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事件的事件结果

2024-05-02 09:32

1. 高盛事件的事件结果

最终的交易结果是,保尔森对冲基金通过做空交易获利约10亿美元,并通过这一交易一夜之间成为对冲基金的明星,高盛因为提供造空服务获益1500万美元。另一方面买入该CDO的客户则蒙受了超过10亿美元的损失。这批投资者也正式成为继希腊政府后遭受高盛“道德风险”的受害者。该消息直接导致高盛股价在上周五急挫12.8,市值蒸发120亿美元。并牵连欧美股市、商品市场(包括金价、油价)、非美货币出现大跌,美元则出现大涨。这种现象在金融危机中也曾经发生,出于避险要求,资金从上述市场纷纷撤出,转向安全的美债及美元现金。

高盛事件的事件结果

2. 高盛事件的介绍

高盛事件也称高盛危机。2010年04月16日,华尔街传出重磅消息,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正式指控美国高盛集团(GS)涉嫌欺诈投资者。SEC称GS在向投资者销售他们自己设计的一种抵押债务债券(CDS)时隐瞒了关键信息。这一CDS产品的表现与住宅次贷证券(RMBS)直接挂钩。高盛一方面允许客户(保尔森对冲基金)做空该金融产品,另一方面却向其他投资者承诺该产品由独立客观的第三方推出。

3. 高盛怎么办?

摆在替罪羊高盛面前的,只有三条路。
危机后寻找元凶或替罪羊,是政治博弈中的惯用做法,奥巴马政府也不例外。众所周知,金融危机的元凶在华尔街,但对替罪羊的选择和处理却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首先,这个替罪羊必须是危机中受损相对较轻,在华尔街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实力,经得起起诉;其次,必须有足够的证据或投诉,否则起不到政治秀的效果;第三,不能有损政府的利益或股份,否则在处理或起诉过程中将投鼠忌器,让当政者或纳税人的利益受损。
纵观华尔街,符合以上三项条件的首选非高盛集团莫属。在危机逐步升级的阶段,高盛一直一枝独秀。而且,高盛与美国历届政府的关系密切,数任财长都来自高盛,所以民众侃称高盛为Government Sachs(即政府高盛),而奥巴马则要改变这一印象。
然而,此替罪羊并非是一只可以随意宰割的绵羊。证交会指控高盛的罪名是违规交易,指出高盛伙同保尔森基金公司(Paulson&Co.)设计出一种按揭证券组合基金,在卖给欧洲客户(ACA等公司)的同时,让保尔森基金公司做空这些产品,而高盛没有向买方披露这一情况,致使买方巨额损失,因此涉嫌欺诈。面对这一指控,高盛知道一场官司和公关战不可避免。
对高盛而言,面临三种策略选择。第一种策略是主动出击,把对高盛的指控变成对华尔街普遍现象的指控,从而转向对证交会长期监管失职的指控,以此来淡化对高盛的指责。但此举必定进一步得罪证交会,为日后的麻烦埋下伏笔。
第二种策略是速战速决的无罪辩护,拒绝认罪,把民事指控变成道德过失,最后交一大笔罚金了事。这样必须把当事人辞退,把对高盛的指控变成对个别雇员失职的指控,最大程度维护高盛的信誉。并且尽快通过庭外和解,避免把这场官司变成旷日持久的审判。这样,双方都可以声称获得了胜诉,而发出不同声音的民众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接受这一结果。
第三种策略是广结同盟,通过舆论和媒体,创造一种有利于高盛的外部环境,给证交会和法庭造成无形的压力,从而影响判决结果。如此一番运作,不仅要赢得这场官司,还要通过官司把自己塑造成无辜替罪羊的形象,从而降低或逆转人们对高盛的负面印象。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高盛明白,政府的意图是要兑现追查危机元凶的承诺,是做给选民和外国受害者看的;证交会更是要改变从前无作为的形象,因此只能胜不能败。而政府也明白,高盛最在乎的是长远利益,不希望将案子长时间耗下去。这样一来,这场官司的结果已然明了:原告为了面子,被告为了长远利益,双方必须协商出解决方案。
目前看来,这三套策略都在实施中。首先高盛总裁劳埃德·布兰克费恩做出了强力反击的声明,认为该项指控纯属政治运作,是证交会为修补受损形象的作为。在否认所有指控的同时,高盛涉案副总裁法布里斯·图尔辞职。接着由保尔森基金公司出面,声明未曾参与销售高盛生产的受指控基金产品,也未曾经手高盛设计和销售的CDO系列产品的项目,并表示愿意为高盛出资,打赢这场官司。
华尔街律师们纷纷发表意见和评论,称此交易不存在违规交易,而且高盛在那些产品中也蒙受了损失,根本无法证明欺诈的意图,最多是利用了政府监管不严的漏洞。股神巴菲特发表谈话,称高盛公司是华尔街最规矩的公司,政府此举完全是为自己的无作为寻找替罪羊。此外,高盛还加大了形象工程的力度,在慈善和公益事业方面不遗余力。
这一系列事件很快起到了效果,高盛的股价狂跌后反弹,最后仅跌去15%,比预期要好很多。起诉高盛没有引起恐慌,证交会进一步对华尔街出手,对高盛的指控也是一种平衡。如开始调查摩根大通、花旗、摩根斯坦利等银行涉嫌操纵市场评级,提供虚假信息,从中牟利等违规行为。此类事件还将继续上演。

