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围绕宗教和领土问题纷争不断,造成了南亚地区长期的动荡和不安。其根源是( )

2024-05-06 22:17

1. 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围绕宗教和领土问题纷争不断,造成了南亚地区长期的动荡和不安。其根源是( )

     A         试题分析:印巴分治是英国殖民统治的结果,在殖民统治期间,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防止印度人太团结,英国故意挑动了印度教徒和伊斯兰教教徒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去解决分岐,使仇恨越来越大,发生了许多的宗教冲突事件,最终,英国只有同意印巴分治,又造成了印巴新的冲突,故选A。    

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围绕宗教和领土问题纷争不断,造成了南亚地区长期的动荡和不安。其根源是(   )

2. 印巴冲突的根源是什么?

克什米尔问题——印巴冲突的由来
半个多世纪以来,印巴关系时紧时缓,双方在克什米尔地区的武装冲突几乎从未中断。两国不断交恶的原因,归根到底是克什米尔问题。 
克什米尔是“查谟和克什米尔”地区的简称,位于印度、巴基斯坦、中国、阿富汗之间,面积约为19万平方公里。克什米尔问题是“分而治之”的殖民政策造成的。 

18世纪中叶,印度次大陆开始沦为英国的殖民地。二战结束后,印度次大陆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获得独立。1947年6月,英国最后一任驻印度总督蒙巴顿提出了把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的“蒙巴顿方案”。 

根据“蒙巴顿方案”的规定,印度教徒居多数的地区划归印度,穆斯林占多数的地区归属巴基斯坦。但对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却规定由各王公土邦自己决定加入印度或巴基斯坦,或保持独立。当时,克什米尔地区77%的人口为穆斯林,他们倾向加入巴基斯坦; 克什米尔土邦王是印度教徒,他先是既不想加入印度,也不愿加入巴基斯坦,但最后又倾向加入印度。因此,印巴分治时,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未能得到解决。 

印、巴分治后不久,双方为争夺克什米尔主权于1947年10月在克什米尔地区发生大规模武装冲突,即第一次印巴战争。1947年12月,印度将克什米尔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1948年8月和1949年1月,联合国印巴委员会先后通过关于克什米尔停火和公民投票的决议,印巴均表示接受。1949年1月双方正式停火,7月划定了停火线。克什米尔分为印控区和巴控区,印巴分别在各自控制区内建立了地方政府。 
2004年1月7日,在印控克什米尔的查谟市西北30公里靠近印巴实际控制线的杰纳布河上,民间团体“印度青年之声”的一名成员在向河中投放装有糖果的盒子,希望这个盒子能漂到下游的巴基斯坦,把他们支持印巴对话和解的美好愿望带给巴基斯坦人民。 


1953年8月,印巴两国总理会谈后发表联合公报宣布,克什米尔争端应通过克什米尔公民投票来解决。然而,1965年6月,印巴围绕克什米尔问题爆发第二次战争。1971年12月,在因东巴基斯坦脱离巴基斯坦而爆发的第三次印巴战争中,印度又占了巴控克什米尔地区的部分土地。 

1972年7月,印巴签署了《西姆拉协定》,双方同意在克什米尔地区尊重1971年双方停火后形成的实际控制线。 

为了解决克什米尔问题,印巴两国领导人和部长级官员数次举行会谈,但一直没能达成协议。1989年后,双方在克什米尔地区不断发生交火,两国均蒙受巨大损失。 

2003年11月23日,巴基斯坦总理贾迈利宣布,巴军队将从穆斯林的重要节日开斋节(26日)开始,在克什米尔印巴实际控制线的巴方一侧实现单方面停火。24日,印度对这一建议表示欢迎,并于25日作出了积极回应。两国军方25日经磋商决定,自当天午夜起在克什米尔“国际边境”、“实际控制线”和“锡亚琴实际接触线”(印方称为“实际地面位置线”)一带实现停火。双方同时表示,希望停火永久持续下去。>> 

