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2024-05-16 15:13

1. 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风云四十年:改革开放以来成就举世瞩目,中国的经济发展变化竟这么大

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2. 论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题目
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就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血刺枫默kk6 历史 2014-10-28
 作业帮-是干什么的呢?让我来告诉你
优质解答
  改革开放取得成就的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不断深化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发展是硬道理”,到“发展是第一要务”,再到科学发展观,执政理念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社会生产力得到了空前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丰富,战胜自然灾害的能力也越来越强.
  中国30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功,基本经验在于中国遵循了经济增长“四色定理”.中国和世界发展历史充分证明,经济增长“四色定理”——和平稳定、开放结构、人力资本、结构增长是经济增长的充分必要条件,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基本经验.遵循“四色定理”,经济就发展,社会就进步.
  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重要原因: 一是作为基本国策毫不动摇;
  二是坚持循序渐进;
  三是坚持与中国的国情结合;
  四是坚持互利共赢.
  1.首先,中国的改革开放始终有十分坚强的领导引导,中国采取的是渐进式的方式,先试点再全面推开,逐步发展.通过经济改革入手,中国改进了激励机制,提高了集体和个人的福利.
  2.其次,中国的改革始终坚实实事求是的原则,“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中国根据改革开放中遇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不断的总结经验,形成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模式,同时中国也积极的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为世界的共同繁荣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3.邓小平提出的"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的口号,鼓励、促进了我国科技的发展前进.
  4.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也是不可缺少的因素.
  5.重视人才的培养,加大了教育投入,如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从而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
  6.对外开放,引进了先进的技术;国际合作加强.
  7 正确的指导方针和领导
  8 相对安全的国际环境

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有哪些?

1、经济发展跃上新台阶:197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只有3679亿元,2017年站上80万亿元的历史新台阶,达到827122亿元;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实现历史性跨越。
2、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在衣食住行方面尤为显著。人们开始追求新、美的穿戴消费模式,穿着更加讲求舒适大方,服装变得丰富多彩,并日趋成衣化,不但式样新颖,而且穿着舒适。食品消费逐步从追求数量满足为主转入了以追求质量为主的阶段。
3、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我国改革开放后,经济不断发展,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人民生活有了保障。医疗,教育,社区等方面的建设越来越好。
4、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我国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军事实力的发展,成为受各个国家尊重的大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提高,说话越来越有底气。

扩展资料:
中国改革开放成就斐然,通过这个大改革、大开放,实现了三个伟大的转折:
第一个伟大转折就是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第二个伟大转折是从封闭半封闭的社会向全面开放的社会转变;
第三个伟大转折是人民的生活从温饱转向基本小康的社会转变。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就不可能实现三个伟大转变。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有哪些?

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成就是什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成就是:
1、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当代中国的社会生产力,加速了中国由bai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的转变步伐。
2、改革开放使我国的综合国力显著提高,极大地推进了中国的国际竞争力、创造力及其国际地位。
3、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
4、改革开放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有效推进了市场繁荣、商品丰富的良好局面。
5、改革开放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前提下,有效促进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多种分配方式的共同发展。
6、改革开放较大地促进了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进程,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执政方式上迈出了新的步伐。
7、改革开放极大地促进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8、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使当代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9、改革开放促进了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繁荣,加快了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升了我国文化的国际竞争力。
10、改革开放为中国人民确立了一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一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而找到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途径。



扩展资料:
改革开放作为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两个基本点之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方针、总政策,是强国之路,是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改革,即对内改革,就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自觉地调整和改革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之间不相适应的方面和环节,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更好地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开放,即对外开放,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符合当今时代的特征和世界发展的大势,是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5.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取得的十项巨大成就

