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氏家族之长鄄马才春一门中的“四代文武全才”

2024-05-08 21:40

1. 马氏家族之长鄄马才春一门中的“四代文武全才”

马一鹰/文
  
  
 
  
 【导言】
  
 
  
 马氏家族之长鄄马才春一门中,有四代人,是文武全才。
  
 
  
 【概况】
  
 
  
                                          
 
  
  
 
  
 
  
 马荣尊:马贵权曾孙马才春的长子马志辕的后裔、马再睽之孙、马慕吉长子。字独鳌,号能士。出生于清朝乾隆三十八年(1773)。国学生 [3] 。嘉庆年间,在武冈做生意,发家致富,非常富有;道光晚年,因官司纠纷,家道中落。尽管这样,还是嘱咐孙子马祖鑫,把所有没有偿还能力的乡邻的欠条字据全部烧毁,不再追债。——来源于马寿爱姻侄王景莪在光绪二十九年(1903)四修族谱时撰写的《马独鳌府君家传》
  
  
 
  
                                          
 
  
  
 马宗德:马荣尊长子。又名焕南、绍尧。清朝嘉庆十四年(1809)出生于武冈州。十五岁就成为县学学生(生员),十七岁又取得州“增广生”资格。清朝咸丰元年(1859),太平天国起义军围攻武冈城;马宗德率乡勇坚守清渠门,昼夜巡逻,毫不松解;直到新宁江诚悫率军驰援。马宗德因守护武冈城有功,成为武冈县训导(从七品)。马宗德从小天赋过人,读书过目成诵,三年通晓五经,文章惊动长老,书法广被收藏,钱财挥霍自如,晚年门庭冷落,靠抚子马祖鑫供养。——来源于杨昌济和陈天华的老师、湖南图书馆创建者梁焕奎撰写的《马绍尧府君家传》
  
 
  
 马祖鑫:马宗德抚子,字云章,号锦臣;原字大才,号宝卿。出生于清朝道光三年(1823)。国学生 [3] ;因军功保举六品衔,赏戴蓝翎。
  
 马薇垣:马祖鑫第三子。派名福炎,字希麟,号炳斋。出生于清朝咸丰十年(1860)。光绪十年(1886)二月,在邵阳县知县李元善(字春舫)主持的县试中获得第四名,准入县学,备受器重;光绪十六年(1890),在宝庆府知府庄予桢主持的岁试中获得第二名,进入府学,继续深造。光绪二十二年(1896),任教于湖南最早最知名的新式学堂扶风义塾(长鄄学校前身)。光绪二十六年(1900),在湖南学政吴树敏大宗师主持的科试中考取第一等第四名廪生,分省试用县丞。宣统二年(1910)担任湖南新军第二十五混成协第四十九标司令处一等书记官。
  
  
 辛亥革命前夕,湖南编练完成主要由第四十九标(队长易堂龄)新军组成的第二十五混成协(又称“独立第一协” / 协统萧良臣 / 管带向瑞琮);也招募了少量新兵,战斗力较强。
  
 1911年10月10日,武昌首义成功。焦达峰立即召开会议响应武昌首义,派人往浏阳,通知洪江会众进入省城;13日,陈作新召集新军安定超等人,商议军事行动方案;14日,各界代表30余人会议决定湖南成立以焦达峰、陈作新、杨任为首的同盟会战时统筹部领导起义,定在10月23日举义。不料10月21日,起义计划泄露,湖南巡抚余诚格指令新军22日开赴株洲,并紧闭城门,欲捉拿将长沙革命党人;焦达峰、陈作新、杨任决定提前举义,22日起义清晨,第四十九标执行焦达峰的作战命令,东路军进入小吴门,占领环城各要塞北路军占领北门,顺利进城。义军攻入巡抚衙门,巡抚余诚逃走。下午3点,攻占巡抚部院,杀巡防营统领黄忠浩。巡抚部院门前旗杆上挂出“汉”字大白旗,湖南成为最早响应武昌起义成功的省份。
  
 湖南宣布独立后,第四十九标和巡防营数营由王隆中率领,作为首批援鄂湘军于10月28日在大西门乘轮赶赴湖北。为支援武昌首义,湘省几乎倾尽全省兵力相助,尤其是把新军大部调赴鄂省,体现了两省人民的深厚情谊及革命志士互相配合、互相支持革命反满的共同心声;湘军援鄂为保卫武昌首义成果发挥过巨大作用,鼓舞和稳定了湖北的军心民心,加速了清朝灭亡的步伐。
  
 10月18日到11月27日,历时41天的“阳夏保卫战”,是辛亥革命中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的一次战役,牺牲成千上万人,为抗击清军、捍卫共和作出了巨大贡献。“阳夏保卫战”后,援鄂湘军相继后撤归省;王隆中率领的原新军四十九标回到长沙不久,即被改编为第四师,原来的官长、目兵都升官晋爵。
  
 马薇垣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于农历辛亥1911年十月十二子时(公历12月2日夜晚23点至凌晨一点)不幸去世,“葬武冈盐井壬山丙向”。辛亥革命功臣、英烈马薇垣永垂不朽!
  
 补充:
  
 N O.1
  
 彭友胜于1911年10月22日率领第四十九标二营后队,会同第五十标马队直扑北门——现在的湘春门。
  
 1911年10月底-1912年12年3月,毛泽东在湖南新军第二十五混成协第四十九标担任列兵,当时的副目是彭友胜。
  
 1951年4月,毛泽东致信彭友胜,此信已收入《毛泽东书信选集》,其中有提及“当列兵”一事,节选内容如下:“可持此信到长沙找湖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程星龄先生……可将你在辛亥革命时在湖南军队中工作过并和我同事(你当副目,我当列兵)一点向他作报告,再则将你的历史向他讲清楚。”
  
 N O.2
  
 马薇垣同榜秀才中的杰出人物有: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辛亥革命先驱、著名语言文字学家、国学大师黄侃;中国同盟会会员、共进会的组织者和章程制订者居正;邮传部参议厅员外郎兼编译局纂修官黄为基;中国同盟会会员、江西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彭程万;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中央美术学院和中国美术学院前身)校长、中国美术界的“百年巨匠”吕凤子等。
  
 
  
                                          
 
  
  
 马氏宗祠创建于清朝康熙五十三年(1714);三修于1935年,于右任 [5] 槽门题额;此图摄于80年代。
  
 
  
 参考资料
  
 
  
