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残疾赔偿金的计算方法 谢谢!

2024-05-04 09:04

1. 关于残疾赔偿金的计算方法 谢谢!


关于残疾赔偿金的计算方法 谢谢!

2. 残疾赔偿金计算公式!

依据相关法律规定,残疾赔偿金的计算公式为:残疾赔偿金=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居民人均收入×伤残系数×赔偿年限这里伤残系数是指受害人丧失劳动能力的程度或者是伤残的等级。【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五条残疾赔偿金根据受害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或者伤残等级,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自定残之日起按二十年计算。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受害人因伤致残但实际收入没有减少,或者伤残等级较轻但造成职业妨害严重影响其劳动就业的,可以对残疾赔偿金作相应调整。

3. 残疾赔偿金残疾赔偿金怎么计算方法


残疾赔偿金残疾赔偿金怎么计算方法

4. 残疾赔偿金计算方法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5条:“残疾赔偿金根据受害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或者伤残等级,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自定残之日起按二十年计算。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受害人因伤致残但实际收入没有减少,或者伤残等级较轻但造成职业妨害严重影响其劳动就业的,可以对残疾赔偿金作相应调整。”明确了残疾赔偿金的计算标准和计算期限。
一、残疾赔偿金的计算标准
采取了“定型化赔偿”的方式,即通过固定的计算标准和期限来确定赔偿数额。
1、采取了“定型化赔偿”的方式原因
残疾赔偿金作为对丧失劳动能力这一损害的填补,本应从根据受害人的个体素质、工作能力、教育程度等主观因素出发,估测其具备完整的劳动能力的情况下,在未来能够取得的收入,由此,作为确定赔偿数额的依据。但是,这种预测没有客观的标准,而且其无法预测的不确定因素很多,当事人对此很难达成较为一致的认识,不利于纠纷的解决。
2、计算标准的变化
(1)舍弃了我国原先采用的当地居民基本生活费标准,改采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对保护残疾受害人更为有利)。
(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指根据城镇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除以平均负担系数计算出的个人平均收入。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有关解释,城镇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是指被调查的城镇家庭居民在支付个人所得税、财产税及其它经常性转移支出后所余下的实际收入。平均负担系数是指每一就业者负担人数。(例如,我国2000年的城镇就业者的平均负担系数为1.86,其中北京市2000年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349.7元。)
(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也是指根据农村居民家庭纯收入除以平均负担系数计算出的农村居民人均年纯收入。(例如,我国2000年农村居民的平均负担系数为1.52,北京市2000年的农村居民纯收入为4604.55元。)
(4)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是一个客观的标准。政府统计部门都会在每一个统计年度结束后的一定时间,公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经济特区和计划单列市上一年度相关统计数据,其中就包括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5. 残疾赔偿金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①残疾赔偿金(60周岁以下的人)=伤残等级(1级的按100计算,II级的减少10%,其他依此类推)X受诉法
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人x20年;
②残疾赔偿金(60周岁以上的人)=伤残等级(1级的按100计算,
II级的减少10%,其他依此类推)X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人x(20年一增加岁数);
③残疾赔偿金(75周岁以上的人)=伤残等级(1级的按100计算,II级的减少10%,其他依此类推)X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x5年
一、残疾赔偿金计算标准
采取了“定型化赔偿”的方式,即通过固定的计算标准和期限来确定赔偿数额。
1.采取了“定型化赔偿”的方式原因
残疾赔偿金作为对丧失劳动能力这一损害的填补,本应从根据受害人的个体素质、工作能力、教育程度等主观因素出发,估测其具备完整的劳动能力的情况下,在未来能够取得的收入,由此,作为确定赔偿数额的依据。但是,这种预测没有客观的标准,而且其无法预测的不确定因素很多,当事人对此很难达成较为一致的认识,不利于纠纷的解决。
2.计算标准的变化
(1)舍弃了我国原先采用的当地居民基本生活费标准,改采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对保护残疾受害人更为有利)。
(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指根据城镇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除以平均负担系数计算出的个人平均收入。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有关解释,城镇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是指被调查的城镇家庭居民在支付个人所得税、财产税及其它经常性转移支出后所余下的实际收入。平均负担系数是指每一就业者负担人数。(例如,我国
2000年的城镇就业者的平均负担系数为1.86,其中北京市2000年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349.7元。)
(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也是指根据农村居民家庭纯收入除以平均负担系数计算出的农村居民人均年纯收入。(例如,我国2000年农村居民的平均负担系数为1.52,北京市2000年的农村居民纯收入为4604.55元。
)
(4)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是一个客观的标准。政府统计部门都会在每一个统计年度结束后的一定时间,公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经济特区和计划单列市上一年度相关统计数据,其中就包括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践中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高级人民法院会以通知方式明确具体标准,以江西省为例,如《江西省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赔偿项目参照指标》(
赣高法50号)

残疾赔偿金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6. 残疾赔偿金的计算公式及相关..

