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有哪些州县(要求明朝名称)

2024-05-16 02:04

1. 明朝有哪些州县(要求明朝名称)

”南海的“千里长沙,万里石塘”尽入版图。其声教所讫,岁时纳贡,而非命吏置籍,侯尉羁縻者,不在此数。呜呼盛矣!(《明史·地理志》) 北方 明朝初年,多次对蒙古用兵,并在与蒙古边境一带设置四十余个卫所防卫,包括东胜卫、云川卫、官山卫、全宁卫、老哈河卫等,都是明朝边防重地。其走向大致为阴山-大青山南麓-西拉木伦河一线。15世纪后,由于天气转寒,农耕不济,加上边塞军队被燕王抽调参与靖难之战。因此边境略有南移。永乐期间明成祖多次北伐,形势一度改观。但在明朝中期以后,随着蒙古的再次 强大,明边再次南迁。并修建长城以防御蒙古,在长城沿线设置九边(辽东、蓟州、宣府、大同、延绥、宁夏、甘肃、太原、固原)重镇加强防御。长城也成为明朝中后期的北边,同时也是农耕区与游牧区的界线。 东北 朱元璋设置辽东都司以经营辽东(东北南部)。明朝多次进军黑龙江流域,招抚女真部落,势力一度达到黑龙江口与库页岛。1409年设置奴儿干都司,共辖130多个卫所。1434年废弃,明朝退守辽东,将东北北部防务交与隶属明朝的少数民族部族,至万历年间该辖区内卫所增加至384个。明末,建州女真逐渐取代了明朝对东北北部的统治,并进占辽东。 东北邻国高丽,及后来的朝鲜王朝,于明初大肆向北扩张领土,通过招谕、剿杀、驱赶女真部落,使本国疆域不断向北推进,一直拓展到鸭绿江、图们江两江流域。1393年,朱元璋放弃了在前元朝双城总管府设立铁岭卫的要求;1403年,朱棣同意将历代属于中国的咸兴以北地区割让朝 鲜;从1416年至1449年,朝鲜强行在鸭绿江东岸地区设置“西北四郡”,在图们江南岸地区设置“东北六镇”,朝鲜开疆拓土空前绝后,鸭绿江以东图们江以南的中国领土完全丧失。 西北 洪武时期,明朝西北疆界达到今新疆东部哈密地区,并设置一系列卫所。15世纪后,西北吐鲁番与青海蒙古部日益强大。1472年,哈密卫城一度被吐鲁番攻破,卫内迁,后复,1514年再度被并。15世纪后半期后,西北诸卫全部丧失,明朝退守嘉峪关。 西南 1381年,明朝在西南地区设置一系列土司、宣尉司,边界达到缅甸中北部、老挝北部、泰国北部一线。但后期这些地区多被周边国家所并。 1406年,明军进攻安南,南限达到日南州一带。次年设置交趾布政使司,安南正式成为明朝的一个行政区,下设十五府、卅六州、两百余县。后因当地势力反抗激烈,1427年明朝罢交趾布政使司,放弃安南。安南再次脱离中国独立,建立后黎朝。 东南 1553年葡萄牙租占澳门,获得停泊船只权,1557年取得居留权。但名义上明政府对葡萄牙人可进行管理,依然拥有澳门主权。
1624年荷兰殖民者进入台湾南部,筑热兰遮城。1626年西班牙殖民者进入台湾北部。1642年荷兰赶走西班牙,占领台湾大部。1661年,郑成功进攻台湾,次年驱走荷兰人,正式收复台湾。 行政区划
1376年(洪武九年)改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但习惯上仍称“省”。1370年于各省设置一都卫,1375年改为都指挥使司。1428年弃安南后,明朝在全国设置两京十三使司,包括京师(北直隶)、陕西、山西、山东、河南(以上为北五省)、南京(南直隶)、浙江、江西、湖广、四川(以上为中五省)、广东、福建、广西、贵州、云南(以上为南五省)。共设置16都司、5行都司、2留守司。其中十三个是与布政使司同名的都司,其它三个是万全都司、大宁都司和辽东都司。五行都司是陕西(治甘州卫,今张掖)、四川(治建昌卫,今西昌)、湖广(治郧阳卫,今湖北郧县)、福建(治建宁府,今建瓯市)、山西(治大同府)。两留守司是洪武年间设置的中都留守司(今凤阳)和嘉靖年间置于承天府(今湖北钟祥)的兴都留守司。此外,在政教合一的青海、西藏地区设置有乌思藏都司、朵甘都司(实际控制为当地宗教首领八大法王分辖各政教中心的寺院,还有各诸侯家属封地),另有置于今甘肃、青海交界地区的哈密、曲先等卫,以上均属羁縻性质,与内地的都司、行都司性质不同。 明朝实行一省分置都、布、按三司的制度,原为防止地方权力集中。宣德后开始派部(六部)、院(都察院)大臣以总督和巡抚的名义督抚地方行政。景泰朝之后成为各省常制。总督主要署理军务,分短期与长期两种。巡抚主理民政,每省皆有,有的一巡抚辖两布政使地,如正统年间和山西河南巡抚。有的一省一巡抚。有的一省几巡抚。如北直隶有顺天巡抚(驻遵化)、保定巡抚(驻真定,今河北正定)、宣府巡抚(驻宣府镇,今河北宣化,一度兼领山西大同府)三巡抚;南直隶有两巡抚:应天巡抚(驻苏州府,今江苏苏州)、凤阳巡抚(驻淮安府,今江苏淮安楚州)。有的在几省交界处设置一巡抚,如南赣韶汀巡抚就越江西、广东、福建三省