 [1]
  
 2018年马远平主编、印刷的《长鄄马氏族谱 · 第六次修谱首卷》
  
 
  
 补充资料
  
 
  
 [2]
  
 明清科举,有三级(秀才、举人、进士)四试(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A、院试——考秀才:在府城或直属省的州治所举行,分岁试和科试;县府试过关的童生通过岁试就是生员(庠生、秀才),生员分为廪生、增生、附生(统称诸生),岁试成绩优良的参加科试,科试通过了参加乡试。B、乡试——考举人:在京城及各省省城举行,三年一次;考中的称举人,第一名叫解元。C、会试和殿试——考进士:会试由礼部主办,在京城的贡院举行,一般在乡试的第二年,考中的称贡士,第一名叫会元;会试是带有决定性的考试,而殿试只定名次,不存在黜落的问题,殿试所发之榜称“甲榜”,分三甲:一甲为赐进士及第(状元、榜眼、探花),二甲为赐进士出身,三甲为赐同进士出身。
  
 
  
 [3]
  
 国子监,是晋武帝“创建国子学”以来的学子们梦寐以求想要进入的最高学府;清朝初期,沿袭了明朝的制度,南京和北京都设有国子监,隶属礼部,称为国学(太学);学生多由省、府、州、县学生员(秀才)中考核选拔,入监就学者有贡生、监生之分,统称为国子监生,初步具备了做官的资格,最高可授予五品以上的高官;清朝后期,设置同文馆、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等新式学校,毕业考试合格的,分别授予进士、举人等出身,给予相应的官职。贡生、监生比秀才好的地方在于,就算科考不中,也有官做,但一般不大,常为知县、县丞、教谕等,比如清朝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屡试不中,最后凭借贡生的身份做了个“儒学训导”的小官,专门负责督导县学的校风。在国子监肄业的学生称为国学生、国子生、太学生,见习期满可以补授官职。
  
 
  
 [4]
  
 儒生:指遵从儒家学说的读书人,后来泛指读书人;见明 · 黄宗羲《柳敬亭传》:“云间有儒生,莫后光见之”。
  
 
  
 [5]
  
 于右任:清朝光绪五年(1879)出生于陕西三原。近现代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民国开国元勋、同盟会骨干、南社重要成员。曾任南京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达34年;同时,他还是复旦大学、上海大学的创办人之一,并担任复旦大学校董。

马氏家族之长鄄马才春一门中的“四代文武全才”

2. 马氏家族之长鄄马才皞一门中的“七代秀才”

马一鹰/文
  
 【导言】
  
  
 据长鄄“活字典”马铁凡透露,长鄄马才皞一门曾有“七代秀才”;很遗憾,目前仅知道四位。
  
 【概况】
  
 马志儒:马文富第四子马子让的后裔、马才皞第三子 [1] 。明朝晚期府学生(秀才)。记载于清朝道光二十九年(1849)修《宝庆府志》。
  
 马辰飞:马文富第四子马子让的后裔、马才皞长孙、马志圣长子 [1] 。原名高取,又名似龙。文武双全,既是有名的大力士,还于明朝末年考取庠生 [2] 。面对眼前的战乱和流寇,马辰飞寝食难安,于是聚集一大批英雄豪杰,想救国救民于水火之中。1644年,崇祯皇帝自尽;1647年4月15日,马辰飞带领众英雄豪杰和镇守湖南武冈的总兵刘承胤一起,把南明皇帝朱由榔从桂林接到武冈,以岷王府为皇宫,改武冈州为奉天府,永历王朝定都武冈;8月,永历帝败走黔滇,马辰飞没有追随,而是在家乡继续团练,参加“反清复明”运动。1678年3月23日,吴三桂在湖南衡州称帝,下诏许以高官,马辰飞也没有应诏赴任。晚年,历时十多年撰写了一本《贤裔醒存》,记录元明两朝的族人。(补充:一、新化县永宁三都栗坪村人王进才,原为李自成部将,后投靠南明、被晋封为襄国公,和马辰飞有交往;二、新化县永宁乡长鄄村秋田人谭隆翔,官至太子太保、封靖远侯,和马辰飞是幼年时期的私塾同学,民间一直流传着他们俩多个不同版本的传说和传奇故事。)——以上大部分内容来源于马莲仙撰写的《辰飞先生传》。
  
                                          
 马慕范:马志儒之孙马再景的第七子。字文轩,号正则。乾隆五十四年(1789)拔贡(相当于举人副榜),入京师国子监 [3] 。同榜拔贡中的杰出人物有:福建巡抚、闽浙总督王绍兰;兵部主事、江南道和贵州监察御史姚堃;安徽颍州府和庐州府知府、敕封中宪大夫宋潢;清朝著名文学家、怡亲王府教席乐钧;清朝国学大师、集古今大成的一代通儒刘沅等。马慕范撰写的《季起遗文》一卷入选《湘人著述表》,《湘人著述表》由寻霖、龚笃清编著、岳麓书社2010年出版,是《湖湘文库》之一,是系统记载湖南著述人物的辞典,也是湘学湘人研究的资料库,更是彰显弘扬湖湘文化的经典著作;同时入选的长鄄族人还有马非百,与马家渊源深厚的马邻翼;另有马慕范的内弟欧阳俊。(补充:一、《湘人著述表》中还入选了一位学者“马宗良”,会不会是才东公房国学生马宗良呢?还需要考证;二、马慕范撰写的《正则文钞》一卷分别入选在同治《新化县志》卷二四《人物文学》和《宝庆府志》卷一三五多《新化人》及同治《新化县志》卷三四《艺文》二。)
  
 
  
 马卓庵:马慕范第四子。派名荣兴、荣隆。拔贡(相当于举人副榜)。出生于1780年左右,与谭骧、魏源,既同一时期也同等名望,既经常一起探讨学问也经常一起参加科考,每次学政亲临科考现场都会询问学官他们三人来了没有。马卓庵六岁开蒙、五步吟诗,无书不读、过目不忘,被传为神童。二十四岁的时候不幸病逝,才不得申,志不得展;没有生育子女,过继了兄长之子。短短的一生,却熟读易经、精通奇门遁甲之术、擅长夜观星象,著有天文奇门诸书且流传了下来;可惜人们有书不会用没有人能够从中学到东西,这是他本人的不幸也是奇书的悲哀。
  
  
 趣闻一:
  
