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黄河洪水的受灾情况

2024-05-05 20:30

1. 1958年黄河洪水的受灾情况

此次洪水对黄河下游防洪威胁较大,曾出现不同程度的险情,如横贯黄河的京广铁路,受到洪水的威胁,交通中断14天。据不完全统计,山东、河南两省的黄河滩区和东平湖湖区,有1708个村庄被淹,74.08万人受灾,淹没耕地304万亩,倒塌房屋30万间。三花区间有关各县,也遭到不同程度的水灾。

1958年黄河洪水的受灾情况

2. 1958年黄河洪水的抗洪抢险

自1946年人民治黄起,开始防御黄河特大洪水的准备,对下游河道堤防进行整治加固,1951年又确定了增辟北金堤滞洪区和东平湖分洪区。在1958年洪水之前,就提出以确保秦厂水文站洪峰流量25000立方米每秒不决口,不改道,并要求做到对任何类型的洪水有对策、有准备、不发生严重灾害。同时要充分发挥现有工程潜力,尽量利用大河排洪,争取洪水在超过保证水位0.5米的情况下不滞洪、不成灾,力争把损失缩小到最低限度 。黄河堤防虽经多年大力培修加固,险情仍不断出现。据不完全统计,险工坝岸出险1998坝次,堤防发生渗水59.96公里,塌坡23.879公里,裂缝1392米,管涌4312个,抢堵大漏洞18处,有的险工坝头被洪水漫顶,有的出水只有几分米。如山东省齐河县豆腐窝;险工坝岸几乎与洪水位平,有130多段坝岸洪水漫顶,东阿、济南也有部分坝岸漫水,大堤高出洪水位1米多。东平湖分洪后,湖水位以每小时8一14厘米的速度上涨,最高洪水位44.81米,超过保证水位1.31米,有44公里湖堤洪水漫顶0.01 —0.4米,又遭遇5级东北风,波浪越堤而过。形势万分紧急。1958年大水来临的时候,中央、河南、山东省政府立即召开了防汛紧急会议,进行全民动员,全力以赴,组织动员了200多万军民上堤防汛,有的每公里上堤人数达300—500人。广大军民在“人在堤在,水涨堤高,保证不决口”的战斗口号。仅一夜之间就加修子埝600多公里,防止厂洪水漫溢,保住了大堤安全。当花园口出现22300立方米每秒流量时,按规定应启用北金堤滞洪区和东平湖滞蓄洪水,但考虑到花园口站洪峰已经出现,花园口以上各站水位也已回落,伊、洛、沁河和三门峡以干流区间雨势减弱,只要加强防守,充分利用高村以上宽河道和东平湖滞蓄洪水,可以不使用北金堤滞洪区,以减少分洪损失。此意见经黄河防汛总指挥部征得河南、山东两省同意后,并向国务院、中央防汛总指挥部、水利电力部发了请示电报,经周恩来总理批准,决定依靠群众,固守大堤,不使用北金堤滞洪区,只开放东平湖滞洪区,坚决战胜洪水,确保安全。在抗洪斗争的关键日寸刻,周恩来总理于7月18日亲临黄河前线,视察水情,指挥抗洪,总署防守。这对治黄抗洪大军是极大的鼓舞,对夺取这次胜利起到了重大作用。在洪水到来之前,各级防汛指挥部组织人员将滩区居民迅速转移到安全地区。中国人民解放军又立即派出飞机空投救生设备和物资,从而避免了居民大量伤亡。对受洪水淹没的灾民,中央和地方都迅速派山人员和调拨大量物资进行救济,修复水毁工程,重建家园。

3. 黄河第一次大洪水发生在哪一年?

黄河,既是一位仁慈的母亲,又是一位暴戾的君主;它养育了千百万中华儿女,但同时又不时地为炎黄子孙制造着深重的灾难。自有历史记载以来,中国西北部各省接连不断地遭受洪水灾害。据史料记载,第一次大洪水发生在公元前2297年,那年黄河决口,洪水泛滥,淹死两岸数以万计的村民。

黄河第一次大洪水发生在哪一年?

4. 1958年黄河特大洪水,当时情况是怎么样的?

