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国投成绿驰汽车最大股东

2024-05-17 05:56

1. 河南国投成绿驰汽车最大股东

从2018年开始,国内车市已经连续两年出现下滑情况。进入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国内本就低迷的车市变得愈发冷清,这对所有市场参与者来说,都不是一个好消息,尤其是对造车新势力而言,它们比以往更接近被淘汰的门槛。
为了“活”到最后,造车新势力一直在寻求多方力量的支持,有些车企想从资本市场获得资金,还有些车企想得到地方政府帮助……来自企查查资料,绿驰汽车日前发生股权变更,河南省国投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下文简称“河南国投”)已正式入股绿驰汽车并持有60%的股权,成为绿驰汽车最大的股东。
与此同时,绿驰汽车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也更名为绿驰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下文简称为“绿驰汽车”)。

牵手国资
与蔚来、小鹏、威马等车企相比,绿驰汽车在业内的知名度和认可度都不高。公开资料显示,绿驰汽车成立于2016年8月,注册资本为13.5亿元(人民币),创始人王向银曾担任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2018年,绿驰汽车被曝出和意大利I.DE.A设计公司不欢而散。当时,I.DE.A公司CEO Morali曾公开对媒体表示:“我们怀疑整个绿驰汽车项目是骗局。”2019年3月,绿驰汽车高层发生变动,绿驰汽车原CEO王向银向董事会递交辞呈,绿驰汽车原常务副总裁任亚辉接棒成为绿驰汽车CEO,同时成为绿驰汽车实际控制人。两个月后,有自称为绿驰汽车员工的网民在贴吧爆料称,遭遇公司欠薪并被公司高管移出工作群。
吊诡的是,绿驰汽车在融资方面迟迟没有进展。绿驰汽车曾计划在2018年完成20-30亿元的B轮融资,但是此次融资并不顺利。一位业内人士曾对《电动大咖》表示:“造车是一件非常烧钱的事,绿驰汽车仅靠自有资金很难撑到最后。”

近日,绿驰汽车在融资方面有了新的进展,只不过获得这笔资金的代价非常高。企查查官网显示,绿驰汽车注册资本由13.5亿元变更为33.66亿元。绿驰汽车注册资本变更的背后是河南国投认缴出资金额为20.2亿元,同时获得绿驰汽车60%的股权,而深圳九州汇联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则为40%。

至于河南国投,公开资料显示,河南国投的大股东为河南省经济技术协作集团公司,持有河南国投65%的股权;而河南省人民政府则拥有河南省经济技术协作集团公司的股权,这意味着此次实际控股绿驰汽车的是国有资本。
事实上,国有资本进驻造车新势力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只不过河南国投掌控绿驰汽车60%的股权还是第一次,同时绿驰汽车也成为第一家被国有资本实际控股的造车新势力。
前途未卜
有业内人士称,绿驰汽车虽然获得国有资本的帮助,但是仍未摆脱“出局”风险。
一位了解绿驰汽车内部情况人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从2020年初开始,绿驰汽车的相关业务几乎都处于停摆状态。”

目前,绿驰汽车首款车为基于旗下M平台打造的一款紧凑型纯电动SUV车型(内部代号为“绿驰M500”),该车曾先后经历几次跳票,预计将于今年下半年上市。关于首款车投产方面,绿驰汽车曾与长安铃木签署了联合制造协议,预计后期将由长安铃木为其代工。

需要指出的是,此前曾保持高速增长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已于去年7月开始下滑。新能源汽车市场不景气、疫情以及资金困境,是目前大部分造车新势力不得不面对的三座“大山”,它们会改写新能源市场格局。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河南国投成绿驰汽车最大股东

