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里的魏征有多牛,为何让他斩首犯天条的龙王?

2024-05-11 05:27

1. 西游里的魏征有多牛,为何让他斩首犯天条的龙王?

《西游记》大家看过了,泾河龙王因为触犯天条,被玉帝下令斩杀,可是行刑官确是大唐丞相魏征,大家是不是有点蒙圈,魏征是凡夫俗子,大唐丞相,泾河龙王就算是有罪当杀,也轮不到魏征这个文人动手,那么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这是因为大家没有看原著的缘故,在原著里魏征可不仅仅是个文人。


泾河龙王
西游中的魏征西游记里的魏征可不仅仅是李世民的丞相,他在天庭也是有一号的,原著第九回有这么一段描述:
却说魏征丞相在府,夜观乾象,正爇宝香,只闻得九霄鹤唳,却是天差仙使,捧玉帝金旨一道,着他午时三刻,梦斩泾河老龙。这丞相谢了天恩,斋戒沐浴,在府中试慧剑,运元神,故此不曾入朝。


魏征
看见没,魏征在天庭是有一号的,因此玉帝才能直接下旨到他本人。那么他在天庭里是什么职位呢,原著也有写,他是天庭的人曹官。这个官是干什么呢,人曹指主管人间事务的人官。天庭在人世间的使者,主要负责向传达上天旨意与人间的情况。
为什么让魏征动手其实大家想想,就算魏征在天庭当人曹官,那么斩首的事情也应该他干,例如孙悟空被天庭抓住后,玉帝即派大力鬼王与天丁等众,押至斩妖台,将这厮碎剁其尸。看见没,杀人砍头的事情是众天丁干的。人家天庭有的是人,为何要千里迢迢去凡间传值,让人曹官魏征执行呢?


魏征
取经其实玉帝这么做还是为了配合如来的取经计划,咱们知道唐僧取经的时期正值大唐贞观盛世,百姓安居乐业,四海咸平,人家有什么理由千里迢迢去西天取经?连大唐帝国都不去取经,南瞻部洲还有谁信呢?所以如来是费了很大心思的,最后他得出结论,要想让南瞻部洲去西天求经,就得大唐带头,而要想让大唐帝国信奉佛教,就必须让李世民认为佛书有用。


李世民
于是乎李世民的地府之行必须开启,但李世民身体健康,又是明君,地府有什么理由让他下去呢?所以必须做局,于是如来请求玉帝配合演出了泾河龙王这出大戏。这里面需要有一个关键人物,联系天庭凡间地府,才能将戏演得没有破绽,所以魏征成为不二人选。


李世民
在天庭魏征是人曹官,负责人间与天庭的信息交互,在地府魏征有个结拜兄弟崔判官,可以修改生死簿,在人间,他是李世民的宰相,是老李最信任的人。只有他出面,才能让李世民与地府产生联系。
所以泾河龙王被杀后,魂魄找李世民求情,而玉帝下旨让魏征梦中斩龙,正好让李世民失信于龙王,于是龙王在地府喊冤,十殿阎王请李世民下地府辩解,不单单是辩解,十殿阎王还安排李世民在地府一日游,还安排李世民杀死的冤魂,还有他的哥哥李建成,弟弟李元吉纠缠他。结果李世民还阳后,立马安排做一场水陆大会来祭奠那些冤魂,这时候观音菩萨适时出现,说唐僧所念的经文并不能让这些人超脱,需要去西天大雷音寺求取大乘佛法。


观音菩萨
李世民听到这个消息魂都吓飞了,赶紧安排人员去西天取经,而唐僧当仁不让,成了大唐派往西天的取经人。其实李世民除了让唐僧去西天外,还安排了两个靠谱的人当唐僧的随从,以便监视,结果这两人还没走出国界,就被妖精吃掉,咱们知道南瞻部洲有真武大帝坐镇,已经很久没有妖精了,为何唐僧刚出京城没多远就被妖精吃掉?显然也是佛派特意安排的,目的就是清除李世民的耳目。



西游里的魏征有多牛,为何让他斩首犯天条的龙王?

