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臣共和国

2024-05-17 15:15

1. 车臣共和国

  车臣共和国是俄罗斯联邦北高加索联邦管区下辖的一个共和国,地处于北高加索山区,西接印古什共和国和北奥塞梯共和国,西北与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接壤,东连达吉斯坦共和国,南部与格鲁吉亚分享一条很长的边界。

  该地区的人和俄罗斯军队进行了多次冲突,最大的冲突爆发在苏联解体后的10年内,最终车臣分子全军覆没。

车臣共和国

2. 车臣共和国的介绍


3. 车臣共和国的介绍


车臣共和国的介绍

4. 车臣历史

古代史
有关车臣的最早记载是在7世纪初以前。“车臣人”这一称呼最早源自阿尔贡河边的“大车臣”这一村庄的名称,以后逐渐成为车臣民族的族称。车臣人自称“纳赫乔人”,即“平民百姓”的意思。车臣人在13世纪遭受蒙古-鞑靼人的侵袭,14世纪末又遭到中亚帖木儿帝国军队的蹂躏。直到15至16世纪金帐汗国解体后,车臣人才开始从山区向平原迁徙。16至19世纪,伊斯兰教开始传入车臣。在17至18世纪之交,车臣开始成为波斯、奥斯曼、俄罗斯三大帝国争夺的对象,此后车臣经历了长达两个多世纪的战争。
自15世纪奥斯曼帝国入侵开始,车臣人民在高加索山区不断抵抗外来入侵。自从投向穆斯林的阵营,便缓和了与奥斯曼帝国的紧张关系,但却与信奉基督教的格鲁吉亚人及哥萨克人及信奉佛教的卡尔梅克人之间的冲突不断升级。
近现代史
19世纪,沙俄经过近半个世纪的高加索战争于1859年把车臣并入帝国版图。之后一直都属于俄国。十月革命之后,车臣继续留在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里。苏联成立后的1922年11月30日,成立车臣自治州,隶属于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1934年1月15日和同属俄罗斯联邦的印古什自治州合并为车臣-印古什自治州,1936年12月5日改名为车臣-印古什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
由于在二战中,部分车臣人试图与德国军队合作谋求独立,1944年,在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政府以车臣人同德国侵略者合作为由,将几乎整个车臣民族强行迁出家园。当时有38.7万多车臣人被驱逐到中亚哈萨克和西伯利亚境内,并撤消了车臣的自治共和国地位。直到1957年赫鲁晓夫执政时期,允许车臣人回归,车臣-印古什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方才得以恢复。
1989年后,苏联局势急剧动荡,民族分离势力在车臣、印古什和北奥塞梯等高加索地区严重膨胀,车臣和北奥塞梯等自治共和国的均有流血冲突发生。
自从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联邦的不少成员,特别是外高加索地区的共和国,都希望像邻近的亚美尼亚或格鲁吉亚一样享有独立的地位。加上过去在前苏联年代里,一直受到压迫,造成车臣人要求独立和反俄罗斯的旺盛心态。
1991年11月,时任车臣共和国总统的杜达耶夫发表了独立宣言,可是得不到俄罗斯的承认。
1992年12月10日印古什共和国与车臣共和国分开。[1] 
1994年12月,俄罗斯当局为了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总统叶利钦指派俄军大举攻打车臣,但是车臣武装一直拒绝放下武器,致使这场内战持续了20个月之久。
1996年4月杜达耶夫在这场战争中被打死。之后,双方的冲突不但一直没有平息,还让车臣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分子得势。结果莫斯科的恐怖袭击不断发生。[1] 
1996年底,在车臣武装在俄境内先后制造两起重大劫持人质事件后,达成和平意向,1997年1月,俄军撤出车臣。阿·马斯哈多夫当选车臣共和国总统后,仍然坚持车臣是“独立国家”。1997年5月,俄联邦与车臣签署和平与相互关系原则条约。但是,车臣领导人始终未放弃其“独立”主张。
1999年,7月4日,沙米利·巴萨耶夫指挥5000人的武装部队偷袭了俄内务部队哨所。导致了第二次车臣战争。俄罗斯第二任总统普京以非常强硬的态度驳斥了分离主义思潮,9月,出动10万军人,指挥部队从两路进入车臣[1] ,对车臣进行封锁和展开军事打击。经过空中轰炸和地面围剿,大股车臣武装被消灭,俄军几乎控制了车臣全境。但是,车臣剩余的武装化整为零,在车臣内外采取游击战术,频频进行暗杀和恐怖活动。特别是近两年来,车臣武装分子活动猖獗,不断制造恐怖袭击事件,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000年2月初,俄军攻下车臣首府格罗兹尼,取得了平叛行动的决定性胜利。6月8日,普京签署命令,对车臣实行总统直接治理,由总统驻北高加索代表卡赞采夫具体落实。6月16日,车臣穆夫提、原马斯哈多夫政府反对派卡德罗夫被任命为车临时政府首脑,2003年10月正式当选。2001年初,普京下令将清剿车臣残匪的任务由国防部移交联邦安全局。在车臣成立政府和常设行政机关,任命原斯塔夫罗波尔政府首脑伊里亚索夫为车新政府总理。这标志着车臣开始从战争状态转入正常状态。2001年2月起当局从车臣撤军。
“9·11”事件后,美出于建立全球反恐联盟的需要,在车臣问题上表态明显软化。车臣分裂分子政治上受到沉重打击,军事上无力实施反扑,将制造恐怖袭击视为阻挠车臣和平进程的唯一有效手段。2002年下半年,车臣恐怖分子活动日益猖獗,多次用导弹击落联邦军用飞机,并制造多起恶性恐怖事件。10月23日,车臣恐怖分子占领莫斯科一剧院,劫持近800名人质,提出停止车臣战争、联邦军队撤出车臣的要求。俄特种部队10月26日采取行动,辅以施放麻醉化学气体等手段,在129名人质死亡后,解救出