2. 持股 60% 河南国投成绿驰汽车大股东

2015 年受到新能源补贴和对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投资热潮,催生出一大批造车新势力,不过这两年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新能源品牌加入了淘汰赛的阶段。就在近日,绿驰汽车完成了新的股权变更,将控股权出让给了河南省国投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简称河南国投)。
据公开信息显示,该公司名称由绿驰汽车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变更为绿驰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也由约 13.47 亿元变更为 33.66 亿元(河南国投认缴出资金额约 20.2 亿元),企业类型由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的法人独资)变更为其他有限责任公司。最后,由深圳九州汇联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简称深圳九州)100% 控股变更为河南国投认持股 60%,深圳九州持股 40%,河南国投成绿驰汽车实际控制人。

早在 2018 年 6 月绿驰汽车便对媒体宣布其宏大的产品规划,光是产品平台就有三个,分别命名为 CC、M、S 三个平台。产品层面更是将以半年推出一款新车的业界高速度投放市场。在 2019 年 5 月,绿驰汽车曾与长安宣布合作,用已经退出中国的长安铃木闲置产能为绿驰汽车代工。联想到绿驰汽车此前曾宣布将于 2019 年 6 月上市首款紧凑级 SUV 车型,此番合作声明给人的感觉是铁板钉钉,绿驰的新车肯定会很快面世。然而时至今日,此事仍无下文。

2016 年,王向银脱离福田汽车后,创立绿驰汽车。公司名称变更前的绿驰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 2016 年 8 月,注册资本为 13.5 亿元,经营范围包括汽车科技专业领域内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建设运营、从事货物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销售汽车等方面。仅三年之后,王向银却离开了自己创立的公司。
据资料显示,2019 年 3 月,绿驰汽车高层发生变动,绿驰汽车集团创始人兼原 CEO 王向银向董事会递交辞呈,由绿驰汽车集团原常务副总裁任亚辉接棒绿驰汽车 CEO,成为绿驰汽车的实际控制人。对于刚成立的创业型公司来说,创始人出局的情况非常罕见,尤其是动辄数十亿投资的汽车行业更是闻所未闻。2020 年将是新能源汽车品牌大量淘汰出局时间点,尽管现在河南国投携资入场,但对绿驰汽车来说局势仍然不明朗,因为绿驰汽车的核心团队各种问题,和绿驰汽车仍未有真正能量产上市的车型,再加上未来要面临的生产、交付以及运营难题,绿驰汽车往后的日子不太好过。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3. 新势力绿驰汽车变身国资企业,河南国投持股60%

3月25日,小编从天眼查查询获悉,造车新势力绿驰新能源于今年3月完成股权变更,河南省国投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简称“河南国投”)出资约20.2亿元正式入主绿驰汽车,持股60%成为绿驰汽车的实际控制方。

绿驰汽车注册资本也由13.47亿元增加至33.66亿元,企业类型由有限责任公司变更为其他有限责任公司,公司名称由绿驰汽车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变更为绿驰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股权变更完成后,目前绿驰汽车由深圳九州汇联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简称“深圳九州”)100%股权变成河南国投持股60%,深圳九州持股40%。
据悉,河南国投成立于2017年12月,河南经济技术协作集团持股65%,是其控股股东;河南省中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持股35%。而河南经济技术协作集团是河南省人民政府100%控股的公司,即此番河南国投出资入主绿驰汽车,也让绿驰汽车的身份发生了变化,成为造车新势力中第一家被国资控股的企业。
绿驰汽车成立于造车新势力最活跃的2016年,由华泰汽车集团总裁王向银创立,初始投资方为中能东道、中能资本和中能东道(北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2018年1月,推出首款轿跑车型概念版天王星,但从成立至今,绿驰汽车至今未有量产产品下线,反而陷入投资方非法集资、创始人王向银离职、欠薪不发等传闻。如今天眼查数据显示,今年3月9日起被上海市青浦区人民法院三次列为被执行人,仍陷入8条法律诉讼。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新势力绿驰汽车变身国资企业,河南国投持股60%

4. 绿驰汽车“卖身”河南国投,成造车新势力“出局”第一家?

