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传统虚拟资本,是什么?

2024-05-04 03:05

1. 初级传统虚拟资本,是什么?

资本是一个既古老又年轻的存在,它从市场经济中一脱胎出来,便因为其特有的“魅力”而成为人们竞相追逐的对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股份公司的出现以及资本两权分离的成功实现,资本的内在矛盾外化为两种独立的存在形式——现实资本和虚拟资本。虚、实资本的独立化是历史的必然,是资本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式的革命。如今上市经济体已成为影响国民经济的举足轻重的力量,因此,从本质上认识虚、实资本,研究两者怎样对经济产生影响,对我们制定政策,调控经济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虚、实资本界定及表现形态
资本两权分离以后,虚、实资本界定问题自然成为经济学家们关注和研究的重要问题,马克思是第一位专门提出并研究这一问题的经济学家,不过,由于身体原因,他没有来得及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便离开了人世。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结合具体的实践,我们认为,虚、实资本界定的关键在于它们在创造和实现价值增殖的过程中是否直接发挥职能,直接发挥职能者为现实资本,不直接发挥职能者为虚拟资本。基于此,本文对虚、实资本分别作如下界定。
现实资本指的是资本经营者拥有的,因在创造和实现价值增殖的过程中能直接发生作用,从而能够带来价值增殖的价值实体。它是创造和实现价值增殖的基础,是内容意义和现实意义上的资本,是资本的第一重存在。现实资本的主体是资本经营者,其客体为资本的价值实体。长期来看,现实资本赢利能力的大小是反映一个社会生产力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以现实资本价值实体的存在形态为标准,我们将其分为两类:一类是有形现实资本,另一类是无形现实资本。有形现实资本包括有形生产资本(固定资产、材料及半成品、在建工程等)、有形商品资本(产成品、商品等)和有形货币资本(交易类铸币、现钞等)。无形现实资本则包括无形生产资本(人力资本、专利技术、非专利技术、企业商标、企业版权、企业商誉等)、无形商品资本(服务、知识类商品等)以及无形货币资本(交易类电子货币、活期存款和票据等)。有形现实资本主要体现在第

初级传统虚拟资本,是什么?