高盛怎么办?

4. 高盛的最新消息

随着雷曼的破产,美国五大投行如今仅存高盛和摩根士丹利,金融危机在美国有进一步蔓延开来的趋势。出于对金融危机的担心,人们纷纷猜测:会不会五大投行最后仅剩一家?分析师表示,摩根士丹利也有被收购的可能,但收购方很有可能是巴克莱集团(Barclays PLC)等大型外国银行,而不是美国商业银行。他们认为美国已经没有哪家大型银行有能力收购摩根士丹利。富国银行(Wells Fargo & Co.)和UBS(United Bank of Switserland)或许有能力收购一家投资银行,但两者似乎都没有意愿去进行如此大规模的交易。巴克莱集团或许是诸多有意收购摩根士丹利的外国公司之一。NAB Research的银行业分析师Nancy Bush表示,摩根士丹利也有可能会与高盛合并,这样华尔街就只剩一家大型投资银行了。另据新华社消息,16日,高盛和摩根士丹利相继发布财报,其中高盛季度盈利出现其上市以来最大跌幅,摩根士丹利盈利也有小幅下滑。高盛财报显示,本财年第三季度(至8月29日结束)该公司盈利8.1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的28.1亿美元相比大跌71%,为其1999年挂牌上市以来的最大季度跌幅。摩根士丹利同日发布财报说,其第三财季实现利润14.3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7%;营业收入为80.5亿美元,略高于上年同期的79.6亿美元。E*Trade Financial称,公司董事会已组建了一个新的独立董事特别委员会,该委员会已聘请高盛(Goldman Sachs)对战略选择方案进行评估。E*Trade涨88美分,至11.81美元,涨幅8.1%。高盛“欺诈门”简介事件:2010年4月16日上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对高盛集团及其副总裁托尔雷提出证券欺诈的民事诉讼,称该公司在向投资者推销一款与次级信贷有关的金融产品时隐去关键事实,误导投资者。伎俩:高盛一方面允许一客户(保尔森公司)参与设计并做空该金融产品,另一方面却向其他投资者承诺该产品是由独立客观的第三方推出的。高盛建议以低于每盎司1550美元的价格买入黄金,因为未来价格会更高。3年轮回:恐惧+救市在高盛的观点见诸于大众时,黄金价格已反弹到了1640美元/盎司上方。这距离1550美元足足高出了6%。是否我们已经错过了一轮新的牛市?不要急,先来听听高盛的理由。记者了解到,该行黄金交易主管ZakDhabalia表示,黄金年内回报率仍有14%,回归到了8月水平,但白银年回报基本持平。这表明要区别看待黄金与其他贵金属作的货币资产特征。看来,因ETF头寸更具恢复性,黄金长期风险已大幅下降。与2008~2009年那波牛市一样,市场对货币政策的恐慌对金价将是有利支撑。黄金的每次调整是为了重组头寸促成价格上涨。从中长期看,以低于1550美元买入是个不错机会。9月以来,黄金是否给出了像Dhabalia所言的机会?答案是肯定的,但机会稍纵即逝。本周一,伦敦金现货价格曾于15时10分最低跌至1534美元,但就在短短30分钟后,金价却奇迹般涨至1588美元。当天,黄金下跌28美元,但跌幅较上周五收窄。“天啊,我怎么可能在30分钟内把握机会!那时我可能在上班或者喝下午茶。”有人或许会这样抱怨。不要忘了,Dhabalia是交易主管。我们必须将目光放远点。事实上,从很多角度看,本轮暴跌和2008年那波有很多类似点。记者发现,恐惧和救市也许是共同的标签。3年前,美国企业的“次贷症”逐渐暴露。继通用7月现破产危机后,雷曼兄弟于9月申请破产保护。为应对流动性危机,全球央行连续注资并降息。布什政府更提出7000亿美元的救市方案。起初,投资者尽力抛弃资产来套现,包括黄金。从2008年3月到10月,金价从1000美元暴跌至700美元,跌幅30%。但从11月开始,越来越感觉到纸币贬值的市场如梦初醒,开始像抢廉价货一样买入黄金。从那个月开始至今,黄金已累计上扬近2倍。的情况是多么类似。出问题的美国企业换成了欧洲主权国家和银行,因担心持有国债减值缺乏流动性,部分欧洲银行疯狂抵押黄金,导致金价本月下跌155美元。另一方面,全球开始加大救市力度。自本月五大央行注资后,欧洲更拟将ESEF救市金从4400亿欧元提至2万亿欧元。混乱的市场预测在新一轮牛市开始前,市场往往充斥着牛熊之争。这时,你需要更为谨慎。作为空方的“末日博士”麦嘉华认为,金价可能在短线反弹后迎来长期下滑。如果金价不能守住1500美元/盎司,则可能在1100~1200之间触底。但多头的声音似乎越来越明显。MFGlobal贵金属研究员指出,黄金本周将走出V型反弹,将在1580美元得到支撑并随后反弹至1700美元。此外,实物黄金非常坚固,只要金价不跌破1100美元,金矿主仍有丰厚利润。资料显示,截至本周一,黄金ETF-SPDR黄金持仓量减持5.45吨,至1246.76吨。另一只基金Ishare持仓量则减持7.8万盎司至531万盎司。 涉及公司:保尔森对冲基金公司:2007年向高盛支付约1500万美元,让其设计并销售一种基于次贷业务的抵押担保债券(CDO)。在交易中,高盛未向投资者披露保尔森对冲基金公司对该产品做空的“关键性信息”。“独立第三方”ACA:金融产品的构建者,高盛对其隐瞒了保尔森公司做空真相,借助其影响力来销售产品。