车臣国徽
其余全部人质。2002年12月27日,车臣恐怖分子驾驶两辆载有炸药的汽车冲入车臣政府大楼,致使大楼全部被毁,造成至少83人死亡,百余人受伤。
车臣独立分子认为俄罗斯声称的反恐行动实际是大屠杀,第一次车臣战争及第二次车臣战争本质上是殖民战争,十数年间,有30%车臣人遭到杀害,许多车臣妇女的丈夫或儿子无故失踪,他们搜集并纪录数百卷恐怖罪行的录影带,并将之偷渡入欧洲,向国际人权法庭控诉。影响所及,亦有部分失去亲人的车臣妇女选择加入炸弹自杀的恐怖事件。
2004年5月9日,车臣发生炸弹爆炸,总统艾哈迈德·卡德罗夫被当场炸死。8月29日,经过总统选举,由阿卢·阿尔哈诺夫出任总统。2005年3月,原车臣总统马斯哈多夫在与俄罗斯的战斗中死亡。2006年3月4日,艾哈迈德·卡德罗夫之子拉姆赞·卡德罗夫被任命为车臣共和国总理。2006年7月,强硬的独立派、指挥针对俄罗斯恐怖活动的领导者巴萨耶夫在与俄罗斯联邦安全局的作战中死亡。2007年4月5日,拉姆赞·卡德罗夫宣誓就任车臣总统。
2009年4月16日,俄罗斯当局宣布车臣战争正式结束。[1] 
2010年3月29日,早晨7点55分和8点40分,莫斯科市卢比扬卡和文化公园地铁站分别发生爆炸事件。根据俄罗斯卫生与社会发展部消息,总共有39人死亡,102人受伤,车臣分裂分子有关联的网站宣称对莫斯科29日发生的地铁爆炸案负责。
2010年10月19日在格罗兹尼列宁区的车臣议会大楼遭到武装分子攻击,有6人死亡17人受伤。[1] 
2011年1月24日,莫斯科多莫杰多沃机场发生自杀式炸弹爆炸,造成30余人死亡,近200人受伤。车臣反政府武装声明对此事件负责,称所在组织将致力于在北高加索建立一个“自由的伊斯兰国家”,而此次实施的“特别行动”正是对俄罗斯在高加索地区“犯罪行为”的回应。

