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临港产业区的产业区概况

2024-05-08 02:18

1. 上海临港产业区的产业区概况

按照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与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将上海临港产业区建成集先进重大装备、民用航空制造、现代物流、海洋科技、研发服务、出口加工、教育培训等功能为一体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上海临港产业区面积241平方公里,主要分为重装备区、物流园区、主产业区、综合园区、奉贤园区五大功能区块。上海临港产业区北至大治河,西至G1501高速公路─奉贤浦东新区界─浦东铁路四团站(平安站)预控制用地─三团港接规划两港大道接中港,东、南至规划海岸线围合区域接北护城河至人民塘接S2高速公路至顺翔路接规划E1路河至杭州湾。上海临港产业区已经基本形成了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大型船舶关键件、发电及输变电设备、海洋工程设备、航空零部件配套等五大装备产业制造基地。物流园区依托洋山保税港和浦东国际航空港,作为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保税物流和非保税物流。随着临港装备制造产业与现代物流业的集聚效应和联动发展,启动开发建设航空产业园区和临港奉贤园区,将为临港产业区进一步提升装备产业和供应链能级提供新的发展空间。上海临港产业区因其高起点规划、政策聚焦、立体交通、配套功能完善等优越条件已经得到越来越多国内外大型制造和物流产业集团的认可和青睐,成为他们建设制造基地和物流基地的首选之地,中船集团、中集集团、中国商用飞机公司、中航工业集团、上海电气、上海汽车、卡特彼勒、西门子、沃尔沃、蒂森克虏伯伯尔克、卡哥特科、瓦锡兰、中远集团、中海集团、马士基、敦豪国际(DHL)、联合包裹集团(UPS)、施洁、丰树、叶水福物流、日本邮船、川崎汽船、东方海外、怡亚通供应链等一大批国内外著名产业集团和物流企业,已经入驻临港产业区。目前临港产业区已成为全国最大最先进、成套最全的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之一,全国最大最先进、成套最全的船用柴油机制造基地之一,全国最大最先进的挖掘机制造基地之一,全国最先进的精密机床制造基地之一。未来还将成为全国最大最先进的民用航空发动机制造基地之一,全国最大、产业链最全的LED照明设备制造基地之一,全国最大、技术最先进的汽车和机电产品再制造基地之一。临港产业区先后诞生:首台上海制造的自主品牌的高中级汽车和发动机、全国首台(套)百万千瓦级的各类核电主设备、全国首台百万千瓦级的超超临界汽轮机、全国首台6兆瓦海上风电机舱、全国最长的58米的风电复合材料叶片、世界最大的350吨汽轮机转子高速动平衡试验站、世界最大的缸径980毫米的低速大功率柴油机以及配套船用曲轴、世界最先进的JU2000E型自升式钻井平台、全国最先进的50伏高压LED芯片、全国最大的液压式履带挖掘机。 临港产业区未来还将诞生: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C919大飞机发动机、中国最大的精密机床单体工厂之一、世界先进的110伏高压LED芯片、中国先进的核级柴油发电机组、世界先进的光纤预制棒、世界先进的3D光伏组件打印机和银浆技术、世界先进的膨胀发电机组。