2005年4月7日,载满乘客的公交车分别从克什米尔的印控区和巴控区双向对开,这是近60年来印巴克什米尔地区之间的首次通车,开启了印巴和平进程的新篇章。 

2005年10月29日上午至10月30日凌晨,经过长时间的谈判,巴印双方在伊斯兰堡达成协议,同意暂时开放克什米尔实控线5个检查站,以允许两边的居民共同展开震后救援行动。

3. 印巴冲突的原因。

印度和巴基斯坦因为领土问题一直冲突不断,特别是新德里单方面改变了印控克什米尔现状,不仅激起了当地民众的愤怒,同时也遭到了巴基斯坦的强烈反对。为此印巴双方都在抓紧进行战争准备,两国实际控制线附近...

印巴冲突的原因。

4. 巴以冲突民族宗教之争

这是我找的最详细的资料
SORRY
、巴勒斯坦位于亚洲西部地中海沿岸,古称迦南,包括现在的以色列、加沙、约旦河西岸和约旦。历史上,犹太人和阿拉伯人都曾在此居住过。公元前20世纪前后,闪米特族的迦南人定居在巴勒斯坦的沿海和平原地区,成为巴勒斯坦最早的居民。公元前13世纪未,希伯莱各部落迁入巴勒斯坦,并曾先后建立希伯莱王国及以色列王国。此后巴勒斯坦又先后被亚述人、巴比伦人、波斯人及罗马人占领和统治。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在战胜罗马帝国接管巴勒斯坦后不断迁入,并被当地土著人同化,逐渐形成了现代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19世纪末,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在世界各地兴起,各地的犹太人大批移入巴勒斯坦。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巴勒斯坦沦为英国的“委任统治地”。英国将其分为两部分:即以约旦河为界把巴勒斯坦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称外约旦(即今约旦王国),西部仍称巴勒斯坦(即今以色列、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此后,世界各地犹太人开始陆续移居巴勒斯坦地区。在犹太人纷纷涌入巴勒斯坦的过程中,犹太人与当地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发生过多次流血冲突。1947年11月,联合国通过第181号巴勒斯坦分治决议。决议规定,在2.7万平方公里的巴勒斯坦领土上建立犹太国和阿拉伯国,耶路撒冷国际化。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国宣告成立。由于这项决议遭到巴勒斯坦人以及阿拉伯方面的强烈反对,巴勒斯坦国却未能诞生。 


以色列宣布建国后,阿以之间爆发了5次大规模战争。以色列通过战争占领了包括耶路撒冷在内的大量的巴勒斯坦领土,数百万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被逐出家园,沦为难民。长期以来,以色列在被占领的阿拉伯领土上实施犹太移民政策,大量兴建犹太移民定居点,力求通过改变其占领领土上的人口结构,建立一个大以色列国。 


为了恢复民族权利,重返家园,巴勒斯坦人开始了武装斗争。1964年5月,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简称“巴解组织”)成立,其目标就是要在“巴勒斯坦领土上消灭犹太复国主义”。从此,巴勒斯坦开始了反对以色列入侵的武装斗争。多年的战争使双方认识到,谁也无法消灭谁,战争解决不了问题。在国际社会的斡旋下,巴以双方开始寻找政治解决的途径。 


1991年10月马德里中东和会召开,阿以间开始艰难的和平谈判。在阿以和谈中,巴以和谈是构成中东和平进程的关键。1993年9月,巴以双方签署了第一个和平协议-巴勒斯坦自治《原则宣言》以来,双方还签署了一系列协议,然而这些协议由于以历届政府的有意拖延而未能彻底执行。尽管根据有关协议,1994年5月巴勒斯坦开始自治,但关于巴勒斯坦最后阶段谈判却因双方在耶路撒冷的归属、犹太人定居点、巴勒斯坦难民回归、巴以边界划定等棘手问题上分歧太大,巴以双方至今没有达成永久性和平协议。 

2000年9月,以强硬派领导人沙龙强行进入伊斯兰圣地阿克萨清真寺,引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巴以流血冲突,特别是2001年3月沙龙政府上台以后,由于沙龙采取了一系列强硬政策,巴勒斯坦一些激进组织针对以色列人制造了一系列“恐怖活动”,致使以色列采取了强烈打击报复,巴以双方陷入报复与反报复的恶性循环。