在延续了两年的汽车大市场下滑后,2020年的汽车市场更加艰苦。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诸多车企原有的计划,也让那些本就徘徊在三四线垂死挣扎的传统车企加速淘汰,而同样的,造车新势力也不好过。

近日,“中国汽车观察”独家获悉,由于经营不善和资金链断裂,作为造车新势力的绿驰汽车已经“卖身”。并在本月已经完成股权变更,河南省国投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河南国投)正式入主,并持股60%,成为绿驰汽车的实际控制方。而公司名称也由绿驰汽车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更名为绿驰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驰汽车)。
出让60%股权
根据天眼查显示,此前,深圳九州汇连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是绿驰汽车的唯一股东方,注册资本13亿余人民币,拥有100%控股权。而在2020年3月6日,绿驰汽车已完成股权变更,投资人新增河南省国投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注册资本增资20余亿人民币,获得60%股权,成为绿驰汽车实际控制人并正式更名。河南国投入主绿驰汽车,这也是造车新势力中第一家被国资控股的企业。

2019年的汽车市场并没有从2018年的负增长中回血,诸多车企都经历了异常艰难的一战,而这种艰难对于造车新势力来说尤为明显。外部环境的新能源补贴退坡,融资趋冷,传统车企不断的新品投放,竞争日趋白热化。而企业内部的产品、服务、现金流等问题也让“活下去”这个目标变得异常艰难。
对于造车新势力来说,获得资金“回血”才能够真正的“活下去”,但对于绿驰汽车来说,显然不在其中。
在2018年,时任绿驰汽车联合创始人兼CEO的王向银曾表示,绿驰汽车将通过联合制造(代工)、自主申报、购买资质三条渠道并行的方式获得造车资质。

绿驰汽车也在2018年6月曾对媒体宣布,未来绿驰汽车将会推出名为CC、M、S的三个平台,以半年推出一款新车的速度投放新产品,并于2019年6月上市首款紧凑级SUV车型。去年5月,绿驰汽车曾与长安宣布合作,用已经退出中国的长安铃木闲置产能为绿驰汽车代工,让人本以为新车面世有望,但至今未有下文。且B轮融资迟迟没有消息。面对这样的残酷现状,绿驰汽车只能“卖身”于国企了事。
已被“洗牌”?
数据显示,绿驰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8月,注册资本为13.5亿元,经营范围包括汽车科技专业领域内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建设运营、从事货物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销售汽车等方面。
绿驰汽车集团创始人兼CEO王向银从1999年7月至2016年,在福田汽车集团任职的17年里,王向银先后担任福田汽车执行副总经理兼海外事业部总经理、福田汽车副总经理兼营销公司总经理等职务。后在2016年脱离福田汽车后,创立绿驰汽车。

不过在2019年3月,绿驰汽车高层发生变动,绿驰汽车集团原CEO王向银向董事会递交辞呈,绿驰汽车集团原常务副总裁任亚辉接棒王向银任绿驰汽车CEO,成为绿驰汽车的实际控制人。
作为造车新势力的一员,绿驰汽车可以说经历了所有造车新势力的“坎”:2018年,绿驰汽车历经几番波折,首先与意大利I.DE.A不欢而散,继而和中能东道大股东上演“分手”戏码,并曝出以出售“原始股”的方式非法集资;随后有网友在网上发帖,称绿驰汽车拖欠数月工资未发,资金链断裂等消息。而最重要的是,其至今产品仍处于试制车阶段,未能上市。

同时,去年也有媒体曝光,绿驰汽车预计投资55亿元,自2018年6月22日签约落户,在江西九江兴建的年产20万辆新能源电动车生产基地仍旧处于平整土地的状态,至今仍未取得进展。
有接近绿驰汽车的相关人士向“中国汽车观察”表示,从今年初开始,绿驰汽车的相关业务基本停摆,内部核心班子实质上已经处于解散的状态,在被河南省国资控股后,核心团队已经“出局”。

