彪之字叔武文言文翻译

2024-05-10 00:38

1. 彪之字叔武文言文翻译

译文:王彪之,字叔武。在他二十岁的时候,胡须与鬓角就白了。堂伯王导对他说:“选官想要任命你为尚书郎,你有幸可以担任辅佐王公的官员了!”王彪之说:“职位的高低本来就不值得计较,只要是在合宜的时世任职。至于超格提拔,这并不是我的愿望。”于是(王彪之)就成了尚书郎。

多次升迁后任尚书左丞、廷尉。当时永嘉太守谢毅,在皇帝大赦后杀郡人周矫,周矫的堂兄周球到州郡中诉冤情。扬州刺史殷浩派从事上奏皇帝后拘捕谢毅,交付给廷尉审理。王彪之认为周球是讼案的当事人,他身无王爵,不归廷尉审理,不肯受理此案。穆帝下诏令王彪之受理此案。
王彪之又上疏据理力争。这是恰逢皇帝要在南郊祭天,简文帝当时任抚军,向王彪之询问是否应该大赦。王彪之回答说:“郊祀按惯例有大赦,我认为不合宜。老百姓不明白郊祀时大赦天下的意义,还会认为每逢郊祀必有大赦,到这个时候,凶恶愚蠢之辈又要产生侥幸心理了。”就听从了王彪之的意见。

王彪之转任吏部尚书。简文帝下令用秣陵令曲安远补任句容令,殿中侍御史奚朗补任湘东郡守。王彪之坚持个人意见不听从,说:“殿下当初任用曲安远,议论的人已经议论纷纷。句容靠近京城,怎么能用没有才能的卜术之人呢!湘东郡虽然偏远狭小,以前所任用的也没有奚朗这样的人,议论者认为他是全靠卜术才得以进用。殿下如果破格任用寒微之人,应当让有才得的人得到选拔。奚朗等人是平庸之人,确实不足以充任这样的职务。”
不久长安人雷弱儿等诈称杀苻健,请晋朝派兵接应。当时殷浩镇守寿阳,就进军占据洛阳。正赶上王彪之因病回家,上书简文帝,陈述雷弱儿等可能有诈,殷浩不应轻举冒进。不久雷弱儿果然有诈,殷浩大败。简文帝笑着对王彪之说:“果然如您所言。您的谋划没有无误,就是张良、陈平又怎么能超过您、”后来任王彪之为会稽内史。在郡八年,豪门大族行为有所收敛,逃亡又返回的有三万多人。桓温镇守姑孰,威势使天子畏忌,四方官员表示敬意,都派遣上佐、主簿前去(拜访)。
王彪之却说:“大司马的确富贵,朝廷既然有宰相,举动是否得宜应当向宰相询问禀报。表示敬意如果派遣主簿,那么向天子进贡又用什么呢?”最终也没有派主簿(前往)。桓温以会稽郡山阴县的折布米没有按时办好,郡中不弹劾纠正为名,上表请求免去王彪之的职务。王彪之离郡,郡里被贬谪的罪人未送州台的,全部赦免遣散。正好碰上大赦,降为尚书。因年老,上疏请求退休,下诏不同意。太元二年去世,享年七十三岁。
《晋书·王彪之传》的原文
王彪之字叔武。年二十,须鬓皓白。从伯导谓曰:“选官欲以汝为尚书郎,汝幸可作诸王佐邪!”彪之曰:“位之多少既不足计,自当任之于时,至于超迁,是所不愿。”遂为郎。累迁尚书左丞、廷尉。时永嘉太守谢毅。赦后杀郡人周矫,矫从兄球诣州诉冤。扬州刺史殷浩遣从事疏收毅,付廷尉。彪之以球为狱主,身无王爵,非廷尉所料,不肯受。穆帝发诏令受之。彪之又上疏执据。时当南郊,简文帝为抚军,访彪之应有赦不。答曰:“郊祀往往有赦,愚意尝谓非宜。黎庶不达其意,将谓效祀必赦,至此时,凶愚之辈复生心于侥幸矣。”遂从之。转吏部尚书。简文有命用秣陵令曲安远补句容令,殿中侍御史奚郎补湘东郡。彪之执不从,曰:“殿下昔用安远,谈者纷然。句容近畿,岂可处卜术之人无才用者邪。湘东虽复远小,所用未有朗比,谈者谓颇兼卜术得进。殿下若超用寒悴,当充人才可拔。朗等凡器,实未足充此选。”既而长安人雷弱儿等诈云杀苻健,请兵应接。时殷浩镇寿阳,便进据洛。属彪之疾归,上简文帝笺,陈弱儿等容有诈伪,浩未应轻进。寻而弱儿果诈,浩大败。简文笑谓彪之曰:“果如君言,君谋无遗策,张、陈何以过之。”后以彪之为会稽内史。居郡八年,豪右敛迹,亡户归者三万余口。桓温①下镇姑孰,威势震主,四方修敬,皆遣上佐、纲纪②。彪之独曰:“大司马诚为富贵,朝廷既有宰相,动静之宜自当谘禀。修敬若遣纲纪,致贡天子复何以过之!”竟不遣。温以山阴县折布米不时毕郡不弹纠上免彪之彪之去郡郡见罪谪未上州台者皆原散之会赦左降谪为尚书以年老,上疏乞骸骨,诏不许。太元二年卒,年七十三。(节选自《晋书·王彪之传》)

