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有哪些主要成就,是对中国贡献最大的科学家吗?

2024-05-16 18:26

1. 钱学森有哪些主要成就,是对中国贡献最大的科学家吗?

钱学森在我国可谓众人皆知,中国载人航天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中国导弹之父”,他让中国导弹和原子弹的发射至少向前推进了20年。钱学森的贡献和伟大毋容置疑,但要说他是对中国贡献最大的科学家,或许并不妥,加上“之一”比较好。主要成就有:
①应用力学   钱学森在应用力学的空气动力学方面和固体力学方面都做过开拓性的工作。与冯·卡门合作进行的可压缩边界层的研究,揭示了这一领域的一些温度变化情况,创立了卡门——钱学森方法。

②喷气推进与航天技术  从40年代到60年代初期,钱学森在火箭与航天领域提出了若干重要的概念:在40年代提出并实现了火箭助推起飞装置,使飞机跑道距离缩短;在1949年提出了火箭旅客飞机概念和关于核火箭的设想;在1953年研究了行星际飞行理论的可能性;在1962年出版的《星际航行概论》中,提出了用一架装有喷气发动机的大飞机作为第一级运载工具,用一架装有火箭发动机的飞机作为第二级运载工具的天地往返运输系统概念。③工程控制论  工程控制论在其形成过程中,把设计稳定与制导系统这类工程技术实践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钱学森本人就是这类研究工作的先驱者。

④物理力学   钱学森在1946年将稀薄气体的物理、化学和力学特性结合起来的研究,是先驱性的工作。1953年,他正式提出物理力学概念,主张从物质的微观规律确定其宏观力学特性,改变过去只靠实验测定力学性质的方法,大大节约了人力物力,并开拓了高温高压的新领域。1961年他编著的《物理力学讲义》正式出版。⑤系统工程  钱学森不仅将我国航天系统工程的实践提炼成航天系统工程理论,并且在80年代初期提出国民经济建设总体设计部的概念,还坚持致力于将航天系统工程概念推广应用到整个国家和国民经济建设,并从社会形态和开放复杂巨系统的高度,论述了社会系统。⑥系统科学  钱学森对系统科学最重要的贡献,是他发展了系统学和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的方法论。

⑦思维科学  人工智能已成为国际上的一大热门,但学术思想却处于混乱状态。在这样的背景下,钱学森站在科技发展的前沿,提出创建思维科学这一科学技术部门,把30年代中国哲学界曾议论过,有所争论,但在当时条件下没法讲清楚的主张,科学地概括成为思维科学。

钱学森有哪些主要成就,是对中国贡献最大的科学家吗?

2. 国内的科学家有谁能跟钱学森比肩,为什么?

他是与钱学森齐名的科学家,他被称为“中国工程科学家界支柱性的伟大科学家”;在两弹的研制过程中, 他被誉为“科技众帅之帅”。他是谁?他就是中国核科学事业的开拓者之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的朱光亚。出于国防安全考虑,关于朱光亚很多信息至今还不能对外公布。
2011年2月26日,这位87岁的科学巨人离开了人世,但他所做出的贡献将永远闪耀着光芒。朱光亚生前曾这样总结自己的一生,“我这一辈子主要工作做的只有一件事,搞中国的核武器。”

朱光亚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朱光亚,湖北武汉人,1924年出生。1945年8月,随着美国两颗原子弹在日本上空爆炸,蒋介石提出中国也要搞原子弹。这时的朱光亚刚从西南大学物理学毕业,留校担任助教,当时他是一名优秀的年轻物理学家。
1946年,朱光亚、李政道等人来到美国。不过,很快他们接到通知,美国是不会向任何国家开放原子弹制造技术的,就这样朱元亚等人学习原子弹技术只能不了了之。对于这段经历,后来已经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回忆时说,“当初蒋介石派出的人,只有朱光亚是派对了,他回国后是做原子弹了。”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百废待兴,报国心切的朱元亚于1950年春天回到北京。刚开始,朱光亚出任北京大学物理系副教授,在这里他把自己所学毫无保留地教授给自己的学生。好景不长,1959年中苏交恶,苏联方面拒绝再向我国提供原子弹方面的资料和技术。
眼看制造原子弹的工程即将流产,国家正式决定自力更生进行原子弹的研制工作。经过钱三强的推荐,朱光亚被任命为核武器研制的科学技术领导人,任二机部核武器研究所(第九研究所)副所长,当时他年仅35岁。