1、改革开放极大地提升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通过改革开放,我们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跃升。
2、改革开放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国民生产总值快速增长,全体国民创造出了巨大的社会财富,与此同时,全体居民共享改革成果,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家庭财产由无到有,由少到多,跨越了温饱、小康两个生活阶段,逐步向富裕迈进。
3、改革开放极大地提高了全体国民的文化水平和文明素质
改革开放给中国人民面貌带来的历史性变化,还不仅仅是在生活水平的提高,还有精神生活和思想观念的巨大转变。30年改革开放的一个最大变化就是打破了过去那种单调、统一的带有个人崇拜和违背人性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精神和文化生活日趋多样化,思想观念日益多元化。
4、文学艺术日益繁荣
思想解放和社会变革,带来了文学艺术创作观念的可喜变化,创作活跃,成就斐然,在小说、诗歌、戏剧、报告文学、电影、曲艺、音乐、舞蹈、摄影、美术等领域,都留下了众多题材广泛、形式多样的优秀作品。
5、公共文化事业蒸蒸日上
三十年来,从发展群众文化事业到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从计划性的文化产品供应到尊重人民群众文化消费的自主性和选择权,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形成。
6、文化遗产保护和抢救迈上新台阶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鉴于十年浩劫严重破坏民族文化遗产的深刻教训,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和抢救工作。以1982年出台并于2002年修订的《文物保护法》为基础,我国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文物保护法律体系和工作体系。
7、文化产业发展形势喜人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发展文化产业的政策措施,对文化产业发展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三十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文化建设的经济政策,使长期困扰文化建设的投入不足、资金短缺的难题得到缓解。
8、对外文化交流步伐加快
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使我国走出封闭,融入世界。我国同世界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着良好的文化交流关系,与145个国家签订了政府间文化合作协定和近800个年度文化交流执行计划,形成了全方位对外文化交流的新格局。
9、文化体制改革顺利推进
三十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顺利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从局部到整体,从机制改革到体制创新,经过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到党的十六大之后,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逐步实现由行政管理为主向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技术等多种管理手段的转变。
10、中国的发展为占世界人口3/4的发展中国家探寻到了一条可资借鉴的发展道路
中国的发展为与中国有着类似经历的民族和国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用邓小平同志的话讲,即为“占世界总人口四分之三的第三世界走出了一条道路,更重要的是向人类表明,社会主义是必由之路,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

扩展资料:
张健雄表示,中国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政策,这其中的开放,就是融入全球化的过程。中国的开放政策就是打开国门,扩大国际贸易、引进外资,我们的改革是以市场经济为目标的,这个政策为我们融入世界经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初期,中国是全球化运动中的一个被动的参与者。但是,经过改革开放30年,情况发生很大的变化,我们从一个被动的参与者,逐渐向主动的参与者转变,中国的企业也在成长壮大,也开始走出国门。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张健雄:改革开放30年 中国从被动走向主动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从中国与世界的关系看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成就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面对现实,改革开放30年取得了巨大成就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广播网-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文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取得的十项巨大成就

6. 用史实说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

  一、邓小平理论的鲜明特征:实践性和创新精神
  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是实践的科学。邓小平理论是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它植根于实践,坚持在实践中创新和发展,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
  邓小平理论的主题蕴含着鲜明的实践性和创新精神。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在总结社会主义实践经验中“发现”的问题。通过总结历史经验,邓小平指出:“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这就找到了建国以来我们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出现曲折失误的根源。这反映了邓小平坚持实践第一的创新精神。他把社会主义看成是有待于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和发展的运动过程,在发展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才能不断搞清楚“是什么”和“怎样建”的问题。
  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在准确把握时代主题前提下提出的新的实践课题。邓小平敏锐觉察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世界局势变化的走向,提出和平与发展已成为世界主题,指出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他强调要把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问题提到全人类的高度来认识。他提出的“三步走”发展战略,体现了既着眼于中国实际又力争赶上时代的宽广的实践视野。邓小平正是顺应时代发展、依据社会主义实践和人民群众的要求,重新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重大理论与实践课题,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历程。
  重新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意味着我们将从对社会主义不切实际的空想转向在实践中探索符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道路;意味着社会主义发展将从对革命经验的总结转向建设道路的探索;意味着社会主义将从封闭式的实践转向开放式的实践。邓小平理论正是在新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不断回答和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的。
  邓小平理论的精髓蕴含着鲜明的实践性和创新精神。在邓小平看来,新时期的思想解放要立足于社会主义实践。他强调在什么叫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上也要解放思想,实质就在于鼓励实践,鼓励创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地重新认识社会主义的实践意义在于,使人民群众认识到我们的社会主义还不够格,尚处于初级阶段,需要进行各方面的改革,需要进一步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在这个意义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不仅仅是开启了重新认识社会主义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在于它激发了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勇于实践、大胆创新的精神。改革开放20年来,正是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指引下,我们才闯出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不断形成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新认识。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源于人民群众的实践和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邓小平把人民群众看做实践的主体,把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视为实践的根本要求,把回答和解决这些问题看做是理论创新的根本。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乡镇企业的崛起,从沿海开放、经济特区开办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都体现了邓小平尊重实践、尊重群众的创造精神。正如邓小平所说:“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正是由于坚持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尊重实践、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实践要求和实践创造作为自己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才使得邓小平理论成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不断发展的理论。