上海临港产业区的产业区概况

2. 临港产业区的产业布局

临港产业区致力于建设支撑我国能源、交通行业可持续发展的乘用车整车及零部件、大型船舶关键件、发电及输变电设备、海洋工程设备、民用航空产业配套等五大装备产业基地以及支撑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工程机械、物流机械、精密机床等制造基地。临港产业区重点发展的产业完全符合国发[2006]8号文的要求,8号文要求我国重点突破的16个装备制造业发展领域,临港产业区的项目已涉及到8个。特别是乘用车整车、船舶关键件、发电及输配电设备、海洋工程设备等自主创新型装备制造业基地的发展框架已经基本形成。  在乘用车整车制造基地方面,上汽集团自主创新和自主品牌整车及发动机基地已经建成投产,主要生产自主知识产权KV4、KV6系列发动机、自主品牌“荣威550”整车,形成年产30万台各型发动机和22.5万辆整车的能力;到2010年形成五个生产平台、30款车型的规模。 在船舶关键件制造基地方面,中船三井项目、中船重工瓦锡兰项目、沃尔沃遍达项目覆盖了低、中、高速全系列船用发动机,各类船用设备配套企业开始集聚。特别是中船三井船用柴油机项目一期已达产,具备年产柴油机170万马力的能力,二期已开工,达产后最终形成年产400万马力的能力;该基地主要制造汽缸直径600毫米以上的大功率低速柴油发动机,同时可制造理论上最大的汽缸直径1080毫米的柴油机,现已批量制造世界最大的缸径900毫米的柴油机。该基地是全国最大最先进的船用柴油机生产基地。电气船用曲轴项目年产160根曲轴,已可生产为缸径900毫米柴油机配套的曲轴,使我国成为日韩等国之后掌握该技术的少数国家之一。这些项目都有力地改变了我国船舶制造“中国壳、外国心”、“船等机、机等轴”的旧局面。    在发电及输变电设备制造基地方面,生产百万千瓦等级核电主设备、生产百万千瓦等级核电主设备、重型燃气轮机、具有极端(特大、重型、超限)重型装备制造能力的电气重装联合厂房,以及具有1400吨吊装能力、5000吨泊位条件的电气重件码头已建成投产,年产核岛常规岛主设备2.5套。一机床公司核电内堆件项目即将建成,年产核电堆内构件和控制棒驱动机构4.5套,是全国唯一具有此生产能力的企业。核电起重运输项目年产核电成套起重运输、重型起重运输等设备4.9万吨。我国已成为继美国、法国、日本、韩国之后能制造该设备的少数国家之一。这些装备项目将为我国实现核电设备的基本国产化奠定基础。    另外,特高压交流重型输变电设备和直流输电设备项目正在抓紧建设中,上海电气、华仪电气两大兆瓦级风电设备项目都即将开工,产业区还将引进机电自控仪表等项目,积极争取中外其他领先风电制造项目。未来临港产业区有望成为中国最大的高端发电及相关设备制造基地。    在海洋工程设备制造基地方面,中船集团已开工建设具有世界一流的大型海洋工程与船舶制造专业配套基地,其中专用产业码头两座,年产海洋工程平台4座,海洋工程生活模块或船用生活模块30个(最多可建造50个)。其中超深水半潜式平台属国际第六代海上深水钻井平台,配有双井架,属完全智能化钻井,最大作业水深为3000米,最大钻井深度12000米。是我国首座深水特大型装备,代表着钻井平台的世界先进水平。    在民用航空产业配套基地方面,中航工业集团已与市政府签署协议,在临港产业区设立上海民用航空产业配套基地,吸引国家航空产业配套项目,发展发动机、航电、机电、环控、新材料和航空物流产业。首批启动项目为航空发动机项目,由中航工业集团和上海市为主出资组建中国商用飞机发动机公司,注册资本60亿元。    在工程机械等其他制造基地方面,港口和物流机械为主,中集集装箱制造及维修、卡尔玛港口机械、科尼(KONE)港口机械、振中桩机等项目已经建成投产并将扩建。随着田中激光机械、阿特拉斯空压机、开山空压机、蒂森克虏伯工程机械、希尔博装卸机械、希斯庄明机床、大型煤矿液压支架、履带挖掘机等项目的建成和落地,该基地涵盖的领域将更加丰富。在物流配套方面,以实现“增强综合增值物流功能、对接洋山港和装备产业基地、实现保税物流基地、非保税物流基地、大型物流企业自营枢纽物流基地联动发展”为目标,加快建设保税和非保税物流仓库,已经引进马士基、中远、中海、中储、中特物流、上海交运、DHL、德国全球货运、川崎汽船、卡特彼勒物流、普洛斯、嘉里-塔克、世天威、叶水福、迅通(CWT)、怡亚通、马来西亚综合物流、飞利浦物流等国内外领先的物流运营商和配套供应商,切实增强了装备制造业基地整合国际国内供应链的能力,有效降低了装备制造业的运输和采购成本。下一阶段,还将重点建设物流园区奉贤分区,为发展港口物流、产业物流、区域物流和需要岸线的装备制造业项目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产业服务配套方面,依托临港物流服务中心、保税港管理服务中心等功能性设施,大力吸引国内外优秀的专业服务商入驻,实现生产性服务业在空间的集聚,为制造业企业提供各类生产性服务和一体化解决方案。

3. 上海临港产业区的介绍

开发建设上海临港产业区是上海市委、市政府着眼于提升产业能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提高城市国际竞争力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同时也是作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临港产业区总面积约为241平方公里,由装备产业区、物流园区(包括洋山保税港陆域部分)、综合产业园区、三新园区以及临港奉贤分区五大区域组成。已经基本形成了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大型船舶关键件、发电及输变电设备、海洋工程设备、航空零部件配套等五大装备产业制造基地。12010年临港产业区获得国家工信部“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装备产业、航空产业)两块授牌,被认定为“上海市品牌园区”。2