原子弹的研制都是绝密的,朱光亚的孩子们都不知道父亲平时工作内容是什么,直到我们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4年10月16日15时,我国西北戈壁滩升起了一朵巨大的蘑菇云。当时朱光亚一行人由于走错了路,每当亲自赶到现场,当他看到升起的蘑菇云时,泪流满面。

朱光亚一生喝酒就喝醉过一次,这次就是原子弹爆炸成功的那个晚上。就在大家关注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时,朱光亚却在秘密开辟另一条核试验路线,积极准备地下核试验。1969年9月23日,中国成功地进行了第一次地下核试验,对此朱光亚居功至伟。

3. 和钱学森一样的科学家还有谁?

于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亚、孙家栋、任新民、吴自良、陈芳允、陈能宽、杨嘉墀、周光召、钱学森、屠守锷、黄纬禄、程开甲、彭桓武、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

和钱学森一样的科学家还有谁?

4. 我国优秀的科学家除了钱学森外,还有谁是

地质学家李四光、气象学家竺可桢、数学家华罗庚、物理学家吴有训、医学家林巧稚、天文学家张钰哲、化工学家侯德榜、农学家丁颖、数学家熊庆来、微生物学家汤飞凡、内科专家张孝骞、建筑学家梁思成、林学家梁希、桥梁学家茅以升、物理学家严济慈、物理学家周培源、物理学家杨振宁、物理学家李政道、数学家陈景润、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5. 我国优秀的科学家除了钱学森外,还有谁是

地质学家李四光、气象学家竺可桢、数学家华罗庚、物理学家吴有训、医学家林巧稚、天文学家张钰哲、化工学家侯德榜、农学家丁颖、数学家熊庆来、微生物学家汤飞凡、内科专家张孝骞、建筑学家梁思成、林学家梁希、桥梁学家茅以升、物理学家严济慈和物理学家周培源等。

我国优秀的科学家除了钱学森外,还有谁是

6. 有伟大贡献的中国科学家 (钱学森除外)还有谁,简介和事例

地质学家李四光
李四光(1889年10月26日-1971年4月29日),蒙古族,字仲拱,原名李仲揆。李四光的最大贡献是创立了地质力学,并以力学的观点研究地壳运动现象,探索地质运动与矿产分布规律,新华夏构造体系的特点,分析了中国的地质条件,说明中国的陆地一定有石油。1956年,他亲自主持石油普查勘探工作,在很短时间里,先后发现了大庆、胜利、大港、华北、江汉等油田,为中国石油工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数学家华罗庚
华罗庚(1910.11.12—1985.6.12.),世界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同志被誉为中国数学之神是当代自学成才的科学巨匠,是世界著名的数学大师。他是中国解析数论、典型群、矩阵几何学、自守函数论与多复变函数论等很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与开拓者。为以后矩阵几何学等,作下了奠基。

建筑学家梁思成
1901年4月20日出生于日本东京,原籍为广东省新会县(今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梁启超之子。 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家。毕生从事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建筑教育事业。系统地调查、整理、研究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和理论,是这一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者。曾参加人民英雄纪念碑等设计,是新中国首都城市规划工作的推动者,建国以来几项重大设计方案的主持者。是新中国国旗、国徽评选委员会的顾问。