5. 高盛事件的市场反应

周五(2010年04月16日16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发布声明,指控高盛集团在某种次级贷款金融产品方面存在欺诈和误导投资的行为。这一消息令市场投资者恐慌,高盛股价随即出现跳水,拖累整个金融板块大幅下挫。截至收盘,道琼斯指数下跌超过120点,标准普尔指数跌幅在1.5%以上。该消息也刺激美元走强,令期货价格承压,国际油价16日大幅下跌近3%,盘中一度跌至每桶83美元之下。受此影响,周一(2010年04月16日19日),沪铜(期货)跳空低开,大幅下挫,盘中一度最大跌幅2255元/吨。上海钢材期货亦同步跳空低开,全天大幅减仓。其中,螺纹钢主力成交10月份合约低开走低、量增价跌,以实体50元的中阴线报收于4752元,收跌74元,20日均线失守,成交量较上一交易日放大4成强,订货量骤减15万手。 注:上有一个小失误,债务抵押债券正确的应是CDO(全称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

高盛事件的市场反应

6. 高盛集团有多可怕?

高盛集团可怕到可以通过经济控制一个国家。高盛为跨国银行控股公司集团,高盛的业务涵盖投资银行、证券交易和财富管理;业务对象为企业、金融机构、政府及少数投资者。业务按地域分为三大块,即美国、亚太地区和欧洲,在全球23个国家和地区设有代表处。高盛的可怕,不在于它的强势,而是它能够短暂的容忍与宽容,但它的宗旨是长远的贪婪。

7. 高盛事件的社会影响

影响方面,我们认为这一次事件难以发大。一方面美国当局会考虑事件可能会打击刚刚复苏的美国经济,难以放开手脚;另一方面高盛之前在希腊危机的事件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这次指控可能是为了平息欧洲的怨恨而上演的好戏,可能会点到即止。美股走势,近来美国经济数据出现强劲反弹,本应利多美股。但其实美股早在2009年3月份便展开反弹,长达12个月。现在经济数据好转,反而应该提防利多出尽,多头获利平仓的风险,恰恰高盛事件就是一个很好的出货题材。标普500的日线图上,上升趋势线与60日均线形成支撑(1130),可作为美股多空的关键位置看待。 2010年4月20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股市经过39个交易日,而且是在一次令人意外的欺诈指控案之后才暂停上涨,这似乎只是让买方对市场进一步上涨更加急不可待。