一、交通事故中残疾赔偿金的计算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五条第一款规定:“残疾赔偿金根据受害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或者伤残等级,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自定残之日起按二十年计算。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最高法院该解释在理论上采取的是“劳动能力丧失说”,根据交通事故伤残受害人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客观计算其未来收入的损失。
二、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或者伤残等级与残疾赔偿金的关系
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或者伤残等级是否影响残疾赔偿金的总额?实践中很多人对这个问题有一种错误的认识,认为只要有伤残等级就得赔偿20年,因此得出的结论是一级伤残和十级伤残的赔偿数额是一样的。其实,从条文含义就可以看出这种理解是错误的,残疾赔偿金是根据受害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或者伤残等级进行计算的,也就是说“程度”或“等级”不同,残疾赔偿金也不同。司法实践中一般将伤残等级作为赔偿标准的系数,即一至十级对应百分比系数分别为100%至10%,具体计算方式如下:一级伤残为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乘以二十年再乘以100%,二级伤残则乘以90%,依此类推,十级伤残乘以10%,这样,伤残程度越严重,残疾赔偿金也越高。
三、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的适用问题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标准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的差异导致残疾赔偿金的数额的明显差异,在交通事故中残疾赔偿金的计算是否是以死者户籍来区分适用的是城镇标准或农村标准?实践中比较普遍的观点认为应当以户籍为准,城镇户籍的,残疾赔偿金按照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标准计算,农村户籍的,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计算。笔者认为以户籍来定标准是不公平的,也不符合司法解释的原意。最高法院司法解释确定的残疾赔偿采取的是“劳动能力丧失说”理论,确认残疾赔偿金是对未来收入的损失的补偿,根据我国目前的情况,农村户籍人员在城镇就业或者安家、定居的情况及其普遍,这部分农村户籍人员的收入、生活支出与城镇户籍的人并无什么不同,因此,笔者认为以受害者经常居住地作为适用城镇标准或农村标准的条件更公平、更切合实际,也更符合立法原意。
四、受害人住所地或者经常居住地收入高于受诉法院所在地标准的处理
如果受害人住所地或者经常居住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受诉法院所在地标准的,则残疾赔偿金或者死亡赔偿金可以按照其住所地或者经常居住地的相关标准计算,受害人需向法院举证证明其住所地或者经常居住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
五、交通事故案件中残疾赔偿金支付的斟酌因素
前面我们说到在司法实践中残疾赔偿金的具体计算方式为依据伤残等级按照100%至10%分别计算,是否是绝对按照这样的方式计算呢?这就要考虑残疾赔偿金支付的斟酌因素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五条第二款规定:“受害人因伤致残但实际收入没有减少,或者伤残等级较轻但造成职业妨害严重影响其劳动就业的,可以对残疾赔偿金作相应调整。”根据该规定,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如果受害者劳动能力丧失程度高或伤残等级抽象百分比高,但是伤害对其职业毫无影响,如娱乐场所售票员,腿部伤残对其收入没有影响,或者受害者劳动能力丧失程度低或伤残等级抽象百分比低,但是伤害对其职业影响大,如模特因脸部擦伤而被迫改行,这时候就得适当对残疾赔偿金作相应调整,以达到相对的公平。