5. 车臣历史

自15世纪奥斯曼帝国入侵开始,车臣人在高加索山区不断抵抗外来入侵。自从投向穆斯林的阵营,便缓和了与奥斯曼帝国的紧张关系,但却与信奉基督教的格鲁吉亚人及哥萨克人及信奉佛教的卡尔梅克人之间的冲突不断升级。

车臣在18世纪被沙俄征服,之后一直都属于俄国。十月革命之后,车臣继续留在俄罗斯联邦里。苏联成立后的1922年11月30日,成立车臣自治州,隶属于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1934年1月15日和同属俄罗斯联邦的印古什自治州合并为车臣-印古什自治州,1936年12月5日改名为车臣-印古什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

由于在二战中,部分车臣人试图与德国军队合作谋求独立,1944年,在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政府撤消了车臣的自治共和国地位,将几乎整个车臣民族强行迁往哈萨克境内。直到1957年赫鲁晓夫执政时期,车臣-印古什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方才得以恢复。

1989年后,苏联局势急剧动荡,民族分离势力在车臣、印古什和北奥塞梯等高加索地区严重膨胀,车臣和北奥塞梯等自治共和国均有流血冲突发生。

自从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联邦的不少成员,特别是外高加索地区的共和国,都希望像邻近的亚美尼亚或格鲁吉亚一样享有独立的地位。加上过去在前苏联年代里,一直受到压迫,造成车臣人争取民族解放、要求民族独立和反俄罗斯的旺盛心态。

 
第一次车臣战争1991年,时任车臣共和国总统的焦哈尔·杜达耶夫发表了独立宣言,可是得不到俄罗斯的承认。1992年12月10日印古什共和国与车臣共和国分开。1994年,俄罗斯总统叶利钦指派俄军大举攻打车臣,造成一场十万人死亡的屠杀惨剧。之后,双方的冲突不但一直没有平息,还让车臣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分子得势。结果莫斯科的恐怖袭击不断发生。

1999年,7月4日,沙米利·巴萨耶夫指挥5000人的武装部队偷袭了俄内务部队哨所。导致了第二次车臣战争。俄罗斯第二任总统普京以较强硬的态度反驳了国内的分离主义思潮,指挥部队从两路进入车臣。以绝对优势的实力,军事压制了车臣分离主义势力。之后,双方冲突依然如前。

车臣问题是俄罗斯国内民族宗教矛盾,国际社会过问较少,有证据表明许多车臣妇女的丈夫或儿子无故失踪,她们搜集并纪录数百卷恐怖罪行的录像带,并将之偷渡入欧洲,向国际人权法庭控诉。影响所及,亦有部分车臣妇女选择加入炸弹自杀的恐怖事件[2]。

2004年5月9日,车臣发生炸弹爆炸,总统艾哈迈德·卡德罗夫被当场炸死。2006年3月4日,艾哈迈德·卡德罗夫之子拉姆赞·卡德罗夫被任命为车臣共和国总理。[3]2007年4月5日,拉姆赞·卡德罗夫宣誓就任车臣总统[4]。

2009年4月16日,俄国当局宣布车臣战争正式结束。

2010年3月30日,车臣战争的阵亡者遗孀(或称“黑寡妇”(черная вдова)),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进行了自杀式炸弹袭击,以期谋求车臣的独立自主。