上海临港产业区的介绍

4. 上海临港产业区有哪些公司

五大产业基地一根指挥棒 
汽车及零部件基地中:上汽集团、延锋伟士通、延锋江森、联众、幸福等配套企业已经开始集聚;
船舶配套基地中:中船重工、沪临金属加工、韩国东和恩泰热交换器、沃尔沃高速游艇发动机;
发电及输配电基地中:上海电气、华仪电气;
海洋工程基地中:中船集团;
航空产业配套方面:中国商用飞机发动机公司及配套公司;
其他:中集集装箱制造及维修、卡尔玛港口机械、科尼(KONE)港口机械、振中桩机、田中激光机械、阿特拉斯空压机、开山空压机、蒂森克虏伯工程机械、希尔博装卸机械、希斯庄明机床、大型煤矿液压支架、履带挖掘机、马士基、中远、中海、中储、中特物流、上海交运、DHL、德国全球货运、川崎汽船、卡特彼勒物流、普洛斯、嘉里-塔克、世天威、叶水福、迅通(CWT)、怡亚通、马来西亚综合物流、飞利浦物流等国内外领先的物流运营商和配套供应商;

5. 上海市印发临港新片区创新型产业规划

 [汽车之家?行业]? 近日,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等七部门联合印发《临港新片区创新型产业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旨在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推动新片区更高水平开放创新发展。其中围绕汽车领域,也提出了要深度跨界融合的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

 《规划》中提到,将以跨界融合、绿色智能为驱动,推进智能网联示范应用,成为上海建设世界级汽车产业中心的重要增长极。聚焦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支持开展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池、动力系统一体化集成、燃料电池,以及智能网联汽车机器视觉环境感知、人工智能决策、线控制动及转向控制执行、V2X通信、信息安全、高精度地图定位等技术攻关,加强核心零部件研发及产业化。优化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
 此外,还将引入全球领先的智能新能源汽车整车企业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构建智能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创新产业集群,鼓励整车、重点零部件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组建国家智能汽车研发应用平台,加快自动驾驶及智慧交通云平台建设。开展智能网联示范应用。全面开展基于多场景的示范应用,加强车路协同技术的智慧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智能网联汽车综合测试示范区功能,推进洋山港智能重卡示范运营和规模化应用,扩大自动驾驶特定场景应用,探索智能网联汽车市场化应用模式,培育“平台生态”服务新模式。

 《规划》还提到,要营造更优营商环境,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以提升获得感和满意度为根本,复制推广“特斯拉”速度,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推行“极简审批”制度,优化事中事后监管,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监管标准和规范制度,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新高地。
编辑点评:
 一直以来,临港区在高新技术领域的打造和落地都走在前面,这其中就包括了对智能汽车的布局。而此次《规划》发布后,将有助于临港区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前沿产业集群,助力更多“特斯拉”这样技术主导的企业的出现和壮大。(消息来源:上海市人民政府;编译/汽车之家 才丽媛)

上海市印发临港新片区创新型产业规划

6. 临港产业区的介绍

开发建设临港产业区是上海市委、市政府着眼于提升产业能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提高城市国际竞争力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临港产业区总面积约为220平方公里,由装备产业区、物流园区(包括洋山保税港陆域部分)、综合产业园区、三新园区以及临港奉贤分区五大区域组成,具有得天独厚得区位优势,是目前世界上少有得集航空、海运、铁路、高速公路、内河运输等五种交通功能于一体得区域。1产业区于2003年筹建、2004年启动;经过五年多的开发建设,高起点、高标准得基础设施体系已经基本建成上海市十一五规划已把临港产业区确定为重点建设的装备产业基地。目前,临港产业区致力于建设支撑我国能源、交通行业可持续发展的乘用车整车及零部件、大型船舶关键件、发电及输变电设备、海洋工程设备、民用航空产业配套等五大装备产业基地以及支撑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工程机械、物流机械、精密机床等制造基地。