5. 印巴冲突的历史

1949年1月,通过联合国的调停,印巴划定了“实际控制线”,它起自查谟和阿克努尔的西边,蜿蜒向北,到达蓬奇和乌里的西边,向东转弯到达卡普瓦拉北边,然后到达格尔吉尔正北的一个山峰。这条线向北拐,直达没有划定停火线的锡亚琴冰川地区。巴基斯坦控制的克什米尔分为两部分:自由克什米尔和北部地区,占克什米尔土地的1/3,人口的1/4,首府为穆扎法拉巴德。印控克什米尔正式称为查谟和克什米尔,占克什米尔土地的2/3,人口的3/4,首府为斯利那加。第一次印巴战争后,双方开始在实际控制线沿线和控制区内重兵布防。目前,印度部署了12个师,巴基斯坦则驻防有17个师,形成军事对峙状态。克什米尔土邦王哈里·辛格在加入印度后不久被其反对派———查谟和克什米尔国民会议党领导人谢赫·阿卜杜拉取代,后者领导了第一届查谟和克什米尔紧急状态政府。印度给予其管辖的克什米尔特殊地位,即印度只负责克什米尔的国防、外交和交通,其他方面均由当地自治。1953年,阿卜杜拉因主张独立被印方投进监狱,其位置由亲印的政治力量代之。1971年第三次印巴战争后,阿卜杜拉再次复出执政,并极力维护克什米尔的自治。1977年,克什米尔开始实行民主选举,阿卜杜拉领导的国民会议党赢得邦议会的多数议席。1982年谢赫·阿卜杜拉辞世,其子法鲁克·阿卜杜拉继位,开始疏远英·甘地政府,遭致打击,1984年失去克什米尔首席部长职位。1986年在拉·甘地执政时复位。1990年克什米尔实行“邦长统治”后,邦长贾格莫汗直接控制了该邦。1996年10月,印度决定在克什米尔成立民选政府,法鲁克·阿卜杜拉重掌权柄,组阁执政至今。印控克什米尔的主要反对党是“泛党自由大会”,该党主张查谟和克什米尔加入巴基斯坦。印巴冲突是包括领土、民族、宗教和军备之争的综合性、长期性矛盾与争端。冲突自1947年因克什米尔问题升级,矛盾根深蒂固;而今,特别是“9·11”事件以后南亚地区战略格局变化、大国争夺的影响,印巴关系再次扑朔迷离。一旦爆发大规模冲突,将使我国处于两难的境地。如果印度封锁印度洋,将影响我海上石油供应线的安全,并对我边境地区的安全带来直接影响。

