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中后期货币制度的新变化

2024-05-05 04:09

1. 明朝中后期货币制度的新变化

明王朝建立后的百年间,国内农业生产获得比较迅速的恢复和发展。在中后期,即
15世纪以后,国内城市经济与商品货币关系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表现比较突出的,在
全国建立了30多个新兴的商业城市,商品货币关系活跃,促使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在农
村,佃农日益获得法律上的人身自由,而佃农本身又开始分化,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佃
农以及由富裕农民上升的中小地主,均乐于雇用雇工形式的劳动力。雇工成为当时农民
阶级中仅次于佃农的农业劳动力队伍。雇工又分为两类:“计岁而受值者日长工”,“计日
佣者谓之短工”;在货币经济方面,贵金属白银开始成为普遍使用的货币。
在这样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于宋代、继续推行于元代的纸币制度,它在明代是
继续推行或是被别的货币制度取代,或是与铜钱、白银货币制度并行?它的发展是直线
向前的还是曲折前进的?当时的诸思想家又是如何认识和评论的?本文试从这些方面作
点介绍和评述。
一、承袭宋元继续推行纸币制度
根据史书记载,明朝初年,继续实行纸币制度。开始参照元代的办法,用钞不用钱,
禁止民间以金银交易。但不久由于纸币逐渐贬值,且贬值愈来愈厉害,元朝统治者不得
不放弃专用纸币之法,改行钱钞并用的制度。
明朝的纸币,是朱元璋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发行的。纸币的名称叫大明通行宝
钞。宝钞面额分六种:一百文、二百文、三百文、四百文、五百文、一贯。每贯等于铜
钱一千文,或白银一两;四贯合黄金一两。金银只可以用来领用钞票,不许流通。持有
金银者,不许私下交易,只能卖给政府。洪武十年规定,一百文以下的数目用铜钱支付。
商税的输纳,七成用钞,三成用钱。洪武二十二年,由于流通的需要,加印发行小钞,分
十文、二十文、三十文、四十文、五十文共五种。在形制方面,大明宝钞四周有龙纹花
栏,上面横题的大明通行宝钞六个字。花纹栏内两边各有四个字一行的篆书:“大明宝钞,
天下通行”;中间有钱贯的图样。下面则印明为中方省或户部奏准印造,与制钱通行,伪
造者斩,以及告发者的赏银数目。末有洪武年月日。洪武以后,虽然继续发行,但仍用
洪武年号。一贯的大钞,长约9. 5市寸,宽为6市寸,一贯以下的小钞,长宽都小得多。
其形制大小钞没有多大分别①。
明代实行的纸币制度与宋元比较有以下三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在实行纸币制度的二
百多年间,只有一种形制的钞票。这与元朝的纸币不同。元代在几十年间,自己的钞票
改了几次名称。二是明朝的纸币不实行分界的办法,由于旧钞越来越多,以新换旧、从
中舞弊的倒钞问题十分突出。在通货膨胀日益严重的情势下,商人对钞票的新旧加以差
别对待,同时税务、钞局官员,利用新旧钞票价格的不同,强迫人民用新钞纳税,他们
则换成破烂钞票送缴国库,从中取利。三是白银的流通越来越广,信誉极高,终于成为
明朝的正式货币。在白银流通不断扩展的形势下,大明宝钞的流通范围却越来越小,以
至完全退出流通领域。正统(公元1436年)以后,宝钞已不通行,只有官傣还是用钞折
付。由于纸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具有许多优点,在纸币已不通行的情况下,仍被许多
人认为有必要保存。直到明术,还以钞票来代表货币,或称钱钞,或称钞银,而实际上
支付的却是银或钱。这说明纸币有其存在的客观必然性。
另一方面,由于纸币易于印制,易于为统治阶级利用来作为搜刮民脂民膏,弥补财
政赤字的工具,直至明王朝即将灭亡的明末,仍念念不忘发行钞票。天启年间(公元1621
年),由于财政困难,给事中惠世杨曾建议用钞。崇祯八年(公元1635年)给事中何楷
又请行钞。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蒋臣的行钞建议曾获得在朝掌管财政的大臣倪
元路等人的赞同。最高统治者思宗朱由检更是争不可待,愿行钞法。当时,户部议行钞法

