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股的研究重要性

2024-05-15 04:26

1. 券商股的研究重要性

普通人不要太相信券商研究,90%券商研究都没什么价值
投行大师兄
来自专栏金融财经
大部分的券商报告都有3大问题
因为工作需要,每天我都要阅读大量研报。
看久了,一个感觉就会越来越强烈:90%的券商研报其实是没有什么价值的。
虽然这句话说出来很得罪人。
但是,看了一天研报的我,此时实在忍不住了。
我觉得,大部分的券商研报都有以下3大突出问题:


第一,观点同质化
在我看来,写财经类文章也好,写研报也好,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提供新知”。
也就是说,要尽量提供一些大家不知道的东西,从而帮读者分析那些“看不见,看不懂”的投资机会和风险。
如果,一篇研报洋洋洒洒数千甚至上万字下来,写的全都是一些早已经路人皆知的东西,那还有什么意义呢?
但现实里,很多券商分析师们却对于“复制”别人的观点乐此不疲。
比如,某个大佬唱多(空),其他人就赶紧跟着唱多(空)。
心中的小九九可能是:反正跟着大佬走,就算唱错了,也不丢人。
这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呢?那就是,券商报告最终沦为了“观察一致预期的风向标。”
当券商一致唱多的时候,你就得看空;他们一致看空的时候,你就要看多。胜率在90%以上。亲测有效。
远的不说,上周四招商证券的张夏写了一篇《“抱团”启示录:那些年我们一起抱过的团》后,其他券商首席的报告立马纷至沓来。
我看了不下10篇(我就不点名了)之后发现:观点几乎千篇一律,而且并没有超出招商研报的内容。
媒体圈对洗文深恶痛绝。
你们研究圈,难道就不管管这种“抄作业”行为?


第二,语言逻辑混乱
很多读者经常抱怨说,读研报就像读天书一样,看了半天看不懂。
心虚的同志,可能会觉得是自己水平不行。
其实,你大可不必过于自责。有时候,我也看不懂他们想说什么。
问题在哪里?
我觉得,不是因为内容太过高深,而是因为它们的语言逻辑太混乱。
我随便摘取一段内容,大家一起来欣赏下:


这位大哥想说的是:货币宽松的预期加强了,但是信用扩张的条件减弱了。
接下来的两段,本意是要论证:货币宽松预期为啥加强,信用扩张条件为啥减弱。
但是,这两段说的是what啊?
别的不说,就说开头这句话:
央行“双支柱框架”下中国货币宽松的约束将逐步下降(通胀、房价、汇率)。近期地产融资收紧,“堵偏门”加码或意味着“开正门”的空间放开。
看了好几遍,我才看明白,他想说的应该是:
通胀、房价、汇率等数据企稳后,未来中国货币宽松的约束条件将会逐步下降。但是这种宽松是结构性的,比如对于房地产的融资政策依然会收紧。
这样说不就友好多了嘛?干嘛非得把很简单的东西,说的那么复杂?
在这里,我要点名表扬下姜超和任泽平同志,他们的研报逻辑清楚,观点鲜明,所以很通俗易懂。这应该也是他们的研报动不动就成爆款文章的原因之一。
另外,我要点名批评的是刘煜辉同志。
有人说他喜欢故意制造神秘感。
我觉得大家是冤枉他了,他只是说话比较跳跃,缺乏逻辑感而已。
你可以去翻翻他最近的几篇讲话稿感受下。如果看完脑壳不疼,我送你一个大大的赞。


第三,后知后觉
马云曾说,对于机会,大部分人总是“看不见,看不懂,看不起,追不上”。
普通人是这样,大部分的分析师也是这样。
对于,很多机会和风险,他们和市场上的大部分人一样,往往也是后知后觉的。真正具有前瞻性的报告,真是凤毛麟角。
错过投资机会也就算了,他们对于预警风险的能力也和常人无异。
比如,康得新,康美药业等股票在爆雷前,无数的券商分析师都写报告猛推。


出问题之后,有的分析师可能是入戏太深,不仅不死心还在拼命为上市公司洗地喊冤。
比如,之前神雾环保、神雾节能因为财务问题被人质疑而跌停后,某知名分析师依然坚定看好,不惜为神雾舌战群儒。


两年过去了,看到神雾这样的走势,不知道那位仁兄现在作何感想?
……
其他的问题还有很多,我就不一一吐槽了。
对了,透露下券商分析师令人眼红的收入吧——
据不完全统计:
入职两三年的分析师,只要努力肯干,各项收入加起来,一年50万不成问题。
对于中型以上券商来说,各个行业首席分析师的年薪往往在100万以上。
而如果你进入到了新财富前五名,尤其是第一名,那么年薪在500万,甚至到1000万的都有。
如果谁能拿着高薪吹牛×,他的名字就叫:券商分析师。


最后,我给出的建议是:
如果你平时也看研报,尽量看金牌分析师,尤其是行业前三的分析师的报告,其他的报告尽量都战略性放弃。否则,必然会浪费大量时间。
比如,我看宏观报告基本上只看姜超、任泽平,李迅雷,郭磊等。看策略报告,基本上只看荀玉根,徐彪等。

券商股的研究重要性

2. 炒股的人对券商股怎么看?

