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赤壁大战的时候 诸葛亮到底在干什么呢?

2024-05-04 10:06

1. 历史上赤壁大战的时候 诸葛亮到底在干什么呢?

说到赤壁之战其实还是挺有意思的,因为现在大家都几乎的知道了,赤壁之战其实并不是诸葛亮的所做所为了,而是另有其人了,那么我们就不防再说说当时诸葛亮是没有参与赤壁之战,那么他当时在干嘛呢?下面我们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感兴趣的网友也不要错过了,欢迎一起点评分析了!
     
 刘备“三顾茅庐”时是公元207年冬至208年春,而赤壁之战是208年7月至208年11月。《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曹公败于赤壁,引军归邺。先主遂收江南,以亮为军师中郎将。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调基赋税,以充军实。”
     
 从这一段描述可以看出,三国时期军师中郎将是掌管后勤的,职务是低于将军的。当时关羽为偏将军,张飞为宜都太守、征虏将军。这是赤壁之战后诸葛亮被刘备任命为军师中郎将。诸葛亮是208年春天出山,208年7月赤壁之战开始,当时刘备是46岁,诸葛亮是27岁,在这几个月的时间,虽然诸葛亮的《隆中对》打动了刘备,但刘备不可能委以重任。一个是诸葛亮到底有什么才能还有待观察,另一个就是刚下山就委以重任,难以服众。这段时间里诸葛亮的职务《三国志.诸葛亮传》没有记载,从诸葛亮被刘备指派到东吴劝说孙权“联吴抗魏”来看,诸葛亮的职务应当是个参谋。
     
 《三国志.诸葛亮传》:“建安16年,亮与关羽镇荆州,先主自葭萌还攻璋。亮与张飞赵云等率众溯江,分定郡县,与先主共围成都。成都平,以亮为军师将军”。“先主即称帝位,策亮为丞相”。从这里看,诸葛亮下山3年后,才被刘备任为将军,直至刘备称帝,诸葛亮被任为丞相。诸葛亮是从下山,一步一步经过实践锻炼,才逐步掌握蜀国军政大权的。
 
 诸葛亮208年下山到208年7月做刘备的参谋,没有任何军政权力。实际上赤壁大战与诸葛亮没有任何关系,至于“借东风”、“草船借箭”、“火攻”等都是周瑜、鲁肃和黄盖的功劳。诸葛亮最大的功劳就是促成了孙权和刘备联盟抵抗曹操,赤壁大战一开始就没有诸葛亮什么事了。赤壁大战后,曹操兵败,从此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

历史上赤壁大战的时候 诸葛亮到底在干什么呢?

2. 历史上的“赤壁之战”与诸葛亮到底有没有关系?

有关系,诸葛亮在战前出使东吴,对孙刘联盟的促成做出了贡献。
但是最终起决定性作用的,则是孙权、周瑜、鲁肃和刘备。
而战争过程当中,诸葛亮基本没有起到多大作用,他不是战术家,也不带兵打仗。指挥战斗的主要是周瑜,诈降烧船的是黄盖。

至于说什么草船借箭,借东风,完全是子虚乌有,小说演义。
草船借箭是孙权干的,而且不是在赤壁之战,而是在濡须口之战。
借东风就不用说了,根本扯淡的。

3. 历史上的“赤壁之战”与诸葛亮到底有没有关系?

有关系,诸葛亮在战前出使东吴,对孙刘联盟的促成做出了贡献。
但是最终起决定性作用的,则是孙权、周瑜、鲁肃和刘备。
而战争过程当中,诸葛亮基本没有起到多大作用,他不是战术家,也不带兵打仗。指挥战斗的主要是周瑜,诈降烧船的是黄盖。
至于说什么草船借箭,借东风,完全是子虚乌有,小说演义。
草船借箭是孙权干的,而且不是在赤壁之战,而是在濡须口之战。
借东风就不用说了,根本扯淡的。

历史上的“赤壁之战”与诸葛亮到底有没有关系?

4. 赤壁之战家喻户晓,其实历史上真正的赤壁之战,和诸葛亮关系不大


5. 为什么诸葛亮在赤壁之战时不灭了曹操

常言道:天不灭曹。当年赤壁之战,曹操百万雄师下江南,被烧得灰飞烟灭。逃到乌林他仰天长笑,笑诸葛亮无谋,若在此伏一兵,如之奈何?突然常山赵子龙杀出,惊得险坠马下。逃到彝陵西路他又仰天长笑,笑诸葛亮不会用兵,笑声未落,冒出燕人张翼德,靠手下诸将拼死相救,杀出条生路。逃到华容道。他再次仰天长笑。还是笑诸葛亮无能之辈,在此伏一兵,吾等皆束手就擒矣。一声炮响,关云长由天而降,既使如此,曹操还利用关羽的弱点,以昔日恩义说服关羽,最终得逞,死里逃生。
  性格决定命运,天不灭曹,根源在于曹操那不摧的心志,在那样狼狈不堪的处境下,尚能三次仰天长笑,真乃一代枭雄也!