  实践本质上是创造性活动,人类社会是在不断实践和创新中进步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需要不断实践、不断创新、不断发展。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民族的伟大实践和创新精神在新时代的展现。邓小平指出:“我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基本精神是解放思想,独立思考,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来制定政策。”在邓小平理论的实践性和创新精神鼓舞下,我们党揭开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篇章。二十年改革开放的历程气势恢宏,波澜壮阔,成就辉煌。它向世人昭示:二十年改革开放是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进行的,而生动的改革开放实践又不断地丰富和完善着邓小平理论。二十年改革开放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尊重实践,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的伟大进程。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实践与创新紧密相联,相互作用。这是二十年改革开放的主旋律,也是改革开放能够获得巨大成功的主要原因。
  二、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
  (一)邓小平创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思考过程
  再现邓小平创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时的思考过程,是一件十分困难的工作。尽管如此,学术界还是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也取得了一些成果,综合起来,有以下几点:(1)计划经济在社会主义多国的失败,足以说明必须对该体制进行革命性变革;(2)社会主义各国对新的道路的探索都指向了商品(市场)经济,引起了邓小平对人类已形成的关于市场经济等于资本主义的传统观念的反思,结果,他认为,市场经济不是资本主义一家独有,而是有很强的兼容性,能为社会主义所用;(3)基于对我国改革在经济、政治和思想观念上的多重任务之间相互关系的战略性思考,邓小平认为用市场经济来统领这三方面的改革,具有逻辑上的内在一致性,因而较容易形成改革的良性推进(许新三,2002);(4)邓小平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是改良而是革命的深入思考,促使他选用了市场经济而不是商品经济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5)邓小平之所以选择市场经济,还考虑到了与世界经济接轨的需要(陈志良等,1992)。
  (二)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过程    任何伟大理论的产生,都是创造者对世界某一事物长期观察并思考的结果。据此,有的学者考察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过程时,将视角伸向邓小平一生中与该理论创立有关的种种经历,如留法勤工俭学、莫斯科的大学系统学习、太行区经济建设、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探索等(聂运麟,1995),从而大大拓宽了对该理论的研究空间。

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

  1)建立全面物质生产体系
  中国改革开放30年,保证了和平稳定,建立起全面的物质生产体系,经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  中国已经由初级工业经济转变为高级工业经济,包括钢铁、家用电器在内的许多工业产品生产居世界第一位。与此同时,中国经济规模和经济总量也不断扩大。
  (2)国际地位持续不断提高
  中国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快速经济增长使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
  (3)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以加入WTO为标志,中国经济已经完成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和经济全球化浪潮之中。
  (4)社会经济取得全面进步
  (5)经济增长变得更加稳健
  中国的改革开放释放出巨大的生产力,政府主导、大力投资和不断强化的工业经济使中国经济增长一直高于世界经济增长水平。
  (6)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同时,经济发展水平大幅度提高。1978年中国人均GDP为381元,按照1980年1美元兑换1.53元人民币汇率计算,约合149美元。2007年中国人均GDP上升到2640美元,比改革开放前增长了17倍。
  (7)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
  (8)教育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教育发展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改革开放30年,中国教育发展取得长足进步。1978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数只有16.5万,占当时中国人口总量96259万的0.0171%。2006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数达到377.5万,占当年中国人口总量131448万的0.2871%,30年间增长了16.7倍。
  (9)国民预期寿命明显提高
  预期寿命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指标,预期寿命提高不但意味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也意味着社会保障能力的提升。根据中国人口普查数据,1982年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是67.77岁,2000年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上升到71.40岁,增加了3.63岁。
  (10)人民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已经进入一个与世界同步的时代。
  好不容易找到的  采纳我的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

