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国债的负担因素有哪些

2024-05-04 17:07

1. 影响国债的负担因素有哪些

国债的适度规模客观存在,但在具体实践中,却往往很难把握其具体数量界限。某些国家现行的关于国债规模的警戒性指标,诸如国债负担率(国债余额/GDP)不超过60%;国债依存度(当年债务收入/当年财政支出)不超过20%;国债偿债率(当年债务偿还额/当年财政收入)不超过10%;当年财政赤字/GDP比例不超过3%,等等,只是起警戒作用的一般性经验指标,并不一定与其他各国的具体情况吻合,特别是难以适应对各国某个特定时期国债适度规模的判断。这就需要从国债规模的影响因素出发来进行必要的分析探讨,以求科学认识国债发行的需要和可能,进而讨论和决定较为适宜的国债规模。 

在现实经济中,影响或决定国债规模的因素是多层次、多方面的。从宏观经济来看,诸如经济的发达程度、当时的经济周期区位、经济的增长率和效益指标、居民收入分配和消费水平、全社会投资规模和结构合理性程度、财政收支状况和金融深化程度等等因素,都会影响国债适度规模的大小。从国债自身的运作来看,国债的管理水平与结构状况,诸如筹资成本、期限安排、品种搭配、偿还方式和国债资金的使用方向与使用效益,均会构成决定国债适度规模大小的因素。 

促进经济的均衡发展 

财政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因此国债政策措施应首先注重促进宏观经济的均衡发展。从我国现阶段情况看,与国债规模相关的首先是赤字问题,在赤字完全以债务弥补的情况下,政府赤字债务规模的合理确定就成为合理确定国债规模的关键。从理论上说,只有当年赤字债务额与当年净储蓄额相等时,才能实现国民经济的宏观均衡,才是最佳的赤字债务额。当然,这是从静态的角度分析的,如果再考虑政府赤字开支的扩张效应(即带动相关社会投资的增加),那么实际的赤字债务额要小于静态的社会净储蓄额。具体情况如何,则要视赤字开支扩张效应的大小而定。如果当年赤字债务额超过社会净储蓄,那么可能会产生两种后果,即或者成为通货膨胀的直接动因,或者对社会有效投资产生明显的“挤出效应”。从长期来看,这些后果均会对社会资源配置产生不良影响,而且徒增国家财政的未来负担。反之,若当年赤字债务额远远小于社会净储蓄,又未能够有效调动社会储蓄转化为有效投资,那么会造成社会资源的利用不足(即未达到充分就业状态),减缓经济增长的速度,也会阻滞财政收入的增长。 

纠正社会投资的偏离度 

另外,如果社会投资在总量上达到一定规模,但在结构上存在着不合理的现象,那么就必然和理论上所说的社会有效投资规模存在着相应的偏离度。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的债务筹资存在的必要性之一,是纠正社会投资的偏离度。我国一直存在、而且目前依然存在着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实际上体现着社会有效投资的不足,从而使得政府不得不采取国债筹资的形式来形成有效投资以矫正投资的偏离度。当然,政府行为是否能够达到这一点,则取决于政府的效率和经济预测、决策、管理水平的高低。政府对投资偏离度的矫正方式及效率不同(如政府直接投资或举债贴息引导投资等),也同样会影响因此而引发的国债规模。政府究竟应采取何种方式或方式组合,要视当时的具体经济环境和诸种影响制约因素,以效率为基点而定。 

政府管理水平及信誉 

再有,从社会经济总量方面对国债适度规模进行的探讨,还必须结合政府管理与财政实际运行状况。这是因为政府或财政作为国债的负债主体,其本身的管理水平和信用状况也制约着国债规模的扩展。政府因信息不全或自身的行为缺陷,往往导致对社会经济形势预测不准、决策时滞大,乃至于决策失误,不但影响国民经济的均衡发展,而且有时也会加重政府的债务负担,并影响政府信誉。总的说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举债所取得的经济效益是以宏观的、社会综合的效益为主,而不是具体的微观经济效益的简单加总。这使得政府债务资金的支出效益往往反映在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或未来增加的潜力与后劲)、社会人均收入的提高(或形成未来提高的空间)、社会基础设施的扩大、生态环境的保护、公共服务的改进等方面。问题在于,政府决策者的行为并不总是直接体现为社会效益与国家利益的最大化。这里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但确实决定着政府信誉的有限性(尽管我们常常认为政府的信誉是最高的),而且,就应债主体来看,仍然存在着私利和公利的协调配比问题,以及对政府的认知和评价问题。这样,即使在国债资金运用较为合理的条件下,国债的依存度和国债的负担率的评估仍然联系着社会对政府信誉的主观评估,也同样体现为国与国之间政府信誉的相互评估指标。国债规模的警戒性经验指标实际上反映了对政府经济行为的信任度指标,也是在一定程度上规制政府行为的指标。云掌财经为您解答