彪之字叔武文言文翻译

2. 彪之字叔武文言文翻译

  译文:王彪之,字叔武。在他二十岁的时候,胡须与鬓角就白了。堂伯王导对他说:“选官想要任命你为尚书郎,你有幸可以担任辅佐王公的官员了!”王彪之说:“职位的高低本来就不值得计较,只要是在合宜的时世任职。至于超格提拔,这并不是我的愿望。”于是(王彪之)就成了尚书郎。
 
   
 
   多次升迁后任尚书左丞、廷尉。当时永嘉太守谢毅,在皇帝大赦后杀郡人周矫,周矫的堂兄周球到州郡中诉冤情。扬州刺史殷浩派从事上奏皇帝后拘捕谢毅,交付给廷尉审理。王彪之认为周球是讼案的当事人,他身无王爵,不归廷尉审理,不肯受理此案。穆帝下诏令王彪之受理此案。
 
   王彪之又上疏据理力争。这是恰逢皇帝要在南郊祭天,简文帝当时任抚军,向王彪之询问是否应该大赦。王彪之回答说:“郊祀按惯例有大赦,我认为不合宜。老百姓不明白郊祀时大赦天下的意义,还会认为每逢郊祀必有大赦,到这个时候,凶恶愚蠢之辈又要产生侥幸心理了。”就听从了王彪之的意见。
 
   
 
   王彪之转任吏部尚书。简文帝下令用秣陵令曲安远补任句容令,殿中侍御史奚朗补任湘东郡守。王彪之坚持个人意见不听从,说:“殿下当初任用曲安远,议论的人已经议论纷纷。句容靠近京城,怎么能用没有才能的卜术之人呢!湘东郡虽然偏远狭小,以前所任用的也没有奚朗这样的人,议论者认为他是全靠卜术才得以进用。殿下如果破格任用寒微之人,应当让有才得的人得到选拔。奚朗等人是平庸之人,确实不足以充任这样的职务。”
 
   不久长安人雷弱儿等诈称杀苻健,请晋朝派兵接应。当时殷浩镇守寿阳,就进军占据洛阳。正赶上王彪之因病回家,上书简文帝,陈述雷弱儿等可能有诈,殷浩不应轻举冒进。不久雷弱儿果然有诈,殷浩大败。简文帝笑着对王彪之说:“果然如您所言。您的谋划没有无误,就是张良、陈平又怎么能超过您、”后来任王彪之为会稽内史。在郡八年,豪门大族行为有所收敛,逃亡又返回的有三万多人。桓温镇守姑孰,威势使天子畏忌,四方官员表示敬意,都派遣上佐、主簿前去(拜访)。
 