7. 上海临港产业区的开发政策

上海市在临港产业区实施“双特政策”(特别机制和实行特殊政策),并出台30条细则。30条实施细则重点关注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产业功能的集聚,重点扶持高端制造业发展,提供资金、金融等支持;对现代服务业、生活服务业的发展,也同步予以扶持;在人才引进方面,则加强了对人才户籍政策的倾斜及奖励,并提供住房和养老保障等优惠政策。而在土地成本方面,临港将通过30条实施细则,确保临港地区打造上海土地成本洼地,同时注重绿化平衡;在综合配套环境方面,将通过完善地铁短驳公交、规划有轨电车,为中高端人才提供子女入学方面和本人就医的绿色通道等,加快完善临港地区生活配套设施,实现产城融合。 财政金融政策。加大专项发展资金支持力度,扩大临港专项发展资金规模,拓展专项发展资金用途。加大土地出让金支持力度。浦东新区、奉贤区加大对临港地区支持力度。研究加强对招商引资工作的支持力度。创新投融资政策机制,研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关政策。针对新城建设周期长、资金需求量大的特点,探索创新金融工具或将已有的相关金融工具延伸拓展到临港地区。土地政策。实行临港地区土地指标单列和耕地占补平衡全市统筹。推行临港地区工业用地弹性出让。推行项目用地带方案出让,允许临港地区内的工业及重大功能性项目等用地实行带方案出让。推广绿化优化政策试点。加快围垦土地转化为产业用地,临港地区已围垦成陆并确定为建设用地的滩涂用地,可以按照规划转化为产业用地。产业政策。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本市承接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优先在临港地区布局,支持相关科研院所、科技服务机构向临港地区集聚,支持临港地区企业建立科研技术开发机构。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资金、重点技术改造专项资金、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节能减排专项资金、企业自主创新专项资金等各类产业支持专项资金向临港地区倾斜力度。加大吸引重大产业项目落地力度,对符合临港地区产业发展方向的重大产业项目给予资金支持。加大对创新创业的扶持力度,对在临港地区开办创新型、科技型企业提供全过程服务,对在临港地区创新创业的人才和中小企业给予资金支持,支持在工业用地上建设孵化器和公共服务平台。加大金融服务支持力度,增强临港集团等开发主体的融资能力,在地方债发行募集中优先安排临港地区项目,为在临港地区创新创业的企业创造更加宽松的融资环境。推动重大功能性政策在临港地区实施,积极争取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政策拓展到临港地区,支持临港地区承接保税区功能拓展,建设大宗商品交易平台,争取免税购物政策试点。人才政策。完善人才引进政策,对各类人才在直接落户、申办人才居住证和居住证积分管理制度中,给予政策支持。加强人才住房保障,在临港地区实行“双定双限房”和公共租赁房“先租后售”政策,扩大政策受益对象范围,完善各类人才和就业人员的居住政策,鼓励人才集聚并稳定居住。实施人才财政奖励和津贴。服务配套政策。加大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支持力度,降低交通等基础设施使用成本。加快建设和完善教育、文化、医疗、商业等生活配套设施。支持临港地区举办重大活动,凡适合在临港地区举办的重大赛事、会展、旅游等大型活动,优先安排在临港地区。 2010年临港产业区获得国家工信部“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装备产业、航空产业)两块授牌,被认定为“上海市品牌园区”。2012年,国务院批复临港产业区口岸开放;上海综合保税区(洋山保税港区)和临港产业区获批全国入境再利用产业检验检疫示范区;临港产业区获批国家机电产品再制造产业示范园、国家进口废汽车压件集中拆解利用示范园区;漕河泾开发区获批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所属漕河泾开发区总公司荣获上海市企业管理质量金奖,漕河泾科创中心荣获亚洲最佳孵化器称号;继“漕河泾”之后,“临港”被市工商管理局评定为“上海市著名商标”。2014年,上海临港产业区被上海市知识产权局认定为“上海市知识产权试点园区”。

上海临港产业区的开发政策

8. 临港产业区的区位优势

上海临港产业区位于长江口和杭州湾的交汇处,北临浦东国际机场,南接洋山国际深水港,具有“五龙汇聚”的综合区位交通优势。产业区通过S2、G1501(上海绕城高速)、两港大道等快速交通干道连接浦东机场、洋山深水港、上海市区和周边省份。规划建设中的轨道交通16号线将产业区纳入了上海市轨道交通网络。已建成的临港重件码头和2万吨级多用途国际码头可为装备产业提供重大件运输和远洋运输的便利条件。铁路芦潮港集装箱中心站、铁路平安编组站紧邻临港产业区,连接全国铁路网和其他集装箱中心站。产业区还规划1.2平方公里的内河码头,经1000吨级内河航道与长三角内河运输网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