2010年10月19日在格罗兹尼列宁区的车臣议会大楼遭到武装分子攻击,有6人死亡17人受伤

车臣历史

6. 车臣共和国的人口

 民族构成  民族  2002年统计数据  百分比%  车臣族  10 31647  93.47 %  俄罗斯族  40664  3.68 %  库梅克族  8883  0.80 %  阿瓦尔族  4133  0.37 %  诺盖族  3572  0.32 %  印古什族  2914  0.26 %  鞑靼族  2134  0.19 %  土耳其族  1662  0.15 %  总共  11 03686  100.00 %  车臣人(Chechens,Чечня)高加索地区的穆斯林民族之一。又称“切钦人”。自称“纳赫乔人”。主要居住于在北高加索地区的中部和东部。人口约86.5万人(1985),另有约5万人散居在西亚地区,种族属欧罗巴人种高加索类型。语言属高加索语系东部语族,或称纳赫一达格斯坦语族。有自己的文字。车臣人是高加索东北部的土著居民与外来阿兰人和突厥人长期混血形成的古代民族的后裔。中世纪时,车臣人分布于黑海东北部,13世纪后蒙古人入侵,他们才移居到捷列克河及其支流松日河、阿尔贡河流域。平原地区的车臣人主要从事农业,种植小麦、玉米、向日葵等,山地居民则以畜牧业为生,饲养绵羊和山羊等。家庭手工业较发达。工商业发展较快,主要工业为石油加工业。在车臣——印古什自治共和国首府格罗兹尼有最大的石化中心。7~8世纪随着阿拉伯人的远征,伊斯兰教传入高加索。13世纪蒙古人入侵,伊斯兰教才在达格斯坦民族中巩固下来。16世纪时伊斯兰教从达格斯坦传入车臣。车臣人中逊尼派穆斯林占绝大多数,属于哈乃斐教法学派。其宗教事务主要由北高加索与达格斯坦的穆斯林宗教组织统一管理。 车臣语(Нохчийнмотт,Noxçiynmott)大约有1,200,000人使用,大多数使用者住在俄罗斯。分类:车臣语是高加索语系之一。在语言学上,车臣语属于北高加索语族的东北高加索语支,能与印古什语和相邻的语言作部分程度的通话。车臣语在车臣自治共和国约有950,000人使用,另外,亦有使用者在中东地区,尤其是约旦。车臣语为俄罗斯车臣自治共和国的官方语言。

7. 车臣共和国的车臣战争


车臣共和国的车臣战争

8. 车臣共和国是怎样成立的?

车臣 (Chechen) 共和国是俄罗斯联邦的一部分,位于俄西南部高加索山脉北侧,与格鲁吉亚隔山为邻,面积约1. 5万平方公里,人口有100多万(2004年)。车臣人信奉伊斯兰教,大多属逊尼教派。首府格罗兹尼 (Grozny) 是在1818年建立的格罗兹尼城堡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有关车臣人的最早记载是在7世纪初以前。“车臣人”这一称呼最早源自阿尔贡河边的“大车臣”这一村庄的名称,以后逐渐成为车臣民族的族称。车臣人自称“纳赫乔人”,即“平民百姓”的意思。车臣人在13世纪遭受蒙古-鞑靼人的侵袭,14世纪末又遭到中亚帖木儿帝国军队的蹂躏。直到15至16世纪金帐汗国解体后,车臣人才开始从山区向平原迁徙。16至19世纪,伊斯兰教开始传入车臣。在17至18世纪之交,车臣开始成为波斯、奥斯曼、俄罗斯三大帝国争夺的对象,此后车臣经历了长达两个多世纪的血腥残酷的战争。 

19世纪,沙俄经过近半个世纪的高加索战争于1895年把车臣并入帝国版图。1922年11月成立车臣自治州。1934年1月车臣与其西邻印古什合并,1936年12月改成车臣—印古什自治共和国。二战期间,苏联政府以车臣人同德国侵略者合作为由,把许多车臣人强行迁出家园。当时有38.7万多车臣人被驱逐到中亚和西伯利亚。直到1957年1月9日,苏联最高苏维埃才决定恢复车臣—印古什自治共和国的建制,归俄罗斯联邦管辖。 