影响国债的负担因素有哪些

2. 国债的购买数量会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国家财政收支差额和还本付息是影响我国国债发行规模的最重要因素。
国债作为一个重要的政策工具,已成为各国政府不可缺少的宏观调控工具。我国1981年恢复发行国债。国债规模日趋庞大,尤其是 20世纪 90年代末,为阻止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对抗国内的通货紧缩趋势,我国连续 6年实施以扩大国债投资为核心的积极财政政策。国债发行量大增,对刺激内需和拉动经济增长功劳巨大。

3. 影响一国公债规模的因素有哪些?如何衡量公债的规模

  影响因素

  经济发展
  发展水平是影响公债规模的主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是政府债务规模大小的决定因素。

  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不同社会经济制度的国家,其举借公债的规模有很大的不同,最明显是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的区别。由于资本主义公债主要用于弥补财政赤子,是将生产经营资本转用于非生产性方面,这样相对于其经济规模来说,资本主义赤字公债的举借就应小一些。社会主义公债则不同,它主要用于筹集建设资金,而且社会主义公债的发行对社会再生产的正常运行的危害性可能相对小一些。这样,社会主义公债的发行规模可以相对大些。当然,社会主义公债的发行也有其客观限制,并不是因为公债收入被用于经济建设而例外。

  政治背景
  同样经济发展水平和同样生产关系情况下,不同的政治背景决定着不同的公债发行量限量。

  职能范围
  职能范围的大小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一国财政赤字的规模,而对财政赤字的存在则是公债产生的最初动因。

  财政政策
  国家在特定时期实行何种财政政策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公债的规模。财政政策通常包括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如果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财政赤字规模就小,公债规模也会相对减小;但若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拉动总需求必然以扩大公债发行为条件。我国近几年来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主要就是靠发行公债来支撑的。

  金融市场
  作为货币政策的一种重要工具,主要是通过公开市场业务来操作的,而公开市场业务能否顺利进行要看金融市场的发育状况。

  衡量方法
  来说,判断公债适度规模的标准有五个方面:
  1、从应债能力方面看,社会上是否有足够的资金来承受债务的规模。
  2、从偿债能力方面看,政府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在今后偿还逐渐累积的债务。
  3、从政府债务对中央银行货币供应的影响来看,政府债务将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价格总水平。
  4、从政府债务对私人部门投资的影响来看,政府债务有多大的所谓“挤出效应”。
  5、从政府债务工具是证券市场的基本金融商品的角度来看,证券市场需要和能够容纳多少政府债券。
  五个标准中,最重要的是前两个,围绕这两个标准具体又分为四个衡量公债适度规模的指数。下面从两个方面分析公债适度规模的衡量:
  1、国民应债能力。国内公债的资金来源是储蓄,这里的储蓄包括国内储蓄和国外储蓄。银行存款、股票和各种债券都是将储蓄转化为投资的形式。一个国家筹集资金的最大限度就是该国的储蓄水平。
  2、社会资金应债能力。社会资金主要包括社会保险基金、企事业单位预算外资金,以及证券投资基金等。
  从国民的应债能力和社会资金的应的应债能力看,我国公债规模还有进一步发展的潜力。