而作为代工厂的长安方面,“中国汽车观察”也向相关人员求证接下来的进展,但长安汽车对此消息不予置评。
业内人士认为,绿驰汽车无论是从融资进度、生产资质、新车的研发以及实际交付时间等方面来看,已经大大晚于竞争对手,再加上新能源补贴逐步退坡,这些因素对于绿驰汽车的前景都非常不利。尽管有着河南国资的进入,但核心团队解散,量产车迟迟未能上市,绿驰汽车在一众造车新势力中已经可以说是率先“出局”。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5. 河南国投控股绿驰汽车,造车新势力“淘汰局”开打?

市场的持续下行,加上疫情的影响,造车新势力的日子也变得更不好过。
 

近日有消息称,由于经营不善和资金链断裂,绿驰汽车已经“卖身”给河南省国投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河南国投),并在本月已经完成股权变更,其中河南国投持股60%,成为绿驰汽车的实际控制方,而绿驰汽车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也正式更名为绿驰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2018年6月,绿驰汽车曾对外宣布,未来将会推出名为CC、M、S的三个平台,以半年推出一款新车的速度投放新产品,并于2019年6月上市首款紧凑级SUV车型。2019年5月,绿驰汽车曾与长安宣布合作,但至今却没有了下文。此外,绿驰汽车的B轮融资也迟迟没有消息。无奈之下,绿驰汽车只能与河南国投签下“卖身契”。
 作为造车新势力中首家“卖身”的企业,绿驰的此番境遇也让很多人开始意识到这样一个问题:造车新势力的淘汰局似乎已经开打。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河南国投控股绿驰汽车,造车新势力“淘汰局”开打?

6. 河南国资入主绿驰汽车,是“挣扎求生”还是“无奈出局”?

2019对于造车新势力们来说是一个转折之年,随着补贴的退坡,消费者购买电动车的积极性下降,许多造车新势力厂家在交付出货之间,就已经出局。如果说从2016年开始是造车新势力一拥而上的的黄金时期,那么2019年开始就是由盛转衰优胜劣汰的转折之年。

近日,“E车汇”获悉,由于经营不善和资金链断裂,日前,作为造车新势力的绿驰汽车已经“卖身”,并在本月已经完成股权变更。绿驰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驰汽车)的股权架构中新增河南省国投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河南国投)为股东,注册资本由约13.47亿元变更为33.66亿元,企业类型由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的法人独资)变更为其他有限责任公司。
河南国投正式入主,并持股60%,成为绿驰汽车的实际控制方。
“卖身”国资成为造车新势力第一家
2020年3月6日,绿驰汽车已完成股权变更,投资人新增河南省国投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本次股权变更后,河南国投认缴出资金额约为20.2亿元,持股比例为60%,成为控股股东方,而深圳九州汇联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40%。

通过天眼查显示,河南省人民政府通过间接的方式获得了绿驰汽车的控股权,而国资入股造车新势力并成为控制方,这还是第一家。
数据显示,绿驰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8月,注册资本为13.5亿元,经营范围包括汽车科技专业领域内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建设运营、从事货物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销售汽车等方面。

作为此前的唯一控股方,深圳九州汇联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只由3人共同出资构成,分别为曹瀚元持股67.5%,刘安持股30%,北京金色领航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持股2.5%。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由九州汇联控股期间,成立四年时间,绿驰汽车却没有进行过一次融资。回看同为造车新势力车企蔚来的创始人李斌所说,200亿造车只是个门槛,而绿驰汽车只依靠公司注册资本的13亿元人民币究竟能够做到哪步,确实值得商榷。
此外,针对于网上流传的,河南国投由中美能源(香港)有限公司间接持股,中美能源(香港)有限公司的实际投资人和绿驰汽车的实际投资人实为一家,本次股权变更并未出现实质性变化得消息,“E车汇”也进行了查证,根据股权穿透可以看到,河南国投企业是河南省属国有企业系,其中有平顶山发改委资本。可以说是不折不扣的国资。