 父亲马慕范是乾隆五十四年(1789)拔贡(相当于举人副榜)[7] 。有一天父亲对他说:“启蒙一年矣,能否以六六棋盘为题吟诗?”他立即回应:“阡陌开来数百年,秦人创做汉人权;儿童不可忘朝制,幼学街前画井田。”
  
 趣闻二:
  
 在舅舅欧阳俊(钟庐)进士家借《二十一史》,数日即还。舅舅不信他全部看完,他对舅舅说:“请随意翻书,您读上句,我读下句。”果其然,舅大惊,神童也。
  
 趣闻三:
  
 舅舅家富裕,经常失窃、难以捕获。他说:“我可以预测贼之来去时间与方向,用四条凳、摆四方,即可获贼。”贼踏入,如四面高墙,无法逃出。原来,他通晓易经、擅长奇门遁甲之术。
  
 趣闻四:
  
 他的奇门遁甲之术可以做到:一、地上摆放砖石,老鼠跑不出来,猫想捕鼠也进不去;二、晚上在窗户边摆放器物,如果有小偷进来,一个晚上都别想跑掉;三、平坦的田里养鱼,就算是涨大水洪水漫过田埂,鱼不会冲走溜出。
  
  
 趣闻五:
  
 他经常夜观天象,躺在草地上指着天上的星星,告诉小伙伴们:一、哪个星星从哪里跑去了哪里;二、哪个星星变成红色,主旱,意味着和这个星星相对应的地方会出现旱灾;二、哪个星星颜色变暗,主灾,意味着和这个星星相对应的地方会出现灾难;三、哪个星星出现芒角、光芒刺眼,主战,意味着和这个星星相对应的地方会出现战争。刚开始的时候,小伙伴们不信;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所说的一一应验。
  
 趣闻六:
  
 在长鄄清凉寺的清凉塔上,现存有他的律诗:
  
 蒲团踏破奉金人,衣钵非从见叶呻;
  
 缘觉得缘期得通,悟空通悟便通真。
  
 心悬慧镜原无垢,塔有清风再扫尘;
  
 般若静存储舍利,此间福地媲??
  
 补充:
  
 欧阳俊进士和欧阳俶知州是马卓庵的两位舅舅。
  
 
  
  
 从民国至今,马才皞的后裔中有许多极具成就的读书人,例如马志儒之孙马学融后裔:新化县永固镇副镇长、家族事务委员会负责人之一马永绅;毕业于中国大学的隆回第一位小说家马永灼;毕业于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的学者马永定等。(这三位是同胞亲兄弟,他们的个人成就请阅读专文《崇尚读书的长鄄马家人》和《长鄄马家“永”字辈》)。
  
 补充:
  
 N O.1
  
  
 马永来:皞公房马慕范后裔、马荣跃长子。1930年出生于长兴村。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政府组织农民走合作化道路的过程中,率先于长鄄小山冲一带建立第一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又带头将初级社转为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并带领村民发展农业生产;生产状况和优秀事迹远近闻名,多次得到上级表扬,获得多种荣誉称号,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1957年10月1日,随湖南代表团赴北京参加天安门观礼,受到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并合影留念。
  
 N O.2
  
 马远亨:皞公房马志儒后裔、马增寿次子马永绅长子。其先祖马志儒是明朝晚期府学生(秀才),记载于清朝道光二十九年(1849)修《宝庆府志》;也是长鄄最早的秀才之一。其本人,是《长鄄六修族谱》的纂修;2002年8月,和谭家齐、欧阳任南、马暄甫、马忠夏、欧阳木生等先后加入隆回县诗词楹联学会;留下的序文有《我所要说的》、《开卷语》、《马氏龙公房六修谱序》、《洞下水口拱桥续记》、《双桥水库记》、《二世祖四修墓志》、《词》、《满叔母刘寿贞传》、《健寿赞》、《挽联三副》、《巨材族叔传》、《慷慨乐捐赞》、《书六修谱后》等。
                                          
 马氏宗祠创建于清朝康熙五十三年(1714),1935年重修,于右任 [4] 题额;此图摄于80年代。
  
  
 
  
 参考资料
  
 
  
 [1]
  
 2009年3月《长鄄马氏族史概要》。顾问:马仲和、马忠善(浡善);主编:马远平;副主编:马铁凡、马康彤;编委:长鄄/马永定、马永凤、马远享、马克俭、马胜元、马胜芳、马康贵、马飞丰,邵阳/马少侨、马铁鹰,重庆/马忠诚、马卫,四川/马公廉,贵州/马河春,广西/马永全、马忠诚、马启芳,岩口/马立曙,辰溪/马文肃。
  
 
  
 [2]
  
 明清科举,有三级(秀才、举人、进士)四试(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A、院试——考秀才:在府城或直属省的州治所举行,分岁试和科试;县府试过关的童生通过岁试就是生员(庠生、秀才),生员分为廪生、增生、附生(统称诸生),岁试成绩优良的参加科试,科试通过了参加乡试。B、乡试——考举人:在京城及各省省城举行,三年一次;考中的称举人,第一名叫解元。C、会试和殿试——考进士:会试由礼部主办,在京城的贡院举行,一般在乡试的第二年,考中的称贡士,第一名叫会元;会试是带有决定性的考试,而殿试只定名次,不存在黜落的问题,殿试所发之榜称“甲榜”,分三甲:一甲为赐进士及第(状元、榜眼、探花),二甲为赐进士出身,三甲为赐同进士出身。
  
 
  
 [3]
  
 国子监,是晋武帝“创建国子学”以来的学子们梦寐以求想要进入的最高学府,隋朝以前称为“太学”;清朝初期,沿袭了明朝的制度,南京和北京都设有国子监,隶属礼部;学生多由省、府、州、县学生员(秀才)中考核选拔,入监就学者有贡生、监生之分,统称为国子监生,初步具备了做官的资格,最高可授予五品以上的高官;清朝后期,设置京师同文馆、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等新式学校,毕业考试合格的,分别授予进士、举人等出身,给予相应的官职。贡生、监生比秀才好的地方在于,就算科考不中,也有官做,但一般不大,常为知县、县丞、教谕等,比如清朝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屡试不中,最后凭借贡生的身份做了个“儒学训导”的小官,专门负责督导县学的校风。在国子监肄业的学生称为国学生、国子生、太学生,见习期满可以补授官职。
  
 
  
 [4]
  
