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南方文化和北方文化的不同?

2024-05-17 12:36

1. 为什么中国南方文化和北方文化的不同?

每个地区都有每个地区不同的文化素养,可能在一个省里边相互之间也会有很大的不同。而在中国,从宏观角度去看的话,主要分为南方和北方两大文化。而气候,食物,土地等众多的因素决定了不同的人群有着不同的生活,慢慢的也便形成了不同的文化。中国的南方与北方的文化有着很大的不同,集中表现在很多不同的地方,例如为南方人与北方人性格的不同,饮食的不同,艺术行为的不同,甚至在建筑方面也有着很大的不同,而我认为在这些差异中,最大的不同莫过于艺术上的差异。
在众多艺术方面,南方与北方都有着很大的不同。比如北方在唱戏上,主要的基调是雄浑,喧闹,声音非常的高亮,而南方的戏剧主要强调婉转,顿挫,给人一种优雅清新的感觉。比如北方的秦腔,听上去就像是在吼一样。南方的黄梅戏,花鼓戏等等这些戏剧,就像是一种民间小调一样,让人听着很轻快。又如被称为国粹的北方戏剧的代表——京剧,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男性扮演女性,而南方的代表戏剧越剧,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女性扮演男性,两者完全不同。此外在唱歌方面,北方人与南方人也有着很大的不同。北方人唱歌,有一种激昂凝重的感觉。而南方人唱歌主要基调是亲切,委婉。

其实除了在艺术上的不同,在其他方面也有很多不同。例如在性格方面,由于北方的生活条件比较恶劣,所以北方人是一种淳朴、率真的性格。而相对来说南方的生活条件会好一点,他们的性格就比较温和、开放,同时他们也比较喜欢于安逸的生活环境。在饮食方面也有着很大的不同。北方人喜欢大块吃肉,大碗的喝酒,有一种豪爽的感觉,而南方比较喜欢将肉切得很细再吃,相对比较细腻。而在建筑方面,也表现的非常不同。北方的建筑物,给人一种整齐划一,很有规则的感觉。而且建筑物设计都相对宽泛,而南方的建筑物,多是一些小镇。 
这些都是南方与北方文化的不同表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所体现。当然,就像我开头所说,我觉得最大的文化差异还是艺术方面。

为什么中国南方文化和北方文化的不同?

2. 北方文化与南方文化的差异存在吗

我国语言的地理差异表现为南繁北齐,即南方语言繁杂,北方语言比较单一。我国北方广大地区都属北方方言区,从哈尔滨到昆明直线距离3000多千米,两地语言虽有区别,但通话、交流并没有太大障碍。而南方即使在同一方言区内,如闽方言区内,还分福州话、厦门话、莆田话、闽西话等,彼此差异极大,甚至听不懂。这些语言的形成与地理环境是有一定关系的。一则我国北方多地势平坦的高原和平原,交通联系方便,老百姓交往、交流的机会多,彼此融合,因而语言差异不大。二则南方多丘陵山地,地形崎岖,交通闭塞,不利于人们交往,久而久之,便形成各具地方特色的“土话”。
南经北政从总体上看,我国北方军事、政治活动活跃,南方经济、文化发达。北方历来是我国的政治中心,秦、汉、唐定都长安(今西安),元、明、清定都北京,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这更确定了北方在全国的政治地位。到了近现代,由于西方的科学文化首先从我国东南沿海传入,促进了南方经济的飞跃发展,使得南方在经济文化上的优势不断加强。因而“北方出当官的,南方出经商的”,这两句话较好地反映了南北方不同的政治、经济心态。
自然条件及文化差异
  南涝北旱我国隶属东亚季风气候,年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南方不仅雨季历时长,而且由于夏秋季节降水集中,因而常常出现洪涝灾害。而华北、西北降水较少,再加上垦殖、放牧过度,蓄水抗旱能力差,所以面临严重的“水荒”,影响着当地人民的生产和生活。为此党中央实施了南水北调工程,以调节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配矛盾,这样既可缓解南方的水患,又可解决北方的水资源危机。此外,形容南北方地理和文化差异的词汇还有南拳北腿、南辕北辙、南腔北调、南柔北刚、南甜北咸等等。
南船北马我国古代的交通运输方式是南方以船为主,北方以马为主。其原因是南方气候湿润,降水丰富,地表河网密布,因此为适应“水乡”的船舶运输便应运而生。而北方多干旱、半干旱气候,草场广布,畜牧业发达,马匹除了提供乳肉产品外,又以其耐力好、速度快而被北方人民驯化为代步工具,成为北方大地的交通工具。
 南米北面我国南北方的饮食习惯不同。南方人爱米饭,北方人喜面食,其实这与南北方的农业生产结构不同有关。我国南方的气候高温多雨、耕地多以水田为主,所以当地的农民因地制宜种植生长习性喜高温多雨的水稻。而我国北方降水较少,气温较低,耕地多为旱地,适合喜干耐寒的小麦生长。所谓“种啥吃啥”,长此以往,便养成了南米北面的饮食习惯。