1958年7月中旬黄河三门峡至花园口之(简称三花区间)发生了—场自1919年黄河有实测水文资料以来的最大的一场洪水。此次洪峰流量达22300立方米/秒,横贯黄河的京广铁路桥因受到洪水威胁而中断交通14天。
仅山东、河南两省的黄河滩区和东平湖湖区,淹没村庄1708个,灾民74.08万人,淹没耕地304万亩,房屋倒塌30万间。三花区间有关各县,也遭到不同程度的水灾。
此次洪水主要是由于7月14日至19日在黄河三花区间的干流区间以及伊河、洛河、沁河流域持续暴雨所造成。暴雨笼罩面积达8.6万千方公里,其中200毫米以上的强暴雨区面积有16000平方公里,300毫米以上的有6500平方公里,400毫米以上的有2000平方公里。
平均最大1天雨量69.4毫米,最大3天雨量119.1毫米;在这5天中大部分雨量是集中在16日20时至17日8时的12小时内。如垣曲站12个小时的降雨量为249毫米,为五天降水总量499.6毫米的50%。

扩展资料:
抗洪抢险过程:
1958年大水来临的时候,中央、河南、山东省政府立即召开了防汛紧急会议,进行全民动员,全力以赴,组织动员了200多万军民上堤防汛,有的每公里上堤人数达300—500人。广大军民在“人在堤在,水涨堤高,保证不决口”的战斗口号。仅一夜之间就加修子埝600多公里,防止厂洪水漫溢,保住了大堤安全。
当花园口出现22300立方米每秒流量时,按规定应启用北金堤滞洪区和东平湖滞蓄洪水,但考虑到花园口站洪峰已经出现,花园口以上各站水位也已回落,伊、洛、沁河和三门峡以干流区间雨势减弱,只要加强防守,充分利用高村以上宽河道和东平湖滞蓄洪水,可以不使用北金堤滞洪区,以减少分洪损失。
此意见经黄河防汛总指挥部征得河南、山东两省同意后,并向国务院、中央防汛总指挥部、水利电力部发了请示电报,经周恩来总理批准,决定依靠群众,固守大堤,不使用北金堤滞洪区,只开放东平湖滞洪区,坚决战胜洪水,确保安全。
在抗洪斗争的关键日寸刻,周恩来总理于7月18日亲临黄河前线,视察水情,指挥抗洪,总署防守。这对治黄抗洪大军是极大的鼓舞,对夺取这次胜利起到了重大作用。
在洪水到来之前,各级防汛指挥部组织人员将滩区居民迅速转移到安全地区。中国人民解放军又立即派出飞机空投救生设备和物资,从而避免了居民大量伤亡。对受洪水淹没的灾民,中央和地方都迅速派山人员和调拨大量物资进行救济,修复水毁工程,重建家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1958年黄河洪水

5. 2018年黄河什么时候出现第1号洪水?

7月8日11时,位于黄河源区的唐乃亥水文站流量为2500立方米每秒,形成黄河今年第1号洪水。黄河防总发布黄河上游汛情蓝色预警,启动黄河上游防汛Ⅳ级应急响应。

受降雨影响,黄河上游干支流来水持续增加,地处青海省兴海县的唐乃亥水文站流量不断增大。7月8日11时,唐乃亥水文站流量达2500立方米每秒,形成黄河2018年第1号洪水。

黄河防总要求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四省(区)各级防汛指挥部,按照黄河防汛Ⅳ级应急响应的要求,对当前防汛工作进行全面部署,防汛责任人迅速上岗到位、靠前指挥。沿黄各级防汛部门加强河势、工情观测,加强堤防巡查和工程防守,发现险情及时抢护,做好河道内人员撤离工作;各水库管理单位严格执行黄河防总调度指令,加强库区和大坝巡查,确保库区和大坝安全。

2018年黄河什么时候出现第1号洪水?

6. 黄河出现了2017年的第1号洪水?

据报道,黄河防汛抗旱总指挥部表示,7月27日1时06分,黄河出现2017年第1号洪水,地处黄河中游的龙门水文站洪峰流量为6010立方米每秒。


报道称自 7月25日,黄河中游山陕区间中北部出现强降雨过程,受此次降雨影响,黄河中游部分支流发生洪水,黄河一级支流无定河干流及其支流大理河发生超历史洪水,无定河白家川水文站7月26日10时12分,洪峰流量达4500立方米每秒。


7月26日凌晨,子洲县县城供水水源清水沟水库(总库容37万立方米,小⑵型水库)发生漫溢险情,漫溢洪水直接进入下游清水沟,对下游沿线各地没有造成安全威胁,支流洪水汇入黄河干流后,于27日演进至龙门水文站,形成流量为6010立方米每秒的较大洪峰。


黄河防总负责人表示,黄河防汛部门正结合当前降雨形势及来水来沙实际情况,滚动分析水情变化,细化优化调度方案,科学合理调度干流骨干水库,实现防洪减灾综合效益最大化。
据天气预报,黄河中游近期仍会有较大降雨过程,希望黄河的1号洪水可以平稳的度过。

7. 黄河2018年第1号洪水形成了吗?

