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中,个人可支配收入等于什么之和?

2024-05-15 12:05

1. 宏观经济学中,个人可支配收入等于什么之和?

宏观角度:国民可支配收入=国内生产总值+生产要素净收入+经常性转移净收入。
从微观统计角度:国民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或农村居民纯收入。具体解释见统计指标说明。
居民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家庭总收入-交纳所得税-个人交纳的社会保障支出。家庭总收入包括工薪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性收入(如利息红利房租收入等)、转移性收入(如养老金、离退休金、社会救济收入等)。


扩展资料:
根据国家统计局制定的农村住户调查方案: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是指农村住户获得的经过初次分配与再分配后的收入。可支配收入可用于住户的最终消费、非义务必支出以及储蓄。
计算方法:农村住户可支配收入=农村住户总收入-家庭经营费用支出-税费支出-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财产性支出-转移性支出-调查补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可支配收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

宏观经济学中,个人可支配收入等于什么之和?

2. 经济学基础在国民收入核算中,计入GDP的政府支出是指

政府支出是指各级政府的支出,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政府购买,如政府花钱修建道路、设立法院、提供国防、开办学校等。这部分计入GDP。另一部分不计入GDP,有转移支付、公债利息等。
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GDP:因为在财政支出总额中,转移性支出所占的比重越大,财政活动对收入分配的直接影响就越大。这是一种收入再分配的方式。
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把收入进行重新分配,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转移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组织,并没有相应的产品或服务交换发生,所以转移支付是不计入GDP的。

扩展资料:
财政支出的分类:
1、按经济性质将财政支出分为生产性支出和非生产性支出。
2、按最终用途分类从静态的价值构成上财政支出分为补偿性支出,积累性支出与消费性支出。
3、按财政支出与国家职能关系可将财政支出分为:
①经济建设费支出,包括基本建设支出、流动资金支出、地质勘探支出、国家物资储备支出、工业交通部门基金支出、商贸部门基金支出等;
②社会文教费支出,包括科学事业费和卫生事业费支出等;
③行政管理费支出,包括公检法支出、武警部队支出等;④其它支出,包括国防支出、债务支出、政策性补贴支出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政府支出

3. 经济学基础在国民收入核算中,计入GDP的政府支出是指

政府支出是指各级政府的支出,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政府购买,如政府花钱修建道路、设立法院、提供国防、开办学校等。这部分计入GDP。另一部分不计入GDP,有转移支付、公债利息等。
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GDP:因为在财政支出总额中,转移性支出所占的比重越大,财政活动对收入分配的直接影响就越大。这是一种收入再分配的方式。
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把收入进行重新分配,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转移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组织,并没有相应的产品或服务交换发生,所以转移支付是不计入GDP的。

扩展资料:
财政支出的分类:
1、按经济性质将财政支出分为生产性支出和非生产性支出。
2、按最终用途分类从静态的价值构成上财政支出分为补偿性支出,积累性支出与消费性支出。
3、按财政支出与国家职能关系可将财政支出分为:
①经济建设费支出,包括基本建设支出、流动资金支出、地质勘探支出、国家物资储备支出、工业交通部门基金支出、商贸部门基金支出等;
②社会文教费支出,包括科学事业费和卫生事业费支出等;
③行政管理费支出,包括公检法支出、武警部队支出等;④其它支出,包括国防支出、债务支出、政策性补贴支出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政府支出

经济学基础在国民收入核算中,计入GDP的政府支出是指

4. 宏观经济学中,个人可支配收入等于什么之和?

宏观角度:国民可支配收入=国内生产总值+生产要素净收入+经常性转移净收入。
从微观统计角度:国民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或农村居民纯收入。具体解释见统计指标说明。
居民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家庭总收入-交纳所得税-个人交纳的社会保障支出。家庭总收入包括工薪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性收入(如利息红利房租收入等)、转移性收入(如养老金、离退休金、社会救济收入等)。


扩展资料:
根据国家统计局制定的农村住户调查方案: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是指农村住户获得的经过初次分配与再分配后的收入。可支配收入可用于住户的最终消费、非义务必支出以及储蓄。
计算方法:农村住户可支配收入=农村住户总收入-家庭经营费用支出-税费支出-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财产性支出-转移性支出-调查补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可支配收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

5. 请问宏观经济学中,利用收入法跟支出法核算GDP时,是站在什么角度核算的?