炒股的人对券商股怎么看?笔者炒股,也曾经在券商工作过,对券商的看法有两个,第一是行情的方向标;第二是强周期股票,看天吃饭。1、券商股市行情方向标每一轮行情的方向标都是以券商为旗手,这个几乎没有例外,比如2018年10月19日,券商触底反弹,意味着股市下跌见底了,随后券商开启了一轮反弹,最后在2019年3月7日达到局部高点。而上证指数在2019年1月4日见底,达到了2440点 ,然后开启了一轮反弹,并在4月9日达到了3288点的局部高点;创业板在2018年10月19日见底,指数达到了1184的低点,然后开始反弹,并在2019年4月8日创下了1792的局部高点。此后进入调整2个月后再次进入上涨通道。

而券商板块在2020年2月4日达到了局部低点1066,然后开启上涨里程,到3月5日达到局部高点,然后进入调整近4个月时间,从7月1日开启了一波券商板块的涨停潮,但是到7月13日到达了高点,然后再次进入调整。如果再追溯久一点,2014年那一拨行情也是在券商的带领下发动的,2014年11月20日,央行降息,券商连续大幅上涨,带动了整个大盘的上涨,开启了2015年那一轮牛市。所以,券商总是行情的方向标。

2、券商是强周期股票券商是行情的方向标,那么也就佐证了是强周期股票,每一轮行情最大的受益者必然是券商,交易量暴涨,佣金收入自然是水涨船高,就券商领头羊中信证券来说吧,2020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22.7%,净利润同比增长38.5%。2014年中信证券的营收同比增长81%,净利润同比增长116%;2015年营收同比增长92%,净利润同比增长75%。但是在2016年是负增长的。

这完全是看天吃饭的板块,牛市就通吃,公司业绩暴涨,员工收入也令互联网员工羡慕,但是一到熊市,公司业绩下滑,员工也开始吃土。2014年底的时候有个笑话,当时说上海人民公园的阿姨在选女婿的时候看的是你持有多少证券股票。有意思的是券商股现在跌破60日均线了,后市会如何走?这又对市场暗示了什么?

3. 国内券商的研究报告说明了什么?

券商机构发布的行业报告,具有很好的参考意义,经常阅读行业的研报,对各个行业的了解更为充分,也能清楚了解市场的资金流向、行业动向。那么,国内券商的研究报告说明了什么?

券商行业的研究报告,思路很清晰,会以总-分-总的方式详细阐述、论证自己的思路。一般在研报的第一页就会将自己的观点摆出来,并且对哪一个内容进行点评,再就是分析、结论,均会摆出。然后再就是利用大量的数据进行阐述。这些数据、图片,有的研报中有详细剖析,有的并没有,这就需要阅读研报的投资者具有一定的图表分析能力。一般图表会很清晰,会很明显的论证研报内容的论点。

对于券商行业研究报告,更多的是参考与自身认知的补充,需要结合实际行业、板块思考,是重要辅助自己投资的实在内容。如果说对银行板块有投资意识,而对银行的上市公司毫无了解,也不知道行业内哪家是国有大型银行,不知道哪家是零售银行,也不知道行业内的对比是如何的,基金、机构、券商的看法是如何的。那么,在这个时候去翻看一些调研报告,对自己将会是一个极大的帮助。因为研报能让你快速的了解这个行业,有哪些不同,有哪些是提出来单独讲到的,又有哪些行业龙头等等,甚至基金更加偏爱的公司也会有所描述。那么,通过这些了解,能更清晰的认识到行业的动向与影响。

阅读、分析完研报,还是要回归的行业思考,毕竟投资是自己的,任何的文件、图表、研报、方式方法,均是辅助,投资决定权还是在自己的手中。研报阅读起来,并不困难,主要是细心、耐心,以及分析研报的主题内容与调研分析师的结论内容。当然,读懂研报是投资的辅助,投资还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

国内券商的研究报告说明了什么?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