所以此次绿驰汽车的疑似实际控股人确实为河南省人民政府,而并不是中美能源,此次股权变更是绿驰汽车“卖身”给了国资。
高光之后再无音讯
据粗略统计,国内浩浩荡荡的新势力造车大军大约有40多家。但是至今新势力造车大军中仅有蔚来、威马、小鹏、哪吒、等10余家完成了交付,其中大部分是处于PPT造车的阶段。
而回看绿驰汽车的造车历史,2018年可谓是其最为高光的时刻。

2018年1月,绿驰企业战略发布,首款轿跑概念车发布、首款量产SUV发布。
2018年6月,绿驰汽车九江新能源乘用车项目正式签约。计划在九江经开区投资55亿元,兴建年产20万台新能源电动车生产基地,一期建成后可形成年产10万辆整车的厂房,二期建成后可实现年产20万辆整车。
同样在6月,绿驰汽车曾对媒体宣布,未来绿驰汽车将会推出名为CC、M、S的三个平台,以半年推出一款新车的速度投放新产品,并于2019年6月上市首款紧凑级SUV车型。

在2018年,时任绿驰汽车联合创始人兼CEO的王向银曾表示,绿驰汽车将通过联合制造(代工)、自主申报、购买资质三条渠道并行的方式获得造车资质。
然而进入到2019年,显然其未能按照规划上市新车,而绿驰汽车高层却发生了大地震。
2019年3月,绿驰汽车高层发生变动,绿驰汽车集团原创始人兼CEO王向银向董事会递交辞呈,绿驰汽车集团原常务副总裁任亚辉接棒王向银任绿驰汽车CEO,成为绿驰汽车的实际控制人。成立三年创始人放弃绿驰,这背后的含义值得深思。

去年5月,绿驰汽车曾与长安宣布合作,用已经退出中国的长安铃木闲置产能为绿驰汽车代工,让人本以为新车面世有望,但至今未有下文。随后有网友在网上发帖,称绿驰汽车拖欠数月工资未发,资金链断裂等消息,而位于九江的生产基地仍旧处于平整土地的状态,至今仍未取得进展。
有接近绿驰汽车的相关人士向“E车汇”表示,从今年初开始,绿驰汽车的相关业务基本停摆,内部核心班子实质上已经处于解散的状态,在被河南省国资控股后,核心团队已经“出局”。
而作为代工厂的长安方面,“E车汇”也采访了相关人员,但尚未得到正式回复。

回看绿驰的发展路径,与众多所谓的“PPT车厂”有着许多共性的问题。融资稀少甚至没有,但谈起发展前景却是动辄几十亿投资,产能几十万,世界各地都要建厂。此次“卖身”河南国投,或许是绿驰汽车在大环境之下的无奈选择。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7. 河南国资入主绿驰汽车 解决资金困局驶入快车道?

绿驰汽车一直是造车新势力中的小透明,属于非常低调的那种。成立于2016年的绿驰汽车还没有拿到生产资质,直到2019年寻找到长安汽车旗下的长安铃木进行合作生产。
近期,关于绿驰汽车的负面消息也不断。原CEO离职、被曝拖欠员工工资、缺乏造车资质等在网络上不断发酵。近日,有网友称:“上海绿驰汽车拖欠工资不发,并且有员工被绿驰老板任亚辉踢出工作群。”
 一切的困境缘于缺少资金,缘于企业造血能力不强。如今这样的困境有可能被化解。