GDP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超过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创造并分配给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的初次分配收入之和;从产品形态看它是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减去进口货物和服务。 
在实际核算中,GDP的三种表现形态表现为三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方法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反映GDP及其构成。 
(1)生产法是从生产过程中生产的货物和服务总产品价值入手,剔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产品的价值,得到增加价值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为: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将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增加值相加,得到GDP。 
(2)收入法也称为分配法。按收入法计算GDP是从生产过程创造收入的角度,对常住单位的生产活动成果进行核算。按照这种计算方法,增加值由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四个部分组成。计算公式为: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增加值之和等于GDP。 
(3)支出法是从最终使用的角度反映GDP最终使用去向的一种方法。最终使用包括货物和服务的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三部分,计算公式为:GDP=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 
三种方法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反映GDP及其构成。目前我市在GDP年度核算中同时采用这三种方法进行核算,互相验证,以确保数字的准确性。 
GDP的计算方法: 
实际核算中,GDP就等于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增加值之和。我们现行的GDP基本上是按国际通行的核算原则,对各种类型资料来源进行加工计算得出的。主要资料来源包括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统计资料,包括统计局系统的统计资料,如农业、工业、建筑业、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固定资产投资、劳动报酬、价格、住户收支统计资料,其他有关部门的统计资料,如交通运输、货物和服务进出口、国际收支统计资料; 
第二部分是行政管理资料,包括财政决算资料、工商管理资料等; 
第三部分是会计决算资料,包括银行、保险、航空运输、铁路运输、邮电通信系统的会计决算资料等。统计资料在越来越多的领域采用抽样调查方法和为避免中间层次干扰的超级汇总法。基本计算方法采用国际通用的现价和不变价计算方法。 
收入法计算GDP是从生产过程创造收入的角度,对常住单位的生产活动成果进行核算。它由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四个部分组成。 
劳动者报酬是指劳动者从事生产活动所获得的全部收入。它包括劳动者获得的各种形式的工资、奖金、津贴和其他收入,既包括货币形式的,也包括实物形式的。对于个体劳动者来说,其所获得的劳动报酬和经营利润不易区分,这两部分统一作为劳动者报酬处理。 
生产税净额是指生产税减补贴的差额。生产税大致包括销售税金、进成本税及各种附加和规费,补贴视为负税处理,包括政策亏损补贴、粮食系统价格补贴、外贸企业出口退税收入等。 
固定资产折旧反映了固定资产在当期生产中的转移价值。企业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按实际计提的折旧计算;不计提折旧的单位,如政府机关等按统一规定的折旧率计算虚拟折旧。 
营业盈余相当于企业的营业利润加上生产补贴,但要扣除从利润中开支的工资和福利等。

请问宏观经济学中,利用收入法跟支出法核算GDP时,是站在什么角度核算的?

6. 宏观经济学被称为国民收入的决定理论.请你详细论证此观点

经济学家在讨论宏观经济学问题,总是分为长期问题和短期问题。   1、长期问题即经济增长问题,如何保证经济持续健康增长是宏观经济学在研究长期问题的核心任务。经济增长决定了一国能为本国居民提供物品和劳务的能力和潜力,因而决定了一国的国民收入,所以在长期宏观经济学的核心是如何保持经济增长,如何保证国民收入的持续增加,如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描述经济增长问题的理论主要是经济增长理论,包括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也称索洛模型或者外生经济增长理论)和新经济增长理论(也称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等;此外经济增长也可以用丹尼森的经济增长因素分析核算方法。   2、短期问题即经济波动,短期宏观经济学的目标是如何保证经济稳定增长,具体有四大目标: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这四大目标都与国民收入有密切关系,比如物价上涨会导致通胀,减少人民的实际收入;失业会使失业者的收入急剧下降;净出口减少会使本国的收入下降,出口型企业破产。所以说在短期经济波动也是直接影响国民收入的。描述短期经济问题的理论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凯恩斯主义(IS-LM模型或者AD-AS模型也可以),因此凯恩斯主义又被称为是短期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由于国民收入决定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因此人们常称宏观经济学为收入理论。

7. 宏观经济学国民收入的一道题

a.私人储蓄S=Y-C-G=5000-[250-0.75(5000-1000)]-1000=750,公共储蓄=T-G=1000-1000=0,国民储蓄=私人储蓄+公共储蓄=750
b.因为I=S,所以1000-50r=750,r=5
c.私人储蓄S=Y-C-G=500,公共储蓄=T-G=1000-1250=-250,国民储蓄=私人储蓄+公共储蓄=250
d.因为I=S,所以1000-50r=250,r=15

宏观经济学国民收入的一道题

8. 怎么理解宏观经济中的国民收入 从支出角度 和从收入角度看

宏观经济中的国民收入理解如下:
1、从支出角度来看,国民收入是国民消费总额、投资总额、政府购买力以及净出口总额所有数值相加之和。
2、从收入角度来看,国民收入与国民生产要素收入、公司税前利润、非公司企业主收入、企业转移支付以及企业间接税企业间接税收入总额大致相等,息息相关。

国民收入是一个数据衡量指标,主要用于表达在固定时期内一个国家通过投入一定的生产资源产生的产品或者劳动价值所带来的收入指标。
扩展资料
改善民生最基本的体现就是增加国民收入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提高国民收入
1、改革收入分配制度;
2、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
3、节约生产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