 于右任:原名伯循,字诱人,尔后以“诱人”谐音“右任”为名;别署“骚心”、“髯翁”,晚年自号“太平老人”。清朝光绪五年(1879)出生于陕西三原。中国近现代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中华民国开国元勋之一,中国同盟会早期骨干,中国近代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文化团体“南社”的重要成员;长年在国民政府担任高级官员,尤其是担任监察院院长一职长达34年;同时也是复旦大学、上海大学、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创办人和复旦大学、私立南通大学校董等。

3. 马氏家族之长鄄外迁后裔马祖贵是正三品参将

马一鹰/文
  
  
 
  
                                          
 清朝康雍年间
  
  
 
  
 【长鄄→重庆】
  
 
  
 马祖贵:其曾祖父马慕才从长鄄移居重庆。其本人,清朝道光十五年(1835)农历九月,初任贵州古州镇标右营千总(从六品武官);继任贵州威灵镇右营守备(正五品武官);历任贵州提标安顺城守营都司(正四品武官);升任贵州松涛右营游击(从三品武官);后任湖南永州镇标分驻临蓝嘉柱等处参府(参将别名/各省绿营中正三品武官),加三级、记录二次(差一次记录就成为加四级/有纪录和加级才能加衔)。
  
 
  
                                          
 
  
  
 
  
 马氏宗祠创建于清朝康熙五十三年(1714),1935年重修,于右任 [13] 槽门题额;此图摄于80年代。
  
 
  
 参考资料
  
 
  
 [1]
  
 2009年3月《长鄄马氏族史概要》。顾问:马仲和、马忠善(浡善);主编:马远平;副主编:马铁凡、马康彤;编委:长鄄/马永定、马永凤、马远享、马克俭、马胜元、马胜芳、马康贵、马飞丰,邵阳/马少侨、马铁鹰,重庆/马忠诚、马卫,四川/马公廉,贵州/马河春,广西/马永全、马忠诚、马启芳,岩口/马立曙,辰溪/马文肃。
  
 
  
 [2]
  
 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湖南马氏龙虎豹宗亲联谊会编辑、2011年12月印刷的《马氏龙虎豹文化研究 · 创刊号》。会长:马轶麟,主编:马忠善(浡善),组稿:马康贵、马铁凡、马友蠡、马孝珍、马定富、马重润,编审:马仲和、马远平、马铁鹰、马康彤,校对:马凤璋、马彦荣,印务/发放:马乐华、马克俭,摄影:欧阳征初。
  
 
  
 [3]
  
 桂西北马氏族谱编委会编辑、2007年8月出版印刷的《桂西北马氏族谱》。主编:马仲和,顾问:马世桥、马启贤,副编:马琼玖、马永胜、马寿松、马启兴、马启芳、马永俊、马仲庭、马仲碧、马仲获、马仲侯。
  
 
  
 补充资料
  
 
  
  [4]
  
 明清科举,有三级(秀才、举人、进士)四试(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A、院试——考秀才:在府城或直属省的州治所举行,分岁试和科试;县府试过关的童生通过岁试就是生员(庠生、秀才),生员分为廪生、增生、附生(统称诸生),岁试成绩优良的参加科试,科试通过了参加乡试。B、乡试——考举人:在京城及各省省城举行,三年一次;考中的称举人,第一名叫解元。C、会试和殿试——考进士:会试由礼部主办,在京城的贡院举行,一般在乡试的第二年,考中的称贡士,第一名叫会元;会试是带有决定性的考试,而殿试只定名次,不存在黜落的问题,殿试所发之榜称“甲榜”,分三甲:一甲为赐进士及第(状元、榜眼、探花),二甲为赐进士出身,三甲为赐同进士出身。
  
 
  
  [5]
  
 国子监,是晋武帝“创建国子学”以来的学子们梦寐以求想要进入的最高学府,隋朝以前称为“太学”;清朝初期,沿袭了明朝的制度,南京和北京都设有国子监,隶属礼部;学生多由省、府、州、县学生员(秀才)中考核选拔,入监就学者有贡生、监生之分,统称为国子监生,初步具备了做官的资格,最高可授予五品以上的高官;清朝后期,设置京师同文馆、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等新式学校,毕业考试合格的,分别授予进士、举人等出身,给予相应的官职。贡生、监生比秀才好的地方在于,就算科考不中,也有官做,但一般不大,常为知县、县丞、教谕等,比如清朝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屡试不中,最后凭借贡生的身份做了个“儒学训导”的小官,专门负责督导县学的校风。在国子监肄业的学生称为国学生、国子生、太学生,见习期满可以补授官职。
  
 
  
 [6]
  
 民国时期,“黄埔军校”和“中央军校”没有区别,只是不同年代的不同称呼。真正意义上的黄埔军校只开办三年,从1924年6月到1928年3月,广州长洲岛共招收七期学生。到20世纪40年代晚期,黄埔学生在国民党军政界中一时将星闪烁,名将如云;其中,绝大多数是前七期学生,最风光的是前四期。马非百、马巨材两兄弟于1926年春进入入伍生部担任教官,3月8日第四期入伍生升学考核转为学生,1927年12月广州起义失败后两兄弟去到上海。1928年3月,黄埔军校迁往南京,改名“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从改名那一刻起,国共合作联办的“黄埔军校”就不复存在。后来一再改名,1929年9月10日改名为“国民革命军黄埔军官学校”,1931年3月又改回“中央陆军军官学校”,1946年1月再改名“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1950年10月台湾当局在高雄凤山复建“凤山陆军军官学校”延续至今。
  
 
  
 [7]
  
 日本庆应义塾大学比日本历史更悠久、比排名第一的东京大学还早,创建者为日本一万元的纸币人物、近代著名启蒙思想家福泽谕吉。
  
 
  
 [8]
  
 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声望和影响力超过东京帝国大学,日本皇族、华族多数就读于此,培养了大批高级将领,有六人曾担任内阁首相;很多著名的中国将军也毕业于此,如蔡锷、蒋介石、何应钦、阎锡山、程潜、许崇智、蒋百里、汤恩伯等。
  
 
  
 [9]
  
 普渡大学:世界著名高等学府、美国一级国家大学、美国十大联盟创始成员。其工程学院属于世界顶尖行列,造就过13位诺贝尔奖得主。在航空航天领域被誉为“美国航空航天之母”,农学院、科技学院、药剂学院、商学院等均位于美国顶尖行列。主要奖项:诺贝尔奖、普利策奖、美国青年科学家总统奖、美国工程院戈登奖、美国技术和创新奖。
  