2. 西游记:泾河龙王触犯天条,被魏征梦中杀死,他的儿子怀恨于心

欢迎关注好看电视剧精选,这里有你最喜欢的电视剧,每日更新。如果你还想看别的电视剧,也可以在评论里点播,我们一定会满足你!喜欢我们就点个赞吧~

3. 《西游记》龙王为何会被魏征斩首

因为袁守诚能够算出泾河水族的位置,泾河龙王深感愤怒,化作白衣秀士,去长安城寻袁守诚的麻烦,让他推算明日降雨的时间点数,并留言如若算错,便要赶他出城。结果天庭突降圣旨,要求泾河龙王明日降雨时间点数与袁守诚的推算完全一致。
泾河龙王不愿服输,私改了下雨的时辰点数,触犯了天条,结果被天庭知晓。袁守诚让他寻唐皇李世民求助,李世民承诺救他,但最终仍被人界天官魏征于梦中所斩。
其魂魄死后一直纠绕李世民,最后拉着李世民的魂魄去了阴司对质。阴司偏袒李世民,放其还阳,泾河龙王的魂魄被阴司强入轮回。

扩展资料:
魏征,以直言敢谏而闻名,据《贞观政要》记载统计,魏徵向李世民面陈谏议有五十次,呈送给李世民的奏疏十一件,一生的谏诤多达“数十余万言”。
魏徵鉴于隋末人口流亡、经济凋敝、百废待兴的事实,力劝李世民偃革兴文,实行有利于国计民生的休养生息政策,表现了他政治上的“致化”思想。
明德慎罚,惟刑之恤是儒家思想,魏征认为治理国家的根本在于德、礼、诚、信:一个明哲的君主,为了移风易俗,不能靠严刑峻法,而在于行仁由义;光凭法律来规范天下人的行为是办不到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泾河龙王

《西游记》龙王为何会被魏征斩首

4. 《西游记》魏征为何能梦中斩龙?

《西游记》里有一个凡人特别的特殊,他是唐太宗李世民时期的明相魏征,这人在历史上非常的有名,以直言敢谏而闻名,据《贞观政要》记载统计,魏徵向李世民面陈谏议有五十次,呈送给李世民的奏疏十一件,一生的谏诤多达“数十余万言”。其次数之多,言辞之激切,态度之坚定,都是其他大臣所难以伦比的。但是在西游世界里,他的神通广大,上可以去天庭监斩龙王,下可以与地府的崔判官攀交情,这都借助了梦境。为什么他能有如此神通呢,因为这是高手提前布好的局。
咱们用倒推法来证明小编这个观点。1魏征充其量只是阳间的一个丞相,论本领论神通,都轮不上他来监斩泾河龙王,要知道凡人如果修仙,那得费多大功夫,而监斩官一职位那必须是玉帝首肯,玉帝有必要斩杀龙王让魏征代劳吗,没有,那就说明这件事本身就有蹊跷,联合西游世界的主旨那就是取经大业,所以魏征是为了推动情节发展的,让李世民下定取经的决心,所以呢,这本身就是一个局而已。
2魏征有多大面子能让崔判官冒如此大的风险?原著介绍魏征一纸书信让李世民交给崔判官,让其务必使李世民还阳,李世民将书信交给崔判官后,崔判官看了一遍后,马上承诺没问题,必然送太宗还阳,送人还阳在阴间也是需要经过复杂的运作,而李世民确实阎王指名点姓的接见的人,他一个判官能做得了阎王的主吗,原著中还看到崔判官更改了生死簿,试想泾河龙王只是篡改了雨数就招致杀身之祸,删改生死簿的罪过可比篡改雨数大多了,难道一纸书信有如此大的效力,让崔判官冒杀头的危险行事吗。
综上两点就可以推断出魏征斩龙,崔判官敢修改生死簿一定是天庭佛派高层默许或者授意了的,魏征自己就曾经说过:自己自幼学的仙术,推算最明,说明高人提前指导的他,让他促进大局形成。

5. 西游记里泾河龙王被魏征在梦中斩了是第几回?

1、第九回
泾河龙王为了使袁守城卜算的卦落空,就私自更改了下雨的时辰,以及下雨的雨量。这样一来他就以此为理由砸烂了袁守城的挂摊。
袁守城言之凿凿的说龙王将会因为违抗圣旨被人曹官魏征砍头,并告诉龙王要想活命就去找唐太宗求情。唐太宗梦见龙王龙王来向自己求情,就答应了他,传旨命魏征入朝跟着自己,使魏征没有工夫去斩龙王。
2、第十回
魏征与太宗对奕时,梦斩老龙。当晚太宗梦龙王索命,自此身心不安而患病。为防鬼祟,他令尉迟恭、秦叔宝夜守宫门。太宗不久亡故,在阴间遇魏征旧友,现为阴间判官的崔珏。崔珏为太宗添寿二十年。还阳途中,太宗被冤鬼纠缠,散金银给众鬼而脱身。