桥梁学家茅以升
茅以升(1896年1月9日-1989年11月12日) ,字唐臣,江苏镇江人。中国桥梁学家、土木工程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科学家。以茅以升为首的我国现代桥梁工程先驱在钱塘江上建成了中国人自己设计和施工的第一座现代钢铁大桥,在中国桥梁工程史上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物理学家周培源
周培源(1902年8月28日-1993年11月24日)江苏省宜兴县(今属江苏省无锡市),著名流体力学家、理论物理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近代力学奠基人和理论物理奠基人之一。50年代国家考虑建设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时,亲自参与三峡工程的可行性研究,他曾两次到武汉参加三峡工程会议,并同会议全体人员前往三斗坪考察预选的大坝坝址。

气象学家竺可桢
竺可桢(1890.3.7—1974.2.7),又名绍荣,字藕舫,汉族,浙江上虞人。中国卓越的科学家和教育家,当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他先后创建了中国大学中的第一个地学系和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担任13年浙江大学校长,被尊为中国高校四大校长之一。主要论著有《中国之雨量及风暴说》(1916年);《历史时代世界气候的波动》(1916年);《远东台风的新分类》(1918年);《关于台风眼的若干新事实》(1918年);《台风的源地与转向》(1925年);《南宋时代我国气候之揣测》(1925年);《中国历史上气候的变迁》(1926年);《中国气候区域论》(1930年);《中国气候之运行》(1933年);《东南季风与中国之雨量》(1934年);《中国气候概论》(1935年);《前清北京之气象记录》(1936年);《物候学》(和宛敏渭合著,1963、1973);《中国的亚热带》(1958年);《论我国气候的几个特点及其与粮食作物生产的关系》(1963年);《竺可桢文集》、《竺可桢日记》

天文学家张钰哲
张钰哲(1902—1986),福建闽侯人,天文学家,中科院学部委员(院士)。1926年毕业于美国芝加哥大学天文学系,次年获硕士学位,1929年获美国叶凯士天文台天文学博士学位。历任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台长、名誉台长。张先生精通天体力学,同时在创建我国小行星、彗星的探索和研究上倾注了很大的精力,作为我国的首席天文学家,对当代天文学主流的天体物理学的建设,始终备极关注。开创并领导了天文学多个领域研究,取得多项重要成果。在天文学史研究、天文仪器研制、天文科普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化工学家侯德榜
侯德榜,字致本,名启荣,在中国化学工业史上,有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他为祖国的化学工业事业奋斗终生,并以独创的制碱工艺闻名于世界,他就像一块坚硬的基石,托起了中国现代化学工业的大厦,侯德榜一生在化工技术上有三大贡献。第一,揭开了苏尔维法的秘密。第二,创立了中国人自己的制碱工艺——侯氏制碱法。第三,他为发展小化肥工业所做的贡献。

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致远
欧阳自远,著名的天体化学与地球化学家,中国月球探测工程的首席科学家,被誉为“嫦娥之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1956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1960年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矿床学研究生毕业。现任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国家天文台高级顾问,系统开展各类地外物质、月球科学、比较行星学和天体化学研究,是我国天体化学领域的开创者,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和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等多个奖项。

7. 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三大科学家,哪个对中国的贡献最大?

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三大科学家,哪个对中国的贡献最大?当年中国科技界的“三钱”,其实说的就是钱学森、钱三强和钱伟长这三位科学家,他们学成归国的时间分别是1955年、1948年 和1946年。至于为什么钱老归国时间更晚一些,相信对当时社会背景有一定了解的人应该都知道。
钱学森于2009年在北京逝世,钱伟长于2010年在上海逝世,两位科学家都是享年98岁,而在世时间相对更短的钱三强则享年79岁,于1992年北京逝世。

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
钱学森不仅是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的双院士,更是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并获得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像 “火箭之王”、“中国航天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中国导弹之父”这些头衔,本质上都是钱老为推进祖国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有力见证。
与此同时,钱学森先生还在力学的诸多领域创造了开创性的研究成果,比如:跨声速流动相似率的提出,而空气动力学的发展,便是建立在这个重要的理论基础之上。

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创始人
钱三强同样两弹一星元勋的获得者,早在1939年的时候就发表了《α粒子与质子的碰撞》,他是获得亨利·德巴微物理学奖的第一位中国人,也是我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创始人。