 
  
  [10]
  
 拉夫堡大学是一所仅次于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和圣安德鲁斯大学的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曾荣获QS组织“世界五星+”大学殊荣(全球仅十五所大学获此荣誉),共获七次英国大学最高荣誉奖——英国女王年度奖(获奖次数仅次于牛津大学)。
  
 
  
 [11]
  
 楚屏中学:是一所从小学至高中全免费的全日制学校,在当时以一家之力来兴办,可能是全国绝无仅有的。毕业于日本帝国大学的邓世隆,日本高等工业学校的舒维岳,日本高等师范学校的樊国植,湖南大学的米西成,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的王元(辉武),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四期的刘魁杰担任军事教员;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的田茹担任音乐老师;中共地下党员米庆轩,田成上分别担任教导主任和校长;进步人士肖洪量,南新社员、中华国学会会员、著名诗人田名瑜分别担任总务主任和副校长。
  
 
  
 [12]
  
 陆军大学的前身是中国近代唯一的一所最高级别的军事学府——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它自清朝光绪二十九年(1903)创立于保定,历经44年之久,是近代中国(中华民国时期)军事院校中存在时间较长的一所。这里“陆军大学”是广义的,包括1903年2月至1923年8月办的保定军官学校,而1927年到1949国民政府在南京的陆军大学实际上是由广州的黄埔军校搬迁而来,与保定军校并无关系。它的存在对于中国近代军事教育乃至中国近代军事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陆军大学主要培养团以上指挥军官和师以上司令部参谋军官,重点培养学员的联合与合同作战能力、运用军事政策的能力和战略能力。
  
 
  
 [13]
  
 于右任:清朝光绪五年(1879)出生于陕西三原。近现代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民国开国元勋、同盟会骨干、南社重要成员。曾任南京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达34年;同时,他还是复旦大学、上海大学的创办人之一,并担任复旦大学校董。

马氏家族之长鄄外迁后裔马祖贵是正三品参将

4. 马氏家族之长鄄的位置进可攻退可守

马胜科/文
  
  
 
  
                                          
 
  
                                          
 
  
                                          
 
  
  
 
  
 从长鄄卫星地图上看,长鄄算山里吧也算山里, 但不算在大山里;长鄄只是和西边庞大的雪峰山系若即若离。长鄄这样的位置,面对东部或北部更先进的文明时,以至于不纠缠在庞大的雪峰山系里出不来。
  
 
  
 从某些方面来讲,这样的位置进可攻,退可守。进:可向东去往更繁华的宝庆,甚至东北边的长沙获取更先进的文明(族谱上记载,乾隆年间,先祖荣茂公 [1] 就曾经到过长沙参加过乡试);退:依赖相对封闭的山脉的保护,和相对稳定而丰富的物产,长鄄马家人可长久在此稳定繁衍生息。
  
 
  
 古时候,从长鄄大体上往东徒步,走过相对不远的山路后,地势变得相对平坦,步行相对更容易些;可以达到地势更平坦的宝庆,甚至去往东北边的长沙。
  
 
  
 长鄄三面环山,植被丰富,地势相对高;大旱很难被旱住,大涝也不至于出现毁灭性的打击。
  
 
  
 长鄄有漫山遍野的楠竹,这是造纸的上等原料。我从一鹰爷爷的文章中知道,长鄄古时候有很多造纸作坊,造纸业曾经是长鄄重要的经济支柱之一;长鄄的“纸”作为商品流通到四周, 也增加了长鄄人和外界交流的机会。
  
 
  
 有了经济基础,才可能供养出更多的读书人,让子孙后代走向更远、更好的地方。几十年前还有长鄄人挑着纸往贵州卖(当然,贵州算长鄄的西边了)。
  
 
  
 相对稳定、丰富的物产,让长鄄马家人在几百年来相对稳定地安居于此;同时,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也减缓了700年来长鄄被外姓稀释的进程,以至于现在长鄄大部分人还是马姓(人口流动性越大的地方,长期下去,姓氏越杂)。
  
 
  
 所以,我们心怀感恩,感恩成龙公为我们子孙后代,打下了这块充满灵性的宝地。成龙公的形象,现在在我们这些后代脑海里非常模糊;但是,我想他一定是个高大智慧的山东大汉,充满战略眼光的人。也许成龙公当时看到长鄄这块宝地时,感到非常欣喜,然后出生入死,为后代布下了影响到现在的格局。
  
 
  
 【评价】
  
 
  
 荒山野岭传薪火,空谷幽兰孕俊才。邵邑长鄄进可攻退可守,乃一风水宝地。难怪马氏、欧阳氏、谭氏等百年望族由此发祥,而泽流及远。
  
 ——谭日平
  
 
  
                                          
 
  
  
 
  
 马氏宗祠创建于清朝康熙五十三年(1714);三修于1935年,于右任 [2] 槽门题额;此图摄于80年代。
  
 
  
 补充资料
  
 
  
                                          
 
  
  
 
  
 
  
 [1]
  
 马荣茂:马再懿长孙、马慕良长子。字卉暘。出生于清朝康熙四十四年(1705)。国学生。乾隆六年(1741)八月,在长沙参加辛酉科乡试。(补充:一、马荣茂属金公房,从他的曾祖父马高员开始,连续十二代都是儒生和读书人;有二十位获取功名,其中,四位被貤赠从三品中议大夫。二、乡试是科举考试中规模最大、竞争最为激烈的一级考试,雍正元年“两湖分闱”后,湖南开始独立举行乡试;考场为湖南贡院,考题主要来源于《论语》、《孟子》和《中庸》;“两湖分闱”是湖南科举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极大地促进了湖南教育的发展,对湖南人才群体的兴起产生了重要影响。三、乾隆六年湖南乡试第一名是欧阳正焕;他32岁乡试中解元,36岁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之后历任乡试考官、监察御史、岳麓书院山长等职。)
  
 
  
 [2] 
  
 于右任:清朝光绪五年(1879)出生于陕西三原。近现代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民国开国元勋、同盟会骨干、南社重要成员。曾任南京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达34年;同时,他还是复旦大学、上海大学的创办人之一,并担任复旦大学校董。

5. 马氏家族之长鄄字辈表

马一鹰/文
                                          
 长鄄马家的先辈们怀着族胤传衍久远、世系亲疏不紊、后先序次井然的美好愿望,鉴照历史上许多名门大族修谱的成例,着重公议制订了一份自成龙始祖传承六十代的马家字辈表:
  