高盛事件的社会影响

8. 高盛的高盛中国

高盛(英语:Goldman Sachs)为跨国银行控股公司集团,为《财富》杂志评选的美国财富500强企业之一,总部位于美国纽约。高盛的业务涵盖投资银行、证券交易和财富管理;业务对象为企业、金融机构、(国家)政府及富人。业务按地域分为三大块即美国、亚太地区和欧洲,在全球23个国家和地区(含美国)设有代表处;包括纽约、芝加哥、法兰克福、伦敦、东京、台北、北京、上海和香港。亚太地区总部设于香港。在中国设有北京办事处、上海办事处,并成立合资证券公司高盛高华。高盛长期以来视中国为重要市场,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就把中国作为全球业务发展的重点地区。高盛1984年在香港设亚太地区总部,又于1994年分别在北京和上海开设代表处,正式进驻中国内地市场。此后,高盛在中国逐步建立起强大的国际投资银行业务分支机构,向中国政府和国内占据行业领导地位的大型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高盛也是第一家获得上海证券交易所B股交易许可的外资投资银行,及首批获得QFII资格的外资机构之一。 在债务融资方面,高盛在中国牵头经办了40多项大型的债务发售交易。高盛多次在中国政府的大型全球债务发售交易中担任顾问及主承销商,分别于1998年、2001年、2003年和2004年10月完成了10 亿美元以上的大型交易。高盛是唯一一家作为主承销商全程参与中国政府每次主权美元债务海外发售项目的国际投行。与在世界其他地区一样,高盛在中国市场同样担当着首选金融顾问的角色,通过其全球网络向客户提供策略顾问服务和广泛的业务支持。近年来,高盛作为金融顾问多次参与在中国的重大并购案,如日产向东风汽车投资10亿美元;戴姆勒-克莱斯勒向北汽投资11亿美元;TCL与汤姆逊成立中国合资企业;汇丰银行收购中国交通银行20%股权;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部;中国石油收购哈萨克斯坦石油公司以及中海油收购在尼日利亚的石油资产等等。 1984年高盛在香港设亚太地区总部1994年高盛在北京和上海设立代表处。高盛成为第一家获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中国B股股票的外国投资银行。高盛对中国第二大寿险公司及最大的产险公司中国平安保险公司进行了首次自营资金投资,投资金额为3,500万美元。高盛持有平安6.8%的股份。1997年高盛担任中国移动40亿美元首次公开上市的主承销商,这是除日本外亚洲地区最大的民营化项目之一,也是中国电信行业第一个民营化项目。该项目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仍然实现了成功的定价。高盛担任中国南方航空公司价值7.2亿美元里程碑式H股首次公开上市项目的主承销商,这是中国航空业第一个大型民营化项目。高盛担任中国财政部价值5亿美元全球债券发行的副主承销商。1998年高盛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价值10亿美元主权债券发行的主承销商。1999年高盛开始担任广东省政府的财务重组顾问,对粤海企业有限公司进行债务重组。高盛担任中国移动价值20亿美元二次股票发行项目的主承销商。2000年高盛前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亨利·鲍尔森成为位于北京的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顾问委员会首任主席。高盛担任中国石油29亿美元首次公开上市的主承销商。该项目定价期间正值新经济泡沫的顶峰及政治高度敏感的时期,但这是中国石油天然气行业第一个成功的民营化项目。在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倒闭触发的潜在信贷危机期间,高盛完成了粤海企业有限公司50亿美元的债务重组项目。这是中国国企历史上第一个债务重组项目。随后,高盛对粤海投资2000万美元。高盛担任中国移动创纪录的价值72亿美元后续/可转债发行项目的联席全球协调人,这是除日本外亚洲地区规模最大的股票发行项目。2001年高盛在中国又投资了两个项目,一个是收购了中国第三大综合固线电信服务公司中国网络通信集团(中国网通)价值6000万美元的股份,另一个是收购了中国第一个独立8英寸半导体晶圆企业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中芯国际)价值5000万美元的股份。高盛持有中国网通 2.4%及中芯国际4.0%的股份。高盛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权债券发行的主承销商,再次融资10亿美元。2002年高盛担任中国银行(香港)26.7亿美元首次公开上市的主承销商,这是中国金融服务行业的第一个民营化项目。