绿驰汽车伪装车
 近日,绿驰汽车得到了国有资本大咖的青睐。河南省国投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以注册资本增资20余亿人民币获得了60%的股权。透过股权分析穿透可以看到,河南国投企业是河南省属国有企业系,其中有平顶山发改委资本。可以说是不折不扣的国资。这对于任何一个缺钱的造车新势力来说,都是一个资本层面的好消息,但是业务层面,往往面临着企业战略的转型和控制权的交出。
 绿驰汽车这个企业成立以来,曾经在2018年也是动作不断。
这一年是绿驰汽车的“大年”。
2018年1月8日,绿驰企业战略发布,首款轿跑概念车发布、首款量产SUV发布;
2018年6月22日,九江新能源乘用车项目签约。这个项目不简单,绿驰汽车集团计划在九江经开区投资55亿元,兴建年产20万台新能源电动车生产基地,主要生产主流化、高智能化的SUV及A00级两款电动车车型。一期建成后可形成年产10万辆整车的规模,二期建成后可实现年产20万辆整车规模。预计达产达标后可实现年产值340亿元,年纳税13亿元。

2018年10月31日,绿驰汽车试制试验中心正式投入运营。位于上海青浦区朱家角镇的试制试验中心占地面积约两万平方米,?总投资3亿。当时企业层组织媒体参观过这个试纸实验中心。
看起来,一切进展都很顺利,但是从企业工商平台上,却不是这样。
 就在今年3月,有至少500万的企业资产被扣押冻结,即将被执行。



其中最大的一笔超过415万,该项冻结资金应该是与上海屹丰汽车模具制造有限公司的合同纠纷有关。申请人上海屹丰汽车模具制造有限公司于2019年10月30日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请求查封、扣押、冻结被申请人绿驰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价值人民币3,982,780.10元的财产。

 产品方面,所有的新势造车企业都一样,都是重智能轻机械,在车联网、智能化、等方面做的都非常出色,但是在机械素质方面,并没有追求的更多。绿驰汽车第一款上市的新车将是M500,定位紧凑型纯电SUV,计划在今年上市预售。现在已经在新疆等地开始极限测试。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河南国资入主绿驰汽车 解决资金困局驶入快车道?

8. 绿驰汽车出让控股权,终成造车新势力第一位出局者

小米的创始人雷军曾经说过一句很著名的话:只要站在风口之上,猪都能飞起来。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新能源汽车领域。就在几年前,在国内诸多利好政策的扶持下,造车新势力风起云涌,一时风头无二。几乎每家新势力车企都在PPT里畅谈如何颠覆现有的汽车行业格局,那些数十上百年的品牌在他们眼里都像纸老虎一样"吹弹"可破。
没想到这么快风口就过去了。整体车市持续低迷,国家扶持政策滑坡,造车新势力们举步维艰。
就在近日,曾经是造车新势力一员的绿驰汽车,由于经营管理不善导致资金链断裂。迫不得已,绿驰汽车选择"卖身"续命,出让60%的股份给河南省国投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河南国投)。据悉,此次股权变更已经完成。河南国投已经正式入主,并拥有控股权,成为绿驰汽车的实际控制方。随之而来的,公司名称亦由绿驰汽车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更名为绿驰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驰汽车)。

出让控股权委身他人 绿驰的蹉跎岁月
根据天眼查系统显示,在股权变更前,深圳九州汇连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是绿驰汽车的唯一股东方,拥有100%控股权,注册资本近13.5亿人民币。2020年3月6日,绿驰汽车已完成股权变更,投资人新增河南省国投企业管理有限公司,认缴资本近20.2余亿人民币,获得60%股权。
此次变更,河南国投已经成为绿驰汽车新的实际控制人,原绿驰汽车的股东方及运营主体已经退居次席。事实上,这也是造车新势力中第一家出现这种状况的企业。

与绿驰同时期的蔚来、小鹏、威马等同行者已经逐步走上轨道,绿驰却在打拼几年后委身他人。这番遭遇实在令人不胜唏嘘。
曾几何时,绿驰也曾经雄心勃勃,志向高远。2018年,时任绿驰汽车联合创始人兼CEO的王向银曾表示,绿驰汽车将通过联合制造(代工)、自主申报、购买资质三条渠道并行的方式获得造车资质。