影响一国公债规模的因素有哪些?如何衡量公债的规模

4. 试述影响公债规模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因素
  经济发展
  发展水平是影响公债规模的主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是政府债务规模大小的决定因素。
  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不同社会经济制度的国家,其举借公债的规模有很大的不同,最明显是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的区别。由于资本主义公债主要用于弥补财政赤子,是将生产经营资本转用于非生产性方面,这样相对于其经济规模来说,资本主义赤字公债的举借就应小一些。社会主义公债则不同,它主要用于筹集建设资金,而且社会主义公债的发行对社会再生产的正常运行的危害性可能相对小一些。这样,社会主义公债的发行规模可以相对大些。当然,社会主义公债的发行也有其客观限制,并不是因为公债收入被用于经济建设而例外。
  政治背景
  同样经济发展水平和同样生产关系情况下,不同的政治背景决定着不同的公债发行量限量。
  职能范围
  职能范围的大小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一国财政赤字的规模,而对财政赤字的存在则是公债产生的最初动因。
  财政政策
  国家在特定时期实行何种财政政策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公债的规模。财政政策通常包括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如果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财政赤字规模就小,公债规模也会相对减小;但若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拉动总需求必然以扩大公债发行为条件。我国近几年来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主要就是靠发行公债来支撑的。
  金融市场
  作为货币政策的一种重要工具,主要是通过公开市场业务来操作的,而公开市场业务能否顺利进行要看金融市场的发育状况。
  衡量方法
  来说,判断公债适度规模的标准有五个方面:
  1、从应债能力方面看,社会上是否有足够的资金来承受债务的规模。
  2、从偿债能力方面看,政府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在今后偿还逐渐累积的债务。
  3、从政府债务对中央银行货币供应的影响来看,政府债务将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价格总水平。
  4、从政府债务对私人部门投资的影响来看,政府债务有多大的所谓“挤出效应”。
  5、从政府债务工具是证券市场的基本金融商品的角度来看,证券市场需要和能够容纳多少政府债券。
  五个标准中,最重要的是前两个,围绕这两个标准具体又分为四个衡量公债适度规模的指数。下面从两个方面分析公债适度规模的衡量:
  1、国民应债能力。国内公债的资金来源是储蓄,这里的储蓄包括国内储蓄和国外储蓄。银行存款、股票和各种债券都是将储蓄转化为投资的形式。一个国家筹集资金的最大限度就是该国的储蓄水平。
  2、社会资金应债能力。社会资金主要包括社会保险基金、企事业单位预算外资金,以及证券投资基金等。
  从国民的应债能力和社会资金的应的应债能力看,我国公债规模还有进一步发展的潜力。

5. 国债市场的影响

国债市场功能不全影响了利率市场化进程从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我国国债市场在筹集资金,支持国家重点大型基础建设项目,改善经济结构,保持适度的经济发展速度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特别是1997年以后,国债已成为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治理经济衰退的重要支撑手段。但是,国债市场在调节功能、价格发现功能和利率风险规避功能方面相当滞后,将严重影响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国债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不全目前我国国债发行利率和二级市场上国债流通收益率均未完全实现市场化,完整的国债收益率曲线还没有形成,国债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由于下列原因受到了严重限制。第一,目前我国国债发行市场不完善,市场化程度不高,影响了市场基准利率的形成。(1)1997年6月,人民银行下令所有商业银行退出交易所市场,并组建了银行间债券券市场,市场参与者主要为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及中央银行。从1998年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上发行债券以来,主要竞标人基本集中于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四大商业银行,而且这种招标的标位幅度狭窄,投标者投标的空间有限,其招标的范围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必然使国债发行利率的市场化程度大打折扣。(2)债券没有做到均衡、滚动发行,发行计划的发布不够及时和详细。这些都违背市场化原则,是一种不完全的垄断市场,必然会出现垄断价格,不利于市场发行价格的发现。国债发行市场上形成的利率还不能准确地反映市场资金的供求状况和人们对未来利率走势的预期,阻碍了市场基准利率的形成。(3)国债发行市场缺乏超长期固定利率国债的市场运作,使国债收益率曲线难以形成。我国财政近两年来发行了许多浮息国债,如2000年财政部发行7年以上国债几乎全是浮息国债,全年共发行7期计1692亿元,占可流通国债总额的67%。浮息国债利率存续期间(Duration)很短,类似于短期国债,但其流动性很差,大量发行不利于国债流通市场的发展,特别是浮息国债利率紧紧盯住一年期银行存款利率作固定利差的“浮动”的做法和10年期以上固定利息国债的缺乏,完整的国债收益率曲线难以形成,市场对新债的定价存在着明显争议,国债利率还做不到成为其他有价证券的定价依据与基准。第二,国债流通市场的分割,阻碍了统一的国债市场利率的形成。目前国内存在证券交易所债券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相互割裂的局面,这种分割状态使得各个债券市场之间、债券市场和资本市场之间的利率缺乏内在的联系,导致同一个国债品种形成的利率水平存在较大差别,缺乏统一的资金供求信息,难以形成真实反映市场资金供求状况的统一市场基准利率。从总体上来看,交易所国债市场的平均收益率比银行间债券市场利率要高。如2000年上交所债券市场回购月加权平均利率水平比银行间债券市场回购利率高出1.3个百分点左右,从全年平均水平看,银行间短期债券平均收益率在2.45%左右,长期附息债券平均收益率在2.82%左右的水平,上交所债券市场债券年平均收益率在3%以上。在这种情况下,中央银行很难从相互割裂的各个市场中找到有效的反映整个市场资金供求状况的市场基准利率,来为中央银行利率的调整乃至公开市场操作提供参考,如果从其中一个割裂的分市场着手进行调控,则不但达不到宏观总量的调控目标,甚至会发生反作用。这种相互分割的国债市场不可能成为观察整个市场利率走势的窗口。 第三,国债虽为“金边债券”,但利率偏高,不能真实地反映资金市场的供求状况和债券市场的风险程度。如3年期和5年期储蓄存款的挂牌利率分别是2.7%和2.88%。扣除20%的利息所得税后,实际收益率分别为2.16%和2.304%,而3年期和5年期凭证式国债的利率分别是2.89%和3.14%,比储蓄存款实际收益率分别高出0.73和0.836个百分点。如果国债利率高于同期限的储蓄存款利率,在国债利率市场化、储蓄存款利率受到管制的情况下,说明投资者预期未来利率是上升的。如果国债利率是非市场化的,那么过高的国债利率显然不能反映市场资金的供求状况,不能代表市场基准利率,这也是造成国债二级市场流动性差的原因之一。