3. 比较北方和南方地区的文化有哪些差异?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南方人北方人都是一家人,但南方北方两地不同的社会、经济、政治活动,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底蕴,塑造出了不同的风土人情、生活习性,体现了南北社会地域文化差异有以下几点:

1、南矮北髙:从人口生物学特征而言,南方人较矮,北方人较高。

2、南瘦北胖:一般南方人较瘦小,北方人较胖大。

3、南米北面:生活习性上南方喜米饭,北方喜面食。

4、南甜北咸:南方喜甜淡,北方喜咸。

5、南腔北调:南北方地理环境的不同,方言语音也不相同。

6、南繁北齐:语言的地理差异表现为南方语言繁杂,北方语言比较划一。北方语音虽有区别,但通话交流无大困难,在南方同一方言区,如闽方言区,还分为福州、厦门、莆田、闽西话等,互相听不懂。

7、南老北孔:南方是无为而治的老子哲学思想主要传播地,北方的齐鲁大地则是孔子儒家学说的发源地。

8、南细北爽:南方人精致细腻与北方人的粗犷简朴形成鲜明对比。南方人说话比较婉转,北方人说话比较直率。

9、南柔北刚:南北景观差异:杏花春雨江南,古道西风冀北。南北戏曲差异:南曲如抽丝,北曲如轮枪。

10、南拳北腿:南方喜拳术,北方喜武功。

11、南船北马:说到古代交通,以前南方大都乘船,北方骑马。

12、南陡北缓:综观民居屋顶坡度 ,从南到北逐渐减缓,到河北一带出现平顶民居。南方坡大,一可防雨水渗透,二可隔太阳暴晒。北方坡缓,可节省建筑材料,兼作凉晒作物场地。

13、南巧北拙:南方园林建筑轻巧纤细,玲珑剔透,内外空间连贯,层次分明,苏州拙政园是其典型代表。北方园林建筑,平缓严谨,粗壮拙朴,内外空间界限分明。

14、南敞北封:在建筑特点上,南方为棚,多敞口。北方为窝,多封闭。前者原出古时巢居,后者来自穴处。

15、南宗北派:中国书画安艺术风格不同特点,史称南宗北派。

16、南帖北碑:古代中国书画流传下的珍品,南方多为帖,北方多为碑。

17、南秀北壮:品论起自然风光和旅游资料 ,人说南秀北壮或南秀北雄。

18、南桔北枳:南北地理气候不同,水果品质也不相同。

19、南轻北重:受资源和区位的影响,我国工业布局有南轻北重的地域特征,北方以重工业为主,南方轻工业相对比较发达。

20、南经北政:南方经济文化活跃,多乡镇企业和外资企业;北方政治活跃,多国有企业。

21、南征北战:历史上多次发生为南北统一的战争。

22、南下北上:指的是历史上,北方政治军事力量八次统一大陆,南方意识形态七次挺进中原。历史上我国经历过多次分裂,主要是南北分裂,最后从战略上统一全国的力量大都来自北方,其中比较重要的有八次北方军事力量南下,最近一次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江南下。

23、南风北渐:近现代由于西方的科学文化首先传入东南沿海,南方在经济文化上的领先地位不断加强,南风北渐是我国近现代文化流动的基本趋向。

比较北方和南方地区的文化有哪些差异?