车臣问题一直是困扰着俄罗斯的一大难题。俄罗斯与车臣民族的矛盾可以追溯到18世纪上半叶沙皇对车臣的入侵,但矛盾的真正激化是苏联解体前后开始的。由于历史遗留问题以及外部势力的插手,车臣民族分裂主义势力恶性膨胀。1991年9月,苏联空军少将、车臣人杜达耶夫依靠武力推翻了当地的苏维埃政权。10月,车臣举行共和国总统和议会选举,杜达耶夫当选总统。11月,即在苏联解体的前夕,杜达耶夫颁令成立“主权国家”车臣共和国,并很快组织了车臣国民卫队。从此,车臣既不签署1992年的俄联邦条约,也不参加1993年的俄议会选举,在“独立”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为了平息车臣日益猖獗的分裂主义势力,维护国家的领土完整,1994年12月,俄罗斯当局出动6万军队,对车臣非法武装进行打击。由于种种原因,1996年8月31日,俄联邦政府和车臣非法武装在俄达吉斯坦共和国境内的哈萨维尤尔特达成协议,规定将车臣地位问题搁置5年。历时20个月的车臣战争以一纸“哈萨维尤尔特协定”而告终,联邦部队于1997年1月全部撤出车臣。 

1997年1月,车臣举行总统选举,马斯哈多夫当选。同年5月,俄联邦与车臣签署和平与相互关系原则条约。但是,马斯哈多夫仍然坚持车臣是“独立国家”, 不仅拒不执行和平协定,而且加紧分裂活动。尤其令俄罗斯当局不安的是,在马斯哈多夫领导下的车臣,极端民族主义势力不仅在车臣境内加紧分裂活动,而且武装袭击与其毗邻的达吉斯坦,企图与该自治共和国一起建立“神权政治国家”。因此,1999年8月俄当局出兵10万,打响了第二次车臣战争。 

2000年1月俄政府宣布马斯哈多夫为车臣不合法的总统后,他躲藏到车臣南部山区,成为车臣非法武装的3大头目之一,组织和领导车臣非法武装与俄军对抗。俄政府军经过空中轰炸和地面围剿,大股车臣非法武装被消灭。但是,车臣剩余的非法武装化整为零,在车臣内外采取游击战术,不断在俄罗斯各地制造恐怖事件。特别是近几年来,车臣非法武装分子活动猖獗,劫持人质、炸毁客机等,造成大量人员伤亡。 

2002年10月23日,数十名车臣武装分子在莫斯科杜布罗夫卡剧院将800多名正在观看演出的观众和演职人员劫为人质。3天后,俄特种部队向剧院内施放催眠气体后,成功地解救了大多数人质,但仍有130名人质不幸丧生。俄军随即在车臣展开了大规模清剿行动。2004年9月1日,马斯哈多夫与车臣非法武装的另一个头目巴萨耶夫策划和制造了震惊世界的俄北奥塞梯共和国别斯兰市第一学校劫持人质事件,俄当局随后悬赏约1000万美元缉拿他们。 
遇难的俄联邦车臣总统卡德罗夫 


根据形势的发展,俄罗斯总统普京提出必须加快车臣立宪进程。2002年12月11日,车臣人民代表大会举行,讨论车臣新宪法和选举法草案。次日,普京发布关于车臣全民公决的总统令。2003年3月23日,车臣就是否赞成新的共和国宪法草案、总统选举法草案、议会选举法草案举行车臣历史上第一次全民公决。全民公决通过的车臣新宪法规定,车臣是俄联邦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从法律上确定车臣作为俄联邦一个主体的地位,进而保证俄联邦主权和领土完整。2003年10月5日举行全民选举,车臣共和国行政长官卡德罗夫当选俄联邦车臣共和国总统,任期4年,这是根据新选举法选举的第一位车臣总统。 

2004年5月9日,车臣非法武装在格罗兹尼胜利日庆祝活动中再次制造恐怖爆炸事件,车臣共和国总统艾哈迈德·卡德罗夫和俄高加索联合集群司令巴拉罗夫在这次事件中被炸身亡。

9月1日,马斯哈多夫与车臣非法武装的另一个头目巴萨耶夫策划和制造了震惊世界的俄北奥塞梯共和国别斯兰市第一学校劫持人质事件,俄当局随后悬赏约1000万美元缉拿他们。2005年3月8日,俄联邦政府宣布,马斯哈多夫在车臣北部被击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