国债市场的影响

6. 影响公债规模的因素

1、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公债规模的主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是政府债务规模大小的决定因素。2、生产关系类型。不同生产关系,不同社会经济制度的国家,其举借公债的规模有很大的不同,最明显是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的区别。由于资本主义公债主要用于弥补财政赤子,是将生产经营资本转用于非生产性方面,这样相对于其经济规模来说,资本主义赤字公债的举借就应小一些。社会主义公债则不同,它主要用于筹集建设资金,而且社会主义公债的发行对社会再生产的正常运行的危害性可能相对小一些。这样,社会主义公债的发行规模可以相对大些。当然,社会主义公债的发行也有其客观限制,并不是因为公债收入被用于经济建设而例外。3、安定政治背景。在不同样经济发展水平和同样生产关系情况下,不同的政治背景决定着不同的公债发行量限量。4、国家职能范围。国家职能范围的大小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一国财政赤字的规模,而对财政赤字的存在则是公债产生的最初动因。5、财政政策选择。一个国家在特定时期实行何种财政政策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公债的规模。财政政策通常包括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如果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财政赤字规模就小,公债规模也会相对减小;但若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拉动总需求必然以扩大公债发行为条件。我国近几年来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主要就是靠发行公债来支撑的。6、金融市场状况。公债作为货币政策的一种重要工具,主要是通过公开市场业务来操作的,而公开市场业务能否顺利进行要看金融市场的发育状况。7、公债管理水平。

7. 如何解释一国国债的规模?

国债的规模是一个国家的政府举借国债的数额及其与国民经济有关指标之间的关系。|国债的规模包括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国债的负担,可以从三方面进行分析:即认购这者即债权人的负担,政府即债务人负担,纳税人的负担。另一方面国债的限度:一般是指国家债务规模的最高额度或国债适度规模问题。所谓国债的规模包括三层意思:一是历年发行国债的累计余额;二是当年新发行国债的总额;三是当年到期需还本付息的债务总额。国债规模的大小并不是一个绝对量,而是一个受多种因素影响和制约的相对量。

如何解释一国国债的规模?

8. 国债对经济的影响

国债是以国家信用为基础,向社会公众发行的一种债券,其安全性极高,到期还本付息,发行国债会对经济产生以下的影响:
 
 1、发行国债在一定程度上会把居民的资金从储蓄向投资转移,从而带动经济的增长。
 
 2、在经济萧条时,发行国债对税收起到平滑的作用,即在经济萧条时,税收减少,赤字国债增加,有利于经济保持稳定的增长。
 
 3、同时,发行的国债所融资的资金,用于经济建设,刺激消费,则会拉动内需,从而促使经济的发展。
 
 除此之外,发行国债也会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比如,政府发行国债,当中央银行承购国债,会使货币供给量大大地增加,则可能会导致社会上的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出现通货膨胀的情况,从而不利于社会经济稳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