明朝中后期货币制度的新变化

2. 明朝货币制度

最主要的原因和现在差不多。
纸钞印起来成本太低(铸铜钱1000钱在洪武年间需要成本550文,成本太高使官府如无必要绝不会铸造铜钱,而民间也不会出现假钱,纸钞成本则忽略不计),而过于低廉的成本则促使了从宋代开始历代可以印制纸钞的政府都会疯狂的印制纸钞(包括当代),直到纸钞贬值到没有价值被废除为止。
明朝也存在这个问题。而为了防止纸钞出现如前代那样后来货币冲击先前货币,造成整个货币系统贬值崩溃的情况,明代就采取了每隔一段时间发行新版纸钞的办法。这样即使新版纸钞数量多于旧版,贬值的也是新版纸钞,不会冲击整个货币系统。
至于楼主所说的官员强迫人民新钞交税而自己旧钞上交国库得事情则是地方官员为了敛财的私自行为。实际上这还算好的,明宪宗时期的苏州知府强令人民上交硬货币白银和铜钱,而自己则以纸钞上缴国库。
至于纸钞为什么会被白银取代,原因是因为自隆庆开关以后,外国白银大量涌入中国,数量多了而已。否则的话当时明朝纸钞虽然十分混乱,但也远远没有到元代那种钞买钞的地步,倒也不会被废除。当然这也和张居正变法有关,张居正规定天下人只能用白银缴税,纸钞失去了流通意义而已。

3. 依据材料一,指出明朝的货币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明朝经济 明朝是中国第一个以白银为货币体系主体的朝代(之前是铜),这与明朝纸币“大明宝钞”的流通失败有很关系。 由于当时人们对中国矿资源勘测的了解与手段有限,误以为中国是一个铜矿资源比较匮乏的国家。故政府认为,随着经济发展和进步,国内有限的铜资源很难满足货币流通的需要。于是,明洪武七年颁布“钞法”,设宝钞提举司,其下再设抄纸、印钞二局和宝钞、行用二库。开始发行大明宝钞。明太祖洪武八年(1375年)始造。并于第二年以中书省南京名义发行。 大明宝钞是明朝官方发行的唯一纸币,该币贯行于明朝二百七十年间。由于当时纸质较差,大明宝钞难以耐久,而又易于仿制。且明代纸币只发不收,既不分界,也不回收旧钞,致使市场上流通的纸币越来越多,宝钞泛滥成灾,发行当年就通货膨胀,贬值极快,人民纷纷弃之,终以失败告终。 纸币发行的失败进一步抑制了商业的发展,金银等贵金属货币在携带、安全性上又大打折扣,同时国家因为害怕贵金属流失海外,而动摇国本进而限制商贸活动 ,商业的发展受阻。实际上,这种做法既延缓了东西方通过商贸交流,也延缓了通过商贸往来所进行的文化交流。于是,东西方交流从此渐渐嘎然而止,失去了一个互相学习、融入世界的大好机遇,十分可惜。

依据材料一,指出明朝的货币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 明朝时期货币是怎样的?

发行纸币在货币史上虽是一个进步,但历代统治者无不利用它来剥削,掠夺人民而使纸币崩溃。如明朝初朱元璋就推行纸币政策,发行“大明宝钞”与铜钱并用。但大明宝钞不定发行限额,也没准备金,很快就导致通货膨胀,故明中叶嘉靖年后,宝钞已不能通行,民间主要用白银和铜钱。
如明朝“班匠”以银代役、雇工工资,富豪家产等都主要用银量了。银量被铸为一定标准的银锭从元朝开始,从元朝至元年间开始,银锭名“元宝”,这是我国称银锭为“元宝”的开始。同时民间流行铜制钱,质材由青铜转黄铜,铸行以年号为号的通宝钱。

5. 明代朝廷对纸币制度制定了什么规定?

明代纸币制度也存在一些漏洞,倒钞法便是其中之一。1376年,明代朝廷曾定倒钞法,在各地设行用库收换破旧的昏烂钞。1380年又规定了调换昏烂钞的界限,凡票面金额、文字可以辨认的都可以继续使用,不许对用旧钞买货者提价,但实际上,朝廷收税只收新钞,而民间对旧钞则降价使用或拒用。这就形成了新旧钞的差别价格,造成了以后的通货膨胀。

明代朝廷对纸币制度制定了什么规定?

6. 明朝的白银货币化反映了当时货币制度的哪些变化?