明朝有哪些州县(要求明朝名称)

2. 明朝所有的府州县?

明初曾沿袭元朝的行省制,太祖洪武九年(1376年)改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承宣布政使司下设府和直隶州,府以下有县和属州,各州以下有县,形成了一个省府州县四级制与省州县三级制并存的大体格局。明初设置的都指挥使司、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三司”三分各省军政司法权力的体系,后逐渐被巡抚制度接掌,巡抚常常成为各省权力统一的最高长官。明代在全国设十五个省级单位,布政使司以下,改元朝的路为府,成为主要的二级行政区划,但是同时又有直属于省的直隶州,行政级别等同于府。都指挥使司方面,共有16个都司、5个行都司、2个留守司。16个都司中,有13个都司与布政使司同名,其它3个分别是北直隶境内的万全都司、大宁都司和山东省的辽东都司。5个行都司分别是陕西、四川、湖广、福建、山西。2个留守司是中都留守司和兴都留守司。

3. 明朝和清朝,各有多少州县?

清代共有府215个,县有1358个,明朝不知道,应该比清少,出不多有八百个吧

明朝和清朝,各有多少州县?

4. 求明朝都府州县名称及其现今位置?

京师 顺天府:北京市 廊坊市 河间府:天津市 沧州市 永平府:唐山市 秦皇岛市 承德府:承德市 宣化府:张家口市 保定府:保定市 真定府:石家庄市 衡水市 顺德府:邢台市 广平府:邯郸市 大名府:濮阳市 南京 应天府:南京市 凤阳府:蚌埠市 淮北市 宿州市 阜阳市 亳州市 淮安府:淮安市 宿迁市 连云港市 徐州:徐州市 扬州府:扬州市 泰州市 南通市 镇江府:镇江市 常州府:常州市 无锡市 苏州府:苏州市 松江府:上海市 安庆府:安庆市 滁州府:滁州市 庐州府:合肥市 巢湖市 六安市 太平府:马鞍山市 芜湖市 宁国府:宣城市 池州府:池州市 徽州府:黄山市 山东 济南府:济南市 淄博市 德州市 滨州市 东营市 泰安市 莱芜市 东昌府:聊城市 兖州府:济宁市 菏泽市 枣庄市 临沂市 青州府:日照市 莱州府:青岛市 潍坊市 登州:烟台市 威海市 辽东都司:沈阳市 大连市 鞍山市 抚顺市 本溪市 辽阳市 丹东市 营口市 铁岭市 葫芦岛市 锦州市 盘锦市 山西 太原府:太原市 晋中市 阳泉市 吕梁市 平阳府:临汾市 运城市 泽州府:晋城市 潞安府:长治市 忻州府:忻州市 大同府:大同市 朔州市 河南 开封府:郑州市 开封市 许昌市 漯河市 周口市 河南府:洛阳市 三门峡市 彰德府:安阳市 鹤壁市 卫辉府:新乡市 怀庆府:焦作市 济源市 归德府:商丘市 汝州府:平顶山市 南阳府:南阳市 汝宁府:驻马店市 信阳市 陕西 西安府:西安市 咸阳市 渭南市 铜川市 商洛市 凤翔府:宝鸡市 延安府:延安市 汉中府:汉中市 安康市 临洮府:兰州市 临夏州 海南州 巩昌府:天水市 陇南市 定西市 平凉府:固原市 平凉市 庆阳府:庆阳市 榆林卫:榆林市 宁夏卫:银川市 石嘴山市 吴忠市 宁夏中卫:中卫市 西宁卫:西宁市 海东地区 洮州卫:甘南州 凉州卫:武威市 永昌卫:金昌市 甘州五卫:张掖市 肃州卫:酒泉市 嘉峪关市 四川 保宁府:广元市 巴中市 顺庆府:南充市 广安市 潼川州:遂宁市 成都府:成都市 绵阳市 德阳市 资阳市 内江市 雅州府:雅安市 嘉定州:乐山市 眉州府:眉山市 叙州府:宜宾市 