   王彪之却说:“大司马的确富贵,朝廷既然有宰相,举动是否得宜应当向宰相询问禀报。表示敬意如果派遣主簿,那么向天子进贡又用什么呢?”最终也没有派主簿(前往)。桓温以会稽郡山阴县的折布米没有按时办好,郡中不弹劾纠正为名,上表请求免去王彪之的职务。王彪之离郡,郡里被贬谪的罪人未送州台的,全部赦免遣散。正好碰上大赦,降为尚书。因年老,上疏请求退休,下诏不同意。太元二年去世,享年七十三岁。
 
   《晋书·王彪之传》的原文
 
   王彪之字叔武。年二十,须鬓皓白。从伯导谓曰:“选官欲以汝为尚书郎,汝幸可作诸王佐邪!”彪之曰:“位之多少既不足计,自当任之于时,至于超迁,是所不愿。”遂为郎。累迁尚书左丞、廷尉。时永嘉太守谢毅。赦后杀郡人周矫,矫从兄球诣州诉冤。扬州刺史殷浩遣从事疏收毅,付廷尉。彪之以球为狱主,身无王爵,非廷尉所料,不肯受。穆帝发诏令受之。彪之又上疏执据。时当南郊,简文帝为抚军,访彪之应有赦不。答曰:“郊祀往往有赦,愚意尝谓非宜。黎庶不达其意,将谓效祀必赦,至此时,凶愚之辈复生心于侥幸矣。”遂从之。转吏部尚书。简文有命用秣陵令曲安远补句容令,殿中侍御史奚郎补湘东郡。彪之执不从,曰:“殿下昔用安远,谈者纷然。句容近畿,岂可处卜术之人无才用者邪。湘东虽复远小,所用未有朗比,谈者谓颇兼卜术得进。殿下若超用寒悴,当充人才可拔。朗等凡器,实未足充此选。”既而长安人雷弱儿等诈云杀苻健,请兵应接。时殷浩镇寿阳,便进据洛。属彪之疾归,上简文帝笺,陈弱儿等容有诈伪,浩未应轻进。寻而弱儿果诈,浩大败。简文笑谓彪之曰:“果如君言,君谋无遗策,张、陈何以过之。”后以彪之为会稽内史。居郡八年,豪右敛迹,亡户归者三万余口。桓温①下镇姑孰,威势震主,四方修敬,皆遣上佐、纲纪②。彪之独曰:“大司马诚为富贵,朝廷既有宰相,动静之宜自当谘禀。修敬若遣纲纪,致贡天子复何以过之!”竟不遣。温以山阴县折布米不时毕郡不弹纠上免彪之彪之去郡郡见罪谪未上州台者皆原散之会赦左降谪为尚书以年老,上疏乞骸骨,诏不许。太元二年卒,年七十三。(节选自《晋书·王彪之传》)

3. 彪之字叔武文言文翻译是什么?