印巴冲突的历史

6. 求印巴冲突的历史原因和现状

印度是个宗教盛行的国家,教派门类繁多,民族矛盾由来已久。17世纪初英国人开始涉足南亚次大陆,英国殖民统治加深了印穆民族矛盾。印巴分治之前,国内党派之间争斗使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政府在决定印度民族独立时继续实行分而治之的政策,不顾民族感情,随心所欲地划定印巴两国疆界,导致克什米尔问题悬而未决。半个世纪以来,克什米尔成了印巴两国争夺的焦点。印巴长期对峙局面难以改观。\x0d\x0a印巴克什米尔争端可说是英国仓促撤离印度次大陆的一个悲剧性结果。印巴正式分立时,克什米尔邦的归属仍未确定,这就使得争端有了产生的可能。克什米尔王公宣布加入印度后,由于土邦归属原则的不明确性,加之印度在土邦归并问题上执行双重标准,巴基斯坦因而拒绝承认加入有效。从根本上说,导致克什米尔争端产生的原因是克什米尔在政治、安全方面对印巴两国的极端重要性,双方都不愿放弃,或说是不能失去。\x0d\x0a纵观印巴两国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矛盾纷争,概括起来可分为三个主要方面:即克什米尔问题、恒河河水问题和东巴(今孟加拉国)问题。\x0d\x0a第一、克什米尔问题\x0d\x0a1947年8月14日巴基斯坦自治领宣布成立,领土包括西巴(今巴基斯坦国)和东巴(今孟加拉国)。位于巴基斯坦北部,印度、中国和阿富汗之间、战略位置非常重要的克什米尔地区,有500万人,其中77%是穆斯林,20%人口信奉印度教。据“蒙巴顿方案”规定:穆斯林占多数的地区划归巴基斯坦,但对克什米尔地区的归属规定可由当地人民自由选择。双方争执不下,于1947年10月发生武装冲突。在联合国的干预下,1949年元旦印巴停火,7月划定停火线,印度占据了该地2/3地区和3/4的人口。1965年9月,印度利用该地紧张局势,向巴基斯坦发动武装进攻,遭到巴基斯坦的反击,后通过联合国调解,印巴又宣布停火。\x0d\x0a第二、恒河河水争端\x0d\x0a印巴分治后,恒河上游归印度,下游归东巴,印方不顾巴方反对,在离恒河流入东巴边界20千米处修筑了一座大水坝,使恒河河水的的65%不能流入东巴,严重地影响了农田灌溉和居民用水。印巴双方为此举行过多次会谈,均无结果。\x0d\x0a第三、东巴问题\x0d\x0a巴基斯坦自治领宣布成立时,东巴便是巴基斯坦领土的一部分。长期以来由于东巴是一块和西巴相距几千里之遥而且被印度三面环绕的“飞地”,其内政时常受到印度政府的干涉。1971年3月,印度议会通过了印度总理提出的关于“声援东孟加拉人民”的提案,公开表示支持东巴基斯坦的分裂活动,公开干涉巴基斯坦的内政。11月出兵进犯东巴,12月又出兵侵略西巴,印巴战争全面爆发。印军很快占领东巴首府达卡,在联合国的斡旋和干预下,印巴双方签定停火协议。后来前苏联在联合国安理会上提出使印度对东巴军事占领及其傀儡政权合法化的提案,不久东巴宣布与巴基斯坦脱离关系,成立了独立的孟加拉国。\x0d\x0a印巴分治及三次大规模的武装冲突使印巴两国成了敌对国。长期以来,令人遗憾的是两国都没有采取温和、克制的和平方式来化解积怨甚深的矛盾。相反,时至今日,两国仍将国民收入一大部分用于国防和核武器军备竞赛,这不但没有缓和两国之间的矛盾,反而使之愈演愈烈。国际社会对核武器试验的经济制裁,也将会影响到两国的经济发展。

7. 求印巴冲突的历史原因和现状

 
  印度是个宗教盛行的国家,教派门类繁多,民族矛盾由来已久。
  17世纪初英国人开始涉足南亚次大陆,英国殖民统治加深了印穆民族矛盾。
  印巴分治之前,国内党派之间争斗使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 *** 在决定印度民族独立时继续实行分而治之的政策,不顾民族感情,随心所欲地划定印巴两国疆界,导致克什米尔问题悬而未决。
   