8. 谈谈你对中国改革开放30年成就的认识或体会

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 
1,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现代化建设事业稳步前进,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从1979年到2006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由0.40382万亿元增加到20.94万亿元.经济总量已经居世界第四位.进出口贸易总额跃居世界第三位.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位. 
经济社会的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国家发展经济和抵御各种风险的物质技术基础大大增强. 
国家先后启动了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和中部地区崛起战略. 
从2000年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到2004年底,陆续开工60多个重大工程,投资总规模达8500多亿元. 
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推动下,国家创新体系,科技基础设施和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得到加强. 
诸如载人飞船成功返回和绕月探测卫星的发射,标志着中国的科技研究的一些"高,精,尖"领域,已经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1978年到200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2.4%,农村居民9.6%. 
到2006年底全国城镇居民参加养老,失业,医疗,和工伤保险的人数分别达到1.87亿人,1.12亿人,1.57亿人和1.02亿人;农村参加养老保险的人数为5374万人.到2007年6月,全国共有2235万城镇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人们生活质量逐步提高,人民的总体健康水平已经超过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处于发展中国家前列 .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并不断完善,各项改革事业取得重大进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并日益完善,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正在形成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显著增强,新的宏观调控体系框架初步形成. 
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实行一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基本分配制度. 
各种改革不断深化,国企改革稳步推进.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逐步形成. 

3,全方位对外开放取得新突破,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2001年12月11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外贸易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2004年7月1日,首部《对外贸易法》颁布.出口商品结构有了很大改善,竞争力显著增强. 

利用外资为现代化建设开辟广阔的资金来源.截至2004年,我国实际利用外资额达7453亿美元,批准外商投资项目50多万个. 
中国经济增长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2003年到2005年,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13.8%. 

4,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许多民主党派人士担任政府职务. 
基层民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以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和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为主要内容的基层民主自治体系开始形成. 
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取得显著成就.1982年全国人大全面修改宪法后,全国人大又通过了4个宪法修正案,制定了200多部现行有效的法律.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7500多件现行有效的地方性法规. 
依法治国方略得到深入贯彻,以宪法为基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在逐步完备. 

5,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努力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取得一大批研究成果. 

6,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得到全面贯彻 
认真坚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积极支持个少数民族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充分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权利.尊重和保护各民族宗教信仰自由.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1994年到2003年民族自治地方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速为9.8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7,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 
在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和江泽民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指引下,以科学发展观作为国防和军队建设党的重要指导方针. 
人民解放军坚持以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为统揽,以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为主线,以军事斗争准备为龙头,按照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精兵之路. 

8,祖国统一大业取得重大进展 
根据邓小平"一国两制"的构想,1997年7月1日和1999 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先后恢复了对香港和澳门的主权,这是实现祖国统一迈出的历史性步伐,实现了几代人的梦想. 

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不断发展,反对"台独"斗争深入发展.2005年3月14日十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反分裂国家法》,用立法形式表达中国人民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完整的决心.2005年4月至5月,中国国民党,亲民党,新党领导人相继由台湾率团访问大陆,受到胡锦涛总书记的接见,两岸关心出现重大转机. 
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9,积极开展全方位外交 
面对深刻变化的国际局势,中国政府坚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致力于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全方位地开展对外工作. 
中国的国际影响日益扩大,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在国际社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提倡新安全观,主张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其他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处理国际事务. 
中国已经同160多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在睦邻,安邻,富邻政策指导下,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日益加强. 

10,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 
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截至2007年6月,全国共产党员总数达到7336.3万人,党的基层组织达到360.7万个.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 
二,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和主要经验 
改革开放的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历史表明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成绩和进步的原因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 
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取得了宝贵的经验,主要有: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 
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 
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 
把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 
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 
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 
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 
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 
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 
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 
三,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担当起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极大的鼓舞着全国人民更加紧密的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周围,以更大的信心和热情去争取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胜利. 

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难题,突出的是: 
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 
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仍然不平衡; 
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等. 
要高度重视这些问题,继续认真加以解决;可以在前进中解决,也只有在前进中才能解决. 

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强调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不是要妄自菲薄,自甘落后,也不是要脱离实际,急于求成,而是要坚持把它作为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 

"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