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时滞差别有什么意义

2024-05-09 14:16

1. 研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时滞差别有什么意义

  经济学家认为,良好的经济政策不仅是单纯的政策配合问题,还要把握住运用政策的时机。因此,政府在运用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来进行经济调控时,还要考虑到政策时滞(time lag)问题。
  (1)相机抉择财政政策的时滞。从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来说,财政政策的实施一般会存在下列五种时滞:认识时滞、行政时滞、决策时滞、执行时滞和效果时滞。认识时滞是指从经济现象发生变化到决策者对这种需要调整的变化有所认识所经过的时间,这段延迟时间的长短主要取决于行政部门掌握经济信息和准确预测的能力。行政时滞也称为行动时滞,是指财政当局在制定采取何种政策之前对经济问题调查研究所耗费的时间。这两种时滞只涉及行政单位而与立法机构无关,也就是说,这两种时滞只属于研究过程,与决策单位没有直接关系,经济学称为内在时滞。内在时滞的长短,一方面取决于财政当局收集资料、研究情况所占用的时间以及采取行动的效率;另一方面取决于当时的政治与经济目的,尤其是在希望实现的目标较多的情况下,必须对政策目标的优先顺序进行选择。
  与内在时滞相对应的是外在时滞。外在时滞是指从财政当局采取措施到这些措施对经济体系产生影响的这一段时间,主要包括三种时滞:(1)决策时滞,是指财政当局将分析的结果提交立法机构审议通过所占用的时间;(2)执行时滞,是指政策议案在立法机构通过后交付有关单位付诸实施所经历的时间;(3)效果时滞,是指政策正式实施到已对经济产生影响所需要的时间。这三种时滞与决策单位发生直接关系,而且直接影响社会的经济活动,故称为外在时滞。由于经济结构和经济主体的行为具有不确定性,而且很难预测,因此外在时滞可能会更长。图15-1表明了财政政策时滞的先后次序及其内容。
 
  图15-1相机选择财政政策的时滞
  (2)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时滞比较。货币政策的操作或多或少地同样存在着上述五种时滞。就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时滞长短比较而言,内在时滞只涉及经济问题的发现与对策研究,这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说大体一致。因此,就内在时滞而言,无法确定这两种政策孰优孰劣。但是,就外在时滞来说,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优势比较就较为明显。一般来说,财政政策的决策时滞较长,因为财政政策措施要通过立法机构,经过立法程序,比较费时;相比之下,货币政策可由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直接影响货币数量,时滞比较短。就执行时滞来看,财政政策措施在通过立法之后,还要交付给有关执行单位具体实施;而货币政策在中央银行决策之后,可以立即付诸实施。因此,财政政策的执行时滞一般比货币政策要长。但是,从效果时滞来看,财政政策就要优于货币政策。由于财政政策工具可以直接影响社会的有效需求,从而使经济活动迅速做出有力的反应;而货币政策主要是影响利率水平的变化,通过利率水平变化引导经济活动的改变,不会直接影响社会有效需求。因此,财政政策的效果时滞比货币政策要短。总之,就时滞方面来看,很难比较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在研究这两种政策的时滞问题时,一定要根据不同的客观经济环境和不同政策的各种时滞加以比较,才能做出正确判断,选择有效的政策措施。
  

研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时滞差别有什么意义

2. 研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时滞差别有什么意义

  经济学家认为,良好的经济政策不仅是单纯的政策配合问题,还要把握住运用政策的时机。因此,政府在运用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来进行经济调控时,还要考虑到政策时滞(time lag)问题。
  (1)相机抉择财政政策的时滞。从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来说,财政政策的实施一般会存在下列五种时滞:认识时滞、行政时滞、决策时滞、执行时滞和效果时滞。认识时滞是指从经济现象发生变化到决策者对这种需要调整的变化有所认识所经过的时间,这段延迟时间的长短主要取决于行政部门掌握经济信息和准确预测的能力。行政时滞也称为行动时滞,是指财政当局在制定采取何种政策之前对经济问题调查研究所耗费的时间。这两种时滞只涉及行政单位而与立法机构无关,也就是说,这两种时滞只属于研究过程,与决策单位没有直接关系,经济学称为内在时滞。内在时滞的长短,一方面取决于财政当局收集资料、研究情况所占用的时间以及采取行动的效率;另一方面取决于当时的政治与经济目的,尤其是在希望实现的目标较多的情况下,必须对政策目标的优先顺序进行选择。
  与内在时滞相对应的是外在时滞。外在时滞是指从财政当局采取措施到这些措施对经济体系产生影响的这一段时间,主要包括三种时滞:(1)决策时滞,是指财政当局将分析的结果提交立法机构审议通过所占用的时间;(2)执行时滞,是指政策议案在立法机构通过后交付有关单位付诸实施所经历的时间;(3)效果时滞,是指政策正式实施到已对经济产生影响所需要的时间。这三种时滞与决策单位发生直接关系,而且直接影响社会的经济活动,故称为外在时滞。由于经济结构和经济主体的行为具有不确定性,而且很难预测,因此外在时滞可能会更长。图15-1表明了财政政策时滞的先后次序及其内容。