自贡市 泸州府:泸州市 重庆府:重庆市 夔州府:达州市 乌蒙府:昭通市 四川行都司:凉山州 播州宣慰司:遵义市 松潘卫:阿坝州 江西 南昌府:南昌市 九江府:九江市 饶州府:景德镇市 广信府:上饶市 鹰潭市 袁州府:宜春市 萍乡市 临江府:新余市 抚州府:抚州市 吉安府:吉安市 赣州府:赣州市 湖广 武昌府:武汉市 鄂州市 黄石市 咸宁市 郧阳府:十堰市 襄阳府:襄樊市 德安府:随州市 孝感市 承天府:荆门市 仙桃市 潜江市 天门市 荆州府:荆州市 宜昌市 黄州府:黄冈市 长沙府:长沙市 株洲市 湘潭市 娄底市 益阳市 常德府:常德市 岳州府:岳阳市 张家界市 衡州府:衡阳市 辰州府:怀化市 湘西州 宝庆府:邵阳市 永州府:永州市 郴州府:郴州市 施州卫:恩施州 浙江 杭州府:杭州市 湖州府:湖州市 嘉兴府:嘉兴市 绍兴府:绍兴市 宁波府:宁波市 舟山市 金华府:金华市 台州府:台州市 衢州府:衢州市 温州府:温州市 处州府:丽水市 福建 延平府:南平市 三明市 福宁州:宁德市 福州府:福州市 兴化府:莆田市 泉州府:泉州市 厦门市 漳州府:漳州市 龙岩市 广东 广州府:广州市 佛山市 中山市 珠海市 江门市 深圳市 东莞市 清远市 韶州府:韶关市 惠州府:惠州市 河源市 汕尾市 潮州府:潮州市 汕头市 揭阳市 梅州市 肇庆府:肇庆市 阳江市 罗定州:云浮市 高州府:茂名市 雷州府:湛江市 琼州府:海口市 三亚市 廉州府:北海市 钦州市 防城港市 广西 南宁府:南宁市 庆远府:河池市 柳州府:柳州市 来宾市 桂林府:桂林市 平乐府:贺州市 梧州府:梧州市 玉林市 浔州府:贵港市 江州:崇左市 田州:百色市 云南 云南府:昆明市 澄江府:玉溪市 临安府:红河州 文山州 曲靖府:曲靖市 丽江府:丽江市 迪庆州 大理府:大理州 怒江州 楚雄府:楚雄州 永昌府:保山市 德宏州 普洱府:普洱市 西双版纳州 顺宁府:临沧市 贵州 贵阳府:贵阳市 铜仁府:铜仁地区 安顺州:安顺市 普安州:黔西南州 都匀府:黔南州 黔东南州 毕节卫:毕节地区 贵州宣慰司:六盘水市  注:此处行政区划时间为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     判断一城市属何州府以该城市今政府驻地为准,其所辖地不一定全部位于该州府。

5. 在明朝,州、县、乡各有哪些官员?

明初用元制设行省,洪武九年改称承宣布政使司,称“行省”,每布政司(省)有左右布政使各一人(贵州只设左布政使),属官有左右参议政、左右参议等官。布政使掌一省的政务。宣德时,定全国为十三布政使。

每省设提刑按察使司,掌全省刑名按劾之事,相当于现在的政法委书记。按察使司设按察使一人,属官有副使、佥事等官。

布政、按察二司为一省的最高行政、司法机构,合称“二司”。在明初权势极重。明代中叶以后,逐渐因事派都御史出任总督或巡抚,总领一方军政,逐渐成为地方实际首脑,权力凌驾于两司之上,总督或巡抚衙门成为实际上的省级权力机构。

明代各省在两司与府之间设“道”,道有两类:于布政使司内置参政、参议,各分司诸道,称为分守道;按察使司置副使、佥事,分司诸道,称“分巡道”;还在一些地方设有整饬兵备道、清军道、驿传道。根据情况不同还设有协堂道、水利道、屯田道、管河道、盐法道、提学道、招练道、巡海道、抚民道、监军道等。道的设置,在明代较为复杂。其职能相当于现在的各省的厅,为专门机构。