4. 北方和南方的文化分别是什么类型的

我国语言的地理差异表现为南繁北齐,即南方语言繁杂,北方语言比较单一。我国北方广大地区都属北方方言区,从哈尔滨到昆明直线距离3000多千米,两地语言虽有区别,但通话、交流并没有太大障碍。而南方即使在同一方言区内,如闽方言区内,还分福州话、厦门话、莆田话、闽西话等,彼此差异极大,甚至听不懂。这些语言的形成与地理环境是有一定关系的。一则我国北方多地势平坦的高原和平原,交通联系方便,老百姓交往、交流的机会多,彼此融合,因而语言差异不大。二则南方多丘陵山地,地形崎岖,交通闭塞,不利于人们交往,久而久之,便形成各具地方特色的“土话”。
南经北政从总体上看,我国北方军事、政治活动活跃,南方经济、文化发达。北方历来是我国的政治中心,秦、汉、唐定都长安(今西安),元、明、清定都北京,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这更确定了北方在全国的政治地位。到了近现代,由于西方的科学文化首先从我国东南沿海传入,促进了南方经济的飞跃发展,使得南方在经济文化上的优势不断加强。因而“北方出当官的,南方出经商的”,这两句话较好地反映了南北方不同的政治、经济心态。
自然条件及文化差异
  南涝北旱我国隶属东亚季风气候,年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南方不仅雨季历时长,而且由于夏秋季节降水集中,因而常常出现洪涝灾害。而华北、西北降水较少,再加上垦殖、放牧过度,蓄水抗旱能力差,所以面临严重的“水荒”,影响着当地人民的生产和生活。为此党中央实施了南水北调工程,以调节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配矛盾,这样既可缓解南方的水患,又可解决北方的水资源危机。此外,形容南北方地理和文化差异的词汇还有南拳北腿、南辕北辙、南腔北调、南柔北刚、南甜北咸等等。
南船北马我国古代的交通运输方式是南方以船为主,北方以马为主。其原因是南方气候湿润,降水丰富,地表河网密布,因此为适应“水乡”的船舶运输便应运而生。而北方多干旱、半干旱气候,草场广布,畜牧业发达,马匹除了提供乳肉产品外,又以其耐力好、速度快而被北方人民驯化为代步工具,成为北方大地的交通工具。
 南米北面我国南北方的饮食习惯不同。南方人爱米饭,北方人喜面食,其实这与南北方的农业生产结构不同有关。我国南方的气候高温多雨、耕地多以水田为主,所以当地的农民因地制宜种植生长习性喜高温多雨的水稻。而我国北方降水较少,气温较低,耕地多为旱地,适合喜干耐寒的小麦生长。所谓“种啥吃啥”,长此以往,便养成了南米北面的饮食习惯。

5. 南北方文化差异有哪些?

北方的地暖在我回家的头几天甚是怀念!

南北方文化差异有哪些?

6. 南北方文化差异有哪些?