2. 什么是虚拟资产

  所谓虚拟资产,是指已经发生的费用或损失,但由于企业缺乏承受能力而暂时挂列为待摊费用、递延资产、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和待处理固定资产损失等资产项目。
  利用虚拟资产作为“蓄水池”,不及时确认、少摊销或不摊销已经发生的费用和损失,也是上市公司粉饰会计报表的惯用手法。它们的借口包括权责发生制、配比原则、地方财政部门的批示等。
  一、虚拟资产的构成
  虚拟资产是企业资产的特殊组成部分,是持续经营的会计假设前提的产物。从本质上说,虚拟资产并不是资产,而是企业已经发生的费用或损失,按照权责发生制和会计配比的要求,暂时作为资产进行核算的部分。  它具体包括两个部分:
  一部分是直观的虚拟资产,它包括待摊费用。长期待摊费用和待处理财产损失等,这部分虚拟资产可以从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中一目了然,其中待处理财产损失在实行新的企业会计制度后已从年度资产负债表中剔除;
  另一部分是隐含的虚拟资产,即企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相背离的部分,如应收账款中的坏账、报废和滞销的存货、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的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的差额等等,这部分虚拟资产在1998年《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中要求将其作为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等项目反映,作为各项资产价值的备抵项目,从企业的资产总额中加以剔除,而新的企业会计制度实行以后更是将它扩展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委托贷款减值准备等,当然这种计提属于会计职业判断的范畴,有可能出现偏差,只有在企业资产重组或破产清算时才能最终得到验证。  二、虚拟资产作为资产的原因
  “虚拟资产”之所以列作资产项目,是因为它完全符合资产的含义。
  首先,“虚拟资产”项目的产权归属本企业,为企业所拥有。
  其次,“虚拟资产”能以货币加以计量,因为它是企业已经实际发生的费用或损失。
  再次,“虚拟资产”具备“经济资源”之属性特征。
  因为在企业持续经营的条件下,将企业已经实际发生的费用或损失列作待摊、递延等“虚拟资产”项目,嗣后在持续经营期间按一定方法分期摊销转作费用时,抵减了该期间的利润,并相应抵减了应交的所得税,这就是“虚拟资产”的抵税作用,实质上也就是它为企业带来的未来经济效益。虚拟资产的上述三个特征,足以说明其在持续经营前提下完全具备资产的确认条件,应当确认为资产项目。
  三、虚拟资产弊端的克服
  现实情况是,企业往往利用虚拟资产账户作为“蓄水池”,不及时确认、少摊或不摊销已经发生的费用和损失,这已经成为一些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粉饰会计报表、虚盈实亏、假盈直亏的惯用手法。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我们并不能因为上述弊端的存在而否定虚拟资产项目的客观存在,因为出现虚假会计信息总的症结在于企业出于自身目的而不及时、合理地将其摊销或转销。
  克服“虚拟资产”会计核算中可能出现的弊端,关键在于合理的制度安排;首先,应当根据支出的性质,合理确定“虚拟资产”的确认标准,即界定某项支出能否列出待摊、递延等虚拟资产项目的条件;其次,根据受益时间的长短,合理确定各项虚拟资产的摊销期限或转销时限。现实中一些企业相关会计信息的虚假问题,皆出自这两个方面。因此,把握好这两条,则必能杜绝相关的信息虚假问题。  四、资产的评估
  基于业绩考核、获取信贷资金、发行股票等目的,经营成果粉饰一般以利润最大化、利润均衡化的形式出现。基于纳税和推卸责任等目的,经营成果粉饰一般以利润最小化和利润清洗的形式出现。就我国上市公司而言,危害性最大的是制造利润最大化的假象,即所谓虚盈实亏,隐瞒负债。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产权变动、进行股份制改组等产权交易(重组)事项,均应委托具备相应资格的社会中介机构,对相关的资产价值依法进行评定、估算,出具合法有效的评估报告,这就是资产评估。从我国现行有关评估标准、规范来看,其一方面将企业产权变动、股份制改组等产权交易(重组)目的作为立项评估的法定要求,另一方面,在评估标准、规范中又忽略“持续经营”假设的存在,忽略了产权交易(重组)前后“会计主体”内涵所发生的实质性变化,并由此导致资产评估缺乏可供遵循的资产确认条件或判断标准。所以,资产评估应审慎对待虚拟资产项目。
  首先,为股份制改组目的而进行的资产评估,一般均是对改制前企业的整体评估,即评定整体企业的净资产价值,包括企业各项有形和无形资产。由于改制后的股份制企业已成为多元投资主体的股份公司或有限公司,相对于改制企业单一的投资人而言,企业的产权关系在质和量两方面均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因此,它们是两种产权持有者完全不同的经济实体,试图从企业改制后生产经营活动中“不中断”这一表面现象来判定企业“持续经营”的存续,是站不住脚的。因此,企业股份制改组实务中将“虚拟资产”项目纳入企业整体资产评估范围的做法是毫无根据的。因为,这些“资产”项目毫无价值可言,只能作价为“零”处理。
  其次,为企业产权交易目的而进行的资产评估,既可能涉及整体评估(如产权转让时),也可能是单项资产评估(如对外进行股权投资时)。在整体评估情况下,对“虚拟资产”项目的处理方法已如上述。在单项资产评估情况下,“虚拟资产”项目也是不能纳入评估范围的。因为出于产权交易目的,如对外投资时,企业投出资产的形态可以是货币资金,也可以存货、固定资产等非货币性的实物资产,还可以是土地使用权等无形资产。但是,诸如待摊费用、递延资产、待处理固定(流动)资产损失等费用或损失,是企业的 “虚”资产;更为重要的是,这些虚拟资产存续的唯一基础是企业持续经营,而在产权交易情形下,持续经营已不复存在,因此不能将虚拟资产延续至投资企业去摊销受益。所以,在单项资产评估情况下,虚拟资产项目也是没有价值的。