7. 该残疾赔偿金如何计算

有的人认为,应当按照几处伤势中最严重的一处进行伤残等级鉴定,以该伤残等级鉴定结果作为伤残赔偿金的标准,要求肇事者进行赔偿。举例说明,如A(上海城镇户口,60周岁以下)遭受B交通肇事,B全责,经鉴定,A构成一处八级伤残,两处十级伤残的,按照八级伤残标准向肇事者主张,即23623元年20年0.3(八级伤残系数,从十级到一级伤残依次分别为0.1-1),为141738元。
2、有的人认为,应当按照几处伤残等级的累加,作为伤残赔偿金的标准,要求肇事者进行赔偿。举例说明,如A(上海城镇户口,60周岁以下)遭受B交通肇事,B全责,经鉴定,A构成一处八级伤残,两处十级伤残的,按照该观点的理解,应当按照六级伤残要求肇事者进行赔偿,即23623元年20年0.
5,为236230元。但笔者认为分析上述两种伤残赔偿金计算方式,第一种显然过少,两个十级伤残便得不到赔偿,这是不合理的;而第二种伤残赔偿金的计算方式,显然又相对计算过多,一处八级伤残,两处十级伤残,便累加成为六级伤残等级,对于肇事者而言,这种计算方式对其赔偿标准又过高,而存在不公平。
3、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B.2规定,多等级伤残者的伤残赔偿以下式作为计算依据:式中:C——伤残者的伤残实际赔偿额,元;Ct——伤残赔偿总额,元;C1——赔偿责任系数,即赔偿义务主体对造成事故负有责任的程度,0C11;Ih——伤残等级最高处的伤残赔偿指数,即多等级伤残者,最高伤残等级的赔偿比例,用百分比(%)表示;Ia——伤残赔偿附加指数,即增加一处伤残所增加的赔偿比例,用百分比表示,0Ia10%;因此,根据上式可以看出,同时构成几处伤残等级的伤残赔偿金计算方式为:城镇户口人均可支配收入或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赔偿年限(最严重一处伤势的伤残系数+伤残附加系数)。其中城镇户口人均可支配收入或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赔偿年限即上式中Ct伤残赔偿总额。而C1则是根据受害者在交通事故中是否存在责任,从全责到无责,分别按照0-1之间计算。最严重的一处伤残系数,是指一起交通事故同时构成几处伤残中伤残等级最高的一处,以该处伤势作为最严重一处伤势的伤残系数。伤残附加系数是指,除最严重一处伤势之外,剩余几处构成伤残等级,按照0.01-0.1分别计算伤残附加系数。但具体每一个伤残附加系数,在该规定中没有明确具体标准。

该残疾赔偿金如何计算

8. 残疾赔偿金计算公式如何计算

(一)、残疾赔偿金的计算公式及相关法律法规-交通事故赔偿标准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5条第1款规定,“残疾赔偿金根据受害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或者伤残等级,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自定残之日起按二十年计算。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根据上述规定,要计算残疾赔偿金需要确定赔偿等级和赔偿年限。解释中没有明确表明如何根据伤残等级来区分赔偿水平,但不同伤残等级的赔偿水平应该是不同的。其中居民人均收入按照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而有所不同,但都要按照政府统计部门公布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经济特区和计划单列市上一年度相关统计数据确定。
其计算公式为:
残疾赔偿金=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居民人均收入×伤残系数×赔偿年限
注:伤残系数是指受害人丧失劳动能力的程度或者是伤残的等级。
(二)、计算注意问题:
1、年龄在60岁以下的,赔偿年限为20年
2、60-75岁、75岁以上的赔偿年限;
☆
①60-75周岁之间的人员,赔偿年限=20-(实际年龄-60)
☆
②75周岁以上的人员,赔偿年限确定为5年
3、多个等级伤残赔偿指数计算问题
☆
①顶级伤残赔偿指数:
一级100%,二级90%,三级80%,四级70%,五级60%,六级50%,七级40%,八级30%,九级20%,十级10%
☆
②次级伤残赔偿指数:
二级10%,三级9%,四级8%,五级7%,六级6%,七级5%,八级4%,九级3%,十级2%
注明:加入伤残评定有多个伤残等级,例如一个5级伤残,一个8级伤残,一个9级伤残,那么5级的那个就用顶级伤残赔偿指数,其余的就用次级伤残赔偿指数。最终这位受害人的伤残赔偿指数(60%4%3%)等于67%。
4、赔偿责任系数,就是看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如何,如果对方负全责(赔偿责任系数就是100%),如果认定双方同等责任(赔偿责任系数就是50%)。
5、关于农村居民按照城镇居民标准计算残疾赔偿金,需要向法院提供哪些证据材料问题,可以查看我之前的文章:农村户口按照城镇居民标准计算赔偿金额需要的证据材料。
综合上面所说的,在发生交通事故之后,而受害者的身体有任何残疾的,一般都是必须要支付一笔残疾的费用,其目的性也是为了让以后可以更好的生活,这种物质赔偿也体现了人情化,在法律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如果造成了他人的伤害,就必须要付出相应的代价。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