翻译:
王彪之,字叔武。二十岁时,胡须鬓角都白了,当时人称他为王白须。最初任佐著作郎、东海王文学。堂伯父王导对他说:“选官要任你为尚书郎,你有幸可以做朝官了。”王彪之说:“职位的高低本来不值得计较,应当在合途的时候任职,至于破格提拨,这并不是我的愿望。”于是做了尚书郎。多次升迁,担任御史中丞、侍中、廷尉。
当时永嘉太守谢毅,大赦后处死当地人周矫,于是周矫堂兄周球向扬州府告发。扬州刺史殷浩派从事拘捕谢毅,交付廷尉审理。王彪之认为周球是诉讼案件的当事人,没有爵位,不在廷尉职责范围以内,不肯受理,这件事在州里颠过来倒过去。
穆帝发出诏令命王彪之收处谢毅。王彪之又上疏据理力争,当时人把他比作西汉廷尉张释之。当时要在南郊祭天,简文帝任抚军,执掌国政,向王彪之询问是否应该大赦。他回答说:“自从中兴以来,郊祀往往有大赦,我认为不合时宜。
为什么呢?老百姓不明白这个道理,他们认为每逢郊祀必定大赦,到这个时候凶恶愚蠢之辈又要产生侥幸的心理了。”于是就听从了他的意见。永和末年,多发传染病。按旧例,朝中大臣之家有传染病,家中传染三人以上的,即使自身无病,百日内也不得进宫。此时,文武百官多称家有时疾而不入朝理事。
王彪之又进言道:“瘟疫之年,没有哪一家不传染。如果因此就不入宫,那恐怕连近侍也无人充当,皇宫将会空无一人了。”朝廷听从了王彪之的进谏。
等到简文驾崩,群臣犹豫不定,没有敢立下继承人。有人说,这件事应该当由大司马来决定。王彪之严肃地说:“国君驾崩,太子应当即位为君,大司马怎能有资格提出异议?如果事先在大司马的面前询问,那么一定会被责备的。”于是朝廷的议论才平息下来。
等到孝武帝即位,太皇太后因为孝武帝年幼而下达命令,令桓温沿袭周公代替周成王摄政的旧例。命令已经公布,王彪之说:“这些不同寻常的违背天命的事,大司马一定要再三辞让,如果导致政务停顿,耽误先帝陵墓的修筑,我不敢遵奉命令,谨将诏书密封归还。”于是事情也就没能实行。
王彪之被加封为光禄大夫、仪同三司,没有正式任命。病重后,皇帝派黄门侍郎探病问候,赐钱三十万给他治病。太元二年去世,享年七十三岁。就赠以光禄的官职,谥号是简。
原文:
彪之字叔武。年二十,须鬓皓白。时人谓之王白须,初除佐著作郎、东海王文学。从伯导谓曰:“选官欲以汝为尚书郎,汝幸可作诸王佐邪!”彪之曰:“位之多少既不足计,自当任之于时,至于超迁,是所不愿。”遂为郎。累迁尚书左丞、廷尉。时永嘉太守谢毅。赦后杀郡人周矫,矫从兄球诣州诉冤。扬州刺史殷浩遣从事疏收毅,付廷尉。
彪之以球为狱主,身无王爵,非廷尉所料,不肯受,与州相反复。穆帝发诏令受之。彪之又上疏执据。公众号:语文教与学。时人比之张释之,时当南郊,简文帝为抚军,执政,访彪之应有赦不。答曰中兴以来郊祀往往有赦愚意尝谓非宜何者黎庶不达其意将谓效祀必赦至此时凶愚之辈复生心于侥幸矣遂从之。永和末,多疾疫。
旧制,朝臣家有时疾,染易三人以上者,身虽无病,百日不得入宫。至是,百官多列家疾,不入。彪之又言:“疾疫之年,家无不染,若以之不复入宫,则直侍顿阙,王者宫省空矣。”朝廷从之,及简文崩。群臣疑惑,未敢立嗣。
或云,宜当须大司马处分。彪之正色曰:“君崩,太子代立,大司马何容得异!若先面咨,必反为所责矣。”于是朝议乃定。及孝武帝即位,太皇太后令以帝冲幼,令温依周公居摄故事。
事已施行,彪之曰:“此异常大事,大司马必当固让,使万机停滞,稽废山陵,未敢奉令。谨具封还内,请停。”事遂不行。加光禄大夫,仪同三司,未拜。疾笃,帝遣黄门侍郎问所苦,赐钱三十万以营医药。太元二年卒,年七十三,即以光禄为赠,谥曰简。
此文出自《晋书·王彪之传》。

创作背景:
《晋书》是中国的《二十四史》之一,唐代房玄龄等人合著,作者共二十一人。该书记载的历史上起于东汉末年司马懿早年,下至东晋恭帝元熙二年(420年)刘裕废晋帝自立,以宋代晋。同时还以“载记”形式,记述了十六国政权的状况。
《晋书》原有叙例、目录各一卷,帝纪十卷,志二十卷,列传七十卷,载记三十卷,共一百三十二卷。后来叙例、目录失传,今存一百三十卷。

彪之字叔武文言文翻译是什么?