要知道三十多岁的钱三强就在科研工作中取得了突出成就,如铀核的三分裂和四分裂被发现。但是,这位杰出的实验物理学家在回国之后就全身心地投入到了科学组织工作,后来的诸多科研人才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培养出来。

他是科学家,更是教育家!
可能对于某些人来说,钱伟长远没有钱三强和钱学森的名气大,但实际上他早在1942年的时候就拿到了多伦多大学的博士学位,并在归国之后成为了清华大学、燕京大学和北京大学的教授。

后来,钱伟长又于1955年被选聘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并在1956年的时候成为了波兰科学院的外籍院士。要说钱伟长最大的贡献,除了科研成就以外,那就是人才培养方面做出的教育贡献,被誉为我国近代的应用数学之父和力学之父。

哪位科学家对中国做出的贡献最大?
实际上,钱三强、钱学森和钱伟长这三位伟大的科学家,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为我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钱学森先生将我国的原子弹和导弹发射进程至少向前推进的20年,钱三强为我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发展和两弹的研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而在变分原理、弹性力学、摄动方法等重要领域取得突出成就钱伟长,则为国家重要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堪称对我国教育事业影响最深远的教育家之一。

可以这么说,一位科学家在大众心中的地位高低,有时候并不一定和他的贡献成正比,因为有的人就是一直都站在幕后默默无闻。而且,一个人的认知还和自己的学识有很大关联,你不知道他有多厉害并不等同于他真的就贡献更少。至少在我看来,钱学森、钱三强和钱伟长都是了不起的科学家,他们也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了毕生之力。
很多时候,总有人会把某些科学家拿来进行比较,但我们这样的普通人其实并没有资格评判,至少一般人都无法在他们擅长的领域发挥多大作用,可以说连皮毛都不懂。就好比有人问:钱学森和杨振宁谁在物理方面更厉害?

实际上,理论研究和技术应用本身就存在很大差别,既然不是同一个维度又如何进行比较?这两个人的成就和选择,恰好也体现了科学无国界、而科学家有国界。个人选择无可厚非,但如果能放弃个人科学研究,投身到祖国事业的建设中,那么他就不再只是一位普通的科学家,更是整个民族和国家的骄傲。

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三大科学家,哪个对中国的贡献最大?

8. 钱学森和钱伟长这两位科学家,都对中国有哪些贡献?

钱学森是知名的中国空气动力学家、“两弹一星”元勋。他的一生,与中国的原子弹、卫星结下了不解之缘。1955年回国后,钱学森参观了北京、东北地区的院校和工厂。当陈赓大将问他,中国能不能造出导弹时,钱学森这样回答道:“有什么不能的?我们中国人不比外国人矮一截!”陈赓大将听完以后,豪气顿生,说道:“要的就是您这句话!”
不久,他就带领团队研究出了中国第一枚导弹,他还向当时的党中央提出了要发展一支专门的导弹部队的建议。这便是之后的第二炮兵部队,今天的火箭军。后来著名的东方红一号也升上了太空。这里面同样少不了钱学森先生的一份功劳,2009年,钱学森先生以98岁高龄去世。
钱伟长是中国著名力学家、应用数学家。与同为科学家的钱学森、钱伟长并称为“三钱”。在钱伟长小时候,军阀吴佩孚洗劫了钱家,家庭环境瞬间一贫如洗。母亲认为他应该出去挣钱养家,但他的四叔、著名学者钱穆认为应该送孩子去念书。于是他先后求学于清华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其博士论文在期刊上发表后被爱因斯坦评价为“解决了我多年困惑的文章。”
1946年回国以后,先后在清华、北大、燕大等著名大学授课。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所长、中国力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工业大学校长等职。为我国自动化、力学以及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不久以后参加中国科技访问团,随团出访了苏联等国家的科学院。1992年率先在上海推行学分制,成为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开拓者。晚年还自学了俄语,参与制定了《香港基本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