明代于道下设府,府有知府一人,属官有同知、通判等。知府掌一府的政务,同知是知府的副手,通判分掌粮运及农田水利之事。府分上、中、下三等,税粮额在20万石以上的为上府,10-20万石的为中府,10万石以下的为下府。

府下设州,州有二种:一为直隶州,地位相当于府而低于府,直属于省;一为散州(即属州),隶属于府,地位与县相当。各州长官为知州,属官有同知、判官等官。

府、州下设县,各县长官为知县,属官有县丞、主簿、典史等。还设有教谕、训导等官,掌管一县教育。县也分上、中、下三等。

县以下的区划都属于自治系统,不是国家的行政机构了。

各省具体为:
布政使司:
布政使,一人,从二品;左、右参政,各一人,从三品;左、右参议,初各一人,后无定员,从四品。
司下属机构有:
经历所:掌衙门的内部事务——经历一人,从六品;都事一人,从七品。
照磨所:主管文书、卷宗——照磨一人,从八品;检校一人正九品。
理问所:掌刑名案件——理问一人,从六品;副理问一人,从七品;提控案牍一人,未入流。
司狱司:管理囚犯的机构——司狱一人,从九品。
库大使一人,从九品;副使一人,未入流。
仓大使一人,从九品;副使一人,未入流。
杂造局(负责工艺制造)、军器局(负责兵器制造)、宝泉局(负责铸币)、织染局(掌管织染绸缎事务),各大使一人,从九品;副使一人,未入流。 

按察使司:按察使,正三品;副使,二人,正四品;佥事,无定员,正五品。司下属机构有:
经历司——经历一人,正七品;知事一人,正八品。
照磨所——照磨一人,正九品;检校一人,从九品。
司狱司——司狱一人,从九品。

府:
知府,一人,正四品;同知,一人,正五品;通判,一人,正六品,推官,一人,正七品。下属机构有:
经历所——经历,一人,品。
照磨所照磨,一人,正八品。
司狱司司狱,一人,从九品。

直隶州:
知州,一人,从五品;同知,一人,从六品,后裁革;判官,一人,从七品;吏目一人,从九品。 

散州:
知州,一人,品。

县:
知县,一人,正七品;县丞,一人,正八品;主簿,一人,正九品;典史,一人,未入流,掌文书收发,如果是编户不到二十里的县,是不设县丞、主簿的,由典史承担县丞、主簿的责任。

另外,各府、州、县多设有巡检司、驿站、税课司等业务部门。
巡检司:主管缉捕盗贼,盘诘奸伪,维护地方治安。
巡检,正九品;副巡检,从九品。
驿站:主管邮传、迎送之事,相当于现在的邮政局兼政府招待所。
驿丞,未入流。
税课司:当然就是收税的了。
大使,从九品;副使,未入流。

明朝的俸禄有:
洪武四年正月所定的标准:
正一品900石,从一品750石,正二品600石,从二品500石,正三品400石,从三品300石,正四品270石,从四品240石,正五品180石,从五品160石,正六品100石,从六品90石,正七品80石,从七品75石,正八品70石,从八品65石,正九品60石,从九品50石。

洪武十三年二月重新制定的标准为:
正一品1000石,从一品900石,正二品800石,从二品700石,正三品600石,从三品500石,正四品400石,从四品300石,正五品220石,从五品170石,正六品120石,从六品110石,正七品100石,从七品90石,正八品75石,从八品70石,正九品65石,从九品60石。正一至从四品给俸钞300贯,五品给俸钞150贯,六品给俸钞90贯,七品给俸钞60贯,八品给俸钞45贯,九品给俸钞30贯。

洪武三十年重新制定的标准为:
正一品1044石,从一品888石,正二品732石,从二品576石,正三品420石,从三品312石,正四品288石,从四品252石,正五品192石,从五品168石,正六品120石,从六品96石,正七品90石,从七品84石,正八品78石,从八品72石,正九品66石,从九品60石。

明代的俸禄以是大米的计量单位——石来计算的,但事实上并非全部支付米,而另有繁杂的“俸钞折色”。洪武时,官俸全给米,偶尔兼给钱钞(洪武时规定钱一千或钞一贯,可以抵米一石)。明成祖时,公、侯、伯全部支米,文武官俸则米钞兼支,官高者支米十之四、五,官卑者六至七成都是用米支给的,惟有九品的杂职以及那些无品级的吏典、知印、总小旗军全部支米,并规定玺十贯可以抵米一石。到仁宗朱高炽时,钞越来越贬值,乃至一石米可以抵二十五贯钞。
这些当然都是官方规定,实际情况更为复杂,有时用绢、盐、布、胡椒、木材等来支给。但无论怎么支给,只要不是全支米的话,实际所得到的多少都会打了折扣。

在明朝,州、县、乡各有哪些官员?