扩展资料唐僧在取经路上先后收服了三个徒弟: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并取名为:悟空、悟能、悟净,之后在三个徒弟和白龙马的辅佐下,历尽千辛万苦,终于从西天雷音寺取回三十五部真经。功德圆满,加升大职正果,被赐封为旃檀功德佛。
孙悟空和师弟猪八戒、沙和尚护佑师父跋山涉水,降伏了白骨精、蜘蛛精、牛魔王等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战胜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成功取到了真经,修成了正果。他本人被如来封为“斗战胜佛”。
猪八戒被唐僧收为二徒弟后,为让其继续戒五荤三厌,唐僧给他起了个别名叫“八戒”。八戒从此成为孙悟空的帮手,一路负责挑担,一同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武器是九齿钉耙。
沙僧原为天宫中的卷帘大将,因在蟠桃会上打碎了琉璃盏,惹怒玉皇大帝,被贬入人间,在流沙河畔当妖怪,受万箭穿心之苦。后被唐僧师徒收服,一路主要负责牵马。得成正果后,被封为“金身罗汉”。为人忠厚老实、任劳任怨。
《西游记》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最杰出的充满奇思异想的神魔小说。作者吴承恩运用浪漫主义手法,翱翔着无比丰富的想象的翅膀,描绘了一个色彩缤纷、神奇瑰丽的幻想世界,创造了一系列妙趣横生、引人入胜的神话故事,成功地塑造了孙悟空这个超凡入圣的理想化的英雄形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西游记

西游记里泾河龙王被魏征在梦中斩了是第几回?

6. 哪版《西游记》连续剧中有“魏征斩龙”?

一版是1996TVB张卫健版西游记,的还有一版是西游记续集中有回忆片段。第7集中情断黑水河有斩龙片段。

7. 西游记中魏征斩龙是怎么回事?魏征一个凡人为什么能斩龙?

历史上的魏征,是李世民时期一位非常重要的官员,他原本在李建成手下,为李建成出谋划策,但是后来李建成身死,魏征自然就效忠李世民。不过在《西游记》当中却有这样一个情节,“魏征斩龙”,听上去非常具有神话色彩。可是魏征毕竟只是一介凡人,《西游记》也没有给他设定神魔的背景身份,那为什么魏征还可以斩龙呢?
  
 在《西游记》中有一个经典情节,那就是唐太宗与魏徴下棋时,魏徴于睡梦中赴剐龙台杀了触罚天条的泾河龙王。魏徴斩龙的典故,究竟始自何时,已经很难考究,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吴承恩撰写《西游记》之前,类似的文本已经出现。另外,在吴承恩之前,已有《西游记》古本,相关情节除在《永乐大典》中有所收录外,金元时期的一些戏剧作品中,也已有了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的雏形。
 
 1915年时,在日本的罗振玉和王国维二位先生,于三浦将军处借得一部《大唐三藏取经诗话》进行影印。该书卷末有“中瓦子张家印”六字。据王国维考证,“中瓦子”为宋临安府街名,并将这部书推定为南宋时期的“说话”。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的章目与后世流传的《西游记》多有类似。
 
 最早收录“魏徴斩龙”情节的古本《西游记》,很可能在明代以前便已出现。比如明初永乐六年(公元1408年)的《永乐大典》卷一三一三九中,便有“梦斩泾河龙”的情节。由于《永乐大典》是一部官方主持汇编的文献集,采用兼收并取的方式,并未对典籍内容进行修改。因而可以推断,魏徴斩龙的故事并非吴承恩首创,在古本《西游记》中已然出现。
  
 据胡适先生推断,与秦叔宝尉迟敬德做门神一样,泾河龙王犯罪的故事已见于唐人小说:
 
 “《太平广记》四一八引《续悬怪录》,叙李靖代龙王行雨,误下了二十尺雨,致龙王母子均受天谴。”——胡适:《考证》
 
 神话传说定然不会一成不变,会随着时代的演变而被后人加工演绎。《太平广记》中李靖代龙王行雨的故事,自然也会衍生出不同的版本。就此问题而言,在敦煌学研究中,英国学者斯坦因发表于《东方杂志》上的一篇文章尤为值得关注:
 
 摘录自胡适:《考证》
 
 这段文字是从敦煌所见唐代白话小说残本中摘录的。尽管这仅是一段残存的文字,但其中涉及了唐太宗游地府的情节,显然是一部近于志怪小说的读物。故而胡适先生曾推断:“魏徴斩龙及作介绍书与崔判官的故事也在那损坏的部分里。”
  
 吴承恩所著《西游记》取材很广,大体涵盖了玄奘取经的故事、宋元之际的《唐三藏取经诗话》、金元戏剧里的《唐三藏取经》故事以及《华严经》中《入法界品》部分。当然,作为集大成者的吴承恩,自然也加入了许多自己的想象,令整部《西游记》变得更为生动。但可以肯定的是,魏徴斩龙的故事却绝非吴承恩首创。
 
 毫无疑问,魏徴作为一名凡夫俗子,是绝不可能具有斩龙资格的,这个故事原本就是虚构的。可是,古人为何会杜撰这样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又为何会出现在西游记中呢?
 