  
 “成添文子贵,仲昌才志高;再慕荣宗祖,福寿永远康;忠孝传家训,诗书贻泽长;象贤崇典礼,敦本振纲常;仁义怀先哲,友爱古今香;博学开钧宇,鸿武胜汉唐。”
  
 六百多年来,从“成”字辈到“永”字辈18代,长鄄马家人都严格按照这个字辈表命名;族属每人都各有派名,辈分长幼一目了然。但从“远”字辈起始,由于族人有不少已迁离乡梓在异域生息,加上社会大环境对家族关系、传统风习的极大冲击,越来越多的族属已不用派名。
                                          
 马氏宗祠创建于清朝康熙五十三年(1714);三修于1935年,于右任 [1] 题额;此图摄于80年代。
  
  
 补充资料
  
 [1]
  
 于右任:原名伯循,字诱人,尔后以“诱人”谐音“右任”为名;别署“骚心”、“髯翁”,晚年自号“太平老人”。清朝光绪五年(1879)出生于陕西三原。中国近现代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中华民国开国元勋之一,中国同盟会早期骨干,中国近代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文化团体“南社”的重要成员;长年在国民政府担任高级官员,尤其是担任监察院院长一职长达34年;同时也是复旦大学、上海大学、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创办人和复旦大学、私立南通大学校董等。

马氏家族之长鄄字辈表

6. 一门三十九位儒生的马氏家族之长鄄人

马一鹰/文
  
 【导言】
  
  
 马氏家族之长鄄东公房,从明朝马才东开始到清朝科举制结束,持续十五代都是儒生 [2] ,其中有三十九位获取功名。
  
 【概况】
  
 马才东:马文富第四子马子让的后裔、马昌燕长子。明朝京官。万历年间辞官归隐,生息繁衍。现在的长鄄仍然保存有“马才东故居”(修建于1612年的大宅院,后人称之为“新屋院子”)。从马才东开始到科举制结束,持续十五代都是儒生,其中有三十九位获取功名:
                                          
 马荣宪:马志魁第三子马高价的长子马再兰的次子马慕赵的第三子。字敬简,号行可。出生于清朝康熙六十一年(1722)。国学生 [3] 。
  
  
 
  
 马荣珂:马志魁第三子马高价的第三子马再秀的次子马慕周的第三子。字玉佩。出生于清朝康熙六十一年(1722)。勒授登仕郎(正九品,文散官名)。
  
 
  
 马宗梧:马荣宪长子。字朝凤,号竹岭。出生于清朝乾隆十三年(1748)。登仕郎(正九品,文散官名)。
  
 
  
 马宗良:马荣宪次子。字熊谦,号建望。出生于清朝乾隆十七年(1752)。升入京师国子监学习(国学生)[3] ,诰授徵仕郎(文散官名;隋始置;唐为文官第二十三阶,正八品下,宋废;金再置,从八品上;元升从七品;明改称徵仕郎,为从七品升授之阶;清亦称徵仕郎,从七品。)
  
 
  
 
  
 
  
                                          
 
  
  
 
  
 马宗榜:马荣宪第三子。字廷举,号梅岭。出生于清朝乾隆二十二年(1757)。国学生 [3] 。
  
 
  
 马宗旭:马慕赵之孙、马荣恒次子。字旦升,号东林。出生于清朝乾隆二十五年(1760)。国学生 [3] 。以乐善好施著称于世。
  
  
 
  
 马世绳:“宗”字辈。官教谕(明清时代县设“县儒学”,是一县之最高教育机关,内设正八品教谕一人,另设训导数人。)
  
 
  
 马祖诰:马荣宪长孙、马宗梧长子。字周章,号西歧。出生于清朝乾隆三十五年(1770)。修职郎(正八品)。
  
 
  
 马祖骥:马荣宪之孙、马宗榜长子。字德和,改号翠松。出生于清朝乾隆四十四年(1779)。登仕郎(正九品,文散官名)。
  
 
  
 马祖溟:马宗良长子。字图南。出生于清朝乾隆四十七年(1782)。例授县丞(始置于战国,为县令之佐官;秦汉相沿;典文书及仓狱,为县令,县长之辅佐,历代所置略同;惟晋及南朝宋无,宋只设建康狱丞;丞之官秩,汉为二百石至四百石,明清县丞为正八品。)
  
 
  
 马德和:马宗榜长子。派名马祖异。监生。七十多岁的时候,家道中落,五个嫡子败家不孝;幸好有庶子马福荃全心全意照顾瘫痪的母亲和年幼的弟弟马福葆,可以勉强度日。——来源于马莲仙撰写的《孝子马福荃传》
  
 
  
 马祖元:马宗榜次子。字大椿,改号晴岚。出生于乾隆五十一年(1786)。国学生 [3] 。修建隘门口茶亭。和三弟马茂园一起改建马氏宗祠。
  
 
  
                                          
 
  
  
 
  
 马祖曜:马宗旭次子。又名德宣,号星浦。出生于清朝乾隆五十四年(1789)。清朝嘉庆十七年(1812)增生 [1] ,例授增贡生(相当于举人副榜),升入京师的国子监学习 [3] 。同榜生员中的杰出人物有:太子太傅、四川总督骆秉章(1862年俘虏石达开);清朝著名的九位封疆大吏之一、道光和咸丰的恩师(“两朝帝师”)牛鉴;礼、刑二部侍郎、“禁烟名臣”黄爵滋;户部郎中、湖南宝庆府知府谢鹤翎;翰林院修撰、国史馆纂修官林召棠等。马德宣擅长诗歌、文学、书法、篆刻,曾在长鄄设立私塾,热心公益。同治三年(1864)七月十九日,湘军攻破太平天国首都天京;有一小股太平军躲藏在岩口黄金洞,经常来长鄄抢劫作乱;他组织团练,杀太平军40余人,使长鄄得以安宁。后来又率民团反击领头闹事的地方武装,深受百姓爱戴。生平事迹记载于《宝庆府志》和《新化县志》。(补充:湖南永新县任弼时中学的现校址是马德宣当年科考考棚的所在地)。
  
 
  
 马祖坎:马志魁第三子马高价的第四子马再蔚的次子马慕连之孙马宗固第三子。字盈科,号出泉。出生于清朝嘉庆七年(1802)。国学生 [3] 。
  
 
  