3. 什么是虚拟资产

  所谓虚拟资产,是指已经发生的费用或损失,但由于企业缺乏承受能力而暂时挂列为待摊费用、递延资产、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和待处理固定资产损失等资产项目。   利用虚拟资产作为“蓄水池”,不及时确认、少摊销或不摊销已经发生的费用和损失,也是上市公司粉饰会计报表的惯用手法。它们的借口包括权责发生制、配比原则、地方财政部门的批示等。   一、虚拟资产的构成   虚拟资产是企业资产的特殊组成部分,是持续经营的会计假设前提的产物。从本质上说,虚拟资产并不是资产,而是企业已经发生的费用或损失,按照权责发生制和会计配比的要求,暂时作为资产进行核算的部分。  它具体包括两个部分:   一部分是直观的虚拟资产,它包括待摊费用。长期待摊费用和待处理财产损失等,这部分虚拟资产可以从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中一目了然,其中待处理财产损失在实行新的企业会计制度后已从年度资产负债表中剔除;   另一部分是隐含的虚拟资产,即企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相背离的部分,如应收账款中的坏账、报废和滞销的存货、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的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的差额等等,这部分虚拟资产在1998年《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中要求将其作为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等项目反映,作为各项资产价值的备抵项目,从企业的资产总额中加以剔除,而新的企业会计制度实行以后更是将它扩展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委托贷款减值准备等,当然这种计提属于会计职业判断的范畴,有可能出现偏差,只有在企业资产重组或破产清算时才能最终得到验证。  二、虚拟资产作为资产的原因   “虚拟资产”之所以列作资产项目,是因为它完全符合资产的含义。   首先,“虚拟资产”项目的产权归属本企业,为企业所拥有。   其次,“虚拟资产”能以货币加以计量,因为它是企业已经实际发生的费用或损失。   再次,“虚拟资产”具备“经济资源”之属性特征。   因为在企业持续经营的条件下,将企业已经实际发生的费用或损失列作待摊、递延等“虚拟资产”项目,嗣后在持续经营期间按一定方法分期摊销转作费用时,抵减了该期间的利润,并相应抵减了应交的所得税,这就是“虚拟资产”的抵税作用,实质上也就是它为企业带来的未来经济效益。虚拟资产的上述三个特征,足以说明其在持续经营前提下完全具备资产的确认条件,应当确认为资产项目。   三、虚拟资产弊端的克服   现实情况是,企业往往利用虚拟资产账户作为“蓄水池”,不及时确认、少摊或不摊销已经发生的费用和损失,这已经成为一些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粉饰会计报表、虚盈实亏、假盈直亏的惯用手法。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我们并不能因为上述弊端的存在而否定虚拟资产项目的客观存在,因为出现虚假会计信息总的症结在于企业出于自身目的而不及时、合理地将其摊销或转销。   克服“虚拟资产”会计核算中可能出现的弊端,关键在于合理的制度安排;首先,应当根据支出的性质,合理确定“虚拟资产”的确认标准,即界定某项支出能否列出待摊、递延等虚拟资产项目的条件;其次,根据受益时间的长短,合理确定各项虚拟资产的摊销期限或转销时限。现实中一些企业相关会计信息的虚假问题,皆出自这两个方面。因此,把握好这两条,则必能杜绝相关的信息虚假问题。  四、资产的评估   基于业绩考核、获取信贷资金、发行股票等目的,经营成果粉饰一般以利润最大化、利润均衡化的形式出现。基于纳税和推卸责任等目的,经营成果粉饰一般以利润最小化和利润清洗的形式出现。就我国上市公司而言,危害性最大的是制造利润最大化的假象,即所谓虚盈实亏,隐瞒负债。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产权变动、进行股份制改组等产权交易(重组)事项,均应委托具备相应资格的社会中介机构,对相关的资产价值依法进行评定、估算,出具合法有效的评估报告,这就是资产评估。从我国现行有关评估标准、规范来看,其一方面将企业产权变动、股份制改组等产权交易(重组)目的作为立项评估的法定要求,另一方面,在评估标准、规范中又忽略“持续经营”假设的存在,忽略了产权交易(重组)前后“会计主体”内涵所发生的实质性变化,并由此导致资产评估缺乏可供遵循的资产确认条件或判断标准。所以,资产评估应审慎对待虚拟资产项目。   首先,为股份制改组目的而进行的资产评估,一般均是对改制前企业的整体评估,即评定整体企业的净资产价值,包括企业各项有形和无形资产。由于改制后的股份制企业已成为多元投资主体的股份公司或有限公司,相对于改制企业单一的投资人而言,企业的产权关系在质和量两方面均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因此,它们是两种产权持有者完全不同的经济实体,试图从企业改制后生产经营活动中“不中断”这一表面现象来判定企业“持续经营”的存续,是站不住脚的。因此,企业股份制改组实务中将“虚拟资产”项目纳入企业整体资产评估范围的做法是毫无根据的。因为,这些“资产”项目毫无价值可言,只能作价为“零”处理。   其次,为企业产权交易目的而进行的资产评估,既可能涉及整体评估(如产权转让时),也可能是单项资产评估(如对外进行股权投资时)。在整体评估情况下,对“虚拟资产”项目的处理方法已如上述。在单项资产评估情况下,“虚拟资产”项目也是不能纳入评估范围的。因为出于产权交易目的,如对外投资时,企业投出资产的形态可以是货币资金,也可以存货、固定资产等非货币性的实物资产,还可以是土地使用权等无形资产。但是,诸如待摊费用、递延资产、待处理固定(流动)资产损失等费用或损失,是企业的 “虚”资产;更为重要的是,这些虚拟资产存续的唯一基础是企业持续经营,而在产权交易情形下,持续经营已不复存在,因此不能将虚拟资产延续至投资企业去摊销受益。所以,在单项资产评估情况下,虚拟资产项目也是没有价值的。