在明朝初年,朝廷曾强制推行大明宝钞,严禁使用金银货币,但是明朝发行宝钞既不考虑商品总量,也不计算货币周转率,毫无节制的滥发导致宝钞很快失去了货币的职能,之后被市场淘汰。
而宝钞制度的失败所造成的结果就是白银这种备受百姓信赖的货币使用规模不断扩大,朝廷也不得不以白银作为交易媒介。随着明朝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海外白银的流入,尤其是在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之后,各类杂税统一征收白银,这让白银成为大明的官方交易货币,同时也标志着明朝银本位货币体系确立。
总的来说,明朝的白银货币化是一种自下而上的被迫发展过程,在明朝的经济政策与社会现实脱节之后,朝廷不得不做出相应的调整。值得一提的是,明朝的白银货币体系并没有建立一套合理的铸币制度,仍然是以秤量货币为主。


明朝初年强制推行宝钞的原因:
明朝在开国之前就已经发放铜钱,朱元璋起兵时铸造大中通宝,建国以后又发行洪武通宝,这也是明朝初期的主要货币。但是因为元朝的统治者携带了大量的金银、铜钱出逃蒙古,造成市面上可用于交易的货币严重失调。
而且明朝可供开采的铜矿并不多,导致铸造铜钱出现了一定的困难。最为重要的是,开采铜矿需要征调大量的人力,这些穷苦百姓刚刚结束战乱,明朝的统治者也担心这些人聚集起来会引发农民起义。因此不能大规模开采铜矿铸造铜钱,而且铜钱也不方便大量携带,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弊端。
明朝统治者学习元朝发行纸钞,但毫无节制的滥发宝钞,导致宝钞迅速贬值
为了解决铜料短缺的困难,以及弥补财政支出造成的亏空,明朝开始决定印制宝钞。并于洪武七年设立宝钞提举司,之后于洪武八年正式印造宝钞,并且规定严禁民间使用金银交易。
大明宝钞共设有六种币值,一贯、五百文、四百文、三百文、两百文、一百文。
在刚刚发行宝钞时,大明宝钞很是受欢迎,明史记载:明初,钞甚通行。但是大明宝钞并没有以实价货币为基准的准备金,明朝对宝钞的发行数量也没有明确的规定,而且百姓可以用金银换取宝钞,但不可以用宝钞兑换金银,最终毫无节制的滥发宝钞,导致宝钞迅速贬值。
在洪武二十七年,一贯面值的宝钞实际价值大约一百六文,此后明朝并没有合适的措施挽救宝钞的市值,其结果就是宝钞不断贬值。但是宝钞却并没有退出市场,朝廷主要使用宝钞折抵一部分官员的俸禄,之后一直到天启七年,大明宝钞正式退出市场。


宝钞的崩溃使白银成为大明的主要货币
明朝初年虽然禁用白银交易,但是随着宝钞的不断贬值,白银逐渐在民间流通中占据主导地位,之后白银逐渐成为大明的主要使用货币。
下面就来介绍一下白银货币化的几种体现:
赋税折银
明朝早期的赋税主要以米麦等实物为主,后来变化为可以夹杂一定的折色,即以米麦为本色,钱钞绢布等为折色。但是诸如绢布等用于赋税折色的物品,本身并没有货币的职能,只有白银曾经有过长期充当法定货币的历史。因此在隆庆元年,朝廷规定银钱并使。到了正统元年,朝廷彻底放开白银禁令,并正式使用赋税折银,即以白银作为赋税改折对象。
收赋有米麦折银之令,遂减诸纳钞者,而以米银钱当钞,弛用银之禁。朝野皆用银,其小者乃用钱,惟官俸用钞,钞壅不行。
这里的米麦折银是明朝赋税制度的新变化,也就是金花银的雏形。在万历时期,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以白银作为征税的唯一货币,使得白银作为主流货币的地位更加稳固。
国家财政支出逐渐以白银为主
明朝初年,朝廷发放给官员的俸禄主要米麦等实物为主,绢和布为辅,以后又掺杂了一定的钱钞。但随着宝钞的不断贬值,明朝开始在支付给官员的俸禄中增加白银的比例。在嘉靖七年,官员俸禄中的绢和布也全部换成白银。到了万历年间,官员的俸禄进一步简化,全部以白银为主。
在明朝的军户屯田制度失去作用以后,朝廷推出的开中法也逐渐崩坏,明朝开始以白银为货币支付军费。在成化年间,朝廷开始向边疆地区发放年例银,之后军费的数量不断增加,这也成了户部太仓银的主要支出。在嘉靖元年朝廷支出的年例银为59万两,到了万历三十六年增加到490多万两。巨额的军费和官员俸禄开支,使得明朝的上下阶级手中拥有了大量的白银,这些人使用白银消费,同时也推动了白银的全面货币化。