绿驰汽车也在2018年6月对媒体宣布其宏达的产品规划,产品平台就有三个,分别命名为CC、M、S三个平台;产品层面更是将以半年推出一款新车的业界高速度投放市场。
2019年5月,绿驰汽车曾与长安宣布合作,用已经退出中国的长安铃木闲置产能为绿驰汽车代工。联想到绿驰汽车此前曾宣布将于2019年6月正式上市首款紧凑级SUV车型,此番合作声明给人的感觉是铁板钉钉,绿驰的新车肯定会很快面世。
打脸的是,实时今日,此事仍无下文。相反,关于其新一轮融资迟迟没有发布消息,这也引发了业内的高度关注。由于没有车型上市,也谈不上什么上规模的营收,绿驰只能靠融资生存。诸多尝试无果,绿驰汽车只能"卖身"续命。
"洗牌"从人事开始
绿驰汽车集团创始人兼CEO则是业内人士王向银。王向银的汽车职业生涯主要在福田汽车,从1999年至2016年的17年间,王向银先后担任福田汽车执行副总经理兼海外事业部总经理、福田汽车副总经理兼营销公司总经理等职务。
2016年,王向银脱离福田汽车后,创立绿驰汽车。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变更前的绿驰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8月,注册资本为13.5亿元,经营范围包括汽车科技专业领域内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建设运营、从事货物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销售汽车等方面。

诡异的是,仅仅三年之后,王向银却挂冠而去。根据资料显示,2019年3月,绿驰汽车高层发生变动,绿驰汽车集团创始人兼原CEO王向银向董事会递交辞呈,绿驰汽车集团原常务副总裁任亚辉接棒王向银任绿驰汽车CEO,成为绿驰汽车的实际控制人。对于创业型公司来说,创始人出局的情况非常罕见,尤其是动辄数十亿投资的汽车行业更是闻所未闻,其中的冲突非"不可调和"四个字可以形容的。
我们只要盘点下绿驰汽车曾经爆出的剧情就略知一二:2018年,绿驰汽车与"金星"超级轿跑项目设计公司----意大利I.DE.A不欢而散,后者公开宣称绿驰汽车欠款2700万欧元;随之而来的则是更加劲爆的大股东中能东道以出售以"原始股"的方式非法集资;更加诡异的是,绿驰汽车竟然上演与中能东道大股东"分手"的戏码,真真假假,外人不能辩也;当然,绿驰汽车资金链断裂、拖欠工资不发的信息更是频频传出。

可以佐证的是,绿驰汽车预计投资55亿元的江西九江新能源电动车生产基地,自2018年6月22日签约落户之后,一直处于平整土地的状态,至今仍未取得进展。
事实上,有接近绿驰汽车的相关人士向"Nice好车"透露,从今年初开始,绿驰汽车的相关业务已经基本停摆,内部核心班子实质上已经处于解散的状态。这就是说,在被河南省国资控股后,核心团队已经"出局"。

据媒体报道,"中国汽车观察"也向长安汽车相关人员求证接下来双方代工合作的进展,但长安汽车对此消息不予置评。
事实上,造车新势力的生死淘汰赛已经吹响倒计时的铃声。绿驰汽车在关键的融资进度、技术研发、生产资质以及交付运营方面,都无实质性突破性成绩。这不仅仅大大晚于竞争对手,更是让自身陷入生死边缘。
更重要的是,大众、广汽、长安等传统燃油车的强手转型新能源的速度非常快,技术相对成熟的新能源车型已经快速上市,同时国家新能源政策补贴却大幅退坡,这些因素让绿驰汽车的处境更是艰难。
尽管河南国投携资入场,但绿驰仍可以说是造车新势力中第一家"出局"的企业,因为绿驰的核心团队的解散,也因为迄今为止,绿驰仍未有真正的量产车上市,更遑论未来要面临的生产、交付以及运营难题。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