什么是虚拟资产

4. 什么是虚拟资金

  虚拟资金首先应当解作当前网络及网络游戏盛行的条件下网络论坛及网络游戏等等的注册用户凭以进行相关操作的前提条件, 这些虚拟资金不是真正的资金, 
但是很可能要用真实的资金来购买, 比如腾讯公司的Q币, 网络游戏的游戏币等等。但有些虚拟资金也无需用资金购买,比如在某一网络论坛里注册后就可能获赠一些虚拟资金, 
在论坛里发表议论可以得到更多的虚拟资金,以此用作日后可能出现的"活动经费". 从广义上讲还有一种虚拟资金,就是各种"积分", 比如移动公司的积分, 
达到一定积分后就可以以积分换取奖品。

5. 什么是虚拟资产?

虚拟资产,是指已经发生的费用或损失,但由于企业缺乏承受能力而暂时挂列为待摊费用、递延资产、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和待处理固定资产损失等资产项目。 
 
虚拟资产是企业资产的特殊组成部分,是持续经营的会计假设前提的产物。从本质上说,虚拟资产并不是资产,而是企业已经发生的费用或损失,按照权责发生制和会计配比的要求,暂时作为资产进行核算的部分。 

它具体包括两个部分: 

        一部分是直观的虚拟资产,它包括待摊费用。长期待摊费用和待处理财产损失等,这部分虚拟资产可以从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中一目了然,其中待处理财产损失在实行新的企业会计制度后已从年度资产负债表中剔除; 
        另一部分是隐含的虚拟资产,即企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相背离的部分,如应收账款中的坏账、报废和滞销的存货、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的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的差额等等,这部分虚拟资产在1998年《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中要求将其作为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等项目反映,作为各项资产价值的备抵项目,从企业的资产总额中加以剔除,而新的企业会计制度实行以后更是将它扩展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委托贷款减值准备等,当然这种计提属于会计职业判断的范畴,有可能出现偏差,只有在企业资产重组或破产清算时才能最终得到验证。

什么是虚拟资产?

6. 虚拟资产是什么意思?