6. 明朝的府,州,县相当于现代的什么行政区划

明清时期,府相当于现在地市一级的行政单位,下辖数县级单位。州分直隶州和散州。直隶州与府是同一级别,散州相当于县。县与现在行政级别一样,但当时很多县的行政区划比现在要大,建国后,很多大县都被重新划分过了。

7. 明朝地理州府县的划分资料

明初曾沿袭蒙元的行省制,但后来深感不便,于是进行改革。1376年(洪武九年)改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但习惯上仍称“省”。1370年于各省设置一都卫,1375年改为都指挥使司。1428年弃安南后,明朝在全国设置两京十三使司,包括京师(北直隶)、陕西、山西、山东、河南(以上为北五省)、南京(南直隶)、浙江、江西、湖广、四川(以上为中五省)、广东、福建、广西、贵州、云南(以上为南五省)。明代一共设置16都司、5行都司、2留守司。其中十三个是与布政使司同名的的都司,其它三个是万全都司、大宁都司和辽东都司。五行都司是陕西(治甘州卫,今张掖)、四川(治建昌卫,今西昌)、湖广(治郧阳卫,今湖北郧县)、福建(治建宁府,今建瓯市)、山西(治大同府)。两留守司是洪武年间设置的中都留守司(今凤阳)和嘉靖年间置于承天府(今湖北钟祥)的兴都留守司。此外,还有统辖黑龙江、松花江流域和库页岛的奴儿干都司,在政教合一的青海、X.Z地区设置有乌斯藏、朵甘二都司(实际控制为当地宗教首领八大法王分辖各政教中心的寺院,还有各诸侯家属封地),另有置于今甘肃、青海交界地区的哈密、曲先等卫,以上均属羁縻性质,与内地的都司、行都司性质不同。 
 
明朝实行一省分置都、布、按三司的制度,原为防止地方权力集中。宣德后开始派部(六部)、院(都察院)大臣以总督和巡抚的名义督抚地方行政。景泰朝之后成为各省常制。总督主要署理军务,分短期与长期两种。巡抚主理民政,每省皆有,有的一巡抚辖两布政使地,如正统年间和山西河南巡抚。有的一省一巡抚。有的一省几巡抚。如北直隶有顺天巡抚(驻遵化)、保定巡抚(驻真定,今河北正定)、宣府巡抚(驻宣府镇,今河北宣化,一度兼领山西大同府)三巡抚;南直隶有两巡抚:应天巡抚(驻苏州府,今江苏苏州)、凤阳巡抚(驻淮安府,今江苏淮安楚州)。有的在几省交界处设置一巡抚,如南赣韶汀巡抚就越江西、广东、福建三省。 
 
明代的行政区划设置大体符合山川形便之处,但仍有一些不合理之处。如南直隶就地跨淮北、淮南、江南三个地区。而嘉兴、湖州、杭州三个太湖流域的府却被划入浙江省,与同为太湖流域的苏州府分离。而河南省也占据了局部的黄河以北土地。贵州省呈现中间窄两边宽的蝴蝶状。根据《明史·地理志》记载,终明一朝有府140,州193,县1138。而根据《明史·兵志二》记载,明有卫493,所359。此外,明还设置了介于省和府、县之间的道。道分为分守道和分巡道两种。明代并改元的路为府,以税粮多寡为划分标准。粮廿万石以上为上府。廿万以下十万以上为中府,十万以下为下府 。
明朝每个时间的地域都在变,地理图(可能不对,请原谅)只能到这个地步,其它的字看不清。

                                                                                                      断乱为您真诚回答,请采纳!

明朝地理州府县的划分资料

8. 求明朝详细地图,什么省,州,县,郡都包括

你所说的这种古代地图还是有很多的,但是得看史籍最好还古版影印的如广舆图,经国雄略,地图位置可能不准但你要想当时也没卫星不是,但省州县都有详尽文图标注再结合现在地图寻找比如要找山海关但又不知道在哪,但京师好找嘛!往它的东北方找不就行了吗?我的意思就是参照法。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