高盛担任日本日产汽车对东风汽车10亿美元收购项目的财务顾问。高盛担任中国移动(香港)对中国八个省移动通信公司价值102亿美元的收购及7.5亿美元私募项目的财务顾问。2003年高盛与华融资产管理公司成立合资公司并资助该合资公司收购了价值19亿元人民币的不良贷款及地产资产组合。该合资公司是第一个正式注册并得到政府批准成立的中外合资资产管理公司。在中国刚刚摆脱非典影响并即将进行最新一次全球主权债券发行之前,作为中国政府的评级顾问,高盛帮助中国提升了信用评级:穆迪公司将中国的主权信用评级由A3提升至A2。高盛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次主权债券发行美元部分的主承销商,成为自1998年以来唯一一家三次均担任中国政府主权债券发行主承销商的国际银行。高盛成为第一批获得中国政府发放的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执照的金融机构,投资额度为5000万美元。高盛担任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对北汽控股11亿美元投资项目的财务顾问,该项目将在中国生产奔驰轿车和卡车。高盛在诺基亚将四个合资企业整合为一个公司的项目中担任财务顾问,该项目使新公司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外商投资企业。2004年2004年,高盛成为领导中国公司在国际市场上市首屈一指的承销商,具体项目包括:网络游戏公司盛大价值1.69亿美元的首次公开上市;即时通讯公司腾讯价值1.8亿美元的上市;平安保险价值18.4亿美元的上市;中国网通价值13.1亿美元的上市;中兴通讯价值4.53亿美元的上市;中国石油价值16.8亿美元及中国石化价值7.42亿美元的股份配售。高盛成功完成中国进出口银行7.5亿美元,中国工商银行(亚洲)4亿美元,国家开发银行10亿美元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5亿美元的全球债券配售。高盛担任汤姆逊与TCL成立中国合资企业项目的财务顾问。高盛在中国第五大银行交通银行向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战略性地出售20%的股份项目中担任财务顾问。高盛担任联想集团收购IBM全球个人电脑业务项目的财务顾问。2004年12月,高盛获得中国证监会批准成立合资公司-高盛高华证券有限责任公司。高盛拥有合资公司33%股权,北京高华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拥有67%股权。2005年高盛担任交通银行价值21.6亿美元H股首次公开上市项目的联席全球协调人,这是第一个中国国有银行在海外上市的项目。高盛担任中化公司价值2.47亿美元后门上市项目的主承销商。此项目的结构分三个部分,所以极其复杂但又非常具有创意。高盛担任中国石油价值27.2亿美元后续股票发售的主承销商,该项目是至发售日除日本外亚洲地区最大的快速建档发行案。高盛再次成功完成国家开发银行价值10亿美元的全球债券配售。高盛担任中国网通收购电讯盈科20%股份项目的财务顾问。高盛在淡马锡控股以14亿美元入股中国第三大国有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的项目中担任财务顾问。高盛在苏格兰皇家银行以16亿美元入股中国第二大国有银行中国银行的项目中担任财务顾问。高盛担任凯雷投资集团收购中国第三大人寿保险公司中国太平洋人寿24.9%股份项目的财务顾问。高盛加入向中国银行业自营投资的行列,同意以18亿美元入股中国第一大国有银行中国工商银行。高盛因其资产管理业务成为第一个获得两个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执照与投资额度的金融机构。2006年高盛签订协议以37.8亿美元与安联集团及美国运通公司入股中国工商银行(一月)。高盛担任中海油以22.7亿美元收购在尼日尔利亚的石油资产项目的财务顾问(一月)。高盛担任分众传媒价值3.23亿美元在纳斯达克后续股票发售项目的全球协调人及联席账簿管理人(一月)。高盛担任上海先进半导体价值9,600万美元在香港首次公开上市项目的联席全球协调人及联席账簿管理人(四月)。高盛担任中海油价值19.8亿美元快速建档发行的联席账簿管理人(四月)。高盛担任中国银行111.9亿美元H股首次公开上市项目的联席全球协调人及联席账簿管理人,这是至发售日中国最大以及全球第四大的首次公开上市项目。2013年5月20日,高盛悉数售出其持有的工行H股,交易价格为每股5.47~5.5港元,较工行H股昨天收盘价5.64港元低2.5%~3%。高盛自入股工行后,先后累计6次减持工行股份,投资7年累计获利约65.1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