南矮北高:东北、华北地区的男子平均身高为1.693米,云贵川为1.647 米。 
南瘦北胖:身高和体重的差异主要是受环境和食物两个因素的影响,一 般说来,居住在草原、高原、高纬度、气候寒冷地区的并以麦面为主食的人,身材魁梧。而生活于热带、亚热带岛屿和滨海平原地区,从事农耕并以大米为主食的人,身材则较矮小。 
南米北面:南甜北咸:我国饮食和口味的突出表现就是南米北面、南甜北咸。 
南繁北齐:语言的地理差异表现为南繁北齐,即南方语言繁杂,北方语言比较划一。北方广大地区都属北方方言区,从哈尔滨到昆明直线距离三千多公里,两地语音虽有区别,而通话交流思想没有多大困难。在南方,同一方言区内,如闽方言区内,还分为福州话、厦门话、莆田话、闽西话等,互相听不懂。广东的珠江三角洲与韩江三角洲相距不过300公里,粤语与潮汕语之间却无法交谈.
南老北孔:南方是无为而治的老子哲学思想主要传播地,北方的齐鲁大地则是孔子儒家学说的发源地。 
南柔北刚:南柔北刚是反映在地理景观和文化艺术两方面的差异:杏花春雨江南,古道西风冀北——南北景观差异;南曲如抽丝,北曲如轮枪——南北戏曲差异。 
南细北爽:南北两方人生活习性的不同,在某种程度上表现了南北两种地域文化的差异:南方人的精致、细腻与北方人的粗犷、简朴形成鲜明的对比;南细北爽是指,南方人说话比较婉转,北方人说话比较直率。 南拳北腿:南拳北腿指的是武术的南北差异,南方的拳术和北方的腿功形成强烈对比。 
南骗北抢:南骗北抢是犯罪分子行为地理分布特点的真实写照,即南方多发生智力型的案件,北方多发生暴力型的犯罪活动。
南船北马:在交通方式上,由于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同,导致了南船北马的区域差异——南方水上交通发达,北方主要靠陆上交通。 
南敞北封:由于气候、地貌等条件的差异,南北方园林和建筑风格不同。纵观我国民居屋顶坡度,从南到北逐渐减缓。到了河北一带出现平顶民居。 
南方坡大,一可防雨水渗漏,二可隔太阳暴晒。北方坡缓,可节省建筑材料,兼作凉晒作物场地。南方园林建筑,轻巧纤细,玲珑剔透,内外空间连贯,层次分明,苏州的拙政园是其典型代表。 
北方园林建筑,平缓严谨,粗壮拙朴,内外空间界限分明。受到资源和区位的影响,我国著名园林学家陈从周认为南北园林建筑的区别是南敞北封——南方建筑多敞口,北方建筑多封闭, 陈从周教授对此作出总结:“南方为棚,多敞口。北方为窝,多封闭。前者原出巢居,后者来自穴处。”
南轻北重:我国的工业部局有南轻北重的地域特征。即我国北方以重工业为主,南方轻工业相对比较发达。 
南经北政:南方经济文化活跃,多乡镇企业和外资企业。北方政治活跃,多国营商业。 南下北上:北方政治军事力量八次统一大陆,南方意识形态七次挺进中原。历史上我国经历多次分裂,主要是南北分裂,最后从战略上统一全国的力量大都来自北方,其中,比较重要的有八次北方军事力量的南下。最近的一次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江南下;到了近现代,由于西方的科学文化首先传入东南沿海,南方在经济文化上的领先地位不断加强。 
南风北渐是我国近现代文化流动的基本趋向。 
南米北面我国南北方的饮食习惯不同。南方人爱米饭,北方人喜面食,其实这与南北方的农业生产结构不同有关。我国南方的气候高温多雨、耕地多以水田为主,所以当地的农民因地制宜种植生长习性喜高温多雨的水稻。
而我国北方降水较少,气温较低,耕地多为旱地,适合喜干耐寒的小麦生长。所谓“种啥吃啥”,长此以往,便养成了南米北面的饮食习惯。 提及南北饮食的差异,大家可能首先会想到南方主食大米、北方主食面粉。但是东北生产大米,而且久负盛名,颇为有趣的是东北人自己有名的大米主要卖到其他地方,自己却不喜欢吃。 
从菜系来看,南方菜系优势明显、有广东的粤菜、四川的川菜、湖南的湘菜、江浙的杭帮菜等。而北方却几乎没有独立的菜系,当然东北的菜还是颇有特色。总体特点是南方饮食讲究的是精细,而北方体现的是粗犷。 
从菜量来看,南方多数是小而精。北方是多而粗,南方一年四季蔬菜丰富,北方到了冬季就数大白菜最多,要不就是大棚的蔬菜,但是品种相对还是少了些。尤其在农村可能差别更大。 
从喝汤来看南北迥异:南方人喝汤是作为一个菜上桌的,更多的是在夏季天气炎热喝汤,广州、福建一带在饭前、饮酒前喝汤,尤其广州人堡汤是出了名的。而北方人一年四季都喝汤,但是汤是在饭后喝,一般不是作为一道菜上桌,而且主要在冬季喝汤,觉得热乎、暖和。 
从喝酒来看,北方人豪爽,平均酒量大于南方人,特别是山东、东北和内蒙人酒量惊人。南方生产白酒,有名的贵州茅台、四川五粮液。夏天可能南北都已啤酒为主,但是冬天北方人更喜饮白酒,但是冬天南方的江浙一带喜喝黄酒,比如绍兴女儿红、上海的和酒、石库门等。 
北方人大碗喝酒,大口吃菜,大声说话。南方人相对精细。 南米北面我国南北方的饮食习惯不同。南方人爱米饭,北方人喜面食,其实这与南北方的农业生产结构不同有关。我国南方的气候高温多雨、耕地多以水田为主,所以当地的农民因地制宜种植生长习性喜高温多雨的水稻。而我国北方降水较少,气温较低,耕地多为旱地,适合喜干耐寒的小麦生长。所谓“种啥吃啥”,长此以往,便养成了南米北面的饮食习惯。 