 马福来:马祖璀长子。字贵祥。出生于清朝嘉庆十二年(1807)。从九品,以子职貤赠武畧骑尉(官阶名;乾隆五十一年(1786)定制,正六品武官,授武略骑尉之官阶,并可封赠其父母及妻室,给敕命二轴)。
  
 
  
 马福瑧:马宗良之孙、马祖浙第三子。字云庆,号从龙。出生于清朝道光十三年(1837)。国学生 [3] 。
  
 
  
 马福瑞:马宗良之孙、马祖浙第四子。又名衡峰、钟狱,字祥庆。出生于清朝道光二十四年(1844)。邵阳县唐勋臣和袁绍贤二位名师的弟子。县试和府试都是“案首”(明清时代童生参加府、州或县学考试而获得秀才第一名)。国学生 [3] 。
  
 
  
 马介亭:马祖曜长子。原名振金,派名祉福,字锡申,号春堂。出生于清朝道光十五年(1835)。清朝光绪八年(1882)增生 [2] 、入京师国子监(国学生)[3] 。同一年进入国子监学习的杰出人物有:清末四大能臣之一的满洲正白旗人端方;晚清维新变法干将、“戊戌六君子”之一杨锐;“蜀中文学八大家”之一陈崇哲;清末民初著名学者、经学家吴之英;王闿运学生、尊经书院“四杰”之一刘子雄等。马介亭性情豪放,乐善好施;既在家乡修亭修桥,又在宝庆府设置“士林馆”,资助读书人,广交天下朋友;还发扬光大了祖业,成为长鄄首富。
  
 
  
                                          
 
  
  
 马福勋:马慕周长子马荣琰的曾孙、马祖桂长子。原名福添,字太酞,号哲卿。出生于清朝道光二十一年(1841)。国学生 [3] 。
  
 
  
 马寿绵:马祖元之孙、马福海长子。字敦礼,号雅化。出生于清朝道光十五年(1835)。国学生 [3] 。
  
 
  
 马家范:马慕赵长子马荣灯的后裔、马福提长子。原名寿梁,字焕庭,号仲甫。出生于道光二十年(1840)。国学生 [3] 。(补充:萧人彦举人是马家范的姻叔。)
  
 
  
 马艺林:马福来第八子。派名寿烧,字周材。出生于清朝道光二十五年(1845)。卫千总,清廷赐挂“卫守副府”火焰边金匾在他的府邸,此金匾是五品官员的荣誉象征。(补充:一、卫千总是漕运总督所辖各卫所武官,掌率运丁,领运糟粮。二、艺林大娘是晚清时期长鄄的大富豪,拥有长鄄大部分竹山;长年有数座槽屋/造纸作坊不干水,一年四季造纸不间断,年产土纸七千担;艺林大娘有一句霸气的话常被人们流传:“谁和我打官司,我只要把竹料矮剁一寸”;足见她竹山之多,财力之大。)
  
 
  
 马灼林:马福来第十三子。派名寿杞,字楚材。出生于咸丰四年(1854)。从九品。
  
 
  
 马仲甫:马世绳之曾孙。“寿”字辈。国学生。其夫人聂氏仁孝持家。
  
 
  
 马寿徽:马宗良曾孙、马福瑞长子。原名子献,号元德。出生于清朝同治元年(1862)。国学生 [3] 、从九品。
  
 
  
 马寿爱:马介亭长子。夫人王氏,抚子马子谷。其本人,字日长,号明生。出生于清朝同治四年(1865)东至日。儒生。四岁读私塾,老师传授诗文,上口成诵;七岁的时候,作诗成文,犹如成年的文人雅士。曾沉吟得句:“客途人影独,云路雁行孤”。其父亲马介亭欣赏之后大喜,然而竟成诗谶,不幸于光绪十三年(1887)病逝,年仅22岁。其胞弟马莲仙闻讯,悲痛不已、投笔长吁。——来源于马寿爱的姻侄、益阳千家洲进士王景崧撰写的《马明生小传》(王景崧的胞兄王景莪也是光绪年间进士)
  
 
  
                                          
 马莲仙(马国霖):马介亭次子。中国近代新式教育的先行者。派名寿恩,字泽长,号瑞亭、润生,亦号雨人、竹园老人。出生于清朝同治九年(1870)。是在戊戍变法废除八股后的光绪二十七年(1901)用策论考取的廪生;是扶风义塾(长鄄学校前身)的创办者,采用上海文明书局出版的“蒙学十七种”为教材;也是高坪书院(隆回三中前身)的创办者之一。历任新化县永固镇镇长、宝庆普通中学校长(宝庆古城第一所中等学校)、新化县第一届议会议员。参加过辛亥革命、驱张运动和湖南省议会议员竞选。著有《扶风义塾记》;古文辞若干篇可见于光绪《马氏四修族谱》,诗若干首辑存于《庚甲酬唱集》。一生中,交往密切的名人有袁吉六、陈天华、谭人凤、马邻翼、罗元鲲、周方、方鼎英、程潜、林森、潘祖彝、于右任、蔡和森、葛健豪、蔡林蒸、蔡庆熙、刘千昂、文素勤、毛泽东等。
  
  
 补充:
  
 N O.1
  
 马莲仙创办的长鄄两等小学堂是湖南最早出现,最知名的私立新式小学堂之一。办学时间晚于中国最早的新式小学正蒙书院18年;但是,早于中国最早的公立小学堂南洋公学外院1年。
  
 N O.2
  
 马莲仙同榜生员中的杰出人物有:中国近代革命先驱者之一、中国宪政之父宋教仁;厚黑教主、影响中国20世纪的20位奇才怪杰之一李宗吾;“南社”创始人之一、南京临时政府临时参议院副议长陈陶遗;著名文学家、语文学家夏丏尊;东京中国同盟会四川部长、南京临时参议院议员张懋隆;海南留学美国第一人、琼崖守备司令部少将参议员王协初等。
  
 马国梁:马介亭第三子。派名寿恺,字善长,号同生,又号兰仙。出生于清朝光绪四年(1878)。毕业于新化速成中学堂。儒生。撰写过的序文有《席丰先生传》、《德元先生传》、《衡峰先生传》、《雷打石坟山水口记》等。
  
  
 
  
 马国棠:马介亭第四子。派名寿性,字命长,号道生,又号芝仙。出生于清朝光绪十四年(1888)。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先后进入京师国子监(国学生)[3] 和官立长沙自治研究所学习。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直到1930年,在鸟树下与长鄄交界处的银坑创办铅锌矿,高薪聘请采矿工程师(英国人)。是近代湖南矿业较早的探索者。
  