为什么诸葛亮在赤壁之战时不灭了曹操

6. 赤壁大战时诸葛亮为什么没有捉到曹操?

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曹操。
若说历史上最出名,最精彩的水战,那么赤壁之战一定榜上有名,这也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典型战役,曹操在赤壁之战失利,也让他在短时间内失去了一统天下的可能性,孙权、刘备借着大胜东风发展壮大,三分天下的雏形开始形成。



赤壁之战最紧张刺激的还是谋略,《逸周书·卷十武纪解第六十八》中对谋略这么解释,谋有不足者三:仁废,则文谋不足;勇废,武谋不足;备废,则事谋不足。三者兼备,便能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赤壁之战的谋略不胜枚举,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曹操派蒋干劝降周瑜,周瑜将计就计;诸葛亮巧借东风,火烧赤壁;在这诸多的谋略当中,草船借箭打开了这些谋略的先河。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平定北方后,准备南征,他率80万大军南下,9月抵达新野,此时刘琮已经投降曹操,他南下的消息刘琮也一直瞒着刘备,等刘备知道情况已经晚了,他只能弃樊南逃。



曹操进军江陵,又派5000精锐在长坂坡追上了刘备,在这里上演了一场激战,张飞一声大吼:我就是张翼德,有谁敢来决一死战!排山倒海气势让曹军不敢深追。
曹操南下的消息很快就传开了,刘备在长坂坡战败也传到了孙权耳中,东吴有十万精兵,孙权也不愿意将这些都送给曹操,他决心跟刘备结盟,一同抗击曹操。
曹操虽然不惧孙权,但还是给他写了一封信说:我奉天子之命,讨伐有罪的叛逆,军旗指向南方,刘琮降服,如今,我统帅水军八十万,将要与将军在吴地一道打猎。



孙权已经是退无可退,只有一战,孙权挑选三万精兵,同年12月,孙权、刘备结成同盟,孙刘联军逆水而上,赶到赤壁,刚好遇到了曹操的水军,初战,周瑜大胜。
在罗贯中编写的《三国演义》当中,初战之后,周瑜提出了让诸葛亮10日之内赶制出十万支箭,诸葛亮却出人意料的说只需要三天就可以完成,同时还立下了军立状。



按照三国时期的技术,三天内赶制十万支箭简直是天方夜谭,而诸葛亮也不打算制造弓箭,他找鲁肃借了二十条船,30名军士,并在船上绑上了稻草人,夜五更时,诸葛亮和鲁肃乘船进入了曹操水军范围。
鲁肃一看大惊:倘曹兵齐出,如之奈何?
孔明笑曰:吾料曹操于重雾中必不敢出。吾等只顾酌酒取乐,待雾散便回。
曹操疑心病太重,听说诸葛亮来了,担心迷雾当中有埋伏,便调集弓手六千多人,一起射箭,一时间,箭如飞蝗,但这些箭全部射在了稻草人上,等诸葛亮返营时,已经“借”得了十几万支箭。
诸葛亮草船借箭成功而返,周瑜自叹不如,后世有诗曰:一天浓雾满长江,远近难分水渺茫。骤雨飞蝗来战舰,孔明今日伏周郎。



草船借箭的典故还被选入了语文教材当中,几乎每个人提起赤壁之战都会想起草船借箭。
不过草船借箭只是《三国演义》杜撰出来的一个情节,在真实的历史当中,真正“借箭”是孙权。
在陈寿编写的《三国志·吴主传》当中记载,孙权屡次挑战曹操,曹操却坚守不出,孙权就亲自到曹军水寨前,曹操让弓箭手准备好,没有命令不得妄发,孙权在曹操面前走了五里地,走的时候还向曹军击鼓奏乐,曹操感叹道:生子当如孙仲谋。
既然诸葛亮没有“草船借箭”那么曹军为什么还是一败涂地呢?
火烧赤壁只是外因,真正让曹操大败而归内因居多。
曹操将士多是北方人,陆军居多,曹操并不想用自己的军队对付吴军,而他手下只有刚刚收服不久的荆州水军,曹操打算将荆州水军作为主力,中原陆军从辅,以绝对的兵力优势强行渡江,但曹操高估了荆州水军。



曹操一直都很看好荆州水军,根据《三国志·刘表转》载:表遂攻并怿,南收零、桂,北据汉川,地方数千里,带甲十余万。
这支水军战力强悍,跟孙权也不是第一次交战,所以曹操将希望堵在了荆州水军上,然而这支水军在沙羡之战,遭遇了一场惨败,势力折损,一直都没有恢复过来,而在三国阵营当中,东吴水军最为强盛。
除了军事上失策,瘟疫和饥饿也是困扰曹操的难题,北方士兵,跋山涉水赶到南方,肯定会水土不服,曹军阵营当中更是瘟疫横行。
《三国志·先主传》记载:时又疾疫,北军多死。
《三国志·武帝纪》记载: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
《三国志·吴主传》:公烧其馀船引退,士卒饥疫,死者大半。
在魏、蜀、吴三国的史料中都记载了这次瘟疫,可见这次瘟疫规模之大,曹军来到赤壁时,瘟疫就已经在军中传开了,正因为如此,周瑜才能在初战当中获胜。
曹操又是南征,粮草是青黄不接,曹操抵达赤壁是秋天,赤壁之战爆发是冬天,期间瘟疫爆发、粮草紧缺曹军士气大减,曹操为了让中原陆军习惯船上作战,就将船首尾连接,虽然人、马站在船上如履平地,但这也便宜了周瑜。
周瑜和黄盖上演了苦肉计,黄盖诈降曹操,又准备了几十艘蒙冲、斗舰,带着干草膏油,等黄盖一声令下,同时点火,几十艘着火的船冲向了曹营,一场大火成了压垮曹营的最后一根稻草。