据报道,7月8日11时,黄河防总发布黄河上游汛情蓝色预警,启动黄河上游防汛IV级应急响应。

资料图:黄河壶口段。
受降雨影响,黄河上游干支流来水持续增加,唐乃亥水文站流量不断增大。7月8日11时,唐乃亥水文站流量2500立方米每秒,形成黄河2018年第1号洪水。鉴于当前黄河上游防汛形势,按照《黄河防汛应急预案》规定,黄河防总发布黄河上游汛情蓝色预警,启动黄河上游防汛IV级应急响应。
黄河防总要求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省(区)各级防指,按照黄河防汛IV级应急响应的要求,对当前防汛工作进行全面部署,防汛责任人迅速上岗到位、靠前指挥;沿黄各级防汛部门加强河势、工情观测,加强堤防巡查和工程防守,发现险情及时抢护,做好河道内人员撤离工作;加强防汛宣传和信息报送工作,及时报告重要汛情和动态;各水库管理单位严格执行黄河防总调度指令,加强库区和大坝巡查,确保库区和大坝安全。

新闻配图
根据水雨情预报,黄河上游来水仍将持续增加,龙羊峡、刘家峡水库将达到汛限水位转入防洪运用,加大泄量。黄河防总要求各级防指迅速行动、全力以赴,确保人民生命安全,确保黄河防汛安全。

黄河2018年第1号洪水形成了吗?