4. 彪之字叔武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完成4—7题。
     郑清之,字德源,又字文叔。少从楼昉学,能文,楼钥亟加称赏。嘉泰二年,入太学。十年,登进士第,调峡州教授。帅赵方严重靳许可清之往白事为置酒命其子范葵出拜方掖清之无答拜,且曰:“他日愿以二子相累。”湖北茶商群聚暴横,清之白总领何炳曰:“此辈精悍,宜籍为兵,缓急可用。”炳亟下召募之令,趋者云集,号曰“茶商军”,后多赖其用。
     理宗即帝位,授诸王宫大小学教授,迁宗学博士、宗正寺丞兼权工部郎、兼崇政殿说书。帝问外人因阁子库进丝履有谤议,清之言:“禁中服用颇事新洁者。”帝曰:“故事,月进鞋数两,朕非敝不易,何由致谤?”清之奏:“孝宗继高宗,故俭德易章,陛下继宁考[注],故俭德难著。宁考自奉如寒士,衣领重浣,革舄[注]屡补,今欲俭德著闻,须过于宁考方可。”帝嘉纳。
     诸路亏盐,执其事者破家以偿,清之核其犯科者追理,罣[注]误者悉蠲[注]之,全活甚众。沿江算舟之赋素重,清之次第停罢,如池之雁义有大法场之目,其钱分隶诸司,清之奏罢其并缘渔取者,盖数倍公家之入,合分隶者从朝廷偿之。报下,清之方与客饮,举杯曰:“今日饮此酒殊快!”
     十一月丁酉,退朝感寒疾,危甚,犹以未得雪为忧。俄大雪,起曰:“百官贺雪,上必甚喜。”命掬雪床前观之。累奏乞罢政,不允,奏不已,拜太傅、保宁军节度使充醴泉观使,进封齐国公致仕。卒,遗表闻,帝震悼,辍朝三日,特赠尚书令,追封魏郡王,赐谥忠定。
     清之不好立异,汤巾尝论事侵清之,及清之再相,巾求去,清之曰:“己欲作君子,使谁为小人。”力挽留之。徐清叟尝论列清之,乃引之共政。赵葵视师年余,乞罢,上未有以处之,清之曰:“非使作相不足以酬劳,陛下岂以臣故耶?臣必不因葵来遽引退,臣愿为左,使葵居右。”上讫从之,然葵竟不果来。 (选自《宋史?郑清之传》,有删改)
     【注】[宁考]即亡父。 [舄] xì①鞋;②同“潟”;③姓。 [罣]guà同“挂”。
     [蠲] juān ①除去,免除; ②显示,昭明; ③古同“涓”,清洁;④古代称一种多足虫。
     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帅赵方严/重靳许可/清之往白事/为置酒/命其子范葵/出拜方掖清之无答拜
     B.帅赵方严/重靳许可清之/往白事/为置酒/命其子范葵出拜方掖/清之无答拜
     C.帅赵方严重/靳许可清之/往白事/为置酒/命其子范葵出拜/方掖清之无答拜
     D.帅赵方严重/靳许可/清之往白事/为置酒/命其子范葵出拜/方掖清之无答拜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始于西周。唐代改为国子监,设有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
     B.教授原意为传授知识、讲课授业,后成为学官名。汉唐以后各级学校均设教授,主管学校课试具体事务。
     C.丁酉,古时计时方法。古人以天干地支相配,用来纪年、纪月、纪日,至今仍在沿用。文中“丁酉”是指这年的十一月为丁酉月。
     D.节度使,官名。唐朝时在重要地区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授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故称。节度使相当于现在的军区书记和司令职位。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