7. 南北方文化差异

一、关于南北文化差异的话语意义 
  首先,需要界定一下南北文化的具体含义。中国南北文化大致是以长江为界。长江以北的属于北方文化,长江以南的,属于南方文化。 
  研究南北文化的差异,会有很多深刻的东西提供给我们。这是一个十分大的题目,内涵极为深广。它可以包括许多分支,如南北艺术差异、南北建筑差异、南北服饰差异、南北风俗差异、南北饮食差异、南北文学差异、南北性格差异、南北方言差异、南北商业差异等等。 
  杨义为申请博士学位而提交的论文是《京派与海派的文化因缘及审美形态》,这是在他的一本专著《京派与海派比较研究》(太白文艺出版社,1994年9月)的基础上修改、扩充而成的。有的大学,关于京派和海派文化的研究,是博士点的研究方向之一。 
  二、前人对南北文化差异的经典论述 
  ○马克思《资本论》 
  “外界自然条件在经济上可以分为两大类:生活资料的自然富源,例如土壤的肥力,渔产丰富的水等等;劳动资料的富源,如奔腾的瀑布、可以航行的河流、森林、金属、煤炭等、可以航行的河流、森林、金属、煤炭等等。”“在文化初期,第一类富源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在较高的发展阶段,第二类富源具有决定性的意义。”“由于一个国家的气候和其他自然特点不同,食物、衣服、取暖、居住等等自然需要也就不同。”“人的需要的增减取决于人所处的气候的严寒或温暖,所以不同国家的居民必须从事的各种职业的比重是不一样的,这种差别的程度只有根据冷热的程度才能断定。因此可以得出一个一般的结论:维持一定数量的人的生活所需要的劳动量,在气候寒冷的地方最大,在气候炎热的地方最小,因为在寒冷的地方,人们不仅需要较多的衣服,而且土地也必须耕作得更好。”因此,在文化发展的初期,在寒冷的北方就很难出现早期文明。而北半球中纬度地带,第一类富源的空间配置和组合十分优越,因此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都出现在这一地带。 
  而在文化发展的较高阶段,第二类富源具有决定性的意义。“爱尔兰的不幸起源于远古的时代;这种厄运从石炭系岩层一形成就开始了。一个国家,煤层被冲蚀,而又紧临一个煤产丰富的大国,因此好像大自然本身已经作出这样的判决:面对着这一未来的工业强国,它只好长期保持为一个农民国家。”(《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530页。)“使波兰恢复自由的那个铁面无情的铁的必然性又是什么呢?……这就是如果不同时获得独立的民族生存,不占有波罗的海沿岸地区和波兰各河流的出口地带,实行土地革命是不可能的。”(恩格斯:《法兰克福关于波兰问题的辩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407页。) 
  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地理位置,尤其是靠海的远近,对于这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和历史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恩格斯在《奥地利末日的开端》中写道:“资产阶级文明沿着海岸、顺着江河传播开来。内地,特别是贫瘠而交通阻塞的山区就成了野蛮和封建的避难所。这种野蛮特别集中于远离海洋的南部德意志和南部斯拉夫区域。这些远离海洋的地方因阿尔卑斯山脉而跟意大利的文明隔绝,同时碰巧又都位于欧洲唯一发动的河流的流域之内。多瑙河非但没有为它们开辟通向文明的道路,反而将它们和更加野蛮的地区连接了起来。”“多瑙河、阿尔卑斯山脉、波希米亚的悬崖峭壁,这就是奥地利的野蛮和奥地利君主国赖以存在的基础。”([英]恩格斯:《奥地利末日的开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1517页。)马克思还借用摩尔根的话说:“有一些(部落)在地理上是如此隔绝,以致独自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另外一些(部落)则受到外部的影响。例如非洲过去是、现在仍然是处于蒙昧和野蛮相交错的文化混乱状态;澳洲和坡里内西亚则曾经处于十足的纯粹蒙昧状态中。美洲印第安人部落和其他一切现存部落不同,他们是三个连续文化时期人类状态的典范。”([德]马克思:《摩尔根〈古代社会〉》,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第4页。)

南北方文化差异

8. 南北方文化差异

受各种因素的影响, 南方文化主要表现为吴越文化和滇黔文化,吴越文化是典型
的“水乡文化”,流动性和开放性强;滇黔文化具有边陲山寨文化的特征,内敛性
强,呈现原生态的多样性。
北方文化主要表现为中原文化和游牧文化。纯朴、豪放、健康向上这些优良品质是北方民族文化深厚的内涵和细腻的品格,具有刚毅性和简约性;而中原文化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奠基者,以它为中心向四周扩散,因此具有很强的包容性、主流性和辐射性。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