 这便涉及到了我国古代的三教合流与道教世俗化的问题。
 
 中国文化具有很强的包容性。东汉末年,佛教传入我国,逐渐走向了有别于印度本土佛教的发展道路。唐宋以后,我国土生土长的儒家、道家思想,在与佛家思想的争论与交锋中,相互影响,逐渐出现了三教合流的趋势。而在道教的发展过程中,除了宣扬炼丹修仙、修身养性外,还出现了向世俗化发展的趋势,在民间宣扬辟恶、惩恶和鬼神说,并且构建起了一个神仙体系,而这些神仙的原型,既有来自于佛教中的神祇,也有历史人物,还有一些是直接取自神话故事或索性杜撰出来的神仙。
  
 在唐宋时期的一些志怪小说,吸收并影响了三教合流和道教世俗化的内容。比如前文提到的《太平广记》中,李靖代龙王降雨一事,便已经将唐朝名把李靖神仙化了。同样,作为唐贞观年间最有名的诤臣,魏徴也超乎了常人,具有了“梦斩泾河龙”的资格。
 
 从志怪小说中的龙王受罚,再演绎为魏徴斩龙,这个过程或许比较漫长。但可以肯定的是,后来的古本《西游记》将这一故事进行了吸收和演绎,明代时吴承恩又将其延续下来,从而使之成为该书中一个尤为值得关注的情节。可以说,《西游记》本身就是一部反映“儒释道”三教合流的经典小说,故事的时代又是唐太宗当政的贞观年间,故而强调魏徴斩龙也颇为正常。
 
 今本《西游记》中的魏徴斩龙,背景为唐贞观年间泾河龙王与算命者袁守诚打赌,龙王为获胜,修改了降雨时辰与点数:
 
 “挨到那巳时方布云,午时发雷,未时落雨,申时雨止,却只得三尺零四十点,改了他一个时辰,克了他三寸八点,雨后发放众将班师”——《西游记》第九回
  
 结果,正在龙王得意之时,却犯下大祸。书中称袁守诚乃是袁天罡叔父,神机妙算,依然得知龙王大祸临头,并指点他届时监斩的是曹官魏徴,让龙王去求唐太宗。
 
 结果,唐太宗答应龙王后,故意拉着魏徴下棋,不让魏徴去监斩。不成想,魏徴小憩片刻,竟于梦中斩杀了泾河龙王,而秦叔宝、徐茂公等人则提了龙头来面见唐太宗,称天上掉下来一颗龙头。此时,魏徴道明了原因:
 
 “主公,臣的身在君前,梦离陛下——身在君前对残局,合眼朦胧;梦离陛下乘瑞云,出神抖擞。那条龙,在剐龙台上,被天兵将绑缚其中。是臣道:‘你犯天条,合当死罪。我奉天命,斩汝残生。’龙闻哀苦,臣抖精神。龙闻哀苦,伏爪收鳞甘受死;臣抖精神,撩衣进步举霜锋。傣带一声刀过处,龙头因此落虚空。”——《西游记》第十回
 
 魏徴斩泾河龙王,一事道出了几个关键人物:道教神仙中的玉帝、龙王,人间天子唐太宗及诤臣魏徴、武将秦琼、谋士徐茂公,以及神机妙算的袁守诚。此后又引出了龙王拉着唐太宗到阴间找阎王爷评理的情节。可谓将天地人神鬼汇集一处,充满了趣味性。
  
 不过,作为一部经典名著,全书的构架与具体情节,都已成为了今人研究的对象。关于《西游记》魏徴斩龙一事的研究,早已是“脑洞大开”。比如日本学者中野美代子所著的《探访的计谋世界》一书中,甚至将“斩龙”与道家的“女丹”相联系,并以“魏徴”的谐音“未曾”来分析《西游记》中的“魏徴斩龙”便是“未曾斩龙”,以便为玄奘的出生来做铺垫。当然,尽管中野美代子引据了不少中日两国学者关于道教研究的典籍,但其观点显然比吴承恩的文笔还要奇特。
 
 概言之,魏徴斩龙的神话大体可以追溯到唐末。原本是唐朝诤臣的魏徴,在道教世俗化的造神运动中,被赋予了超乎凡人的能力,以至于在同唐玄宗对弈期间在梦中斩了触犯天条的龙王。而这一故事后来又被收入了《西游记》中,成了书中的经典情节,又为明清时戏剧再次加工演绎,成了脍炙人口的故事。

西游记中魏征斩龙是怎么回事?魏征一个凡人为什么能斩龙?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