虚拟资产,是指已经发生的费用或损失,但由于企业缺乏承受能力而暂时挂列为待摊费用、递延资产、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和待处理固定资产损失等资产项目。 
 
虚拟资产是企业资产的特殊组成部分,是持续经营的会计假设前提的产物。从本质上说,虚拟资产并不是资产,而是企业已经发生的费用或损失,按照权责发生制和会计配比的要求,暂时作为资产进行核算的部分。 

它具体包括两个部分: 

        一部分是直观的虚拟资产,它包括待摊费用。长期待摊费用和待处理财产损失等,这部分虚拟资产可以从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中一目了然,其中待处理财产损失在实行新的企业会计制度后已从年度资产负债表中剔除; 
        另一部分是隐含的虚拟资产,即企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相背离的部分,如应收账款中的坏账、报废和滞销的存货、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的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的差额等等,这部分虚拟资产在1998年《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中要求将其作为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等项目反映,作为各项资产价值的备抵项目,从企业的资产总额中加以剔除,而新的企业会计制度实行以后更是将它扩展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委托贷款减值准备等,当然这种计提属于会计职业判断的范畴,有可能出现偏差,只有在企业资产重组或破产清算时才能最终得到验证。

7. 如何看待虚拟资本

虚拟资本是独立于现实的资本运动之外、以有价证券的形式存在、能给持有者按期带来一定收入的资本,如股票、公债券、不动产抵押单等。 虚拟资本是随着借贷资本的出现而产生的,它在借贷资本的基础上成长,并成为借贷资本的一个特殊的投资领域。
作为虚拟资本载体的有价证券成为商品能够流通,不是因为它们作为商品创造出来的,而是因为流通使它们成为商品。有价证券不是劳动生产物,本身不凝结着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因而无价值,但它是所有权证书;能够带来收益,收益便成为其“市场价值”的内容。在信用制度发达的条件下,人们把凭借所有权带来的定期收益,以市场利息率为尺度,就能计算出收益是相当于多少资本带来的。   虚拟资本市场价值的变动及其决定方法有其独特的运动形式,其独特的运动形式是:   (1)它的市场价值是由证券的定期收益和利率决定的,不随职能资本价值的变动而变动;   (2)一般说来,它的市场价值与定期收益的多少成正比,与利率的高低成反比;   (3)其价格波动,既决定于有价证券的供求,也决定于货币的供求。   马克思曾指出:“在货币市场紧迫的时候,这种有价证券的价格会双重的跌落:第一,是因为利息率提高;第二,是因为这种有价证券大量投入市场,以便实现货币。” 这表明虚拟资本价格的涨落,取决于有价证券与货币这两种资产它们相互替代程度,而导致它们相互替代程度的因素,是人们资产的选择。

如何看待虚拟资本

8. 虚拟资本运作合法吗

虚拟资本运作是正常的金融行为,是合法的。
虚拟资本是独立于现实的资本运动之外、以有价证券的形式存在、能给持有者按期带来一定收入的资本,如纸币、期票、汇票、股票、公债券、不动产抵押单等。 虚拟资本是随着借贷资本的出现而产生的,它在借贷资本的基础上成长,并成为借贷资本的一个特殊的投资领域。
虚拟资本正面效应;
(1)扩大货币资本的积累,信用制度的发展促进了股份制度的产生,而股份制度的产生为股票的发行创造了条件。股票作为现实资本的纸制复本,是未来收益的凭证,代表对未来收益的索取权,股票的发行为扩大货币资本积累创造条件;
(2)促进资本的集中,虚拟资本的物质承担者在有价证券的价格波动,使一部分人有条件以此作为货币财富的集中手段,同时以有价证券形成的资本又为企业的兼并、重组提供了条件;
(3)加速资本周转,这主要体现在银行超过价值准备发行银行券进行贴现方面。
虚拟资本负面效应;
(1)有价证券买卖能够成为投机的工具,造成虚假繁荣,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
(2)经济危机的爆发,不仅商品难以转化为货币,有价证券也难以转化为货币,这必将大大缩小整个社会的支付能力;
(3)在虚拟资本的积累快于现实资本积累的情况下,生息的货币资本不仅不反映现实货币资本的积累,而且自我扩张,这样,就导致了现实资本供求和生息货币资本的供求出现明显的差别,生息货币的过剩或不足,不反映或不完全反映现实资本的过剩或不足,增大了调控宏观经济的难度。
材料来源;http://xueshu.baidu.com/s?wd=paperuri:(ebe6b44182e203b861d5845ee7f00a9c)&filter=sc_long_sign&sc_ks_para=q%3D虚拟资本积累与经济增长&tn=SE_baiduxueshu_c1gjeupa&ie=utf-8&sc_us=17865077866057838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