曹军因为瘟疫和饥饿死伤大半,曹操只能撤军,周瑜、刘备才水陆并进,一直尾随追击,曹操最终还是从华容道离开了。
曹操之所以还会败兵,原因是多方面的,即便没有草船借箭,曹操还是一败涂地,在真正的历史上,周瑜算是出了一次大风头。
而在罗贯中编写的《三国演义》当中,诸葛亮成了焦点,这主要也是因为罗贯中以蜀汉作为历史的中心,所以才会放大诸葛亮的才能,在《三国演义》和诸多评书的影响下,《三国演义》也成了一种“正史”。

7. 历史上,火烧赤壁之战,诸葛亮究竟扮演了什么角色?

火烧赤壁之时,诸葛亮主要扮演了三个角色——掌握全局者、渔翁得利者以及静观其变者!
掌控全局者:

其实在赤壁之前,我们都知道是诸葛亮舌战群儒,说服了东吴的反对派意见,与吴国达成了战略上的统一和合作,也才会有后来赤壁之战的巨大胜利。但是却很少有人研究一个问题——赤壁之战前、赤壁之战中,赤壁之战后,仿佛一直在有一个人在暗中偷偷观察着时局,而且能够借东风,借各种有利条件,没错,那就是诸葛亮!

渔翁得利者:

说是渔翁得利者,其实就是说,一方在另外两方发生冲突或者矛盾的结果之中,得到了一定的好处,而事实上,在赤壁之战之中,曹军主要与吴军进行了军事对垒,当他们二者都无力取胜的时候,也才有了后来的蜀汉出动各种大将拦截曹操的情况!试想,如果诸葛亮不是想要渔翁得利,又何苦在吴军魏军对战之后才出动自己的兵士那?

静观其变者:

静观其变,其实在赤壁之战的前夕,诸葛亮的静观其变是非常明显的,因为在赤壁战前期,吴国所有人,无论上下都很反对与蜀汉联军,共同抗击魏军。魏军百万的实力实在是东吴和蜀汉所无法对抗的,那么诸葛亮在此时时保持沉默状态,但是直到孙权打算彻底要放弃与蜀汉联军的时候,诸葛亮才主动出请,去东吴说服顽固派。最终促成了动物和蜀汉的合作!

总的来说——诸葛亮是一个全局掌控、思维谨慎、观其变而后动的智者!是真正的人生赢家呀!!

历史上,火烧赤壁之战,诸葛亮究竟扮演了什么角色?

8. 历史上赤壁大战的时候,诸葛亮到底在干什么呢?

历史上的赤壁鏖战正在进行的时候,诸葛亮应该是置身事外,作壁上观。毕竟,当时的他只不过是一个“外交官”而已。我们都知道,一代名相诸葛亮,可谓是三国时代,最负盛名的传奇人物之一。所谓“两汉以来无双士,三代而后第一人”。
自从三国结束之后,晋朝,诸葛亮就得到了万众追捧。可以说,一些文人士子对诸葛亮的膜拜,和现在的“饭圈”都别无二致。一个叫郭冲的士人,甚至杜撰了“空城计”,“草船借箭”等等现在脍炙人口的典故。

历史上的诸葛亮,当然是没做过这些神乎其神的事情。后来,《三国演义》横空出世,彻底把诸葛亮渲染到了一个近乎神仙的地步。用鲁迅先生的话说,就是“亮之多智近乎妖”,已经脱离了凡人的范畴了。
特别是赤壁之战里,诸葛亮先后草船借箭,贡献火攻,借东风,化解周瑜的谋算,简直算无遗策,仿佛天下群雄都在他的鼓掌之中,后来“华容道之变”,诸葛亮更是把曹操的心理把控的死死的。

历史上也是如此吗?当然不是了。实际上,我们翻开《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就能发现当时的诸葛亮,在刘备阵营中的地位其实并不怎么高;自然,在孙权那也没有太大的话语权。当然,孙刘结盟这件事情;
倒是诸葛亮一手促成的。他说服了孙权,让他放弃投降的心结,和刘备携手同心,对抗曹操;但是也仅此而已。后来,赤壁之战的全盘部署,联军和曹操的具体接战,都是程普,周瑜,刘备这三个人在指挥和谋划;

和诸葛亮也没什么关系。他一个军师中郎将,估计基本也没有参与这些决策的权力。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