还是原生茂的,没有经过任何的修饰。南浔古镇内的建筑群大多为私家别院,其中比较大的一处就是张氏旧宅建筑群,这住宅院始建于1899年,历时7年时间完成,是当时的南浔四巷之一中的张静江堂兄弟的私家住宅。这些旧宅大多数都是木质的,木门木窗以及木拱上的木雕。除了古镇内的人文历史景点以外,南浔古镇的夜晚才是最美最梦幻的,随着夜幕的降临,到处灯火阑珊,这时的南浔古镇已是最为静谧的,倘佯在夜色下的古镇内也是非常享受的,你可以走在百间楼岸边的石板路上,你可以看到一串串大红灯笼,以及对岸的人家灯火将整个古镇衬映得非常美丽。

南浔古镇的人们也是比价质朴的,清晨你可以看到许多的居民在河边洗菜,映水的朝阳,炊烟袅袅,这里的生活仍旧是原来的模样。所以说南浔古镇相比其它古镇起来是极为低调的。因为它没有被过度开发,也没有被商业化,它保留它原来的模样。

这就是南浔古镇。成为世界级文化遗产却仍然很低调的原因。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