  图15-1相机选择财政政策的时滞
  (2)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时滞比较。货币政策的操作或多或少地同样存在着上述五种时滞。就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时滞长短比较而言,内在时滞只涉及经济问题的发现与对策研究,这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说大体一致。因此,就内在时滞而言,无法确定这两种政策孰优孰劣。但是,就外在时滞来说,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优势比较就较为明显。一般来说,财政政策的决策时滞较长,因为财政政策措施要通过立法机构,经过立法程序,比较费时;相比之下,货币政策可由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直接影响货币数量,时滞比较短。就执行时滞来看,财政政策措施在通过立法之后,还要交付给有关执行单位具体实施;而货币政策在中央银行决策之后,可以立即付诸实施。因此,财政政策的执行时滞一般比货币政策要长。但是,从效果时滞来看,财政政策就要优于货币政策。由于财政政策工具可以直接影响社会的有效需求,从而使经济活动迅速做出有力的反应;而货币政策主要是影响利率水平的变化,通过利率水平变化引导经济活动的改变,不会直接影响社会有效需求。因此,财政政策的效果时滞比货币政策要短。总之,就时滞方面来看,很难比较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在研究这两种政策的时滞问题时,一定要根据不同的客观经济环境和不同政策的各种时滞加以比较,才能做出正确判断,选择有效的政策措施。

3. 滞胀发生时,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可做什么?

滞胀全称停滞性通货膨胀(Stagflation),“滞”是指经济增长停滞,“胀”是指通货膨胀。在经济学,特别是宏观经济学中,特指经济停滞(Stagnation)与高通货膨胀(Inflation),失业以及不景气同时存在的经济现象。通俗的说就是指物价上升,但经济停滞不前。
1、它是通货膨胀长期发展的结果。一般来说,对付"滞胀"货币政策的用武余地不大,因为如果为了控制通胀而提高利率,则其负面作用可能导致经济增速进一步减慢,甚至出现负增长。
2、如果为了刺激经济增长而降低利率,则其负面影响是可能引发恶性通胀。对付"滞胀"一般采用财政政策效果较好,比如,通过加大财政开支或减税等措施来刺激经济增长,当然,如辅之以适度升息来控制通胀,则效果更好。

扩展资料:
经济学家提供造成滞胀的两个主因:
1、经济产能被负面的供给震荡而减少。例如石油危机造成石油价格上涨,生产成本上升及利润减少,引致商品价格上升同时经济放缓。
2、另一原因为不当的经济政策。例如中央银行容许货币供应过度增长,政府在商品市场和劳动市场作出过度管制。
3、在分析1970年代的滞胀时提供了两种解说:首先是油价暴涨,继而中央银行使用过度刺激的货币政策对抗经济衰退,形成物价/薪资螺旋(price/wage spiral)。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停滞性通货膨胀

滞胀发生时,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可做什么?

4. 滞胀发生时,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可做什么?

滞胀全称停滞性通货膨胀(Stagflation),“滞”是指经济增长停滞,“胀”是指通货膨胀。在经济学,特别是宏观经济学中,特指经济停滞(Stagnation)与高通货膨胀(Inflation),失业以及不景气同时存在的经济现象。通俗的说就是指物价上升,但经济停滞不前。
1、它是通货膨胀长期发展的结果。一般来说,对付"滞胀"货币政策的用武余地不大,因为如果为了控制通胀而提高利率,则其负面作用可能导致经济增速进一步减慢,甚至出现负增长。
2、如果为了刺激经济增长而降低利率,则其负面影响是可能引发恶性通胀。对付"滞胀"一般采用财政政策效果较好,比如,通过加大财政开支或减税等措施来刺激经济增长,当然,如辅之以适度升息来控制通胀,则效果更好。

扩展资料:
经济学家提供造成滞胀的两个主因:
1、经济产能被负面的供给震荡而减少。例如石油危机造成石油价格上涨,生产成本上升及利润减少,引致商品价格上升同时经济放缓。
2、另一原因为不当的经济政策。例如中央银行容许货币供应过度增长,政府在商品市场和劳动市场作出过度管制。
3、在分析1970年代的滞胀时提供了两种解说:首先是油价暴涨,继而中央银行使用过度刺激的货币政策对抗经济衰退,形成物价/薪资螺旋(price/wage spiral)。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停滞性通货膨胀

5. 货币政策时滞包括什么

  货币政策时滞 ,是指政策从制定到获得主要的或全部的效果所必须经历的一段时间,是影响货币政策效应的重要因素。货币政策时滞分类为内部时滞和外部时滞。内部时滞,是从政策制定到货币当局采取行动这段时间。其长短取决于货币当局对经济形势发展的预见能力、制定政策的效率和行动的决心。

