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翘的个人生活

2024-05-13 00:47

1. 林家翘的个人生活

林家翘的父亲林凯,是戊戌六君子之一林旭的弟弟。林凯的妻子乃厦门大学首任校长,早期原北师大校长邓萃英的妹妹,华裔高能物理学家邓昌黎乃林家翘的表弟 。林家翘的妻子梁守潆也是福州人,是飞鱼导弹之父,航天四老之一梁守槃的妹妹 。

林家翘的个人生活

2. 林家翘的人物生平

 林家翘自幼聪颖,早岁即崭露头角,1933年(民国22年)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国立清华大学物理系 ,大学一年级时,林家翘选修了萨本栋教授的大学普通物理。大二时选择了物理系 。1937年(民国26年)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随即留校担任助教 。 1939年,林家翘与郭永怀,钱伟长等共21人同期考取庚子赔款留英公费生 。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突发,船运中断,改派加拿大。本来,轮船将途经神户,日本在护照上签证准许登岸游览。公费生一致认为,抗日战争期间,有失国体,故全体愤然离船,返回昆明。1940年,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深造,1941年获多伦多大学硕士学位。1941年,转赴美国进修,林家翘的博士生导师是冯·卡门,他交给林先生的博士论文课题就是世界有名的一个多年有争议的课题。这个课题是当年物理学家海森伯格博士毕业做的论文题目,但许多人对海森伯格的研究结果产生了严重的争议。冯·卡门有一位密友叫JohnVonNeumann,是近代最有名的应用数学大师、美国原子能委员会委员,他在数学领域的应用有多方面的贡献。例如,他提倡用数学方法进行天气预测,最突出的是他发展的一套数学方法可以应用到经济学领域,他手下的JohnNash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1944年,林家翘毕业,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 。冯·卡门请林家翘和JohnVonNeumann一起吃饭,将这位应用数学家介绍给林家翘,希望他们之间能进行合作。后来,VonNeumann就领导一组有名的学者,用计算方法,证实了林先生的研究结果,结束了学术界这一多年的疑案。当时林家翘做的这一课题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林家翘通过自己的研究,证明了海森伯格的研究结果基本是对的。于是,海森伯格就写信给他的导师,说有争议的问题其实是对的,是一位中国人证明了他的研究结果。1947年,林家翘就谋到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副教授的职位,历任麻省理工学院副教授、数学教授、学院教授、荣誉退休教授。1966年,当选麻省理工学院全学院教授。1951年,成为美国国家艺术和科学院院士。195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62年,起成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获列入《美国科学名人录》。1976年,获该院应用数学奖金。1979年,获得美国物理学会第一个流体力学奖金。1979年,被清华大学聘为名誉教授。1987年,清华大学授予他名誉博士学位和名誉教授。1994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001年11月,被聘为清华大学教授 。 2002年8月回国定居清华大学,出任清华大学周培源应用数学研究中心名誉主任 ,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清华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勤奋地工作。2012年6月29日出席清华高等研究院成立15周年院友交流会 。 应用数学在应用数学方面,林家翘重要的是发展了解析特征线法和WKBJ方法,他是当代应用数学学派的领路人。在美国有人将林家翘誉为“应用数学之父” 。在数学理论方面,林家翘最突出的是他证明了一类微分方程中的存在定理,用来彻底解决海森伯格论文中所引起的长期争议。流体力学从40年代开始,林家翘在流体力学的流动稳定性和湍流理论方面的工作带动了一代人的研究和探索。他用渐近方法求解了Orr-Sommerfeld 方程,发展了平行流动稳定性理论,确认流动失稳是引发湍流的机理,所得结果为实验所证实。他和冯.卡门一起提出了各向同性湍流的湍谱理论,发展了冯.卡门的相似性理论,成为早期湍流统计理论的主要学派 。林家翘在湍流理论研究方面探索,没想到在研究过程中与一位瑞典力学家各执一词,相同的问题研究结果却相去甚远,这位瑞典力学家为此在一次与别人的争执中得脑中风而亡。林家翘在他去世前曾去医院看望他,对他讲,复杂的问题自然会有争议,不是你研究的结果与我的不一样你就不对,其实两人都对,复杂问题是多方面的,不同的研究结果可以应用到不同方面。他们这一学术理念最后变成了一个大题目——复杂性。有一种杂志专门取名为《复杂性》,对此类问题进行探讨。天体物理从20世纪60年代起,他进入天体物理的研究领域,创立了星系螺旋结构的密度波理论,成功地解释了盘状星系螺旋结构的主要特征,确认所观察到的旋臂是波而不是物质臂,克服了困扰天文界数十年的“缠卷疑难”,并进而发展了星系旋臂长期维持的动力学理论。基础科学林家翘说,“和国外名校交流时,最重要的就是认识彼此的优势和缺点,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太过注重实用性、以为“走在尖端和前沿”就是要引入先进技术,这是一种可能陷入短浅片面的看法。原则上先进科学应当与先进技术并重,但此中比例分配是一个比较难决定的问题。因为这个决定要基于国家需要以及人才物力和财政资源的实际情况,而这种情况也随着时代变更。林家翘引用中国导弹专家梁守盘院士的观点来作说明:“如果掌握了基本知识、知道了是怎么一回事,那么即使没看到人家的技术细节,自己也能通过想像把它做出来。”林先生强调,校际交流时,应该明确“想了解的知识”(whatwewanttounderstand)和“想制造的东西”(whatwewanttomake)之间的区别。关键性的技术可能很难获取,但基础知识则是公开的,无需庞大的资金、人力投入就能走得很深。而“更要紧”、更能带来长期效果的,也恰恰是基础科学的交流学习。当然,自己首先要“练好内功”,达到能与国际同行平等对话的程度,交流合作才能顺利进行下去。林家翘说,MIT的“全校必修课”是一个不妨参考的制度。在MIT,所有学生第一年必须全面学习数理化生4门基础科学的知识。“中国的教育很早就开始突出专业性,MIT的全校必修课则是先广再深。”林家翘说,哈佛大学、布朗大学等名校普遍采用的“访问委员会体系”(theVisitingCommitteeSystem)。这是一个没有资金往来、纯以领域对口为合作条件的体系,目的是邀请其他高校的学者来参与相关建议、评估指正问题。当年,林家翘自己就曾应哈佛大学邀请加入一个10人左右的“访问委员会”,为该校应用科学领域的发展建言献策。林家翘认为,也许不一定要完全照搬这一模式,但请校外学者客观审视相关领域的教研工作,这个思路是值得借鉴的。 专著作品  出版时间图书名称  作者出版社1977.04《星系螺旋结构理论》(美)林家翘著;胡文瑞等译科学出版社1986.05《自然科学中确定性问题的应用数学》(美)林家翘著;赵国英等译科学出版社

3. 林家翘的人物评价

林家翘是应用数学家,他的地位和声望是在不断与难题挑战中建立起来的。林家翘教授是国际公认的力学和应用数学权威 。他一生横跨多个领域,在流体力学、天体物理学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中国科学报》评)。林家翘自1972年以来曾多次回国作学术访问,邀请众多美国知名专家来华讲学,接受多位学者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深造,为国内培养了一批有造诣的学者,推动了应用数学与流体力学的许多新领域在中国的发展 (新浪教育评)。

林家翘的人物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