8. 黄河暴涨,围城半月,泡塌城墙!兰州黄河大洪水,想不到的凶猛

兰州历史上的大洪水 黄河暴涨围城半月泡塌一段城墙 今年夏天,黄河的大水再次让人们见识了什么是奔腾的黄河。 以前,黄河给我们的印象是安静的,是哗哗流淌的。最近,两次洪峰之后的黄河,才显出黄河的真面目,黄河是奔腾的,黄河是咆哮的。 黄河大水,再次走入人们的视野。 1.汉代金城郡,黄河大水溢出二十里 自从黄河上游有了现代的水利枢纽后,有两个黄河景象就离我们越来越远。哪两个景象?一个是冬天黄河的冰桥,现在已经彻底看不到了。另一个是黄河大水。兰州最后的大洪水是在上世纪80年代,1981年9月,黄河兰州段发生大洪水,最大流量达5640秒立方米。 可是,你知道黄河最早有记载的大洪水是啥时候?兰州最早有记载的大洪水发生在东汉时期汉灵帝光和六年,也就是公元183年。这年秋天,金城黄河水溢出二十余里。在这之前,肯定有大洪水,不过都没有记载下来。 这段记载出自《后汉书·五行志》。从简单的记载来看,这次大洪水应该非常大。在信息闭塞的古代,能写入史书的,尤其是《后汉书》这样的,肯定是大事,超大的事。同时,当时黄河多是自然河道,河岔、漫滩比较多。这样的情况下,黄河水还能溢出二十里,可见黄河水量之大。 汉代,兰州的城市重心在西固,城关区这一带多是黄河漫滩,人们居住的地方比较高。不过,当时兰州人口并不多。西汉时期,金城县所在的金城郡人口接近15万,到了东汉时期,金城郡的人口不足两万。可见,长期战乱和自然灾害给兰州地区带来的巨大破坏。 古代由于信息不畅通,兰州境内发生大洪水的记载相对比较少,而且很不详细。直到清朝乾隆以后,兰州的洪水记载才逐渐多了起来,也稍微详细了。这让我们能够清晰地了解到兰州曾经遭受过的灾难。 由于兰州独特的地形,兰州的水灾泥石流大体也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黄河及其支流,因为上游暴雨而引发大洪水;另一个是,兰州各地天降暴雨后,雨水形成洪水,顺着南北两山各个沟道,形成局部的洪水泥石流。不过,这两种洪水造成的损害却是巨大的。黄河沿线的洪水,人们可以从上游往下报信,比较容易防范,各个沟道的洪水泥石流就比较难以防范了。兰州西固,就曾经发生过一次湮没50人的洪水泥石流。 2.兰州最大的洪水有多大 穿城而过的黄河,给兰州人制造美丽河景的同时,也将它的咆哮奔腾隐藏了起来。可以说,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兰州的黄河大水三年两头有。尽管有洪水大有小,给人们造成的损失有大有小,但洪水的记忆却深深地印在这个城市中。 兰州白塔山是兰州地标性建筑,也是外地游客来兰州旅游必去的地方。这个能够眺望兰州城市美景的古塔,修建之时,人们就对它赋予了镇住黄河洪水的愿望。有一个民间传说是这样的 古时候,有个皇帝来到兰州。晚上睡觉的时候,被黄河水声吵得睡不着。次日清早,他问昨晚响了一夜的声音是啥发出的。官员们说,晚上听见哗哗的声音,是黄河的流水声。原来,兰州地形两山对峙,中间黄河横流,晚上夜深人静,黄河流水声被放大了,故而听上去,声音很响。据说,这天晚上皇帝又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老人,给他一张图,还说,兰州黄河段住着龙王的第九个儿子,这个龙子非常调皮,经常捣乱,黄河大水由此引发。老人说,在兰州北山修建一座塔,就能镇住。实际上,兰州的山上修塔是镇不住黄河大水的。 历史上,兰州的黄河大水不断。元代至正年间十月份,兰州的黄河发大水。明代嘉靖十四年(1535年)六月,黄河上游连降大雨,引发河水暴涨,当时河水四溢,从西到东六十里地段上,淹死数百人。晚清时期,冲断黄河浮桥的大水就发生了两次。一次发生在咸丰八年(1858年)六月二十二日,当时,黄河水大涨,兰州浮桥被冲断,盐场堡沿河淹死百余人;另一次发生在光绪三十年。 光绪三十年(1904年)黄河大洪水是最惨的一次。这年六月初,兰州及其附近地域,连降暴雨,引发黄河水大涨。这是兰州近百年以来最大的洪水,据事后按照水位推算,当时黄河的流量达8600立方每秒。暴涨的黄河水,横扫沿河堆放的木料、麦捆、柴草等,往下游漂浮,在桑园峡一带壅塞黄河,导致黄河水逆流而上,兰州东川一带遭水灾。雁滩十八滩被洪水湮没,东稍门城墙被泡塌一丈余长。为了防止洪水进城,人们用沙袋堵塞城门。而洪水继续上涨,逼近红山根一带,然后绕城向西逆黄河而上。 这次大洪水持续了半个月,然后才逐渐消退。人们站在城墙上,看到兰州城东部成为一片泽国。城东灾区的居民,纷纷跑到五泉山上躲避洪水。当时,受灾民众过万人。「 ”河水漂有木头、柴草、家具、死人等,前后相叠,数日不能尽。” 3.永登砂沟大洪水淹死陕甘总督 一次次大洪水,给民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在1904年黄河大洪水后,兰州又发生过两次大洪水。一次是1909年,这次也是六月,初一日兰州地区天降大雨,第二天黄河发大水,将浮桥冲断。据说还把浮桥上一艘船冲到了靖远。1912年,兰州安宁发生洪水,将安宁堡的四十家居民冲掉,湮没农田一千多亩。灾情极为严重。 让人们想不到的是,在被兰州洪水湮没的人中,还有一位西北最高军政长官——陕甘总督。这件事情发生在晚清时期,地点在永登县城外的沙沟中。 这位陕甘总督名叫沈兆霖。他是浙江钱塘人,曾任吏部侍郎,督江西学政、兵部尚书、军机大臣等职。在晚清政坛上,沈兆霖是比较能干的,建议各地兴办团练就和他有关。 同治元年(1862年)七月,陕甘总督沈兆霖到西宁处理军务返回。初七这天,他们一行,沿着今永登县通远砂沟向永登县城行进。这条砂沟以前是永登通往西宁的主干道。谁知,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就在他们眼看到达永登县城的时候,一场暴雨从天而降,在一个叫「 ”二道岭”的地方,大雨汇集成洪水,顺着砂沟滚滚而下。夏季这种砂沟,危险极大。据说,看到洪水而来,这位陕甘总督在幕僚们的建议下,先脱下官靴,投到水里,据说这样可以镇压洪水。结果无效。只好将自己的官帽扔进水里,谁知,官帽也不管用。最后,洪水冲走了陕甘总督。 洪水退去,人们找到了陕甘总督的遗体,仍旧坐在轿子里,面色如常,这自然是粉饰之辞。 沈兆霖是兰州境内迄今为止遭遇暴雨山洪死亡的最高级别的官员。洪水是天灾,可是有人却将它和人祸连在一起。当时的永登知县,还将县城的城隍、山神、土地神像搬出来,敲打拷问了一番。 兰州依山傍水,滚滚而来的黄河,不仅孕育了灿烂的黄河文化,也带来了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灾难贯穿人类历史,人类也随着灾难而成长。 讲述人: 张智 本土历史文化研究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