     A.郑清之从小就能写文章,受到楼钥赏识。调任峡州教授之后,向统帅赵方汇报事情,赵方置办酒席款待他,并准备将儿子托付给他。
     B.嘉泰年间,郑清之被授予诸王宫大小教授之职,升为宗学博士、宗正寺丞兼权工部郎、崇政殿说书,后来向皇上建议要俭以养德,崇尚简朴之风,受到皇上的嘉许。
     C.郑清之依法处理了盐商违法之事后,并依次废去长江沿岸很重的船税,还建议朝廷补偿归属各衙门的钱,获得了朝廷同意。
     D.郑清之不喜欢树立异己。他先后挽留汤巾、徐清叟这些与他有矛盾的人一起共事,并向皇上建议赵葵担任宰相。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故事,月进鞋数两,朕非敝不易,何由致谤?(5分)
     (2) 诸路亏盐,执其事者破家以偿,清之核其犯科者追理。(5分)
      试题答案: 
     二 古代诗文阅读(共27分)
     (一)文言文阅读 (10分)
     4.D 5.C 6.B
     7.(1)按旧例,每月进贡鞋子数双,朕不穿坏是不换的,为什么会招致谤议呢?(“故事”“易”“何由”“致”各1分,句意1分)
     (2)各路盐额亏损,负责这件事的人都倾家荡产来偿还亏损的盐数,郑清之核实了那些违犯盐法的.人加以追究处治。(“诸”“执其事者”“破家”“犯科”各1分,句意1分)
     文言文翻译
     郑清之,字德源,又字文叔。少年时跟从楼昉学习,能写文章,楼钥十分赞赏他。嘉泰二年(1202),他进入太学。嘉定十年,考中进士,调为峡州教授。统帅赵方处事认真、严肃、庄重,不轻易许诺什么,郑清之去他那儿汇报事情,他给郑清之置办酒席,让他的儿子赵范、赵葵出来拜见,赵方拉着郑清之没进行答拜的礼仪,并说:“他日希望能照顾我的两个儿子。”湖北茶商群集暴横,郑清之向总领何炳建议说:“这些人很精悍,应该把他们编入军籍,紧急时可使用。”何炳马上下达招募他们的命令,来的人很多,号称“茶商军”,后来多次依赖这支军队。
     理宗即位后,郑清之被授予诸王宫大小学教授,升为宗学博士、宗正寺丞兼权工部郎、兼崇政殿说书。皇上询问外人为什么对阁子库进丝鞋有谤议,郑清之说:“宫中穿的用的都十分讲究新的、干净的。”皇上说:“按旧例,每月进贡鞋子数双,朕不穿坏是不换的,为什么会招致谤议呢?”郑清之奏说:“孝宗继高宗之后,所以节俭的美德容易表现出来,陛下继宁宗之后,所以节俭的美德难显现出来。宁宗自己的日常供养就如同寒士,衣服多次洗涤,多次补衣服鞋子,现在想使节俭的美德显著,必须超过宁宗才行。”理宗高兴地采纳了他的建议。
     各路盐额亏损,负责这件事的人都倾家荡产来偿还亏损的盐数,郑清之核实了那些违犯盐法的人加以追究处治,受牵连的人都被免去了罪责,使很多人得以活命。长江沿岸的船税一向很重,郑清之一项一项地废去,如池州的雁义有大法场这样的税目,这部分钱分别归属各衙门,郑清之上奏请求废除它并追究那些从中渔利的人,他们的收入是公家的好几倍,那些分别归属各衙门的钱由朝廷补偿。(皇上同意了郑清之的请求,)消息传下来,郑清之正与客人饮酒,他举杯说“:今天饮这个酒特别痛快。”
     十一月十二日,退朝后郑清之得了寒病,病势很重,他仍然因为天没下雪而担忧。不久天降大雪,他起身说:“百官庆贺下雪,皇上一定十分高兴。”他命令人把雪捧到床前观看。郑清之多次上奏请求辞官,皇上不许,他不停地上奏,皇上授予他太傅、保宁军节度使充任醴泉观使,他被加封为齐国公后退休。郑清之去世,遗表送到朝廷,皇上十分震惊,追悼他,停止朝政三天,特赠给他尚书令的官职,追封他为魏郡王,赐给他的谥号是“忠定”。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