  
 补充:
  
 N O.1
  
 1906年,清朝统治集团中一些开明人物开始提出“实行地方自治为立宪之根本”的主张;在群臣呼唤下,清廷于1907年发出上谕,同意在部分省份先行试办地方自治;1909年,直隶、奉天、广东等少数省份成立了自治研究所,培训自治人才;随后,“官立长沙自治研究所”成立,从日本法政大学毕业的立宪派政治人物、教育家罗杰担任所长;清末开始的自治运动一直持续到1914年袁世凯下令停止为止。马国棠进入京师国子监和官立长沙自治研究所学习的时候非常年轻,也就20岁刚出头。
  
 N O.2
  
 同一时期和马国棠在官立长沙自治研究所学习的,还有他的姻亲刘继藜(四都人)。
  
 N O.3
  
 英国采矿工程师一直住在新屋院子马国棠次子马笃材家。有一天,他行走在隘门口;从玉屏山做法回家的湴泥冲金公房道士马永芹(纫发),见到金发碧眼的他以后大惊,以为撞鬼了,使出浑身解数,各种法术用尽,也没有搞明白。最后,各自在马国棠、马楚材、马笃材等人面前诉说着委屈;马永芹说:“今天撞见鬼了,这是我见过的最凶猛的鬼,搞不定。”英国采矿工程师说:“今天撞见一个疯子,真是莫名其妙。”——马铁凡提供
  
 
  
 马寿檍:字梦松,又字凤华。郡庠生,例授国学生。(补充:马寿檍是马才东房。其孙马维孝毕业于中国第一所专门培养铁路和电信管理人才的高等学校——北京铁路管理传习所;早期中共党员;1929年工作于由中央文委书记潘汉年直接领导的“文委”秘密联络点——沪滨书店和吴淞印刷厂,印行马列主义书籍、进步作家文艺作品、党内秘密文件,如《农民与革命》、《宗教 · 哲学 · 社会主义》等;负责掩护党内同志,从武昌第一模范监狱出狱的杨献珍、广州起义失败后到上海的王昌明都曾在书店安身并得到资助;1935年2月19日夜至20日凌晨被国民党上海市公安局联合公共租界工部局与法租界的两处警察机构逮捕,同时被捕的还有上海中央局书记黄文杰,中央局组织部长何成湘,中央局宣传部部长朱镜我,中央局文书科张唯一与中央文委阳翰笙、田汉、林伯修、许涤新等36人,周扬和夏衍幸免于难,史称“二一九”大破坏。)
  
 
  
 马永达:马宗良后裔、马祖浙曾孙、马寿先长子。字树勋,号建侯。出生于清朝同治六年(1867)。国学生 [3] 。
                                          
 还有国学生 [3] :马昌民、马灼卿、马继周、马俊杰、马钟灵、马吾佐、马康健。
  
  
 
  
 另外,从民国至今,马才东后裔中有许多极具成就的读书人,例如马介亭之孙:秦汉史名家、黄埔军校教官马非百;革命家、少将马子谷;革命家、黄埔军校教官马子任;中共地下党和地下武装的领导人马梓材;农学家马植材;毕业于中央军校的军人马育材;工作于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文化部的军人马子建等(“永”、“远”、“康”、“忠”、“孝”字辈的个人成就请阅读专文《崇尚读书的长鄄马家人》)。
                                          
 马氏宗祠创建于清朝康熙五十三年(1714),1935年重修,于右任 [4] 题额;此图摄于80年代。
  
  
 
  
 参考资料
  
 
  
 [1]
  
 2009年3月《长鄄马氏族史概要》。顾问:马仲和、马忠善(浡善);主编:马远平;副主编:马铁凡、马康彤;编委:长鄄/马永定、马永凤、马远享、马克俭、马胜元、马胜芳、马康贵、马飞丰,邵阳/马少侨、马铁鹰,重庆/马忠诚、马卫,四川/马公廉,贵州/马河春,广西/马永全、马忠诚、马启芳,岩口/马立曙,辰溪/马文肃。
  
 
  
 [2]
  
 明清科举,有三级(秀才、举人、进士)四试(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A、院试——考秀才:在府城或直属省的州治所举行,分岁试和科试;县府试过关的童生通过岁试就是生员(庠生、秀才),生员分为廪生、增生、附生(统称诸生),岁试成绩优良的参加科试,科试通过了参加乡试。B、乡试——考举人:在京城及各省省城举行,三年一次;考中的称举人,第一名叫解元。C、会试和殿试——考进士:会试由礼部主办,在京城的贡院举行,一般在乡试的第二年,考中的称贡士,第一名叫会元;会试是带有决定性的考试,而殿试只定名次,不存在黜落的问题,殿试所发之榜称“甲榜”,分三甲:一甲为赐进士及第(状元、榜眼、探花),二甲为赐进士出身,三甲为赐同进士出身。
  
 
  
 [3]
  
 国子监,是晋武帝“创建国子学”以来的学子们梦寐以求想要进入的最高学府,隋朝以前称为“太学”;清朝初期,沿袭了明朝的制度,南京和北京都设有国子监,隶属礼部;学生多由省、府、州、县学生员(秀才)中考核选拔,入监就学者有贡生、监生之分,统称为国子监生,初步具备了做官的资格,最高可授予五品以上的高官;清朝后期,设置京师同文馆、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等新式学校,毕业考试合格的,分别授予进士、举人等出身,给予相应的官职。贡生、监生比秀才好的地方在于,就算科考不中,也有官做,但一般不大,常为知县、县丞、教谕等,比如清朝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屡试不中,最后凭借贡生的身份做了个“儒学训导”的小官,专门负责督导县学的校风。在国子监肄业的学生称为国学生、国子生、太学生,见习期满可以补授官职。
  
 
  
 [4]
  
 于右任:原名伯循,字诱人,尔后以“诱人”谐音“右任”为名;别署“骚心”、“髯翁”,晚年自号“太平老人”。清朝光绪五年(1879)出生于陕西三原。中国近现代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中华民国开国元勋之一,中国同盟会早期骨干,中国近代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文化团体“南社”的重要成员;长年在国民政府担任高级官员,尤其是担任监察院院长一职长达34年;同时也是复旦大学、上海大学、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创办人和复旦大学、私立南通大学校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