  半个世纪以来,克什米尔成了印巴两国争夺的焦点。
  印巴长期对峙局面难以改观。
  印巴克什米尔争端可说是英国仓促撤离印度次大陆的一个悲剧性结果。
  印巴正式分立时,克什米尔邦的归属仍未确定,这就使得争端有了产生的可能。
  克什米尔王公宣布加入印度后,由于土邦归属原则的不明确性,加之印度在土邦归并问题上执行双重标准,巴基斯坦因而拒绝承认加入有效。
  从根本上说,导致克什米尔争端产生的原因是克什米尔在政治、安全方面对印巴两国的极端重要性,双方都不愿放弃,或说是不能失去。
  纵观印巴两国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矛盾纷争,概括起来可分为三个主要方面:即克什米尔问题、恒河河水问题和东巴(今孟加拉国)问题。
  第一、克什米尔问题
  1947年8月14日巴基斯坦自治领宣布成立,领土包括西巴(今巴基斯坦国)和东巴(今孟加拉国)。
  位于巴基斯坦北部,印度、中国和阿富汗之间、战略位置非常重要的克什米尔地区,有500万人,其中77%是 *** ,20%人口信奉印度教。
  据“蒙巴顿方案”规定: *** 占多数的地区划归巴基斯坦,但对克什米尔地区的归属规定可由当地人民自由选择。
  双方争执不下,于1947年10月发生武装冲突。
  在联合国的干预下,1949年元旦印巴停火,7月划定停火线,印度占据了该地2/3地区和3/4的人口。
  1965年9月,印度利用该地紧张局势,向巴基斯坦发动武装进攻,遭到巴基斯坦的反击,后通过联合国调解,印巴又宣布停火。
  第二、恒河河水争端
  印巴分治后,恒河上游归印度,下游归东巴,印方不顾巴方反对,在离恒河流入东巴边界20千米处修筑了一座大水坝,使恒河河水的的65%不能流入东巴,严重地影响了农田灌溉和居民用水。
  印巴双方为此举行过多次会谈,均无结果。
  第三、东巴问题
  巴基斯坦自治领宣布成立时,东巴便是巴基斯坦领土的一部分。
  长期以来由于东巴是一块和西巴相距几千里之遥而且被印度三面环绕的“飞地”,其内政时常受到印度 *** 的干涉。
  1971年3月,印度议会通过了印度总理提出的关于“声援东孟加拉人民”的提案,公开表示支持东巴基斯坦的分裂活动,公开干涉巴基斯坦的内政。
  11月出兵进犯东巴,12月又出兵侵略西巴,印巴战争全面爆发。
  印军很快占领东巴首府达卡,在联合国的斡旋和干预下,印巴双方签定停火协议。
  后来前苏联在联合国安理会上提出使印度对东巴军事占领及其傀儡政权合法化的提案,不久东巴宣布与巴基斯坦脱离关系,成立了独立的孟加拉国。
  印巴分治及三次大规模的武装冲突使印巴两国成了敌对国。
  长期以来,令人遗憾的是两国都没有采取温和、克制的和平方式来化解积怨甚深的矛盾。
  相反,时至今日,两国仍将国民收入一大部分用于国防和核武器军备竞赛,这不但没有缓和两国之间的矛盾,反而使之愈演愈烈。
  国际社会对核武器试验的经济制裁,也将会影响到两国的经济发展。
   

求印巴冲突的历史原因和现状

8. 印巴长期对峙,为何身边的南亚国家大多选择沉默?

这是因为印度和巴基斯坦周边这些国家的实力都不能够和印度和巴基斯坦进行对比,所以这些南亚地区的小国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就会选择对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沉默不语。因为南亚地区这些小国一旦得罪印度和巴基斯坦的话,一定会遭到这两个地区大国的打击报复,这样对于自己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也会构成巨大的威胁。
南亚地区大部分国家的经济发展都非常的糟糕,不过印度这些年的经济发展取得了非常出色的水平,这也使得印度对于南亚地区其他国家的领土的野心也越来越膨胀。再加上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南亚地区有着领土争端问题,并且印度和巴基斯坦双方也曾经爆发过多次的印巴战争,但是印度在多次的印巴战争中并没有取得全面性的胜利,这主要是因为印度军队的素质远远不如巴基斯坦军队的素质。
但是对于南亚地区的小国来说,印度军队的实力占据了压倒性的优势,再加上南亚地区的小国如果想要取得经济上面的发展以及维持日常用品的供应的话,就必须依赖印度以及巴基斯坦这两个国家,因为印度和巴基斯坦这两个国家是南亚地区实力最为强大的两个国家。不过南亚地区这些小国并不愿意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发生军事冲突,因为一旦发生军事冲突的话,对于南亚地区的和平以及稳定都会构成巨大的威胁。
所以我们也希望印度和巴基斯坦双方能够保持克制,只有这样才能够还给南亚地区的老百姓和平稳定的环境,双方如果存在领土争端问题的话,可以选择用谈判的方式来进行解决。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