包括认识时滞、决策时滞和行动时滞。认识时滞,指经济金融情况变化需要货币当局采取行动到货币当局认识到这种变化并承认需要调整货币政策间的时间间隔。行动时滞,指货币当局认识到需要调整货币政策到实际采取行动之间的时间间隔。

外部时滞,指从货币当局采取行动直到对政策目标产生影响为止这段过程。主要由客观经济和金融条件决定,不论货币供应量抑或利率,它们的变动都不会立即影响到政策目标。
通常是散步时滞,一旦采取政策行动,它对经济的影响要经过一定的时间,包括操作时滞和市场时滞。操作时滞,指从调整货币政策工具到其对中介目标发生作用所需耗费的时间。市场时滞,指从中介变量发生反应到其对目标变量产生作用所需耗费的时间。

货币政策时滞包括什么

6. 货币政策的时滞是什么?有哪几种?

货币政策时滞 time lag of monetary policy 是政策从制定到获得主要的或全部的效果所必须经历的一段时间。是影响货币政策效应的重要因素。

阶段分类分为内部时滞和外部时滞两个阶段.
内部时滞 
0是从政策制定到货币当局采取行动这段时间。其长短取决于货币当局对经济形势发展的预见能力、制定政策的效率和行动的决心。包括:认识时滞、决策时滞和行动时滞。 00
认识时滞:
指经济金融情况变化需要货币当局采取行动到货币当局认识到这种变化并承认需要调整货币政策间的时间间隔。 00
行动时滞:
指货币当局认识到需要调整货币政策到实际采取行动之间的时间间隔。 外部时滞 00指从货币当局采取行动直到对政策目标产生影响为止这段过程。主要由客观经济和金融条件决定,不论货币供应量抑或利率,它们的变动都不会立即影响到政策目标。通常是散步时滞(distributed lag):一旦采取政策行动,它对经济的影响要经过一定的时间。因此,对于某一项货币政策行动的外部时滞,一般只应说该政策行动在(比如)4个月后产生了 30%的效应,12个月后产生了60%的效应,18个月后则全部产生效应。

7. 货币政策时滞是如何影响货币政策效果的

  货币政策时滞 time lag of monetary policy 是政策从制定到获得主要的或全部的效果所必须经历的一段时间。是影响货币政策效应的重要因素。
  货币政策时滞[ time lag of monetary policy ]是政策从制定到获得主要的或全部的效果所必须经货币政策时滞历的一段时间。是影响货币政策效应的重要因素。 分为内部时滞和外部时滞两个阶段。
  内部时滞
  是从政策制定到货币当局采取行动这段时间。其长短取决于货币当局对经济形势发展的预见能力、制定政策的效率和行动的决心。包括:认识时滞、决策时滞和行动时滞。
  认识时滞:指经济金融情况变化需要货币当局采取行动到货币当局认识到这种变化并承认需要调整货币政策间的时间间隔。
  行动时滞:指货币当局认识到需要调整货币政策到实际采取行动之间的时间间隔。
  外部时滞
  指从货币当局采取行动直到对政策目标产生影响为止这段过程。主要由客观经济和金融条件决定,不论货币供应量抑或利率,它们的变动都不会立即影响到政策目标。通常是散步时滞(distributed lag):一旦采取政策行动,它对经济的影响要经过一定的时间。因此,对于某一项货币政策行动的外部时滞,一般只应说该政策行动在(比如)4个月后产生了 30%的效应,12个月后产生了60%的效应,18个月后则全部产生效应。

货币政策时滞是如何影响货币政策效果的

8. 什么是货币政策时滞?它有哪些分类

  货币政策时滞 ,是指政策从制定到获得主要的或全部的效果所必须经历的一段时间,是影响货币政策效应的重要因素。货币政策时滞分类为内部时滞和外部时滞。
  内部时滞,是从政策制定到货币当局采取行动这段时间。其长短取决于货币当局对经济形势发展的预见能力、制定政策的效率和行动的决心。包括认识时滞、决策时滞和行动时滞。认识时滞,指经济金融情况变化需要货币当局采取行动到货币当局认识到这种变化并承认需要调整货币政策间的时间间隔。行动时滞,指货币当局认识到需要调整货币政策到实际采取行动之间的时间间隔。
  外部时滞,指从货币当局采取行动直到对政策目标产生影响为止这段过程。主要由客观经济和金融条件决定,不论货币供应量抑或利率,它们的变动都不会立即影响到政策目标。通常是散步时滞,一旦采取政策行动,它对经济的影响要经过一定的时间,包括操作时滞和市场时滞。操作时滞,指从调整货币政策工具到其对中介目标发生作用所需耗费的时间。市场时滞,指从中介变量发生反应到其对目标变量产生作用所需耗费的时间。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