海外贸易主要以白银为主,大量的白银流入中国,为白银货币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条件
明朝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以及海外贸易的不断扩张,促使大量白银流入中国。其中日本是最早向中国输入白银的国家。从嘉靖时期到明朝末年,日本流入中国的白银约为两亿两,其次就是欧洲地区与明朝的贸易往来也带来了大量的白银。
巨额白银流入中国,不但缓解了中国银矿资源的匮乏问题,而且也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可以说为白银货币化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明朝货币制度的转换。
白银货币化对于明朝的影响
白银的货币化在明朝经历了长期的发展之后,对明朝产生了深远影响。
对封建商品经济的影响
明朝庞大的市场对白银有着巨大的需求,虽然明朝的白银产量较低,但是通过海外贸易却带来了大量的白银,这为商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本积累。这种通过贸易获得白银的手段,比殖民掠夺更加友善,使得明朝能够与世界商品交易市场接触。而且明朝的赋税折银,军费和官俸都以白银结算,推动了明朝的上下阶级都使用白银交易,这也为明朝的商品交易市场带来了大量的白银,同时也对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促进作用。


使明朝开始与世界经济相联系
明朝的白银货币化使得明朝的经济系统开始与世界经济体系相联系,在对外贸易中,中国输出丝绸、瓷器等商品,而白银则源源不断的流入中国,以白银为主建立起来的世界货币体系初步形成。但是明朝并没有抓住这一机遇,依然龟缩在自给自足的封建小农经济当中,也就无法在即将开启的海外贸易浪潮中分一杯羹。

7. 明朝法定货币是什么?

白银。由于明代与日本及欧洲间出口贸易的发展,大量白银从海外通过东南沿海流入内地。国初虽然锈有“洪武通宝铜钱,洪武八年(1375)又发行宝钞作为法定货币,但铜钱形制滋恶、使用不便,宝钞贬值严重,白银不可遇止地成为公私交易的主要通货。碎银通货的便捷,使得前期由于币制混乱造成的通货膨胀得到制,货币经济得以发展。拓展资料1.法定货币意味着它不代表真实的货物或货物,发行者没有义务兑现实物货币;只有依靠政府的法令才能使它成为合法的货币。法定货币的价值来自于所有者对货币在未来能够保持其购买力的信念。货币本身没有内在价值,也就是说,当纸币产生时,法定货币本质上是可以依法流通的纸币。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是人民币(此外,香港、澳门也有自己的法定货币,即港元和澳门元)。中国人民银行是国家人民币的管理主管机关,负责人民币的设计、印制和发行。3.从概念上讲,法定货币和信用货币很容易混淆。货币是由国家政府或中央银行控制的有限货币,通常以纸质凭证的形式存在。它以国家政府的信誉为保证,确保用户可以在指定区域内使用有限的货币实现市场交换。以前苏联为例。在国家政权存在的时候,前苏联将“卢布”指定为其有限货币,并提供国家信用担保。然而,随着苏联政权的解体,其国家信用担保已不再发挥作用,苏联卢布也无法获得国家信用担保的货币功能。因此,美元、俄罗斯的有限货币“俄罗斯卢布”、中国内地的人民币、香港的港元、澳门的澳元都属于政府担保的信用货币。

明朝法定货币是什么?

8. 元明两朝货币使用的变化

(1)元朝则将纸币作为单一流通货币来发行,称为“钞”。元末滥印纸钞.导致恶性通货膨胀,财政崩溃,明朝遂又恢复铜钱、纸币并行的货币体制。(2)从战国到元朝,贵金属金,银也时常承担货币职能,但并未成为主要货币。(3)自明朝中期起,白银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物价也多以银两计算。清朝完全承认白银的法定货币地位,与铜钱兼用。白银货币化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推动了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摘要】
元明两朝货币使用的变化【提问】
(1)元朝则将纸币作为单一流通货币来发行,称为“钞”。元末滥印纸钞.导致恶性通货膨胀,财政崩溃,明朝遂又恢复铜钱、纸币并行的货币体制。(2)从战国到元朝,贵金属金,银也时常承担货币职能,但并未成为主要货币。(3)自明朝中期起,白银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物价也多以银两计算。清朝完全承认白银的法定货币地位,与铜钱兼用。白银货币化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推动了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